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基础训练(教案)

合集下载

数列基础知识教案

数列基础知识教案

数列基础知识教案【数列基础知识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数列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内容: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公式、通项公式等。

教学步骤:一、引入在数学学科中,数列是一个非常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数列的基础知识。

二、数列的定义1. 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2. 用途:数列可以描述一系列具有规律性的数值,便于我们研究和分析。

3. 记法:常用的数列记法有{a₁, a₂, a₃, ...} 或者 (a₁, a₂, a₃, ...)。

三、等差数列1. 定义:若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我们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

2. 表示:一般用字母 a 表示首项,d 表示公差,即 a, a+d, a+2d, ...。

3. 性质:a) 第 n 项 aₙ = a + (n-1)d,通项公式。

b) 第 n 项和 Sₙ = (a + aₙ) * n / 2。

c) 前 n 项和 Sₙ = n/2 * (2a + (n-1)d)。

4. 例题:a) 1, 3, 5, 7, ... 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 a = 1,公差 d = 2。

b) 求等差数列 3, 6, 9, ... 的第 10 项和前 10 项和。

四、等比数列1. 定义:若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且不为零,我们称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2. 表示:一般用字母 a 表示首项,r 表示公比,即 a, ar, ar², ...。

3. 性质:a) 第 n 项 aₙ = a * r^(n-1),通项公式。

b) 第 n 项和 Sₙ = a * (r^n - 1) / (r - 1),当r ≠ 1。

c) 前 n 项和 Sₙ = a * (1 - r^n) / (1 - r),当r ≠ 1。

4. 例题:a) 2, 4, 8, 16, ... 是一个等比数列,首项 a = 2,公比 r = 2。

数列的基本知识教案

数列的基本知识教案

数列的基本知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理解数列的重要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数列的基本知识进行相关计算和求解。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和魅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列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示方法,以及数列的重要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相关的数列教学视频、文献资料等。

2. 教学工具:PPT演示文稿、教学板书工具等。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实物展示、板书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具体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数列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2. 讲解数列的基本概念:详细解释数列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列的基本知识框架。

3. 数列的性质讲解:通过具体例子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数列的重要性质,如递推关系、通项公式等。

4. 数列的应用举例: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等差数列在日历制作中的应用、等比数列在投资理财中的应用等。

5. 课堂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列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数列的基本概念、分类、表示方法和性质,强调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查他们对数列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他们对数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成绩,对他们掌握数列的基本知识进行评价。

数列教案模板范文

数列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列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数列的概念2. 数列的通项公式3.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难点:1.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2.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数数、计算排队的人数等,引出数列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特点和规律。

二、新课讲授1. 数列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定义,如:数列是由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组成的。

-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列的特点,如: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是有序的,数列中的数可以无限延伸。

2. 数列的通项公式- 引导学生理解通项公式的概念,如:通项公式是表示数列中第n项的代数式。

-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如:利用数列的定义、递推关系等。

3.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引导学生理解前n项和的概念,如:前n项和是数列的前n项之和。

-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如:利用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法等。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本中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 强调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中的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数列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作业布置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列教案范文

数列教案范文

数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发展规律;②掌握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公式与方法;③了解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①能够熟练地运用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求解问题;②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态度目标: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求和公式以及应用;2.难点:应用实例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等差数列及其求和公式;(2)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3)等比数列及其求和公式;(4)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求和公式及应用,通过例题演示方法,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并掌握。

(2)归纳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归纳、规律总结,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3)练习法:开展各类型的例题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4)探究法:利用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教学步骤1.导入:与学生讲述数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

3.介绍等差数列及其求和公式,让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4.介绍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物流运输中的时间问题。

5.介绍等比数列及其求和公式,让学生对等比数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6.介绍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光传输中的问题。

7.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

8.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认识数学应用实际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能在学生生活中讲述数学的应用,并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能在学生心中形成数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3.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实例上更加熟练。

四、教学总结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应用广泛,它既是数学教育的基石,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数列及其应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列的概念教案

