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第一课时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教法探讨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
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教学流程设计(一)投影名言导入新课:“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是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女孩。
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1)王尔德其人:(1854———1900)。
英国作家,诗人。
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其作: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
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四人学习小组)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1)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答案:可从原文第5和10段来回答(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巨人和孩子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本文将介绍一种以小说《巨人和孩子》为基础的语文教学设计,适用于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已经学过《石头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的学生。
通过阅读小说《巨人和孩子》,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强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读《巨人和孩子》,理解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及亲情、友情和牺牲精神的价值。
2.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背景知识,学习如何分析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3. 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巨人和孩子》的作者奥斯卡·王尔德,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
然后通过简单的阅读片段,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2. 认知围绕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特点,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故事中描述了一个巨人和一个孩子不同的命运和人生。
你认为这两个人物代表着什么?- 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有哪些是小说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要引导他们理性、批判性的分析和讨论,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指导和纠正。
4. 扩展让学生在小组中选取一个主题,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对小说中出现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和体悟;- 对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的分析和感悟;- 对小说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启示。
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口头报告。
5. 总结从故事中的主题出发,回顾整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一下所学到的东西,并表达自己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教学后,教师应通过以下几个维度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情感态度评价:是否理解同理心的重要性,并能在自己的阅读活动中体现出来。
- 认知能力评价:是否掌握了分析小说情节、人物特点和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能。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教案一:巨人和孩子之巅峰对决课型:阅读课教材:七年级语文教材教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巨人和孩子的文本,了解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2.理解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决;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决;2.分析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1.分析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2.理解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决。
教学准备:1.巨人和孩子的文本;2.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入巨人和孩子这一话题,让学生谈谈他们对巨人和孩子的认识和印象。
Step 2 阅读巨人和孩子(15分钟)教师出示巨人和孩子的文本,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内容。
学生可自己阅读,并标记重要信息。
Step 3 分析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15分钟)让学生讨论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巨人和孩子有什么不同?”“巨人为什么会生气?”等。
Step 4 分析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决(15分钟)让学生讨论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对决,并分析冲突和对决的原因和结果。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并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类似的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巨人和孩子的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文本中的巨人和孩子的形象特点和冲突对决,拓宽思维和视野。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水平,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等,给予针对性的评估和反馈。
教学反思:教师应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文本和课件,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化教学。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巨人和孩子
七年级语文教案:巨人和孩子教学目标1.掌握巨人和孩子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增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教育。
教学内容教材:七年级语文教材教学内容:巨人和孩子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1.授课法2.讨论法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导入:有一次,小张和小明在路边玩,突然看到一个很大很大的巨人,巨人看起来很凶猛,小张一惊,想要逃跑,但是小明不同意。
小明说:“我去和他说话,看看他为什么在这里。
”小明和巨人聊了很久,最后巨人都和小明称兄道弟了。
小张连连感慨:“真没想到这么凶的巨人,竟然有这么好的一面。
”2. 探究故事情节(10分钟)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在读完故事之后探究故事情节中的一些细节。
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在哪里?3.巨人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很久?3. 分析故事中的道理(15分钟)通过问题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故事中隐藏的道理。
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你们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了什么?4. 联系实际生活(10分钟)通过问题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我们身边的巨人有哪些?2.我们怎样和巨人相处?5. 总结(5分钟)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和领悟。
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对故事中的巨人有什么新的看法?2.你觉得今天的学习最让你受益的是什么?课后作业1.思考巨人和孩子这个故事中的道理,并写一篇读书笔记。
2.选择一个自己身边的巨人,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对他(她)的看法。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并将其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版《巨人和孩子》教案设计
语文版《巨人和孩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懂得珍惜友情,懂得成长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创新性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巨人和孩子》。
2. 生字词卡片。
3. 思维导图模板。
4.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巨人和孩子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巨人会从自私变得善良?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正确书写。
(2)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和实际运用。
3.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课文中巨人和孩子的情感变化。
(2)各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展示巨人和孩子的情感变化过程。
2. 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朋友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默写、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思维导图评价:评价学生思维导图的创意、结构和内容完整性。
