公共管理学案例
公共管理学形考四案例分析安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公共管理学形考四案例分析安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安徽地处中国中东部,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相邻,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安徽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分析四个案例,探讨安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1. 安徽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安徽省政府近年来积极引进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同时组织开展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了从加工制造向品牌打造的转型。
例如,合肥长江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在应对全球疫情工作中高速数控铣床出口量首超德国等欧洲传统制造强国,并且保持全球出口第一的地位,为安徽新兴产业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2. 安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安徽省政府大力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安徽以集成电路、光电子、物联网等产业为重点,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实现了跨越式升级。
例如,安徽富士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5G通信基站天线,这不仅推进了公司转型升级,更为安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重大突破。
3.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安徽省政府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
在电动汽车方面,安徽省以生产制造为主,同时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力布局产业链。
例如,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研发新能源汽车电机,实现了从单纯生产到技术创新的跨越。
4. 安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呈现新生态安徽省政府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
在粮食加工、食品制造、新型农产品开发等方面逐渐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打造了一批龙头企业。
例如,安徽绿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新型农业生态系统,解决了粮食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总的来说,安徽省政府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积极引进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7页
案例分析案例一希望工程:辉煌与危机1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庄严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让千千万万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在成立初始,只有10万元注册资金和团中央给的1万元办公经费。
在希望工程实施的前8个年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9—1992年的宣传启动阶段;1992—1994年的蓬勃发展阶段和1995-1996年的巩固提高阶段。
经过三个阶段的稳步健康发展,截至1996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国内外捐款97 800万元,救助失学儿童154万人,援建希望小学3634所。
在这几年中,希望工程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劝募活动: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1994年的“1(家)+1助学行动”和1997年的“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
其中,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采取了“一对一”模式,即通过青基会和全国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牵线搭桥,使捐赠者(个人或集体)与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结对挂钩,建立直接联系。
实行定向资助直至其小学毕业。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成员康晓光对“一对一”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百万爱心行动”中提出的“一对一”模式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给捐赠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成全了他们的慈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种刚性的自动监督机制。
……这种监督机制的建立意义无比深远:第一,它提高了基金会廉洁运作的可能性;第二,提高了捐款的配置效率;第三,赢得了捐赠人的信任,因而也就赢得了他们的捐赠。
由于采取“一对一”的资助方式,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救助数额奇迹般地增加了50万人。
1994年,青基会依靠“国际家庭年”这个大背景,以发行希望工程明信片为契机,展开“1(家)+1助学行动”,突破了过去只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和个别直接接受捐款的模式,以遍及全国数万个邮电局(所)为报名点,为捐款人特别是要求结对资助的捐款人提供了一个参与希望工程的简单、快捷的渠道。
公共管理学相关案例
公共管理学相关案例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如何有效地管理资源、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影响社会变革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信服的案例可以提供深入的思考和学习。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管理学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的实践应用。
案例一: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管理新加坡是一个被称为“城市国家”的国家,其城市规划管理备受全球关注。
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管理问题,包括拥挤、饮用水短缺等诸多挑战。
但通过政府的长期规划和有效管理,新加坡迅速实现了城市现代化。
新加坡成功实施了住房政策,确保全民都能拥有安全和舒适的住房。
新加坡也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形成了一个富有活力和宜居的城市。
案例二:中国的扶贫政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数亿人口的扶贫挑战。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实施,成功帮助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脱贫。
中国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资金投入、教育援助、医疗保障等,以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
中国还积极倡导扶贫开发的创新模式,如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以实现可持续性的扶贫效果。
