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导学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 4 第二章平面向量教课设计( 12课时 )本章内容介绍向量这一看法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 .向量看法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即可转变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目积运算,从而把图形的基天性质转变为向量的运算系统.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质背景.在本章中,学生将认识向量丰富的实质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学习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目积、平面向量应用五部分内容.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而后介绍本节从物理上的力和位移出发,抽象出向量的看法,并说了然向量与数目的差别,了向量的一些基本看法 . (让学生对整章有个初步的、全面的认识 .)第 1课时§2.1 平面向量的实质背景及基本看法教课目标:1.认识向量的实质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看法和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看法;并会划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2.经过对向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向量和数目的实质差别.3.经过学生对向量与数目的鉴别能力的训练,培育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实质的能力.教课要点:理解并掌握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看法,会表示向量.教课难点: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的差别和联系.学法:本节是本章的入门课,看法许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可依据在原有的位移、力等物理看法来学习向量的看法,联合图形实物划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看法.教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讲课种类:新讲课教课思路:一、情形设置:如图,老鼠由 A 向西北逃跑,猫在 B 处向东追去,设问:猫能否追到老鼠?(画图)C结论:猫的速度再快也没用,因为方向错了.A DB 解析:老鼠逃跑的路线AC 、猫追赶的路线BD 实质上都是有方向、有长短的量 .前言:请同学指出哪些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哪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二、新课学习:(一)向量的看法: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二)请同学阅读课本后回答:(可制作成幻灯片)1、数目与向量有何差别?2、如何表示向量?3、有向线段和线段有何差别和联系?分别可以表示向量的什么?4、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什么向量?长度为 1 的向量叫什么向量?5、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向量是相等向量?单位向量是相等向量吗?6、有一组向量,它们的方向同样或相反,这组向量有什么关系?7、假如把一组平行向量的起点所有移到一点O,这是它们能否是平行向量?这时各向量的终点之间有什么关系?(三)研究学习1、数目与向量的差别:数目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目,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向量有方向,大小,两重性,不可以比较大小.2.向量的表示方法:a①用有向线段表示;②用字母a、bA(起点)(黑体,印刷用)等表示;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 ;B (终点)④向量 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 AB |.3.有向线段:拥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因素:起点、方向、长度.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差别:(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与起点没关,只要大小和方向同样,则这两个向量就是同样的向量;(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因素,起点不一样,尽管大小和方向同样,也是不一样的有向线段 .4、零向量、单位向量看法:①长度为 0 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 的方向是任意的.注意 0 与 0 的含义与书写差别.②长度为 1 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不过限制了大小.5、平行向量定义:①方向同样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 与任一直量平行.说明:( 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好定义;( 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6、相等向量定义:长度相等且方向同样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说明:( 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 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而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没关.........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向来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没关)..... .说明:( 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向来线上,要差别于两平行线的地点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差别于在同向来线上的线段的地点关系.(四)理解和牢固:例1 书籍 86页例 1.例2判断:(1)平行向量能否必定方向同样?(不必定)(2)不相等的向量能否必定不平行?(不必定)(3)与零向量相等的向量必定是什么向量?(零向量)(4)与任意向量都平行的向量是什么向量?(零向量)(5)若两个向量在同向来线上,则这两个向量必定是什么向量?(平行向量)(6)两个非零向量相等的当且仅当什么?(长度相等且方向同样)(7)共线向量必定在同向来线上吗?(不必定)例 3 以下命题正确的选项是()A. a与b共线,b与c共线,则a与 c 也共线B.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的始点与终点是一平行四边形的四极点C.向量a与b不共线,则a与b都是非零向量D.有同样起点的两个非零向量不平行解:因为零向量与任一直量都共线,所以 A 不正确;因为数学中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所以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可以在同向来线上,而此时就构不行四边形,根本不行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极点,所以 B 不正确;向量的平行只要方向同样或相反即可,与起点能否同样没关,所以D不正确;对于C,其条件以否定形式给出,所以可从其逆否命题来下手考虑,倘若a与b不都是非零向量,即a与b最少有一个是零向量,而由零向量与任一直量都共线,可有a与b共线,不吻合已知条件,所以有a与b都是非零向量,所以应选 C.例 4如图,设O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向量OA 、 OB 、 OC 相等的向量 .变式一:与向量长度相等的向量有多少个?(11 个)变式二:能否存在与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存在)变式三:与向量共线的向量有哪些?(CB, DO, FE )课堂练习:1.判断以下命题能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原由.①向量 AB 与 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D 四点必在向来线上;②单位向量都相等;③任一直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④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AB = DC⑤一个向量方向不确立当且仅当模为0;⑥共线的向量,若起点不一样,则终点必定不一样.解:①不正确.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只要求方向同样或相反即可,其实不要求两个向量AB 、 AC 在同向来线上.②不正确 .单位向量模均相等且为1,但方向其实不确立.③不正确 .零向量的相反向量还是零向量,但零向量与零向量是相等的. ④、⑤正确 .⑥不正确 .如图AC与BC共线,虽起点不一样,但其终点却相同. 2.书籍 88 页练习三、小结:1、描述向量的两个指标:模和方向.2、平行向量不是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段的简单类比.3、向量的图示,要标上箭头和始点、终点.四、课后作业:书籍 88 页习题 2.1 第 3、5 题第 2课时§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课目标: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规和平行四边形法规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育数形联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过将向量运算与熟习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浸透类比的数学方法;教课要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规和平行四边形法规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教课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学法:数能进行运算,向量能否也能进行运算呢?数的加法启示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借助于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来理解向量的加法,让学生理所应当接受向量的加法定义.联合图形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规和平行四边形法规 .联系数的运算律理解和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联合律.教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讲课种类:新讲课教课思路:一、设置情形:1、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相关看法重申: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同样的向量相等.所以,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没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就任何地点2、情形设置:A B C(1)某人从 A 到 B ,再从 B 按原方向到C,则两次的位移和:AB BC AC(2)若上题改为从 A 到 B,再从 B 按反方向到 C, C A B 则两次的位移和:AB BC ACC (3)某车从 A 到 B ,再从 B 改变方向到 C,则两次的位移和:AB BC AC A BC (4)船速为AB,水速为BC,则两速度和:AB BC AC二、研究研究: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A B2、三角形法规(“首尾相接,首尾连” )如图,已知向量a、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A ,作 AB =a,BC=b,则向量AC叫做a 与b的和,记作a+b,即a+bAB BC AC ,规定: a + 0-= 0 + aaaaC bbaa+ b bA a+ bbaB研究:( 1)两相向量的和还是一个向量;( 2)当向量a与b不共线时, a + b 的方向不一样向,且|a + b |<|a |+| b |;( 3)当a与b同向时,则a + b、a、b同向,O a A且| a + b |=| a |+|b |,当a与b反向时,若 | a |>|b |,bb b a则 a + b 的方向与 a 同样,且| a + b |=| a |-| b |;若a B | a |<| b |,则a + b的方向与b同样,且 | a +b|=| b |-| a |.( 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行到n个向量连加3.例一、已知向量 a 、 b ,求作向量 a + b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OA a AB b ,则 OB a b .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规问题:上题中 b + a 的结果与 a + b 能否同样?考据结果同样从而获得: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规(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aa +b = b + a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5.向量加法的联合律:( a + b ) + c = a + ( b + c )证:如图:使AB a ,BC b ,CD c则( a + b ) + c = AC CD AD , a + ( b + c ) =AB BD AD∴( a + b ) + c = a + ( b + c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依据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三、应用举例:例二( P94— 95)略练习: P95四、小结1、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2、交换律和联合律;3、注意: | a + b | ≤ | a | + | b |,当且仅当方向同样时取等号.五、课后作业:P103 第2、3题六、板书设计(略)七、备用习题1、一艘船从 A 点出发以23km/ h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船的实质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4km/ h ,求水流的速度.2、一艘船距对岸 4 3km ,以23km / h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到达对岸时,船的实质航程为8km ,求河水的流速.3、一艘船从 A 点出发以v1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v 2,船的实质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4km/ h ,方向与水流间的夹角是60,求v1和 v2.4、一艘船以5km/h的速度内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2km/h ,则船的实质航行速度大小最大是km/h ,最小是km/h5、已知两个力F1,F2的夹角是直角,且已知它们的合力 F 与F1的夹角是60,|F|=10N 求 F1和 F2的大小 .6、用向量加法证明:两条对角线相互均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第 3课时§2.2.2 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课目标:1.认知趣反向量的看法;2.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减向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3.经过论述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变为向量的加法运算,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的辩证思想 .教课要点:向量减法的看法和向量减法的作图法.教课难点:减法运算时方向的确定.学法: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学生在理解相反向量的基础上联合向量的加法运算掌握向量的减法运算;并利用三角形做出减向量.教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讲课种类:新讲课教课思路:一、复习:向量加法的法规:三角形法规与平行四边形法规向量加法的运算定律:DCB BA BA例:在四边形中,.解: CB BA BA CB BA AD CDA B二、提出课题:向量的减法1.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 1)“相反向量”的定义:与 a 长度同样、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a( 2)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还是零向量. ( a) = a.任一直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 ( a) = 0假如 a、 b 互为相反向量,则 a =b, b = a, a + b = 0( 3)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 a 加上的 b 相反向量,叫做 a 与 b 的差 .即: a b = a + (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2.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 b + x = a,则 x 叫做 a 与 b 的差,记作 a b3.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 b,求作向量∵ (a b) + b = a + ( b) + b = a + 0 = a a O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bba bBCa作 OA = a,AB = b则 BA = a b即 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 b 的终点指向向量 a 的终点的向量 .注意: 1AB 表示a b.重申: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2 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 a b = a + ( b)明显,此法作图较繁,但最后作图可一致.B’a bB a+ ( b)Ob ab bAB4.研究:1)假如从向量 a 的终点指向向量 b 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 b a.a ab a bbO B A B’O BAa ab a bb O A b B BO A2)若 a∥b,如何作出 a b?三、例题:例一、( P97例三)已知向量a、b、 c、 d,求作向量 a b、 c d.解:在平面上取一点O,作OA = a,OB = b,OC = c,OD = d,作 BA ,DC ,则BA= a b,DC = c db aA BD dcCOD CA B例二、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AD b ,用 a、 b 表示向量AC 、 DB .解:由平行四边形法规得:,DB= AB AD= a bAC = a + b变式一:当 a,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b 与 a b 垂直?( |a| = |b|)变式二:当 a,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b| = |a b|?( a, b 相互垂直)变式三: a+b 与 a b 可能是相当向量吗?(不行能,∵对角线方向不一样)练习:P 98四、小结:向量减法的定义、作图法|五、作业: P103 第 4、5题六、板书设计(略)七、备用习题:1.在△ABC中,BC=a,CA=b ,则AB等于 ()A. a+bB.- a+(- b) D. b-a为平行四边形ABCD平面上的点,设OA=a,OB=b,OC=c,OD=d ,则A. a+b+c+d=03 .如图,在四边形B.a-b+c-d=0 C.a+b -c-d=0ABCD 中,依据图示填空:D.a-b -c+d=0a+b=, b+c=,c-d=, a+b+c-d=.4、以以下图,O 是四边形ABCD内任一点,试依据图中给出的向量,确立a、b 、 c、d 的方向(用箭头表示),使a+b=AB ,c-d=DC,并画出 b -c 和a+d.第3题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第 4课时§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课目标:(1)认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质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3)可以在详尽问题中合适地采用基底,使其余向量都可以用基底来表达.教课要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课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讲课种类:新讲课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1.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 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1)|λa |=|λ ||a |;( 2)λ >0 时λa与a方向同样;λ <0 时λa与a方向相反;λ =0 时λa =02.运算定律联合律:λ ( μa )=( λ μ);分配律: (λ +μ)=λa +μ,λ ( a +b)= λa+λba a a3. 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b 与非零向量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λa.二、讲解新课: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假如e1, 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直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 2 使a=λ 1e1+λ2e2.研究:(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唯一,要点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直量 a 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准时,分解形式唯一 . 1λ,λ2是被a,e1,e2独一确立的数目三、讲解模范:例 1 已知向量e1,e2求作向量 2.5 e1 +3 e2 .例 2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M ,且AB = a,AD = b ,用a, b 表示 MA , MB , MC 和 MD例 3 已知 ABCD 的两条对角线 AC 与 BD 交于 E, O 是任意一点,求证: OA + OB + OC + OD =4 OE例 4( 1)如图,OA,OB不共线,AP =t AB(t R)用OA,OB表示OP.uuur uur( 2 )设OA、OB不共线,点P 在 O、A、B所在的平面内,且uuur uuur uuurR) .求证:A、B、P三点共线.OP(1t )OA tOB (t例 5已知 a=2 e121212不共线,向量12-3e , b= 2e +3e ,此中 e , e c=2e -9e,问能否存在这样的ur r r实数、 ,使 d a b 与c共线.四、课堂练习:1.设 e 、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向量,则有()12A. e1、 e2必定平行1、 e2的模相等C.同一平面内的任一直量 a 都有 a =λe1+μe2 (λ、μ∈ R )D.若 e1、 e2不共线,则同一平面内的任一直量 a 都有 a =λe1+ue2(λ、 u∈R )2.已知矢量 a = e1-2e2, b =2e1+e2,此中 e1、 e2不共线,则a+b 与 c =6 e1-2e2的关系A. 不共线B.共线C.相等D. 没法确立3.已知向量e1、e2不共线,实数x、y 满足 (3x-4y)e1+(2x-3y)e2=6e1+3e2,则 x-y 的值等于 ( )4.已知 a、b 不共线,且 c =λ1a+λ2b(λ1,λ2∈ R),若 c 与 b 共线,则λ1=.5.已知λ1> 0,λ2> 0,e1、e2是一组基底,且 a =λ1e1+λ2e2,则 a 与 e1_____,a 与 e2_________( 填共线或不共线 ).五、小结(略)六、课后作业(略):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第 5课时§—§ 2.3.3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和坐标表示及运算教课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看法;(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3)会依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能否共线.教课要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课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正确性.讲课种类:新讲课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假如e1, 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直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 2 使a=λ 1 e1+λ2e2(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唯一,要点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直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准时,分解形式唯一 . λ1,λ2是被a,e1,e2独一确立的数目二、讲解新课: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x 轴、y轴方向同样的两个单位向量基底 .任作一个向量 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使得i 、j 作为a xi yj ○1我们把 ( x, y) 叫做向量 a 的(直角)坐标,记作a ( x, y) ○2此中 x 叫做 a 在 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在 y 轴上的坐标,○2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 .与a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为( x, y)............特别地, i(1,0) , j(0,1), 0 (0,0)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 为起点作OA a ,则点A的地点由 a 独一确立.设 OA xi yj ,则向量OA的坐标(x, y)就是点 A 的坐标;反过来,点 A 的坐标(x, y)也就是向量 OA 的坐标.所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每一个平面向量都是可以用一对实数独一表示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若a ( x1 , y1 ),b ( x2 , y2 ),则 a b(x1x2 , y1y2 ),a b( x1x2 , y1y2 )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设基底为 i 、 j ,则 a b( x1i y1 j ) ( x2 i y2 j ) ( x1x2 )i ( y1y2 ) j即 a b(x1x2 , y1y2 ) ,同理可得a b(x1x2 , y1y2 )(2)若A (x1,y1), B( x2 , y2 ) ,则AB x2x1 , y2y1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AB= OB OA=( x 2,y2)(x1, y1)= (x2x1,y2y1)(3)若a(x, y)和实数,则a(x,y).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本来向量的相应坐标.设基底为 i 、j ,则a( xi yj )xi yj ,即 a ( x, y)三、讲解模范:uuur例 1 已知 A(x 1, y1), B(x 2, y2),求AB的坐标 .r r r r r r r r例 2 已知a =(2 ,1),b =(-3 ,4) ,求a + b,a - b,3 a +4 b的坐标.例 3 已知平面上三点的坐标分别为 A( 2, 1), B( 1, 3), C(3, 4),求点 D 的坐标使这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四个极点 .解:当平行四边形为 ABCD 时,由 AB DC 得 D 1=(2, 2)当平行四边形为ACDB 时,得 D 2=(4 , 6),当平行四边形为 DACB 时,得 D 3=( 6, 0)例 4 已知三个力 F 1 (3, 4), F 2 (2, 5), F 3 (x , y)的合力 F 1 + F 2 + F 3 = 0 ,求 F 3 的坐标 .解:由题设 F 1 + F 2 +F 3=0得: (3, 4)+ (2 , 5)+(x , y)=(0 , 0)32 x 0x 5 ∴ F 3 ( 5,1)即:5 y∴14 y四、课堂练习 :1.若 M(3 , -2)N(-5 , -1) 且 MP1MN ,求 P 点的坐标22.若 A(0 , 1), B(1, 2),C(3 , 4) ,则AB 2BC = .3.已知:四点 A(5 , 1), B(3, 4), C(1, 3),D(5 , -3), 求证:四边形 ABCD是梯形 .五、小结 (略)六、课后作业 (略)七、板书设计 (略)八、课后记:第 6课时§ 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课目标:( 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看法;( 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3)会依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能否共线.教课要点: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课难点: 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正确性讲课种类: 新讲课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课过程 :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分别取与 x 轴、 y轴方向同样的两个单位向量 i、 j.a ,由平面作为基底 任作一个向量 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 y ,使得 axiyj把 (x, y) 叫做向量 a 的(直角)坐标,记作 a ( x, y)此中 x 叫做 a 在 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 a 在 y 轴上的坐标,特别地,i (1,0) , j (0,1) , 0(0,0)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若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则 a b(x1x , y1y ) ,a b(x1x , yy ) ,a ( x, y).22212若 A( x 1 , y 1 ) , B(x 2 , y 2 ) ,则 AB x 2 x 1 , y 2 y 1二、讲解新课:a ∥b ( b 0 )的充要条件是 x 1y 2-x 2y 1=0设a =(x 1,y ), b=(x 2,y )此中 b a.12x 1 x 2 由 a =λ b 得, (x 1, y 1) = λ (x 2, y 2)消去λ, x 1y 2-x 2y 1=0y 1y 2研究:( 1)消去λ时不可以两式相除,∵y 1, y 2 有可能为0, ∵ b 0∴ x 2, y 2 中最少有一个不为 0( 2)充要条件不可以写成y 1 y 2 ∵ x 1, x 2 有可能为 0x 1x 2(3) 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a ∥ b( b 0ab)x 1 y 2 x 2 y 1 0三、讲解模范:例 1 已知 a =(4 ,2) , b =(6 , y),且 a ∥ b ,求 y.例 2 已知 A(-1 , -1) , B(1 ,3) , C(2 , 5),试判断 A , B , C 三点之间的地点关系 .例 3 设点 P 是线段 P1P2上的一点, P1、P2的坐标分别是 (x1, y1), (x2, y2).(1)当点 P 是线段 P1P2的中点时,求点 P 的坐标;(2) 当点 P 是线段 P1P2的一个三均分点时,求点P 的坐标 .例 4 若向量a =(-1 ,x) 与b =(-x , 2)共线且方向同样,求x解:∵ a =(-1,x)与b=(-x,2)共线∴ (-1)×2- x?(-x)=0∴ x=±2∵ a与b方向同样∴ x=2例 5 已知A(-1 , -1), B(1 , 3), C(1, 5) , D(2 , 7) ,向量AB与CD平行吗?直线AB与平行于直线CD吗?解:∵AB =(1-(-1),3-(-1))=(2 ,4),CD=(2-1 , 7-5)=(1 , 2)又∵ 2× 2-4× 1=0∴ AB∥ CD又∵AC =(1-(-1),5-(-1))=(2,6), AB =(2,平行∴A ,B,C 不共线∴AB与CD不重合四、课堂练习:1.若 a=(2 , 3), b=(4, -1+ y) ,且 a∥ b,则 y=()4),2× 4-2× 6 0∴AB ∥ CD∴ AC与AB不2.若A(x, -1) , B(1,3) ,C(2,5)三点共线,则x 的值为()3.若AB=i+2 j ,DC=(3- x)i+(4- y)j(此中i 、j的方向分别与x、y 轴正方向同样且为单位向量). AB与 DC共线,则x、 y的值可能分别为()A.1 , 2, 24.已知 a=(4 , 2),b=(6, y),且5.已知 a=(1 , 2),b=( x, 1),若6.已知□ABCD 四个极点的坐标为, 2 D.2 ,4a∥b,则 y=.a+2b 与 2a-b 平行,则x 的值为.A(5, 7),B(3, x),C(2,3), D(4, x),则x=.五、小结(略)六、课后作业(略)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 平面向量的数目积第7课时一、 平面向量的数目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教课目标: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目积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数目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3.认识用平面向量的数目积可以办理相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课要点:平面向量的数目积定义教课难点:平面向量数目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目积的应用讲课种类:新讲课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解析:本节学习的要点是启示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目积的定义,理解定义以后即可指引学生推 导数目积的运算律, 而后经过看法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目积的认识 .主要知识点: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5 个重要性质; 平面向量数目积的运算律 .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1. 向量共线定理向量 b 与非零向量 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 使b =λ a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假如e 1 , 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直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 1,λ 2 使a =λ 1 e 1 +λ 2 e 2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分别取与 x 轴、 y 轴方向同样的两个单位向量 i 、 j.a ,由平面向作为基底 任作一个向量 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 y ,使得 a xi yj把 (x, y)叫做向量 a 的(直角)坐标,记作 a ( x, y)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若 a( x1 , y1 ), b( x2, y2 ) ,则a b(x1x2 , y1y2 ) ,a b( x1x2 , y1y2 ),a (x,y).若 A( x1 , y1 ) , B(x2 , y2 ) ,则AB x2x1 , y2y15.a∥b( b0 )的充要条件是x1y2-x2y1=06.线段的定比分点及λP1,P2是直线l 上的两点,P 是l 上不一样于P1,P2的任一点,存在实数λ,使P1 P= λPP2,λ 叫做点P分P1 P2所成的比,有三种情况:λ>0( 内分 )(外分 ) λ <0 ( λ <-1)( 外分 )λ <0(-1<λ <0)7.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若点P 1 (x1, y1 ) ,P2 (x2, y2) ,λ为实数,且P1P =λPP2,则点P 的坐标为(x1x2 ,y1y2),我们称λ为点P分P1P2所成的比. 118.点 P 的地点与λ的范围的关系:①当λ>0时, P1 P 与 PP2同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P1P2的内分点 .②当λ<0 (1)时, P1P 与 PP2反向共线,这时称点P 为P1P2的外分点 .9.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向量形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设OP1=a,OP2=b,a b1b .可得OP=a11110.力做的功:W = |F| |s|cos ,是 F 与 s 的夹角 .二、讲解新课: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看法已知非零向量a与b,作 OA =a, OB =b,则∠AOB=θ(0≤θ≤π)叫a与b的夹角 .说明:( 1)当θ=0时,a与b同向;( 2)当θ=π时,a与b反向;( 3)当θ=时,a与b垂直,记a⊥b;2( 4)注意在两向量的夹角定义,两向量一定是同起点的.范围0 ≤ ≤180C2.平面向量数目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目|a||b|cos叫a与b的数目积,记作 a b,即有 a b = |a||b|cos,(0≤θ≤π) .并规定0 与任何向量的数目积为0.研究:两个向量的数目积与向量同实数积有很大差别(1)两个向量的数目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的符号所决定.(2)两个向量的数目积称为内积,写成个向量的数目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划分也不可以用“×”取代.a 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 b,而 ab 是两.符号“·”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可以省略,(3)在实数中,若b=0.因为此中cosa 0,且有可能为a b=0,则0.b=0;但是在数目积中,若 a 0,且 a b=0,不可以推出(4)已知实数a、 b、 c(b0),则ab=bc a=c .但是 a b = b c a = c如右图: a b = |a||b|cos= |b||OA|, b c = |b||c|cos = |b||OA|a b = b c但a c(5) 在实数中,有( a b)c = a(b c),但是 (a b)c a(b c)明显,这是因为左端是与 c 共线的向量,而右端是与 a 共线的向量,而一般 a 与c 不共线.3.“投影”的看法:作图。

