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油田注气开发技术研究与实践
浅谈稠油油田的高压注气吞吐工艺
浅谈稠油油田的高压注气吞吐工艺
作者:张燕卢术恩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08期
【摘要】主要针对吐哈油田鲁克沁区块深层稠油的注气吞吐开发开展地面注气工艺的研究,对高压注气工艺、高压设备选择、循环注气等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鲁克沁油田稠油循环注气
1 前言
鲁克沁油田注气吞吐的特点是:注入压力高、非连续注入、注气时间短、井数多,需要对注气压缩机、井口设施、配气、集气管网等工艺进行优化,并根据试验区所取得的实验数据,对湿气产量进行合理的预测,确定注干气、湿气的合理配比,优化注气压缩机的选型,确定适合本油田的注气工艺和注气设备,达到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循环注气、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及安全生产的目的。
2 注气流程
根据地质方案,通过向油井内注入天然气来对稠油进行开发,属于间歇运行工况。井口最高注气压力45MPa。天然气吞吐的一个开发周期为:
注气→焖井→注气油井开发
直井单井日注气量为3×104m3,单井周期注入量为20×104m3,周期注气时间为7天,焖井时间为15天,油井开发的时间为90-120天,直井单井一个注气周期共计112-142天。
水平井单井日注气量为5×104m3,单井周期注入量为40×104m3,周期注气时间为8天,焖井时间为10天,油井开发的时间为120-150天,水平井单井一个注气周期共计138-168天。
从气源到单井的注气流程:气源进站首先经缓冲罐缓冲、过滤分离器过滤后,进注气压缩机增压,再通过配气阀组进行气量的调配和计量后分别去各单井。
3 单井注气井网的研究
吐哈油田喷射-气举采油技术研究
具 ,即可 满足 多井 的长期 投捞需 要 。
图2 气体喷射泵原理 图
引射流 体 Q ,
图 4是 S B气体 喷射泵结构 图。投捞 式喷射 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
5 6一
石
油
机
械
20 0 7年
第3 5卷
第 6期
速度 进入吸人室 B 。在混合室 c中,工作 流体
与引 射流体 充分 混合 ,将 能量传 递给 引射流 体 ,形
射 . 采 油井 也 要 适 应 这 一 技 术 条件 ,以 满足 不 气举
.
气举采油新技术达到 了增产、节气、防蜡和提高气举井举升效率之 目的,喷射气举采 油比常规气
举采油有更多的优势 ,在气举采油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 词 喷 射 气举 投 捞 式喷 射泵 配 套工具
喷射. 气举采油是一项新 的采油技术 ,它结合 水力喷射泵和气举采油的优点 , 是一种高效 、节能
用 下 ,可起 到延 缓 结蜡 的作 用 。
气举采油的方式生产。鄯善油井低产连续气举井 的
突 出问题是 生产 的稳 定性 不好 ,地 面注 气 系统 的压 力稍有 波 动就会 打乱 油井 的正常生 产状 态 ,造成 油 井不 出油 或只 出气 的状况 。此 外 ,鄯善 油 田 的油 井 结蜡严 重 ,气举 井每 天需 清蜡 1 ,并 经常 发生 工 次 具遇 卡 的情 况 。为 了保证 气举 井连 续稳定 生 产 和排 除结蜡 问题 ,根 据 现 场 实 际 需 求 ,开 展 了 喷 射・ 气 举采 油新技 术 的攻关 研究 。
深层稠油注天然气开采可行性分析——以吐哈油田LKQ深层稠油油藏为例
实施 的注 气介 质大 多采 用二 氧 化碳 [培 , 由于 吐 哈油 田没 有稳 定 的二 氧化 碳气 源 ,注气 介 质 考 虑选 择 天 1] ^
然气 。根 据 目前 国内其 他 油 田二 氧化 碳 吞 吐 的成 功 经验 ,结 合 L KQ 油 田矿 场 试 验 的实 际情 况 ,确 定 了
L KQ 稠油 进行 天然 气 吞 吐试验 的选 井标 准 :① 油 藏 封 闭性 好 ,且 位 于 构 造 较 高 部 位 ;②储 层 厚 度 大于
2 m;③ 固井质 量 良好 ,无 窜 层 ,上 下 隔 层 应 具 有 很 好 的 封 隔性 ;④ 剩 余 油 饱 和 度 > 4 ,含 水 < 0 O/ 9 5
范例 。下 面 以吐 哈油 田 L KQ 深层 稠 油油 藏 为例 ,研究 深层 稠油 采用 注 天然 气 开采 的 可行 性 。
1 深 层稠 油 油 藏 基 本 特 征
L KQ 油 田位于 吐哈盆 地 台南 凹陷北 部 的 L KQ构 造带 ,构 造 面积 为 1 0 0 i 自东 向西分 为东 区、 5 .k , n 中 区 、西 区 3个 基本 构 造单 元 ,含油 层 系为 三 叠 系 克拉 玛 依 组 。西 区深 层 稠 油 油 藏埋 藏 深 度 为 3 0  ̄ 30
