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分析实验报告
上肢反应测试实验报告
上肢反应测试实验报告
1. 引言
上肢反应能力对于日常生活和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个体的上肢反应能力水平对于制定适当的训练计划和预测运动表现有着重要意义。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上肢反应能力,分析不同条件下个体的反应能力差异,并探讨其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2. 方法
2.1 受试者
本实验共招募了50名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健康男性大学生作为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没有过去一年内的运动伤害史,并且在实验前24小时内没有进行任何剧烈运动。受试者提前阅读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2 仪器与材料
本实验使用以下仪器和材料:
- 计算机
- 反应时间测量仪
- 上肢反应测试软件
- 场地测量器材
2.3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单组设计,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上肢反应测试。测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熟悉阶段:受试者在计算机上进行上肢反应训练,以熟悉测试程序和记录自己的反应时间。
2. 实验阶段:受试者被要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上肢反应测试,包括无干扰条件、视觉干扰条件和听觉干扰条件。每个条件下进行10次测试,记录反应时间。
3. 运动表现测试:受试者进行一项标准的上肢动作测试,以评估其运动表现水平。
2.4 数据分析
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每个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间,并进行方差分析(ANOVA)以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差异。同时,计算每个受试者的运动表现得分,并与反应时间进行相关分析。
3. 结果
3.1 反应时间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ANOVA)发现,在不同条件下,受试者的反应时间存在显著差异(F值=5.78, p<0.05)。进一步的事后比较显示,在无干扰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间(M=250ms)显著低于视觉干扰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间(M=280ms)和听觉干扰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间(M=270ms)。
动力性动作分析
练习题
• 分析正握引体向上动作。
下次课 :实验 动作分析 实验之前,提前拍摄好一套可用于动作
分析的体育技术动作图片,实验时,带到5309,在电脑上分析并作成实验报告文件。
4班 星期三第5大节 1班 星期五第2大节 5班 星期三第6大节 2班 星期五第5大节 6班 星期四第4大节 3班 星期五第6大节
表4 XXX引体向上动作 “下降阶段”原动肌分析
环节 运动形式 主要原动肌 工作条件 工作类型 (或关节)
双手
屈
手肌
近固定 固定工作
前臂 上臂
在腕关节 微伸
在肘关节 伸
前臂屈肌
肱肌 肱二头肌
远固定 离心工作 远固定 离心工作
躯干 下肢
在肩关节 伸
垂伸
胸大肌 背阔肌
下肢肌
远固定 离心工作 上固定 加固工作
• 5、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XXX同学引体向上动作分析 小结见表5。
表5 XXX引体向上动作分析小结
技术关键 主要问题
原因 解决措施
1、上臂在肘关节屈,肱二头肌、肱肌等远固定 条件下向心工作; 2、躯干在肩关节屈,胸大肌、背阔肌等远固定 条件下向心工作。
1、引体次数少; 2、下颌不能过杆。
1、肱二头肌、肱肌远固定条件下向心工作力量 不足; 2、胸大肌、背阔肌远固定条件下向心工作力量 不足。
跛行的诊断实验报告
跛行的诊断实验报告
1. 引言
跛行是指行走时出现一侧下肢无力或步态不协调的情况,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跛行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来诊断导致跛行的原因,并提供治疗建议。
2. 实验设计
2.1 受试对象
本实验共选取30名跛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20岁-65岁之间。
2.2 实验流程
1. 临床观察:对受试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观察,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2. 影像学检查:使用X射线、CT或MRI等影像学技术,对受试者的骨骼结构进行全面检查。
3.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使用神经电生理学测试仪器,对受试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肌肉神经电活动等进行检测。
4. 血液检查:抽取受试者的静脉血样本,进行常规血液检查,以排除一些系统性疾病的可能。
5. 活动分析:使用动作分析系统,对受试者进行步态分析和运动学评估。
6. 诊断和治疗建议:根据以上检查结果,结合受试者的临床表现,确定跛行的病因,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3. 实验结果
3.1 临床观察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对受试者的体格检查,发现有以下共同特征:
- 受试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 跛行多为一侧下肢无力或不能正常屈膝。
- 部分受试者有下肢肌肉萎缩的表现。
3.2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射线检查发现,部分受试者出现骨质疏松、骨折或关节异常。
3.3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受试者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肌肉神经电活动异常。
3.4 血液检查
经过常规血液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
3.5 活动分析
