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化工常见化学反应及其安全技术(三篇)

化工常见化学反应及其安全技术1引言化工生产是以化学反应为主要特征的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等特点,因此安全生产在化工中尤为重要。
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因其反应特点不同,潜在的危险性亦不同,生产中规定有相应的安全操作要求。
一般情况下,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脂化反应较少危险性,操作较易控制;但不少化学反应如氧化、硝化反应等就存在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操作较难控制,必须特别注意安全。
2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其安全技术2.1氧化反应绝大多数氧化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作为氧源的氧化剂具有助燃作用,若反应物与空气或氧配比不当,反应温度或压力控制失调,就易发生燃烧爆炸。
因此,对氧化反应一定要严格控制氧化剂的配料比,投料速度也不宜过快,并要有良好的搅拌和冷却装置,以防温升过快、过高。
尤其是沸点较低(挥发度则较大)的有机物,存在高火险,如乙醚、乙醛、乙酸甲脂等具有极度易燃性,其闪点<0℃;乙醇、乙苯、乙酸丙脂等具有高度易燃性,其闪点<21℃。
大多数化学溶剂属于易燃性物质,闪点在21-55℃。
闪点和爆炸极限是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即闪点越低,越易起火燃烧,燃烧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所以,对氧化剂和反应物料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如: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必须控制氧含量<9%,其产物环氧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宽,为3%-100%,工业上采用加入惰性气体(N2或CO2)的方法来缩小反应系统的爆炸极限,增加其安全性。
在使用高锰酸盐、亚氯酸钠、过氧化物、硝酸等强氧化剂时,为安全起见,应采用低浓度或低温操作,以免发生燃烧和爆炸。
对具有高火险的粉状金属(钙、钛)、氢化钾、乙硼烷、硼化氢、磷化氢等自燃性物质,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火灾或爆炸,同样在加工时必须与空气隔绝,或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操作。
绝大多数氧化剂都是高毒性化合物,会造成氧化性危险,有些是刺激性气体,如硫酸、氯酸烟雾;有些是窒息性气体,如硝酸烟雾、氯气,所以在防火防爆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毒。
实验室潜在危险有哪些?

实验室潜在危险有哪些?溶剂处理方面A、溶剂无水处理前,肯定要预处理对于低沸点的溶剂,如乙醚,正戊烷等肯定要先用干燥剂预先干燥,然后再加入钠丝进行回流,并且加热不能过快过高。
由于,一旦溶剂里面的含水量过大,那么生成氢气很猛烈的话,溶剂极易冲出体系,然后遇见明火或正在加热的电阻丝,发生爆炸。
这一点在有机所是有先例的,当时的惨状是,爆炸的冲击波从三楼冲到顶楼,把通风装置炸的粉碎。
包括对面试验室的整扇窗都被推倒。
对于醚类溶剂,假如生产时间较长,或者久置不用的话,肯定不要震惊,同时要加入还原剂,除掉生成的过氧化合物。
也是一个博士生,在处理久置不用的处理THF的装置的时候,刚一拔磨口活塞,就发生爆炸,满脸血肉模糊。
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
有些同学卫省事或节省空间,把全部溶剂处理装置中保证与大气相通的的装置相连,这样做的危急是很可能假如卤代烷,特殊是二氯甲烷,加热的时候温度较高,无法冷凝下来,这样,有可能密度较大的卤代烷就会顺着相同的管道,进入用钠丝干燥的溶剂的体系。
一旦消失这样的事情,确定是爆炸。
大家知道,卤代烷在金属钠的作用下的偶联反应特别猛烈。
B、废溶剂的处理,肯定不要发生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的混装,这样特别危急。
在有机所,废液桶爆炸不是一次两次。
对于SOCl2, PCl5, PCl3肯定不能未经处理就放入废液桶,后果也很危急。
试验操作方面的潜在危急1.对于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肯定要当心不要成了封闭体系。
2.应当当心滴加、冷却的反应,肯定要严格遵守,不要图省事。
3.反应前,肯定要检查仪器有无裂痕。
对于反应体系气压变化大的反应,大家一般都会留意。
但是,有些问题就是在你想不到的时候消失。
我在一次萃取的时候,量在2升左右,发觉分液漏斗有一个裂痕,以为没有问题。
结果,在手中刚一摇摆时,就炸开了。
20%的KOH溶液喷了我一脸,更可怕的是,溶液顺着桌面进入插座,引起电源短路,然后引发火灾。
化验室潜在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

化验室潜在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在化学实验室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如何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以及万一发生又如何来急救,这些都是每一个化学实验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安全用电常识化验室要用到电的地方很多,所以安全用电是极为重要的。
违章用电常常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损坏仪器设备等严重事故。
化学实验室使用电器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
下列出了50Hz交流电通过人体的反应情况。
不同电流强度时的人体反应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1)防止触电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
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
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防止引起火灾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
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
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3)防止短路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4)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
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
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十大潜在风险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规范

