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静脉输液及输液微粒的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微粒污染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微粒污染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微粒污染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姓名:王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中心(215300)关键词微粒静脉输液影响预防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门诊输液室则是重中之重,随着静脉输液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输液安全问题开始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静脉输注药物的要求是无化学污染物,不含活性微生物,无热原,无微粒,药物应与溶液相容,药物应与输液容器相容,药物彼此间应相容,输液过程中药物须保持稳定[1]。

由此可见,微粒是静脉输液能否得到安全保障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药典》(2005版)对大输液中微粒就有明确规定:标示装量为lOOml或lOO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1ml中含10u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12粒,含25u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2]。

据文献报道,少量的微粒对人体虽有影响,短时期可引起一些生化变化,经一定时间的修复、代谢仍可恢复,但大批量的不可代谢性微粒长期存在于机体内,不但可给肝、肾造成不可恢复的、甚至形成病理性改变的损伤[3]。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现就微粒对静脉输液的影响及对策综述如下。

1微粒的影响1.1 微粒的概念及来源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人人体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l一25um,也可为50—300um或更大的颗粒。

肉眼只能见到50 um以上的微粒[4]。

目前已鉴别出来的微粒有:橡胶塞屑、玻璃屑、纤维素、甥料微粒、炭颗粒、脂肪栓、药物结晶、碳酸钙、氧化锌、糊精、黏土、纸屑、细菌、霉菌、真菌、真菌孢子以及空气中的尘埃等[5]。

药品本身质量不合格、橡胶塞的反复穿刺、混合药物使用的配伍不当及药液的错误抽吸、玻璃安瓿的切割不当与消毒不彻底、操作环境的净化不到位以及护士的护理操作不规范等都会直接造成微粒污染液体。

1.2微粒的危害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是潜在的、严重的、长期的,甚至难以被人发现,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形态、化学特征、血管被阻程度及人体对微粒的反应等,微粒越大,数量越多,对人体危害越大[6]。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2、 加强输液安全防范意识规范 (1)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教育 (2)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加强护士用药知识学习 (4)积极推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 (5)做到勤巡视、细观察,认真交代做好记录 (6) 环境温度较低时,应注意保暖 (7) 熟悉掌握穿刺技术
一、输液器材的发展
1、头皮针:留置时间:大约2—4h (1957年发明的) 2、留置针:留置时间:3—5天 3、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 2周 4、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 5、输液港(VPA):可长期留置或不确定。 其它:输液夹、精密输液器、微量注射泵、便携式输液泵
预防药物外渗的方法
1.用适量的液体稀释药液,避免浓度过高。 2.化疗前应该识别了解所输入药物的性质,对局部和静脉刺激程度。 3.正确评估所选择的静脉和穿刺的部位。 4.在输入药物前要抽回血来证明静脉是否通畅,由另外一名护士确认被 穿刺的静脉是否正常,正常后方可注药。 5.给药过程中不断观察静脉情况,不断询问病人穿刺处有无疼痛和烧灼 感,对于言障碍、意识欠清患者重点关注。
3、处理:(1) 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2)高热者给予 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及时处理。(3)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 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备查。
(四)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 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二)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 、 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美国护理学会4级分级标准 0级输液部位无红、肿、热、痛及不适感觉 1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2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3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非往往见的治疗方式,但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

因此,静脉输液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静脉输液管理的重要性、常见的管理规范、输液设备的选择、输液速度的控制以及输液后的观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静脉输液管理的重要性1.1 确保患者安全:静脉输液管理规范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输液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如感染、溢液等。

1.2 保证治疗效果:规范的静脉输液管理可以确保药物按照正确的速度和剂量输送到患者体内,保证治疗效果。

1.3 提高医疗质量:遵循规范的静脉输液管理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二、常见的管理规范2.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医护人员必须进行充分的手部消毒,并确保输液设备的无菌。

2.2 定期更换输液管路:输液管路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

2.3 遵循药物配制规范:药物的配制应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药物浓度过高或者过低带来的不良反应。

三、输液设备的选择3.1 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应选择质量可靠、操作简便的输液器,确保输液速度的准确控制。

3.2 选择透明输液管路:透明的输液管路可以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3 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避免损伤静脉壁。