运动学评估显示,受试者的步态异常,行走姿势不稳定。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
引言:
肌力是衡量一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等速肌力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
估肌力的方法。本实验旨在通过等速肌力测试,探究不同因素对肌力表现的影响,并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了双臂肌力测试仪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实验对象为20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在20-30岁之间。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静态肌力测试和动态肌
力测试。
实验一:静态肌力测试
静态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特定动作中的最大肌力来评估其肌力水平。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俯卧撑、握力和深蹲的静态肌力测试。
结果分析:
通过统计实验对象在静态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我们发现不同动作对肌力表现的
影响是不同的。在俯卧撑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30次;在握力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35kg;在深蹲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50次。
这表明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是有差异的。
实验二:动态肌力测试
动态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动作的次数来评估其
肌力水平。实验对象进行了仰卧起坐、跳跃和引体向上的动态肌力测试。
结果分析:
通过统计实验对象在动态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我们发现不同动作对肌力表现的
影响同样是不同的。在仰卧起坐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40次;在跳跃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50次;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15次。这表明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讨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是有差异的。俯卧撑、握力和深蹲等动作对上
人机操作分析
加工课
人机操作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对象:130镗铣加工中心
报告人: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绘制人机操作图。
2.学会如何根据人机操作分析来了解人工或机器的闲余能量,并设法加以利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验说明
人机操作分析是操作分析之一。操作分析的目的,在于详细地研究改进一个工作地的作业。如果是利用机器的作业,则利用人机程序操作图来分析,人机操作(程序)图是用来记录在机器的工作过程中,工人操作的手动时间和机器的机动时间的互相配合的关系。根据人机操作图,可很清楚地了解到工人或机器设备工作量的负荷情况。在一般人机操作图中一个工作周期时间内,操作者的手动时间往往比设备的机动时间短,为了充分利用操作者的空闲时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利用此空闲时间,操作另一台机器。
2.利用机器工作的时间进行其他的工作,如测量、检查,或清除铁屑,擦拭机床以达到缩短周期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通过在在生产现场的观察,选择5T加工中心为实验对象。
2.绘制人机操作程序图,
(1)绘制人机操作图;
(2)划分操作单元;
(3)在图表下方的纸上,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机,作出垂线。最左方为工人操作单元(动作单元)及垂线,在此垂线上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例(如1 cm代表10 min),由上往下记录工人(机器)每一动作单元所需时间,用实践、虚线、点划线或用其它方式表示工作、空闲等内容。
3.待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均记录后,将工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空闲时间,每周程人工时数加以统计。人机操作图和分析图如图1和表1所示。
表1人机操作程序分析图
体育锻炼物理实验报告
体育锻炼物理实验报告
体育锻炼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力量训练对身体肌肉力量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通过力量训练,了解不同重量的负荷对身体肌肉力量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
1. 杠铃和杠铃片
2. 落地垫
3. 测力计
4. 计时器
三、实验步骤:
1. 在落地垫上放置杠铃和相应的杠铃片,选择合适的重量。
2. 预备姿势:立正站立,双手握住杠铃,握法为正手握法(手心向上)。
3. 进行杠铃卧推动作:将杠铃从胸部推举至直臂。每次动作幅度要充分,用力均匀。
4. 使用测力计,在杠铃动作过程中记录每个重量下的牵引力。
5. 每个重量下重复3次杠铃卧推动作,并记录时间。
四、实验数据:
重量(kg)牵引力(N)时间(s)
10 120 10
20 200 8
30 280 7
五、数据处理:
1.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不同重量下,牵引力和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即重量越重,牵引力和时间越大。
2. 通过计算可得每个重量下的平均牵引力:
10kg的平均牵引力 = (120+120+120)/3 = 120N;
20kg的平均牵引力 = (200+200+200)/3 = 200N;
30kg的平均牵引力 = (280+280+280)/3 = 280N。
六、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力量训练中,增加重量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肌肉的力量。