十大潜在风险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规范康复科戚瑾雯一、跌倒/坠床(一)预防1.护士按照《跌倒/坠床评估表》认真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并有效落实。
2.护理人员对跌倒/坠床高危险患者重点观察并班班交接。
3.责任护士及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
4.护士长定期督查跌倒/坠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二)处理1.患者一旦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当班护士立即报告值班医师进行伤情认定并安慰患者。
2.测量生命体征,配合医生紧急处理,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上。
3.耐心听取患者主述,进行必要的全面检查,患者未造成骨折及器质性伤害,护士长及当班护士应给予患者密切的观察及重点的护理;发生骨折等器质性伤害,按疾病常规进行治疗及护理或抢救。
4.由病区主任及护士长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告知、解释工作,如患者与家属不能理解引起纠纷,按医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5.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协助生活护理。
6.病区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二、压疮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消除诱因素,护士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每班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并对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有压疮危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2)保护骨隆突出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3)正确使用器具。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3、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1)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紧张,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2)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身按摩。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不能进食的患者,就考虑由静脉补充。
6、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基础护理落实。
7、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
化学反应的潜在影响和危险

化学反应的潜在影响和危险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潜在影响和危险,掌握基本的化学安全知识。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化学实验危险品,了解其性质和正确的储存、使用方法。
3.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化学实验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的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培养学生分析化学反应潜在危险的能力,学会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3. 提高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学会正确处理实验室事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视,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 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好奇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谨慎的态度。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潜在影响和危险的客观存在,培养其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学科的安全教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对实验安全了解不足,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潜在影响和危险,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从课本第二章第一节中选取,回顾化学反应的定义、类型及其特点。
2. 化学反应潜在危险的识别:依据课本第二章第三节,讲解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如易燃易爆物、腐蚀品、有毒物质等)的性质和标识。
3.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参考课本第四章,详细介绍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基本原则、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
4. 化学实验事故案例分析:以课本附录中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为基础,分析事故原因、后果及预防措施。
十大潜在风险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规范

十大潜在风险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规范康复科戚瑾雯一、跌倒/坠床(一)预防1.护士按照《跌倒/坠床评估表》认真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并有效落实。
2.护理人员对跌倒/坠床高危险患者重点观察并班班交接。
3.责任护士及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
4.护士长定期督查跌倒/坠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二)处理1.患者一旦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当班护士立即报告值班医师进行伤情认定并安慰患者。
2.测量生命体征,配合医生紧急处理,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上。
3.耐心听取患者主述,进行必要的全面检查,患者未造成骨折及器质性伤害,护士长及当班护士应给予患者密切的观察及重点的护理;发生骨折等器质性伤害,按疾病常规进行治疗及护理或抢救。
4.由病区主任及护士长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告知、解释工作,如患者与家属不能理解引起纠纷,按医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5.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协助生活护理。
6.病区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二、压疮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消除诱因素,护士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每班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并对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有压疮危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2)保护骨隆突出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3)正确使用器具。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3、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1)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紧张,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2)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身按摩。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不能进食的患者,就考虑由静脉补充。
6、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基础护理落实。
7、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
有潜在危险行为患者意外防范制度

有潜在危险行为患者意外防范制度
有潜在危险行为的住院患者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心理抑郁、自杀倾向、走失的可能等。
1.在工作中,发现患者住院期间有危险行为发生的可能,应及时汇报,汇报的顺序为责任护士→管床医生和护士长→科主任。
2.责任护士在知晓和确认后,及时与家属联系,要求家属24小时陪伴。
3.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每天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动态,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4.实行严格交接班,根据情况交接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现的异常情况及病情等。
5.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做好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康复科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康复科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关键词】康复科患者;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59-02康复科服务对象主要是运动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安全是患者住院期间的基本需求。
然而患者住院期间的活动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作为医务工作者决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患于未然。
通过对住院患者的危险隐患进行查找和分析,现把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1.跌倒与坠床1.1 老年患者由于四肢功能不协调及反应迟缓,因此走路步态不稳,加之感觉功能减退,视力下降,疾病的折磨、药物作用等因素,在患者单独行动如上厕所、变换体位时容易跌倒及坠床[1]。
而严重的跌倒及坠床又可能发生骨折、脑震荡、脑出血等,使老年患者病情加重、残疾甚至死亡。
1.2 高危患者列入重点交班内容,并在床尾悬挂预防跌倒及防坠床标志,严格交班。
①对有跌倒及坠床史患者要详细询问跌倒及坠床发生的时间、地点、致伤程度、有否使用过易致跌倒的药物等,重点预防,必要时专人看护[2]。
②对高危患者加强巡视,指导患者床边呼叫铃的使用。
针对子夜至凌晨为跌倒、坠床高发时段,护士应提高工作主动性,及时排除各种隐患。
③对昏迷、烦躁、偏瘫、年老体弱患者安装床栏,安排高危患者临近护士站的病房,以方便观察,及时给予帮助。
1.3 护理人员应向高危患者及陪护人员讲授跌倒、坠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使患者认识到跌倒、坠床的危害性,教会患者及陪护人员识别跌坠床危险因素及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宣教,对使用增加患者跌倒危险的药物时,用前应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可能出现的反应。
1.4 心理干预。
老年患者因内在及外在因素,常产生焦虑、沮丧等负性心理,部分老年人因曾经跌倒、坠床或险些跌倒而对做某种运动失去信心,这样不仅增加了跌倒、坠床的危险性,而且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针对其不良心理状态,护士要做好安慰,心理上给予疏导、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3],在学会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活动,减少生活依赖性。
输煤作业潜在危险点及预防措施