案例三:美国的公共卫生管理美国一直处于公共卫生管理的前沿,其在传染病防控、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美国在HIV/AIDS疫情爆发初期,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和科学的政策制定,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并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美国还注重公共卫生保健系统的全面发展,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卫生教育等手段,保障了全民的健康权益。
案例四:韩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韩国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政府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韩国政府实施了“一站式服务网”计划,通过整合各级政府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地区的公共服务网络化。
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政府效率,改善了公民的办事体验,为韩国的现代化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上案例仅仅是公共管理学领域中的冰山一角,每一个案例都蕴含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值得借鉴的智慧。
公共管理案例库
公共管理案例库一、引言。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公共管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成为了公共管理者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因此,建立一个公共管理案例库,收集整理各种实际案例,对于提升公共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分析。
1. 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案例。
在城市管理中,垃圾分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某市政府在垃圾分类管理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不足,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加大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投入等。
通过这些举措,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得到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2. 公共交通管理案例。
某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公交车晚点、拥挤、乘客投诉较多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增加公交车投放数量,优化线路规划,加强对公交车运行的监管等。
通过这些措施,公共交通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乘客的出行体验得到了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案例启示。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公共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措施和政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公共管理工作需要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从而推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公共管理工作需要注重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结语。
建立公共管理案例库,有助于总结经验,借鉴他人成功的做法,为公共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公共管理案例库的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案例库,为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广大公共管理工作者能够积极参与案例库的建设和利用,共同推动公共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公共管理经典案例范文
公共管理经典案例范文一、瑞典垃圾处理案例瑞典是世界上垃圾处理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以其先进的公共管理而闻名。
瑞典通过建立高效的垃圾回收系统,将垃圾处理转变为资源再利用的过程。
他们采用了分拣和分类的方法,将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分开处理,使可回收物得到充分利用,并通过焚烧非可回收物产生能源。
这种垃圾处理方式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案例新加坡是一个没有天然水资源的国家,但通过创新的公共管理方式,成功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他们采用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包括收集雨水、海水淡化、废水回收等,以确保水资源的充足供应。
此外,新加坡还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日本灾害管理案例日本是地震和台风频发的国家,但通过其高效的公共管理,成功应对了各种灾害。
他们建立了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及时警报,提高了人们对灾害的警觉性。
此外,日本还注重灾后重建和防灾教育,通过提供适当的援助和支持,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活。
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还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案例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家公园,通过其优秀的公共管理,成功保护了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限制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此外,美国还注重公众参与和教育,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宣传,提高了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意识,促进了公众对国家公园的关注和保护。
五、中国扶贫工作案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其扎实的公共管理,成功实施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
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注重精准扶贫,通过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和精准识别机制,确保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六、韩国电子政务案例韩国是电子政务发展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通过其高效的公共管理,成功推动了政府信息化的进程。
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案例
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案例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案例:政府部门推动社区环境改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一些政府部门积极推动社区环境改善,通过一系列措施和项目来提升社区环境。
下面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1. 引入垃圾分类制度:某市政府引入垃圾分类制度,在社区内设立了专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并配备了分类垃圾桶。