人教A版精编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导学案

人教A版精编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导学案

第二章 平面向量1.向量和差作图全攻略两个非零向量的和差作图,对同学们是一个难点,这里对其作图方法作出细致分析,以求尽快掌握.一、向量a 、b 共线例1.如图,已知共线向量a 、b ,求作a +b . (1)a 、b 同向;(2)a 、b 反向,且|a |>|b |; (3)a 、b 反向,且|a |<|b |.作法.在与a 平行的同一条直线上作出三个向量OA →=a ,AB →=b ,OB →=a +b ,具体作法是:当a 与b 方向相同时,a +b 与a 、b 的方向相同,长度为|a |+|b |;当a 与b 方向相反时,a +b 与a 、b 中长度长的向量方向相同,长度为||a |-|b ||.为了直观,将三个向量中绝对值最大的向量沿与a 垂直的方向稍加平移,然后分别标上a ,b ,a +b .作图如下:例2.如图,已知共线向量a 、b ,求作a -b . (1)a 、b 同向,且|a |>|b |; (2)a 、b 同向,且|a |<|b |; (3)a 、b 反向.作法.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BA →=a -b .事实上a -b 可看作是a +(-b ),按照这个理解和a +b 的作图方法不难作出a -b ,作图如下:二、向量a 、b 不共线如果向量不共线,可以应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例3.如图,已知向量a 、b . 求作:(1)a +b ;(2)a -b . 作法1.(应用三角形法则)(1)一般情况下,应在两已知向量所在的位置之外任取一点O .第一步:作OA →=a ,方法是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a 重合,再将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重合,最后将三角板拿开,放到一直角边过点O ,一直角边与直尺的一边重合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取|OA →|=|a |,并使OA →与a 同向.第二步:同第一步方法作出AB →=b ,一定要保证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此处最易错的是把AB →作成与b 的方向相反.)第三步:作OB →,即连接OB ,在B 处打上箭头,OB →即为a +b . 作图如下:(2)第一步:在平面上a ,b 位置之外任取一点O ; 第二步:依照前面方法过O 作OA →=a ,OB →=b ; 第三步:连接AB ,在A 处加上箭头,向量BA →即为a -b . 作图如下:点评.向量加法作图的特点是“首尾相接,首尾连”;向量减法作图的特点是“共起点,连终点,箭头指被减”. 作法2.(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在平面上任取一点A ,以点A 为起点作AB →=a , AD →=b ,以AB ,AD 为邻边作▱ABCD ,则AC →=a +b ,DB →=a -b .作图如下:点评.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法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平行四边形法则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两种法则都应熟练掌握.向量和差作图,要注意的是保证所作向量与目标向量“方向相同,长度相等”,最忌讳的是“作法不一”,比如作法中要求的是作AB →=b ,可实际上作的是AB →=-b .只要作图的过程与作法的每一步相对应,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图形.2.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以及数乘运算,在解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对向量实施线性运算时,要准确利用对应的运算法则、运算律,注意向量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一、化简例1 化简下列各式: (1)(2AB →-CD →)-(AC →-2BD →); (2)124[3(2a +8b )-6(4a -2b )]. 解.(1)(2AB →-CD →)-(AC →-2BD →)=2AB →-CD →-AC →+2BD →=2AB →+DC →+CA →+2BD → =2(AB →+BD →)+(DC →+CA →)=2AD →+DA →=AD →. (2)124[3(2a +8b )-6(4a -2b )] =124(6a +24b -24a +12b )=124(-18a +36b ) =-34a +32b .点评.向量的基本运算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基于“形”,通过作出向量,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化简;二是基于“数”,满足“首尾相接且相加”或“起点相同且相减”的两个向量进行化简,解题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这两种形式出现,同时注意向量加法法则、减法法则的逆向应用.数乘运算,可类比实数积的运算方法进行,将向量a ,b ,c 等看成一般字母符号,其中向量数乘之间的和差运算,相当于合并同类项或提取公因式,这里的“同类项”与“公因式”指的是向量. 二、求参数例2 如图,已知△ABC 和点M 满足MA →+MB →+MC →=0,若存在实数m 使得AB →+AC →=mAM →成立,则m =________.解析.如图,因为MA →+MB →+MC →=0,即MA →=-(MB →+MC →), 即AM →=MB →+MC →, 延长AM ,交BC 于D 点,所以D 是BC 边的中点,所以AM →=2MD →, 所以AD →=32AM →,所以AB →+AC →=2AD →=3AM →,所以m =3. 答案.3点评.求解含参数的向量线性运算问题,只需把参数当作已知条件,根据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将问题中所涉及的向量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列出向量方程,对比系数求参数的值. 三、表示向量例3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23AB →,DE ∥BC 交AC 于E ,BC 边上的中线AM 交DE 于点N ,设AB →=a ,AC →=b ,用向量a ,b 表示AE →、BC →、DE →、DN →、AM →.解.因为DE ∥BC ,AD →=23AB →,所以AE →=23AC →=23b ,BC →=AC →-AB →=b -a ,由△ADE ∽△ABC ,得DE →=23BC →=23(b -a ),又M 是△ABC 底边BC 的中点,DE ∥BC , 所以DN →=12DE →=13(b -a ),AM →=AB →+BM →=a +12BC →=a +12(b -a )=12(a +b ).点评.用已知向量表示另外一些向量,应尽量将所求向量转化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利用向量共线条件和平面几何知识的一些定理、性质,如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再利用向量加法、减法法则,即可用已知向量表示所求向量.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应用三技巧技巧一.构造某一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用“若e 1,e 2为基底,且a =x 1e 1+y 1e 2=x 2e 1+y 2e 2,则用⎩⎪⎨⎪⎧x 1=x 2y 1=y 2来求解.例1.在△OAB 的边OA ,OB 上分别取点M ,N ,使|OM →|∶|OA →|=1∶3,|ON →|∶|OB →|=1∶4,设线段AN 与BM 交于点P ,记OA →=a ,OB →=b ,用a ,b 表示向量OP →. 解.∵B ,P ,M 共线,∴存在常数s ,使BP →=sPM →, 则OP →=11+s OB →+s 1+s OM →.即OP →=11+s OB →+s 3(1+s )OA →=s3(1+s )a +11+sb . ①同理,存在常数t ,使AP →=tPN →, 则OP →=11+t a +t 4(1+t )b .②∵a ,b 不共线,∴⎩⎪⎨⎪⎧11+t =s 3(1+s )11+s =t4(1+t ),解之得⎩⎪⎨⎪⎧s =92t =83,∴OP →=311a +211b .点评.这里选取OA →,OB →作为基底,构造OP →在此基底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再根据相同基底的系数对应相等得到实数方程组,最后进行求解.技巧二.构造两个共线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表达形式,用“若e 1,e 2为基底,a =x 1e 1+y 1e 2,b =x 2e 1+y 2e 2,且a ∥b ,则x 1y 2-x 2y 1=0”来求解.例2.如图,在△OAB 中,OC →=14OA →,OD →=12OB →,AD 与BC 交于点M ,设OA →=a ,OB →=b.(1)用a 、b 表示OM →;(2)已知在线段AC 上取一点E ,在线段BD 上取一点F ,使EF 过M 点,设OE →=pOA →,OF →=qOB →,求证:17p +37q =1.(1)解.设OM →=m a +n b ,则 AM →=(m -1)a +n b ,AD →=-a +12b .∵点A 、M 、D 共线,∴AM →与AD →共线, ∴12(m -1)-(-1)×n =0,∴m +2n =1.①而CM →=OM →-OC →=(m -14)a +n b ,CB →=-14a +b .∵C 、M 、B 共线,∴CM →与CB →共线, ∴-14n -(m -14)=0.∴4m +n =1.②联立①②可得m =17,n =37,∴OM →=17a +37b .(2)证明.EM →=(17-p )a +37b ,EF →=-p a +q b ,∵EF →与EM →共线,∴(17-p )q -37×(-p )=0. ∴17q -pq =-37p ,即17p +37q=1. 点评.这里多次运用构造一组共线向量的表达形式,再根据共线向量基底的系数关系建立方程组求解.技巧三.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转化成λ1e 1+λ2e 2=0的形式(e 1,e 2不共线),根据λ1=λ2=0来求解.例3.如图,已知P 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条件AP →+2BP →+3CP →=0,设Q 为CP 的延长线与AB 的交点,令CP →=p ,试用向量p 表示CQ →.解.∵AP →=AQ →+QP →,BP →=BQ →+QP →, ∴(AQ →+QP →)+2(BQ →+QP →)+3CP →=0, ∴AQ →+3QP →+2BQ →+3CP →=0,又∵A ,B ,Q 三点共线,C ,P ,Q 三点共线, ∴AQ →=λBQ →,CP →=μQP →, ∴λBQ →+3QP →+2BQ →+3μQP →=0, ∴(λ+2)BQ →+(3+3μ)QP →=0.而BQ →,QP →为不共线向量,∴⎩⎪⎨⎪⎧λ+2=0,3+3μ=0.∴λ=-2,μ=-1.∴CP →=-QP →=PQ →. 故CQ →=CP →+PQ →=2CP →=2p .点评.这里选取BQ →,QP →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作为基底,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最终变成λ1e 1+λ2e 2=0的形式来求解.4.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应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是处理直线问题的有力工具.由于直线和平面向量的学习分散在必修2和必修4先后进行,学习中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还不够,下面对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灵活应用结合例子加以剖析. 一、直线的方向向量 1.定义设P 1,P 2是直线l :Ax +By +C =0上的不同两点,那么向量P 1P 2→以及与它平行的非零向量都称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若P 1(x 1,y 1),P 2(x 2,y 2),则P 1P 2→的坐标为(x 2-x 1,y 2-y 1);特别当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时,即x 2-x 1≠0,直线的斜率k 存在时,那么(1,k )是它的一个方向向量;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时,方向向量可为(1,0);而无论斜率存在与否,其方向向量均可表示为(-B ,A ). 2.应用 (1)求直线方程例1.已知三角形三顶点坐标分别为A (2,-3),B (-7,9),C (18,9),求AB 边上的中线、高线方程以及∠C 的内角平分线方程. 解.①求中线方程由于CB →=(-25,0),CA →=(-16,-12),那么AB 边上的中线CD 的方向向量为CB →+CA →=(-41,-12),也就是⎝ ⎛⎭⎪⎫1,1241,因而直线CD 的斜率为1241, 那么直线CD 的方程为y -9=1241(x -18),整理得12x -41y +153=0. ②求高线方程由于k AB =9+3-7-2=-43,因而AB 的方向向量为⎝ ⎛⎭⎪⎫1,-43,而AB 边上的高CE ⊥AB ,则直线CE 的方向向量为⎝ ⎛⎭⎪⎫1,34, 那么高线CE 的方程为y -9=34(x -18),整理得3x -4y -18=0. ③求∠C 的内角平分线方程CB→|CB →|=(-1,0),CA →|CA →|=⎝ ⎛⎭⎪⎫-45,-35,则∠C 的内角平分线的方向向量为 CB→|CB →|+CA→|CA →|=⎝ ⎛⎭⎪⎫-95,-35,也就是⎝ ⎛⎭⎪⎫1,13, 因而内角平分线CF 的方程为y -9=13(x -18),整理得x -3y +9=0.点评.一般地,经过点(x 0,y 0),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A (x -x 0)+B (y -y 0)=0;与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B (x -x 0)-A (y -y 0)=0. (2)求直线夹角例2.已知l 1:x +3y -15=0与l 2:y -3mx +6=0的夹角为π4,求m 的值.解.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v 1=(-3,1), 直线l 2的方向向量为v 2=(1,3m ), ∵l 1与l 2的夹角为π4,∴|cos〈v 1,v 2〉|=|v 1·v 2||v 1||v 2|=|3m -3|9+1·1+9m 2=22, 化简得18m 2+9m -2=0.解得m =-23或m =16.点评.一般地,设直线l 1:y =k 1x +b 1,其方向向量为v 1=(1,k 1),直线l 2:y =k 2x +b 2,其方向向量为v 2=(1,k 2),当1+k 1k 2=0时,两直线的夹角为90°;当1+k 1k 2≠0时,设夹角为θ,则cos θ=|v 1·v 2||v 1|·|v 2|=|1+k 1k 2|1+k 21·1+k 22;若设直线l 1:A 1x +B 1y +C 1=0,其方向向量为(-B 1,A 1),直线l 2:A 2x +B 2y +C 2=0,其方向向量为(-B 2,A 2),那么cos θ=|A 1A 2+B 1B 2|A 21+B 21·A 22+B 22.二、直线的法向量 1.定义直线Ax +By +C =0的法向量:如果向量n 与直线l 垂直,则称向量n 为直线l 的法向量.因此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v ,则n ·v =0,从而对于直线Ax +By +C =0而言,其方向向量为v =(B ,-A ),则由于n ·v =0,于是可取n =(A ,B ). 2.应用(1)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例3.已知直线l 1:ax -y +2a =0与直线l 2:(2a -1)x +ay +a =0. (1)若l 1⊥l 2,求实数a 的值; (2)若l 1∥l 2,求实数a 的值.解.直线l 1,l 2的法向量分别为n 1=(a ,-1),n 2=(2a -1,a ),(1)若l 1⊥l 2,则n 1·n 2=a (2a -1)+(-1)×a =0,解得a =0或a =1.∴a =0或1时,l 1⊥l 2.(2)若l 1∥l 2,则n 1∥n 2,∴a 2-(2a -1)×(-1)=0.解得a =-1±2,且a 2a -1=-1a≠2.∴a =-1±2时,l 1∥l 2.点评.一般地,设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它们的法向量分别为n 1=(A 1,B 1),n 2=(A 2,B 2),当n 1⊥n 2,即A 1A 2+B 1B 2=0时,l 1⊥l 2,反之亦然;当n 1∥n 2,即A 1B 2-A 2B 1=0时,l 1∥l 2或l 1与l 2重合.(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例4.已知点M (x 0,y 0)为直线l :Ax +By +C =0外一点. 求证:点M (x 0,y 0)到直线l 的距离d =|Ax 0+By 0+C |A 2+B 2.证明.设P (x 1,y 1)是直线Ax +By +C =0上任一点,n 是直线l 的一个法向量,不妨取n =(A ,B ).则M (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等于向量PM →在n 方向上投影的长度,如图所示.d =|PM →|·|cos〈PM →,n 〉|=|PM →·n ||n |=|(x 0-x 1,y 0-y 1)·(A ,B )|A 2+B 2=|A (x 0-x 1)+B (y 0-y 1)|A 2+B 2=|Ax 0+By 0-(Ax 1+By 1)|A 2+B 2.∵点P (x 1,y 1)在直线l 上,∴Ax 1+By 1+C =0,∴Ax 1+By 1=-C ,∴d =|Ax 0+By 0+C |A 2+B 2.点评.同理应用直线的法向量可以证明平行直线l 1:Ax +By +C 1=0与直线l 2:Ax +By +C 2=0(A 2+B 2≠0且C 1≠C 2)的距离为d =|C 2-C 1|A 2+B 2.证明过程如下:设P 1(x 1,y 1),P 2(x 2,y 2)分别为直线l 1:Ax +By +C 1=0,直线l 2:Ax +By +C 2=0上任意两点,取直线l 1,l 2的一个法向量n =(A ,B ),则P 1P 2→=(x 2-x 1,y 2-y 1)在向量n 上的投影的长度,就是两平行线l 1、l 2的距离.d =|P 1P 2→||cos 〈P 1P 2→,n 〉|=|P 1P 2,→·n ||n |=|(x 2-x 1,y 2-y 1)·(A ,B )|A 2+B 2=|A (x 2-x 1)+B (y 2-y 1)|A 2+B 2=|(Ax 2+By 2)-(Ax 1+By 1)|A 2+B 2=|C 2-C 1|A 2+B 2.5.向量法证明三点共线平面向量既具有数量特征,又具有图形特征,学习向量的应用,可以启发同学们从新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有益于培养创新能力.下面就一道习题的应用探究为例进行说明. 典例.已知OB →=λOA →+μOC →,其中λ+μ=1.求证:A 、B 、C 三点共线. 思路.通过向量共线(如AB →=kAC →)得三点共线.证明.如图,由λ+μ=1得λ=1-μ,则OB →=λOA →+μOC →=(1-μ)OA →+μOC →.∴OB →-OA →=μ(OC →-OA →),∴AB →=μAC →, ∴A 、B 、C 三点共线.思考.1.此题揭示了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向量方法,点O 具有灵活性;2.反之也成立(证明略):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满足OB →=λOA →+μOC →,且λ+μ=1.揭示了三点共线的又一个性质;3.特别地,λ=μ=12时,OB →=12(OA →+OC →),点B 为AC →的中点,揭示了△OAC 中线OB 的一个向量公式,应用广泛. 应用举例例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M 是AB 的中点,点N 在BD 上,且BN =13BD .利用向量法证明:M 、N 、C 三点共线.思路分析.选择点B ,只须证明BN →=λBM →+μBC →,且λ+μ=1.证明.由已知BD →=BA →+BC →,又点N 在BD 上,且BN =13BD ,得BN →=13BD →=13(BA →+BC →)=13BA →+13BC →.又点M 是AB 的中点,∴BM →=12BA →,即BA →=2BM →.∴BN →=23BM →+13BC →.而23+13=1.∴M 、N 、C 三点共线. 点评.证明过程比证明MN →=mMC →简洁.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OACB 中,BD =13BC ,OD 与AB 相交于E ,求证:BE =14BA .思路分析.可以借助向量知识,只需证明:BE →=14BA →,而BA →=BO →+BC →,又O 、D 、E 三点共线,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且λ+μ=1,使BE →=λBO →+μBD →,从而得到BE →与BA →的关系.证明.由已知条件,BA →=BO →+BC →,又B 、E 、A 三点共线,可设BE →=kBA →,则BE →=kBO →+kBC →,①又O 、E 、D 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 使BE →=λBO →+μBD →,且λ+μ=1. 又BD →=13BC →,∴BE →=λBO →+13μBC →,②根据①②得⎩⎪⎨⎪⎧k =λ,k =13μ,λ+μ=1,解得⎩⎪⎨⎪⎧k =14,λ=14,μ=34.∴BE →=14BA →,∴BE =14BA .点评.借助向量知识,充分运用三点共线的向量性质解决问题,巧妙、简洁.6.平面向量中的三角形“四心”问题在三角形中,“四心”是一组特殊的点,它们的向量表达形式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总会出现一些新颖别致的问题,不仅考查了向量等知识点,还培养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四心”作如下介绍: 1.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它到三角形顶点距离与该点到对边中心距离之比为2∶1.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设点G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则当点G 是△ABC 的重心时,有GA →+GB →+GC →=0或PG →=13(PA →+PB →+PC →)(其中P 为平面任意一点).反之,若GA →+GB →+GC →=0,则点G 是△ABC 的重心.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若G ,A ,B ,C 分别是三角形的重心和三个顶点,且坐标分别为G (x ,y ),A (x 1,y 1),B (x 2,y 2),C (x 3,y 3),则有x =x 1+x 2+x 33,y =y 1+y 2+y 33.例.已知△ABC 内一点O 满足关系OA →+2OB →+3OC →=0,试求S △BOC ∶S △COA ∶S △AOB 的值. 解.如图,延长OB 至B 1,使BB 1=OB ,延长OC 至C 1,使CC 1=2OC ,连接AB 1,AC 1,B 1C 1.则OB 1→=2OB →,OC 1→=3OC →. 由条件,得OA →+OB 1→+OC 1→=0, ∴点O 是△AB 1C 1的重心.从而S △B 1OC 1=S △C 1OA =S △AOB 1=13S ,其中S 表示△AB 1C 1的面积.∴S △COA =19S ,S △AOB =16S ,S △BOC =12S △B 1OC =12×13S △B 1OC 1=118S .于是S △BOC ∶S △COA ∶S △AOB =118∶19∶16=1∶2∶3.点评.本题条件OA →+2OB →+3OC →=0与三角形的重心性质GA →+GB →+GC →=0十分类似,因此我们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一个三角形,使点O 成为辅助三角形的重心,而三角形的重心与顶点的连线将三角形的面积三等分,从而可求三部分的面积比.引申推广.已知△ABC 内一点O 满足关系λ1OA →+λ2OB →+λ3OC →=0,则S △BOC ∶S △COA ∶S △AOB =λ1∶λ2∶λ3. 2.垂心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垂心,它与顶点的连线垂直于对边.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H 是△ABC 的垂心,则HA →·HB →=HB →·HC →=HC →·HA →或HA →2+BC →2=HB →2+CA →2=HC →2+AB →2.反之,若HA →·HB →=HB →·HC →=HC →·HA →,则H 是△ABC 的垂心. 3.内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内心就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点I 是△ABC 的内心,则有|BC →|·IA →+|CA →|·IB →+|AB →|·IC →=0.反之,若|BC →|·IA →+|CA →|·IB →+|AB →|·IC →=0,则点I 是△ABC 的内心. 4.外心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叫外心.外心就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点O 是△ABC 的外心,则(OA →+OB →)·BA →=(OB →+OC →)·CB →=(OC →+OA →)·AC →=0或|OA →|=|OB →|=|OC →|.反之,若|OA →|=|OB →|=|OC →|,则点O 是△ABC 的外心.。