数列的概念教案

数列的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能够识别数列中的常数项和通项;3. 能够根据规律确定数列的公式;4. 能够应用数列的特性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马克笔;2. 数列的示例题目。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入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的集合。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项。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例子:例如1,3,5,7,9是一个数列,其中的每个数都按加2的规律依次递增。

3. 提出问题:学生们有没有发现数列中的规律?如何确定数列的下一个数?探究:(15分钟)1. 给出示例数列:2,4,6,8,10,...2. 让学生观察数列,推测规律并列出下一个数。

3. 学生演示推理过程,例如: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所以下一个数是12。

4. 引导学生总结:这个数列的规律是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2。

这个规律被称为数列的公式或通项公式。

5. 引入数列的常数项:数列中的某个特定项,如数列2,4,6,8,10,...中的10。

6. 引导学生区分常数项和通项。

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给出新的数列示例,如2,4,8,16,32,...2. 让学生观察数列,思考常数项和通项的确定。

3.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提示,例如: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乘以2,所以通项公式为An = 2^n。

4. 让学生尝试应用通项公式计算数列的其他项。

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给出更复杂的数列示例,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确定规律和通项公式。

2. 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列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与总结:(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数列概念、特征和运用方法。

2. 教师总结并强调数列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他们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可以通过口头回答问题或完成练习题的形式进行评价。

2. 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列的性质和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文件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文件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文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数列的概念、性质及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2. 能力目标:掌握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2.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和常见的数列类型。

2. 讲解:介绍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并讲解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和运用。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5. 总结:总结数列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数列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2. 找出身边的例子,分析是否符合数列的概念。

3. 思考如何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引导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
纠正和加强学生的掌握程度。

数列教案模板小学体育

数列教案模板小学体育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数列的概念。

2. 数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1. 数列的规律分析。

2. 学生对数列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体育器材:跳绳、篮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数字:1,2,3,4,5...2. 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字,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组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由若干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

2. 教师举例说明数列的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3. 教师展示一组等差数列:2,5,8,11,14...4. 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列,并分析其规律: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

5. 教师展示一组等比数列:2,4,8,16,32...6. 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列,并分析其规律: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

三、实践练习1. 教师分发跳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跳绳比赛。

2. 每个小组记录跳绳的次数,形成数列。

3.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小组的数列,分析规律。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接力比赛,记录每个学生的接力次数,形成数列。

5. 引导学生观察数列,分析规律。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列的概念和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数列规律。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出数列的规律。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列,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数列的概念和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列的概念教案范文

数列的概念教案范文

数列的概念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利用递推关系式或通项公式求解数列中的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求解数列中的值的方法三、教学难点1.利用递推关系式或通项公式求解数列中的值的方法2.将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些有规律的数字,请学生观察并猜测规律。

2.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数列的概念。

Step 2 知识讲解1.通过示意图或表格的形式,讲解数列的定义和常见表示方式。

2.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Step 3 学习练习1.学生以小组形式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列问题,如求解数列中的一些值。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Step 4 拓展延伸1.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解答,如求解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2.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等差数列的应用等。

Step 5 归纳总结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学生提交书面总结,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数列例子,并尝试运用数列的概念解决问题。

2.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数列的进一步性质,如等差数列的和公式和等比数列的收敛性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书面总结3.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实际表现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数列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递推关系式或通项公式求解数列中的值。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也有所提高。

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高,教师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数列教案优秀5篇

数列教案优秀5篇

数列教案优秀5篇高三数学数列教案篇一数列§3.1.1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

重点:1数列的概念。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数列的第n项an叫做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

由数列定义知:数列中的数是有序的,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这与数集中的数的无序性、互异性是不同的。

2、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n}的通项an可以用一个关于n的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宽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当自变量顺次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自学成才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则是相应的解析式。

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所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画出的图像是一些孤立的点。

难点: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以现规律后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比较困难,且有的数列不一定有通项公式,如果有通项公式也不一定唯一。

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要确定其一个通项公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已知的每一项与其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抽象成一般形式。