通过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得到了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明显提升,社区环境得到了改善。
2. 打造绿色社区: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绿化社区建设,通过栽种花草树木、修建公园绿地等方式,将社区变成了一个绿色的宜居环境。
居民可以在这里散步、锻炼身体,享受自然的美好。
3. 提升社区卫生设施: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条件,政府部门加大了社区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力度。
修建了公共厕所、儿童游乐场等设施,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4. 加强社区安全管理: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社区安全管理的力度,加强了社区巡逻和治安巡查,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和加强巡逻力量,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安全水平,让居民安心居住。
5. 优化社区交通:一些政府部门通过改善社区道路、增设人行道、修建停车场等方式,优化社区交通状况,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了社区的交通便利性。
6.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政府部门注重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修建文化设施等方式,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7.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对社区教育的投入,修建了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设施,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的子女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8. 加强社区老年人服务:政府部门注重老年人服务,通过建设养老院、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养老和休闲服务,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9. 推动社区经济发展:政府部门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培训等支持,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当代社会,公共管理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公共管理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1:城市垃圾分类管理1.1 案例描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
某市政府决定引入垃圾分类管理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1.2 案例分析(1)目标与策略:该市政府通过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旨在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因此,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并通过教育宣传、设立分类垃圾桶等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2)资源配置与协调:政府需要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如环保部门、住建部门等,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同时,政府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垃圾分类的实施。
(3)权力运行与协调:政府需要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如企业、居民等,确保垃圾分类管理的有效实施。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政策的执行和效果的监测。
(4)公众参与与沟通:政府需要积极与居民进行沟通,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鼓励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来。
同时,政府还需要借助各种传媒工具,扩大垃圾分类理念的传播范围。
三、案例2:政府危机管理2.1 案例描述某市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理中遇到了一次危机,需要进行紧急应对和管理。
2.2 案例分析(1)危机预警与防控: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危机的苗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2)决策与指挥:政府应组建危机管理的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并进行决策和指挥。
同时,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共同行动,共同应对危机。
(3)信息发布与公众安抚:政府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有关危机的信息,以避免谣言的传播和恐慌的产生。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媒体的互动,通过发布权威信息,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安。
公共管理学案例
1、“奇瑞”新车征名流动新浪汽车讯:上海车展即将落下帷幕,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奇瑞,在本届车展上出尽风头。
不仅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而且有自主设计的5款新车也全面展出。
为了让自主的品牌有自主的名字,奇瑞汽车联合新浪汽车频道联手打造了“奇瑞5小虎征名”活动。
有网友提出以五行基调给奇瑞五虎命名,以金、木、水、火、土为基调,加以润色,分别给奇瑞五小虎命名。
金——赤金、金戈。
隐义名:铁骑。
木——龙木、木神、聪木。
隐义名:青山、翠林。
水——春水、秋水、天水。
隐义名:晨露、凌霜、傲雪。
火——火炬、圣火、篝火。
隐义名:太阳、小太阳。
土——瑞土、润土、祥土。
隐义名:大地、润地。
这样命名有传统文化的特征鲜明,“国字号”特征也十分明显。
还有网友说奇瑞新车辆的命名应该围绕“奇瑞“两个字来展开,轿车(含跑车、MPV等)依“奇”立名;SUV等依“瑞”立名。
这样即继承了历史上的“奇云”,又彰显了最近的新投产的SUV“瑞虎”。
而在车展结束的时候,我们的“奇瑞5小虎征名”活动也将告一段落。
截止今天上午,我们的论坛就有2400多条留言,网友们积极的为“奇瑞五小虎”征名、命名。
大家献计献策为我们自己的“5小虎”能有一个好的名字探讨着、议论着。
其中不乏很有创意、充满智慧的命名。
案例思考:结合案例,请分析“奇瑞”公司公关活动的性质及其意义。
(要求写出一篇4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答题要点:奇瑞公司与新浪网联合进行的为自己的新车征名活动,属于一种征询性公关活动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采集信息、调查舆论、收集民意为主,目的是通过掌握信息和舆论,为组织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谋。
奇瑞是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目前已经可以生产多种类型的汽车,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
但由于奇瑞汽车公司创办的时间不长,对产品名称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的缺陷。
所以奇瑞汽车公司要通过在新浪网上开展的新车征名活动,收集全国的公众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为能够更好地适应公众的需求提供充分的产品信息。
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精选
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精选一、案例一:“大同市垃圾分类工作”(公共政策)大同市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垃圾量不断增加,城市环境问题也变得迫切。
