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项羽本纪》课堂练习(含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题、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I )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I u ) (3)力能扛鼎(g mg )(5)田父绐曰“左” (d d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 i ) (9)乃自刎而死(w en ) (II ) 自矜功伐(j in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罢通“疲”,疲困 )匈匈通“汹汹” ,社会动荡不安的样子。
) 被通“披”,穿上 )4.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 (面通“偭” ,以背相向 )5.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 ,佩服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 学剑,又不成,项梁怒 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被灭族。
3. 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意动,对 感到惊奇。
4. 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 受苦。
6. 慎勿与战,毋令得东 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 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 9. 项王军壁 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 项王泣 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
14.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
名作动,称王。
16.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 名词使动,让 称王。
17. 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 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名作动,向东出击。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表达方式。
3. 领会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内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和节奏。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3. 人物分析: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4.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课文的精彩之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理解并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
3.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表达方式和特殊句式。
2. 项羽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项羽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羽的悲剧命运,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和内涵。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简要介绍《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出问题:“项羽是谁?他的故事有哪些?”二、课文朗读(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表达方式。
三、课文解析(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四、互动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项羽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悲剧命运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内涵。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练习:1. 请简述《项羽本纪》的作者及其文学地位。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项羽本纪演练+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毋妄言,族.矣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B .令诸君知天亡.我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C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计不知所出耳 解析:选C 。
A 项,动词,灭族;名词,类。
B 项,动词,此处为使动用法,使……亡;动词,消亡。
C 项,动词,阻挡。
D 项,动词,回头;副词,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 B.⎩⎪⎨⎪⎧ 梁以.此奇籍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C.⎩⎪⎨⎪⎧ 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王翳取其.头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解析:选B 。
A 项,介词,在。
B 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C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代词,他,指项羽。
3.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B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解析:选A 。
A 项中“繇”同“徭”,其他均无通假,但值得注意的是,“忼”“被”“当”均不是通假字,因为它们本身的意思能满足句子的表意要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D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解析:选B 。
A 项,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表概数或左和右两个方向,作动词讲时为支配、操纵。
C 项,古义,地方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D 项,古义,治理;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5.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A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B.与籍避仇于吴中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解析:选A。
2024年上海市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小练习《项羽本纪二》含答案
①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联合)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官名),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忠厚老实的人)。
东阳少年杀其令(官名),相聚数千人,欲置长(长官,首领),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跟从)者得二万人。
少年欲立陈婴便为王,异军苍头(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特起。
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今暴得大名,不祥。
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婴乃不敢为王。
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
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我倚名族,亡秦必矣。
”于是众从(听从)其言,以兵属(归属,隶属)项梁。
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
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②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
项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首先发难),战不利,未闻所在。
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
”乃进兵击秦嘉。
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
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
景驹走死梁地。
项梁已并(兼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
章邯军至栗,项梁使别将(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
馀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
项梁乃引兵入薛,诛鸡石。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皆坑之。
还报项梁。
