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4
⽯油地质名词解释41.301 ⽣油门限深度 Threshold depth of oil generation⽣油岩开始⼤量⽣成⽯油时被埋藏的深度。
简称“门限深度”或“深度门限值”。
同义词:成油门限温度 Threshold depth of oil generation有机质成熟温度 Mature depth of organic matter成熟门限深度 Mature threshold depth注:对于同⼀⽣油岩(层)来说,⽣油门限温度和⽣油门限深度是相对应的,可以相互换算。
1.302 液态窗 Liquid window液态⽯油烃类能够⼤量形成并保存的温度或深度区间。
同义词:⽣油窗 Generative window1.303 古地温 Ancient geotherm在地质历史上的地⾯和地层中的温度。
1.304 地温梯度 Geothermal gradient在地表外热层及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增加⽽增⾼的变化率(/⽶)。
通常以/10⽶表⽰。
同义词:地热增温率。
Geothermal degree1.305 温度深度曲线 Temperature-depth curve指在研究有机质的热演化时⽤于表⽰其温度与埋藏深度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图。
1.306 镜质体反射率 Vitrinite reflectance从煤⽥地质学引⼊的⼀个术语,意指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由于其结构发⽣缩聚也产⽣与煤岩镜质体相似的性质,亦对⼊射光具有反射的能⼒。
仍以Ro%表⽰。
1.307 煤阶 Coal rank指根据可燃基挥发分(Vt)、煤中碳的含量(Ct)和镜质体反射(Ro)等主要指标将煤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是研究煤化作⽤和有机质成熟作⽤的重要参数。
1.308 泥煤 Peat coal⾼等植物残体在沼泽中经过以⽣物化学作⽤为主⽽形成的⼀种松软有机堆积物。
同义词:泥炭 Slurry coal草炭 Grass coal1.309 褐煤 Brown coal,Lignite泥炭经成岩作⽤形成的⼀种腐植煤,是⼀种煤化程度最低的煤。
石油地质学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K。
5.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6.盖层:指在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7.圈闭:是储层中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8、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9初次运移:是指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或输导层)中的运移。
是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又称为排烃。
10、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11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2、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13、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14、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15、油田水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
16、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
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天然气,称为气源岩。
石油地质学复习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1.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就是硏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2.有机岩:有机岩是沉积岩的一部分,是由各个地虞历史时期生物遗体和其他矿物质堆积而成的。
按其是否具有燃烧性能,可以区分为可燃有机岩和非可燃有机岩。
3.石油:(又称原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床。
4.天然气:广义的天然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的天然气主要是指与油气和气田有关的气体。
5.油田水:广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国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6.诸集岩(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7.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主要起封闭作用。
具备相对较低的孔隙率和渗透,性。
最重要的盖层是蒸发岩类和泥页岩类。
8.孔隙:广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填充的空间包括狭义的孔隙、洞穴和裂缝。
狭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的颗粒间、颗粒内和填充物内的空隙。
9.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0.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1.岩石的渗透性:指在一定的压力差条件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换言之,渗透性是指岩石对流体的传导性能。
12.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一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达西直线渗滤定律:13.压溶作用:指发生在颗粒接触点上,即压力传递点上有明显的溶解作用,造成颗粒间互相嵌入的凹凸接触和缝合线接触。
14.粒间孔隙:指粒屑碳酸盐岩粒屑之间未被基质填枳和胶结物填充的原始孔隙空间。
15.圈闭: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由褚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部分第一二章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2.石油: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和数量不等的固态烃类和非烃类物质。
3.石油的组分组成:利用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原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4.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原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5.: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能。
6.临界温度:气相纯物质能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
高于临界温度时, 无论压力有多大, 都不能使气态物质凝为液态。
7.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 气态物质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
8.逆蒸发:在地下较高温度( 即物系的临界温度和最高凝结温度之间) 的特定条件下, 随压力增加液态烃可以转变为气态,是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原因。
9.天然气(广义):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气体。
