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结构的土拱效应及其数值模拟
抗滑桩结构的土拱效应及其数值模拟_张建华
3
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的有限差分程序 FLAC(fast largran-
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6]是一种二维显函数有限 差分程序,它是美国 ITASCA 咨询集团公司的 Cundall 博士于 1986 年设计的。材料模型可按用户 要求划分为若干单元(四方网格),单元中应力-应变 可呈线性或非线性关系。FLAC 算法的基础是快速 拉格朗日计算方法,它能模拟岩石、土体及其他材 料的大变形、挠曲或塑性流动,特别适用于岩土力 学中的非线性大变形或不稳定 ( 如滑动或分离 ) 问 题。 3.1 有限差分格式 (1) 导数的表示 Wilkins(1963)根据偏导数的积分定义,提出了 一个差分格式,即 ∂F 1 = lim ∫ Fni ds s A → 0 ∂xi A (1)
这是半时间步长时的网点速度。现在,可以用一个 附加积分,由速度求得位移为 & U
∆t t+ 2
某抗滑桩工程,设计数值计算模型尺寸如图 2, H = 30 m, 选方桩 b = d = 2.5 m, L = 5.5 m, l = 8 m。 该滑坡设计下滑力 P = 4 231 kN/m,桩后土体的粘 聚力 c1 = 0 kPa, 摩擦角φ1 = 17.58° , ρ1 = 1 900 kg/m3; 桩前土体的粘聚力 c2 = 0 kPa,摩擦角φ1 = 26.67° , ρ2 = 1 800 kg/m3;土体剪切弹模为 10.87 MPa,体积 模量为 40.46 MPa。 推力计算及抗滑桩(单桩)的内力 分析参见文[8]。其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满 足抗滑要求。下面来考察在该种工作模式下,抗滑 桩桩后土体是否能产生土拱效应。
强 1 张照秀 2
重庆 400017)
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
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引言抗滑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土拱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力学原理,为抗滑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力学原理。
一、土拱效应的基本概念土拱效应是指在土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土体内部会形成一种类似拱形的应力分布状态。
这种应力分布可以阻止土体的坍塌,并提供额外的抗力。
土拱效应的形成是由于土体中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内聚力的作用,使得土体变得更加稳定。
二、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1. 抗滑桩的设计在抗滑桩的设计中,土拱效应被广泛考虑。
通过合理的桩身形状和布置方式,可以使土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成土拱效应,从而提高抗滑桩的抗力。
例如,在边坡抗滑桩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倾斜布置的桩体,使得桩体周围的土体形成一个稳定的土拱,增加桩体的抗滑能力。
2. 抗滑桩的施工在抗滑桩的施工中,土拱效应也被充分应用。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拱效应,提高抗滑桩的稳定性。
例如,在挖掘抗滑桩基坑时,可以先挖掘较深的部分,使得土体形成一个稳定的土拱,然后再进行浅部的挖掘,避免土体的坍塌。
3. 抗滑桩的监测与维护土拱效应在抗滑桩的监测与维护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抗滑桩的变形和损坏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例如,可以利用测斜仪和应变计等设备对抗滑桩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判断土体的变形情况,从而采取合理的维护措施,保证抗滑桩的稳定性。
三、土拱效应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土拱效应可以提高抗滑桩的抗力,增加工程的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拱效应,提高抗滑桩的承载能力和抗滑能力。
2. 局限性土拱效应的形成需要土体具有一定的内聚力和摩擦力。
如果土体的内聚力较小或摩擦力较低,土拱效应可能无法形成,从而影响抗滑桩的稳定性。
此外,土拱效应对土体的形状和布置有一定要求,不同条件下的土拱效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的理论分析
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的理论分析一、土拱效应的研究现状和形成机理土拱效应是由于介质的不均匀位移引起的。
土拱的形成改变了介质中的应力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把作用于拱后或拱上的压力传递到拱脚及周围稳定介质中去。
早在1884年,英国科学家Roberts首次发现了“粮仓效应”,粮仓底面所承受的力在粮食堆积高到一定程度后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不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土拱效应。
1895年,德国工程师Janssen用连续介质模型对其进行了定量解释。
1943年,太沙基(Tarzaghi)通过著名的活动门试验证实了土力学领域土拱效应的存在,并在对土拱的应力分布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得出了土拱效应存在的条件。
1985年,Hands首次描绘出拱形为近似于悬链线的主应力流线。