3 0 m,油 层厚 度 3 ~6 m,孔 隙度 1 5 2 5 80 O 0 5 / O/,渗透 率 ( 0 l O ×l _ m。 9~ 9 2~ O) O 。 ,为 中孔 、中低 渗 储 层 。油 藏纵 向上 具有 两套 油水 系统 ,分 别 为 断块 型底 水 块状 及 边 水 层状 油藏 类 型 。原 油 中 烃含 量 较 低 ,
超深稠油油藏注天然气吞吐研究与应用
用 效 于 动 稠
对 鲁 克 沁西 区油 田是 一 种 有 效 的增 产 方 式 , 改 善 可 地 层 中稠 油 的流 动特 性 , 高稠 油地 层 供液 能 力 , 提 增 加 单 井 产 量 , 高 采 收 率 , 由于 吐 哈 油 田 受 气 源 条 提 但 件限 制 , 法 开展 矿 场试 验 。 前 国 内尚未 开展 过稠 无 目 油 注 天 然 气 吞 吐 开 采 的 室 内 及 现 场 试 验 , 没 有 可 也 参 考 的相 关 资料 , 中 原油 田 1 8 ~ 18 但 93 9 9年 在 复 杂 断块 油 藏 ( 油 , 气 原 油 粘 度 1 5 稀 脱 ~ mPa ・s ) 展 开 了注 天 然 气吞 吐采 油 2 艺 研 究 并进 行 了 现场 试 验 , 1 2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效 果 , 为 开 展 鲁 克 沁 稠 油 天 然 气 吞 可 吐开 采试 验 提供 一些 指 导性 意见 。 3 鲁克 沁油 田注天 然 气吞 吐室 内 研究 3 1 不 同溶 解 气 比 例 混 配 的 P . VT 试 验
500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4O0 O
【
油 田 西 区 含 油 层 系 T2 埋 深 3 O ~ 3 0 M , k, 3O 60 油
层 厚 度 3 ~ 6 m , 隙 度 1 ~ 2 , 透 率 2 ~ 0 0 孔 5 0 渗 O 1 0× 1 m 地 面 脱 气 原 油 粘 度 l 0 0 P .s 0 0 。 O 0m a ( O ) 地 层 条 件 下 原 油 粘 度 1 8 P . , 探 明 控 5℃ , 6m a s 已 制 含 油 面 积 7 6 m 地 质 储 量 3 6 .k , 1 6万 t 储 层 原 油 具 。 有 “ 高 一 中 ” 特 点 , 高 密 度 ( . 6 6 /m。、 四 的 即 0 9 5gc ) 高 粘 度 、 凝 固 点 ( 8℃ ) 高 非 烃 含 量 ( 1 ) 中 等 含 高 2 、 2 、 蜡 量 ( ) 。原 油 粘 度 对 温 度 敏 感 , 度 在 温 度 5 4 等 粘 5 6 ℃ 为 突 变 点 , 于 此 温 度 粘 度 变 小 , 于 此 温 度 O 高 低 粘 度 增 大 。油 藏 中 部 温 度 为 9 ~ 1 3 , 温 梯 度 为 7 O℃ 地 2 .6~ 2 8℃ / O m 。 油 藏 中 部 地 层 压 力 为 3 . lO 1~ 3 M P , 力 系 数 为 0 9 ~ 1 0, 低 温 正 常 压 力 系 6 a压 .5 . 属 统。 2 注 气 吞 吐 调 研 鲁 克 沁 油 田西 区 油 藏 由 于 埋 藏 深 , 具 备 注 蒸 不 汽 热 采 条 件 。西 区 油 藏 压 力 3 M P 3 a左 右 , 小 于 混 远 相 驱 所 需 的 4 M Pa 以 上 的 压 力 , 能 进 行 氮 气 混 相 1 不 驱 开 采 ; 油 胶 质 、 青 质 含 量 高 , 质 组 分 及 中 间 稠 沥 轻 组分 含 量低 , 利 于氮 气驱 替 时 蒸发 作用 的进 行 ; 不 同 时 , 油 密 度大 , 度高 , 入 氮 气后 原油 粘 度增 加 , 原 粘 注 不利 于 原 油 在地 层 中 的 流 动 , 此 单 独 注氮 气 开 采 因 不 适 于 西 区 稠 油 油 田 的 开 发 。室 内 试 验 证 明 , co 注 z 可 大 幅 降 低 稠 油 粘 度 ( Co。 和 以 后 降 粘 到 1 l 被 饱 /o 1 I 0 , 原 油 粘度 越高 下 降 幅度 越 大 ; /O ) 且 COz 吐 吞
心存志远 终至千里
心存志远终至千里作者:李莉祝传海
来源:《科学中国人》2023年第11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加快推进能源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强调“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党组积极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一部署,持续加大页岩油气上产规模,推动页岩油革命,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中国页岩油主要含油气盆地以陆相沉积为主,是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全新领域,与北美海相页岩油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出页岩油类型复杂、平面变化快、甜点分散、难以形成复杂缝网等特点。英国石油公司、壳牌等国际知名石油公司曾对松辽盆地页岩层进行前期评价,认为“不存在已知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类似湖相页岩区块”,并表示“获得商业油流的风险非常高”。
