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
科学调度发挥水工程综合效益经验
科学调度发挥水工程综合效益经验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是人们为了合理利
用水资源而进行的工程建设。科学的调度可以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
染严重的情况下,科学的调度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科
学调度发挥水工程综合效益的经验。
首先,科学调度可以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水利工程建设后,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科学的调度可以根据不同用水需
求和季节特点,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利用。以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
通过科学调度调剂南方水资源,解决了北方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科学调度可以提高水能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水利工程中,
水能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科学的调度可以根据水流量和水
位等参数,合理安排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比如中国三峡工程,通
过科学调度水库蓄水和放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能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科学调度可以提高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科学调度可以根据生态环境和水质状况,合理安排水资源的供应和排放。例如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科学调度调剂水资源的同时,也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水质状况,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最后,科学调度可以提高水灾防治的效果。在水利工程中,科学调度可以根据降雨情况和水文特征,合理安排水库蓄水和排水,提高了水灾防治的效果。比如中国珠江流域的水利工程,通过科学调度,有效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对解决南北水资源不均衡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数个省市的水资源调度。南水北调工程将南部的江、河水引到北部缺水的地区,旨在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提高北方地区用水质量和用水量,解决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于中国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一、解决了北方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北方黄淮海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需求很大,但是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污染等原因,该地区的可用水资源不足。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北方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效的保障了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提高了北方地区用水效率,节约了水资源。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引黄入冀工程和引江济邯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大力推广了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节水型设备,积极宣传用水节约的理念,减少了人们的浪费行为,同时运用现代测控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了用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效的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北方地区用水效率。
三、推动了中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使我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得以实现现代化,不仅解决了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也为我国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在把水从南部引入北部的同时,也要求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所得到的水资源进行调度和管理,从而实现了我国水资源整体调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500~600亿m3。这将缓解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1 、社会效益
供水区内,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河北、河南则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纵横供水区内的京广、陇海、京浦、焦枝、京九、兰新等铁路沿线有众多的工业城镇,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区域。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由于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供水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可以避免一些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源性疾病,遏止氟骨病与甲状腺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2 、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平均调水量500~600亿m3,有效利用水量约400亿m3。东线和西线的调水量按40%供工业和城镇用水,60%为农业及其它用水;中线调水量按70%供工业和城镇用水,30%为农业及其它用水。按照工业产值分摊系数法推算工业及城镇供水效益,按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测算农业及其它供水效益。综合各项效益,按1995年价格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年平均经济效益为600~800亿元。
浅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浅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水电三班
易斯
2012301580307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旨在实现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工程已全面展开,目前的工程情况看来,东线和中线工程已经完成,西线工程也蓄势待发。正因为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如此重大战略性工程,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的角度,它的利与弊是在全国各界人士中备受关注,值得深思的。而就我个人看来,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工程。
从供水效益来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东线沿京杭大运河调水148亿方, 最远到天津, 支线到胶东。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120 一130亿方, 最远到北京、天津。西线从通天河、雅龙江、大渡河调水170 亿方到黄河上游。合计调水438一448亿方。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总调水量比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还要多。南水北调工程, 优化了全国水资源配置, 对于受水区来说,近期实施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二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增加供水量160亿方,其中黄淮海平原增加供水近154亿方,其中向黄河以北的海河平原增加供水近84亿方, 为缺水城市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条件, 基本缓解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支持北方海河流域、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北方生态环境。实施东线第一、二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后, 主要向沿线城市工业及居民生活供水,据有关资料计算结果表明, 受水区城市工业及生活多年平均供水效益为605亿元/年。调水工程的实施和运营将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进行,加上水价方面的改革与限制,环保除污节水的社会效益也是指日可待。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工程,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水资源短缺
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调剂长江水、黄河水和珠江水资源,解决华北地区和北京市等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需求,推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南水