4. 短文写作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课堂导入是否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巨人和孩子》这篇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作品《巨人和孩子》的主题和内涵。
2.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比喻。
2.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复印课文《巨人和孩子》。
2.准备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巨人和孩子的形象进行描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Step 2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放映或展示课文《巨人和孩子》,要求学生跟随课文朗读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可边读边解释生字和难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Step 3 讨论分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就巨人和孩子的形象、心理和内涵展开讨论。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讨论巨人和孩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他们分别代表的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讨论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Step 4 写作表达(15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自由发挥,以“我眼中的巨人和孩子”为题,写一篇关于巨人和孩子的作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可以从形象、性格、故事等方面进行描写。
2.鼓励学生用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升文章的文学性和表达力。
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鼓励学生对巨人和孩子的思考和表达进行总结。
同时,提醒学生要多读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并按要求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语文课,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巨人和孩子》,了解并理解了巨人和孩子这两个形象的特点和意义,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1.4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课文分析方法。
2.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2.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童话的魅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2理解故事中的善良、勇敢等品质,提升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1.3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2.1分析故事中的巨人形象。
2.2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1.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学习其用法。
3.合作交流3.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2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2教师分析巨人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5.2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反馈和指导。
6.写作训练6.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6.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1学生分享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造句。
3.写一篇关于巨人形象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提升了写作能力。
3.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对巨人形象的分析较为深入,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光,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教师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分析巨人和孩子的性格特点。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后习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一篇关于《巨人和孩子》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育:以故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并进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从课文中提炼出中心思想,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进行总结,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巨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以及各自的心理变化。
2. 角色理解:探讨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巨人和孩子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
3. 象征意义:揭示课文中的象征元素,如巨人代表权威和固执,孩子代表纯真和善良等。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教案:《巨人和孩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了七年级语文教材中陶渊明的《巨人和孩子》一文,该文主要围绕着小巨人和小孩子之间的友情展开,通过描述小巨人和小孩子之间患难与共的故事,传达了团结友爱,帮助他人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巨人和孩子》的故事情节;(2)学习基本的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读懂文言文,并分析文中情节、人物、主题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友爱的精神,懂得团结友爱,学会帮助他人。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巨人和孩子》的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情节和主题;(2)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猜猜本课要学习的是哪篇文章。
2.、新课呈现(10分钟)3.、阅读理解与课文分析(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将思维导图与课文进行对比,从而全面了解课文的内容。
4.、课文学习(20分钟)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并进行生词的解释和重要语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
5.、课文理解与分析(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并且将自己的分析结果总结在黑板上。
6.、扩展阅读(10分钟)老师推荐同类型的文本给学生,让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7.、作业布置(5分钟)回家之后,要求学生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分享对《巨人和孩子》一文的思考和理解。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巨人和孩子》的故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初步的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技巧。
同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也对友情、团结、帮助他人等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理解《巨人和孩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以及寓意。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挖掘故事的寓意。
3.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阅读(10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巨人和孩子》,并默读。
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归纳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三、集体讨论(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以及故事所传递的寓意。
四、读后感写作(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读后感作文,并进行互评。
六、小结(5分钟)
老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复习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拓展延伸: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撰写一篇关于《巨人和孩子》的读后感。
2.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源,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编故事的结局或编写续篇,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
七年级语文《巨人和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巨人和孩子》。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善良、宽容、谦逊等美好品质的认同和追求。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中心思想的领会。
2. 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巨人和孩子》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课件和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课文《巨人和孩子》产生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重音。
3. 学习课文:(1)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进行实际运用练习。