针对这一问题,市政府决定推出垃圾分类工作,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
其主要政策内容包括:1、设立垃圾分类站,划分垃圾收集区域,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投放管理;2、关闭城市内所有的垃圾中转站,杜绝垃圾交叉感染;3、组建垃圾分类管理队伍,实行日清日扫,严格管理;4、对不分类投放垃圾的市民进行处罚,经济罚款并在垃圾分类站学习时长不低于3小时;5、大规模宣传和举办相关公益活动等。
这项政策的出台,帮助市民养成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减轻了市政府围绕垃圾问题处理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环境文明程度。
二、案例二:“滴滴整改工作”(公共管理)2018年,滴滴出行在国内用户规模、市场份额等各项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一连发生了多起受害人被司机性侵、乘客丧失生命等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舆论抨击。
面对公众声讨和央视的监督报道,滴滴公司迅速展开整改工作。
其主要措施包括:1、全面整改“顺风车”业务,并停止相关服务直到安全措施得以加强;2、逐步实行“三项规则”:配备安全助手、强制司机每日间歇休息12小时、完善安全急救机制;3、重新设立安全、司机评价等机制,对司机安全驾驶行为、乘客与司机评价标准进行数据记录和客户投诉反馈处理;4、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迅速公布有关安全、监管、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随着一系列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滴滴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信任度,也进一步体现了企业的公民责任和社会担当。
三、案例三:“厦门市文旅客流监测系统建设”(公共项目管理)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厦门市的文化旅游活动频繁,需要解决游客数量的管控问题,为此市政府投资建设了文旅客流监测系统,建立聚合多源数据、智能分析预测、实现全覆盖的智慧城市客流监测体系。
公共管理学相关案例
公共管理学相关案例
公共管理学相关案例:
1. 北京市政府治理交通拥堵
北京市政府为了治理交通拥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交通管理、建设公共交通设施、限制私家车购买和使用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2. 上海市政府治理环境污染
上海市政府为了治理环境污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保监管、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公园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上海市的环境质量,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3. 深圳市政府推进城市更新
深圳市政府为了推进城市更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城市更新政策、成立城市更新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深圳市的城市更新进程,改善了城市环境和民生福祉。
4. 成都市锦江区治理城市管理问题
成都市锦江区为了治理城市管理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公共设施、整治市容市貌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锦江区的城市管理状况,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5. 北京市朝阳区治理群租房问题
北京市朝阳区为了治理群租房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房屋租赁管理、打击非法群租房、推广租赁公寓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群租房现象的蔓延,保障了居民的居住安全和权益。
公共管理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化工程作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某市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决定在市中心区域开展一项大型绿化工程。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公平竞争,该市决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
二、案件概述2019年3月,某市城市规划局发布了《市中心区域绿化工程招标公告》,明确了招标范围、投标资格、投标文件要求等内容。
经过资格预审,共有A、B、C三家施工单位符合投标条件。
经过激烈角逐,C施工单位以最低报价中标。
然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A施工单位提出了质疑。
A施工单位认为,C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表现为:1. C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故意虚报了工程量,降低了投标报价;2. C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与其他投标单位串通,共同压低投标报价;3. C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隐瞒了相关资质证明,以次充好。
A施工单位要求城市规划局重新组织招标,并追究C施工单位的不正当竞争责任。
三、争议焦点1. C施工单位是否在投标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2. 如果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城市规划局应如何处理?四、案例分析1. C施工单位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有串通投标、虚假报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经调查,C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确实存在以下不正当竞争行为:(1)虚报工程量:C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故意虚报了部分工程量,导致投标报价低于实际成本。
(2)串通投标:C施工单位与其他投标单位在投标过程中有串通行为,共同压低投标报价。
(3)隐瞒资质证明:C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隐瞒了部分资质证明,以次充好。
综上所述,C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2. 城市规划局应如何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局应采取以下措施:(1)取消C施工单位的投标资格,并将其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
公共管理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垃圾分类处理面临诸多困境,如分类意识不强、分类设施不完善、分类效果不佳等。
本案例以某市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为例,探讨公共管理中法律案例的处理方法。
二、案例描述(一)问题现状某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中等城市,人口约300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
为了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市政府于2017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垃圾分类处理面临以下困境:1. 公民分类意识不强。
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垃圾分类麻烦,且对分类后的垃圾处理结果不信任。
2. 分类设施不完善。
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不合理,部分小区缺乏分类垃圾桶,给市民分类带来不便。
3. 分类效果不佳。