这一观点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致密油研究所所长肖毓祥看来,陆相页岩油并不是油气规模效益开发的禁区,虽然没有成熟的理论、技术、经验可以借鉴,属世界级难题,诸多重大科技问题尚未解决,但是通过艰苦卓绝的科技攻关,完全可以实现工业化开发。
我国对于页岩的探索始于1921年,2010年全面启动页岩油勘探开发业务,从2018年的112万吨到2022年突破300万吨,产量持续快速攀升。从“陆相页岩生油”到“陆相页岩产油”,初步实现了陆相页岩油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页岩只生油、不产油的传统认识,突破了“理论误区”,打破了“勘探禁区”,攻破了“开发无人区”,而且找到了从页岩中开采石油的“金钥匙”。
吐哈油田:突破举升瓶颈 提高稠油采收率
2017年第6期
成本、减少储层伤害提供了有 效途径。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郑淑緩)
吐哈油田:
突破举升瓶颈
提高稠油采收率
吐哈油田鲁克沁采油厂技术人员大胆试验新工艺,突破稠 油吞吐井举升技术瓶颈,精细组 织注气运行,有效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不断完善吞吐工艺,提高 举升效率。针对注气吞吐后抽油 泉气锁、气蚀等突出问题,鲁克 沁采油厂积极开展技术调研及新 :丈艺试验。通过油藏埋深、地层 物性、地层压力等参数预测注气 最高压力,制定注气压力预测图 版,配套相应注气管柱工艺,大 幅降低封隔器使用比例,同时创 新应用强启闭杆式防气泵,注气 井抽油泵泉效达到62%,较去年 注气初期提高20%,有效解决了 抽油泵气锁问题。另一方面,试 验单游动阀h■双固定阀抽油泵,优选固定凡尔球材质,减小气体 冲蚀作用,遏制抽油泵气蚀问 题。
持续优化作业设计,实现 降本增效。针对减氧空气吞吐注 气材料及作业费用较高的问题,技术人员打破常规,积极优化工 艺设计。配套应用三种压力等级 注气管柱,结合注气要求及作业 井史,优化井筒准备作业工序,截至目前优化应用41 口井,节约
作业及材料费471万元,简化作
业工序55井次,节约作业费用
250万元。
高效组织机组运行,确保
无缝衔接。目前,有11套注气设
备正常运行,其中9套设备实施
油井减氧空气吞吐,2套设备实
施水井气水交替驱。结合全年及
月度注气计划,油田坚持“三提
前、三把控”原则,实现注气运
行无缝衔接。
(中国石油网安凤霞)
吉林油田:
井下节流分析治冻堵
吉林油田针对气井水合物冻
堵治理研究成功的井下节流分析
吐哈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试验介绍
1999年,由于注水量达不到方案要求,对注水系统进行了升压改造, 将注水系统压力由25MPa提升到35MPa,满足了注水量要求。
同年,在5口井实施注水与注气切换时,35MPa的注气系统由于震动问 题只能控制在33MPa之内,无法实现注水改注气切换。经单井试验表明注 气压力应在38MPa,证明注气压力等级不够。
2005年,为了实施注水与注气切换,依据西南石油学院提出的“水障” 理论,对注气压力等级确定为42MPa。于2006年2月开始实施系统改造,5 月改造完成,新增增压机1台,注气压力等级从35MPa提高至42MPa。在葡 北5-2井注气切换成功。
二、温米油田温五块注气非混相驱先导试验
2、注气开发方案部署
采用水气交替非混相驱开发方式。注入气体为一级分离器气体,段 塞尺寸0.025HCPV,注入总段塞0.3HCPV,气水比1:1,交替周期6个月, 气水交替开发12年后改为注水开发。
依托现有注采井网,采用顶部注气,边部注水,把顶部的温5-21、 温20、温5-23、温5-34、温5-46、温5-58六口注水井改为水气交替注 入井。
名称
分子量
沸点 (℃)
密度
超低渗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合理注入参数确定
文章编号:1000 − 7393(2023)03 − 0368 − 08 DOI: 10.13639/j.odpt.202305007
超低渗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合理注入参数确定
王小龙1 高庆贤1 董双福1 杨震2 钟银1 马尚娟1 周洪涛3
1.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三塘湖采油管理区;
2.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鲁克沁采油管理区;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引用格式:王小龙,高庆贤,董双福,杨震,钟银,马尚娟,周洪涛. 超低渗致密油藏二氧化碳吞吐合理注入参数确定 [J ]. 石油钻采工艺,2023,45(3):368-375.