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岩土工程领域,与土拱效应有关的实测数据、试验模型及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对以前无人问津的拱体几何参数与力学参数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研究土拱理论的同时,有人己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对工程设计进行指导、优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土拱效应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发展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早在1943年太沙基(Tarzaghi)通过活动门试验就证明了土拱效应的存在并得出了其存在的条件:(1)土体之间产生不均匀位移或相对位移;(2)作为支撑的拱脚的存在。
作者认为,土拱效应通常表现为:一部分土体产生不均匀位移或变形,而其余部分不动。
此时,由于土体内摩擦角及粘聚力的存在,发生位移的土体与不动土体之间产生摩擦阻力,增加了不动土体上的支撑压力,而减少了移动土体上的支撑压力,达到一种“避轻就重”的效果。
因此,认为拱体形成处的土体剪应力应小于其抗剪强度。
土拱效应也是土体调动自身抗剪强度的体现。
二、土拱拱脚的分类在土拱的研究中,拱脚应是一种承力机构。
无论从土拱的定义还是从结构力学中拱的受力机制都不难看出,拱就是将拱后受力传递至拱脚的结构,因此土拱的拱脚应当是一个相对“稳定”、“坚固”的结构,应足以承受由拱体传递的抑制拱体上方(或后方)土体位移所产生的力,或者说,土拱能否形成并稳定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拱脚。
抗滑桩结构的土拱效应分析
城
市
勘
测
A g2 0 lI v sia in & S v yng ba o e h ia n e tg to ure i
计 算 中 , b d 2m、 布荷载 q 0k a = 0m。 取 = : 均 =1 P 、 2
到排 桩 的 , 尚未 考虑 土 拱 效应 对 滑体 的阻 挡作 用 。这 种方 法显然偏 于保 守 , 经 济 的角 度 来讲 其 不 是一 个 从 最佳方 法 。造 成这种 现象 的主要 原因是 对桩周 土拱 效
平运 动可 通 过在 模 型边 界 预 加 一 定 的均 布 荷 载 来 模 拟 。桩 问土体 的本 构 模 型采 用 Mor o l b模 型 , h —C uo m
g
距 的合理 优化设 计 。
目前 , 滑桩 的设 计 大 多是 基 于 单桩 分 析 而 推广 抗
抗 滑桩 采用线 弹性 模 型 , 算 参 数如 表 1 示 。本 文 计 所
见 , 土拱效应 的作用 机理进行 研究 , 对 有助 于抗 滑桩 间
分析 , 计算模 型如 图 1 示 。对 称边 界上 方 向约束 , 所
前侧边界采用 Y向约束 , 抗滑桩采用 固定约束边界条
件 。排 桩 的前后计 算范 围应足 够大 ( 如大于 l 的桩 0倍 宽 ) 以便尽量 消 除边界对 计算结 果 的影 响 。土体的水 ,
拱 脚所 致 。
3 土拱 效 应 的数 值 模 拟
象 , 定该 土层 的位移 限定在水 平方 向 , 假 且不 考虑桩 的
变形 , 仅考察 桩周 土体 的变形协 调及其 受力 变化 , 可 则
抗滑桩桩间土土拱效应有限元分析研究
第 1 卷第 3 7 期
2 0 年 5月 08
平 顶 山 工 学 院 学 报
V0 . 7 N 3 1 1 o. Ma . 0 8 y20
Junl f i8i ora o rd Pl 蜘
Istt o Tcnl y ntu eho g ief o
分为三个区域 , : 即 拱后 稳定 区、 土拱区及拱 前 自由区 。如 后 6 、 m 桩两侧 4 m为它的影 响范围进 行分析。
图1 所示 , 若桩截面 的几何参数及强度参数设计合理 , 则该 土拱稳定存在并将拱 后压力传 递至拱脚及周围。
滑 动
稳 定 区
— — \
\
一
。
抗 滑 桩
—\
一
,
自由 区
嵌 固土 层
拱脚
图 2 所取土层在滑动层 中的位置
图 1 土拱结构示意图 2 平面 土拱假定 ‘
根据研究 , 被动桩 的土拱 效应可 以简化成二 维问题进 行分析 。本文运 用有限元方 法行研究 , 研究 的对象简 化 将
成二维 问题 , 图 2 如 所示 。采用地表 下一定 深度 的单位厚 度土层作 为分析 对象[ 6 并假定 : 4j -, () 位厚 度土层位移限定在水平方 向; 1该单 () 水平 位移为零 , 2桩体 即桩体 在水平方 向被 约束 。
图 6 桩前 l m处的应力
桩间成拱 效应受 桩 间距 的影 响, 也受 桩尺寸 大小 的影
响。事实上两种因素实 质相似 , 可 以采用 参数 sd 表 也 /来
征, 本文 利用上文用到 的桩宽为 2 桩 间距分 别为 4 6 m, m、m、 8 1m、2 1m、0 m、0 1m、6 2 m的几种情况进行计算 , sd 即 / 分别 为
边坡抗滑桩的土拱效应和设计参数分析
内摩 擦 角 关 系 曲线 图 ( d =1 . 6 i n , s / d =2 )
Fi g. 5 Re l a t i ons hi p c u r v e be t we e n t he s oi l be a r i n g t he l oa d s ha r i ng r a t i o a nd i nt e r na l f r i c t i on a n gl e
图 2 桩 间土 拱 效 应 示 意 图
Fi g. 2 Ef f e c t o f s o i l a r c hi ng be t we e n t he p i l e s
图 1 抗滑桩桩土关系示意图
Fi g .1 Re l a t i o ns hi p be t we e n s l op e p i l e a nd s o i l
担 比越 大 , 桩 的成 拱能 力越 弱 ; 直 径 d一 定 时 , s / d越 大 ,
桩 问土体 承 担 的荷 载 分 担 比越 大 , 桩 的 成拱 能力 越 弱 。
粘 聚力对 成拱 能力 的影 响随 着 内摩擦 角 的 变 化而 变 化 ,
内摩擦 角较 小时 , 随着粘 聚力 的增 加 , 桩 间土 体承担 荷 载 显 著减 小 , 土体 的成拱 能 力增 大较 快 ; 内摩 擦 角较 大 时 , 随着 粘 聚力 的增加 , 土体 承担 荷载 变化缓 慢 , 土体成 拱能 力变 化不 明显 。其 他条 件 不 变 时 , 粘 聚力 和 内摩 擦角 较 小 的土体 成拱 能力 比较 弱 。 因此 , 抗 滑桩 的设 计 要充 分 考 虑土体 的性 质 。
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
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1. 应用背景抗滑桩工程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用于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抗滑性能。