过程:一、从实例引入(P110)1. 堆放的钢管4,5,6,7,8,9,102. 正整数的倒数3、4. -1的正整数次幂:-1,1,-1,1,…5、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二、提出课题:数列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2、名称:项,序号,一般公式,表示法3、通项公式: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数列1:数列2:数列4:4、分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5、实质: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即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关于学习数列知识的教案

关于学习数列知识的教案

关于学习数列知识的教案学习数列知识的教案I. 引言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对数列的学习和理解,为此,本教案将介绍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数列知识的教学计划。

II. 目标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将能够: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掌握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3. 运用递推公式解决数列中的问题;4. 分析数列的数值规律,进行数列的推导和归纳;5.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应用数列的知识。

III. 教学过程1. 引入数列的概念(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序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数列的思考。

- 引导学生描述数列的特点,如数列中的数字是否有规律,如何找出下一个数等。

2. 数列的表示方法(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列的表示方法,包括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和集合表示法。

-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表示方法。

-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练习,相互交流和解答问题。

3. 定义数列的特征(30分钟)- 教师讲解数列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特征。

- 学生通过解决一些练习题,对数列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4. 数列的性质及其推导(35分钟)- 教师引入数列的性质,包括数列的加法性质、乘法性质等。

- 学生通过推导和归纳来掌握这些性质。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解决数列问题。

5. 应用数列解决问题(3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数列的应用问题、生活中的数列问题等。

- 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数列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给出解释。

IV. 总结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学习,学生将对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特征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将能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并能将数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学习数列知识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数列教案优秀3篇

数列教案优秀3篇

数列教案优秀3篇数列教案篇一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以学生身边的一个事例为背景,创设一个数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师引进著名数学家高斯十岁时所做的一道计算题,通过此题的解法让学生发现规律,从而探索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这个过程反映了数学思维方法的灵活性,从学生丰富多彩的解答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背景】所授班级为普通班,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高低不一,所以,教师在问题探究的设置上要体现出知识的层次,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各种问题的探究。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苏教版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

2.地位与作用本节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推导,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差数列,其实学生已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以及高斯求和法等相关知识。

对本节的研究,为学习数列求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倒序相加求和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过程。

(2)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历史的了解,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倒序相加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

学生的学法:突出探究、发现与交流。

四、教学活动设计1.新课引入创设情境: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

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问题就是(板书)“1+2+3+4+…+100=?”设计意图:利用实际,生活引入新课,形象直观。

数列教案模板小学体育考编

数列教案模板小学体育考编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教材:《小学体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数列的概念和规律。

2. 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2. 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系列数字,如:1、2、3、5、8、13、2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

2. 提问: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数列的概念,即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2. 教师举例说明数列的规律,如斐波那契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所展示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字。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列概念和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发现,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列现象,如楼梯的台阶数、公交车车牌号等,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等差数列的和、等比数列的比值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序列,了解数列的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

在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数列教案(仅供参考).doc

数列教案(仅供参考).doc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环教学内容与活教学方法与手
创设情境提出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把数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如银行叫号器给出的号码排成的一列数,清楚的表明了每个数之间的顺序关系。

明确目标 1、感知生活中的数列
分析任务2、了解数列的
概念
任务一:探究数列的
教师提出
学生思看、思、论、
小组讨论
自主探
合作探究任务实
学生参考导学
案、微视频、
教材等学习
资源自主探
究、小组合
作、组长助
教、探究教
师提出的问
题并作答
教师巡视、问
题引导,随
时解答学生
提出的问题
(2)某职校烹饪专业在学生面点课上做手拉拉
面,每次对折
后拉面根数翻倍.如果拉面从一根开始,对折6次,写出对折一次、两次、、六次的根数依次为多少?
(3)《庄子•天下篇》中提到“一尺之桂,日
取其半,万世不竭”,那么每日所取桂长依次是多少
任务要求:
a.什么叫做数列、及数列的项?
b.数列的一般形式是?
任务二:具体例题中的应用
1.小试牛刀:观察“探究1”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榜, 按照金牌第一至第五名
的顺序,分别写出前五名的银牌数, 铜牌数、奖牌总数所构成的数列。

2.分别写出以下数列的首项和第四项:
(1)0, 1,2,3, •••;
(2)1, 1, 1, 1, •••;
(3)1/2, 1/4, 1/6, 1、8,…。