摘要:为解决三塘湖油田马56区块超低渗致密稠油油藏衰竭式开采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二氧化碳吞吐先导性试验。通过对二氧化吞吐影响因素分析,从地层条件、储层条件、油井动态和井筒条件等方面明确了选井原则,并在分析二氧化碳吞吐从注入到稳产的7个阶段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以最优单井增油量和换油率为目标,在重点考虑二氧化碳混相和超临界态影响的条件下,进一步确定了合理的注气吞吐参数,即单井单轮次注入液态二氧化碳量2 000 t ,注入速度100 t/d ,闷井时间20 d ,吞吐轮次在3个轮次以内。二氧化碳吞吐技术在马56区块超低渗致密稠油油藏实施6井次,有效率100%,平均单井增油1 073 t ,累计增油为6 440 t ,尤其马56-7H 井在实施多轮次压裂及注水吞吐措施后,采用二氧化碳吞吐仍累计增油1 267 t 。研究成果为超低渗致密稠油油藏衰竭式开采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探索了新路径。
扩展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在吐哈油田的应用
扩展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在吐哈油田的应用
随着石油勘探的不断深入,吐哈油田在近年来逐渐成为了国内油田开发的焦点之一。然而,随之而来的高温、高压、高氢硫等多重复杂情况也使得井下操作环境复杂多变,对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扩展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就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而被研究和推广的。其液相密度比传统的油基钻井液高出约
0.1~0.15 g/cm3,随着下钻深度的增加,可通过增加重晶石、
钡硫及其他基础饱和物的含量来满足不同的井口环境密度需求。因为扩展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具有静态稳定、动态稳定和高渗透性等优点,其能够延长钻井周期、减少钻井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在吐哈油田的生产实践中,扩展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使用扩展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所钻的井眼壁稳定,井壁不发生坍塌现象,钻进速度较快,钻头磨损程度小,维护成本低,同时还能够保证油气井的原油品质,降低水气井的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艺经济效益。
此外,扩展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也能够帮助地质人员深入挖掘吐哈油田的潜力,为开采新的石油资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地层气体浓度,减缓地层破裂,防止漏失者洞等相关问题。
总之,扩展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吐哈油田的高难度开采环境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为我国大力发展石油资源
做出贡献。扩展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钻井过程中,还包括其对生产过程的支持。在生产过程中,钻井液中的不同添加物会对采油管柱及周围岩石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保护膜可以很好地阻止经高压、高温crude oil通经水充满管柱时,后者所造成的腐蚀和破坏。此外,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割屑,如果不及时清理,更易形成低密度、低强度的割屑层,使油井及生产设备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影响采油效果和产量。而扩展安全密度窗口钻井液技术可以通过加入不同的除碳化钆、增黏改进剂等,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调整钻井液性能,提高钻屑排出能力,减少割屑造成的影响,大大降低油气采集设备的维修成本,保护生产设备的安全性。
气田后期开发技术--负压采气技术 (1)
可以得出模型井后期井口压
力1.2MPa时,产量约
2000m3/d,当实施负压采气工艺
后,井口压力降至0.2MPa左右,
日增气可达6000-8000m3/d左
右。
负压采气技术汇报
三、负压采气技术
(五)国外负压采气技术应用情况
上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采用大型活塞压缩机 对气井进行集中抽吸增 压。90年代以后,北美GE公司 和Ariel公司 等压缩机生产厂开始设计小型整体 成撬单井增压工艺。最低吸气压力为0.1MPa,最低功率为45KW。
二、排水采气技术应用
(一)气井常用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
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气井排液,是含液气井生产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目 前国内外采用的排液采气主要工艺有以下技术。
速度管柱
适用于井深小于 2500米,有一定 自喷能力的小产 水量气井
适用于小产水量 垂直管柱气井, 易卡油管
活塞气举
泡沫排采
发泡剂较单一, 适用于单纯产水 井、凝析井
井底附近区积液,产层会受到“水侵”、“水锁”、“水敏性粘土矿物的 膨胀”等影响,使得气相渗透率受到极大损害。
一、气田现状
(二)含水气田开采存在问题
1、井深达到4500-5000米,现有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无法适应这些井的生 产需要。 2、压力低,压力系数仅为0.5,井底流压在2.0-6.5MPa之间,井口油压一 般为1.2-2.5MPa,低于集输压力。 3、生产管柱管径一般为Ø73-62的复合油管,气量减小后带液困难。 4、渗透性差、气产量低、水产量少,渗透率在0.01-9.8×10-3/µm2之间, 单井产量在(0.5-2)×104/d。
鲁克沁油田稠油注气吞吐地面系统研究和应用
鲁克沁油田稠油注气吞吐地面系统研究和应用
作者:刘小洲王小康王小钧
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21期
刘小洲王小康王小钧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基建工程处新疆鄯善838202)
【摘要】为了满足鲁克沁油田稠油注气吞吐开发的需要,本文针对注气地面工艺流程、
单井注气管网、注气压缩机、注气管线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并且得出了研究结论。这些结
论成功应用于鲁克沁油田的注气吞吐地面建设中,为实现鲁克沁油田稠油的整体动用奠定了地
面配套基础。
【关键词】稠油;注气;地面系统;注气压力
0 前言
吐哈油田公司鲁克沁油田位于新疆鄯善县鲁克沁乡,油田构造位置处于吐哈盆地吐鲁番拗
陷台南凹陷北部鲁克沁构造带。鲁克沁油田是吐哈油田分公司在“十五”期间逐步投入开发的
深层稠油油藏。为了提高稠油单井产量,加快稠油储量动用,2005年为了实现该区块的整体动用,开始对鲁克沁油田西区和中区开展注天然气吞吐实验。
1鲁克沁深层稠油吞吐地面系统研究
由于试验注气压力只有33MPa左右,相对于鲁克沁油田40~45MPa的注气要求还略显不足,而且无水平井试验数据,并不能有效反映注气吞吐的增产效果。为此需要继续在鲁克沁油田开
展注气吞吐的先导试验,提高注气压力,开展稠油天然气吞吐注气系统的优化研究。
1.1注气气源研究
由于在开发方案中对注气吞吐的天然气气质没有特殊要求,可以是干气,也可以是湿气。
所以对气源的选择就有两个方案:
(1)神泉联合站生产的干气;
(2)新疆广汇的LNG(液化天然气)。
根据表1对比可以看出,方案二由于气源采用的是价格较高的LNG,因此方案二的运行总
煤层气开发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煤层气开发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6T10:47:54.100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6月作者:陈楠1 张蓉2 施晨曦3
[导读] 全球煤层气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继煤炭产业之后的又一大新型产业。文章通过系统地分析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主要煤层气赋存盆地特征及工程技术现状,对比国内近年来取得的主体工艺技术,结合我国特有的煤层气盆地特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煤层气开发的道路,指出了适合我国高、中、低煤阶层和松软低渗透煤阶层的开发方向。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油气生产服务中心陈楠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鄯善采油管理区张蓉2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鲁克沁采油管理区施晨曦3
摘要:全球煤层气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继煤炭产业之后的又一大新型产业。文章通过系统地分析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主要煤层气赋存盆地特征及工程技术现状,对比国内近年来取得的主体工艺技术,结合我国特有的煤层气盆地特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煤层气开发的道路,指出了适合我国高、中、低煤阶层和松软低渗透煤阶层的开发方向。
关键词:煤层气;开发工程;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一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煤层气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天然气的供需问题,煤层气可以作为一种能源燃料和化工原材料。在国际能源局势趋紧的情况下,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由于我国煤层气赋存盆地地质特征相对于其他国家更为复杂,且勘探开发时间又相对较晚,虽然已实现煤层气的初步开发,但是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煤层气开发体系。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煤层气的开采效率,文章通过分析国外现有的煤层气赋存盆地特征及工程技术现状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煤层气赋存盆地的特点分析出适宜于我国高、中、低煤阶层和松软低渗透煤阶层的开发方向和技术发展趋势。
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进展
张帅;郭继香
【摘要】论述了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介绍了国内吐哈、中原等多个油田注天然气采油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注天然气采油过程中遇到的气源不足、后期增油效果下降、沥青质沉积以及气窜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阐述了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前景.