四、输液速度的控制4.1 根据医嘱调整输液速度:医护人员应根据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确保药物按照正确的速度输送到患者体内。

4.2 定期检查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或者过慢。

4.3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调整输液速度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五、输液后的观察5.1 观察输液部位:输液结束后,医护人员应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5.2 观察患者反应:输液结束后,应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静脉输液是目前对病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90%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静脉输液治疗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是护士工作的重点;更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医疗技术。

静脉输液的安全关系到病人的安全。

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液体与容器质量、输液工具质量、药物本身质量及药物贮藏、配药环境、医生护士专业知识、责任心与技术水平等,通过观察发现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引发医疗和护理纠纷。

2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2.1操作前的问题:不规范执行口头医嘱,转抄输液执行单后未查对;准备药物、用品的不仔细检查核对;配药过程中不规范行为造成的污染;操作前的健康教育不到位等方面。

2.2操作中的问题2.2.1 未严格查对,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造成加药、穿刺、更换液体等过程中污染,输错、加错液体,或污染而引发医源性感染。

2.2.2静脉输液微粒的存在:溶解药物时,橡皮塞表面的微粒、穿刺而产生的橡皮屑、砂轮割据安瓶时产生的微粒进入药液。

配药时有药品结晶未溶颗粒,中成药针剂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2.2.3药物配伍问题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配伍使不良反应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2.2.4输液反应2.2.4.1发热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

2.2.4.2循环负荷过重: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2.4.3静脉炎: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1. 引言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2. 静脉输液规范2.1 输液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检查静脉输液设备的完好性;•确认病人的身份和处方的准确性;•清洁和消毒皮肤。

2.2 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对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输液设备包括输液器、注射器、针头等。

在选择和准备输液设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确保输液设备的完好性和无污染;•根据输液速度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输液器;•使用带有防止误插连接器的输液器,以防止错误插入;•清洁和消毒输液设备,确保无菌环境。

2.3 输液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见的输液操作规范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插入部位;•寻找适合的静脉;•用消毒剂消毒插入点;•按要求插入静脉针;•固定静脉针;•确保输液过程中无滴漏和护理观察。

3.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3.1 人员培训和技能评估为确保医务人员具备静脉输液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医院应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技能评估。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静脉输液操作规范;•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静脉插入和固定技巧;•输液并发症的处理。

3.2 输液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输液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药物和输液设备的采购和验收;•输液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输液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输液设备的报废和更换。

3.3 输液记录和报告为了监控和评估静脉输液的效果和安全性,医务人员需要做好输液记录和报告工作。

相关内容包括:•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输液过程;•监测输液速度和药物剂量;•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和并发症;•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

静脉输液的管理要求

静脉输液的管理要求

静脉输液的管理要求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补液等治疗。

正确的静
脉输液管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静脉输液的管理要求。

1. 设备准备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首先要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包括静脉导管、输液管、输液泵、止血带、大量输液器、药物等。

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符合医疗使用标准。

2. 患者评估
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前,需要进行患者的全面评估,包括静脉通畅性、过敏史、疾病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液方案,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进行输液。

3. 操作规范
进行静脉输液时,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手部清洁,使用无菌操
作技术进行操作。

注意输液速度、输液管的固定、药物相容性等问题,避免输液过快或发生漏药现象。

4. 输液监测
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输液情况进行监测,包括输液量、输液速度、患
者反应等。

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5. 输液后处理
输液结束后,需要妥善处理输液设备,包括拔除静脉导管、处理废弃物等。


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6. 记录与沟通
对于每一次静脉输液操作,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输液时间、输液量、
输液速度、药物名称等信息。

同时需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综上所述,正确的静脉输液管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做好
设备准备、患者评估、操作规范、输液监测、输液后处理、记录与沟通等管理要求,才能有效提升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静脉用药的管理制度

静脉用药的管理制度

静脉用药的管理制度一、概述静脉用药是指将药物通过血管直接输送到血液循环中的方式,它具有快速、直接、有效的特点,常用于急症、危重症、手术等情况下。

静脉用药的管理制度对于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效果和减少用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静脉用药的管理原则、流程、人员配备、设备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静脉用药管理的第一原则是患者的安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是静脉用药管理的核心目标。