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是基于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水系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输水
定额和供水排水互济的方式,合理调剂南方水资源,满足北方城市和农田的用水需求。南
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主要包括三大调水方式。
1. 中线调水
中线调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调水方式之一,主要利用长江水资源,通过中线工程将长
江水调送到黄淮海地区和华北平原地区。中线工程起于江苏省扬州市,止于北京市居庸关
水库,全长约1233公里,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最长的一条调水通道。中线工程主要分两大
干线,即以保障北京市的城市供水和华北平原的灌溉用水。
2. 东线调水
东线调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另一主要调水方式,主要利用珠江水资源,通过东线工程将珠
江水调送到福建、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区。东线工程起于广东省粤西地区,止于江苏省
苏北地区,全长约1691公里,主要满足福建、江西等省的城市供水和灌溉用水需求。
3. 西线调水
西线调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辅助调水方式,主要利用黄河水资源,通过西线工程将黄河水
调送到山西、河南等地区。西线工程起于黄淮海地区,止于甘肃省中部地区,全长约526
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估研
究
第一章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和水
污染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
解决这些问题,1992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最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水利工程之一,它
的建设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又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
将分别从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评估
研究,以期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依据。
第二章经济效益评估
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资源利用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和综合利用。它可以将华南、川渝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水引到黄淮海平原和
北京及周边地区,弥补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缺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据统计,南水北调工程每年可以向北方供应44.8亿立方米的
水资源,满足当地1亿人口的生活用水需求。
2.2 改善水环境质量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保证黄淮海平原和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饮用水质量。同时,南水北调工程还可以降低黄淮海平原和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避免因地下水过度开采而产生的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可促进地区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2.3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带来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还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钢材和水泥等建材,因此可以刺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据估算,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每年可带动GDP增长1%以上。
南水北调的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科学的工程,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工程,是一个具有综合效益的工程,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首先是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还可以解决70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南水北调实现以后,将构筑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大水网格局,可以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经济效益:除了间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外,由于对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据总体规划阶段初步估算,仅此项每年可以拉动中国经济0.12个百分点。调水工程通水后,我国北方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500亿元。另外,由于调水工程的实施,每年可安排15万人就业。
生态效益:东、中线一期调水工程实施以后,受水区的地下水超采局面可以得到遏制,同时还可以增加生态和农业供水60亿立方米左右,使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工程实践效果分析与评估
南水北调工程实践效果分析与评估第一章:引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国家重点工程,是中国在水资源管理领域进行的一次重要探索,旨在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践效果的评估是对该工程建设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益的客观评价,也是指导未来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
第二章:南水北调工程概述
南水北调工程始于2002年,至今已经十八年。它是以长江和汉江为源头,向北输送水的规模宏大、技术难度高的国家工程,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主线以及20条附属工程组成,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其中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至北京,全长约1450公里,由南北水调节中心负责建设;中线工程从湖北十堰至北京南海子,全长约1333公里,由中央水利建设公司负责建设;西线工程由四川省自贡市、重庆市、陕西省宝鸡市、甘肃省酒泉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等地输送水至陕西省渭南市与中线工程相接,全长约1480公里。
第三章: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效果
3.1 水资源供应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解决了北方严重的缺水问题,大量的水资源投入使得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根据数
据显示,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加入运行的短短三年里,北京
市的地下水位回升的速度不断加快,甘肃等西部贫水省份得到了
大量的水资源;2019年6月22日,东线一期共向津冀、山东、河南、北京等地送来了累计超过150亿立方米水量,有效解决了北
方的缺水问题。
3.2 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后,有效增加了沿线地区的经济收入。2015年,长江水资源供给亏损压力持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原计划到2016年前满足长江中下游地区饮用水、缓解水环境压力
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380~480亿m3,将缓解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供水区内,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金融和外交中心,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河北、河南则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纵横供水区内的京广、陇海、京浦、焦枝、京九、兰新等铁路沿线有众多的工业城镇,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区域。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由于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供水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也可以避免一些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源性疾病,遏制氟骨病与甲状腺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均调水量380~480亿m3,有效利用水量300~350亿m3。东线调水量按40%提供工业和城镇用水,60%为农业及生态用水;中线调水量的65%供工业和城镇用水,35%为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西线供水量中工业、城镇与农林牧业及生态环境各50%。按照工业产值分摊系数法推算工业及城镇供水效益,按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测算农业及其他供水效益。综合各项效益,按目前价格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年均经济效益约600~800亿元。
