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 1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秋思》课文
《渔家傲·秋思》课文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目前入选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是第12课《词四首》中的一首宋词,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现整理分享这首词的原文、译文、赏析和创作背景。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赏析】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上片侧重于写景。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
内容概述
• 这首词反映了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的情况和毛泽东对革 命战争的深刻思考。上片描述了战争的场面和气氛,下片则 表达了胜利后的喜悦和展望未来的信心。整首词气势磅礴, 寓意深刻,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诗词才华和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
词牌格律
词牌
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格律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04
渔家傲·反第三次大“围 剿”
创作背景
• 1931年9月,蒋介石发动“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东北,随后又挑起内战,欲消灭红军。面对敌人再次发 动的大规模“围剿”,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打破了敌人第三次大“围剿”的进攻。为了表达红军将士 的反“围剿”决心和斗志,毛泽东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三次大“围剿”》这首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内容概述
描述了红军在面临第一次大“围剿”时的心态和行动
展现了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词牌格律
• 词牌为“渔家傲”,格律为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 五仄韵
03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 剿”
创作背景
•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20万军队,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 ”。毛泽东同志率领红一方面军奋起抵抗,连续取得五场战 斗的胜利,打乱了敌人的进剿计划。这首词作于1931年第二 次大“围剿”期间,红军刚刚取得黄陂、东陂两场战斗的胜 利后。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自主学习
识文本
结合朗诵音频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及节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歌大意: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 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 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 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 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 雪满地。夜深了,将军和征夫们都难以入睡, 白发轻染双鬓,不觉早已热泪盈眶。
任务探究
任务一:理解全词内容,分析作者的爱国和思乡情感。
1.上片抓住了哪些意象来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渲染出怎样的 气氛?
意象: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描绘了一幅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 孤城的戍边图。渲染出荒凉、萧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紧张的气氛。
任务探究
2.全词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说说塞下秋景的 “异”表现在哪里?
“衡阳雁去”“霜满地”
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北匈奴。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返(“勒” 即在石头上刻字)。词人这时还是“未勒”,说明还未功成名就,战争还没 有结束。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渔家傲·秋思》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渔家傲·秋思》的词意,掌握词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
2. 学会有感情地吟诵并默写词作。
3. 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和赏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描述,深入理解词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和作者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 词意理解与感情吟诵。
2. 词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联。
三、教学难点
1. 词中难解字词的掌握与运用。
2.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唤起记忆,激发兴趣
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学生已学过的边塞诗词,如王之涣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唤起他们对边塞诗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边塞的辽阔与壮美,激发他们对新课文的兴趣。
2. 作者介绍,背景铺垫
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强调其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特别是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学生理解词中情感打下基础。
讲述《渔家傲·秋思》的创作背景,即宋仁宗时期国家面临的边疆危机,以及范仲淹在这一时期的所作所为,帮助学生理解词作背后的历史情境。
3.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首先有感情地朗读全词,让学生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注意教师的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投入。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有节奏朗读课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 /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有节奏朗读课文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文章品析
边界要塞之地。 这里指当时的西 北边疆。
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 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 止。
深入探究
3、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出这首词的主旨和表 达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 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 和将士思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 情绪,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情。
课堂小结
《渔家傲·秋思》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 愿,也抒发了作者功业未成、思乡忧国之情。
1、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 是什么?
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 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 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 情做铺垫。
深入探究
2、“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 法,描绘了将士们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不 能入睡、哀伤流泪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壮志 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之情。
第12课: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任务三、研读下阕,领悟人物情思
小组合作讨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燕然未勒:用典。据《后汉书·窦宪传》 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 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体会《苏幕遮·怀旧》和《渔家傲·秋思》 在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学习目标:
• 1、诵读本词,读出韵律,领略边塞风光。 • 2、品读词句,学习鉴赏诗词的常用方法。 • 3、知人论诗,感悟词人的家国情怀。
任务一、初读感知,体会韵律之美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 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 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之所谓 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概不一二见, 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
——元好问
任务四、心灵共鸣,致敬一代英雄
斯人已去,但范仲淹的精神一直指引着我 们登高望远。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征战沙场、报国戍边是你的志向, 庆历新政、改革兴国是你的梦想, 真正的国之重器,在江湖亦或庙堂都闪闪发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饱蘸一腔热血,写一首担当天下的华章。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ppt课件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 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 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 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 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 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 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 次被贬。
赏析诗歌: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点明了地点, “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字统领全词。
渔 家 傲 秋思
范仲淹
科目:语文 年级册次:九年级下册
情景导入
从下面的边塞风光图片中你能说出相对应的诗句吗?
王昌龄 出塞
雁Leabharlann Baidu关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 边塞风光。 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 感情。 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 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仲
情
下阕抒情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淹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2.《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12.词四首
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原诗】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
《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
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34张PPT)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 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 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 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 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 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 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同为“词牌”,有何不同?