2. 严格执行医嘱:所有静脉用药都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剂量、用药方式及用药时间。

3. 规范执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熟悉静脉用药的操作流程,并按规定操作,确保用药无误。

4. 注重质量控制:静脉用药的配制、输注等环节必须要求严格按标准操作,确保用药质量。

5. 完善记录管理:对静脉用药的配制、输注等环节均要进行详细记录,以备查阅和追溯。

三、管理流程1. 医嘱审核:所有静脉用药医嘱在下达后,需要由药师进行审核,确保医嘱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2. 药品准备:医嘱审核通过后,药房按照医嘱要求,配制相应的静脉用药,确保配制的药品符合标准。

3. 输液准备:护士根据医嘱和药房提供的静脉用药,准备输液器材,并依据操作规程完成输液的准备。

4. 输液操作:护士根据医嘱和药师配制的静脉用药,进行输液操作,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5. 输液监测: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输液情况进行持续监测,确保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6. 记录管理:对整个静脉用药的配制、输液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确保用药环节的可追溯性。

四、人员配备1. 医生:负责下达静脉用药的医嘱,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药师:负责对下达的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并负责相应药品的配制工作。

3. 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输液操作,监测患者的输液情况,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设备要求1. 输液设备:需要配备完好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泵、输液管、输液器等设备。

2. 配药设备:需要配备符合标准的配药设备,包括配液架、灭菌器、称量器等设备。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平安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平安

防范输液微粒污染保障输液平安【关键词】输液微粒输液平安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进程中,将输液微粒(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不溶性,其直径一样1~15 um,少数可达50~300um。

)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峻危害的进程。

输液剂中的微粒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1]。

大量微粒进入人体后,对人体能够造成以下危害:(1) 微粒较小时,由于向心性静脉输液静脉管腔不断扩大,小微粒不易在静脉系中停留,但随血液通过左心后,动脉管腔慢慢缩小,直径约5~10um大小,因此微粒就有可能滞留堵塞毛细血管,引发血管肉芽肿及坏死等严峻反映,堵塞部位多发生在肺、脑、肝、肾及眼部,除致使不同程度的坏死和损伤外,某些微粒还可能引发肿瘤样和抗原样反映。

据报导:1963年Garvan和Gunner在尸检中发觉用过40升输液的肺标本有5000个肉芽肿[2]。

(2) 微粒较大时,比如:输液瓶胶塞微粒一旦进入人体,是不能通过一样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只能引发血管栓塞[3],引发局部供血不足,使组织缺氧和水肿,乃至坏死。

缘故:通常咱们加药的针头型号是9~12号,其直径是900~1200um,也确实是说,加药时针头切口下的瓶塞微粒最大直径1200 um,而人体最大小静脉为200~300um。

(3) 由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发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4) 微粒本身是抗原,可引发过敏反映及显现血小板减少症[1]。

咱们结合实践体会对引发输液微粒污染的缘故和计谋进行探讨。

1 引发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药物因素液体、针剂本身因素药液在生产进程中的污染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微粒标准。

即: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 u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 u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