由于分类意识不强和设施不完善,市民在分类过程中出现混淆,导致分类后的垃圾仍存在混投现象。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3. 《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三、案例分析(一)问题原因1. 政策宣传不到位。
市政府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对市民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分类设施不完善。
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不合理,部分小区缺乏分类垃圾桶,给市民分类带来不便。
3. 监管力度不足。
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执法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市民对垃圾分类制度存在侥幸心理。
(二)解决方案1. 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加大垃圾分类处理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2. 完善分类设施。
根据居民小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确保每个小区都配备足够的分类垃圾桶。
公共管理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固体废弃物污染尤为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政府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分类处理的困境。
本文将以某市为例,分析垃圾分类处理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概述某市是一座拥有3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固体废弃物产量逐年攀升。
为响应国家号召,该市于2016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着诸多困境。
三、案例分析1. 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垃圾分类处理的首要问题是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垃圾分类繁琐、复杂,不愿积极参与。
此外,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分类方法不熟悉,导致垃圾分类不准确。
2.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的不完善是导致垃圾分类处理困难的重要原因。
某市部分小区和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设施不足,居民在投放垃圾时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分类。
同时,一些分类设施缺乏维护,导致设施损坏,影响垃圾分类效果。
3.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某市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尚不健全,回收渠道单一,导致回收效率低下。
部分居民将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混合投放,使得回收过程更加复杂。
此外,由于回收价格低廉,部分居民不愿意将可回收物交给回收人员,而是随意丢弃。
4. 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虽然某市制定了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单位和居民存在抵触情绪,导致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
同时,监管力度不足,使得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违规处理垃圾。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同时,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使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分类方法。
2.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公共管理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设立了市环保局作为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
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法规,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2019年6月,某市环保局在例行环境监测中发现,某化工厂存在严重的违法排污行为。
该化工厂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
经调查,该化工厂的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案件处理过程1. 调查取证阶段某市环保局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某化工厂进行现场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询问当事人、实地勘验等方式,执法人员收集了大量证据,证实了某化工厂违法排污的事实。
2. 行政处罚决定阶段根据调查结果,某市环保局认为某化工厂的行为已构成违法排污,决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厂作出以下处罚决定:(1)责令某化工厂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2)对某化工厂处以罚款人民币50万元;(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 执行阶段某市环保局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某化工厂,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
某化工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 行政诉讼阶段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某化工厂的行政诉讼请求,并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在庭审过程中,某市环保局提供了充分证据证明其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某化工厂则辩称其排污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轻微,且已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
经过审理,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某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遂判决驳回某化工厂的诉讼请求。
三、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公共管理法律案件,涉及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等多个法律问题。
公共管理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绿地规划与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
以下以某市公共绿地规划与管理纠纷为例,探讨公共管理法律问题。
二、案例概述某市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决定在市区新建一片大型公共绿地。
该绿地占地约1000亩,预计投资5亿元。
在绿地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邀请多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并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
最终,选定了一家设计方案,并在报纸上进行了公示。
然而,在公示期间,部分市民对绿地规划方案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该方案将绿地规划为商业用途,严重侵犯了市民的公共利益。
为此,市民代表向市政府提交了书面建议,要求重新规划绿地,确保其公共属性。