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地名)计事。
此时,沛公亦起沛(地名)往焉。
③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通“返”,返回),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今陈胜首事(首先发难),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项羽本纪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题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 l ù)( 3)力能扛鼎( gāng).( 5)田父绐曰“左”( dài ).(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yì)( 9)乃自刎而死( wěn).(11)自矜功伐( j īn ).( 2)狱掾(yuàn).( 4)时不利兮骓.不逝( zhu ī)( 6)项王瞋目而叱之( chēn).(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chu āng)( 10)舜目盖重瞳.子( t óng)( 12)岂不谬哉( miù).二、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说1. 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罢通“疲” ,疲困)2.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匈匈通“汹汹” ,社会动乱不安的样子。
)3. 项王震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被通“披” ,穿上)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 (面通“偭”,以背相向)5.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 ,钦佩)三、指出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 学剑,又不行,项梁怒.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觉生气。
2. 梁掩其口,曰:“毋妄语,族.矣!” 名作动,被灭族。
3. 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意动,对感觉诧异。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受累。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名作动,向东行进。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名作动,生坑。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以为正确).名作动,修建营垒。
9.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10.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望。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I u ) (3 )力能扛.鼎(g Oig ) (5)田父绐曰“左”(dci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 i ) (9)乃自刎而死(w 缶) (11)自矜功伐(j in )2)狱掾.( yu c i )4)时不利兮骓.不逝( zhu i ) (6)项王瞋目而叱之(ch en )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chu O ng )(10)舜目盖重瞳子(t mg ) 12)岂不谬.哉( mi u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 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被灭族。
3•梁以此奇 籍。
形容词意动,对 感到惊奇。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 受苦。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 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 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9.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 于是项王乃欲东 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
14.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名作动,向西进军。
1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名作动,称王。
16.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 我,我何面目见之? 名词使动,让 称王。
17. 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 项王。
名作动,归顺。
18.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名作动,向东出击。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docx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一、下列加点字注音。
(1)秦将王翦所戮.者( l ù)(3)力能扛鼎( gāng).(5)田父曰“左”( dài ).(7)君,将,刈.旗( yì)(9)乃自刎而死( wěn).(11)自矜功伐( j īn ).( 2)掾(yuàn).( 4)不利兮.不逝( zhuī)( 6)王瞋目而叱之( chēn).( 8)王身亦被十余.( chu āng)( 10)舜目盖重瞳.子( t óng)( 12)不哉( miù).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1.壮丁苦旅,老弱漕。
(通“疲” ,疲困)2.天下匈匈数者,徒以吾两人耳(匈匈通“汹汹” ,社会不安的子。
)3.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
(被通“披”,穿上)4.童面之,指王翳曰:“此王也。
”(面通“偭”,以背相向)5.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意和用法1.学,又不成,梁怒.之。
形容意,⋯⋯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名作,被族。
3.梁以此奇籍。
形容意,⋯⋯感到惊奇。
.4.壮丁苦旅,老弱漕。
皆意,以⋯⋯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使用法,使⋯⋯受苦。
.而已。
名作,向前。
6.慎勿与,毋令得.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城,欲坑之。
名作,活埋。
.8. 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意。
以⋯⋯然(⋯⋯正确).9.王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修筑。
.10.方离昧于阳,王至,畏楚,尽走阻..。
形容作名,的道路。
11.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作名,眼泪。
.12.左,乃陷大中,以故追及之。
名作,向左走。
.13.于是王乃欲.渡江。
名作状,向。
14.且籍与江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名作,向西。
15.江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名作,称王。
16.江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之?名使,⋯⋯称王。
17.之睢阳,之皆争下.王。
(完整版)《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
《项羽本纪》检测练习题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 lù)(2)狱掾.(yuàn)(3)力能扛.鼎(gāng)(4)时不利兮骓.不逝(zhuī)(5)田父绐.曰“左”(dài)(6)项王瞋.目而叱之(chēn)(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yì)(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chuāng)(9)乃自刎.而死(wěn)(10)舜目盖重瞳.子(tóng)(11)自矜.功伐(jīn)(12)岂不谬.哉(miù)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所通之字并解释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罢通“疲”,疲困)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匈匈通“汹汹”,社会动荡不安的样子。
)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被通“披”,穿上)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面通“偭”,以背相向)5.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生气。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名作动,被灭族。
3.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意动,对……感到惊奇。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皆为意动,以……为苦(疲)。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使动用法,使……受苦。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名作动,向东前进。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名作动,活埋。
8. 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形容词意动。