土拱效应是一种利用土体自身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来增加地基稳定性的机制,它广泛应用于抗滑桩工程中。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利用土拱效应可以有效提高抗滑桩的承载力和抗滑性能。
2. 应用过程2.1 土拱效应原理土拱效应是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由于土体内部受到压力而发生的变形和强度改变现象。
当外部荷载作用于地基时,地基内部会产生水平应力,并且这些水平应力会引起土体内部的压密和剪切变形。
当土体达到一定状态时,由于内聚力和摩擦力等因素的作用,土体会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结构,即土拱。
这个闭合曲面结构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力和摩擦阻力,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2.2 抗滑桩的设计和施工抗滑桩是一种用于增加地基抗滑性能的特殊桩基工程。
它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混凝土桩组成,通过将桩体嵌入到地基中,利用地基土体和桩体之间的摩擦力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2.2.1 土层力学性质分析首先需要对地基土层进行详细的力学性质分析,包括土壤类型、密度、含水量、剪切强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将影响土拱效应的形成和发挥。
2.2.2 桩长度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确定抗滑桩的长度。
通常情况下,抗滑桩需要嵌入到较深的土层中,以确保充分利用土拱效应。
2.2.3 桩间距确定根据地基荷载和设计要求,确定抗滑桩之间的间距。
合理的间距可以保证每个抗滑桩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并且减小相互之间的干扰。
2.2.4 桩的直径和形状确定根据地基土层的性质和设计要求,确定抗滑桩的直径和形状。
通常情况下,抗滑桩的直径较大,以增加桩体与土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摩擦力。
2.2.5 桩身预应力设计在一些情况下,为了增加抗滑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可以采用预应力技术对桩身进行预应力设计。
这样可以使桩体产生附加的压应力,从而增加摩擦阻力和支撑力。
抗滑桩处理路堤滑坡的数值模拟
抗滑桩处理路堤滑坡的数值模拟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路堤滑坡成为限制公路建设的主要难题之一。
如何解决路堤滑坡问题成为当前公路建设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抗滑桩是一种经济、可行、有效的路堤防护措施。
本文通过建立数值模型,探究了抗滑桩处理在路堤滑坡防护中的优化设计方法。
首先,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路堤滑坡稳定性模型,确定了加权拉普拉斯算子边界条件,建立了土体本构模型和抗滑桩的边界条件。
在给定荷载条件下,得到了路堤的初始应力状态和挖掘斜坡稳定性分析结果。
其次,分析了抗滑桩的基本工作原理,并通过分析抗滑桩的工程实例,确定了抗滑桩的参数设置及设计方法。
将抗滑桩设置在挖掘斜坡下方,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和灌注桩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抗滑桩和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后,对比了未设置抗滑桩和设置抗滑桩两种情况下的路堤滑坡稳定性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条件下,设置抗滑桩可以显著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减小路堤滑坡的危险程度。
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了抗滑桩参数设置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抗滑桩的长度和间距是影响路堤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建议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土层特性对抗滑桩的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建立数值模型,探究了抗滑桩处理在路堤滑坡防护中的优化设计方法,为公路建设领域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抗滑桩中土拱效应问题的数值分析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 OLOGY I N FORM TI ON 2008N O.01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I T 技术1前言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修建宝成铁路时应用抗滑桩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与抗滑挡墙等其他抗滑结构相比,具有圬工数量小、施工方便、桩位灵活等优点,抗滑桩在滑坡整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也不断涌现,先后出现了刚架桩、∏型桩、H 型桩、椅式桩墙和预应力锚索桩等等[1]。
土拱效应是岩土工程中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将从土拱效应形成机理的分析出发,借助平面有限元方法,深入分析土体性质、桩间距等影响因素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2土拱效应机理分析在边坡工程中,当抗滑桩施工完成后,在抗滑桩阻碍坡体位移而使自身产生变形的同时,相邻桩之间的土体有向坡体外侧移动的趋势。
由于抗滑桩的横向位移小于坡体的位移,造成桩后局部范围内的土体不断挤压桩体而产生不均匀的土压力,桩间的部分土体因受桩体约束作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剥落。