输煤作业潜在危险点及预防措施输煤危险点输煤是一项涉及到多个环节和设备的复杂过程,其中包括煤尘爆炸、锅炉爆炸、煤堆自燃、电器设备漏电、高空坠物、机械伤害、触电事故、噪音污染、煤粉尘污染以及设备故障等潜在危险点。
本文将针对这些危险点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以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1.煤尘爆炸2.煤尘爆炸是指在煤尘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到火源或高能粒子引起的爆炸。
其危险性在于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为避免煤尘爆炸,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煤尘浓度,避免其达到爆炸极限。
●严格控制火源,消除潜在的点火源。
●加强设备维护和粉尘清理,防止煤尘积聚。
1.锅炉爆炸2.锅炉爆炸是由于锅炉内部压力超过其承受极限或安全阀失灵,导致锅炉结构破坏、内部介质喷出的事故。
为避免锅炉爆炸,应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和校准锅炉压力表、安全阀等重要设备。
●保持锅炉操作规范,避免超压运行。
●对锅炉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结构完整、功能正常。
1.煤堆自燃2.煤堆自燃是由于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氧化反应产生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并引发自燃的现象。
其危险性在于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为避免煤堆自燃,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煤堆存放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对煤堆进行合理的苫盖和喷水,以降低其表面温度和湿度。
●定期巡视煤堆,发现自燃迹象及时处理。
1.电器设备漏电2.电器设备漏电是由于设备绝缘层破损或老化,导致电流外泄的现象。
其危险性在于可能引发触电事故。
为避免电器设备漏电,应采取以下措施:●对电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绝缘层完好无损。
●使用漏电保护装置,在发生漏电时及时切断电源。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避免在未断电的情况下进行维修和操作。
1.高空坠物2.高空坠物是指在高空作业时,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或操作失误,导致物品或人员跌落的事故。
其危险性在于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避免高空坠物,应采取以下措施:●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存在各种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对于这些危险源的识别及相应的注意事项,是保证生产车间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就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器安全1. 电器设备的正确接地,确保电器可靠接地以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2. 定期检查电线电缆的磨损和老化情况,及时更换有安全隐患的电线电缆。
3. 禁止乱拉乱接电线电缆,避免短路引发火灾。
二、机械设备安全1. 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带电设备的接地情况等。
2. 确保机械设备上的保护装置完好,并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设备。
3. 禁止佩戴松散的衣物及饰品操作机械设备,以防止被卷入设备造成伤害。
三、化学品安全1. 对于生产车间中使用的化学品,必须标注清晰,必要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2. 存放化学品时,应按照安全要求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种类的化学品相互反应产生危险物质。
3. 确保有足够的通风设施,防止有毒气体积聚,控制化学品的泄漏风险。
四、火灾安全1. 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标识,并保持通道畅通,确保人员疏散时能够迅速离开。
2. 定期检查灭火器、自动喷水系统等消防设备的有效性,并进行维护和演练。
3. 定期清理工作区域的可燃物,避免火源接触易燃物。
五、物体坠落1. 在需要上下工作的区域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如护栏、防护网等,防止人员或物体坠落。
2. 搬运物品时应注意稳固握紧,防止物体滑落造成伤害。
3. 禁止在高处堆放杂物,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
六、高温热源1. 确保锅炉、热水器等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定期检查设备的燃烧情况,防止漏气引发火灾。
2. 在高温工作区域设置防护措施,如隔热屏、隔离帘等,避免人员接触高温引发烧伤。
七、噪音和震动1. 在噪音较大的工作区域,应佩戴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保护听力。
2. 控制噪音和震动的源头,采取隔音和减振措施,降低噪音和震动对人员的危害。
以上是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
潜在危险应对预案