2. 随着重量的增加,杠铃卧推动作牵引力和时间也会增加。
七、实验结论: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在杠铃卧推动作中,增加重量可以提高牵引力和时间。因此,在力量训练中,逐步增加负荷可以更好地锻炼肌肉力量。
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将从心理学、生物学以及功
能性等方面分析动作的作用、表达和意义。首先,动作是人类表达情
感和意图的一种方式。通过动作,我们可以向他人传达信息、展示自
己的状态和需求。动作可以是有意识的行为,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反应,它们都承载着一定的意义。
心理学角度来看,动作与情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我们感到
愉悦、兴奋或满足时,我们的动作可能会变得活跃、轻快,例如跳跃、舞蹈等;当我们感到沮丧、愤怒或恐惧时,我们的动作可能会变得迟缓、僵硬,例如低头、颤抖等。动作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情感状态,也
可以通过改变动作来调节自己的情感。
生物学角度来看,动作是我们生理机能的表现。人类的身体可以
通过运动和动作来保持身体健康和发展。例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
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此外,动作还可以帮助我
们适应环境,例如捡起物品、行走、跑步等。通过不同的动作,我们
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生活活动,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功能性角度来看,动作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无论
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需要通过动作来完成各种任务。例如,使用工具、键盘敲击、书写等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我们通过不
断练习和改进动作来提高自己的效率和技能,使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
总结起来,动作是人类表达情感、实现生理需求和完成各种任务
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调节自己的情感
状态,保持身体健康,适应环境并实现各种目标。通过研究和分析动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进而提高自身能力、改善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精品文档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报告
学号:SY*******姓名:周欣欣指导教师:王黎静
实验地点:人机交互实验室实验日期:2014年12月5号
一.实验室名称:人机交互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人体在负重条件下的步态分析
三.实验原理:
步态分析是一种对动物肢体运动的系统研究,或者更准确点来说,一般是指对人类步行运动的研究。研究分析利用到了观察者的眼睛和大脑,并使用仪器辅助测量身体的运动,身体的机械结构,以及肌肉的活跃度等。步态分析常被用来于对个体走路能力的评估,计划,治疗。也常被用于运动生物力学来帮助运动员更高效地跑步、以及确认伤员是姿态相关还是动作相关的相关医学问题等。
光学式运动捕捉系统可以捕捉人体运动的变化,通过在人体身上的关键部位,如关节,髋部,肘,腕等位置上贴上一些特殊的标志发光点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通过排布在空间中数个视频捕捉设备将运动物体(跟踪器)的运动状况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使用计算机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时间计量单位上的不同物体(跟踪器)的空间坐标(XYZ).以此来分析人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四.实验目的:研究人体在负重条件下步态的变化(速度,步频,步幅)
五.实验内容: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捕捉人体在(正常状态下,15kg负重,60kg负重)条件下的运动数据/
六.实验人员:本小组研究生男身高182,体重150
七.实验步骤:1.让被试穿好马甲,在身上固定好maker点,调整好记录设备
2.让被试在正常状态下在可监测区域走一段路,记录好数据.
3.让被试在15kg负重条件下在可监测区域走一段,记录好数据.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及结果分析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正常呼吸曲线的记录
家兔正常的呼吸曲线
曲线上升阶段为吸气;下降阶段为呼气。
吸气时肺扩张,剑突软骨上升,拉着剑突软骨的细线放松;呼气时肺缩小,剑突软骨下降,细线紧绷。因此曲线上升阶段为吸气;下降阶段为呼气。
二、各种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呼吸曲线的改变
增加无效腔后呼吸运动曲线
前面一个箭头指:正常呼吸曲线;后面一个箭头指:增加无效腔后的呼吸曲线
分析:增大气道长度后,家兔的呼吸张力增强,呼吸频率增加。增加的气道长度等于增加的无效腔,气道加长使得呼吸阻力增大,呼吸加深加快。
三、肺牵张反射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呈现很明显的慢而深的呼吸。
分析: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亦称吸气抑制反射)的生理作用,在于阻止吸气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从而加速了吸气
和呼气动作的交替,
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当剪断双侧迷走神经以后,
中断了左右两侧的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道路,肺扩张反射的生理作用就被完全消除,故呈现很明显的慢而深的呼吸。
在家兔呼气时,用洗耳球吹气,会导致呼气相陡然下降。 分析:这是由于在呼气过程中收到外界的阻力,使得呼气变难,家兔更用力的呼气,呼气的动作加重所导致的。
在家兔吸气时,用洗耳球吸气,会导致吸气相陡然上升。 分析:这是由于空气的减少,使得家兔更用力的吸气,吸气的动作加深所导致的。
双手协调实验实验报告
双手协调实验实验报告
题目:双手协调实验实验报告
一、引言