新人教A版必修4高中数学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4高中数学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导学案

1高中数学 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导学案新人教A 版必修4 学习目标1. 掌握向量理论在平面几何中的初步运用;会用向量知识解决几何问题;2. 能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问题中点,线段,夹角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109—P111)复习:(1)若O 为ABC 重心,则OA +OB +OC =(2)水渠横断面是四边形ABCD ,DC = 12AB ,且|AD |=|BC |,则这个四边形为 .类比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向量运算之间都有什么关系?(3)两个人提一个旅行包,夹角越大越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问题1: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模型. 如下图,AC AB AD=-,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线=+,DB AB AD的长度与两条邻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结论:23结论:问题3: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是怎样的?⑴⑵⑶※ 典型例题1、在ABC ∆中,若()()0CA CB CA CB +⋅-=,判断ABC ∆的形状.42、设ABCD 是四边形,若AC BD ⊥,证明:2222AB CD BC DA +=+三、小结反思1、在梯形ABCD 中,CD // AB,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且EF =12(AB +CD ).求证:EF// AB// CD.2、求证: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课后作业1. 已知直线ax+by+c=0与圆O:x2+y2=4相交于A、B两5点,且|AB|=23,则OA→·OB→=________.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1,-2),B(2,3),C(-2,-1)(1)求以线段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2)设实数t满足(AB→-tOC→)·OC→=0,求t的值.6。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第二章第3节“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共2个课时。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告诉我们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表示为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由于高中数学设计的向量是自由向量,这样,如果将平面内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那么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平面内的任何一点都可以通过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得到表示,也就是平面内的点可以由平面内的一个点和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得到表示,这是引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一个原因(学生可以不讲)。

实际上,本节课在本章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在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基础上归纳定理,另一方面,作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特殊情况,研究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是建立向量坐标的一个逻辑基础,它揭示了平面向量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结构,是学生后续学习向量坐标表示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学习了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和第二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平面向量基础知识,学力和能力方面:授课对象为省级示范学校高一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其数学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应该在普通高中学生中处于中上水平。

三、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备学生,把课程标准的要求溶解在课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学习情况为中等的学生(占大多数),第一、注重知识的生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现新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第二、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平面向量合成和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情推理(定理的证明);第三、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应用,主要通过典型的问题,掌握对新知的应用,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发散思维;第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3个方向:新知识的维度拓展的兴趣激发,解决几何问题的兴趣激发,后续学习的兴趣激发。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平面向量导学案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平面向量导学案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导学案【学习要求】1.能结合物理中的力、位移、速度等具体背景认识向量,掌握向量与数量的区别.2.会用有向线段作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有向线段与向量的联系与区别,会用字母表示向量.3.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及向量的模等概念,会辨识图形中这些相关的概念.【学法指导】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必须认真辨析易混淆的概念,如向量与数量、向量与矢量、向量与有向线段、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这些内容是平面向量的起始内容,是构建向量理论体系的基础,要注意认真体会概念的内涵.【知识要点】1.向量:既有 ,又有 的量叫做向量.2.向量的几何表示: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____. 3.向量的有关概念:(1)零向量:长度为 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 .(2)单位向量:长度等于 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3)相等向量: 且 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4)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 的 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①记法: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 . ②规定:零向量与 平行.【问题探究】探究点一 向量的概念和几何表示(1)我们知道,力和位移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数学中,我们把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而把那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称为数量.例如,已知下列各量:①力;②功;③速度;④质量;⑤温度;⑥位移;⑦加速度;⑧重力;⑨路程;⑩密度. 其中是数量的有 ,是向量的有 . 向量的模是非负数,可以比较大小,向量不能比较大小.(2)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AB →的长度就是向量AB →的长度(简称模),记作|AB →|;有向线段AB →箭头表示向量AB →的方向.假设下图每个格子是边长为1 cm ,比例尺为1∶100,请求出下列各向量的模. |AB →|= ,|CD →|= ,|EF →|= ,|GH →|= ,|a |= .探究点二 几个向量概念的理解(1)零向量: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它的方向是任意的. (2)单位向量:长度(或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2)相等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若向量a 与b 相等,记作a =b .研究向量问题时要注意,从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考虑,不可忽略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对于初学者来讲,由于向量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常常因忽略向量的方向性而致错.例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①3牛顿的力一定大于2牛顿的力;②长度相等的向量叫作相等向量;③一个向量的相等向量有无数多个;④若|a |=|b |,则a =b 或a =-b ;⑤单位向量都大于零向量. 想一想,在同一平面内,把所有长度为1的向量的始点固定在同一点,这些向量的终点形成的轨迹是什么? 探究点三 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向量a 、b 平行,通常记作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即对于任意向量a ,都有0∥a .a 、b 、c 是一组平行向量,任作一条与a 所在直线平行的直线l ,在l 上任取一点O ,则可在l 上分别作出OA →=a ,OB →=b ,OC →=c .由于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动到同一直线上,因此,平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也就是说,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是等价的,因此要注意避免向量平行、共线与平面几何中的直线、线段的平行和共线相混淆. 练一练,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和BCED 都是平行四边形,(1)写出与BC →相等的向量:________.(2)写出与BC →共线的向量:________. 想一想,向量平行具备传递性吗?【典型例题】例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①若a ≠b ,则a 一定不与b 共线;②若AB →=DC →,则A 、B 、C 、D 四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③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一定有AB →=DC →;④若向量a 与任一向量b 平行,则a =0; ⑤若a =b ,b =c ,则a =c ;⑥若a ∥b ,b ∥c ,则a ∥c . 跟踪训练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若向量a 与b 同向,且|a |>|b |,则a >b ;(2)若向量|a |=|b |,则a 与b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或相反; (3)对于任意|a |=|b |,且a 与b 的方向相同,则a =b ; (4)向量a 与向量b 平行,则向量a 与b 方向相同或相反例2 一辆汽车从A 点出发向西行驶了100 km 到达B 点,然后又改变方向向西偏北50°走了200 km 到达C 点,最后又改变方向,向东行驶了100 km 到达D 点.(1)作出向量AB →、BC →、CD →;(2)求|AD →|.跟踪训练2 在如图的方格纸上,已知向量a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试以B 为终点画一个向量b ,使b =a ;(2)在图中画一个以A 为起点的向量c ,使|c |=5,并说出向量c 的终点的轨迹是什么?例3 如图所示,△ABC 的三边均不相等,E 、F 、D 分别是AC 、AB 、BC 的中点.(1)写出与EF →共线的向量;(2)写出与EF →的模大小相等的向量;(3)写出与EF →相等的向量.跟踪训练3 如图,D ,E ,F 分别是正三角形ABC 各边的中点.(1)写出图中所示向量与向量DE →长度相等的向量;(2)写出图中所示向量与向量FD →相等的向量;(3)分别写出图中所示向量与向量DE →,FD →共线的向量.【当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是平行向量B .零向量的长度是0C .长度相等的向量叫相等向量D .共线向量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向量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 =b 或a =-bB .向量的模一定是正数C .起点不同,但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几个向量是相等向量D .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必在同一直线上 3.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上,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下列向量.(1)OA →,使|OA →|=42,点A 在点O 东偏北45°; (2)AB →,使|AB →|=4,点B 在点A 正东方向; (3)BC →,使|BC →|=6,点C 在点B 正北方向. 4.如图所示,以1×2方格纸中的格点(各线段 的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中.(1)写出与AF →、AE →相等的向量;(2)写出与AD →模相等的向量.【课堂小结】1.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解决向量问题时一定要从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去考虑.2.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是一组等价的概念.两个共线向量不一定要在一条直线上.当然,同一直线上的向量也是平行向量.3.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都平行.【拓展提高】§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学习要求】1.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的物理意义及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两个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加法运算. 3.了解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依几何意义作图解释加法运算律的合理性.【学法指导】1.使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和向量的特征是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向量相加的结果是向量,如果结果是零向量,一定要写成0,而不应写成0.2.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可推广到n 个向量求和——多边形法则,即n 个首尾相连的向量的和对应的向量是由第一个向量起点指向第n 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3.当两向量不共线时,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一致的.而当两个向量共线时,三角形法则适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就不适用了.【知识要点】1.向量的加法法则 (1)三角形法则如图所示,已知非零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BC →=b ,则向量____叫做a 与b 的和(或和向量),记作_____,即a +b =AB →+BC →=_____.上述求两个向量和的作图法则,叫做向量求和的三角形法则.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 的和有a +0=__+__=__. (2)平行四边形法则如图所示,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a ,b ,作OA →=a ,OB →=b ,则O 、A 、B 三点不共线,以 , 为邻边作 ,则对角线上的向量 =a +b ,这个法则叫做两个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向量加法的运算律(1)交换律:a +b = .(2)结合律:(a +b )+c = .【问题探究】探究点一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如图所示,是上海到台北的航线示意图:一是经香港转停到台北;二是由上海直接飞往台北.问题1 当向量a ,b 是共线向量时,a +b 又如何作出? 问题2 想一想,|a +b |与|a |和|b |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当a 与b 同向共线时,a +b 与____同向,且|a +b |=_______.当a 与b 反向共线时,若|a |>|b |,则a +b 与__的方向相同,且|a +b |=_______;若|a |<|b |,则a +b 与__的方向相同,且|a +b |=_______.探究点二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还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先把两个已知向量的起点平移到同一点,再以 这两个已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邻边所夹的对角线就是这两个已知向量的和.以点A 为起点作向量AB →=a ,AD →=b ,以AB 、AD 为邻边作▱ABCD ,则以A 为起点的对角线AC →就是a 与b 的和,记作a +b =AC →,如图.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 ,我们规定:a +0=0+a =a .①根据下图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 验证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注:AB →=a ,AD →=b ).②根据下图中的四边形,验证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 +b )+c =a +(b +c ).探究点三 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以推广为多个向量求和的多边形法则,即把每个向量平移,使这些向量首尾相连,则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的向量就是这些向量的和向量.即:A 1A 2→+A 2A 3→+A 3A 4→+… +A n -1A n =A 1A n →.或A 1A 2→+A 2A 3→+… +A n -1A n +A n A 1→=__.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却非常有用的结论(如图).利用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化简多个向量的和有时非常有效.例如,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 AC →+BD →+CE →+DF →+EA →+FB →=________.【典型例题】例1 已知向量a ,b 如图所示,试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向量a +b . 跟踪训练1 如图,已知向量a ,b ,c ,利用三角形法则作出向量a +b +c .例2 化简:(1)BC →+AB →; (2)DB →+CD →+BC →; (3)AB →+DF →+CD →+BC →+F A →. 跟踪训练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O 是AC 和BD 的交点.(1)AB →+AD →=________; (2)AC →+CD →+DO →=________;(3)AB →+AD →+CD →=________; (4)AC →+BA →+DA →=________.例3 在水流速度为4 3 h km /的河中,如果要船以12 h km /的实际航速与河岸垂直行驶,求船航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跟踪训练3 某人在静止的水中的游泳速度为2 3 h km /,如果他以这个速度径直游向河对岸,已知水流的速度为2 h km /,那么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多少?【当堂检测】1.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CA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FD →+DA →+DE →=0B .AD →+BE →+CF →=0C .FD →+DE →+AD →=AB → D .AD →+EC →+FD →=BD →2.设E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外一点,如图所示,化简下列各式:(1)DE →+EA →=________;(2)BE →+AB →+EA →=______;(3)DE →+CB →+EC →=________;(4)BA →+DB →+EC →+AE →=________. 3.如图所示,P ,Q 是△ABC 的边BC 上两点,且BP =QC .求证:AB →+AC →=AP →+AQ →.4.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C →=AB →+ AD →,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课堂小结】1.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都是求向量和的基本方法,两个法则是统一的.当两个向量首尾相连时常选用三角形法则,当两个向量共始点时,常选用平行四边形法则.2.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因此在进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时,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和任意的组合去进行.【拓展提高】§2.2.2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学习要求】1.理解相反向量的含义,向量减法的意义及减法法则.2.掌握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3.能熟练地进行向量的加、减运算.【学法指导】1.