联合用药的微粒污染输液中加入多种药物,尽管每种药物的不溶性微粒均符合规定,但混合后液体中不溶性微粒超标。

静脉输液操作如何防范微粒污染

静脉输液操作如何防范微粒污染

5 李 小寒 , 少梅 . 础 护理 学[ . 京: 民卫 生 出版社 , 尚 基 M] 北 人
2 0 2 9 0 8: 9 .
6 马丽 , 百发. 黄 康惠 尔透 明贴治疗静 脉炎效果观 察 [ ] 当代 J.
护 士 .0 5 9 1 2 0 . :3—1 . 4
7 王 国全 , 范静 , 翟红岩 , 静脉输液 与医院感染及预 防措 施 等.
当代护 士 2 1 年 1 中旬 刊( 0 1 2月 学术版)
・3 17・
静 脉输 液 操作 如 何 防范微 粒 污 染
杜 志英
摘要
谭 木 会
总结 了输液操作过程 中引起 不溶性微 粒污染的原 因并进行 分析 , 出相应防范措施 , 提 包括 改善操作环境 , 正确切割安瓿 , 选择
合适的针头等 , 以预 防或减 少输液微粒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 害, 保证病人安全 , 高 医疗质 量。 提
繁的穿刺胶塞与切割安瓿是微粒污染的重 要原 因。
2 防范 措 施
19 的药典规定 , 毫升输液 剂 中直径 >1 的不溶 性微 9 0年 每 O
粒 不能超过 2 0个 , 直径 >2 I 的不溶性 微粒不 能超 过 2个 。 5m *
微粒进 入人体 , 其危害是严 重而持久 的 , 据有关 报道 , 长期输液
的病人死后解 剖发现肺部 有明显 的沉淀物 , 是 由于长期 静脉 就 输 液微粒沉 积的结果 。凶此 , 由于不 溶性微粒 引起 的微 粒污 染反应也越来越被人 们所重视 。为防止微 粒污染 , 本人通 过临 床 实践及有 关资料 的学 习 , 对输 液过程 中引起 不溶性微粒 污染 的防范分析如下 。
2 4 正确抽吸药液 . 2 4 1 抽药操 作时不能横握 注射器 , 一把抓 ” 应采用 正确 .. 即“ , 的抽吸方法。 2 4 2 抽药的空针 也不 能反 复多次使用 , .. 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 的数量也越多。 2 4 3 抽吸时安瓿 不应倒置 , .. 针头 置于颈 口时 , 玻璃 微粒污 染 最多 , 于底 部抽吸时微粒最 少 , 针头触及底部 易引起钝针 , 但 因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及预防

() 5输液 器 产 品标 存 中 增加 对 微 粒 指标 的 检测 要 求 。 () 6 目前 , 次 性输 液 器 过 滤精 度 还 有 少量 的2 m微 粒 通过 。 一 O 使用精密过滤液器是预防微粒进入 人体的有效措施。 () 7合理 用 药注 意 配伍 禁 忌 , 人 研 究输 液 配 伍微 粒显 示 : 有 配伍
1 输液微粒 的危害
() 管 栓塞 。 1血
() 栓 形 成 和 静 脉 炎 。 2血
() 芽肿 。 3肉 () 原样 反 应 。 4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 液越 多 , 微粒 越 多 , 粒增 加 越 明显 [, 微 5 药物 配伍 不 当造成 微粒 】 倍增 [。 士 配输 液 药 物 前 , 6护 】 详细 阅读 药 品 说 明 书 , 悉 药物 药 理 熟
气 , 置 台 面 定时 消 毒 , 期 监 测 。 疗 室 内 安 装 空 气 净 化 设 施 。 处 定 治
改善护士配液操作环境 , 减少 污 染 。 出院 患者 床 单 位 及 时 清 洁 消 毒 , 风换 气 。 作 者 按 常 规 要 求穿 衣戴 帽 , 动 水 洗 手 , 免 扫 通 操 流 避
【] 梁 安 鹏 . 4 静脉 输 液 临床 污 染 的危 害 及其 预 防处 理 【】实用 护理 J. 杂 志 , 9 , ( ) 4~4 1 91 7 8 : 2.
择 锐利 的小 号针 头 。 确 掌 握 进 针 角度 和 速 度 , 少 进 针 带 入 的 正 减
微 粒。
() 范 护 理 操 作 , 理 人 员 配 制输 液 严 格 执 行 “ 查 七 对 一 3规 护 三 注意” 制度 量减 少 穿 刺输 液瓶 塞的 次 数 , 尽 降低 针 头 穿 刺胶 塞 微 粒 污 染 。 瓿 不 能 倒置 , 则 安瓿 断 口处 的 微 粒混 入 药 液 中 , 安 否 造成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一、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静脉输液是医疗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科学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还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1. 质量要求
静脉输液必须由具备合格资质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输液液体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准备,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

2. 医疗机构的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输液操作规程,明确输液场所和设备的配置要求,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

3. 培训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静脉输液操作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保障输液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1. 执行责任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输液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监督检查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定期的静脉输液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对静脉输液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四、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统计输液操作中的相关数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改进管理制度,提高输液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总结
建立科学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培训和监督检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静脉输液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院静脉输液及输液微粒的安全管理