【期刊名称】《江西化工》
【年(卷),期】2018(000)004
【总页数】2页(P17-18)
【关键词】天然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张帅;郭继香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油藏开采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次采油阶段主要是依靠地层能量驱动原油流动采出;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需要向地层注水或注气将原油驱出,称之为二次采油阶段;三次采油阶段是通过向地层注入热量或化学剂等驱出原油。二次采油阶段注水开采中后期,油井含水率不断增加,开采成本越来越高,促使人们采用注气开采替代水驱,而油田伴生天然气资源丰富,很大一部分伴生气被排空或烧掉,不仅造
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通过回收利用伴生气进行注天然气采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又一重要途径。
1 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
相较于注空气和氮气采油,天然气更易溶于原油,而且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远大于空气和氮气,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1)降低原油黏度
天然气溶入原油后,原油黏度显著下降,溶解的天然气分子进入原油分子之间,增加了原油分子之间的距离,使原油重组分分子之间发生碰撞摩擦几率减小,从而降低了原油黏度。
吐哈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吐哈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苟红光;张品;佘家朝;王志勇;林霖;张亦婷
【摘要】通过对吐哈盆地生储盖组合配置、成藏模式等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吐哈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以及二叠系桃东沟群湖相烃源岩,这2套烃源岩生油强度较大的地区均位于台北凹陷主体沉降区,具备形成大油田的烃源基础.盆地主要发育侏罗系、三叠系和二叠系等3套储层,侏罗系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粗砂岩,二叠系梧桐沟组、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细砂岩、砂砾岩.侏罗系主要有正向分异、逆向分异、垂向分异及混合型等4种成藏模式;二叠系为侧向长距离运聚-古斜坡成藏模式;三叠系为源内垂向运聚-自生自储油气成藏模式.采用类比法、统计法、成因法及特尔菲加权法综合得到吐哈盆地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0.09×108 t,剩余资源量为6.07×108 t.通过地质评价、原油剩余资源量和剩余资源丰度的分布预测,提出了鄯善弧形带、鲁克沁—红连带、西部弧形带3个勘探方向及有利目标区.
【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
【年(卷),期】2019(024)002
【总页数】12页(P85-96)
【关键词】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勘探方向;石油;吐哈盆地
【作者】苟红光;张品;佘家朝;王志勇;林霖;张亦婷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
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
吐哈油田地面生产系统现状及对策
供 、配 电系统 实 现 了 “ 无油化” ,提 高 了 供 电 可 靠 性 ,采 用 了无 功 自动 补 偿 和 变 频 调 速 技 术 , 提 高 了 电 力 设 备 的利 用 率 ,最 大 限 度 地 降 低 了 能 耗 ;采 用 了 变 电 站 分 级 分 布 式 综 合 保 护 监 控 技 术 。
量 流 量 计 的计 量 工 艺 技 术 ;气 水 交 替 混 相 驱 提 高 采 收 率 的 工 艺 技 术 。
2 油 气 处 理 系统 形 成 了合 理 利 用 地 层 能 量 、 中 压 多 级 分 离 技 术 ; 高 效 填 料 ( 波 纹 板 )热 化 学 沉 降 脱 水 技 术 ; 集 输 油 系
地 址 :新 疆 鄯 善 火 车 站镇 吐 哈 油 田公 司开 发 处 地 面 工 程 科 ,8 3 8 2 0 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 2 6
石油规 划设计
第1 3 卷第 6期
瓣 石油 地面工程技术 专辑 瓣
胀 机 、丙 烷 制 冷 的 天 然 气 凝 液 回 收 技 术 。
的 适 应 性 需 要 进 一 步 增 强 , 处 理 工 艺 需 要 结 合 油 田 变 化 及 时 改 进 ; 油 田 综 合 含 水 逐 步 升 高 , 应 加 强 污 水 处 理 设 施 的 建 设 等 多 方 面 进 行 了 分 析 研 究 ,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相 应 的 技 术 对 策 。 主 题 词 油 气 田 地 面 工 程 集 输 系统 天 然 气 供 应 水 处 理 设 备 管 道 腐 蚀 工 艺
三塘湖致密油藏考虑扩散氮气吞吐参数优化
