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商鞅变法学业分层测评4秦国的崛起人民版选修1
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
①发展封建经济②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③刺激宗室成员立军功的欲望④强化对基层的管理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废除“世卿世禄制”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该制度针对的是宗室成员,因此抓住它是解题的关键。④是推行县制的作用,而①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是奖励耕织的结果。
2.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统一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解析:选C。诗书礼乐代表的是儒家学说,而商鞅提倡的是法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
加强控制,实质都是实行文化专制。
3.《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解析:选A。通过阅读材料并根据课本知识,可以得知反对商鞅、诋毁商鞅的应该是商鞅变法中利益的损害者,即没落贵族,故选A。
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叛乱的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本质反映出()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D.变法时机还不成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箭射吴起、车裂商鞅”的史实反映的共同问题是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A表述正确,但不是根本问题;B项正确,与题干无必然联系;D项表述错误。故选C。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专题二商鞅变法考点解析
专题二、商鞅变法
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然而各国并不满足于并立的均势,将“力征争权,胜者为右”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为争霸王之业,各国纷纷寻求变法革新。同时,频繁的战争也使得各国的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危机日趋加重。另外,战国时期也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生产力水得了巨大的提高。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也促使各国掀起了一场场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首先是从魏国开始的。魏文侯任用了一批极有才干的官吏,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都为当时魏国的变法改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李悝的变法,使得魏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为其他各国的改革也树立了榜样,使各国国君都意识到变法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并相继采用。同时,李悝在时颁布的《法经》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
魏文侯去世后,武候继位,大臣王错不断向武候进谗,排挤吴起,吴起因此逃往楚国并为楚悼王所重用,在楚国实行变法。经过吴法的楚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南平北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然而吴起的变法严重损害了贵族官僚的,楚悼王死后不久,吴起便被心存怨恨的旧官僚杀害,变法也随之而失败。
秦国国君: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2
如何客观地评价商鞅变法的功过 成败与历史影响?
学思 之窗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对秦国来说:
1)政治上:
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转变,
开始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 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如: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思考1:世卿世禄制度的废除是 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 (3)地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 中原 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
(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
(2)表现:公元前 341至前340年打败魏国,一跃成为军事强
国。 (3)影响 ①六国采取“ 合纵 ”运动。 ②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
1.商鞅之死 (1)原因 ①变法侵犯了 贵族们 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②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加强 思想统治 , 打 击 旧 贵 族 , 加剧了二者的矛盾。 ③公元前338年, 秦孝公 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2)过程
①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
②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大兵击败。
2.秦法未败
(1)表现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巩固: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 级矛盾的是( ) ①连坐法的推行②轻罪重罚 ③户赋、劳役沉重 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0829015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教案含解析人民
版选修10829015
学习目标: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重点:商鞅变法的必要性;给秦国带来的巨变;变法成功的因素。
2.难点:正确评价商鞅变法。
教材整理1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
1.世卿世禄制
(1)基础:宗法制和分封制。
(2)特点:各级贵族按照等级,世袭高官,享受厚禄、特权。
(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军功爵制
(1)背景:战国时已实行赐爵制,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2)实行: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
(3)内容
①制定二十级爵,按功授爵。
②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4)作用
①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
②宗室地主地位下降。
③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用人灵活。
④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2“学习思考”,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是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提示】奴隶制下施行的世卿世禄制在封建制时代被废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由如下:①与生产力不相符合的生产关系必将被改变。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从奴隶制逐渐进入封建制,奴隶制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也必将被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是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伴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世卿世禄制也必然被废除。②世卿世禄制是新
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利的巨大障碍。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地位,而世卿世禄制使他们无法得到官职爵位。因此,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世卿世禄制必然被废除。
教材整理2 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二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厦门高二质检)商鞅变法与下图秦国疆域的扩大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
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解析:选B。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2.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
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解析:选C。赐爵制是指军功爵制,结合其背景知识可知C项正确。
3.商鞅变法的措施直接促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D.实行连坐法
解析:选C。内部构成变化指的是军功地主取代宗室贵族成为统治的支柱,这根源于军功爵制的推行,故选C。
4.(2012·济宁高二测试)(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人”应代表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解析:选A。材料核心信息是攻击商鞅及其变法活动,备选项中只有没落贵族群体是变法中利益受损者,故选A。
5.《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答案: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扑,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
2.下列图片最能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的是()
A B C D
3.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
4.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
A.巩固了鲁国公田的地位B.有利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D.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A.生产力的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
C.各国都推行变法D.赋税制度的改革
6.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涉及到了( )
A.军事问题B.土地问题