以……为然(认为……正确)9.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名作动,修筑营垒。
10.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道路。
1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动词作名词,眼泪。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名词作动词,向左走。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名作状,向东。
1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项羽本纪》练习
《项羽本纪》练习第一篇:《项羽本纪》练习《项羽本纪》练习班级___姓名____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梁以此奇.籍()毋妄言,族.矣()无不膝.行而前()项王军壁.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直夜溃围南.出()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令诸君知天亡.我()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马童面.之()为主死.节()豪杰蜂.起()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二、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2.直夜溃围南出,驰走.(3.期山东..为三处()4.地方..千里()5.然羽非有尺寸..()6.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三、一词多义 1.为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项梁常为主办()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吾为若德()2.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乃有二十八骑()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平明,汉军乃觉之()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3.书项籍少时,学书不成()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4.足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5.属诸侯皆属焉()骑能属者百余人耳()6.之项梁怒之()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四、请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①项籍者,下相人也。
()②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③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④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⑤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⑥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⑦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⑴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⑵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⑶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⑸楚兵冠诸侯().⑹期山东为三处().⑺吾闻汉购我头千金().⑻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六、翻译句子①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高中语文第12课项羽本纪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2课 项羽本纪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期山东..为三处B .地方..千里 C .吾知公长者.. D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惮:敬畏 B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纵:即使 C .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为:替、给D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卒:同“猝”,仓促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B .项王自度不得脱C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D .乃持项王头视鲁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 ③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④江东虽.小,地方千里A .两个“乃”相同,两个“虽”也相同B .两上“乃”相同,两个“虽”不同C .两个“乃”不同,两个“虽”相同D .两个“乃”不同,两个“虽”也不同5.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B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C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D .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釡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最新《项羽本纪》课堂练习(含答案)
《项羽本纪》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栋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 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略知其意略:大略CB •又不肯竟.学竟:终了C.毋妄言,族矣毋:别,不要D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害怕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O A C CA. 以故事得已。
故:原因。
O •毋妄言。
妄:狂妄。
C. 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 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
阴:暗中。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学书不成,去. ②去北军二里余O .①梁以此奇.籍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C. ①以故事得已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D. 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4.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判断正确的是(C)①梁以此奇籍②足以记名姓而已③以是知其能④略知其意A、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也相同。
B、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不同。
O、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也不同。
D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相同。
5.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一一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O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一一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c.彼可取而代也一一他可以取而代之D.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一一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6 •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B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本纪试题及答案
项羽本纪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项羽的称号是什么?
A. 霸王
B. 英雄
C. 将军
D. 帝王
答案:A
2. 项羽与刘邦争霸的时期被称为什么?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楚汉争霸
D. 三国时期
答案:C
3.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最终的结果是?
A. 胜利
B. 投降
C. 自刎
D. 被俘
答案:C
二、填空题
1. 项羽的军队在_____之战中大败秦军,奠定了其霸主地位。
答案:巨鹿
2. 项羽的叔父是_____,他曾是楚国的大将。
答案:项梁
3. 项羽的最终结局是在_____自刎身亡。
答案:乌江
三、简答题
1. 简述项羽的生平事迹。
答案:项羽,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早年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后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成为楚国的霸主。
楚汉争霸时期,与刘邦
争夺天下,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兵败,于乌江自刎身亡。
2. 项羽为何在垓下之战中失败?