三塘湖致密油藏考虑扩散氮气吞吐参数优化
汪周华;顾蒙;郭平;桑廷义;袁昭;廖华伟;孟迪
【摘要】氮气单井吞吐是吐哈三塘湖致密油藏采用的重要增产技术措施,分子扩散是影响注气时气—油相之间质量传递过程的重要参数,而常规数值模拟均忽略该参数的影响.以M56-X井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优选该井吞吐注采参数,同时分析分子扩散对注采参数及注气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扩散作用对注气量、注气速度、采液速度变化规律影响不大,但对闷井时间的影响较显著;闷井时间不足时,考虑扩散后氮气降黏效果减弱、增产油量减少,忽略扩散则过高估计了吞吐注气效果;以最优参数注气,保证足够长闷井时间,忽略扩散,增油600 t、换油率2.027 t/t,考虑扩散增油为593 t、换油率2.004 t/t,两者增油量接近,此时可忽略扩散影响.研究成果对高效开发此类致密油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年(卷),期】2017(007)005
【总页数】5页(P16-19,25)
【关键词】致密油藏;单井吞吐;扩散作用;参数优化;注采参数
【作者】汪周华;顾蒙;郭平;桑廷义;袁昭;廖华伟;孟迪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新疆哈密839009;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新疆哈密839009;中
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新疆哈密839009;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哈油田是国内较为典型的低渗透油田, 主要 为扇三角洲和辨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目的层 段为中侏罗统三间房组, 油藏埋深 2 300~ 3 200m, 储层以低孔低渗 和低孔特低渗为主 ( 平均孔隙度 12% ~ 16% , 平均渗透率 ( 6. 3~ 65) 10- 3 m2, 油 藏流体具有挥发、弱挥发轻质原油的特点, 油水粘 度比接近 1。吐哈油田于 1991年投入开发建设, 相继建成了鄯善、温米和丘陵三个主力油田, 2000 年前实现了 300 104 t产量 高速稳产。目前主力 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产量递减阶段, 油田调整治理 难度较大。根据油田低渗轻质油藏地质特征和水 驱状况, 应用提高采收率预测模型 ( EORPM ) , 对已 开发油田主力区块进行了三次采油方法筛选和提 高采收率潜力评价研究, 分析表明已开发油田具备 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条件, 注气驱可提高原油采 收率 8% ~ 10% , 增加原油可采储量 768 104 t。以 此确定了注气作为已开发油田水驱后的有效接替 方式, 系统开展低渗轻质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应用 技术研究。
针对注气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评价, 采用流 体相态热力学参数匹配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对注 气实验进行优化设计, 直观描述注气过程中地层流 体相态变化 和驱 替特 征。重点 开展 以油 藏流 体 PVT 基础评价实验、加气膨胀实验、多次接触实验、 细管实验、长岩心驱替流动实验为主的注气开发室 内基础实验设计与模拟评价研究。注气实验类型 很多, 要根据油藏条件和水驱状况来进行准确的实 验设计。为了准确描述注气开发机理, 录取注气实 验参数, 常规推荐的标准实验为油藏 流体 PVT 基 础评价实验、膨胀实 验、细管实 验、长岩 心实验四 类, 针对不同油藏状况考虑相应的实验内容。
( 5) 应用更适合辫状河 三角洲沉积的河道模 拟方法, 建立三维岩相和属性模型。同时, 以变差 函数为基础, 应用随机建模算法, 充分利用地质建 模软件, 建立注气区块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和小层各 向异性渗透率参数场, 为模拟研究注气开发机理、 方案指标预测和注气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1. 2 注气开发实验设计及室内物理模拟
& 一级分离器气驱替机理为蒸发 /凝析双重 作用机理。即使不是混相驱替, 注入气的富化程度 对采收率也有较大影响。在非混相驱时, 注入气的 富化度越高, 驱油效率也越大, 比混相驱时单位压 力提高的幅度更大。
( 5) 长岩心驱替流动实验研究 长岩心驱替流动试验主要用于优选油藏驱替 方式, 确定油藏驱油效率。由于长岩心驱替流动试 验采用油田实际岩心, 因而比细管试验更接近油藏 实际, 更能代表油、气、水在地层中的真实流动, 它 是注气开发所必须进行的室内实验之一。通常采 用水驱、气 /水交替驱和气驱等不同驱替方式开展驱 油效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优化注气工程关键参数。 ∀ 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 采用气水交替非混 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开展现场试验, 合理注入气段 塞尺寸为 0. 025H CPV, 水气比 1∋ 1, 注入烃孔隙体 积 1. 80HCPV 时的采收率为 67. 72% 。 # 在水驱后气水交替驱中, 当气突破后含水 率下降, 然后交替上升。气油比在突破前较稳定, 但在突破后, 呈现交替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当注 入孔隙体积达到一定量后, 气油比急剧增加, 说明 这以后不再适合继续气水交替, 应改为水驱。 ∃ 无论水驱还是气水交替, 其注入压力持续 上升, 说明无论在注水或气水交替过程中, 均出现 了注入压差增大的情况。因此在注气系统压力等 级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 低渗透岩心的原始含水饱和度高于高渗透 岩心。高渗透岩 心的驱油 效率高 于低渗透 岩心。 长岩心水驱油效率比短岩心低, 而气驱油效率比短