南水北调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水北调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差异导致的供水紧缺问题。本篇报告将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
1. 引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在面临严重水资源不均衡分布的背景下,长期探索的结果。本工程旨在通过引水调配,解决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供水紧缺的问题。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旨在评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 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南方水资源充沛,而北方地区供水紧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国家发展水资源的不均衡会导致北方地区的干旱和缺水问题,特别在北京等大城市,供水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保证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3. 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推动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充足的水资源将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为北方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国家经济发展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4. 社会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还将显著增强北方地区的社会发展。供水紧缺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而南水北调工程将缓解这一问题。充足的水资源将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供可靠的供水和灌溉设施,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增加人民幸福感。
5. 环境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需谨慎对待环境问题。在工程建设和水资源调配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修复生态系统,以确保工程实施的可持续性。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工程效益综述
自2 0 0 6年 以来 ,东线一 期江苏 境 内工程 中 , 陆续有先期建成 的单项
工程投入到 区域 防汛排涝之 中,如 :
宝 应站 在 2 0 0 6 、 2 0 0 7年 的里 下河 地
工程 质量优 , 安全 态势好 , 科技 含量
高, 投资控制严 , 总体进展顺利 。 2 0 1 3
苏省扬州市附近 的长江干流引水 , 利 用京杭 大运 河及 与其平 行 的河道输
水, 输 水 干线 总 长 1 1 5 6 k m, 全 线 共
高受水 区的用水水 平和供水保证率 , 特别是农业的灌溉保证 率。 工程建成
投运后 , 长江~洪泽湖段 的农 业用水
挖, 增强 了抽排涝 水 的效率 , 洪 泽湖 和南 四湖抬 高蓄水位 影 响处理 工程 的实施 , 也将极大增加 湖泊的调蓄能 力 和防洪库 容。初步估计 , 工程投运 后, 结 合面上 排涝 , 可增加 排涝 面积 6 8 0 0 k m2( 其 中耕地 4 7 . 7万 h m2 ) , 使
投运 ,输水 能力满足规划设计要求 , 水情 、 工情正常 , 相关 河道水流平顺 , 过流 良好 , 调蓄湖库运行 正常。南水
北 调新建 工程 已经成 为江水 北调工 程体系的有力补充 。 2 防 洪排 涝 标 准 极 大 提 高 东线 一期 江苏 境 内工程新 建泵 站 主要建 筑物 的防洪 标 准按 1 0 0年
学习贯彻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感受、座谈发言稿汇编
学习贯彻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感受、座谈发言稿汇编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首先,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谢,能够参加这次座谈会,学习贯彻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
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深感荣幸。
在座谈会上,领导的重要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领导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南水
北调是一项重大工程,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随着南
水北调后续工程的推进,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综
合效益,推动工程建设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领导的讲话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思路清晰,充满着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深刻认识和殷切期望。
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相关人员,我们要深刻领会领导的讲话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实到工作中。首先,我们要坚守高质量发展的原则,提
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确保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顺利推进。其次,我们要加强对环保和
生态建设的重视,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最后,我们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
发展。
在座谈发言中,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大家普遍表示,要进一步加强组
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宣传
和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大家还提到了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
环保措施的重要性,强调了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座谈会是一次非常成功和有意义的会议,使我们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要将学习贯彻座谈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水北调项目收益情况汇报
南水北调项目收益情况汇报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实现南方水资源向北方输送,是我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自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就南水北调项目的收益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华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华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但受制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水资源是生态环
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同时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保护了当地的湿地、湖泊等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再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南水北调工程的
实施,不仅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同时也为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南北方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了南北方地区的互利共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国家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水资源是国家安
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我国水资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国家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特点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特点
一、多渠道输水,提高灵活性
南水北调工程是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西线工程组成,采用了多渠道输水的
方式来实现南水北调的目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通过引水自长江干流,经由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直至北京,南水北调东、西线工程则分别通过将长江水引入淮河和汉水,再利用
现有水系将水资源北调。这种多渠道输水的方式,可以提高南水北调工程的灵活性,在不
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方案,使工程更加安全可靠。
二、工艺先进,技术成熟
南水北调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确保了工程的可靠性和长期
运行的稳定性。引水建设采用了横跨长江的隧洞工程技术,利用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施