关于向量的减法,在向量代数中,常有两种理解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向量的减法定义为向量加法的逆运算,也就是说,如果b +x =a ,则x 叫做a 与b 的差,记作a -b ,这样,作a -b 时,可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再作OA →=a ,OB →=b ,则BA →=a -b .(如图(1))第二种方法:是在相反向量的基础上,通过向量的加法定义向量的减法,即已知a ,b ,定义a -b =a +(-b ),在这种定义下,作a -b 时,可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B ′→=-b ,OA →=a ,则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知OC →=a +(-b ),由于a +(-b )=a -b ,即OC →=a -b .(如图(2))2.关于“差向量”方向的确定,通常归纳为“指向被减向量”,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两个“作差向量”共起点,因此几何法确定差向量的方向有两个关注点:(1)共起点;(2)指被减.【知识要点】1.我们把与向量a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作是向量a 的相反向量,记作____,并且有a +(-a )=__. 2.向量减法的定义若b +x =a ,则向量x 叫做a 与b 的 ,记为______,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 . 3.向量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向量AB →=a ,AD →=b 为邻边作 ,则对角线的向量BD →=b -a ,DB →=a -b . 4.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BA →=a -b ,即a -b 表示从向量 的终点指向向量 的终点的向量.【问题探究】探究点一 向量的减法对照实数的减法,类比向量的减法,完成下表:对比项实数的减法向量的减法对比 内容(1)相反数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1)相反向量的两个向量,互为相反向量 (2)零的相反数是零(2)对比项 实数的减法向量的减法对比内容(3)互为相反数的和是零(3)(4)实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4)向量的减法:减去一个 向量相当于根据相反向量的含义,完成下列结论:(1)-AB →=___;(2)-(-a )=__;(3)-0=__; (4)a +(-a )=__; (5)若a 与b 互为相反向量,则有:a =____,b =____,a +b =__. 探究点二 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1)由于a -b =a +(-b ).因此要作出a 与b 的差向量a -b ,可以转化为作a 与-b 的和向量.已知向量a ,b 如图所示,请你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差向量a -b .(2)当把两个向量a ,b 的始点移到同一点时,它们的差向量a -b 可以通过下面的作法得到: ①连接两个向量(a 与b )的终点;②差向量a -b 的方向是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这种求差向量a -b 的方法叫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概括为“移为共始点,连接两终点,方向指被减”.请你利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作出上述向量a 与b 的差向量a -b . 探究点三 |a -b |与|a |、|b |之间的关系 (1)若a 与b 共线,怎样作出a -b ?(2)通过上面的作图,探究|a -b |与|a |,|b |之间的大小关系: 当a 与b 不共线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a 与b 同向且|a |≥|b |时,有:_______________; 当a 与b 同向且|a |≤|b |时,有: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已知向量a 、b 、c 、d ,求作向量a -b ,c -d .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在正五边形ABCDE 中,AB →=m ,BC →=n ,CD →=p ,DE →=q ,EA →=r ,求作向量m -p+n -q -r .例2 化简下列式子:(1)NQ →-PQ →-NM →-MP →;(2)(AB →-CD →)-(AC →-BD →).跟踪训练2 化简:(1)(BA →-BC →)-(ED →-EC →);(2)(AC →+BO →+OA →)-(DC →-DO →-OB →). 例3 若AC →=a +b ,DB →=a -b .(1)当a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 +b 与a -b 垂直? (2)当a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 +b |=|a -b |?(3)当a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 +b 平分a 与b 所夹的角? (4)a +b 与a -b 可能是相等向量吗?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等于1,AB →=a ,BC →=b ,AC →=c ,试求:(1)|a +b +c |;(2)|a -b +c |.【当堂检测】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AD →等于( )A .AB → B .BA →C .CD → D .DB →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B →-DC →=0B .AD →-BA →=AC → C .AB →-AD →=BD →D .AD →+CB →=0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C →-CD →+BA →-AD →=_______.4.已知OA →=a ,OB →=b ,若|OA →|=12,|OB →|=5,且∠AOB =90°,则|a -b |=________【课堂小结】1.向量减法的实质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利用相反向量的定义,-AB →=BA →就可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即: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如a -b =a +(-b ).2.在用三角形法则作向量减法时,要注意“差向量连接两向量的终点,箭头指向被减数”.解题时要结合图形,准确判断,防止混淆.3.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邻边AB 、AD 分别表示向量AB →=a ,AD →=b ,则两条对角线表示的向量为AC →=a+b ,BD →=b -a ,DB →=a -b ,这一结论在以后应用非常广泛,应该加强理解并记住.【拓展提高】§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学习要求】1.了解向量数乘的概念,并理解这种运算的几何意义.2.理解并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律,会运用向量数乘运算律进行向量运算.3.理解并掌握两向量共线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处理有关共线向量问题.【学法指导】1.实数λ与向量a 可作数乘,但实数λ不能与向量a 进行加、减运算,如λ+a ,λ-a 都是无意义的.还必须明确λa 是一个向量,λ的符号与λa 的方向相关,|λ|的大小与λa 的模长有关.2.利用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可以得到两个向量共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一定要注意,向量的共线(平行)与直线共线(或平行)的区别;常用向量共线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平行”或“点共线”问题.【知识要点】1.向量数乘运算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 ,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 ,记作 ,其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1)|λa |= .(2)λa (a ≠0)的方向⎩⎪⎨⎪⎧当 时,与a 方向相同当 时,与a 方向相反;特别地,当λ=0或a =0时,0a = 或λ0= .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1)λ(μa )= .(2)(λ+μ)a = .(3)λ(a +b )= .特别地,有(-λ)a = = ;λ(a -b )= . 3.共线向量定理向量a (a ≠0)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______. 4.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 、 、 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向量a 、b ,以及任意实数λ、μ1、μ2,恒有λ(μ1a ±μ2b )= .【问题探究】探究点一 向量数乘运算的物理背景(1)一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一秒钟的位移对应向量v ,那么在同方向上3秒钟的位移对应的向量用3v 表示,试在直线l 上画出3v 向量,看看向量3v 与v 的关系如何?(2)已知非零向量a ,作出a +a +a 和(-a )+(-a )+(-a ),你能说明它们与向量a 之间的关系吗? (3)已知非零向量a ,你能说明实数λ与向量a 的乘积λa 的几何意义吗? 探究点二 向量数乘的运算律根据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可以验证下面的运算律:设λ,μ∈R ,则有 ①λ(μa )=(λμ)a ;②(λ+μ)a =λa +μa ;③λ(a +b )=λa +λb .向量等式的证明依据是相等向量的定义,既要证明等式两边的模相等,又要证明方向相同.你能根据这两条证明其中的第①条运算律吗? 探究点三 共线向量定理及应用由向量数乘的含义,我们容易得到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如果a (a ≠0)与b 共线,当且仅当存在一个实数λ,使b =λa .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可转化为存在性问题.解决存在性问题通常是假设存在,再根据已知条件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求解.若有解且与题目条件无矛盾则存在,反之不存在.例如,已知e 1,e 2是不共线的向量,a =3e 1+4e 2,b =6e 1-8e 2,则a 与b 是否共线? 探究点四 三点共线的判定由共线向量定理可得,A ,B ,C 三点共线⇔存在λ∈R ,使AC →=λAB →.请你根据该结论证明下列常用推论:推论1:已知O 为平面ABC 内任一点,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α、β∈R ,使OC →=αOA →+βOB →,其中α+β=1.推论2:已知O 为平面ABC 内任一点,若存在α,β∈R ,使OC →=αOA →+βOB →,α+β=1,则A 、B 、C 三点共线.【典型例题】例1 计算: (1)(-3)×4a ; (2)3(a +b )-2(a -b )-a ; (3)(2a +3b -c )-(3a -2b +c ). 跟踪训练1 计算:(1)6(3a -2b )+9(-2a +b );(2)12⎣⎡⎦⎤3a +2b -23a -b -76⎣⎡⎦⎤12a +37⎝⎛⎭⎫b +76a ; (3)6(a -b +c )-4(a -2b +c )-2(-2a +c ).例2 已知任意两个非零向量a ,b ,作OA →=a +b ,OB →=a +2b ,OC →=a +3b .试判断A 、B 、C 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跟踪训练2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e 1和e 2不共线,如果AB →=2e 1+3e 2,BC →=6e 1+23e 2,CD →=4e 1-8e 2,求证:A 、B 、D 三点共线.例3 如图,▱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 ,且AB →=a ,AD →=b ,你能用a 、b 表示MA →、MB →、MC →和MD →吗?跟踪训练3 如图,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求证:DE →=12BC →.【当堂检测】1.化简:(1)8(2a -b +c )-6(a -2b +c )-2(2a +c ); (2)⎥⎦⎤⎢⎣⎡--+)24()82(2131b a b a 2.如图,AM →=13AB →,AN →=13AC →.求证:MN →=13BC →.3.已知e 1与e 2不共线,AB →=e 1+e 2,BC →=2e 1+8e 2,CD →=3(e 1-e 2),求证:A 、B 、D 三点共线.4.若非零向量a 与b 不共线,k a +b 与a +k b 共线,试求实数k 的值.【课堂小结】1.实数与向量可以进行数乘运算,但不能进行加减运算,例如λ+a ,λ-a 是没有意义的.2.λa 的几何意义就是把向量a 沿着a 的方向或反方向扩大或缩小为原来的|λ|倍.向量a|a |表示与向量a 同向的单位向量.3.共线向量定理是证明三点共线的重要工具.即三点共线问题通常转化为向量共线问题.【拓展提高】§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学习要求】1.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了解向量一组基底的含义.2.在平面内,当一组基底选定后,会用这组基底来表示其他向量.3.会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有关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学法指导】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实质:平面内的任一向量都可以沿两个不共线的方向分解成两个向量和的形式;而且基底一旦确定,这种分解是唯一的.2.求两个非零向量夹角,要注意两向量一定是有公共起点;两向量夹角的范围是[0,π].【知识要点】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 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 向量a , 实数λ1,λ2,使a =λ1e 1+λ2e 2. (2)基底:把 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 向量的一组基底. 2. 两向量的夹角与垂直 (1)夹角:已知两个 向量a 和b ,作OA →=a ,OB →=b ,则 =θ (0°≤θ≤180°)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 ①范围:向量a 与b 的夹角的范围是 .②当θ=0°时,a 与b . ③当θ=180°时,a 与b .(2)垂直:如果a 与b 的夹角是90°,则称a 与b 垂直,记作______.【问题探究】探究点一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提出(1)平面内的任何向量都能用这个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如图所示,e 1,e 2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试用e 1,e 2表示向量AB →,CD →,EF →,GH →,HG →,a .通过观察,可得: AB →=_______,CD →=________,EF →=_______,GH →=__________,HG →=_________,a =______.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叫基底? 探究点二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证明 (1)证明定理中λ1,λ2的存在性.如图,e 1,e 2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是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a 能否表示成λ1e 1+λ2e 2的形式,请通过作图探究a 与e 1、e 2之间的关系. (2)证明定理中λ1,λ2的唯一性.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是和e 1、e 2共面的任一向量,且存在实数λ1、λ2使a =λ1e 1+λ2e 2,证明λ1,λ2是唯一确定的.(提示:利用反证法) 探究点三 向量的夹角(1)已知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过点O 作出它们的夹角θ.(2)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范围是怎样规定的?确定两个向量夹角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3)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试写出下面向量的夹角:①〈AB →,AC →〉= ;②〈AB →,CA →〉= ; ③〈BA →,CA →〉= ;④〈AB →,BA →〉= .【典型例题】例1 已知e 1,e 2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3e 1-2e 2,b =-2e 1+e 2,c =7e 1-4e 2,试用向量a 和b 表示c . 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为DC ,BC 的中点,已知AM →=c ,AN →=d ,试用c ,d 表示AB →,AD →.例2 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且AB =2CD ,M 、N 分别是DC 和AB 的中点,若AB →=a ,AD →=b ,试用a 、b 表示DC →、BC →、MN →.跟踪训练2 如图,已知△ABC 中,D 为BC 的中点,E ,F 为BC 的三等分点,若AB →=a ,AC →=b ,用a 、b 表示AD →、AE →、AF →.例3 在△OAB 中,OC →=14OA →,OD →=12OB →,AD与BC 交于点M ,设OA →=a ,OB →=b ,以a ,b为基底表示OM →.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已知△AOB 中,点C 是以A 为中心的点B 的对称点,OD →=2DB →,DC 和OA 交于点E ,设OA →=a ,OB →=b .(1)用a 和b 表示向量OC →、DC →;(2)若OE →=λOA →,求实数λ的值.【当堂检测】1.等边△ABC 中,AB →与BC →的夹角是 ( ) A .30° B .45° C .60° D .120°2.设e 1、e 2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给出下列四组向量:①e 1与e 1+e 2;②e 1-2e 2与e 2-2e 1;③e 1-2e 2与4e 2-2e 1;④e 1+e 2与e 1-e 2.其中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序号是______.(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序号)3.如图,已知AB →=a ,AC →=b ,BD →=3DC →,用a ,b 表示AD →,则AD →=________.4.已知G 为△ABC 的重心,设AB →=a ,AC →=b .试用a 、b 表示向量AG →.【课堂小结】1.对基底的理解 (1)基底的特征基底具备两个主要特征:①基底是两个不共线向量;②基底的选择是不唯一的.平面内两向量不共线是这两个向量可以作为这个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条件. (2)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故不能作为基底. 2.准确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实质是向量的分解,即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沿两个不共线的方向分解成两个向量和的形式,且分解是唯一的.(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用向量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基底,将问题中涉及的向量向基底化归,使问题得以解决.【拓展提高】§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2.3.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学习要求】1.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2.掌握两个向量和、差及数乘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3.正确理解向量坐标的概念,要把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区分开来.【学法指导】1.向量的正交分解是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是向量坐标表示的理论依据.向量的坐标表示,沟通了向量“数”与“形”的特征,使向量运算完全代数化.2.要区分向量终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由于向量的起点可以任意选取,如果一个向量的起点是坐标原点,这个向量终点的坐标就是这个向量的坐标;若向量的起点不是原点时,则向量的终点坐标并不是向量的坐标,此时AB →=(x B -x A ,y B -y A ).3.向量和、差的坐标就是它们对应向量坐标的和、差,数乘向量的坐标等于这个实数与原来向量坐标的积.【知识要点】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向量的正交分解: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 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2)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 i ,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 =x i +y j ,则 叫做向量a 的坐标,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表示.(3)向量坐标的求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 (x ,y ),则OA →= ,若A (x 1,y 1),B (x 2,y 2),则AB →=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 , 即两个向量和的坐标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2)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 , 即两个向量差的坐标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差.(3)若a =(x ,y ),λ∈R ,则λa = ,即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问题探究】探究点一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 =x i +y j .我们把有序数对(x ,y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x ,y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显然有,i = ,j = ,0= .问题1 根据下图写出向量a ,b ,c ,d 的坐标,其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问题2 当向量的始点坐标为原点时,终点坐标是对应向量的坐标;当向量的始点不是坐标原点时,向量AB →=(x B -x A ,y B -y A ).所以相等向量的坐标相同,从原点出发的向量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 请把下列坐标系中的向量的始点移到原点,并标出向量a ,b ,c ,d 所对应的点A ,B ,C ,D .探究点二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问题1 已知a =OA →,b =OB →,c =OC →,如下图所示,写出a ,b ,c 的坐标,并在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向量a +。