4. 深入探讨:(1)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中心思想。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学生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重点词语、句型的掌握程度。
3. 思考与表达: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巨人和孩子》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自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会。
2.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重点词语或句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写一段话。
(语文版)巨人和孩子教案1-语文版
课题巨人和孩子洛阳四十五中贾少阳原创电话:第一课时课型:教读课教学目的.通过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并学习第一部分。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通过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并学习第一部分。
难点: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习法教具:课件板书设计:巨人和孩子孩子们快乐地玩耍(-)巨人赶走孩子,付出代价(-)巨人变善,春回花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动画片。
让学生初步感知浓厚的童话乃至神话色彩。
二、课前热身()语文活动——说故事请同学们回想你以前读过哪些关于巨人的故事。
你对巨人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自由述说。
()简介作者(见课件资料)(老师打出字幕投影,简介作者)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教师放朗读全文的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
了解课文写了有关巨人的一些什么事情。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问。
自学生字新词。
()师生互动互动这是一篇有着童话乃至神话色彩的文章,作者以丰富的文学想像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形象。
请同学们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一个自私的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没有了春夏秋三季而只剩下肆虐的冬天。
后来在孩子们的触动下幡然醒悟,变成了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能不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写了一个巨人由自私到仁慈的变化过程。
以上对话主要是师生通过合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如何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概括。
互动本文紧紧围绕“变化”展开故事情节,内容集中,同时也很有条理。
如果要求按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给文章划分层次,应该如何划分,并说说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按照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将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自然段):写巨人回来前,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层(第-自然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没有春夏秋三季而只剩下肆虐的冬天。
初中语文《巨人和孩子》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15、巨人和孩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辐射阅读,增强语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思考、比较、运用;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理解爱、奉献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解巨人变化的原因;理解应深化主题,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①读准音,注意查找工具书。
②读顺文,注意声情并茂地朗读。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
”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
那么,英国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
三、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巨人的花园有过几次变化?2.作者借助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四、交流明确1.关于动人的故事,花园的变化。
可用下列问题带动同学:①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到花园去玩?课前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懂大意。
-2-朗读课文,并讨论交流问题。
②巨人为什么要筑一道围墙?③孩子们被赶走后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④巨人原先不懂得“春天为什么迟迟不来”,后来是怎样搞懂的?⑤巨人被感化后做了哪些事?花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2.关于本文的立意,可以从“思考与练习一”入手。
第 1 小题: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当巨人把孩子们赶出弄懂课文立意。
花园后,春天不再光顾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蹿下跳。
而当孩子们回到了巨人的花园后,树上开满了鲜花,鸟儿们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张娜科目语文年级
班次
七年级执教
教学
时间
累计
课时
导学内容 11. 巨人和孩子
教学目标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 快乐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媒体运用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
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是个勤劳诚实
善良的女孩。
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巨人和孩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
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
(1)王尔德其人:(1854---1900)。
英国作家,诗人。
惟美主义
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其作:童话《快乐王
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
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四人学习小
组)
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
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
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
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
(1)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
答案:可从原文第5和10段来回答
(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
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3)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答案: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他终于明白了由于自私而带来的恶果。
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鲜花怒放,鸟儿歌唱。
小男孩的亲吻使他深受感动。
他由此而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4)巨人的真诚,彻底改过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游戏场所”。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
“巨人悄悄来到了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
”“巨人提起斧头,把围墙砍倒了。
(5)说说下面的人或物的象征意义。
A 小男孩:(指最后一个没有受到爱与关怀的人,或指特别需要关爱的人。
)
B 孩子、花鸟、春天:(爱心的象征和化身。
)
C 围墙:(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自我封闭或自私冷漠的象征。
)
D 风雪冰雹:(象征人的自私冷酷。
)
(四)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班级交流。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答案: * 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
* 一个巨人与花园,孩子
* 一群孩子使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
* 巨人禁止孩子在花园玩耍,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秋天,只有严冬。
孩子们进入花园,春天就不邀而至了。
(2)巨人由______而变得_________,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与缺点。
(3)孩子天真活泼,是____________的象征。
答案:(2)自私真诚而富有爱心(3)快乐与活力
(五)拓展训练
仿句练习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 ,_______。
答案:(沙漠是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
爱心是______,________。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
(久旱的甘霖,使心田孤寂的人感受真情的滋润。
)
本课小结:同学们,请记住:在生活中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如此美好。
自私是一切过失和不幸的源泉。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你身边的人奉献出你的爱心。
(六)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板书设计
巨人和孩子
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亮点与不足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