答案:垓下之战中,项羽虽然英勇善战,但刘邦联合其他诸侯国,
兵力远超项羽。
加之项羽内部分裂,士气低落,最终导致战败。
四、论述题
1. 论述项羽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楚汉争霸中的作用。
答案:项羽是楚国的杰出军事家,他善于用兵,战术灵活多变,多
次以少胜多,如巨鹿之战就是其代表作。
在楚汉争霸中,项羽一度占
据优势,但由于政治手腕不如刘邦,加之内部分裂,最终未能统一天下。
项羽本纪答案
《项羽本纪》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二、预习作业:2、书:认字与写字;竟:完成;部勒:部署,约束;族:名词活用作动词,杀死全族;扛:举起;利:胜利;沉:使动,使船沉没;绝:切断;冠:居首位;膝:名状,用膝行进。
三文本研读:1、交待了项羽的出身楚将贵族之家,与秦有世仇,这为后文写项羽灭秦的骁勇能战作了铺垫。
2、要学万人敌之术,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观秦始皇游会稽所说之话,体现其胸有大志,无所畏惧,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胸无城府的一面。
外貌描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突出项羽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同时又才气超人,说明说明霸业能成绝非偶然。
有拔山盖世的勇力(“力拔山兮气盖世”)。
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在追随叔父项梁的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
项羽正是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而项羽最终尽管统治地位不长久,但也的确带领起义军灭了秦朝。
他在摧毁秦王朝暴虐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3、侧面描写,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极力渲染了项羽的将帅神威。
五、(一)1竟:从始到终;竟然;完成;2勒:部署;约束;镌刻铭文3奇:使动;意动;命运不好;奇招妙计。
4利:锋利;胜利;利益;利润。
(二)1判断句;2被动句;3介宾结构后置;4定语后置(三)1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3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第二课时二、预习作业3、壁:名动,修筑营垒;阙:一个曲子演奏终了为一阙;溃:冲破;南:名状,向南;平明:大清早;绐:欺骗;刈:砍倒;易:退避;伏:信服、心服;地方:土地方圆;王:名动,称王;无以:没有用来……;为:语气助词;王:使我称王;创:伤;面:背向;购:悬赏征求。
项羽本纪第三课时练习
项羽本纪练习三阅读下面《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两段话,然后按要求答问题:(一)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
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军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兵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视。
1.翻译两段话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1)、(2)、2.给这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四字格的小标题(4分):3.两段话的末尾都说别人对项羽“莫敢仰视”,是同样情况下的同样心情吗?为什么?作者这样写,对刻画项羽形象有什么作用?(7分)4.分析项羽《垓下歌》的深刻悲剧意蕴。
(5分)阅读下面《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两段话,然后按要求答题: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
怀王曰:“如约。
”乃尊怀王为义帝。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
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
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让学生掌握《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1.2 教学内容《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第二章: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1 作者介绍《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包括其生平、著作及文学成就。
2.2 时代背景分析《项羽本纪》所处的汉代文学环境,以及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
2.3 文学地位探讨《项羽本纪》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1 基本情节梳理《项羽本纪》的故事脉络,概括其主要事件。
3.2 人物形象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等。
3.3 主题思想探讨《项羽本纪》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英雄主义、成败得失等。
第四章:文言文阅读技巧4.1 实词理解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4.2 虚词辨析分析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
4.3 句子结构剖析文言文句式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断句能力。
4.4 词句翻译练习翻译《项羽本纪》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第五章:课堂练习与拓展5.1 课堂练习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2 拓展阅读推荐与《项羽本纪》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项羽本纪》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4 课后作业第六章:人物分析与比较6.1 人物性格分析详细分析《项羽本纪》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项羽的英勇、固执、悲剧性命运等。
6.2 人物关系梳理探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如项羽与刘邦、虞姬与项羽等。
6.3 人物比较将《项羽本纪》中的人物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进行比较,如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等。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百三十篇。
1.2.2 文章背景: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秦末起义军领袖,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失败。
1.2.3 文学地位:《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描绘了项羽的一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篇章结构与内容梳理2.1 篇章结构引言:介绍项羽的家族背景和起义原因。
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叙述项羽在灭秦、楚汉争霸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结尾:评价项羽的人物形象,总结其一生的悲剧。
2.2 内容梳理2.2.1 引言:项羽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秦灭楚后,项羽立志报仇。
2.2.2 第一部分:项羽在灭秦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如破釜沉舟、新安之战等。
2.2.3 第二部分:楚汉争霸,项羽击败刘邦,封其为汉王。
2.2.4 第三部分: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击败刘邦。
2.2.5 第四部分:楚汉争霸的决战,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失利,乌江自刎。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项羽的人物形象英勇善战、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政治短视。
3.2 分析方法通过原文语句分析、人物事迹评价、作者评价等方法,全面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
第四章:教学重点与难点4.1 教学重点项羽的主要事迹、人物形象、文学手法。
4.2 教学难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五章:教学活动与练习5.1 教学活动1)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 讨论交流:学生围绕项羽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5) 影视欣赏:观看《项羽本纪》片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2 练习1) 翻译课文:学生独立翻译课文,锻炼文言文翻译能力。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项羽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本纪》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