医院静脉输液及输液微粒的安全管理

医院静脉输液及输液微粒的安全管理摘要】医院的静脉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主要窗口,医护人员每天要面对着各专科、各病种、各种文化层次、各种性格、各种就诊经历及各种经济状况的患者,输液室要接待大量各类输液患者。

突发事件较多,工作中很难掌握主动性,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和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的过程中,在护理工作中如何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是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杜绝护患纠纷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静脉输液微粒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362-02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每天的日常工作。

比外用、口服、皮下、皮内及肌肉注射更快捷有效。

然而病人及医护人员所承担的风险与治疗效果成正比。

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又合理的规避风险是我们必须要时时高度重视的问题。

药液中存在的微粒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导致水肿和炎症,形成肉芽肿,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

造成输液微粒的原因有药物纯度、配伍不当、空气污染、配液操作不规范、输液器具不合格等多种因素,其中空气污染有直接因果关系。

但是,对于输液微粒而言,往往强调生产过程中,配制输液环境空气净化的洁净级别,而忽视了使用过程中空气污染、配伍不当、配液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100ml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个,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个[1]。

国内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孔径一般在15微米,对直径6-10微米的截留几乎没有作用,输液不良反应与输液远期影响在所难免。

当然也有精密药液输注装置,它可将不溶性微粒限制在5微米以下。

一些普通输液器上使用纤维素滤膜临床实验证明:纤维脱落会产生自污染,吸附作用会使药效降低。

输液时间越长脱落情况越严重,滤过能力也降低。

这就出现了药液在配液操作前澄明度检查合格,而配液操作后或给病人输上液后才发现液体中的微粒、异物存在的现象,导致医疗纠纷不断,这个问题尚未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输液管理规定

输液管理规定

输液管理规定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输液管理制度1、经医师诊治后需要输液者,应带病历、输液卡及取配的药品,核对无误后,方可给予输液。

2、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操作规程,严密消毒,坚守工作岗位,定时巡视病员,注意输液反应,做好输液登记。

3、对病人热情体贴,力求无痛注射、一针见血。

如病人有疼痛或注射失败应立即向病人做好解释。

4、根据药物和病情,调节好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应交待病员与陪伴不得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发生危险。

并做好输液观察记录。

对需大小便者应由护士或陪伴陪同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5、输液完毕后,病员无不适或其他反应,可嘱其休息十分钟后回去,并交待病人后回家后注意事项。

如有不适或病情变化,应请医生复诊并再作处理。

6、应对病人和陪伴宣传,自觉遵守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共同保持输液室文明、清洁、卫生、安全。

7、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不要把外来盐水带来输注,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1 加强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临床药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着重在静脉输液相关基础知识;静脉治疗前的八项评估;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及对血管的刺激;各种药物溶媒的选择;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输液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

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 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

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3 药物的安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1 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

执行医嘱前需打印好输液瓶签、输液卡、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补液。

3.2 溶液查对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确保它的安全性。

静脉输液微粒预防和控制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预防和控制措施

静脉输液微粒预防和控制措施静脉输液微粒是指输注液体中存在的不溶于水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5μm,少数可达50^300μm o这种非代谢性颗粒杂质主要由外界引入,是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诱因。

2015版《中国药典》对输液微粒的限度作了明确的规定,静脉输液装量为IoonI1.或IoOnI1.以上,210Um的微粒数不得过25粒,≥25μm的微粒数不得过3粒Q输液微粒污染会造成静脉炎、过敏反应等危害,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巨大隐患。

因此,控制输液微粒污染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保障静脉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静脉输液微粒的来源微粒污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1、环境因素由于空气环境的污染,致使药物配置使用过程中空气中的致病菌或灰尘微粒进入血液。

2、药物因素药液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输液溶媒选择不当、输液中加入药物及配伍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输液微粒的产生及增加。

3、输液配制因素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微粒:1)玻璃安薇颈的切割及消毒不严格。

切割安裁时,砂轮与玻璃摩擦可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切割距离越长、切割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