在靠近桩体处的剥落较少,而在远离桩体处的剥落较大,即在相邻两桩之间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位移。
在设桩处位移较小,在两桩中间位移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引起桩间土体与桩后土体抗剪能力的发挥而在土体中形成所谓的“楔紧”作用,即形成土拱效应,以限制桩间土体的滑出,并将桩后坡体压力传递到两侧桩上,此时相邻的两桩起到了拱脚的作用。
3计算模型及基本算例抗滑桩中的土拱效应有着典型的空间三维特征。
但是通过有限元模拟抗滑桩与土坡的相互作用,对比三维、二维的桩间土体位移等值线图发现,采用平面应变已经能较好的模拟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特征。
借鉴前人的方法,抗滑桩土拱效应可以简化成二维模型进行分析:选取地表下一定深度的单位厚度土层作为分析对象,假定该单位厚度土层的位移限定在水平方向,桩体水平位移为零。
排桩的前后计算域取大于10倍桩径,对称边界采用x 向约束,前侧边界采用y 向约束。
边坡工程中抗滑桩群桩土拱效应的数值分析
万方数据
图6桩间隔布置下y轴不同剖面的
Fig.6
应力分量盯,分布曲线 仃,di8trib血∞al帆g di&础It y c∞础nate8
TaMe.1
表1材料计算参数 MateriaI calcllIanon pa髓mete礴
纛鬻 鬻蒸 桩后土l '扣
Z
桩体
勺 勺b
J
L !上 !J
L ! .1
平行布置
间隔布置
图l群桩土拱效应问题的平面简化 Fig.1 2一D siInp硒c撕on of蚰d a咒hiIlg e妊bct ilI pile8
主要讨论圆形截面的抗滑桩情况。桩身采用线弹
性模型,桩身直径1.Om。
传统的极限平衡法采用摩尔一库仑准则,但是
由于摩尔一库仑准则的屈服面为不规则的六角形
截面的角锥体表面,存在尖顶和菱角,给数值计算 带来困难。故本文采用了徐干成、郑颖人哺1提出
的摩尔一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DP准则)代替 传统摩尔库仑准则,其在有限元软件中参数应用如
h d蝴0f behind钿lt蚰d pr叩erti∞in detail..11li8 paper a180 8nldied tlle vari幽伽0f舯丑amhiIlg e矗确t
back p北8 ba∞d∞
di&咖t condid∞.h i8咖cluded山at vaIiety 0f pil∞mw叩aciIlg瑚_lgiIlg图3双排平行桩位移等值图Fra bibliotek最大主应力示意图
略议抗滑桩结构的土拱效应
略议抗滑桩结构的土拱效应1 前言20 世纪60 年代初,在宝成铁路史家坝4 号隧道滑坡和川黔线楚米铺滑坡的整治工程中抗滑桩已具雏形,经过近40 a 的生产实践,抗滑桩在滑坡整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也不断涌现,先后出现了刚架桩、∏型桩、H 型桩、椅式桩墙和锚杆或预应力锚索桩等等。
与抗滑挡墙和支撑渗沟等抗滑结构相比,抗滑桩具有工程量少、投资少、施工方便迅速、对边坡的扰动破坏小等优点,并且由于桩身截面大,可埋入深度长,结构受力比较合理,可以抵抗巨大的滑坡推力,也可和其他边坡治理措施配合使用,对整治处在缓慢滑动阶段的滑坡特别有利。
一、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在1884 年,英国学者Robert 首次发现了“粮仓效应”,即在粮仓储存的粮食时,当粮食堆积达到一定高度后,粮仓底面所受的最大压力值将保持一个恒定值,随着粮食堆积高度的增加,粮食与粮仓墙体间的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也会导致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也不断变大。
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大主应力开始转向并慢慢指向墙体。
同时粮食的部分重力也通过摩擦力转移到了墙体上。
Terzaghi 1943 年,通过著名的活动门试验证实了土拱效应的存在。
活动板向下移动的同时,土体产生不均匀位移,滑动面上出现剪应力,引起了应力重新分布,将作用于拱上的土压力转移到周围土体或拱脚。
通过“粮仓效应”和“活动门试验”中土拱效应的分析可知:“土拱”与拱桥、穹顶结构、拱坝等拱形结构中可看到的拱形有所不同。
实际工程中的拱形结构是在先确定了外部荷载形式及大小等条件下,然后根据拱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并合理设计,从而达到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
土拱的形成是由于土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后产生了不均匀变形,进而使土体本身的抗剪强度发挥作用,从而起到抵抗外力的作用。
抗滑桩并不直接承受外荷载作用,是一种被动的受力机构,因此抗滑桩属于一种被动桩。
当桩周土体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发生相对于桩身的滑动时,受到桩体不同程度的约束,产生不均匀位移,由于土体内存在由摩擦力和粘聚力组成的一定的抗剪强度,自然形成以相邻两桩为拱脚的土拱在进行基本模型分析时,桩径为1m,桩间距为3m,抗滑桩长度为10m。
考虑土拱效应抗滑桩桩间挡土板土压力计算
侧 压力 系数 可 由墙板 与 土 体 接触 处 土 的应 力 状 态 来确定 。如果认 为土体 已经松 动 , 可不考 虑墙后 土 则
式中 : A——A二 (a S Fa ; = tn - tn ) =
q—— 附加压 力 , 里取 O P 。 o 这 ka
体 的粘结力 。由莫尔一库仑强度理论可知 , 该点应力达 到极 限平衡状 态 时 , 力 圆与 强 度 曲线 相 切 , 度条 件 应 强
T≤ () 5
— —
水平压 力 ; 墙 背与 土 的摩 擦角 ; 土的 内摩 擦 角 ;
式 : 坚 系 ,物 意 为厂 中卜 固 数其 理 义 一詈一 詈+
t n — t n ̄'; a a
土的综合摩擦角 ;
卜 土的重度。 如果考虑到 :
一
可以认为是土的综合摩擦角; K—— 安 全系数 , 般取 2 一 。
4 0
西部探 矿工程
21 年第 l 期 0 1 l 2
考 虑 土 拱效 应 抗 滑桩 桩 间挡 土板 土压 力计 算
孙飞达 , 刘增荣 , 陈小 三
( 西安 建筑科 技 大学 土木工 程学 院, 陕西 西 安 70 5) 10 5 摘 要 : 抗 滑桩桩 间土体 的 土拱 效应 出发 , 用普 氏卸荷 拱理 论推 导 出抗 滑桩桩 间土体 成拱 卸荷后 从 利
形结构 物是不 尽相 同 的。
坑道 支撑上 的压力 与坑道 的埋 深无 关 。 3 抗滑桩 桩 间挡 土板 土压 力计算
3 1 基 本假设 .