(2)学会对比分析,将《项羽本纪》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项羽本纪》中的历史事实和文学加工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引导学生从项羽的事迹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欣赏《项羽本纪》的文学价值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项羽本纪》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项羽事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3)对《项羽本纪》文学特色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和《项羽本纪》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赏析《项羽本纪》的文学价值和修辞手法。
5. 练习与巩固:(2)组织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课后作业:2. 结合《项羽本纪》和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分析项羽形象的不同之处。
3. 深入研究《项羽本纪》中的修辞手法,举例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本纪》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项羽本纪》练习题
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3分)A.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B.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解析A项,“繇”同“徭”。
答案 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又不肯竟学竟:竟然B.何兴之暴也暴:暴力C.乃持项王头视鲁视:察看D.才气过人过:超过解析A项“竟”应为“使……完毕”的意思;B项“暴”应为“迅速、突然”的意思;C项“视”同“示”,“出示、展示”之意。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封于项爰艹鹩谖庵B.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涫乩褚C.梁以此奇籍薏灰灰缘笔D.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呛纬人之多也解析介词,因为/介词,用。
A项,介词,在;B项,代词,他(指项羽);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C.项王至阴陵,迷失道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解析A指“身边的下属”;B指“地方方圆”;D指“治理”。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项王军壁垓下”的“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项梁怒之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解析例句与C项加点字均为名词作动词;而A项“亡”为使动用法;B项“怒”为为动用法;C项“师”为名词用动词;D项“王”为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各句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3分)A.尚不觉寤而不自责B.与籍避仇于吴中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解析D是被动句。
A是宾语前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1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项羽本纪》课后练习题
《项羽本纪》课后练习题第1篇:《项羽本纪》课后练习题一、写出本课所学的成语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壮丁苦*旅,老弱罢转漕。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3、项王大怒,乃自被*持戟挑战。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词的用法并加以解释。
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3、梁以此奇籍。
4、壮丁苦*旅,老弱罢转漕。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6、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
7、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8、项王然其言。
乃赦外黄当坑者。
()9、项王*壁垓下,兵少食尽()10、汉*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畏楚,尽走险阻。
()1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2、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
()14、且籍与*东子弟八千人渡*而西()15、*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16、纵*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1、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2、*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五、写出下面多义词的意义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下梁地闻之皆争下项王。
令骑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高中语文项羽本纪练习题高中语文《传记选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测试项羽本纪练习题一、写出本课所学的成语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壮丁苦*旅,老弱罢转漕。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3、项王大怒,乃自被*持戟挑战。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词的用法并加以解释。
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3、梁以此奇籍。
4、壮丁苦*旅,老弱罢转漕。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栋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 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略知其意略:大略CB •又不肯竟.学竟:终了C.毋妄言,族矣毋:别,不要D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害怕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O A C CA. 以故事得已。
故:原因。
O •毋妄言。
妄:狂妄。
C. 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 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
阴:暗中。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学书不成,去. ②去北军二里余O .①梁以此奇.籍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C. ①以故事得已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D. 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4.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判断正确的是(C)①梁以此奇籍②足以记名姓而已③以是知其能④略知其意A、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也相同。
B、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不同。
O、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也不同。
D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相同。
5.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一一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O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一一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c.彼可取而代也一一他可以取而代之D.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一一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6 •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B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A. 项羽身高力大,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的徒弟,也都害怕他。