人教A版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学建议

人教A版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学建议

⑤向量的应用
《标准》表述 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 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 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 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 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 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大纲》相应的要求 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 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 式、平移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会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处理长度、 角度等有关问题
向量的概念是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正 确理解向量的概念,要抓住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向 量不同于数量,数量是只有大小的量,而向量具有大 小和方向两个要素;数量可以比较大小,而向量既有 大小,又有方向,所以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是,向 量的模是非负实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教学中要结 合生活中的实例,将向量与数量相比较,加深学生对 向量概念的理解。 关于实数与向量的乘积,教材中是从解决探究问 题引入的,主要体现在向量的运算中需要引入这一运 算,这样做是为了体现规定数乘向量的必要性.教学 中可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2倍,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数乘向量的实际背景。
运用向量方法研究物理、几何以及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 为数学问题,将几何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关系,将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抽象为向量关系,然后用向量的方 法进行推理和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遇 到一些复杂的推理和演算,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 难,教师要注意利用几何直观,还要注意认真板书, 作好示范,做到推理正确、演算规范,鼓励学生使用 计算器计算。
根据以上的变化,新教材在本章内容上有如下变化: (1)删除了线段的定比分点和平移公式等内容 “课标”中,对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 定比分点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没有作要求, 因此教材中没有安排这些内容.考虑到定比分点公式 比较实用,因此教材中仅以探究的形式(100页)给 出了公式的证明,目的是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 让学生了解这一公式,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熟悉 这一公式。

人教A版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学设计

人教A版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学设计

人教A版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向量这一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和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 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本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学习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应用五部分内容.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及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范围(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通过实例,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②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