(狭义):岩石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10.气藏气: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集。
11.气顶气: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位居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12.凝析气:是一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特殊的气藏气,在地下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于气中,呈单一的气相存在,称之为凝析气。
13.凝析油气藏:凝析气被采出后因地表的温度压力降低,其中凝析油呈液态析出与天然气分离,这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气藏,称之为凝析油气藏,简称为凝析气藏或凝析油藏。
14.煤层气:是腐殖煤在热演化变质过程中的产物,以甲烷为主,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的基质表面,在煤层割理和裂隙及煤层水中还存在有少量的游离气或溶解气。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8
⽯油地质名词解释81.701 临界凝析温度 Cricondentherm⼀个多组分系统中,⽓、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最⼤温度。
同义词:临界凝结温度 Cricondentherm,Critical coagulate temperature1.702 逆蒸发 Retrograde evaporation当油层中烃类系统的温度(或压⼒)介于临界温度(或压⼒)和临界凝析温度(或压⼒)区间,凝析油发⽣的等温增压(或等压降温)反常⽓化现象。
同义词:反常蒸发 Retrograde evaporation1.703 逆凝析 Retrograde condensation当油层中烃类系统的温度(或压⼒)介于临界温度(或压⼒)和临界凝析温度(或压⼒)区间,⾼压下的单相⽓体发⽣的等温降压(或等压增温)反常凝结为液态并从⽓相中析出的现象。
同义词:逆凝结 Retrocondensate反常凝析 Retrograde condensation1.704 ⽓液两相平衡区 Balance area of gas-liquid phase油⽓双组分系统压⼒-温度相图中,由露点曲线和泡点曲线所构成的包络线区域,为⽓相和液相两相平衡共存的区域。
1.705 凝析油 Condensate,Distillate在⾼压地层条件下介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的⽓相烃类采出地⾯后,由于温度特别是压⼒的降低⽽凝结并析出的轻质⾊浅的液态汽油。
同义词:天然汽油 Natural gasoline1.706 凝析油⽓藏 Condensate oil and gas pool从采出的天然⽓中具有逆凝析现象的油⽓藏。
同义词:逆凝析油⽓藏 Retrograde condensate oil and gas pool反常凝析油⽓藏 Retrograde condensate oil and gas pool1.707 构造单元 Tectonic element仅指地壳构造中的⼀个统⼀沉降沉积区及在其内部依据⼀定地质构造级别划分单位。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一、绪论1、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的特点:石油热值高,比重低。
石油燃烧充分且易引燃。
具流动性。
开采容易,成本低,投产快。
用途广泛。
3、石油的作用:工业的血液工业食粮良田沃土战略资源4、学习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产出状态、分布规律,用以指导油气田的调查、勘探,以便更有效地发现和探明地下油气藏。
5、石油地质学的内容:生、储、盖、圈、运、保6、石油地质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强,需要的知识面广,必须全面地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水文地质学和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深入认识和掌握油气藏的特征,真正学好石油地质学。
二、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1、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 :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组成石油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灰分: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石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苯胶质、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和非烃化合物及沥青质。
原油的成熟度:未成熟的石油,主要含大分子量的正构烷烃;成熟的石油中,主要含中分子量的正构烷烃;降解的石油中,主要含中、小分子量的正构烷烃;原油中大于四环的环烷烃一般具有很高的旋光性,所以没成熟的原油旋光性高。
3、石油的物理性质颜色:从白色、淡黄、黄褐、深褐、墨绿色至黑色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420表示。
一般介于0.75~0.98之间。
通常把比重大于0.90的称为重质石油;小于0.90的称为轻质石油。
石油的粘度:代表石油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力大小。
溶解性:石油难溶于水,但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第三章
1油气圈闭:圈闭是指地下适合油气聚合的场所,圈闭由三部分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2 油气藏:圈闭中同时聚集了油气就形成了油气藏。若油气聚集的数量足够大,具有开采价值,则称为商业油气藏。
3构造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是指构造作用使底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就是构造油气藏。
3、圈闭的有效性: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4、扩散作用:物质在浓度梯度作用下自发地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一种物质传递过程,是物质以分子状态发生的一种转移过程。
7、天然气:广义的天然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作为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研究的天然气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即狭义的天然气。
8、气顶气: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9、天然气的扩散性:扩散作用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发的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物质传递过程。天然气的分子体积小,在地下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3、石油组分的组成:油质、胶质、沥青类。
4、石油的相对密度:是指20摄氏度时石油的质量与4摄氏度时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5、石油的粘度:石油流动时分子间相对运动引起的内摩差力的大小,分为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
6、石油的旋光性:大多数石油具有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这就是石油的旋光性。
3生油窗: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达到最高峰为主要生油期。
4油型气:由腐泥型有机质及其干酪根生成的天然气称为油型气。