此外,消毒不严格,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微粒也会随输液进入人体。

2)注射器型号选择及使用方法不当。

注射器针头越大、使用次数越多产生微粒越多;加药时针头扎进胶塞的角度、手持注射器手法、与产生微粒的多少有关。

二、静脉输液微粒的危害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血管栓塞在静脉输液中会出现一些大于微毛细血管的微粒,这些微粒会滞留在微毛细血管内而引起栓塞,进而影响到血管的正常代谢功能,致使细胞损坏以及组织坏死Q2、静脉炎微粒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小板聚集,可造成静脉炎。

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液的病人中大概有60%会因为静脉输液中的微粒而应发静脉炎。

3、肉芽肿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容易剌激组织增生形成肉芽肿,它可发生在肺脏、脾脏、脑、心脏、肝脏、肾脏等部位。

少数肉芽肿对机体影响不大,但大量肉芽肿的发生可直接干扰这些重要脏器的机能,甚至危及生命。

输液管理制度

输液管理制度

输液管理制度1、经医师诊治后需要输液者,应带病历、输液卡及取配的药品,核对无误后,方可给予输液.2、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操作规程,严密消毒,坚守工作岗位,定时巡视病员,注意输液反应,做好输液登记.3、对病人热情体贴,力求无痛注射、一针见血。

如病人有疼痛或注射失败应立即向病人做好解释。

4、根据药物和病情,调节好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应交待病员与陪伴不得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发生危险。

并做好输液观察记录。

对需大小便者应由护士或陪伴陪同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5、输液完毕后,病员无不适或其他反应,可嘱其休息十分钟后回去,并交待病人后回家后注意事项。

如有不适或病情变化,应请医生复诊并再作处理.6、应对病人和陪伴宣传,自觉遵守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共同保持输液室文明、清洁、卫生、安全。

7、温馨提示: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不要把外来盐水带来输注,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1 加强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临床药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着重在静脉输液相关基础知识;静脉治疗前的八项评估;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及对血管的刺激;各种药物溶媒的选择;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输液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

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 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3 药物的安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1 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

执行医嘱前需打印好输液瓶签、输液卡、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补液。

3.2 溶液查对摆补液者必须认真检查每一袋/瓶溶液的质量,确保它的安全性。

为了避免出错,我们规范了检查溶液的流程。

3.2.1 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二照: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四复照: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静脉输液及输液微粒的安全管理发表时间:2013-09-18T14:31:32.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冯爱华[导读]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每天的日常工作。

比外用、口服、皮下、皮内及肌肉注射更快捷有效。

冯爱华(湖北云梦县人民医院 432500)【摘要】医院的静脉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主要窗口,医护人员每天要面对着各专科、各病种、各种文化层次、各种性格、各种就诊经历及各种经济状况的患者,输液室要接待大量各类输液患者。

突发事件较多,工作中很难掌握主动性,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和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的过程中,在护理工作中如何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是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杜绝护患纠纷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静脉输液微粒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362-0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每天的日常工作。

比外用、口服、皮下、皮内及肌肉注射更快捷有效。

然而病人及医护人员所承担的风险与治疗效果成正比。

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又合理的规避风险是我们必须要时时高度重视的问题。

药液中存在的微粒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导致水肿和炎症,形成肉芽肿,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

造成输液微粒的原因有药物纯度、配伍不当、空气污染、配液操作不规范、输液器具不合格等多种因素,其中空气污染有直接因果关系。

但是,对于输液微粒而言,往往强调生产过程中,配制输液环境空气净化的洁净级别,而忽视了使用过程中空气污染、配伍不当、配液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100ml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个,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个[1]。

国内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孔径一般在15微米,对直径6-10微米的截留几乎没有作用,输液不良反应与输液远期影响在所难免。

当然也有精密药液输注装置,它可将不溶性微粒限制在5微米以下。

一些普通输液器上使用纤维素滤膜临床实验证明:纤维脱落会产生自污染,吸附作用会使药效降低。

输液时间越长脱落情况越严重,滤过能力也降低。

这就出现了药液在配液操作前澄明度检查合格,而配液操作后或给病人输上液后才发现液体中的微粒、异物存在的现象,导致医疗纠纷不断,这个问题尚未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1、主要原因研究人员对有关微粒的来源做了大量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输液污染源存在于各个方面,如:生产药液的过程会产生碳黑微粒等;中草药制剂中的胶体微粒;临床操作产生:橡胶微粒、塑料微粒;安瓿开启时产生的玻璃碎屑微粒;添加药物(混药)产生:结晶体微粒,混药次数和种类越多,微粒出现越多;输液环境产生:毛屑、尘埃微粒、纤维素等微粒;药液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不利(如不能有效避光)时产生:结晶体微粒、纤维素微粒;重病人使用的全营养液中的脂肪栓微粒等。