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②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向量的应用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根据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安排内容向量是高中数学课程近年来引进的新内容,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同时又易于被学生接受,根据向量知识的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根据“标准”对向量内容的定位,并考虑到学 生在数及其运算中建立起来的经验,本章按照如下次序来编排: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一向量的线性运算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一向量的数量积一向量应用举例. 课标要求的具体化和深广度分析①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标准》表述 《标准》要求的具体化和深广度分析《大纲》相应的要求通过力和力的分析等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如:用向量a 表示向东走了,则-a 表示____. 一辆汽车从A 地出发向西行驶了100km ,到达B 地,可以用向量a 表示,那么从B 地出发到A 达地应如何表示? 向量a ,b 都是非零向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向量a 与b 反向,则向量a +b 与向量a 的方向可能相同(B )向量a 与b 反向,则向量a +b 与向量b 的方向可能相同(C )向量a 与b 反向,且a b >,则向量a +b与向量a 的方向可能相同(D )向量a 与b 反向,且a b <,则向量a +b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与向量a的方向可能相同②向量的线性运算《标准》表述《标准》要求的具体化和深广度分析《大纲》相应的要求①通过实例,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其几何意义.①如:若向量a表示向东走了2km,b表示向南走了1km,则a-b表示___________.已知下列各式①AB BC CA++;②AB MB BO OM+++;③OA OB BO CO+++;④AB AC BD CD-+-;其中结果为零向量的个数为()(A)1(B)2(C)3(D)4②已知向量a,b满足AB=a+2b,BC=-5a+6b,CD=7a-2b,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A)A,B,D (B)A,B,C(C)B,C,D (D)A,C,D③如:在A B C∆中,D,F分别是AB,AC的中点,BF与CD交于O,设AB=a,AC=b,用a,b表示向量A O.①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③会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③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标准》表述《标准》要求的具体化和深广度分析《大纲》相应的要求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④理解用坐标①如: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每小时3km,水流的速度为每小时4km,如果他要垂直游到对岸,则他的实际速度是多少?②如: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1),B(3,4),C(-1,3),则顶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_.③如:已知(0,1)A,(3,4)B-且点C在A O B∠的平分线上,若2O C=,则向量OC=_________.④已知向量(,12)O A k=,(4,5)O B=,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②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③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④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ABCD EF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10)O C k =-且A ,B ,C 三点共线,则k =_________.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标准》表述 《标准》要求的具体化和深广度分析《大纲》相应的要求①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①如:用两根夹角为120 角的等长的绳子悬挂一个灯具,若灯具的重量为10N ,则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_. ②如:已知点(0,1)A -,(2,2)B ,(4,6)C -,则AB在A C 上的投影的值为_________.③如:a =(-3,2),b =(-4,k ),若(5a -b )⋅(3a -b )=55,求实数k 的值.④如:两单位向量a ,b 的夹角为60 ,则两向量p =2a +b 与q =3a +2b 的夹角为_________. 换垂直的题 ①明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数学表达式及其几何意义②明确向量b 在向量a 的方向上的投影 ③掌握数量积的公式,能进行数量积的运算 ④明确两向量夹角的意义,掌握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能用两种形式表示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⑤向量的应用 《标准》表述 《标准》要求的具体化和深广度分析《大纲》相应的要求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 B C D 中,13D E D C =,A E 与B D 交于F ,用向量的方法证明:14D F D B =.实际问题如: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为0.4km ,一艘船从一岸边的A 处出发驶向对岸,已知船速为15km v h = ,水速为23km v h =,欲使航行最短,则所用时间为_________.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并能熟练运用,会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处理长度、角度等有关问题(2)本单元变化之处①删繁就简,降低了知识的难度②调整章节,凸显了知识的框架③贴近生活,重视了知识的应用(3)人教B版向量一章的教材特点强调向量法的基本思想,明确向量运算及运算律的核心地位向量具有明确的几何背景,向量的运算及运算律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因此涉及长度、夹角的几何问题可以通过向量及其运算得到解决.另外,向量及其运算(运算律)与几何图形的性质紧密相联,向量的运算(包括运算律)可以用图形直观表示,图形的一些性质也可以用向量的运算(运算律)来表示.例如,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模型,而向量的加法及其交换律(=a b b+a)又可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BD∆).这样,建立了向量运算(包括运算律)与几何图形之间∆≌C B D的关系后,可以使图形的研究推进到有效能算的水平,向量运算(运算律)把向量与几何、代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与解析几何的思想具有一致性,不同的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替解析几何中的“数和数的运算”.这就是把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直接归结为向量,对这些向量借助于它们之间的运算进行讨论,然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翻译成关于点、线、面的相应结果.如果把解析几何的方法简单地表述为[形到数]——[数的运算]——[数到形],则向量方法可简单地表述为[形到向量]——[向量的运算]——[向量和数到形].教科书特别强调了向量法的上述基本思想,并根据上述基本思想明确提出了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为了使学生体会向量运算及运算律的重要性,教科书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及时进行归纳,同时还明确使用了“因为有了运算,向量的力量无限;如果没有运算,向量只是示意方向的路标”的提示语.说明:由于我们按照必修1,必修4的顺序进行教学,因此向量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他为今后学习解析法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案完整版

第1课时§2。

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数量与向量的区别:数量只有大小,是一个代数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比较大小; 向量有方向,大小,双重性,不能比较大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①用有向线段表示; ②用字母a、b(黑体,印刷用)等表示;③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AB ;④向量AB 的大小――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B |.3.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就叫做有向线段,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向量与有向线段的区别:(1)向量只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与起点无关,只要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向量就是相同的向量; (2)有向线段有起点、大小和方向三个要素,起点不同,尽管大小和方向相同,也是不同的有向线段. 4、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①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

0的方向是任意的. 注意0与0的含义与书写区别.②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

说明:零向量、单位向量的定义都只是限制了大小。

5、平行向量定义: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②我们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说明:(1)综合①、②才是平行向量的完整定义;(2)向量a、b、c平行,记作a∥b∥c. 6、相等向量定义: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说明:(1)向量a与b相等,记作a=b;(2)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3)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7、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这是因为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说明:(1)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要区别于两平行线的位置关系;(2)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要区别于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位置关系。

A(起点)B(终点)aOABaaa bb b第2课时§2。

2.1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二、探索研究: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高中数学必修4 第二章平面向量最优完整版导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4 第二章平面向量最优完整版导学案
的有向线段记作 AB .
(2)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 、 、
3.向量的表示
(1)几何表示: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此时有向线段的方向就是向量的方向.
(2)字母表示:通常在印刷时用黑体小写字母 a,b,c…表示向量,书写时用→a ,→b ,→c …
表示向量;也可以用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字母表示,
平行四边形法则:
①适用于两个不共线向量求和,且两向量要共起点;
②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4
三、应用举例 例 1 如图 5,已知向量 a、b,求作向量 a+b
作法 1(三角形法则):
b a
图5
作法 2(平行四边形法则):
探究合作: ||a|-|b||,|a+b|,|a|,|b|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 a |-| b |;若| a |<| b |,则 a + b 的方向与 b 相同,且| a + b |
ab
结论:一般地:
| a b || a | | b |
四、练习巩固: 教材 84 页 1、2 题
| b |-| a |.
5
2.2.2 向量的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一、 复习:向量加法的法则: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的运算定律:
(1)当向量 a 与 b 不共线时,| a + b |
| a |+| b |;
(2)当 a 与 b 同向时,则 a + b 、 a 、 b
(填同向或反向),且| a + b |
| a |+| b |;当 a 与 b 反向时,若| a |>| b | ,则 a + b 的方 向与 a 相同,且| a + b |

高中数学_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本节课选自人教 A 版高中数学必修 4 第二章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学生在学习平面向量实质背景及基本观点、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向量、共线向量定理)以后的又一要点内容,它是引入向量坐标表示,将向量的几何运算转变为代数运算的基础,是向量的工具性获得初步的表现,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二、学情剖析本节课的讲课对象是一般中学的高一学生,该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运算以及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学生对向量的物理背景有了初步的认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位移、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等,都为学习本课作了充足准备,具备了进一步研究的能力.可是本班学生不擅长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所以在教课过程中,指引学生进行独立思虑,并逐渐培育他们的归纳归纳能力.三、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两个向量夹角的简单计算;2.教课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研究;向量夹角的判断.四、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认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会选择基底来表示平面中的任一直量;2.能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定理的产生、形成过程,培育学生察看发现问题、由特别到一般的归纳总结问题能力;2.经过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运用,加强学生向量的应意图识,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向量是办理几何问题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现实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不停发现、研究新知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应意图识;2.经历定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体验由特别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研究活动中形成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教课过程七个音符谱出千支乐曲,在多样的向量中,我们可否找到它的基本音符呢?第一经过问题复习平面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及向量共线定理。

(学生回答)再来思虑这么一个问题,给定平面内两个向量e1 ,e2,怎样作出量e1 2 e2 , e11e2?(学生用平行四边形法例、三角形法例等达成. 教师2进行投影显现 . )反过来,平面内任一直量a 能否都能够用形如1 12 2的向量表e e示?(师生共同达成,经过 GGB软件动向显现向量a的随意性,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 .)师生共同给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重申:向量 a 的随意性、e1、e2不共线、系数 1 , 2 的存在性与独一性。

4.1 4.2平面向量坐标表示(1) 导学案(学生)

4.1  4.2平面向量坐标表示(1) 导学案(学生)



结论:①.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 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的向量相应的坐标。
【预习自测】1、 a = OA = 2i 2 j =


b = OB = 2i j =
2、设向量 a,b 坐标分别是(-1,2) , (3,-5)
【学习笔记】
2.若 A(0, 1), B(1, 2),
C(3, 4) 则 AB 2 BC = C(1, 3), D(5, -3) 求证:四边形 ABCD


3.已知:四点 A(5, 1), B(3, 4), 是梯形。
4、已知三个力 F1 (3, 4), F2 (2, 5), F3 (x, y)的合力 F1 + F2 + F3 = 0 求 F3 的坐标.
5、已知平面上三点的坐标分别为 A(2, 1), B(1, 3), C(3, 4),求点 D 的坐标使这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 y C B D1 A D3 O x D2
பைடு நூலகம்
3

变式:若点 A(-2,1) ,B(1,3) ,则 AB =__________ 【我的收获】
2
高一数学《必修四》导学案
第二章:平面向量
三、课后知能检测
课本 P89 练习 1、2、3、4、习题 A 组 1、2、3、4、 1.若 M(3, -2) N(-5, -1) 且 MP

1 MN , 求 P 点的坐标; 2
高一数学《必修四》导学案
第二章:平面向量
4.1 、4.2 平面向量坐标表示(1) 导学案
编写:兰炳根 审校:高一数学备课组
【学习笔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1.3 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_35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1.3 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_35

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学习目标】1. 理解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含义,能在图形中辨认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2. 从“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逐步认识,充分揭示向量的两个要素及向量可以平移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含义,能在图形中辨认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难点:从“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的逐步认识,充分揭示向量的两个要素及向量可以平移的特点.自主学习案【问题导学】1.向量可以用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来表示,如图所示,向量AB:起点A,终点B。

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向量的大小也叫向量的(或);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

2.方向或的向量叫平行向量,如向量ba,平行,通常记作,规定0与任一向量。

3.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能到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4.长度且方向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若向量ba,相等,记作。

【预习自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是平行向量。

B.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C. 有公共起点的向量叫做共线向量。

D.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共线2.已知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ABC,求BC边上的中线向量=合作探究案【课内探究】例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向量AB的长度和向量BA的长度相等. (2)向量a与b平行,则b与a方向相同.(3)向量a与b平行,则b与a方向相反.(4)两个有共同起点而长度相等的向量,它们的终点必相同.(5)若a与b平行同向,且a>b,则a>b(6)由于0方向不确定,故0不能与任意向量平行。

(7)如果a=b,则a与b长度相等。

(8) 如果a =b ,则与a 与b 的方向相同。

(9) 若a =b ,则a 与b 的方向相反。

(10)若a =b ,则与a 与b 的方向没有关系。

(11)已知b a ,为两个单位向量,则b a =例2.给出下列命题:(1)若b a //,c b //则c a //。

新人教A版必修4高中数学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4高中数学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导学案

1高中数学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导学案新人教A 版必修4【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复习:⑴向量()122,0e e e ≠是共线的两个向量,则12,e e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⑵向量12,e e 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为这个平面内任一向量,则向量a 可用12,e e 表示为 。

(二)自主探究:(预习教材P96—P97) 探究: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问题1:已知()11,a x y =,()22,b x y =,能得出a b +,a b -,a λ的坐标吗?1、已知:==1122(,),(,)a x y b x x ,λ为一实数+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a b =___________。

这就是说,两个高量和(差)的坐标分别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____。

λa =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说,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已知()11,A x y ,()22,B x y ,则怎样用坐标表示向2量AB 呢?2、若已知(,)A x y 11,(,)B x y 22,则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此向量的有向线段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你能在上图中标出坐标为()2121,x x y y --的P 点吗?标出P 点后,你能发现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之间的联系吗?二、合作探究1、已知()2,8a b +=-,()8,16a b -=-,求a 和b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1,2A --,()3,1B -,()5,6C ,试求:(1)顶点D 的坐标.(2)若AC 与BD 的交点为O ,试求点O 的坐标.3、已知△ABC 中,A (7,8),B (3,5),C (4,3),M 、N 是AB 、AC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MN 与AD 交于点F ,求DF →.3三、目标检测(A 组必做,B 组选做)A 组1. 若向量()2,3a x =-与向量()1,2b y =+相等,则( )A .1,3x y == B.3,1x y == C.1,5x y ==- D.5,1x y ==-2. 已知(),AB x y =,点B 的坐标为()2,1-,则OA 的坐标为( ) A.()2,1x y -+ B.()2,1x y +- C.()2 1x y ---, D.()2,1x y ++3. 已知()3,1a =-,()1,2b =-,则32a b --等于( )A.()7,1B.()7,1--C.()7 1-,D.()7,1-4. 设点()1,2A -,()2,3B ,()3,1C -且AD =2AB 3BC -,求D 点的坐标。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4-新人教A版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4-新人教A版