潜在危险应对预案概述:潜在的危险无处不在,无论是生活中的工作风险、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都可能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危险应对预案,以便在危机来临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一、危险评估:了解危险的本质在制定危险应对预案之前,我们需要首先进行危险评估。
通过分析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型、程度和潜在损害后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危险的本质。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与专家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
二、灾害预警和监测:及时获取和传递灾害信息至关重要。
建立有效的灾害预警和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危险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个阶段需要合理布局监测设备、培训专业人员、制定灾害信息发布渠道等。
三、危险源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危险源管理是通过控制和管理潜在危险源,减少事故发生概率的主要手段。
这包括设立严格的安全标准、加强对危险源的监督和检查、推广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员工并建立相关制度等。
四、危险应急预案制定:危险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危机事件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方案。
根据危险的性质和特点,制定明确的危险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组织、物资准备、通信设备、救援路径和方法等。
这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五、人员安全培训:事故发生时,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决定了应急响应的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处置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急救、逃生技巧、紧急疏散等。
六、物资准备:在危机发生时,物资的供应往往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
在制定预案时,我们需要事先储备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急需物资,如食品、水源、应急工具等。
同时,建立健全的物资管理体系,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有效使用。
七、应急通信系统:良好的通信系统是危机管理的重要保障。
建立起一套紧急通信网络,包括电话、无线电、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通信手段,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沟通、协调行动,并向上级报告。
潜在危险反应(氧化、还原、重氮化、硝化及磺化)注意事项

磺化反应就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磺基的过程
主要风险
1)不同浓度的硫酸体系均具有强脱水及氧化性,特别是浓度高的发烟硫酸,遇水即发生爆炸性水解反应。
2)氯磺酸遇水立即分解产生硫酸和氯化氢,并放出大量的热,易发生喷料和爆炸事故。
3)三氧化硫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毒物时,必须佩戴口罩,如有可能接触蒸汽时,必须带全面罩。
7)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15分钟,就医。
8)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有其它症状,立即就医。
实验禁忌
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
2.操作人员须佩戴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实验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3.加压氢化必须在专门的氢化室内进行。
操作及后处理注意事项
1.加料的安全操作。当容器内已盛有醇、醚、烃等有机溶剂时,这些有机溶剂的蒸气就弥漫在液面上方,当加入的催化剂下落时,在空中同含有有机蒸气的空气摩擦,就有火星出现,会引燃下面的有机溶剂或反应液,发生火灾。加料时的着火危险性:Pd-C>Pd(OH)2>Raney Ni(通常用水浸泡着)。
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
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反应类型
还原反应
物质种类
四氢铝锂,二异丁基氢化铝(DIBAL-H)
基本信息及风险
氢化铝锂为白色或灰白色结晶粉末,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加热至 125℃即分解出氢化锂与金属铝,并放出氢气,在空气中磨碎时可发火,受热或与湿气、水、醇、酸类接触,即发生放热反应并放出氢气而燃烧或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而爆炸。
4)如果氢化铝锂用量较少,尽量使用它的四氢呋喃溶液。
常见的自我防卫技巧

常见的自我防卫技巧自我防卫是指在面对危险、攻击或侵犯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安全的行为。
掌握常见的自我防卫技巧对于提升个人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我防卫技巧的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做好自我保护。
一、保持警觉并提高安全意识1. 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警惕四周环境,尽量不在无人处行走或狭窄、昏暗的地方停留。
2. 注意观察陌生人的行为表现,特别是他们是否对你有过度关注、尾随或故意接近。
3. 提高安全意识,学会判断潜在的危险情况,迅速做出反应。
二、学习基本的自我防卫技巧1. 掌握基本格斗技巧,如腿部踢击、手部击打等。
但要注意,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使用,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直接的身体接触。
2. 学会使用防卫工具,如喷雾剂或防身器械。
但在使用前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3. 学习解救被人控制的技巧,如解脱绳结或拆解手铐等。
三、增强身体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1. 注重锻炼身体,提高力量和灵活性,以便在危险情况中不受限制。
2. 学习跑步技巧,提高逃离危险的速度和持久力。
3. 温习应急反应技巧,如跳跃、翻滚等动作,以减轻受到攻击的风险。
四、避免陷入危险境地1. 尽量避免夜间单独外出,尤其是前往人烟稀少或治安较差的区域。
2. 坚持与朋友或家人保持联系,告知他们你的行踪和所在位置。
3. 当感到不安或有可疑人员跟踪时,立即就近进入人群密集的地方或寻求他人帮助,不要单独面对潜在的危险。
4.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保持警惕,随时留意周围情况,以防止被盗或遭遇其他危险。
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1. 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定位功能,让亲友随时知道你的位置。
2. 下载安装一些应急求救软件,如紧急通话、报警等功能,以便可以快速发送求救信号。
3. 学习如何使用手机进行自卫,比如紧急拨号、发短信报警等。
总结:通过正确的自我防卫技巧可以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保持警觉和提高安全意识是自我防卫的首要步骤,学习基本的防卫技巧和应急反应能力可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避免陷入危险境地并善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
二硫化碳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五篇)