5煤型其:由腐殖型有机质及其干酪根生成的天然气称为煤型其。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物探、测井方向)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Petroleum ):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多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烃类(Hydrocarbon ):指全部由氢和碳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芳香烃旋光性(optical rotation )溶解性(Solubility )重质油(heavy oil )沥青砂(Asphal c sands )天然气(Natural gas ):与油气田有关的烃类气体。
:与油气田有关的烃类气体。
油田水(oil field water ):广义油田水:油气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矿化度:mineraliza on of water 储集层(reservoir ):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含油气层(oil-bearing ):储集层中储集了一定数量的石油或天然气。
原生孔隙(primary pore):和碎屑物质同时形成或与岩石本身同时形成的孔隙。
次生孔隙(secondary (secondary pore)pore):岩石形成后,经过淋滤、溶解或交代、重结晶等次生改造作用形成。
孔隙度孔隙度 (porosity) 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表示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表示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 (total/absolute porosity) 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有效孔隙度 (effective porosity) 岩样中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岩石的流动孔隙度岩石的流动孔隙度 (flow (flow porosity) porosity) 岩石中流体能在其内流动的孔隙体积Vff与岩石的外表体积Vb 之比之比渗透率渗透率 (permeability 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衡量流体在岩石中渗滤能力的大小的参数。
石油工业概论 名词解释、填空 总结
石油: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原油:将从地下直接开采出来、没有经过加工提炼的液体或半固体石油称为原油。
天然气: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一般称为天然气。
石油的凝固点:指在规定条件下,油品遇冷而失去流动能力的最高温度。
天然气水合物:甲烷和水在低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冰样水合物。
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
石油地质:油气藏形成与破坏的动平衡过程,以及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的地层性质岩浆岩:岩浆岩是岩浆遇冷而变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原来的岩石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新岩石(大理岩,石英岩)。
沉积岩:沉积岩就是原来的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遭受风化剥蚀,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相: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岩具有不同的相貌特征。
沉积韵律:相似岩性的岩石在地层垂直剖面上呈周期重复的规律地质储量:地下原始条件下,油气层中所有存在的原油和天然气总量。
预测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取了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估算求的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控制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的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
生油门限: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有机质才能大量的向石油转化,这个温度就叫做生油门限。
探明储量:是指在油气藏评估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可供开采,并且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
储集层: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并且当开采时石油和天然气能够从里面流出来的岩层地质年代: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的先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的地质时间系统。
包括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龄。
是研究地壳地质发展历史的基础,也是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和编制地质图的基础断层圈闭:储集层正上方有盖层封盖,侧方有断层遮挡。
浅谈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
浅谈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
石油地质是指研究石油自然产生和存在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的一门科学,它是石油
开采的基础。
石油是地球深部生物或生物化学反应的产物,一般来说,石油形成的主要地
质条件包括形成石油的沉积岩石、形成石油的地质构造和形成石油的生烃基质等。
因此,
只有了解了这些地质条件,才能更好地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
石油的形成与开采是相互关联的。
石油的形成必须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并且在
地质历史的漫长时间里才能完成。
在沉积过程中,生物体在逐渐被埋藏的过程中,受到各
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产生一系列有机质,并逐渐转化为烃类,经过成熟阶段
形成石油。
而在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也需要根据特定的地质条件对目标区域进行精细划分。
在石油勘探中,通过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结构、沉积环境、孔隙结构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确定石油赋存区域,从而精准地提高勘探效率。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需要了解油藏的
地质情况,例如油层的结构、沉积环境、油藏压力、孔隙度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开采方案,并实施开采。
总体来说,石油地质研究与石油的形成和开采密切相关。
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石
油地质学为勘探和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主导思想和科学依据。
同时,石油勘探和开采也为石
油地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环境,使得地质研究得以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石油形成及其规律。