双手协调是指通过两只手的配合,实现一定动作的精确、协调和高效进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任务需要我们运用双手进行协调操作。为了更好地理解双手协调的机制和变化规律,我们进行了一项双手协调实验。本实验通过测量和分析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数据,以期对双手协调能力进行评估和研究,从而促进对双手协调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双手协调任务的表现,研究双手协调的能力和特点,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具体目的如下:
1. 评估参与者的双手协调能力。
2. 分析不同条件(如任务难度、左右手优势等)对双手协调的影响。
3. 探讨双手协调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措施。
三、实验设计
1. 参与者
本实验共招募了30名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他们没有手部疾病或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没有进行过与双手协调相关的特殊训练。
2. 实验材料
实验使用了一台计时仪器和一套双手协调任务的设备。任务设备包括两个按钮和一个显示屏,参与者需要通过按下按钮来完成一系列指定的动作。
3. 实验过程
参与者在实验室接受了实验指导后,进行了实验前的训练,熟悉任务的要求和操作方式。然后,参与者开始正式的实验任务,在计时仪器的计时下,按照指示完成双手协调任务。实验包括了不同难度的任务和不同手部优势的条件,每个条件下的任务需要重复进行三次,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通过实验记录和收集的数据,我们对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双手协调表现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人体姿态评估实验报告
人体姿态评估实验报告
1. 引言
人体姿态评估是指对个体的身体姿势和动作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准确的人体姿态评估在医学、康复以及体育训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算法对人体姿态进行评估,以验证姿态评估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择了1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包括5名男性和5名女性。实验对象被要求完成一系列特定的身体姿势,如站立、坐姿、蹲姿、弯腰等。
2.2 仪器设备
本实验采用了以下仪器和设备:
- 传感器装置:使用了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磁场传感器等传感器,以获得实验对象身体姿势的相关数据;
- 计算机:用于接收和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对姿势进行评估;
- 实验平台:提供实验对象进行姿势动作的空间。
2.3 实验流程
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1. 实验对象准备:实验对象被要求穿着轻便的运动服装,并戴上相关的传感器装置;
2. 实验前校准:对传感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姿势表演:实验对象按照指导表演特定的姿势,每个姿势保持数秒钟,并记
录所需的数据;
4. 数据采集和处理:实验对象完成姿势表演后,传感器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5. 姿势评估:计算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通过算法对姿势进行评估,并输出结果;
6. 数据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比较人工评估数据和计算机评估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到了姿势评估的结果。下图为实验对象进行蹲姿的数据示例,其中蓝色代表传感器数据,红色代表计算机评估结果。
![蹲姿数据示例](image1.png)
双手操作分析实验报告
双手操作分析实验报告
1. 引言
双手操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之一,也是人机交互中重要的方式之一。然而,对于双手操作的运动控制与协调机制仍存在很多未知之处。通过对双手操作进行系统的实验分析,可以揭示人类双手操作的特征与规律,为开发更为智能、高效的人机交互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双手操作过程中手部运动的分析,研究双手操作的特征,探寻手部运动的协调机制与规律。通过记录与分析参与者在进行双手操作任务时的手部运动数据,可以获得与双手操作有关的关键指标,进而揭示出双手操作的规律与特征。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2.1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了单组设计,共招募了20位健康成年人作为参与者,他们都没有进行过类似的实验,且无手部运动障碍或慢性疾病。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完成一系列双手操作任务,包括抓取、放置、旋转等动作。实验过程中,使用光学运动捕捉系统以及压力传感器等设备记录与分析参与者的手部运动数据。
2.2 实验方法
实验分为四个步骤:参与者指导、实验任务说明、实验过程记录与数据分析。在参与者指导过程中,研究人员向参与者解释了实验的目的与流程,介绍了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明确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在实验任务说明过程中,研究人员向参与者详细说明了每个实验任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动作的要求、时间限制等。
在实验过程记录中,研究人员使用光学运动捕捉系统跟踪记录参与者手部的运动轨迹,并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手部的压力变化。同时,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存档,并标注相应的任务与时间。
在数据分析部分,研究人员使用统计学方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关键指标,如动作时间、压力变化等,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膝跳反射实验报告
膝跳反射实验报告