二硫化碳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二硫化碳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较高的挥发性。
它具有一些危险特性,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以下是二硫化碳的危险特性及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1. 毒性:二硫化碳具有一定的毒性,可通过吸入、皮肤接触、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
其蒸气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因此,在使用或接触二硫化碳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暴露在蒸气中,做好防护措施。
2. 火灾爆炸:二硫化碳具有较低的闪点和自燃温度,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
当二硫化碳浓度达到2.6%至50%时,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因此,应避免将二硫化碳与明火、电火花和高温物质接触,避免火源。
3. 腐蚀性:二硫化碳可以腐蚀许多金属和一些有机物。
它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会迅速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类似亚硫酸的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因此,在使用或储存二硫化碳时,应避免与水和湿度较高的环境接触。
4. 环境影响:二硫化碳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它能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在工业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和储存二硫化碳,避免造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基于以上的危险特性,在使用二硫化碳时,需要做出以下安全注意事项:1. 防护措施:在与二硫化碳有接触的场合,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和手套,避免蒸气直接接触皮肤、吸入或食入,防止产生其他安全隐患。
2. 通风环境:在使用或储存二硫化碳的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确保空气流通,减少蒸气浓度积累。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浓度的二硫化碳蒸气中。
3. 防火措施:二硫化碳是易燃物质,禁止与明火、电火花和高温物质接触。
在贮存和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火源,并配备灭火设备,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4. 个人卫生:使用二硫化碳后,应及时清洗皮肤和更换工作服,避免残留物质对皮肤的损害。
同时,避免将二硫化碳带回家中,以免对家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5. 废弃物处理:二硫化碳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三篇)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危险辨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一般按厂址、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种类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的综合资料。
(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
1)伤害(危害)方式。
指对人体造成伤害或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
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如黏膜糜烂、植物神经紊乱、窒息等),粉尘在肺泡内阻留、肺组织纤维化、肺组织癌变等。
2)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
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皮肤黏膜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内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对导致事故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和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
(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导致群死群伤的危险、危害因素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不得忽略。
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和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二)危险辨识是指通过分析和评估潜在风险的特征和原因,识别并确定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可持续性带来伤害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因此了解危险辨识的注意事项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非常重要。
下面是危险辨识的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学习和了解各种潜在危险的特征和原因:不同的危险有不同的特征和原因,了解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辨识和识别危险。
潜在风险应急预案

潜在风险应急预案潜在风险是指可能发生但尚未出现的危险或隐患,一旦这些潜在风险转化为实际危机,将会对企业、组织甚至个人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份完善的潜在风险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潜在风险应急预案应包括全面的风险评估。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为后续的预案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潜在风险的特征和规律。
其次,潜在风险应急预案应明确各种危机事件的分类和应对措施。
通常情况下,潜在风险可以归为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经济危机等不同类型,而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例如,针对自然灾害,应当建立应对地震、火灾、水灾等具体灾害的预案;针对人为事故,应当建立应对事故、泄漏、爆炸等不同事件的预案;针对经济危机,应当建立应对市场波动、资金链风险等相关预案。
再次,潜在风险应急预案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在公司或组织内部,应当明确危机事件发生时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个部门都能迅速行动,协调应对危机。
同时,每个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有专门的责任人员负责执行,确保危机应急工作的高效性和及时性。
此外,潜在风险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和评估。
只有通过实际的演练和评估,才能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不足,进一步完善预案。
通过定期的演练和评估,可以使整个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提高危机应对的能力和效率。
最后,潜在风险应急预案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响应危机,及时准确地处理相关信息。
建立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和信息,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精准度。
总的来说,制定并实施一份完善的潜在风险应急预案对于企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潜在风险应急预案,才能有效降低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并保障企业组织在面对危机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做出应对。
注意事项药品说明书中的警告