因此,石油地质的研究与石油的形成和开采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3.重烃:指沉积物中,有机质转化生成的辛烷以上的液态石油烃,是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
4.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5.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6.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7.膨胀系数: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热膨胀性质的物理量8.压缩系数:是描述物体压缩性大小的物理量。
9..临界温度:液体能持液相的最高温度称为该物质的临界温度。
10.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该物质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压力。
11.干气: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气。
12.湿气:甲烷含量低于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湿气。
13.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1、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2、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藏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3、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4、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门限深度。
5、烃源岩(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
6、镜质体反射率(Ro):良好有机质成熟指标。
1、孔隙:指岩石中颗粒间,颗粒内和填充物内的空隙。
2、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3、有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4、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之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5、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上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3.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指石油和沥青中碳的同位素的相对丰度。
5.干酪根:沉积岩中的那些不溶于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6.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7.氯仿沥青“A”:是用氯仿从岩石中抽提出来的有机质,也就是能溶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
8.油型气:指成油有机质在热力作用下以及油热裂解形成的各种天然气。
包括湿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和裂解气。
9.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10.生油窗:指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
既是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
11.未熟—低熟油:未熟油与低熟油的合称。
12.生物成因气:指沉积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
13.烃原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
只提供工业数量的石油的叫石油岩。
提供工业数量的的天然气的叫气源岩。
14.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沉积有机质、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生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没有或较少发生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生化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物母质的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
因此,它们具有特殊的“标志作用”。
15.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
储集层中储集了油气称含油气层,投入开采后称产层。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油田--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
气田--单一构造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汽藏的总和。
石油--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
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天燃气--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汽体组成的可燃混和气体。
生油层--在古代曾经生成过石油的岩层。
油气运移--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测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储集层--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在其孔隙和裂缝中流动,聚集和储存的岩层。
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渗透岩层。
遮挡--阻止油气运移的条件或物体。
含油面积--由含油内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油水边界--石油和水的接触边界。
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储油构造--凡是能够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
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弹性趋动--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石油名词解释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产物。
石油灰份: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石油的比重: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20度的石油和4度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10-7秒的发光现象。
天然气:广义上是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有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天然气。
凝析油: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集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按照逆凝结规律凝结成液态的油称。