C.文化问题D.贵族问题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商鞅变法含解析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二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3.下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B.春秋时期民族融合
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楚国最强大
4.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
A.农耕经济B.法家思想
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
5.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备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A.增强秦国国力
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
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
6.(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二 秦国的崛起课堂互动学案 人民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 三点剖析
一、商鞅变法后,秦国军事力量增强
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政策,在秦国形成的全国皆军、唯军为荣的尚武精神,秦国首先打败了东邻魏国,让东方各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他们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并进行了瞩目的“合纵”运动,这实际上表明东方各国中已没有一国能够单独与秦国相抗衡了,秦国完成统一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拓展延伸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扑,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学以致用
【例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二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青岛高二联考)下图所示土地制度曾经在西周时盛行,但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的增多
C.各国的赋税改革
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
解析:选A。图片所示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生产力进步是其瓦解的根源,备选项A属于生产力范畴。
2.战国时期,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派别是()
A.法家B.道家
C.儒家D.墨家
解析:选A。儒、墨、道、法各家的核心主张分别是仁政礼制、兼爱非攻、无为逍遥、法治集权,故选A。
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
A.废除奴隶制度B.发展封建经济
C.废除井田制D.取得军事优势
解析:选D。要正确认识各国改革中国君与新兴地主阶级出发点的不同,国君的目的是增强国力,取得争霸中的优势,新兴地主阶级则是要肯定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提高政治地位,故D 项最佳。
4.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
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
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
解析:选C。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
5.(2012·常州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历史选修1人民版配套习题:专题22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二商鞅变法
二秦国的崛起
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
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答案:B
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 ) A.要取消贵族特权
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
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3.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第1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学案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第1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
法古”学案人民版选修1
第1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
法古”
[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 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观条件。(重点) 2.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社会习俗等方面全面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重点)3.结合背景和内容理解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地主阶级利益的。(重点)4.结合变法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难点)
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1.大变革时代——时代要求
(1)经济上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
①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增强,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要求进行社会变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②各国先后出现一系列变法。
(3)思想上
①儒、墨、法等派别纷纷兴起,“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②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2.取信于民,立志变法——主观条件
(1)秦献公变法
①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
②把国都由雍迁至栎阳,允许在国都内进行商业活动等。
(2)秦孝公求贤:向全国下“求贤令”,吸引各方有识之士。
(3)商鞅立志变法
①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得到赏识。
②实行鼓励开垦荒地等变法政策,收到良好效果。
③商鞅南门徙木,取信于民,树立威信。
[易错提醒]
不要误以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就是历史的大倒退时期,在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的背景下,中国经历着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都在进步。
【课堂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二 商鞅变法
义 经 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 定了基础, 对秦国乃
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 进 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秦 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 步 军 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不断 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 意 事 取得重大胜利,为秦国下 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义 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 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 利条件 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学案 6
专题学习总结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1.商鞅变法的性质与成功的原因 (1)性质 ①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地主阶级 自上而下进行的变法运动。 ②变法的根本目的和措施在于继续剥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 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建立 起一套统治和剥削农民的制度。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都是封建性的,是一次封建性质 的改革运动。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④两次改革的结果与影响不同。梭伦改革不但没有缓和 社会矛盾,反而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却为雅典 走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成功了,确立 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 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非常严苛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局限性 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③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和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如变 法条文中明确规定按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 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互动课堂学案人民版选修106280330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2秦国的崛起互动课堂学案人
民版选修106280330
疏导引导
1.对战国变法运动的认识
战国时期形成的变法运动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各国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因此,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的时期。
2.商鞅变法发生与成功的原因
(1)发生原因:①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就为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②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这是变法发生的阶级力量。③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2)成功原因: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②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③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