注意事项药品说明书中的警告药品说明书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档,用于提供给患者或使用者关于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其中的警告信息尤为关键,能够帮助人们正确使用药品、避免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本文将就药品说明书中的警告事项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重要信息。
一、警告的定义与重要性警告是说明书中的一种格式,用以向用户传达使用特定药品时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或注意事项。
这些警告信息尤其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警告信息的分类药品说明书中的警告信息根据其内容和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严重警告(Black Box Warning):这类警告信息在说明书中通常以黑色边框或突出的形式展示,以醒目的方式提醒使用者该药物的重要风险,如可能引发致命的副作用或严重的不良反应。
2. 用途限制警告:这类警告提醒使用者该药物的特殊适应症和使用限制,避免不当使用或误用。
3. 交互作用警告:这类警告提示使用者该药物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的潜在相互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4. 特定人群警告:这类警告针对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提醒他们使用该药物时需格外注意。
三、正确理解药品说明书中的警告1. 细读说明书,全面了解警告信息:使用者在使用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及时关注其中的警告部分,确保全面了解该药物的使用相关事宜。
2. 咨询专业人士:对于不清楚的警告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咨询医生、药剂师等专业人士,以便获得准确的解答和建议。
3. 严格按照警告遵循使用:警告信息的存在意味着该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
为了保证安全,使用者需要严格按照警告事项遵循,以减少潜在风险的发生。
四、药品说明书中警告事项的案例分析以一种常见的非处方感冒药为例,警告事项如下:1. 口服时遵医嘱用药剂量,严禁超量使用;2.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禁用;3.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4. 不得同时使用其他含有同类活性成分的药物。
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和观察要点