假设其 结构模 型 如图 1挡 土板 上 的 土压 力在 水 平 ,
方 向是均匀 分布 的 , 滑桩 的位 置 相 当 于拱 脚 , 面 以 抗 滑 上 部分 的下滑力 相 当于作 用 在土拱 上 的土压力 。
基于FLAC3D软件在不同桩宽条件下抗滑桩土拱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整体模型深度 3 1 m , 取桩项为零轴 , 坐标轴 z 轴下方 2 6 m , 坐标轴 z 轴上方为一坡度 为 1 : 1 的高 5 m的斜 坡. 为与实际工程接近 , 把模型边界条件设置为底 部固定约束, 模 型前 、 后方滑面 ( 岩土层 1 和岩土层 2交界面 ) 以下 施加 x方 向约 束 , 模 型左 右两 侧施 加
桩其 它设计参数不 交, 对桩宽进行 单因素变化 , 通过 对比不 同桩宽 下的剪切应 交增 量云 图和滑 动方 向最大位移云 图, 对 不同桩 宽条件下抗滑桩土拱效应进行对 比分析 , 对抗滑桩 桩宽对抗 滑桩 土拱 效应的影 响规律进行探 讨. 关键词 : 抗 滑桩: 桩 宽: 土拱效应 中图分类号 : T U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0 9 4 ( 2 0 1 7 ) 0 3 - 0 1 6 5 - 0 4
采用 F L A C 3 D数值分析软件 建立相关静力计算 模型 , 并对 实际抗滑桩 工程作 了一定 的简化 ( 简化 后数值模型示意图如 图 1 ) , 取抗滑桩工程中相邻两 根抗 滑 桩 桩 间及 其 左 右 2 m范 围 的岩 土体 来 建立 静 力数值分析模型 , 在此数值模型基础上对不 同桩 宽 条件下抗滑桩土拱效应进行分析. 该数值模型岩土
J u n . 2 0 1 7
基于 F L A C 3 D软 件 在 不 同桩 宽 条 件 下 抗 滑 桩 土拱 效应 的数值模 拟研 究
侯 青宏 , 陈文 建
( 四川职 业技 术 学 院 建筑 与 环境 工程 系 , 四川 遂 宁 6 2 9 0 0 1 )
摘要 : 参考 实际的抗滑桩工程 治理案例 , 采用 F L A c 3 D 数值模 拟软件 建立数值模拟分析模 型. 在数值模拟过程 中, 保 持抗 滑
关于抗滑桩土拱效应和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概况
关于抗滑桩土拱效应和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概况引言随着现代化建筑对深基坑、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的需求越来越高,地下建筑的规模和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保证地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中,抗滑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抗滑桩的拱效应和参数优化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抗滑桩土拱效应和参数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1 土拱效应理论模型土拱效应的理论模型主要分为平面应力分析和三维分析两种。
平面应力分析通过建立土体的等效应力场,对土体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而三维分析则更加精细化,可以考虑更多的条件和因素。
如图 1 所示,为土拱效应的平面应力分析示意图。
【图片】▲ 图中,a1h为桩周围土体的摩擦角, a2h为拱顶土垫的摩擦角, a3h为土体的内摩擦角。
1.2 影响土拱效应的因素影响土拱效应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土壤的物理和力学特性、抗滑桩的设计参数等。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桩长和桩径:桩长和桩径是影响土拱效应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桩越长、越粗,土壤对桩的支撑力就越大,从而有效利用土拱效应。
(2)钢筋的布置及强度:钢筋的布置及强度直接影响抗滑桩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3)桩深和桩身弯曲半径:桩深和桩身弯曲半径越大,土拱效应的扩散越大,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抗滑桩的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
(4)土壤参数:土壤的物理和力学特性也会影响土拱效应。
其中包括土壤的密度、压缩模量、剪切强度等等。
抗滑桩参数优化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地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合理的设计参数不仅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还能节省工程造价和施工周期。
2.1 参数优化的目标抗滑桩参数优化的目标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选取最佳的设计参数,以期获得最优的抗滑桩性能。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抗滑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降低抗滑桩的变形和缺陷率;(3)降低工程造价和施工周期。
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
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
土拱效应是指在土体中,当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土体会产生一种自
我支撑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抵抗外部荷载的作用,从而保证结构的
稳定性。
在抗滑桩工程中,土拱效应被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抗
滑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抗滑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工程,主要用于防止土体滑动和沉降,保证
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抗滑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土拱效应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影响抗滑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因此,了解
