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的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的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5-01-07T15:06:40.9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1期下供稿作者:李昌华

[导读] 引水渠的横断面建议选用梯形、矩形,为确保引流的平顺性,进口形状以喇叭口形为宜。

昭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李昌华

摘要:溢洪道是中小型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的四个部分,即引流段、控制段以及泄流段和消能段的结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水力、结构进行计算,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研究

在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条件和水文地质情况,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布设,既要确保工程项目的科学、合理,又要保证工程结构设计的经济性。比如,水库附近若有天然的山坳,则溢洪道的布设和应用效果就是非常的理想;若主坝口子过于狭窄,则就无法布设正堰,建议考虑侧槽式溢洪道的结构设计方案。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的四个部分,即引流段、控制段以及泄流段和消能段的结构设计方案如下:

1、中小型水库溢洪道主体工程设计

1.1引流段结构设计

引水渠的主要作用在于将水库中存储的水有效地引到控制堰前,设计的主要原则是在合理的开挖方量条件下尽可能低减小水头损失,增加水库溢洪道泄水能力。在此过程中,引水渠的横断面建议选用梯形、矩形,为确保引流的平顺性,进口形状以喇叭口形为宜;为了有效减小水头损失,其长度不能太长。实践中,如果受到地形的限制,必须在这一段设弯道,则需使弯曲段尽可能的平缓,而且弯道、下游之间的衔接段,与出口段应当远离坝脚位置,以免被水冲刷。为了有效防范泄洪过程中引水渠两侧位置出现不对称性回流,或者因旋涡转向惯性力而导致堰前横向坡降等。

引流段的水渠中,水流流速是设计的重点,而且对水头损失、工程量等,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实践中,通过对30多个水库工程建设资料对比分析得知,溢洪道引流段的水流速度小于3m/s的共6个;水流速度在3至5m/s的有17个;流速超过5m/s的有7个。上述水库工程之间相差较大,比如某水库流速只有仅0.8/s,而另一个水库的水流速度超过了6.5m/s。根据水库设计要求,进水渠水流速度不能超过4m/s,一般以1至2m/s为宜。如果水库所处位置地势比较高,而且山坡也比较陡,则溢洪道进水渠设计过程中,水流速度可适当加大一些,但应当尽可能低缩短进水渠长度,以此来有效减少水头损失。在进水渠进口位置,水流的速度应当小于渠中的水流速度,以2.5m/s为宜。当水流速度在1至2m/s范围以内时,可不必对其进行砌护。

1.2控制段结构设计

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的控制段又称为堰流段,为确保泄流的均匀性,可使进口

与建筑物相互垂直。同时,根据地形环境条件、泄流实际需求,设计宽顶堰,堰宽可根据允许的单宽流量确定,岩基上的单宽流量一般在每秒40至70立方米,非岩基上的流量以每秒20至40立方米为宜,土基上的流量每秒20立方米。如果堰体相对较宽,则应当在横向上设温度缝以及沉陷缝,保持间距10至15米。

1.3泄流段结构设计

泄流段又称为是陡坡段或者急流段,其平面以直线型布设为主,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弯道或者扭坡顺引流态急骤变化,更不能产生负压。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形、水文和地质条件,以缓坡、多级跃水形式为宜。在陡坡段,建议采用均一比降,因泄水段水流速度比较快,所以应当尽量可能的将其设在岩基之上。若为非岩基浆砌石用0.5至1米、混凝土用0.2至0.5米的材料对其进行砌护;对于新鲜岩基泄水道而言,可不对进行砌护。实际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混凝土衬砌,则应当严格按照地质条件,结合拟建地点的温度变化,对伸缩缝、沉陷缝进行设备,并确保两侧边坡位置能够设横缝即可;底部位置应当布设横缝,而且其间距以8至12米为宜。同时,在衬砌底部位置,应当敷设适量的排水反滤料;考虑到水流速度太大,会产生掺气现象,因此边坡衬砌高度应当适当地高一些。

1.4消能段结构设计

在泄槽段末端位置,需设计消能结构,即根据地形条件、水力情况确定采用何种的消能结构。可选的方式主要有多级跃水、溢洪道末端跃流段等,这样可以使泄流方向远离坝脚。对于非岩基上而言,通常采用底流消能方式,在末端位置布设消力池等。如果泄流量较小,则建议采用消力槛形式;如果为远驱式水跃方式,则因其容易被冲刷而建议采用差动式消力槛模式。岩基上若溢洪道尾端位置边坎较陡,则建议采用挑射消能。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高空扩散气流、下游冲刷等,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因该种形式可以有效省去消力池、以及海漫和护坦等工程建设,所以既可以减小工程量,又可以降低造价,既经济又实用。在消能结构设计过程中,根据工程建设实践,采用的鼻坎形式建议以矩形差动式,同时鼻坎以上陡坡做成矩形断面形式最好,坚决避免做成梯形断面形式,以免用扭坡和鼻坎进行衔接,这样就会增大工程量,而且也不经济合理。

2、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水力、结构计算

2.水力计算

第一,引流段计算。在此过程中,建议采取自下而上的反推方法,求出水面曲线,然后引流段进口位置须先对水位壅高情况进行计算,这样才能指导泄洪过程中的正常库水位。

第二,控制段计算。根据溢流堰水力计算设计规范和要求,对控制段的汇流进行计算,正确选用合适的流量系数,使其与选用堰型保持一致。

第三,泄槽段陡槽计算。在此过程中,若陡槽底部位置的宽度保持不变,则建议采用BⅡ型降水曲线法对其进行计算;陡槽段底宽渐变时,则建议采用查氏法进行分段计算。

第四,消能段计算。消能段水力计算过程中,可采用巴氏法进行计算,对消能设备计算较为明确而且详细具体。然而,在消能设备尺寸选定过程中,应当留有一定的余地。比如,对于重要的水库,其水力计算成果应通过模型试验进行验证。

2.2结构计算

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过程中,为确保建筑物的自身安全稳定性,对溢洪道结构进行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中,除了护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