(1)观察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榜依次写出前5。

数列教案模板(精选3篇)_数列教案文

数列教案模板(精选3篇)_数列教案文

数列教案模板(精选3篇)_数列教案文数列教案模板(精选3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数列教案文”。

第1篇:数列教案数列1.视察下列例子中的6列数有什么特点:(1)传闻中棋盘上的麦粒数按放置的先后排成一列数:1,2,22,23,…,263(2)某种细胞,假如每个细胞每分钟分裂为2个,那么每过1分钟,1个细胞分裂的个数依次为1,2,4,8,16,…(3)π精确到0.01,0.001,0.0001…的不足近似值排成一列数:3.14,3.141,3.1415,3.14159,3.141592…(4)人们在1740年发觉了一颗彗星,并推算出它每隔83年出现一次,则从出现那次算起,这颗彗星出现的年份依次为1740,1823,1906,1989,…(5)某剧场有10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则各排的座位数依次为:20,22,24,26,…,38 (6)从1984年到今年,我国体育健儿共参与了6次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依次排成一列数:15,5,16,16,28,32 (7)"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假如将"一尺之棰"视为1份,那么每日剩下的部分依次为1,1111,,,,...24816这些数字能否调换依次?依次变了之后所表达的意思改变了吗?思索问题,并理解依次改变后对这列数字的影响.(组织学生视察这六组数据后,启发学生概括其特点,老师总结并给出数列准确定义)留意:由古印度关于国际象棋的传闻、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问题及实际生活中的某些例子导入课题,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

二、研探新知1.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定义根据肯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n,...,简记为an.(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项,….说明:数列的概念和记号an与集合概念和记号的区分:①数列中的项是有序的,因此,假如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而集合中的项是无序的;②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需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3)数列的一般形式:a1,a2,a3,,an,,或简记为an,其中an是数列的第n项(4)数列的分类:1)依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

数列教案初中

数列教案初中

数列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能够识别和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3. 学会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写法;3. 数列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 准备一些数列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3. 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数列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数列知识,例如自然数数列、等差数列等;2. 提问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特点和规律。

二、数列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介绍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组成的序列;2. 讲解数列的基本性质,如有序性、确定性、无限性等;3. 举例说明数列的通项公式,如自然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等;4.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例子,发现数列的规律和特点。

三、数列的应用(15分钟)1. 举例讲解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利息、人口增长等;2. 引导学生通过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练习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列模型,计算未来的利息或人口数量。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布置一些数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 让学生思考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对数列的理解,进行课堂交流和讨论。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的应用;2. 介绍一些高级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如斐波那契数列、等比数列等;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相关活动,提高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数列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数列教案模板小学数学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 数列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2. 数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列现象,如楼梯、电话号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可以用数列来表示。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所组成的。

2. 教师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公式。

3. 教师举例说明数列的通项公式,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4. 教师讲解数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利息、人口增长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布置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 查找生活中的数列现象,用数列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列知识。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列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4. 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列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列教资教案

数列教资教案

数列教资教案教案标题:数列教学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数列的常见表示方法。

3. 能够识别并推断数列的规律。

4. 能够应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列的定义和特性。

2. 数列的表示方法。

3. 数列的规律推断。

教学难点:1. 数列的规律推断。

2. 数列的应用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黑板、白板笔、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数列的概念:请学生回顾并复习数列的定义和特性。

2. 提问学生:你能列举一些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列吗?请举例说明。

二、概念讲解与示例演示(15分钟)1. 讲解数列的定义和特性: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其中每个数都称为数列的项。

2. 介绍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可以用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或图形表示等方式进行表示。

3. 通过示例演示不同表示方法的应用:例如,给出一个数列的前几项,让学生推断数列的规律,并用递推公式表示。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并解决练习中的难题。

3. 随堂检测:在课堂上出示一些数列,要求学生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金融领域中的利率计算、人口增长等。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展示并讨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数列的定义、特性和表示方法。

2. 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惑,并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