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煤成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油田水: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油田水矿化度: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度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
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性,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相上逸散的细粒、致密岩层。
绝对空隙度:岩样中所有空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有效空隙度:指岩样中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这种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石油钻井地质名词解释
石油钻井地质名词解释1. 钻头破碎岩层单位厚度所需要的时间叫――钻时。
2. 岩屑从井底上返至井口所需要的时间叫――迟到时间。
3. 地下岩石被钻头破碎后随钻井液被带到地面的岩石碎块叫――岩屑。
4. 在岩屑录井中检查岩屑的荧光颜色,确定其含量,产状,含油级别,估算荧光,岩屑的百分含量,并填写荧光记录称――荧光录井。
5. 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上返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称――岩屑录井。
6. 在钻进一定深度或时间,测量一次钻井液性能,并记录下来,绘成曲线,观察其变化,推断钻遇地层的含油气水情况和特殊岩层的过程叫――钻井液录井。
7. 随钻记录钻时的过程就是――钻时录井。
7. 井控是油气井地层压力控制的简称。
8. 依靠适当的钻井液密度来控制地层孔隙压力,使地层流体不能浸入井内的一种控制方法叫――初级井控。
9. 一级井控失败以后,地层流体浸入井内,出现溢流、井喷,依靠地面设备和适当的井控技术使井恢复到初级井控状态的控制方法叫――二级井控。
10. 二级井控失败以后,地面设备已不能控制井口,地层流体无控制的涌入井内,喷出地面时,重新恢复对井口的控制抢险。
11. 在钻井过程中,油气浸入井筒后,在循环过程中上返,钻井液池面上有气泡、油花等现象叫――油气浸。
12. (1)钻井进行钻探作业时,地层压力高于井内泥浆的压力,地层内的汽、液体无法控制地喷出地表就叫――井喷。
13. (2)井喷是石油或石油气开采中非常忌讳的意外事故,钻井时要把泥浆注入井管来平衡地下地层对油气的压力。
但是当勘测时对地下压力测试不准或注入的泥浆密度太低或出现地层压力突然变大等情况时,井管中的油或气喷出地面或流入井内的其他地层就发生了井喷,井喷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的着火,造成对环境和人较大的危害。
井喷发生后对其控制的方法叫压井,压井主要有司钻压井法和工程师压井法,司钻压井法是先把井里的气或油排出来,再用重泥浆替换原来太轻的泥浆,这种方法需要时间较长,在加重设备不足的时候时常使用。
【优质文档】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
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
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3.重烃:指沉积物中,有机质转化生成的辛烷以上的液态石油烃,是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
4.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5.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6.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7.膨胀系数: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热膨胀性质的物理量8.压缩系数:是描述物体压缩性大小的物理量。
9..临界温度:液体能持液相的最高温度称为该物质的临界温度。
10.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该物质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压力。
11.干气: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气。
12.湿气:甲烷含量低于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湿气。
13.矿化度:即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1、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2、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藏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3、门限温度:随沉积有机质开始大量生成石油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门限温度。
4、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应的最小深度称为称门限深度。
5、烃源岩(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石。
6、镜质体反射率(Ro):良好有机质成熟指标。
1、孔隙:指岩石中颗粒间,颗粒内和填充物内的空隙。
2、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3、有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4、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之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5、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6、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7、原生孔隙:原生孔隙是指在岩石沉积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8、次生孔隙:次生孔隙是指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和溶洞。
9、排驱压力:指某一岩样中的湿润相流体被非湿润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10、盖层:指在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油气运移:指石油、天然气在某种自然动力的驱使下在地壳中发生位置的转移2、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的排出(或运移)。
3、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
二次运移包括了成藏前油气在储层或输导层内的运移,也包括了油气藏破坏以后的运移。
1、油气聚集作用: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2、差异聚集:在离烃源灶最近,溢出点海拔最低的圈闭中,形成气藏;距离稍远,溢出点较高的圈闭,可能形成油气藏或油藏;距离更远,溢出点海拔更高者可能含水。
这就是差异聚集。
3、次生油(气)藏:原来的油气藏被破坏后,一部分油气运移至新的圈闭,再次聚集形成新的油气藏。
1.圈闭:是一种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在其中聚集的场所。
2、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3、溢出点:是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点位。
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闭合高度:是指圈闭顶点到溢出点的等势面垂直的最大高度。
5、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水平面与储集层顶面及其他封闭面所交切构成的封闭区(面积)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称含油气盆地。