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课前预习·预习案♒♒♒♒♒♒♒温馨寄语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学习目标1.掌握向量数乘运算的概念.2.能应用向量数乘运算的运算律化简数乘运算.3.掌握向量的共线定理及应用.学习重点平面向量数乘运算法则的应用.学习难点平面向量数乘运算法则的应用自主学习1.向量的数乘运算的概念(1)定义: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______.(2)运算律:①=②=③=特别地,( )= ( ),=. 2.共线向量定理向量a(a≠0)与b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_________.预习评价1.在四边形ABCD中,若,则此四边形是A.平行四边形B.菱形C.梯形D.矩形2.设,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向量m=-+ k(k∈R)与向量n= -2 共线,则A.k=0B.k=1C.k=2D.3.若向量,a满足2 -3( -2a)=0,则向量=________.4.向量a与b不共线,向量c=3a-b,d=6a-2b,则向量c与的关系_______.(共线,不共线)5. =___________.♒♒♒♒♒♒♒知识拓展·探究案♒♒♒♒♒♒♒合作探究1.向量数乘的概念及运算根据向量数乘的概念,思考下面的问题:(1)向量数乘得到的依然是向量,那么它的方向由谁确定?(2)实数与向量数乘所得向量与原向量是否为共线向量?2.所得向量λa的几何意义是什么?3.向量的大小与方向如何?4.共线向量定理根据共线向量定理,探究下面的问题:(1)若向量a与向量b(b≠0)共线,则a=λb,如何确定λ的值?(2)定理中为何要限制a≠0?5.若向量a,b不共线,且λa=μb,则λ,μ的值如何?为什么?教师点拨1.对向量数乘的三点说明(1)向量的数乘是一个实数与一个向量相乘,其结果是一个向量,方向与λ的正负有关.(2)当λ=0时,λa=0.(3)向量的数乘运算要遵循向量的数乘运算律.2.共线向量定理的两个作用(1)证明线段平行,但要注意向量共线时,两向量所在的线段可能平行,也可能共线.(2)证明点共线,当两向量共线,且有公共点时,则表示向量的线段必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向量的起点、终点必共线.交流展示——向量的数乘运算及理解已知向量a,b满足:|a|=3,|b|=5,且a=λb,则实数λ=A. B. C. D.变式训练设a是非零向量,λ是非零实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与λa的方向相同B.a与-λa的方向相反C.a与λ2a的方向相同D.|λa|=λ|a|交流展示——共线向量定理及其应用已知向量,,,则A.A、B、C三点共线B.A、B、D三点共线C.A、C、D三点共线D.B、C、D三点共线变式训练在中,点是的中点,点在上,且,求证:,,三点共线.交流展示——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个数是 ( )①(-7)·6a=-42a;②a-2b+2(a+b)=3a;③a+b-(a+b)=0.A.0个B.1个C.2个D.3个变式训练=A.2a−bB.2b−aC.b−aD.a−b学习小结1.向量的数乘运算方法(1)向量的数乘运算类似于代数的多项式的运算,其解题方法为“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同类项”“公因式”指的是向量,实数与向量数乘,实数可看作是向量的系数.(2)向量的求解可以通过列方程来求,将所求向量作为未知量,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2.由共线向量定理求向量系数的步骤(1)把向量等式通过向量线性运算,转化为与另一个式子相同的形式.(2)由两等式相同知对应系数相同,列方程可求向量的系数.3.用共线向量定理证明三点共线的三个步骤(1)定向量:由三点可确定多个不同的向量.(2)证共线:证明两个向量共线.(3)得结论:说明三点共线.当堂检测1.化简下列各式:(1)-+--;(2)2(a+2b)+3(3a+2b)-4(a-b).2.已知向量a,b不共线,若向量a+λb与b+λa的方向相反,则实数λ的值为. 3.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则=A. B. C. D.无解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则________(用e1,e2表示).5.已知非零向量e1,e2,a,b满足a=2e1-e2,b=k e1+e2.(1)若e1与e2不共线,a与b共线,求实数k的值.(2)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a与b不共线,e1与e2共线?若存在,求出k的值,否则说明理由知识拓展已知两个向量e1,e2不共线.如果a=e1+2e2,b=2e1-4e2,c=4e1-7e2,是否存在非零实数λ,μ,使得向量d=λa+μb与c共线?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详细答案♒♒♒♒♒♒♒课前预习·预习案♒♒♒♒♒♒♒【自主学习】1.(1)向量λa,|λ||a|,相同相反0(2)①(λμ)a②λa+μa③λa+λbλa-aλa-λb2.b=λa【预习评价】1.C2.D3.6a4.共线5.2b-a♒♒♒♒♒♒♒知识拓展·探究案♒♒♒♒♒♒♒【合作探究】1.(1)实数λ与向量a数乘,得到向量λa,其方向由λ的正负及向量a的方向共同确定(2)所得向量与原向量是共线向量.2.是把向量a沿a的方向放大(λ>1)或缩小(0<λ<1)到原来的λ倍或沿a的相反方向放大(λ<-1)或缩小(-1<λ<0)到原来的|λ|倍.3.向量的大小为1,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所以该向量也是向量a方向上的单位向量.4.(1)当a,b同向时,λ=,当a,b反向时,λ=-.(2)共线向量定理中,若不限制a≠0,则当a=b=0时,λ的值不唯一,定理不成立.并且当b≠0,a=0时,λ的值不存在.5.:λ=μ=0.假设λ≠0,由于向量a,b不共线,则a≠0,b≠0,且a=b,从而a,b共线,与向量a,b不共线矛盾,可知λ=μ=0.【交流展示——向量的数乘运算及理解】C【变式训练】C【解析】只有当λ>0时,a与λa的方向相同,a与-λa的方向相反,且|λa|=λ|a|.因为λ2>0,所以a与λ2a的方向相同.【交流展示——共线向量定理及其应用】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共线的定理与向量的应用,由于与有公共点B,因此A、B、D三点共线,故答案为B.【变式训练】证明:.因为,,所以.由于,可知,即.又因为、有公共点,所以、、三点共线.【解析】本题考查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利用向量共线解决三点共线.【交流展示——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C【解析】根据数乘向量的运算律可验证①②正确;③错误,因为向量的和、差及数乘运算的结果仍为一个向量,而不是实数.【变式训练】B【当堂检测】1.(1)原式=(-)-(+)=-0=.(2)原式=2a+4b+9a+6b-4a+4b=(2+9-4)a+(4+6+4)b=7a+14b.2.-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a+λb与b+λa的方向相反得到恒等式,进而得到关于λ的方程,从而得出λ的值.由a+λb与b+λa的方向相反得,a+λb=-k(b+λa),k>0,则λ=-k,-kλ=1,即λ2=1,又k>0,所以λ=-1,此时a+λb与b+λa的方向相反.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同多项式的合并化简类似,具体解法如下:由已知得,则.4.5.(1)由,得,而与不共线,所以2,21k k λλ=⎧⇒=-⎨=-⎩. (2)不存在.若与共线,则, 有因为为非零向量,所以2λ≠且k λ≠-, 所以,即,这时与共线,所以不存在实数k 满足题意. 【知识拓展】显然c≠0,否则4e 1-7e 2=0,即e 1=e 2,与e 1,e 2不共线矛盾.又d=λa+μb=(λ+2μ)e 1+(2λ-4μ)e 2(λμ≠0),假设向量d=λa+μb 与c 共线,则存在一个实数γ,使得d=γc,即( λ+2μ)e 1+(2λ-4μ)e 2=4γe 1-7γe 2,从而,消去γ,得15λ=2μ(μ≠0).所以存在非零实数λ,μ,只要它们满足15λ=2μ(μ≠0),就能使得向量d 与c 共线.。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二章 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1.2 向量的几何表示》教案_14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二章 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1.2 向量的几何表示》教案_14

向量的几何表示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人教A 版)第二章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第一课时。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是向量知识体系中的起始内容,起着为其他知识学习奠基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能为其他向量知识的学习奠基,通过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向量的含义及几何表示等内容,奠定学生学习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它能为学习新的数学对象奠基,学生通过认识向量,形成向量相关概念的过程,可以获得认识其他数学对象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可以为学习和研究其他数学对象奠定方法基础。

所以,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作为向量的起始课及概念型课,其教学必须要有“交代问题背景、引入基本概念、渗透研究方法、构建研究蓝图”的大气。

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笔者重点在于章引言,向量概念的引入,向量的表示,零向量、单位向量和平行向量的教学,不讲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

2.教学目标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如下.(1)从如何由A点确定B点的位置,速度既有大小和方向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与数量区分;(2)经历从实数的表示到“带箭头的线段”,从有向线段到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符号表示,模的表示,感受类比的思想,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表达的简洁美;(3)理解从大小看:零向量、单位向量,从方向看:平行向量;(4)体会认识新的数学概念基本思路:1.归纳共性;2.抽象定义;3.符号表示;4.认识特殊;5.研究一般;进而提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3.学生学情分析(1)在物理学中,已经知道速度,力,位移等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2)如何作力的图示;(3)已经经历并了解实数的形成过程;(4)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量,能识别它们是否具有大小、方向;(5)在以前的学习中,能运用类比的思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但是,高一学生在思维辨析方面还比较薄弱,教师要适度加以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辨析。

高一数学必修四第2章平面向量导学案(全)

高一数学必修四第2章平面向量导学案(全)

高一数学必修四第2章平面向量导学案(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模块:必修 4章节:第二章平面向量班级:姓名:13级数学备课组(高一)印目录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1课时§2.2 向量的线性运算 4课时2.2.1、向量的加法(1课时)2.2.2、向量的减法(1课时)2.2.3、向量的数乘(1课时)2.2.4、向量的共线定理(1课时)§2.3 向量的坐标表示 3课时2.3.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1课时)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课时)§2.4 向量的数量积 3课时§2.5 向量的应用 1课时§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预学案)预习时间:年月日1.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会用字母表示向量,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 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

B级重难点:对向量概念的理解.(预习教材P55 ~ P57,完成以下内容并找出疑惑之处)一、知识梳理、双基再现1、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量(如距离、身高、质量、等)在取定单位后只用就能表示,我们称之为,而另外一些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必须用和才能表示。