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的关切,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经调查,发现以下问题:1. 绿地规划方案中确实存在商业用途,包括商业步行街、餐饮娱乐设施等。
2. 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未充分征求市民意见,公示时间较短,导致市民对规划方案了解不足。
3. 绿地规划方案中,部分区域存在规划不合理、功能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三、法律问题分析1. 绿地规划的法律依据我国《城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是指供全体市民使用的绿地,包括公园、广场、绿地等。
根据该条例,绿地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水平;(2)合理布局,满足市民需求;(3)保护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特色;(4)保障绿地安全,防止破坏。
本案中,绿地规划方案存在商业用途,违反了《城市绿化条例》关于公共绿地的规定。
2. 公众参与的法律问题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应当征求公众意见。
本案中,相关部门在规划过程中未充分征求市民意见,公示时间较短,导致市民对规划方案了解不足,侵犯了市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3. 绿地规划与管理的法律责任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绿地规划与管理部门有责任保障绿地规划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依法对绿地进行管理。
公共管理事例
公共管理事例1. 你知道垃圾分类吧?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公共管理事例呀!就像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后,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天天在垃圾桶边指导大家,那认真劲儿,就像教小孩子走路一样。
大家一开始不习惯,还觉得麻烦呢,但后来慢慢就养成习惯了,小区环境也变得超好,这不是很棒吗?2. 想想交通管理,那也是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呢!比如说路口的交警,大太阳下还站得笔直,指挥交通,让车辆有序通过。
这不就像一个优秀的指挥家,让整个交通乐章和谐奏响嘛!3. 公共设施的维护也是哦!公园的长椅坏了,马上就有人来修,这速度,简直比快递还快!这不就是公共管理在默默守护我们的生活嘛!4. 还记得那次暴雨后街道积水吗?公共管理部门迅速行动,排水工人加班加点工作,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在和洪水战斗,很快街道就恢复正常了,真厉害呀!5. 公共卫生管理也很重要呀!疫情期间,那些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那股认真负责的劲儿,真让人感动!这不就像给我们每个人都穿上了一层防护衣嘛!6. 学校周边的安全管理呢!上下学的时候有警察叔叔在那维持秩序,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哇,他们就像守护天使一样呢!7. 公共资源的分配也是个事儿呀!像图书馆的书籍,怎么合理分配给大家,这可得好好管理呢,不然大家都抢着看热门书,那不乱套了嘛!8. 城市的绿化管理做得也不错呀!那些园丁们精心呵护每一棵花草树木,让城市像个大花园一样,多美好呀!9. 公共活动的组织也很考验管理能力呢!一场大型的文艺演出,从场地安排到人员疏导,都得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这不是很了不起嘛!10.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更是关键呀!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消防队迅速出动,那速度,那专业,真让人安心!这就是公共管理在保障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呀!我觉得公共管理真的太重要了,它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序、更美好。
公共管理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推行了垃圾分类处理政策。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着诸多法律困境。
本案例以某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为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案例描述某城市在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方法不清楚,导致垃圾分类投放不规范。
2.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
部分小区、单位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设施不足,居民投放垃圾时无法按照分类要求进行投放。
3.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完善,导致分类后的垃圾难以得到有效处理。
4.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实际需求。
5. 监管力度不足。
相关部门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
三、案例分析1.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这是导致垃圾分类处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宣传的力度,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2.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确保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能够按照分类要求进行投放。
3.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
政府应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提高分类后的垃圾处理效率。
4.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应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5. 监管力度不足。
政府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应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2.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确保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能够按照分类要求进行投放。
3. 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政府应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提高分类后的垃圾处理效率。
公共管理法学类案例
公共管理法学类案例公共管理法学是研究公共管理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下面列举了10个与公共管理法学相关的案例,涵盖了不同领域和问题。
1. 政府采购违法案件:某市政府在进行采购过程中,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了采购结果的不公平和不透明。
被投诉方面要求政府重新进行采购,以保障公平竞争和公共利益。
2. 公务员权益保护案件:某公务员被开除,但其认为开除决定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该公务员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恢复其职位并获得相应的赔偿。
3. 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处罚案件: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如未经审批擅自排放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相关环保部门对该企业进行处罚,要求其停产整顿并支付相应罚款。
4. 行政许可申请审批案件:某个企业向政府申请行政许可,但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拖延时间,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