工工艺,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水质保护方面,南水北调工程采用了先进的水质监测
和处理技术,实施水源地保护和水质保持措施,保障了供水水质的可靠性。
三、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保护
措施,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引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水质、水生态环境保护
和水文生物学问题,充分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并且,在引水过程中,还注重了节
水减排、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水资源的破坏,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服务区域广泛,效益显著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北方地区严重缺水问题,改善水资源状况,提高区域经济和社会
发展水平而设计的。引水后,将能够为北方地区提供可靠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满足人民
生活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将有力推动沿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
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500~600亿m3。这将缓解华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1 、社会效益
供水区内,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河北、河南则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纵横供水区内的京广、陇海、京浦、焦枝、京九、兰新等铁路沿线有众多的工业城镇,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区域。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由于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供水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可以避免一些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源性疾病,遏止氟骨病与甲状腺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2 、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平均调水量500~600亿m3,有效利用水量约400亿m3。东线和西线的调水量按40%供工业和城镇用水,60%为农业及其它用水;中线调水量按70%供工业和城镇用水,30%为农业及其它用水。按照工业产值分摊系数法推算工业及城镇供水效益,按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测算农业及其它供水效益。综合各项效益,按1995年价格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年平均经济效益为600~800亿元。
3 、生态与环境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水质好,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城市化建设。增加农牧业灌溉用水,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农牧业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改污水灌溉为清洁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害。
提高北方供水能力后,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并可结合灌溉和季节性调节进行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条件,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陷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调水后通过合理调度,还可向干涸的洼、淀、河、渠补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机,促进水产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发展,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4、调水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6%左右,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和对策措施简述如下。
a.东线调水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1000 m3/s,为长江平均流量的3.3%,多年平均调水量仅为长江水量的2%,比重都很小,对长江下游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如果东、中、西三线全部实施后,长江口盐水入浸影响将有所增大,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影响。废黄河以北地区,存在局部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只要采取渠道防沙和灌区排水等措施,可以减免其不利影响。根据试验和江水北调的实践,钉螺分布最北不超过江苏宝应县境,调水不会形成新钉螺区。输水沿线的水质保护,必须按国家有关法规,实行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防治水污染。
b.中线调水工程。调水量约占汉江水量的25%,占长江汉口站水量的2%,调水量对长
江干流影响较小,对汉江中下游有一定影响。调水后丹江口水电站发电量有所减少,但容量效益有所增加,加高大坝增加水库的调蓄能力,提高下游防洪标准,枯水期平均下泄流量略有减少,中水期有所缩短。因此,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有一定影响,可以通过补偿措施和汉江综合开发予以解决。中线调水的不利影响主要在水库区和输水渠沿线的土地占用和移民搬迁的影响,可以通过妥善的土地调整和移民安置解决。
c.西线调水工程。三条引水线年平均可调水量分别占金沙江渡口站的17.5%、雅砻江口的7.5%、大渡河口的10.6%,三条江河总调水量195亿m3,分别占长江干流宜宾站径流量的7.8%、占宜昌站水量的3.9%。西线三条河位于高原山地待开发区,工农牧业用水量很少,富余水量较多。因此西线调水不会给调出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带来什么影响。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三大水电基地,调水后将损失部分电能;调水将给局部河段的漂木造成一定困难;水库淹没部分草场和迁移少量人口,需要做好新草场的开发和安置好移民。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是显著的,不利影响是局部的,通过防范和补偿措施,其不利影响可以减小到最低限度。对于一些现在还难以预测的影响问题,可在今后实践中继续研究解决。因此,调水的影响不制约工程的决策。
四、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步骤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四化建设中一项规模宏大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京津华北地区缺水的一项重大工程措施,对于保证和促进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四大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工程建设的实施必须贯彻既积极又慎重的方针,做到充分论证,科学决策。1995年6月,国务院第71次总理办公会议明确了近期南水北调的主要目标为:解决京津华北等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以解决沿线城市用水为主。这就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步骤指明了方向。具体工程的实施安排,要根据供水的主要目标、资金筹集和前期准备工作等情况,分别轻重缓急进行部署。
西线调水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有关单位已进行了大量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为深入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许多基础资料,创造了良好条件。但由于西线工程地处高寒地区,需建高坝和打超长隧洞,工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有较长的前期准备工作。因此,目前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快西线调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步伐,为促进西线工程在21世纪前期尽早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东线调水工程,规划设计研究的时间长,方案比较成熟。东线工程的水源充足,输水工程大部分利用现有河道改扩建,设计施工相对比较简单,可以分步实施,分期受益。但东线工程的位置较低,其供水范围只能是黄淮海平原的东部,而不能解决西部京广铁路沿线的供水问题。东线工程主要供水苏、皖、鲁、冀、津五省市部分地区。其中江苏省现有“江水北调”工程已可送水到山东省边界,沿线泵站的改造增容将于今明年完成。泰州引江河工程也已开始实施建设,江水北调的能力将逐年有所提高,基本上可以解决江苏、安徽近期的供水问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是属于提高两省的供水保证率和适当扩大灌溉面积的问题;河北省东部和天津市均在东线和中线的供水范围,两省市都赞成先建设中线工程,后建设东线工程;山东省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趋严峻,特别是胶东地区,现在主要靠引黄河水,已满足不了用水增长的需要,急需引江水补充。因此,东线工程分步实施的重点应该是先研究解决苏鲁两省的供水方案。
中线调水工程输水渠线所处位置地势较高,自流输水,覆盖面大,主要供水目标是京津和华北平原西部地区,该地区的大部分城市成条带状集中分布在输水干渠沿线,由该工程就近向其供水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