一、引言
膝跳反射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射,它展示了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因果关系。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膝跳反射的观察和测量,深入理解神经元对于机械刺激的反应,探索其机制和特点。
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包括一个膝跳反射仪、一个橡皮榔头和一位志愿者;
2. 实验步骤:
a. 将志愿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并让其放松;
b. 志愿者将腿放在膝跳反射仪的试验台上,确保膝盖正对着榔头;
c. 轻轻敲打榔头,以观察膝盖的反射动作;
d.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记录反射的强度和频率。
三、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志愿者的膝盖在受到榔头敲打后会出现
反射性的向上抬升。反射强度和频率随着敲打力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榔头敲打到一定力度时,反射动作达到高峰,但随后会逐渐减弱。这表明神经系统对于机械刺激的反应是有限的,超过一定阈
值后不再增强。
四、讨论与分析
1. 反射机制
膝跳反射是一种传统的反射弧,包括主动运动神经元(位于膝腱)和感觉神经元(位于髌韧带)。当榔头敲打于髌骨上缘,激
活了髌韧带的感觉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膝腱,同时激活主动
运动神经元,引起膝盖的反射性抬升。这种神经元相互作用的串
联形成了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2. 强度与反射
实验中我们发现,反射强度与敲打的力度呈正相关。这说明反
射强度可以通过刺激强度进行调节。当刺激强度增加时,神经元
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引发更强烈的反射动作。但是反射强度会随
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这可能是由于神经元适应性的产生。
3. 阈值与反射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反射动作的增长是有限的,当敲打力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并不再增加。这说明神经元对于刺激的反应存在一个上限,超过该阈值后不再产生更强烈的反应。这可以解释为神经元自身的保护性机制,以防止过强的刺激对机体造成伤害。
动作研究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动作研究实验报告
一、动作分析
动作改善的目的——在于使人的疲劳为最小,以提高最大的动作效果,工作中的疲劳有:(1)肌肉疲劳
(2)由于姿势所引起的疲劳
(3)精神疲劳
二、动作改善的原则
(1)去除不必要的动作
尽可能减少动作数, 改变动作的排列顺序,以节省多余的动作,同时使用双手或脚, 双手应该同时且反向的动作,使用适当的用具、材料、以减少动作数,应该有效利用机器自动加工,缩短加工时间或加热时间。
(2)应使动作的距离及路径最短
(3)要使动作的方向圆滑
(4)要有疲劳最小的动作,动作速度要适当,使动作成为习惯性,要有正确的作业面,要以疲劳最小的动作, 尽可能不要移动眼睛,要利用重力,避免有害于视力的光线,改善工具的形状或重量,应避免不自然的姿势。
三、动作分析
通过研究作业动作中以下不合理现象,通过排除、组合、重排、简化的方法优化作业过程,提高作业效率、质量:停滞,无效动作,次序不合理, 不均衡(如:太忙碌、太清闲等),浪费,程序分析是从大处着眼,根据程序图分析生产过程的种种浪费,从合理安排程序中去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而动作研究则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操作动作之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的最经济的方法。
动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工作操作时之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内容为: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人疲劳,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为制定动作时间标准作技术准备。它包括:动素分析、影象分析、动作经济原则等内容。动作分析是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把握实际情况,并将上述记录图表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着眼点的一套分析方法
2.双手操作分析实验报告 (1)
双手操作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任务
绘制组装机器人模型过程的操作分析图,并加以研究改进。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掌握双手操作分析图的绘制方法。
2)学会正确描述、设计和改进工作地布置。
3)熟悉产品装配工序卡。
4)学会正确分析双手操作图所记录的工作现状,并能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步骤提出改进方案。
三、实验原理
1. 双手操作分析的意义与作用双手操作分析是对由一名操作者所承担的作业内容进行记录和分析的技术,通过双手操作分析可以考察操作者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是否合理,左右手的分工是否恰当,是否存在多余和笨拙的动作而需要改进,工作地物料的摆放、工作地布置是否合理等等,经研究和改进,以达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双手操作分析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研究双手的动作及其平衡问题。
2)发掘“独臂”式操作并改进。
3)发现伸手,找寻以及笨拙而无效的动作。
4)发现工具、物料、设备等不合适的放置位置。
5)使动作规范化。
2.双手操作分析图的画法
绘制双手操作分析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深入生产现场,观察全部操作,了解情况,确定操作过程及其起点和终点。
2)画图前,首先填写有关资料,比如工作名称、操作人员、研究人员等。
3)画出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图。