% 在气驱 1. 2PV 时, 一级分离器气驱地层油 的驱油效率为 58. 30% , 一级分离器气体驱剩余油 的驱油效率为 62. 03% 。一 级分离器气驱地层油 的驱油效率比驱剩余油低 3. 73% 。说明一级分离 器气与地层油不断接触形成的残余油的性质得到 改善, 一级分离器气中间组分进入原油, 存在相间 传质。
收稿日期: 2007- 10- 25 作者简介: 刘 滨 ( 1969- ) , 男, 甘肃酒泉市人, 高级工程师, 油气田开发专业。联系电话: 0902- 2760717
11 8
吐哈油气
20 08 年
法, 对储层沉积单元进行精细对比, 将三间房油藏 原来认识的 20个小层细分为 26个单砂层。同时 利用地层倾角资料, 研究砂岩沉积的 红蓝 !模式, 得到三间房油藏沉积的古水流方向主要为西北向, 其次为东北向。由此深入分析评价了区块沉积微 相模式对剩余油空间分布的控制。
第 13卷 第 2期
刘 滨, 等: 吐哈油田注气开发技术研究与实践
1 19
然后缓慢上升。 ∃ 一级 分 离 器气 体 最 小混 相 压 力为 37. 0
M P a, 前沿气的最小混相压力为 35. 6 M Pa, 前沿气 驱的最小混相压力比气藏气驱低 1. 40 M Pa; 前沿 气驱的驱油效率比气藏气驱高 3. 88 % 。说明气藏 气前沿与地层油不断接触形成的前沿气的性质得 到改善, 地层原油中的轻组分进入气藏气中, 存在 相间传质。
第 13卷 第 2期 2008年 6月
吐哈油气 T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O IL & GAS
V o .l 13, N o. 2 Jun. 2008
吐哈油田注气开发技术研究与实践
刘 滨, 赵志龙, 蒲玉娥, 郭克诚
( 中国石油 吐哈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 哈密 839009)
摘 要: 吐哈油田重点针对低渗透油田, 系统开展了注气提高采收率现场应用技术攻关, 建成 了葡北油田注气混相驱矿场试验基地及温五区块注气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区, 获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 结合注气开发实践认识, 不断优化和完善了低渗轻质油藏注气开发所涉及的油藏精细描 述方法、开发实验评价、注气参数优选、开发指标预测及现场动态监测等方面的矿场应用技术, 为积极推动国内注气开发技术的发展和丰富国内三次采油技术系列提供了必要的矿场实践经 验。 关键词: 吐哈油田; 低渗轻质油藏; 混相驱; 非混相驱; 先导试验区
1 注气开发应用技术研究
作为一个完整的注气工程项目设计, 重点要针 对注气工程项目现场实施的特殊技术要求开展研 究。主要包括注气油藏精细描述方法、开发实验评 价、开发机理模拟、注气参数优选、开发指标预测及 现场动态监测等方面研究。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
吐哈油田在低渗轻质油藏注气开发方面已形成了 包括注气工程方案设计和矿场实施管理为主的矿 场应用技术系列。 1. 1 以剩余油描述为核心的注气油藏描述
岩心高得多。 1. 3 注气数值模拟综合研究
注气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流体相态模拟评价、开 发机理模拟和整体数值模拟研究三个部分。
( 1)流体相态模拟研究 为准确描述和评价注气驱替过程中的组分相 间传质作用和相态特征变化规律, 需要利用相态模 拟软件, 对地层流体 PVT 试验、细管试验、长岩心 驱替流动试验和加气膨胀试验进行模拟评价, 以获 得能够表征注气驱替过程的相态特征参数场。 ( 2)注气开发机理模拟 为揭示气水交替在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注入 条件下的开发机理, 选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 V IP 和 GEM 组份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建立正韵律模型、 反韵律模型、复合韵律模型和实际油藏剖面模型。 重点模拟气段塞、气水比和层内非均质性等对注气 驱替效果的影响。综合研究认为: ∀ 复合韵律比较 适合气水交替驱, 正韵律地层适合纯气驱, 而反韵 律地层则不适合注气驱开发; # 复合韵律地层采用 气水交替开发, 气段塞相对小有利; ∃ 从模拟计算 过程发现, 随着气水交替注入过程的进行, 注气剖 面有所下降, 层内矛盾加大, 吸气主要集中在储层 顶部。当气突破后, 注入气驱扫效率明显降低, 气 体在储层顶部形成通道; %气水交替驱在储层中运 移过程中, 重力分异作用明显, 气体主要沿储层顶 部推进, 而水则主要沿储层底部推进, 而且气体的 推进速度大于水的推进速度。 ( 3) 注气开发整体数值模拟预测研究 油田注气开发指标预测是注气开发数值模拟 工作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将结合前期研究 成果完成注气开发井网部署、开发层位优选、油田 合理开采速度确定等油田开发技术界限的论证和 研究, 并提供可操作的单井工作制度, 预测油田开 发趋势, 优化年度配产配注方案。 1. 4 注气工程关键参数优化设计 在研究注气工程实施方案时, 为了降低不利的 流度比, 提高注入气波及效率, 通常采用水气交替 注入方式。注水是为了提高波及效率, 控制注入气 的流度并且稳定其驱替前缘, 注入天然气是为了提 高驱油效率, 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 的。同时油气组分交换, 可以降低地层原油的粘度 和密度, 并改变地层原油性质, 从而达到提高采收 率的目的。注气工程关键参数设计技术主要以室 内各项实验结果为拟合目标, 充分应用组分模拟手