(B •项羽虽是外乡人,但因为身高力大,才气过人,吴中本地的子弟也都敬畏他。
项羽身高力大,才气过人,使吴中子弟,都对他很忌惮。
项羽凭借自己身高力大,才气过人,赢得了吴中子弟的信任。
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 •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项籍胸怀大志的一组是: ①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彼可取而代也。
◎.①③ B .①② C9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C )A 、 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的名将。
B 、 项梁因杀人,躲避到了吴中。
经曹咎的周旋,才得以免罪。
◎、项梁认为项羽才气过人,有朝一日必可取代秦始皇帝。
D 吴中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所以项梁能成为徭役、丧葬等大事的主办者。
1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籍年少时,读书识字学剑均不成,要求项梁教他兵法,要学过人的本领。
◎.项梁杀了人,与项籍一起躲到吴中之地,每当吴中有大的徭役事,项梁常出头主办,并暗 自苦学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干。
C. 始皇巡游会稽,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项籍充满自信地认为始皇位是可以谋取替代的。
D. 项籍凭借自己身高力大,才气过人,在吴中之地颇有名气。
11. 翻译下列句子:(1)以故事得已。
(因为这一缘故案子得以了结) 答:(2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答:阅读下文,完成12— 27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 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学习-----好资料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项王渡淮,骑能属 者百余人耳。
C. D. 7. A .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
④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②③ D .①④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
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 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 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候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候①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乃驰, 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请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
愿大王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 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 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亡。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
②舣船:使船靠岸。
1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D.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答案:A (提示:驻扎)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答案:A (土地方圆)15•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两项:④项王军壁该下⑪ 项王乃复引兵而 东。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向东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让我当王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受伤十余处吾为若德.。
品德答案:D (恩惠、好处)••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土地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短小轻便的兵器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回头看见若非吾故人乎?老朋友A .B .C. D. B .C. D. 14学习-----好资料C 此天之亡我。
D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乃悲歌慷慨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若非吾故人乎D.吾闻汉购吾头千金A神情激昂B土地方圆D悬赏得到)答案:C (提示: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虞兮虞兮奈若何?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 . 汉骑追者数千人。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 不忍杀之,以赐公。
具告以事。
答案:B (提示:一为“的人”为助词,舒缓语气。
)18.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意义的一项是(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B.不忍杀之。
C.我何面目见之?答案:A (结构助词)19. 与“籍独不愧于心乎”句中的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C.今独臣有船。
答案:.B20. 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 闻汉军四面皆楚歌C 具告以事21 .A.B.C.D.D.马童面之。
“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B.D.B 然今足困于此沛公安在“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这句话的准确译文是(项王的身上也被十几个敌人刺伤。
项王的身上也覆盖着十余处创伤。
项王自己也受伤十余处。
项王自身也受了十余处伤痕。
答案:C22.下列句子不符合文义的是:A.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天要让我亡,我还渡江干什么?B.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即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怜我让我为王。
C. 有美人名虞,长幸从。
有一美人名叫虞,项羽常常幸运的跟从。
D.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学习-----好资料即使江东父老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在心里有愧吗?2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①力拔山兮气盖世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所杀汉军数百人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③④⑤ D .④⑤⑥答案:D (提示:③不是。
)24•项王表明自己不肯过江东的原因的一项是()①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③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②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A.①② B .③⑤ C .①④ D .④⑤答案:C2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 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陷入沼泽地,伤亡又惨重。
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东,逃到东城。
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答案与提示:B (提示:项王部队陷入沼泽后才被汉军追上,一番厮杀后,逃到东城只剩二十八骑,不是因为陷入沼泽死了很多人。
)2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由项羽这句话变化而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面临国难民忧,曾写过一首政治抒情诗,借项羽当时的心态,抒发自己的情志,这首诗的全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4.无颜见江东父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7.翻译下列句子:(1)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