2、我们把称为向量,向量常用一条来表示,表示向量的大小。

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向量记为。

3、称为向量的长度(或称为),记作4、称为零向量,记作;叫做单位向量.5、叫做平行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叫做共线向量.二、小试身手、轻松过关1、下列各量中哪些是向量?浓度、年龄、面积、位移、人造卫星速度、向心力、电量、盈利、动量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向量AB的长度和向量BA的长度相等.(2)向量a与b平行,则b与a方向相同.(3)向量a与b平行,则b与a方向相反.(4)两个有共同起点而长度相等的向量,它们的终点必相同.§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作业)完成时间:年月日一、【基础训练、锋芒初显】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若a与b平行同向,且a>b,则a>b(2)由于0方向不确定,故0不能与任意向量平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平面向量1.向量和差作图全攻略两个非零向量的和差作图,对同学们是一个难点,这里对其作图方法作出细致分析,以求尽快掌握.一、向量a 、b 共线例1.如图,已知共线向量a 、b ,求作a +b . (1)a 、b 同向;(2)a 、b 反向,且|a |>|b |; (3)a 、b 反向,且|a |<|b |.作法.在与a 平行的同一条直线上作出三个向量OA →=a ,AB →=b ,OB →=a +b ,具体作法是:当a 与b 方向相同时,a +b 与a 、b 的方向相同,长度为|a |+|b |;当a 与b 方向相反时,a +b 与a 、b 中长度长的向量方向相同,长度为||a |-|b ||.为了直观,将三个向量中绝对值最大的向量沿与a 垂直的方向稍加平移,然后分别标上a ,b ,a +b .作图如下:例2.如图,已知共线向量a 、b ,求作a -b . (1)a 、b 同向,且|a |>|b |; (2)a 、b 同向,且|a |<|b |; (3)a 、b 反向.作法.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BA →=a -b .事实上a -b 可看作是a +(-b ),按照这个理解和a +b 的作图方法不难作出a -b ,作图如下:二、向量a 、b 不共线如果向量不共线,可以应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例3.如图,已知向量a 、b . 求作:(1)a +b ;(2)a -b . 作法1.(应用三角形法则)(1)一般情况下,应在两已知向量所在的位置之外任取一点O .第一步:作OA →=a ,方法是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与a 重合,再将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重合,最后将三角板拿开,放到一直角边过点O ,一直角边与直尺的一边重合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取|OA →|=|a |,并使OA →与a 同向.第二步:同第一步方法作出AB →=b ,一定要保证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此处最易错的是把AB →作成与b 的方向相反.)第三步:作OB →,即连接OB ,在B 处打上箭头,OB →即为a +b . 作图如下:(2)第一步:在平面上a ,b 位置之外任取一点O ; 第二步:依照前面方法过O 作OA →=a ,OB →=b ; 第三步:连接AB ,在A 处加上箭头,向量BA →即为a -b . 作图如下:点评.向量加法作图的特点是“首尾相接,首尾连”;向量减法作图的特点是“共起点,连终点,箭头指被减”. 作法2.(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在平面上任取一点A ,以点A 为起点作AB →=a , AD →=b ,以AB ,AD 为邻边作▱ABCD ,则AC →=a +b ,DB →=a -b .作图如下:点评.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法则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平行四边形法则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两种法则都应熟练掌握.向量和差作图,要注意的是保证所作向量与目标向量“方向相同,长度相等”,最忌讳的是“作法不一”,比如作法中要求的是作AB →=b ,可实际上作的是AB →=-b .只要作图的过程与作法的每一步相对应,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图形.2.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以及数乘运算,在解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对向量实施线性运算时,要准确利用对应的运算法则、运算律,注意向量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一、化简例1 化简下列各式: (1)(2AB →-CD →)-(AC →-2BD →); (2)124[3(2a +8b )-6(4a -2b )]. 解.(1)(2AB →-CD →)-(AC →-2BD →)=2AB →-CD →-AC →+2BD →=2AB →+DC →+CA →+2BD → =2(AB →+BD →)+(DC →+CA →)=2AD →+DA →=AD →. (2)124[3(2a +8b )-6(4a -2b )] =124(6a +24b -24a +12b )=124(-18a +36b ) =-34a +32b .点评.向量的基本运算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基于“形”,通过作出向量,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化简;二是基于“数”,满足“首尾相接且相加”或“起点相同且相减”的两个向量进行化简,解题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这两种形式出现,同时注意向量加法法则、减法法则的逆向应用.数乘运算,可类比实数积的运算方法进行,将向量a ,b ,c 等看成一般字母符号,其中向量数乘之间的和差运算,相当于合并同类项或提取公因式,这里的“同类项”与“公因式”指的是向量. 二、求参数例2 如图,已知△ABC 和点M 满足MA →+MB →+MC →=0,若存在实数m 使得AB →+AC →=mAM →成立,则m =________.解析.如图,因为MA →+MB →+MC →=0,即MA →=-(MB →+MC →), 即AM →=MB →+MC →, 延长AM ,交BC 于D 点,所以D 是BC 边的中点,所以AM →=2MD →, 所以AD →=32AM →,所以AB →+AC →=2AD →=3AM →,所以m =3. 答案.3点评.求解含参数的向量线性运算问题,只需把参数当作已知条件,根据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将问题中所涉及的向量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列出向量方程,对比系数求参数的值. 三、表示向量例3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23AB →,DE ∥BC 交AC 于E ,BC 边上的中线AM 交DE 于点N ,设AB →=a ,AC →=b ,用向量a ,b 表示AE →、BC →、DE →、DN →、AM →.解.因为DE ∥BC ,AD →=23AB →,所以AE →=23AC →=23b ,BC →=AC →-AB →=b -a ,由△ADE ∽△ABC ,得DE →=23BC →=23(b -a ),又M 是△ABC 底边BC 的中点,DE ∥BC , 所以DN →=12DE →=13(b -a ),AM →=AB →+BM →=a +12BC →=a +12(b -a )=12(a +b ).点评.用已知向量表示另外一些向量,应尽量将所求向量转化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利用向量共线条件和平面几何知识的一些定理、性质,如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再利用向量加法、减法法则,即可用已知向量表示所求向量.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应用三技巧技巧一.构造某一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用“若e 1,e 2为基底,且a =x 1e 1+y 1e 2=x 2e 1+y 2e 2,则用⎩⎪⎨⎪⎧x 1=x 2y 1=y 2来求解.例1.在△OAB 的边OA ,OB 上分别取点M ,N ,使|OM →|∶|OA →|=1∶3,|ON →|∶|OB →|=1∶4,设线段AN 与BM 交于点P ,记OA →=a ,OB →=b ,用a ,b 表示向量OP →. 解.∵B ,P ,M 共线,∴存在常数s ,使BP →=sPM →, 则OP →=11+s OB →+s 1+s OM →.即OP →=11+s OB →+s 3(1+s )OA →=s3(1+s )a +11+sb . ①同理,存在常数t ,使AP →=tPN →, 则OP →=11+t a +t 4(1+t )b .②∵a ,b 不共线,∴⎩⎪⎨⎪⎧11+t =s 3(1+s )11+s =t4(1+t ),解之得⎩⎪⎨⎪⎧s =92t =83,∴OP →=311a +211b .点评.这里选取OA →,OB →作为基底,构造OP →在此基底下的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再根据相同基底的系数对应相等得到实数方程组,最后进行求解.技巧二.构造两个共线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表达形式,用“若e 1,e 2为基底,a =x 1e 1+y 1e 2,b =x 2e 1+y 2e 2,且a ∥b ,则x 1y 2-x 2y 1=0”来求解.例2.如图,在△OAB 中,OC →=14OA →,OD →=12OB →,AD 与BC 交于点M ,设OA →=a ,OB →=b.(1)用a 、b 表示OM →;(2)已知在线段AC 上取一点E ,在线段BD 上取一点F ,使EF 过M 点,设OE →=pOA →,OF →=qOB →,求证:17p +37q =1.(1)解.设OM →=m a +n b ,则 AM →=(m -1)a +n b ,AD →=-a +12b .∵点A 、M 、D 共线,∴AM →与AD →共线, ∴12(m -1)-(-1)×n =0,∴m +2n =1.①而CM →=OM →-OC →=(m -14)a +n b ,CB →=-14a +b .∵C 、M 、B 共线,∴CM →与CB →共线, ∴-14n -(m -14)=0.∴4m +n =1.②联立①②可得m =17,n =37,∴OM →=17a +37b .(2)证明.EM →=(17-p )a +37b ,EF →=-p a +q b ,∵EF →与EM →共线,∴(17-p )q -37×(-p )=0. ∴17q -pq =-37p ,即17p +37q=1. 点评.这里多次运用构造一组共线向量的表达形式,再根据共线向量基底的系数关系建立方程组求解.技巧三.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转化成λ1e 1+λ2e 2=0的形式(e 1,e 2不共线),根据λ1=λ2=0来求解.例3.如图,已知P 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条件AP →+2BP →+3CP →=0,设Q 为CP 的延长线与AB 的交点,令CP →=p ,试用向量p 表示CQ →.解.∵AP →=AQ →+QP →,BP →=BQ →+QP →, ∴(AQ →+QP →)+2(BQ →+QP →)+3CP →=0, ∴AQ →+3QP →+2BQ →+3CP →=0,又∵A ,B ,Q 三点共线,C ,P ,Q 三点共线, ∴AQ →=λBQ →,CP →=μQP →, ∴λBQ →+3QP →+2BQ →+3μQP →=0, ∴(λ+2)BQ →+(3+3μ)QP →=0.而BQ →,QP →为不共线向量,∴⎩⎪⎨⎪⎧λ+2=0,3+3μ=0.∴λ=-2,μ=-1.∴CP →=-QP →=PQ →. 故CQ →=CP →+PQ →=2CP →=2p .点评.这里选取BQ →,QP →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作为基底,运用化归与转化思想,最终变成λ1e 1+λ2e 2=0的形式来求解.4.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应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是处理直线问题的有力工具.由于直线和平面向量的学习分散在必修2和必修4先后进行,学习中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还不够,下面对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灵活应用结合例子加以剖析. 一、直线的方向向量 1.定义设P 1,P 2是直线l :Ax +By +C =0上的不同两点,那么向量P 1P 2→以及与它平行的非零向量都称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若P 1(x 1,y 1),P 2(x 2,y 2),则P 1P 2→的坐标为(x 2-x 1,y 2-y 1);特别当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时,即x 2-x 1≠0,直线的斜率k 存在时,那么(1,k )是它的一个方向向量;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时,方向向量可为(1,0);而无论斜率存在与否,其方向向量均可表示为(-B ,A ). 2.应用 (1)求直线方程例1.已知三角形三顶点坐标分别为A (2,-3),B (-7,9),C (18,9),求AB 边上的中线、高线方程以及∠C 的内角平分线方程. 解.①求中线方程由于CB →=(-25,0),CA →=(-16,-12),那么AB 边上的中线CD 的方向向量为CB →+CA →=(-41,-12),也就是⎝ ⎛⎭⎪⎫1,1241,因而直线CD 的斜率为1241, 那么直线CD 的方程为y -9=1241(x -18),整理得12x -41y +153=0. ②求高线方程由于k AB =9+3-7-2=-43,因而AB 的方向向量为⎝ ⎛⎭⎪⎫1,-43,而AB 边上的高CE ⊥AB ,则直线CE 的方向向量为⎝ ⎛⎭⎪⎫1,34, 那么高线CE 的方程为y -9=34(x -18),整理得3x -4y -18=0. ③求∠C 的内角平分线方程CB→|CB →|=(-1,0),CA →|CA →|=⎝ ⎛⎭⎪⎫-45,-35,则∠C 的内角平分线的方向向量为 CB→|CB →|+CA→|CA →|=⎝ ⎛⎭⎪⎫-95,-35,也就是⎝ ⎛⎭⎪⎫1,13, 因而内角平分线CF 的方程为y -9=13(x -18),整理得x -3y +9=0.点评.一般地,经过点(x 0,y 0),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A (x -x 0)+B (y -y 0)=0;与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B (x -x 0)-A (y -y 0)=0. (2)求直线夹角例2.已知l 1:x +3y -15=0与l 2:y -3mx +6=0的夹角为π4,求m 的值.解.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v 1=(-3,1), 直线l 2的方向向量为v 2=(1,3m ), ∵l 1与l 2的夹角为π4,∴|cos〈v 1,v 2〉|=|v 1·v 2||v 1||v 2|=|3m -3|9+1·1+9m 2=22, 化简得18m 2+9m -2=0.解得m =-23或m =16.点评.一般地,设直线l 1:y =k 1x +b 1,其方向向量为v 1=(1,k 1),直线l 2:y =k 2x +b 2,其方向向量为v 2=(1,k 2),当1+k 1k 2=0时,两直线的夹角为90°;当1+k 1k 2≠0时,设夹角为θ,则cos θ=|v 1·v 2||v 1|·|v 2|=|1+k 1k 2|1+k 21·1+k 22;若设直线l 1:A 1x +B 1y +C 1=0,其方向向量为(-B 1,A 1),直线l 2:A 2x +B 2y +C 2=0,其方向向量为(-B 2,A 2),那么cos θ=|A 1A 2+B 1B 2|A 21+B 21·A 22+B 22.二、直线的法向量 1.定义直线Ax +By +C =0的法向量:如果向量n 与直线l 垂直,则称向量n 为直线l 的法向量.因此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v ,则n ·v =0,从而对于直线Ax +By +C =0而言,其方向向量为v =(B ,-A ),则由于n ·v =0,于是可取n =(A ,B ). 2.应用(1)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例3.已知直线l 1:ax -y +2a =0与直线l 2:(2a -1)x +ay +a =0. (1)若l 1⊥l 2,求实数a 的值; (2)若l 1∥l 2,求实数a 的值.解.直线l 1,l 2的法向量分别为n 1=(a ,-1),n 2=(2a -1,a ),(1)若l 1⊥l 2,则n 1·n 2=a (2a -1)+(-1)×a =0,解得a =0或a =1.∴a =0或1时,l 1⊥l 2.(2)若l 1∥l 2,则n 1∥n 2,∴a 2-(2a -1)×(-1)=0.解得a =-1±2,且a 2a -1=-1a≠2.∴a =-1±2时,l 1∥l 2.点评.一般地,设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它们的法向量分别为n 1=(A 1,B 1),n 2=(A 2,B 2),当n 1⊥n 2,即A 1A 2+B 1B 2=0时,l 1⊥l 2,反之亦然;当n 1∥n 2,即A 1B 2-A 2B 1=0时,l 1∥l 2或l 1与l 2重合.(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例4.已知点M (x 0,y 0)为直线l :Ax +By +C =0外一点. 求证:点M (x 0,y 0)到直线l 的距离d =|Ax 0+By 0+C |A 2+B 2.证明.设P (x 1,y 1)是直线Ax +By +C =0上任一点,n 是直线l 的一个法向量,不妨取n =(A ,B ).则M (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等于向量PM →在n 方向上投影的长度,如图所示.d =|PM →|·|cos〈PM →,n 〉|=|PM →·n ||n |=|(x 0-x 1,y 0-y 1)·(A ,B )|A 2+B 2=|A (x 0-x 1)+B (y 0-y 1)|A 2+B 2=|Ax 0+By 0-(Ax 1+By 1)|A 2+B 2.∵点P (x 1,y 1)在直线l 上,∴Ax 1+By 1+C =0,∴Ax 1+By 1=-C ,∴d =|Ax 0+By 0+C |A 2+B 2.点评.同理应用直线的法向量可以证明平行直线l 1:Ax +By +C 1=0与直线l 2:Ax +By +C 2=0(A 2+B 2≠0且C 1≠C 2)的距离为d =|C 2-C 1|A 2+B 2.证明过程如下:设P 1(x 1,y 1),P 2(x 2,y 2)分别为直线l 1:Ax +By +C 1=0,直线l 2:Ax +By +C 2=0上任意两点,取直线l 1,l 2的一个法向量n =(A ,B ),则P 1P 2→=(x 2-x 1,y 2-y 1)在向量n 上的投影的长度,就是两平行线l 1、l 2的距离.d =|P 1P 2→||cos 〈P 1P 2→,n 〉|=|P 1P 2,→·n ||n |=|(x 2-x 1,y 2-y 1)·(A ,B )|A 2+B 2=|A (x 2-x 1)+B (y 2-y 1)|A 2+B 2=|(Ax 2+By 2)-(Ax 1+By 1)|A 2+B 2=|C 2-C 1|A 2+B 2.5.向量法证明三点共线平面向量既具有数量特征,又具有图形特征,学习向量的应用,可以启发同学们从新的视角去分析、解决问题,有益于培养创新能力.下面就一道习题的应用探究为例进行说明. 典例.已知OB →=λOA →+μOC →,其中λ+μ=1.求证:A 、B 、C 三点共线. 思路.通过向量共线(如AB →=kAC →)得三点共线.证明.如图,由λ+μ=1得λ=1-μ,则OB →=λOA →+μOC →=(1-μ)OA →+μOC →.∴OB →-OA →=μ(OC →-OA →),∴AB →=μAC →, ∴A 、B 、C 三点共线.思考.1.此题揭示了证明三点共线的又一向量方法,点O 具有灵活性;2.反之也成立(证明略):若A 、B 、C 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满足OB →=λOA →+μOC →,且λ+μ=1.揭示了三点共线的又一个性质;3.特别地,λ=μ=12时,OB →=12(OA →+OC →),点B 为AC →的中点,揭示了△OAC 中线OB 的一个向量公式,应用广泛. 应用举例例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M 是AB 的中点,点N 在BD 上,且BN =13BD .利用向量法证明:M 、N 、C 三点共线.思路分析.选择点B ,只须证明BN →=λBM →+μBC →,且λ+μ=1.证明.由已知BD →=BA →+BC →,又点N 在BD 上,且BN =13BD ,得BN →=13BD →=13(BA →+BC →)=13BA →+13BC →.又点M 是AB 的中点,∴BM →=12BA →,即BA →=2BM →.∴BN →=23BM →+13BC →.而23+13=1.∴M 、N 、C 三点共线. 点评.证明过程比证明MN →=mMC →简洁.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OACB 中,BD =13BC ,OD 与AB 相交于E ,求证:BE =14BA .思路分析.可以借助向量知识,只需证明:BE →=14BA →,而BA →=BO →+BC →,又O 、D 、E 三点共线,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且λ+μ=1,使BE →=λBO →+μBD →,从而得到BE →与BA →的关系.证明.由已知条件,BA →=BO →+BC →,又B 、E 、A 三点共线,可设BE →=kBA →,则BE →=kBO →+kBC →,①又O 、E 、D 三点共线,则存在唯一实数对λ、μ, 使BE →=λBO →+μBD →,且λ+μ=1. 又BD →=13BC →,∴BE →=λBO →+13μBC →,②根据①②得⎩⎪⎨⎪⎧k =λ,k =13μ,λ+μ=1,解得⎩⎪⎨⎪⎧k =14,λ=14,μ=34.∴BE →=14BA →,∴BE =14BA .点评.借助向量知识,充分运用三点共线的向量性质解决问题,巧妙、简洁.6.平面向量中的三角形“四心”问题在三角形中,“四心”是一组特殊的点,它们的向量表达形式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总会出现一些新颖别致的问题,不仅考查了向量等知识点,还培养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四心”作如下介绍: 1.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它到三角形顶点距离与该点到对边中心距离之比为2∶1.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设点G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则当点G 是△ABC 的重心时,有GA →+GB →+GC →=0或PG →=13(PA →+PB →+PC →)(其中P 为平面任意一点).反之,若GA →+GB →+GC →=0,则点G 是△ABC 的重心.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若G ,A ,B ,C 分别是三角形的重心和三个顶点,且坐标分别为G (x ,y ),A (x 1,y 1),B (x 2,y 2),C (x 3,y 3),则有x =x 1+x 2+x 33,y =y 1+y 2+y 33.例.已知△ABC 内一点O 满足关系OA →+2OB →+3OC →=0,试求S △BOC ∶S △COA ∶S △AOB 的值. 解.如图,延长OB 至B 1,使BB 1=OB ,延长OC 至C 1,使CC 1=2OC ,连接AB 1,AC 1,B 1C 1.则OB 1→=2OB →,OC 1→=3OC →. 由条件,得OA →+OB 1→+OC 1→=0, ∴点O 是△AB 1C 1的重心.从而S △B 1OC 1=S △C 1OA =S △AOB 1=13S ,其中S 表示△AB 1C 1的面积.∴S △COA =19S ,S △AOB =16S ,S △BOC =12S △B 1OC =12×13S △B 1OC 1=118S .于是S △BOC ∶S △COA ∶S △AOB =118∶19∶16=1∶2∶3.点评.本题条件OA →+2OB →+3OC →=0与三角形的重心性质GA →+GB →+GC →=0十分类似,因此我们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一个三角形,使点O 成为辅助三角形的重心,而三角形的重心与顶点的连线将三角形的面积三等分,从而可求三部分的面积比.引申推广.已知△ABC 内一点O 满足关系λ1OA →+λ2OB →+λ3OC →=0,则S △BOC ∶S △COA ∶S △AOB =λ1∶λ2∶λ3. 2.垂心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垂心,它与顶点的连线垂直于对边.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H 是△ABC 的垂心,则HA →·HB →=HB →·HC →=HC →·HA →或HA →2+BC →2=HB →2+CA →2=HC →2+AB →2.反之,若HA →·HB →=HB →·HC →=HC →·HA →,则H 是△ABC 的垂心. 3.内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内心就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点I 是△ABC 的内心,则有|BC →|·IA →+|CA →|·IB →+|AB →|·IC →=0.反之,若|BC →|·IA →+|CA →|·IB →+|AB →|·IC →=0,则点I 是△ABC 的内心. 4.外心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叫外心.外心就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在向量表达形式中,若点O 是△ABC 的外心,则(OA →+OB →)·BA →=(OB →+OC →)·CB →=(OC →+OA →)·AC →=0或|OA →|=|OB →|=|OC →|.反之,若|OA →|=|OB →|=|OC →|,则点O 是△ABC 的外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