1.1 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很多尘埃粒子、悬浮物、输液配药时很容易进入液体中。

尤其是加压输注时。

如北京安贞医院李元春曾在1ml青霉素和5%GS混合液中,检出粒径2~16μm的微粒542个,在1ml20%甘露醇药液中,检出粒径4~32μm的微粒598个[2]。

显然,空气污染是输液微粒增多的原因之一,而且直径在10~25μm的微粒是我们人的肉眼无法看到的。

1.2 配伍不当,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临床治疗常直接在大输液中添加药物,加药后微粒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粉剂溶解不完全;由于药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理化作用;溶媒的改变;输液中PH值的变化等都会在药液中产生新的微粒。

溶媒的选择不当会导致微粒增多。

据陈中玉等报道[3],中药注射液配伍生理盐水微粒数明显少于配伍葡萄糖注射液的微粒数。

其中,10%葡萄糖注射液的微粒数较多。

多位学者研究表明:多种药物配伍后微粒数量大幅增加,药物配伍品种数愈多,微粒增加愈明显。

添加药物顺序不同,产生的微粒数量也不同[4]。

虽然在医院各科室的治疗室墙上一般都挂有注射液配伍禁忌表,但由于近年新药不断增多,有些药品在配伍禁忌表上根本查不到,给护士配药带来了困难,配伍不当现象时有发生。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不了解有关配伍禁忌的药品时,一定要详细阅读该药品的使用说明书,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配药或注射,切不可图省事,盲目将该药往输液中加或从输液器的孟菲氏滴管中加入。

特别是中草药注射液,由于其有效成分复杂,提取、生产工艺与所用溶媒不相同,因此,中草药注射液与输液之间、中草药针与西药针剂之间就很有可能产生配伍变化,析出结晶或鞣质样絮状物,这就是中草药注射液为什么要单独输注的原因。

如丹参注射液与细胞色素C混合输注可产生螯合反应,生成丹参酚-铁螯合物,使注射液色泽变深,甚至产生混浊,沉淀。

我院就曾经发生过多起在输丹参过程中加入其它针药或未按丹参使用说明书中指定加入的液体输注而出现浑浊、絮状物引起医疗纠纷的事件。

1.3 配液操作不规范:临床操作时产生的微粒:插管、排气等操作可使输液中的微粒明显增加,尤其是50微米以上的异物和纤维。

尽管目前在针剂或粉剂生产中,采用隔膜防止橡胶塞与药液接触污染,但隔膜被针头穿刺后,橡胶粒进入药液的问题仍不能避免。

有人对橡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刺前比较,发现药液中仅5-10微米的微粒就增加近27倍,而且穿刺的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

治疗室里敲击安瓿的声音我们都比较熟悉。

笔者曾经仔细观察并亲自实践,敲击安瓿的手法不同,其细碎玻璃屑落入药液中的数量也有所不同。

如果配药护士用空针抽取药液时不注意,就会将落入药液中的细小碎玻璃屑抽入空针而注入输液中,造成输液微粒增多。

特别是有的药液抽入空针后,不仅有注入输液中滴注的,有直接静脉推注或肌注的,其危害可想而知。

1.4 输液器具因素:一次性输液用具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带入机械性微粒,有的是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还有的是制剂材料不耐摩擦而脱落的颗粒[5]。

1.5 护士操作存在的不良习惯:加药不戴口罩、长刘海、长指甲、指甲美容、更换液体时不带治疗盘、拔针不带拔针盘、药物不能现配现用、加药完毕药瓶口无瓶口贴或没有无菌棉球保护、不及时清理治疗台及治疗室、治疗室清洁不能按规范完成、输液时依赖呼叫器不经常巡视病人、执行护士不签名、不写执行时间等。