3.商鞅变法的局限性、产生的原因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商鞅变法局限性的主要表现: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如连坐法等;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由于我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是通过改革实现的,多数诸侯国的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在秦汉时期存在大量的奴隶制残余。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
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 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 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 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
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 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 鞅之“诱”,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 说法的原因。
吴起 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 战 楚 变法 ②奖励军功;③严格吏治 国 国
其它 诸侯
都促进了政治 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 进步和经济军 韩国申不害改革 等 事的发展壮大
李悝变法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公元 前4 世纪 中期 的战 国形 势图
三、秦国探索:变法图强(必要性与可能性) 1、必要性(不利因素) ①秦国落后于中原各国; ②秦国被排斥在各诸侯国会盟之外
(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 的政治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归纳概括历史
事件的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中的变法内容及涉
及的国别信息等加以明确。第(2)题则注意联系时 代背景来分析其实质。第(3)题从材料二中获取信 息,由籴的贵贱的论述可知为平籴法。第(4)题从 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加以分析其作用。政治特征的 分析注意新旧阶级的斗争和新旧制度的更替。
高二学业水平前十二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学业水平前十二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广宁中学_高二_级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
___历史___试卷
命题人:梁庆华审题人:纪锋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监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C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而称皇帝的是(C )
A.姬发
B.刘彻
C.嬴政
D.刘邦
3、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B )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4、史料记载,在明太祖洪武十七年9月14~21日八天内,皇帝平均每天要处理411件政事。为减轻负担,明太祖( C )
A.废除丞相
B.设置内阁
C.设殿阁大学士
D.实行八股取士
5、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可将其认为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物名字写在陶片上。如果某人得票超过半数,就会被放逐国外十年。此制度开创于( B )
A.梭伦执政时期
B.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C.查理一世执政时期
D.拿破仑执政时期
6、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B )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执政官制度
7、《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伤者在某些情况下有权对肇事者给予同样的伤害。这一规定说明《十二铜表法》(A )
A.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
B.切实保证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C.真诚服务希腊公民
D.有利于贵族曲解法律
8、《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D )
人民版选修1 专题2 商鞅变法 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解析:选B。关键要注意题目中的“直接动力”的限制,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崩溃,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展开争霸战争,这是其根本动力。
2.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上层建筑领域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时期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变革是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所以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变革不可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3.《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
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
B.春秋时期牛耕技术应用
C.战国时期铁器广泛使用
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
解析:选B。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牲畜,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
4.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封建王权的强化
B.土地数量的减少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解析:选C。A项封建王权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本身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2 商鞅变法 学业分层
测评4 秦国的崛起 人民版选修1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 .旧贵族
B .商人
C .新兴地主
D .农民
【解析】 题干材料信息提到让有劳有功之人获得食禄,征召四方之士,这体现了战国时期对士大夫群体的重视。它反映了西周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打击了传统的以世袭世禄制为主的旧贵族,故A 项正确,B 、C 、D 三项错误。
【答案】 A
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授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 )
A .要取消贵族特权
B .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 .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 .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
【解析】 题干信息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实行军功爵制的措施,它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即由世卿世禄制转向军功爵制,故选C 项。
【答案】 C
3.(2016·成都高三摸底)阅读下面材料:
《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商君治秦,一法令至行”①
,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②。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③,兵革大强,诸侯畏惧④
。”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①体现的是商鞅立法,没有明显夸大,故排除A 项;结合史实可知,②是商鞅为打破变法阻碍采取的措施,故排除B 项;结合史实可知,③是用夸张的方式表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故选C 项;结合史实可知,④符合史实,没有夸大成分,故排除D 项。
【答案】 C
4.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
A.奖励耕织B.实行县制
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
【解析】商鞅在变法中推行军功爵制,创造了一个能上能下、鼓励军民立战功的灵活用人机制,使一大批社会下层人物为获得军功而英勇作战,这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答案】 D
5.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 )
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发展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④的叙述错误。
【答案】 D
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上述现象说明(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题目要求的是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并不意味着变法者大多没有好的结果以及变法者自食其果。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
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概括出措施有: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第(2)问,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即法律过于严酷;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1)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
(2)弊病:法律过于严酷。认识:改革者要德、法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深远影响。
【解析】第(1)问,回答商鞅变法打击旧贵族利益的创新措施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秦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的角度回答。
【答案】(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答三点即可)
(2)原因:变法措施得到长期坚持;统治者长久支持;改革内容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