(3)从情绪表达上看,《渔家傲》抒 发的是戍边将士的壮志难酬、思家忧国之 情; 《天净沙•秋思》则是抒发天涯游子 的思乡之情。
第四章 本课小结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 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 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 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 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 形象生动鲜明。
源自文库
第四句--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听到悠悠的羌管,望着 飘落满地的白霜,心愁满绪, 不觉已青丝白发,泪流满面, 心中难免顿生悲凉。这是戍 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 恋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国 壮志的情怀。
情感总结
整首词,上片以“异”字统领全局,借助 “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 象,描绘出一幅荒凉、萧瑟的边塞秋景图,同 时,揭示了边地环境恶 劣、战事的紧张氛围, 由景入情,下片抒发了词人思家忧国、壮志难 酬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 词四首 :渔家傲 秋思(共34张PPT)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诗别裁》:“不破楼兰终不还”句,作豪语看亦可, 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渔家傲·秋思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
渔
家
范 仲 淹
傲 · 秋
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上阕围绕哪一个字来描绘景物
北宋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重用文臣,采取 措施对在前线直接指挥军队的人严加控制和防范,这 就决定了范仲淹不但不能做“勒燕然”的英雄,就连 他抗敌策略、治边主张也不能被朝廷接受。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阕围绕哪一个字来抒发情感的?
泪
词人因何而落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 爱国 苦闷 愤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
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 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 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 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
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
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 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 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
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 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
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 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 “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 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 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 军。因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 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 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 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
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
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
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
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
九下【词四首】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满江红
写作背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 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八年(1181),辛 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 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他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 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 寄给陈亮的。
了却君王天下事,
抑郁、愤慨之情。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现实
1.在这首词中,哪几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 声?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中集中吐露了作者心声的词句是“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前两句抒写作者一生中的事业和抱负, 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
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三、课堂总结
这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 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 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 整首 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四、拓展延伸——边塞诗句
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 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 的雄心壮志。请写出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 将士心情的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梦 境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了解作者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1张)语文九年级下册
合作探究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互文,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征人 无法入睡,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 下了眼泪。这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们壮 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词通过描写边塞的战地风光, 营造了沉郁雄浑、苍凉悲壮的意境,表 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 情怀。
合作探究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 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和我们曾经学过的 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合作探究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 发了怎样的情感和心理?
前句直抒胸臆,表达思乡之情;后 句运用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 记功而返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报国之 情。
③直抒胸臆,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 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浊__酒__一__杯__家__万_ _里__,_燕_然__未__勒__归__无__计___。 ④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 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是:__人__不__寐____ _,_将__军_白__发__征__夫__泪___。 ⑤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 的句子是:___千__嶂__里______,_长__烟__落__日_孤__城___ _闭__。
天冷,声杂,城孤。
合作探究
从修辞手法和描写角度赏析“衡阳雁去 无留意”。
最新人教版九年下册语文12词四首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因政见不合,苏轼连续上书反 对王安石变法。见无效果,苏轼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判 ,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到密州任知州。他虽在地 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中央任职,以便大 用于世。
助学资料
知识链接
豪放派 内容上多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 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 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译文:饮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但边患未平、功业未 成,还乡之日无法预计。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即羌笛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征人夜深不能入睡
出征的士兵
译文:羌笛声悠扬,夜深霜重,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将军和战士 都已满头白发,无不因这种痛苦而落泪。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塞 下 秋 来 风 景 异,衡 阳 雁 去 无 留 意。
点明环境 点明季节
大雁拟人化 侧面反映出边塞环境的恶劣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塞特有的各种声音同军中的号 角声一起响起,渲染了浓郁、苍 凉的战地气氛。
选取边塞典型景物,突 出表现了边塞壮丽凄凉 的风光。
《渔家傲秋思》词四首PPT课件
衡阳雁去无留意
• 鸿雁毫不留恋这荒寒的地方,一群群向衡阳飞去。
•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 恋之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6
赏析词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 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范仲淹
-.
1
学习目标
1.诵读词作,理解画面,把握内容。 2.赏析词句,感悟深层内涵。 3.明确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2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 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 江苏苏州望亭)人。Fra Baidu bibliotek宋政治家、 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3
写作背景 《渔家傲·秋思》写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 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 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 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 感怀之作。
•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 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头发花白;久征 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 “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 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2.《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12.词四首
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原诗】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
《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
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岳阳楼也因些篇名扬天下,也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目标牌】
【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的读音、书写,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重点)
2.诵读四首不同词牌名的词,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理解四首词的内容。(重点)
3.结合词人的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四首词中寄寓的情感。(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诗意篇
(趣味性)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一、自学径
【标段落】【圈词语】【解诗题】
渔家傲,词牌名。秋思,题目。“秋”点明(边塞)季节;“思”,忧思之情。意思是守边将士在边塞寂寞凄凉的秋季的思绪。
【辨诗体】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知诗人】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大中祥符进士。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
其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有《范文正公集》。
【查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了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松戒备,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以致每战辄败。
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记音形】
千zhàng(嶂)里燕(yān)然未勒(lè)羌(qiāng )管不mèi(寐)
【释词义】【译诗意】
(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二)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译文: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混浊的酒,质量不好的酒。家:名词用作动词,离家。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译文: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四)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羌笛。因笛出自羌地,故得名。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霜满地:比喻夜深寒重。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征夫:出征的士兵。
译文: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划节奏】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初读文】
二、感知石
【划结构】
思乡忧国
1.上片:秋描写塞下肃杀寂寥景色
秋来雁去——无留意;边声落日——孤城闭
2.下片:思抒发苍凉悲壮的忧国思乡之情
一杯万里——归无计;羌管白发——征夫泪
【概内容】
(一)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请用以下句式总结:
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______图。
景物: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
图画: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
(二)这样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结合时代背景,小组合作试着在下阕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
白发和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情意篇
解读文本探主题(写什么)(知识性)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
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
三、解读园
【导方向】
(一)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三)◎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1.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
2.异寒(衡阳雁去,霜满地)。
3.异景(千嶂,孤城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