2、现在输液高新设备的应用临床科室建立临床静脉输液配药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虽然现在的输液器普遍带有终端滤器,但不能完全依赖这个终端滤器而忽视配药环境与操作的重要环节。

医院的护理人员即使在最严格的规范操作之下,也无法完全控制微粒数量。

所以笔者建议在临床科室安装一间空气净化室,将全科所有静脉输液或注射的配药集中在这间净化室完成,有条件的还可配备安瓿切割机、超净工作台,配以专人规范化操作、检查、核对;这样既可减少空气污染,使药液微粒得到控制,又可防止操作不当造成玻屑异物,更有利于配液的正规操作,减少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大降低了医护工作量。

3、要求3.1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规范的护理程序是防止护理缺陷和差错的重要手段。

3.2 环境准备:治疗室清洁,无灰尘,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地面湿扫,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3.3 个人准备:操作前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头发前不过眉,后不过肩,长发用头花扎起,无长指甲及指甲美容,不佩戴戒指、手镯、手链。

3.4 无菌技术:加药、穿刺等遵守无菌技术及注射原则,针头污染及穿刺失败或漏出血管外再次穿刺必须更换针头。

3.5 三查七对:认真执行三查七对,掌握正确的查对方法和查对内容。

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效期。

3.6 按医嘱安全用药:用药的根据先后顺序、滴数、药物浓度、温度、是否避光等。

用药的先后顺序应根据医嘱、病情及药物的性质决定:如烧伤病人补液必须胶体、电解质、水分交替输入。

输液的滴数根据病情、年龄、药物的性质调节:如白蛋白滴速每分钟不超过2ml,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脑外科,经常会遇到输注甘露醇的情况,并且要求15-30分钟输注完毕,因此甘露醇输注时要加压输入,为防止空气栓塞,加压输液期间护士不得离开病人;输液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输液的滴数,一是防止病人及家属由于输液知识缺如随意调节输液的滴数,二是由于体位改变影响输液的滴数,特别强调的是手术病人回病房的交接过程,由于肢体的屈曲使留置针折曲液体滴数较慢,没有经验的护士往往忽略这一因素而没有调节肢体位置重新调节液体的滴数,当病人肢体舒展时液体滴数过快,若没及时发现容易导致循环负荷过重。

药物的浓度根据医嘱、病情及药物的性质决定:如氯化钾在液体中的浓度为0.3%,而低血钾病人输注氯化钾的浓度可超过这标准,但是一定要监测血钾浓度,根据医嘱给药。

液体的避光根据药物的性质决定,液体的温度根据医嘱、病情、药物的性质决定:如为中枢神经高热病人输注低温盐水降温。

3.7 切实做到安全用药,在查对过程和用药过程中如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8 观察: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听取病人主诉,察看滴数,及时更换液体,有无渗漏及输液反应。

有经验的护士只要下病房就会对同房的病人的情况进行评估,不仅仅只限于执行一项护理操作。

应切实改变坐等叫唤、不叫不动的怀习惯,将改善服务态度落实到实处。

3.9 操作程序:认真执行操作程序。

不颠倒、不漏项。

如:输液卡执行人签名及执行时间。

药物现配现用。

3.10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护理操作尽量不要安排在输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操作如更衣、喂食等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输液的安全,不外渗、减少病人的痛苦。

3.11 健康教育: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输液的注意事项,不随意调节液体滴数,出现不适无陪伴、医护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如何向医护人员求助等。

3.12 新药、中药、假药、伪药、劣药:近年来对新药、中药制剂在治疗过程中导致病人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及假药、伪药、劣药严重损害病人甚至正常人群健康的事例各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

尤其是中草药制剂,由于提纯工艺有限,药液中存在大量不容性胶体微粒。

为保障病人的合法利益及护士的安全在使用新药治疗过程中:按医嘱给药;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及检查药物的批准文号;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勤巡视,发现疑问及时告知医生协助处理并记录和上报;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药品,在医患关系紧张及现有的医疗环境下建议大家不使用院外药品。

3.13 输液反应液体的处理:对疑似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后果的,医患双方共同在场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发生输液反应要及时遵医嘱处理并登记上报护理部。

小结:在护理工作中如何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是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杜绝护患纠纷的根本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