企业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政府部门加快审批进程,保障其合法权益。
5. 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某政府部门未按照规定公开应当公开的信息,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受影响的公民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政府部门公开相关信息,保障公众利益。
6. 公共财政支出合法性审查案件:某地方政府进行了一项大额投资项目,但该项目存在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
相关机构对该项目进行了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7. 公共安全事件赔偿案件:某公共场所发生火灾,导致多人死亡和伤残。
受害者及其家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相关责任方承担赔偿责任,并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
8. 行政裁决合法性审查案件:某政府部门作出了一项行政裁决,但相关当事人认为该裁决违反了法律法规,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该行政裁决。
9. 公共服务不当行为申诉案件:某公共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服务不当、态度恶劣等问题。
受影响的公民提出申诉,要求相关机构对服务人员进行纪律处分,并对受影响的公民进行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2004-12-13案例一:温州市政府得“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得无为温州民营经济得发展,有着自身得动力与内因,而政府得“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得外部环境。
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
”于就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得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就是在争取钱库镇得银行与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得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得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得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得法规与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得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得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与质量管理得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得形象与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得危机。
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得虚假广告;仓南得假商标等。
温州得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
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
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得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得外流。
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得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得地方法规。
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与品牌为核心得二次创业得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得需要,大力加强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得成本。
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得主体干预,简化与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与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得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得“有为”与“无为”,您就是如何认识与理解得?案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得简要回顾党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得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得改革也随之展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与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得改革。
1982年得政府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得职数、年龄与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
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61个,同时也精简了大量得领导职数。
此次改革加快了干部队伍得年轻化,但没有摆脱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得老框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得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得转变。
因此,改革后在机构与人员数量上有回潮得现象发生。
1988年得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得要求,强调政府得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改革得重点就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得经济管理部门。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非常设机构数量、人员编制都有明显减少。
国务院得部委从原有得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原有得22个减少为19个,人员编制比原来得实有人数减少了9700多人,减少了19、2%。
但由于种种原因,职能转变没有到位,精简得机构很快又膨胀起来。
1993年得政府机构改革就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背景下进行得,它得核心任务就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在建立市场经济得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行政管理体制。
不过,由于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建设,政府职能不可能马上转变到位,因此,1993年机构精简得成就并不显著,比如,国务院工作部门从1993年86个仅仅减少到59个(其中国务院部委机构40个),但1997年又膨胀到72个,精简得人员也就是如此。
1998年开始得政府机构改革,就是历年来力度最大得,也就是取得成效较多得一次改革。
此次改革得目标就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得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得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有中国特色得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此次改革同以往政府机构改革相比较其主要特点:一就是精简力度大,国务院得组成部门由40个减至29个,减量为11个,减幅为27%;中央各部委办直属局公务员从1997年3、4万人减少到1、7万人,国务院人员编制总数减少了47、5%。