2. 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生成和计算数列,进一步加深对数列的理解。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练习册中的练习和随堂检测可以用来评估学生对数列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列教案

小学数列教案

小学数列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数列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数列的常见模式和规律。

4. 提高学生解决数列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列的定义和特征。

2. 数列中的常见模式和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数列的示例和练习题。

2. 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数数的概念,例如:1、2、3、4、5...2. 提问学生: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请尝试写出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3. 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概念,并给出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探究:1. 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列示例,例如:2、4、6、8、10...2.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数列,询问学生: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3. 学生思考后,引导他们发现这个数列的规律是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2。

4. 给出更多的数列示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数列示例。

2.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数列并找出规律,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

3.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巩固: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一些数列相关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3.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对比归纳数列的规律。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数列问题,例如:找出100以内所有的奇数或偶数。

2. 提供更多的数列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列的概念和特征。

2. 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

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

2.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册进行评价。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数列,并向同学展示。

2.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数列的应用。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数列的应用领域,例如:数学、科学、计算机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数列的基本知识教案摘抄

数列的基本知识教案摘抄

数列的基本知识教案摘抄教案标题:数列的基本知识教案摘抄教案摘抄: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数列的分类和常见表示方法;3. 能够应用数列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数列的分类和常见表示方法;3. 数列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 数列的分类和常见表示方法;2. 数列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对数列的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对数列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的有序集合。

”3. 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的概念。

二、讲解数列的分类和常见表示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并给出相应的示例。

2. 教师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概念及其在数列中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常见表示方法,如用集合表示、用公式表示等。

三、数列的基本性质(20分钟)1. 教师讲解数列的有界性概念,并通过示例说明数列的有界性与无界性的区别。

2. 教师介绍数列的单调性概念,并通过示例说明数列的递增和递减性质。

3. 教师讲解数列的求和公式,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求和公式的应用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练习册中关于数列的基本知识的练习题。

2. 教师在黑板上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拓展题目引导学生应用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拓展题目,展示解题思路和结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数列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意见。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数列的应用和发展;2. 学生可通过编写自己的数列题目来巩固和拓展数列的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 数列基础训练
一、数列的概念
1、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里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项,…,第n 项,…. 第1项也叫做首项。

通常用带数字下标的字母来表示数列的项,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a 1 ,a 2 ,a 3 ,… ,a n ,… ,
其中a n 是数列的第n 项,有时也把数列简单记做n {a } 2、关于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的第n 项与项数n 的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通项公式可写出数列的任一项,因此通项公式十分重要
从函数的观点来看,数列其实是一个定义域N +
的函数,因此不少数列问题可用函数方法解决。

3、数列的前n 项和 n n a a a a S ++++= 321
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S n 求a n , n a ⎧⎪=⎨
⎪⎩n n-1
1
S -S (n >1)S (n =1)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技巧1.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k ∈N ,那么k S ,2k k S -S ,
3k 2k S -S 成 等差数列。

如下图所示:
⋅⋅⋅⋅⋅⋅⋅⋅⋅ 3k
k
2k k
3k 2k
S 1k k+12k 2k+13k S S -S S -S a ++a +a ++a +a ++a
技巧2. 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k ∈N ,那么k S ,2k k S -S ,
3k 2k S -S 成等比数列。

如下图所示:
⋅⋅⋅⋅⋅⋅⋅⋅⋅ 3k
k
2k k
3k 2k
S 1k k+12k 2k+13k S S -S S -S a ++a +a ++a +a ++a
三、基础训练
1.数列1,0,1,0, ......的通项公式的是n+1n 1+(-1)a =2。

2.数列23,38-,415,524-,635 ......的通项公式的是1
-n+1n 2(-1)(n +1)a =(n +1)。

3.数列-1,7,-13,19,-25 ......的通项公式的是n n a =(-1)(6n -5)。

4.
,
则是这个数列的第7项。

分析或提示:4.
,

=。

5.数列{a n }满足a 1=2,a n+1=-
1
1n
a +,求a 2008。

分析或提示:由a n+1=-
11n a +,得a n+2=-11
1n a ++=-1111n
a -+=-1n n a a +.
a n+3= -21
1n a ++=-111n
n
a a +-=a n ,故a 2008=a 669×3+1=a 1=2 .
6.在数列{}n a 中,2
111,1(1),n n a a a n +==-≥则12345a a a a a ++++等于-1.
7.已知数列{}n a ,22103n a n n =-+,它的最小项是-9。