4)正式画图时,要边观察、边记录,观察一只手的动作。通常先记录右手,将其动作用适当的符号及文字说明记录在右边,并反复补充、核对、改正,不要遗漏。再以同样的程序记录左手的动作。左右手的同时动作应画在同一水平位置,并多次核对两只手的动作,使记录准确无误。
山东建筑大学工业工程实验动作研究模特分析
山东建筑大学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班级:
实验者:同组者:
实验项目名称:动作研究、模特分析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微动作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2.学会用动作经济原则改善动作。
3.掌握用模特法确定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和步骤;
4.能用模特法正确表示作业者的各种动作,正确区分作业者的同时动作、时限动作和被时限动作。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机头
2. 活动扳手、一字形螺丝刀、尖嘴钳
3. 改进后的双手操作分析图4 .MOD分析表
三、实验原理
1.动作分析的意义与目的
动作分析在方法研究中属于第三层次,它是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人体的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发现操作者无效的和不经济的动作,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使操作更加简便有效,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十八个基本动素(详见下表)
3.模特法是预定动作标准法的一种,是作业测定的一种新的技术。运用模特法,无须经过现场测时,只要根据工作物蓝图、工作地布置图和操纵方法,就能预先计算出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正常时间。模特法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疲劳研究的结果,以人的最低能耗工作的时间消耗为动作的时间单位,因为动作速度太快会造成人的能量消耗过高,易引起疲劳;动作速度太慢,能量消耗也会增加,也容易引起疲劳。速度与能量的关系是,当速度增加1%时,能量也会随之增加约1%;速度下降到某一临界点后再减速1%时,则能耗反而增加0.5%。模特法把能耗最低的速度作为动作为动作时间单元,使操作者的劳动紧张程度适当,因而使劳动者保持充沛的精力。模特法把人的动作与时间融为一体,只要知道是什么动作,就可以知道动作所需的正常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分析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实验课成绩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基础工业工程
开课学院机电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赵秀栩
学生姓名XX
学生专业班级工业工程2013级2014-- 2015学年第 1 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附表:实验考核参考内容及标准
观测点考核目标成绩组成
实验预习1.预习报告
2.提问
3.对于设计型实验,
着重考查设计方案
的科学性、可行性和
创新性
对实验目的
和基本原理
的认识程
度,对实验
方案的设计
能力
20%
实验过程1.是否按时参加实
验
2.对实验过程的熟
悉程度
3.对基本操作的规
范程度
4.对突发事件的应
急处理能力
5.实验原始记录的
完整程度
6.同学之间的团结
协作精神
着重考查学
生的实验态
度、基本操
作技能;严
谨的治学态
度、团结协
作精神
30%
结果分析1.所分析结果是否
用原始记录数据
2.计算结果是否正
确
3.实验结果分析是
否合理
4.对于综合实验,各
项内容之间是否有
分析、比较与判断等
考查学生对
实验数据处
理和现象分
析的能力;
对专业知识
的综合应用
能力;事实
求实的精神
50%
实验课程名称:__基础工业工程__
实验项目名称动作分析实验成
绩
实验者XX 专业
班级
XX 组
别
XX
同组者XX 实验日
期
2014年3
月22日
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
实验目的: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把握实际情况,并将上述记录图表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进点。具体是指:1.了解操作者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动作顺序和方法;2.了解以两手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是否尽可能同时动作,是否相互联系;
3.明确各种动作的目的,动作过程中必要动作和不必要动作;
4.了解必要动作中两手的平衡。
实验意义:1.为减轻作业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而找出动作存在的问题;2.探讨最适当的动作顺序、方法及人体各部位动作的同时实施;3.探讨最适合于动作的工、夹具和作业范围内工件、材料、工夹具的位置布置。
实验基本原理: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之间科
学合理地布置和安排,使得作业动作顺序合理,方法得当,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实验方法:视频分析+动作分析+动素分析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录像机、装有ISE软件的电脑
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1)在分析表中填写必要的事项;(2)观察、分解、记录动作;(3)整理分析结果,填写总结表;(4)填写作业现场布置表;(5)讨论分析结果,确定改进方案。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可加页)(包括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实验过程记录:1.打开ISE软件——“方法研究”——“产品工序数据库”——“添加产品”——“产品工艺”——“添加产线”——“产品工序”——“添加工序”。
2.“视频管理器”——产品框中输入“CPC-040”,自动匹配新建的产品及产线——选择“DV视频路径”——选择右边的视频及左边的工序后点击“一对一关联”——“移到服务器”。
3.选择“动作分析”——产品框中输入“CPC-040”,自动匹配新建的产品的视频——“下一步”,开始分析。
4.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操作结果界面
动素数量统计饼状图
作业性质统计饼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