二就是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有了一些新突破,这主要表现为:(1)设立了由国务院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托管得国家局,即把原国务院工业经济专业管理部门全部降格转换成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设得机构,同时对其职能做出了新得、明确得定位。
(2)设立与加强了公共服务机构,设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等新得职能机构。
尽管如此,此次改革得成本依然很高,中央财政并未因此而节约,反而为此多支出了20%。
除此之外,一些市场监管机构得到了强化,规格提高了,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成为正部级单位。
而一些部门下面也设立了很多司局级单位,比如外贸部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司,还成立了中国政府世贸组织通报咨询局、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等。
还成立了一些正部级单位,如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等。
这些部门职能得强化或许就是必要得,但并非一定要通过提高机构得行政级别来运作,这些现象都可以瞧作就是1998年改革之后得回潮。
2003年3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得决定,这标志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得开始。
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组织变革得有关理论,说明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得怪圈。
案例三: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慧灵)就是一家主要为弱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得非营利组织,创办于1990年2月。
作为一家自下而上得民间非营利组织,慧灵走过了一条坎坷得发展道路。
现任董事长孟女士曾就是广州一家家具工厂得工会干事,1985年她与一批热心得青年人及弱智人士得家长们,共同创办了一家致力于向弱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得民办机构——广州至灵学校。
由于各种原因,孟女士在1989年第二次创业,筹办了“慧灵弱智青年训练中心”。
在经历了年得风风雨雨之后,目前,广州慧灵已从最初得“慧灵弱智青年训练中心”发展成为拥有幼儿园、学校、职业训练中心、托养中心与研究所得综合服务机构,吸收了不同年龄、不同类别得智障弱能人士,形成了多元化得一条龙服务模式。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慧灵得到国际与国内社会得大力支持,来自中国香港(如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扶康会”等)、意大利、英国等许多地区与国家得大批捐助者,成为慧灵发展得坚强后盾。
同时,慧灵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得管理与服务,将社会工作专业得基本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及一些专业手法与技巧融入日常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慧灵得宗旨就是:提供机会让弱智人士发挥潜能,尽可能独立自顾,并且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得真正一分子。
慧灵每年都要派出员工到国内外同行那里学习,也有不少国内外得业内人士亲临慧灵指导,给慧灵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服务质量日益提高。
慧灵事业欣欣向荣,她所作得努力与成绩得到了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得关注、认可,有很多机构都给予了慧灵资助与项目。
慧灵得财务就是公开得,每年年终由会计作财务报告,虽然没有严格得审计,但她们坚持把收支状况刊登在《广州慧灵通讯》上,以此方式向家长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力求做到透明化。
如,2000年慧灵得收费标准如下:托养中心:根据学员能力程度不同与选择得宿舍不同分为:A宿舍600元/月~800元/月,B宿舍1000元/月。
广州市弱智人士办理终生托养公证手续时须借出2万元,外地人士借出5万元,到该弱智人士亡故后归还。
职训中心:300元/月。
慧灵一校:590元/月幼儿园:普通走读生330元/月;智障走读生550元/月;智障住宿生750元/月。
研究所:每个自闭症儿童1500元/月。
每到节假日,不接走学员得一天多收 30元。
根据慧灵得成本核算,如果按照服务成本,起码要增加收费30%。
但由于机构非营利得服务宗旨,使收费标准设定在服务对象普遍可承受得程度内,并对困难家庭实行一定得减免费用或助学助养等措施。
慧灵得经济来源于社会,其创办者并不就是投资者,只就是发挥个人智慧去筹集资金,并不具备财产所有权,因此慧灵章程明确规定:若日后机构不得不停办关闭,除了还清债务外,剩余资产用于慈善事业,以防止归属不明得弊端。
结合上述案例与有关非政府公共组织得理论,谈谈您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特点与作用得认识,以及如何使我国得非政府公共组织健康发展。
案例四:某县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失误我国南方某县得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名得位置。
199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政府下达得计划生育任务,甩掉计划生育得落后帽子,采取了一项新得政策措施,即对计划生育实行高额罚款。
具体得罚款标准就是: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10000元。
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得实施有效控制县里得生育数量。
考虑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得艰巨性,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得问题,有效调动基层计划生育人员得工作热情,该政策还做出了罚款提成得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
这项政策实施两年多后,县政府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达到她们得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然很严重。
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与第三胎,有些没钱得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
似乎有很多人都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到了计划外生育得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得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
当然,这一方面就是因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就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把超计划生育罚款作为了一种创收得途径,为了多来钱,对超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得甚至对超生予以暗中鼓励。
根据上述案例结合所学公共政策得理论,分析公共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得原因,以及有效执行政策得对策。
案例五:公开招考公务员几个月前,《S市报》上登出了新成立得监察局公开招考公务员得启事。
而一项社会舆论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49、8%得人将政治体制改革列为最关心得一项,关于其中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31、1%得人对公务员制度不了解,有39、3%得人对实行这项制度缺乏信心。
似乎深谙人们得心态,S市得决策者们深知抛出这只球得利害关系,决策之前理所当然地进行了一场认真得运筹与准备。
要切实对公务员从吸收、录用、考核、晋升、辞退、奖惩、退休形成一套崭新得管理办法,而不能只换件“衣服”,或换块牌子。
带着这样得思索,实验者搜集材料、掌握信息、外出考察、精密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