土拱效应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抗滑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土拱效应的原理是基于土体的内摩擦力和剪切强度。
当外部荷载作用
于土体时,土体内部会产生一种自我支撑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抵抗
外部荷载的作用,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在抗滑桩工程中,土拱效
应可以通过增加抗滑桩的截面积和长度来实现。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
加宽抗滑桩的底部或者增加抗滑桩的长度来增加抗滑桩的承载能力和
稳定性。
除了增加抗滑桩的截面积和长度,还可以采用其他措施来增强土拱效应。
例如,在抗滑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固土体的方法
来增强土拱效应。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加固土体的方法来增加土体的
内摩擦力和剪切强度,从而提高土拱效应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总之,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抗滑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抗滑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拱效应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土拱效应,从而保证抗滑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于抗滑桩土拱效应和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概况
关于抗滑桩土拱效应和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概况抗滑桩是指能够防止土体在外部作用力下发生滑移而起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作用。
土拱效应是指地基内部局部土体在受到一定应力作用下,形成了如同拱形结构的力学作用,从而增加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本文将着重研究抗滑桩土拱效应以及参数优化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研究概况抗滑桩通过在地基中加入钢筋混凝土桩等材料,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也引起了土拱效应的产生。
土拱效应是指在地基承载作用下,局部土体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曲张或者剪切,形成一种拱形结构,从而增加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土拱效应的研究,对于抗滑桩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墨西哥城地铁实例中,钢筋混凝土抗滑桩设计的土拱效应,显著增加了地基的承载能力,解决了地下地铁工程的承载问题。
二、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影响因素抗滑桩土拱效应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拱材料的选择:不同的钢筋混凝土、钢筋水泥土等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会影响土拱效应的产生和发展。
2. 抗滑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抗滑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会直接影响土拱效应的形成和作用范围。
3.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本身的力学性质对土拱效应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4. 外部载荷的作用:外部载荷的大小和作用范围也会对土拱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参数优化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抗滑桩土拱效应的作用,需要对抗滑桩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滑桩的材料选用:应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抗滑桩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筋水泥土等,并且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2. 抗滑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通过对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合理的抗滑桩数量和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拱效应的作用。
3. 土拱效应的力学特性研究:对土拱效应的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土拱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土拱对地基承载能力的影响等,并且据此进行合理的参数设计。
关于抗滑桩土拱效应和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概况
关于抗滑桩土拱效应和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概况抗滑桩土拱效应和参数优化设计是地下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到土木工程、地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抗滑桩土拱效应及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进行概述,以及目前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研究概述抗滑桩土拱效应是指在地下建筑物周围,当发生地表荷载作用时,土体在柔性墙体(如桩、井筒等)和刚性结构(如地下室、隧道等)之间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