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和观察要点在医疗保健领域,高危药品是指具有潜在风险和危险性的药物,使用这些药物需要特别的注意和谨慎。
合理的使用和监测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关于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和观察要点:注意事项1.医嘱清晰明确: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医师开具的医嘱应该非常明确,包括用药剂量、频次、途径等信息,避免出现误解或错误。
2.药品存储和管理:高危药品应该单独存放,并按照要求的环境条件进行管理,避免受潮、变质或被他人盗用。
3.用药前审方:使用高危药品前,护士或药师应进行审方,确保患者的病情、过敏史和其他用药情况得到充分考虑,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过敏反应。
4.用药过程控制:使用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执行“三查五对”规则,即核对病历、核对药品、核对患者身份,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应急预案: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针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或中毒症状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观察要点1.过敏反应:使用高危药品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必要时及时处理。
2.药物副作用:高危药品可能引起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出血倾向等,应定期监测相关生化指标,注意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3.药物浓度监测:某些高危药品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以确定用药是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药物过量或过敏反应。
4.心电监测:部分高危药品对心脏有不良影响,定期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心电图是否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精神状态观察:有些高危药品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如引起意识模糊、抑郁等问题,应及时观察并做好记录。
总之,在使用高危药品时,医护人员应当高度重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用药效果。
同时,对于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和观察要点,应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一、有机合成中的一些潜在危险1.卤化氢的酸溶液加热后压力较大,封管反应时要注意,防止爆炸2.玻璃套管和橡胶管对接,用力过猛极易割伤3.一些偏酸碱的反应液禁止直接旋蒸,有潜在爆炸因素,应先倒入冰水中,调pH值到7后再后处理4.乱扔化学品,有燃烧的可能5.反应后双氧水应经过Na2SO3等还原剂处理,防止旋蒸时爆炸6.NaH,金属钠,氢化铝锂,叔丁基锂等高活性化学物质,建议少量、多次称量使用,活性太高易燃烧,反应易爆沸7.氢化催化剂(如Pd-C)必须加入塑料试剂瓶中,并用水封二、有机实验中的操作安全1.溶剂无水处理前,一定要预处理2.不对称催化对杂质的敏感程度较高,一切溶剂、试剂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处理3.分液萃取一定要放气4.减压蒸馏过程中不要离开!5.用钠处理的溶剂和卤代烷溶剂处理装置不能公用一个与大气相连的装置6.烘滴液漏斗、分液漏斗应取下活塞7.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发生酸和碱,氧化还原物质的混装8.用电设备不要自己检修9.缓慢升温时切记不要离人10.加压过柱时,防淋洗剂冲出来11.用Br2时,千万不能接触皮肤12.标签、记录千万要随时跟上三、实验操作方面1.实验室严禁一切明火,热源应当随用随插2.当投料异(叔)丁基锂时,一定要避免其与空气直接接触,极易燃烧3.核磁管多次使用后,应注意其有无产生细小裂纹,防止划伤4.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取量小心,处理小心5.对于容易爆炸的反应物,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加热小心,取量小心,处理小心6.装柱子和刮板时要带口罩并不能乱倒(吸入硅胶粉尘会造成矽肺)7.液氮-丙酮浴反应没必要就不要移动,而且反应一定要放置在杜瓦瓶中进行,防止冻伤8.玻璃套管和橡胶管对接时,一定不要野蛮操作,防止玻璃划伤9.一些性质不明的化合物很可能有大的危害性,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10.液氮-丙酮浴反应没必要就不要移动,而且反应一定要放置在杜瓦瓶中进行,防止冻伤11.NaH活性大,遇水极易燃烧,使用时应避免投料浓度过大,投速过快,小心操作12.因此,有机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使用高活性、高危险性试剂时,应选择正确的加料操作方式,远离水等活性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种类
基本信息
2.
3.
主要风险
4.
1.
安全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要注意设备和管道的防腐,确保严密不漏。
3.
反应应加尾气吸收装置
1. 严格控制温度和酸的配比,并保证充分的搅拌和冷却条件, 严防因温度猛升而造成的冲料或爆炸。
操作及后处理注 意事项
2. 严格控制加料速度、控制反应温度,应有温度计测量内温 3. 反应底物需经过纯化,以除去易氧化组分
4.
后处理不可加水注入反应液中
应急处理措施
实验禁忌
1. 皮肤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 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 冲洗至 15 分钟,就医。 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 呼吸困难,给输氧。 1. 控温不严格; 2. 还原剂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应急处理措施
4.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 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5.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实验禁忌
湿气、水、醇、酸等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反应类型
氢化反应
物质种类
氢气,钯炭,氢氧 化钯,雷尼镍
基本信息及风险
1. 氢气易燃,当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4%-75% 时,遇到火源 或火花,可引起爆炸。 2. 钯炭、氢氧化钯和雷尼镍同含有有机溶剂蒸汽的空气摩擦 时极容易起火星,进而引起有机溶剂燃烧。 1. 常压氢化(使用气球)要在通风良好的通风厨内进行, 加料操作及后处理时尽可能清除周围的有机溶剂和其它 易燃物。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明火。 2. 操作人员须佩戴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实 验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3. 加压氢化必须在专门的氢化室内进行。 1. 加料的安全操作。当容器内已盛有醇、醚、烃等有机溶剂 时,这些有机溶剂的蒸气就弥漫在液面上方,当加入的催 化剂下落时,在空中同含有有机蒸气的空气摩擦,就有火 星出现,会引燃下面的有机溶剂或反应液,发生火灾。加 料时的着火危险性: Pd-C > Pd(OH)2 > Raney Ni (通常用 水浸泡着)。 解决方法(避免干的催化剂同含有有有机溶剂蒸汽的空气 摩擦): A 、先将反应容器充满氮气,然后加催化剂,再加溶剂和 反应底物。 B 、如果已加了有机溶剂,要是反应不忌水,可用水拌湿 催化剂再加入,比较安全。 C 、如果已加了溶剂,可以向容器放入氮气或氩气等惰性 气体后马上加入催化剂。 2. 抽滤的安全操作。抽滤时的燃烧危险性: Raney Ni > Pd-C > Pd(OH)2 。特别是抽滤有 Raney-Ni 催化剂的反应液,抽 得太干肯定是要起火星的。快要抽干时,马上接着加反应 液和相应空白溶剂,或提早拔除真空橡皮管解除真空,在 催化剂上面加 盖一层硅 胶或者硅藻土 。如果反 应规模较 大,最好要有两个人在场,其中一个人为帮手。催化剂用 后,包括带有催化剂的过滤纸、硅藻土、硅胶, 3. 一律回收加水密封,千万不能扔进垃圾桶。另外,催化剂 废弃物一定要立即处理,不可放置,以免引起自燃。 1. 操作时即使不小心起点火星也不用怕,一定要立即停止抽 滤,可以用湿布捂的方法或用水灭或拿出过滤漏斗另外放 置处理,千万不能用有机溶剂去灭,也不能将有火星的催 化剂往废液桶中扔。在抽滤前要事先准备一块湿布和一杯 水,以备急用。 2. 钯催化剂对眼睛和皮肤可能引起刺激作用,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 医。