( 1) 油藏流体 PVT 相态评价实验 选择研究区块高压流体样品进行 PVT 相态实 验, 按惯例进行原油恒组分膨胀、定容衰竭、单次和 多次脱气试验, 确定地层流体相态物性变化参数, 为确定油藏流体相态变化特征提供依据。 ( 2) 注气膨胀实验 (增容实验 ) 增容实验是测定不同压力下油相溶解气体的 能力、体积 膨胀量等数据。通过实验结 果分析认 为: ∀ 温五区块注入一级分离器气体, 液相体积膨 胀较大, 增容率随压力直线上升, 表明地层压力越
( 1) 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地震多属性 相干、精细地层对比、测井资料解释以及油藏注水 动态分析等方法综合识别构造断裂系统, 分层次对 油层顶面微构造和单砂体微构造进行分析, 寻找剩 余油局部富集区的各类正向微构造和水重力作用 下水淹区域的负向微构造。
( 2) 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地层倾角资料和丰富 的动态资料, 引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
( 3) 利用计算机正则化延迟神经网络的可推 广模型技术, 对储层参数分流动单元进行高精度解 释, 开展水淹层识别和油藏水淹规律认识, 建立起 一套适合吐哈油藏特点水淹层解释方法、水淹层解 释图版和相应解释软件。
( 4) 利用河流相储层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 动单元等储层非均质研究体系, 对储层流动单元、 纵横向非均质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及与剩余油分 布关系进行广泛研究。
油藏经注水开发后, 原始状态下流体和储层比 较规则的平衡体系完全被打破, 储层孔隙结构、地 下流体饱和度、流体与储层结构的相互关系均发生 了很大变化。同时, 由于在注气过程中, 需要结合 油田注水生产动态, 充分考虑储层的气密封性、注 入气与油藏流体的相间传质和油、气、水三相渗流, 有效提高气驱控制程度和注入气波及效率, 因此注 气采油对油田地质研究的深度和油藏描述的精度 比常规注水要求更高。这就需要进一步细化储层 流动单元, 深化水洗特征和剩余油空间展布规律研 究, 为注气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地质基础和可行性 评价依据。结合温五区块注气工程方案设计研究, 重点针对油藏水洗特征和水驱后剩余油空间展布 规律, 开展注气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
高增容率越大, 注气提高的采收率也越高。 # 随注 入气溶入原油量的增多, 井流物组成中 C1、C2 含量 增大, C3 - C+7 含量减少。
( 3)多次接触实验 多次接触实验包括前接触实验和后接触实验。 前接触实验是为了模拟注气过程中, 注入气前沿与 原始地层流体进行多次接触、相互传质过程, 主要 测定气体组分, 分析注入气是否被富化。后接触实 验是为了模拟注入气与剩余油多次接触、相互传质 过程中, 是否存在蒸发或凝析现象, 主要测定气体 组分和剩余油体积。温五区块多次接触实验表明: ∀ 前接触实验中注入气与新鲜原油不断接触后, 气 体组分中 C1 - C3 的含量有减少的趋势; 而 C4 以上 各组分含量总变化趋势是增加的。气体密度也随 接触次数而增大。说明注入气与地层原油间存在 相间传质, 即存在蒸发和凝析现象, 蒸发比凝析相 对较强一些。 # 经过几次后接触实验后, 油相体积 变化不大, 但存在相间传质。油相中的 C1、C7、C8 蒸发进入气相, 而气相中的 C2、C3 凝析到油相中, 剩余油相物理性质得到改善。 ( 4) 细管实验研究 细管试验主要用于确定混相条件, 是注气开发 重要的室内基础试验项目。为了描述注气井到采 油井间注入气与地层原油非混相、近混相、混相的 变化规律, 研究注气过程中动态驱油效率的变化规 律。根据温五区块油藏压力条件, 细管实验共设计 8个压力等级 (从注气井到采油井具体压力段分为 45 MP a、40 M Pa、35 MP a、30 M Pa、26 MP a、22 MP a、 20 M Pa和 18 M Pa ), 注入气分别为一级 分离器气 体和前沿富化气。通过测定细管驱油效率和物理 模拟剩余油量, 得到如下实验结论: ∀ 气体突破前, 随着注入体积的增加, 累积驱 油效率线性增加, 气体突破后, 累积驱油效率增加 趋势变缓, 突破后仍有不少油采出来。注入气突破 时刻随驱替压力增加而延长, 气突破时的采收率增 加。气体突破前, 气油比基本不变; 突破后, 气油比 有所增大。但随着油气混合带的建立, 会出现一个 明显的台阶, 持续一段时间后, 气油比迅速增大, 并 且压力越高, 出现平台时的气油比越低, 持续时间 也越短。压力达到混相后, 气突破后气油比并不存 在平台现象。 # 在气体突破前, 采出气中间组成基本不变; 气突破后, 采出气中间组成急剧减小, 但随着油气 混合带的建立, 其减小幅度很快减缓, 并逐渐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