抗滑桩土拱效应在地下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直接关系到地下结构的设计和建造。
抗滑桩土拱效应研究的对象多为软土地区地下工程,其中桩基和地下墙结构是最常见的抗滑桩结构形式。
在不同的工程条件下,抗滑桩土拱效应的特性和影响也有所不同。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下工程,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找到合适的工程设计方案。
二、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参数优化设计研究概述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参数优化设计是对该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寻求最佳的结构参数和设计方案,以提高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数优化设计研究主要包括对抗滑桩结构的基本参数(如桩的类型、尺寸、间距等)、土体性质(如土的弹性模量、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等)、外荷载条件(如地表荷载、地震力等)等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三种途径。
理论分析是通过建立合理的地下结构力学模型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对抗滑桩土拱效应进行分析和求解。
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如有限元分析、离散元分析等),对抗滑桩土拱效应进行模拟和分析。
实验研究是通过进行室内或野外的物理模型试验,对抗滑桩土拱效应进行验证和分析。
三、抗滑桩土拱效应及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针对抗滑桩土拱效应及参数优化设计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在理论分析方面,一些研究学者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地下结构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对抗滑桩土拱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及其土拱模式分析_杨雪强
V o l . 2 7 N o . 1 J a n. 2 0析
杨雪强 , 吉小明, 张新涛
) ( 广东 广州 5 广东工业大学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 1 0 0 0 6
摘要 : 为 研 究 坡 体 抗滑 桩 间 土 拱 的 传 递 荷载 机制 , 首先 对 抗滑 桩桩 身迎 荷面 土 拱 和桩 侧 摩阻 力 土 拱 的计 算 方法 和 使 用 条件 分 别 进 行了分析 与 论 述 , 然 后 将 这些 分析结 果与 已 有研 究结 果相 比 较 , 最后 结合 土 体 滑 移 模式 阐 述 了 土 拱 的 形 状沿 深 度的 变 化 及 客 观 存 在的 重 力 场 对 土 拱 的 强化 效果 。 研 究 结果表明: 依赖 桩 侧 摩阻 力为 拱 座 的 土 拱 是土 坡抗滑 桩 承 担 滑坡 推 力的 主要 土 拱 , 其 能承 受住 滑坡 推 力 并把 该 力 传 至 抗滑 的 桩 体 ; 桩 身迎 荷面 土 拱 是 具有 临 空 面的 边 坡 抗 滑 桩 或 基 坑 护 壁 桩 工 程 中 的 主要 承 载 土 拱 。 关键词 : 道路工程; 抗滑 桩 ; 理论分析 ; 土拱; 桩间距 中图分类号 : 4 1 7. 1 文献标志码 : U A
3 1 ( ) 2 ( ) 3
很显然 , 拱脚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达到最大值 , 为 最不利的受压截 面 。 因 此 , 土拱的破坏最先从拱脚 开始 , 然后逐步向拱顶处扩展 。
桩侧与土接触界面 通 过 摩 阻 力 的 支 撑 形 成 拱 座 , 滑
] 1 1 1 3 - ; 坡推力靠桩侧 摩 阻 力 来 平 衡 并 传 递 到 桩 身 [ ③
收稿日期 : 0 1 0 1 3 4 1 2 - -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 ( 2 0 0 8 2 7 8 : , 作者简介 : 杨雪强 ( 男, 河南唐河人 , 教授 , 工学博士 , 1 9 6 6 a i l x f l s 2 6. c o m。 E-m -) @1 q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 引起土体变形的主要外力——滑坡推力 P 如何
施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它不是均布力, 而是一个体力,要施加体力,FLAC 程序中是靠重 力加速度 g 来实现的,直接设置显然是不正确的, 必须加以修正。
假定滑坡推力在整个模型内是一致的,令滑坡 推力为 P,土体密度为ρ,模型厚度为 1。如果将模 型图 2 上下放置,则桩及桩间土体所受的推力 Pg 等于上部土体的重力,即,
图 1 所示为桩后任一土微元体受力简图。图中, P 为上部滑块传递至设桩处的滑坡推力;P1 为分配 给土微元体的滑坡推力;P2 为土微元体竖直向抗滑 力;q1,q2 为水平向土微元体抗滑力,在作单桩的 受力分析时通常未加考虑;f1,f2 为侧向剪切力。
P
P1
q1
q2
f1
f2
P2
图 1 桩后土微元体受力分析 Fig.1 Mechanical Analysis of micro-soil unit behind anti-slide
∑ ∂F
∂xi
=
1 A
N n =1
n
F
ε ik Δ
n
xk
(2)
n
n
式中: N 为边数, F 为边 n 上 F 的平均值, Δ xi 为
边 n 的 矢 量 长 度 的 分 量 , εik 为 二 维 置 换 张 量
⎡0 ⎢⎣− 1
1⎤ 0⎥⎦
。
可用式(2)来推导 FLAC 中的所有空间差分格
式,但应注意,这种表示没有限制外形及边数,不
Pg =ρ(H/2)lg = g(ρHl/2)
(10)
而桩及桩间土体实际所受的推力为 P,令ξ = P/Pg, 则
P=Pgξ=ξg(ρHl/2)
(11)
模型一旦设定,ρHl/2 的值也就固定。因此,要施
加滑坡推力 P,只需将重力加速度设为ξg 即可。
U& ⎜⎛ t + Δt ⎟⎞ ⎝ 2⎠
= U& ⎜⎛ t − Δt ⎟⎞ ⎝ 2⎠
1前言
20 世纪 60 年代初,在宝成铁路史家坝 4 号隧 道滑坡和川黔线楚米铺滑坡的整治工程中抗滑桩已 具雏形,经过近 40 a 的生产实践,抗滑桩在滑坡整 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新技术、新工 艺也不断涌现,先后出现了刚架桩、∏型桩、H 型 桩、椅式桩墙和锚杆或预应力锚索桩等等。与抗滑 挡墙和支撑渗沟等抗滑结构相比,抗滑桩具有工程 量少、投资少、施工方便迅速、对边坡的扰动破坏 小等优点,并且由于桩身截面大,可埋入深度长, 结构受力比较合理,可以抵抗巨大的滑坡推力,也 可和其他边坡治理措施配合使用,对整治处在缓慢 滑动阶段的滑坡特别有利。