防护措施
穿防火/阻燃服装。 1. 需要准备防爆挡板。 2. 建议使用 2 倍以上体积的反应容器。 3. 氧化反应通常在“反应温度”进行。 在“反应温度”以下加入全部氧化剂、然后升温是不可取的--爆 炸!! o 3.1 双氧水和间氯过氧苯甲酸做氧化剂常在冰浴下 0 C 少量分批加 入,然后冰浴或者室温反应。 3.2 高锰酸钾氧化芳环上的甲基到羧酸,常常是在加热条件下少量 分批加入,然后在该温度下反应。 3.3 务必确认反应已经引发才可继续分批加料。 4. 注意搅拌均匀,以免局部浓度过大。 5. 后处理 5.1 双氧水和间氯过氧苯甲酸做氧化剂: 1)将反应物冷却,用硫代硫酸钠或亚硫酸钠水溶液破坏掉过 氧化物然后萃取; 2)将产物萃取到有机相(如二氯甲烷)中,用硫代硫酸钠或 亚硫酸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然后才能干燥浓缩。 5.2 高锰酸钾做氧化剂: 反应结束后,需要检测高锰酸钾是否剩余:用玻璃棒蘸一滴反 应液点到滤纸上。如果高锰酸钾有剩余,则在二氧化锰点的周
防护措施
操作及后处理注 意事项
应急处理措施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足量温 水,催吐。就医。
实验禁忌
氢化反应时一定要忌明火,周围避免存放有机溶剂和易燃物。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反应类型
硝化反应 常用的硝化剂主要有浓硝酸、发烟硝酸、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酸 或是脱水剂配合硝化剂。 脱水剂:浓硫酸、冰醋酸、乙酐、五氧化二磷 硝化剂:硝酸、五氧化二氮(N2O5) 硝化反应(nitration),硝化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 NO2)的过程,硝基就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的一价的基团。 1. 硝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硝化反应的速度越快,放 出的热量越多,越极易造成温度失控而爆炸。 被硝化的物质大多为易燃物质,有的兼具毒性,如苯、甲 苯、脱脂棉等,使用或储存不当时,易造成火灾。 混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与有机物特别是不饱和有 机物接触即能引起燃烧。硝化反应的腐蚀性很强,会导致设 备的强烈腐蚀。混酸在制备时,若温度过高或落入少量水, 会促使硝酸的大量分解,引起突沸冲料或爆炸。 硝化产品大都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尤其是多硝基化合物 和硝酸酯,受热、摩擦、撞击或接触点火源,极易爆炸或着 火。 反应时应加防爆挡板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物质种类
间氯过氧苯甲酸, 双氧水,高锰酸 钾,二氧化锰,铬 酸等
氧化剂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吞咽/吸入有害。
基本信息及 风险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男性接触锰的粉尘表现出生殖力下降。慢性锰中毒首先表现在中枢神 经系统。早期症状包括衰弱、嗜睡和腿无力。更多的例子中会出现脸 部感觉麻木有面具感,情绪失控例如无法控制的大笑和行走中痉挛易 跌倒。在一些常接触锰化合物粉尘的工人中偶尔发现肺炎。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防爆板。
应急处理措 施
3. 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 肤/淋浴。 4. 与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并请教医生。如戴隐 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5. 火灾时: 沙土灭火,或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 火。
实验禁忌
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
操作及后处 理注意事项
围出现紫色的环,可加乙醇或者亚硫酸氢钠直到点滴实验呈负 性为止。可也使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测氧化物是否有剩余。 5.3 不能旋蒸含有未反应完的氧化剂—爆炸!! 1.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用水漱 口。 2. 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反应类型
重氮化反应
物质种类
重氮盐,亚硝酸钠 等
基本信息及风险
防护措施
重氮化反应所产生的重氮盐,在温度稍高或光的作用下,即易分 解,有的甚至在室温时也能分解,每当温度升高 10C,其分速度 便加快 2 倍。在干燥状态下,有些重氮盐不稳定,活力大,受热 或摩擦、撞击,能分解爆炸。 含重氮盐的溶液若洒落在地上、 蒸汽管道上,干燥后亦能燃烧。 1.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做好防护,可佩戴化学防护 镜。 2. 身体防护:实验服。 3.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4.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1. 投料、反应过程和后处理前都必须戴好口罩和防护手套 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 操作安全注意要点: 第一,注意温度,最好实测用电子温控显示。在通盐水降 温的情况下准备些冰,随时往釜里加。一般最好零度以 下。 第二,控制亚硝酸钠滴加速度,不要太快。如果出现冒红 烟现象,应停止滴加。可能温度高了或搅拌速度慢搅不 开。 第三,如果用的是硫酸,配酸水是要慢慢把酸加水里。以 免放热过快喷出。 第四,如果需要重氮盐时,一定注意保存,因为重氮盐不 稳定。接触空气或高温易放热着火。 第五,亚硝酸钠是强致癌物质,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带好 防护措施,得到的重氮盐尽量直接带溶剂进行下步反应, 能不浓缩就不浓缩,能不重结晶就不重结晶。 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 5% 硫代 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 20 分钟,就医。 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 底冲洗至 15 分钟,就医。 强热,强氧化剂
O
基本信息及风险
防护措施
操作及后处理注 意事项
度过高造成飞溅、冲料。 6. 对沾有少量氢化铝锂的台面,要用乙酸乙酯浸过的毛巾擦 拭,再用水将毛巾清洗干净。 7. 氢化铝锂反应结束后,在剧烈搅拌下,用冰水、乙酸乙酯、 以及十水硫酸钠等小心滴加淬灭反应。 8. DIBAL-H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体系无水无氧,并在 低温下进行反应(-78 OC), 它的淬灭类似于氢化铝锂,区 别在于通常在-78 OC 下淬灭反应,然后再让体系慢慢升至室 温。 1. 灭火方法:不可用水、泡沫、二氧化碳、卤代烃(如 1211 灭 火剂)等灭火,可以用黄沙将火焖熄。 2.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至少 15 分钟。就医。 3.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 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操作及后处理注 意事项
应急处理措施
实验禁忌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反应类型
磺化反应
物质种类
直接磺化:浓硫酸/发 烟硫酸, 氯磺酸,三 氧化硫;间接磺化:亚 硫酸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