2.油气聚集带:在沉积盆地中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所控制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3.油气田:在地表同一产油面积上地下所有油气藏的总和,我们称为油气田。
4.构造层:一定地区在一定的构造发展阶段中所形成的地质体的组合。
1.简述油、气矿产的特点。
(1)生气母质的多元性:石油主要是由Ⅰ型Ⅱ1型干酪根生成的,而生成天然气的母质类型更多,有无机物,原始沉积有机质,各种类型的干酪根,液态石油和分散可溶有机质。
(2)生气机理的多样性:石油主要是在有机质的成熟阶段由干酪根的热降解作用生成的,而形成天然气的机理是多种多样的。
(3)生气环境的广泛性:除母质类型和生成机理外,天然气的形成环境以石油的形成环境广泛的多。
石油主要形成于有机的热催化阶段,天然气可形成于各种深度和环境。
(4)天然气有比石油更广泛的形成条件,天然气不仅能伴随石油的形成过程而生成,而且能在许多不适于生油的条件和环境中大量形成。
2.试比较石油与天然气相对比重的概念有何不同?石油的比重:即石油的相对密度20℃时石油的质量与4℃同体积水的比值。
天然气的比重:天然气的相对比重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天然气和空气重量之比。
石油及天然气的密度和粘度在地下与地表有何差异石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在地下深处比在地面粘度小,且易流动。
天然气会随温度升高使气体分子运动加速,增加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导致粘度加大。
3.简述有利于生油的环境应满足哪些条件?大地构造条件:在地质历史上只有哪些曾发生过持续下沉的沉积盆地才是有利于生物生长,堆积保存,转化的环境。
才能为油气生成,运聚提供有利场所。
岩相古地理条件:在海相环境中,浅海区及三角洲区是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古地理区域三角洲地区。
大陆环境:深水,半深水湖泊是陆相生油岩发育区域。
而浅水湖泊和沼泽地区,水体动荡,氧气易于进入水体,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古气候条件:温暖潮湿的气候,日照时间长,能增加生物的繁殖力。
4.简述石油生成过程中时间与温度补偿关系?(1)从化学动力学看温度和时间的作用:①在干酪根生烃过程中,干酪根的反应程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时间的影响是次要的;②温度和时间具有互补性,高温短时间和低温长时间可以达到相同的反应程度。
(2) 地质条件下温度和时间的作用 :对于某一固定的反应程度,或对于相同反应程度的不同反应:温度的倒数(1/T)与时间的对数(lnt)具有线性关系, 实际地质资料同样证明上述俩点4.简述生油岩的岩性特征:生油岩一般是粒细、色暗、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常含原生分散状黄铁矿、偶见原生油苗。
常见的生油层主要包括粘土岩类和碳酸盐岩类1、盖层应具备哪些条件?通常有利于作盖层的岩层的哪些?盖层非常致密,其孔隙度极小。
膏盐类,泥质岩类,碳酸盐类。
5.论述影响碎屑岩储集性的因素:物源沉积环境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和物性的影响,造成储集层物性损失的成岩作用,次生孔隙的形成,其他因素(岩层层面,层理面发育程度)论述影响碳酸盐岩储集性的因素: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成岩后生作用,裂缝发育程度。
6.分别论述碎屑岩储集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它们有何差异?都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洞,裂缝三类,⑴相同点:成因上均有原生、次生分类。
⑵差异点:①孔隙类型差异:碎屑岩主要为粒间孔隙,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更具多样性,次生孔隙占据重要地位。
②孔隙形态及分布差异:碎屑岩储集空间形态较规则,分布较均一,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形态多样、变化大,分布不均一。
③控制孔隙发育因素差异:碎屑岩受岩石颗粒大小、形态、分选等影响较大;碳酸盐岩受沉积环境、次生变化等影响。
7.简述水动力在油气二次运移中的作用。
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
其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在水动力条件下,油气的力场强度应是净浮力与水动力的合力。
当浮力、水动力、毛细管力三者达到平衡时可形成水动力油气圈闭,在这种情况下,油、气势面与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不再平行,倾斜或弯曲的等油气势面可以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部位,形成聚油气圈闭。
水动力油气藏易形成于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
在这些部位,当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当在储集层中有水动力作用时,油水界面将发生倾斜,其倾斜度与水压梯度和流体密度差有关。
因此,在同一水压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的水动力圈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
若圈闭聚集石油,则向水压降落方向偏移更多,且随水压梯度增大而增大。
当油水界面倾角大于背斜顺水压梯度一侧的储集层倾角时,背斜就不能有效地圈闭石油,但仍能成为天然气的圈闭。
若气水界面的倾角大于背斜顺水流方向一翼的倾角时,则连天然气也圈闭不住。
8.叙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二次运移的主要阻力是毛细管力,其主要驱动力是浮力,重力和水动力。
9.根据油气藏形成条件,谈谈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
有效圈闭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能聚集并保存油气的圈闭。
其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区域性运移时间的关系(时间上的有效性),圈闭位置与油气源区的关系(位置上的有效性),水压梯度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10.一个沉积盆地内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形成大油气藏?有机质的丰度,有机质的类型,有机质的成熟度,排烃效率或排烃系数,生油岩体积。
要形成油气藏,充足的油气产量是必要的保证。
油气产量不仅与有机质的烃产率有关,还与生油岩提及有关。
油气的形成就是要具备能提供充足油气源的地质条件。
11.有的圈闭没有油气聚集,其原因何在?一个圈闭由3部分组成:①储存油气的储集岩;②储集岩之上有防止油气散失的盖岩;③有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遮挡物。
这种遮挡物可由地层的变形如背斜、断层等造成,也可以是因储集层沿上倾方向被非渗透地层不整合覆盖,以及因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发生尖灭或物性变差而造成。
但是圈闭中不一定都有油气,只有油气进入圈闭才可能发生聚集并形成油气藏。
一旦有足够数量的油气进入圈闭,便可形成油气藏。
12列举哪些因素可以造成油气藏的破坏?1.构造沉降,引起原圈闭(背斜)变为相对低点(向斜),油气散失;2.断层断穿圈闭,形成油气散失通道;3.对于小型圈闭,地下水活动可将其冲刷掉;4.地层大规模剥蚀,盖层变薄不足以封堵油气或盖层完全被剥蚀掉。
13.地层中可能出现哪些生储盖组合形式?绘图说明侧生式生储盖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正常式生储盖组合:它是指在地层剖面上,生、储、盖层表现为由下而上的正常分布关系,即生油层位于组合下部,储集层位于中部,盖层位于上部的组合形式。
在正常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从生油岩向储集层运移以垂向运移为主。
侧变式生储盖组合:它是由于岩性、岩相在空间上的变化而导致生、储、盖层在横向上发生变化而形成的组合形式。
这种组合多发育在坳陷内生油凹陷向边缘斜坡过渡带或隆起的斜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