应的 Mohr-Coulomb 直线型强度准则[7],其强度包络
线的直线表达式为
σ1 − σ 3 = σ1 + σ 3 sinφ + c cosφ
(8)
2
2
或
F⎜⎜⎝⎛ σ 1
−σ3 2
− σ1
+σ3 2
sin φ
− c cosφ ⎟⎟⎠⎞ = 0
(9)
式中:σ1 ,σ 3 分别为最大和最小主应力;c 为岩土 体的粘聚力;φ 为岩土体的摩擦角。
2002 年 3 月 19 日收到初稿,2002 年 5 月 28 日收到修改稿。 作者 张建华 简介:男,1963 年生,博士,主要从事与岩土工程相关的科研及管理工作。E-mail:xieqiang2000@sina. com。
• 700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年
本文建立了抗滑桩力学模型,以有限差分法为 手段,在分析抗滑桩抗滑机理的基础上模拟滑坡中 抗滑桩产生土拱的过程和条件,为抗滑桩间距的设 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第 23 卷 第 4 期 2004 年 2 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3(4):699~703 Feb.,2004
抗滑桩结构的土拱效应及其数值模拟
张建华 1 谢 强 1 张照秀 2
(1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5) (2 重庆市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重庆 400017)
随时间变化的某质量的运动方程式为
∂U& = F ( F = ma )
(4)
∂t m
可以用包含半时间步长的速度的中心差分格式
来求解式(4)。式(4)等号左边的加速度可以写成
∂U&
⎜⎛ t + Δt ⎟⎞
= U& − U& ⎝ 2 ⎠
⎜⎛ t − Δt ⎟⎞ ⎝ 2⎠
(5)
∂t
Δt
将式(5)代入式(4),得
ARCHING EFFECT OF ANTI-SLIDE PILE STRUCTURE AND ITS NUMERICAL SIMULATION
Zhang Jianhua1,Xie Qiang1,Zhang Zhaoxiu2
(2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China) (Nanjiang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Group, Chongqing 400017 China)
单位பைடு நூலகம்m
图 2 有限差分法计算模型 Fig.2 Model of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 702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根据式(1)和(2),可得ξ = 1.512。 尽管研究的对象是桩后土体,但桩前土体仍有 一定的支挡作用,因此,模型中也一起参与计算。 图 3 为桩后土体及抗滑桩有限差分网格示意 图,阴影部分为抗滑桩。计算单元数为 1 600,节点 数为 1 681(为看图方便,图形的纵横比例作了一定 的调整)。
第 23 卷 第 4 期
张建华等. 抗滑桩结构的土拱效应及其数值模拟
• 701 •
同于以矩形网格为依据的许多有限差分表示法。 (2) 运动方程式 运动方程式为
ρ
⎜⎜⎝⎛
∂U& ∂t
i
⎟⎟⎠⎞
=
∂σ ∂x
ij j
+ ρg i
(3)
式中:ρ 为密度,σ ij 为应力张量,U& i 为速度,gi 为 体力分量, t 为时间。
土体性质以及桩的锚固效果有关。正如前所述,抗 滑机理体现于桩、滑体、滑床 3 者间相互协调。由 于桩间隔布置,土体内的变形发展不均匀,桩间土 体可能在水平面上形成的卸荷拱,使得 P2 逐渐弱 化,直至为零。
文[3~5]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土拱效应 产生所必需的抗滑桩间距公式。本文将用有限差分 法模拟由抗滑桩产生的土拱效应,进而分析土拱产 生的条件。
3 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的有限差分程序 FLAC(fast lar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6]是一种二维显函数有限 差分程序,它是美国 ITASCA 咨询 集团公司的 Cundall 博士于 1986 年设计的。材料模型可按用户 要求划分为若干单元(四方网格),单元中应力-应变 可呈线性或非线性关系。FLAC 算法的基础是快速 拉格朗日计算方法,它能模拟岩石、土体及其他材 料的大变形、挠曲或塑性流动,特别适用于岩土力 学中的非线性大变形或不稳定(如滑动或分离)问 题。 3.1 有限差分格式
+ ⎜⎜⎝⎛
F (t) m
⎟⎟⎠⎞Δt
(6)
这是半时间步长时的网点速度。现在,可以用一个 附加积分,由速度求得位移为
U& ⎜⎛ t + Δt ⎟⎞ ⎝ 2⎠
= U (t)
+
U&
⎜⎛ ⎝
t
+
Δt 2
⎟⎞ ⎠
Δt
(7)
进而可以求出同一时间增量之间的力。
3.2 强度准则
数值计算采用的岩体屈服条件为与岩土体相适
4 土拱效应数值模拟实例
某抗滑桩工程,设计数值计算模型尺寸如图 2, H = 30 m,选方桩 b = d = 2.5 m,L = 5.5 m,l = 8 m。 该滑坡设计下滑力 P = 4 231 kN/m,桩后土体的粘 聚力 c1 = 0 kPa,摩擦角φ1 = 17.58°,ρ1 = 1 900 kg/m3; 桩前土体的粘聚力 c2 = 0 kPa,摩擦角φ1 = 26.67°, ρ2 = 1 800 kg/m3;土体剪切弹模为 10.87 MPa,体积 模量为 40.46 MPa。推力计算及抗滑桩(单桩)的内力 分析参见文[8]。其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满 足抗滑要求。下面来考察在该种工作模式下,抗滑 桩桩后土体是否能产生土拱效应。
piles
此模型把抗滑桩及其周边土体的受力状态假定 为平面应变问题,但实际上对桩而言应该作三维问 题处理,若只为考察桩周土体的变形协调及其受力 变化,而不考虑桩的变形,将其视为平面应变问题 是可行的。
上述参数中,P 可以由公式计算所得,但分配 给土微元体的滑坡推力 P1 以及 q1,q2 和 f1,f2 的确 定则较为困难,在土拱的形成过程中它们的值是不 断变化的,并且与土微元体所在位置、滑坡推力、
2 抗滑桩结构的受力分析
关于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问题,国内外的研究 不多[2],锚固有抗滑桩的滑体中产生的土拱作用跟 拱结构不一样。拱结构是把材料制成拱形状,在荷 载作用下即发挥其承受压力的作用,而锚固有抗滑 桩的滑体中的土拱有其自身的形成过程,土粒间的 粘聚力和摩擦力是形成土拱的先决条件。当抗滑桩 开始发生作用时,位于受荷端的土体将产生不均匀 位移,由于位移的不均一性,致使土颗粒受到压缩, 并互相 “楔紧”,于是就在一定范围的土层中产生 “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