分析或提示:2或3项。

提示:22103n a n n =-+=2(n-52)2-19
2
.故当n=2或3时,a n 最小。

8.已知数列{a n }中,a n =
()*15.6
n
n N n ∈-,则数列{a n }的最大项是40. 解:考察函数15.6
115.615.6
x y x x ==+--,因为直线15.6x =为函数图象的渐近线,且函数在(),15.6-∞上单调递
减,在()15.6,+∞上单调递减.
9. 在等差数列
{}n a 中,若410a = 719a = 则1a = 1 ,d= 3 ; 10.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39a = ,93a =则12a =0 ;
11. 在等差数列
{}n a 中, 已知488=S 16812=S ,则1a = -8 , d= 4 ;
12.等差数列{}n a 中,350a =,530a =,则7a = 10 .
13.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第5项为5,第10项为5-,则此数列的第1个负数项是第8项.
14.已知(1)2f =,2()1
(1)()2f n f n n N +++=∈,求(101)f . 解:∵(1)2f =,2()1(1)2f n f n ++=,∴1
(1)()2f n f n +-=,
∴{}()f n 是以2为首项,1
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3
()22
f n n =+,∴(101)52f =.
15. 已知命题:“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210424a a a ++=,则11S 为定值”为真命题, 由于印刷问题,括号处的数模糊不清,可推得括号内的数为18.
16.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110a =,q=3,n=5, 则n a =810, n S =1210;
17. 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5115a a -= ,426a a -=,则 3a = 4或-4 ,
18.在等比数列{}n a 中,3620,160a a ==,则n a = 20×2n-3

20×2n-3
.提示:q 3=
16020
=8,q=2.a n =20×2n-3
.
19.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S n =3n +b ,则b 的值为-1.
b=-1.提示:a 1=S 1=3+b ,n ≥2时,a n =S n -S n -1=2×3n-1. a n 为等比数列,∴a 1适合通项,2×31-1=3+b ,∴b =-1.
20.等比数列 ,8,4,2,132a a a 的前n 项和S n =⎧⎪⎪
⎨⎪⎪⎩n
1n,a =,21-(2a)1,a ≠1-2a
2. 1,,21(2)1a 122n n
n a S a a

=⎪⎪=⎨-⎪≠⎪-⎩,。

提示:公比为a q 2=, 当1=q ,即2
1
=
a 时,;,12n S a n == 当1≠q ,即21≠a 时,12≠a ,则a
a S n
n 21)2(1--=.
21.正项等比数列{a n }中,S 2=7,S 6=91,则S 4= 28 。

提示:∵{a n }为等比数列,
∴S 2,S 4-S 2,S 6-S 4也为等比数列,即7,S 4-7,91-S 4成等比数列, 即(S 4-7)2=7(91-S 4),解得S 4=28或-21(舍去). 22.数列}{n a 是正项等差数列,若n
na a a a b n
n ++++++++=
32132321,则数列}{n b 也为等差数列,类比上述结论,
写出正项等比数列}{n c ,若n d =1
2312123
()
n n n
c c c c +++⋅⋅ ,则数列}{n
d 也为等比数
列。

n d =n n n
c c c c +++⋅⋅ 211
3
3221)
(。

提示:
a n =a 1+(n-1)d c n =c 1q n-1
a n =n-1n+1a +a 2
c n 2=c n-1c n+1
a n +a m =a p +a q c n c m =c p c q (若m+n=p+q ,m 、n 、p 、q ∈N +)
由此可知,等差数列元素间(或结果)的加减运算对应等比数列相应元素间(或结果) 的乘除运算;倍数运算((n-1)d )对应幂的运算(q n-1);算术平均数对应几何平均数。

因此猜想
n d =n n n
c c c c +++⋅⋅ 211
3
32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