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底泥磷形态及 pH值对磷释放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土壤 (Soils), 2004, 36 (1): 12~15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高 丽 杨 浩 周健民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摘 要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P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部分固定的P 可通过分解或溶解作用而释放磷酸盐到沉积物间隙水中,然后通过扩散作用或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而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本文就目前对沉积物P释放的影响因素及释放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释放;间隙水扩散;释放机制

中图分类号 X524

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P的主要来源。不少湖泊调查资料表明,当入湖营养盐减少或完全截污后,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作用仍会使水质继续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甚至出现“水华”[1、2]。P是造成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关键性的限制性因素之一[3],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对水体的营养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P的释放行为对于湖泊水质的治理和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是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交换和输送的重要途径,对于浅水湖泊而言,来自各种途径的营养物,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释放作用,其中一部分沉积于湖泊底部,成为湖体营养物的内负荷。在一定条件下,由于风力和湖流引起湖泊底部沉积物的扰动使沉积物处于再悬浮状态,这种再悬浮状态会强烈的影响P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再分配,部分营养元素可从沉积物中向上层水体释放,使水体营养负荷增加[4]。P在沉积物-水界面循环受溶解释放以及间隙水扩散两个过程的控制。

底泥磷释放实验 报告

底泥磷释放实验 报告

实验题目:湖塘底泥磷的释放

姓名:学号:

班级:组别:22组

指导教师:唐艳葵

1.实验概述

1.1实验目的及要求

⑴了解湖泊底泥磷释放的过程;

⑵观察湖泊各采样点所采集的底泥的形态特征;

⑶熟练掌握湖泊底泥的最大释磷量的计算;

⑷熟悉总磷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1.2实验原理

城市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种来源的营养盐进入湖泊,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逐渐沉积到湖底,当湖泊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又释放出来进入水中,成为湖泊营养盐的内负荷,并延续湖泊的富营养化,因此,控制内负荷对于湖泊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天然水和废(污)水中,磷主要以各种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如磷脂等)的形式存在,也存在与腐殖质颗粒和水生生物中。本实验主要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10号湖塘水中底泥磷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在酸性条件下,水样中溶解性正磷酸盐与钼酸铵酒石酸锑氧钾反应,生磷钼杂多酸,再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络合物(磷钼蓝),于波长700nm处测量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方法测定范围为0.01~0.6mg/L,适用水样类型包括地表水、废(污)水。

1.3实验仪器

(1) 烘干机

(2) DSX-90恒速数显电动搅拌机

(3) 搅拌棒

(4) PHS-3C pH计

(5) JPB-607溶解氧仪

(6) JJ300、AB104-N电子天平

(7) 722光栅分光光度计

(8) 10mm比色皿

(9) 高速离心机

(10) WXJ-Ⅲ微波消解仪

(11) 消解罐

2.实验内容

2.1实验方案设计

pH值对玄武湖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pH值对玄武湖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GUO Z i o g , I a - h n, ANG Ch o MA Ha— o h— n L oc e W y Xi a , i a t
(.o ee f ni n etl cec n n ier g H h i nvri , a ig2 09 , hn; .e aoa r t rt euao 1 l g v o m na SineadE g ei , o a U i sy N m n 10 8 C ia 2 yLb rt y fne a dR glt n C l oE r n n e t K o oI g e i adR suc e a m n o h lwL ksMiir E uai , aj g20 9 , hn) n eore pr et nS ao e, ns o d ct n N ni 10 8 C ia D t l a t f y o n
中磷 的释放以及磷形态在磷释放过程中的重新分布均具有重要影响。
Baidu Nhomakorabea
关键词 : 沉积物 ;磷;形态 ;p H值 ;释放
中图 分 类 号 : 54 文献 标 识 码 : X 2 A 文 章 编 号 :62 24 ( 0 )3 0 7 — 5 17 — 0 32 70 — 8 3 0 0
l fu n e o H l eo eRe e s n h e i a a to so h s h r si e i e t f a wu La e n l e c f p Va u n t la ea d t e Ch m c l h Fr c i u fP o p o u S d m n s n o Xu n k

西湖疏浚后底泥中磷形态特征研究【开题报告】

西湖疏浚后底泥中磷形态特征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环境科学

西湖疏浚后底泥中磷形态特征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的外援污染物进入湖泊并沉积物沉积物中,使我国多数湖泊底质遭受严重污染。近年来调查发现,许多湖泊尤其是城市湖泊底质污染尤为严重,如太湖、滇池、巢湖、西湖等许多水域底泥中TP的高达3000到4000mg/kg。近年来,湖泊蓝藻水华爆发更让人们意识到水体富营养化的严重危害以及湖泊水华治理的紧迫性。

磷是湖泊蓝藻水华爆发常见的限制性营养盐,磷素的增加不仅带来了水体溶解氧的消耗以及藻类水华的爆发[1-4],而且藻类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毒素会对水生生物甚至人类产生更大的危害[5]。外源磷进入沉积物后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变化最终沉积于沉积物中,沉积物是磷的重要归宿。同时也是水体磷素的重要来源,底泥磷通常占较高的比例,占内负荷总量的60%-80%,这也是湖泊外源性营养盐削减后,水体营养负荷的主要来源。底泥-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磷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磷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问题是底泥释磷研究的关键,研究发现输入水体的磷素,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变化,其中部分在搬运、絮凝、沉淀等作用下逐渐以不同形态的磷蓄积于沉积物中,然而当在温度、pH、氧化还原条件、浮游生物以及扰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沉积物中的磷素又会重新参与到沉积物-水界面的循环当中,导致上覆水磷素增加,从而造成水体的内源性富营养化污染【6】。此外不同性状的底泥磷释放的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7】。因此对沉积物的研究是探索实践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的关键。

镜泊湖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释放贡献

镜泊湖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释放贡献

中国环境科学 2021,41(2):883~890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镜泊湖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及释放贡献

郑培儒1,2,李春华1*,叶春1,魏伟伟1,戴婉晴1,2,高尚超1,郑向勇2,井芹⋅宁2(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12;2.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摘要:将镜泊湖分为北部湖区、中部湖区、东部湖区、西部湖区、南部湖区共设置23个表层沉积物采样点和10个沉积柱芯采样点,采用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SMT)法测定沉积物中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结合态磷(NaOH-P)、钙结合态磷(HCl-P).分析镜泊湖沉积物各形态磷的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和对磷释放的贡献.结果表明,镜泊湖湖区沉积物各形态磷有3个主要成分,其中成分1主要代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主成分2主要代表农业污染,主成分3主要代表碎屑岩、自生磷灰石和含磷矿物质等;镜泊湖沉积物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分布特征受镜泊湖水文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湖区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整体而言随深度的增加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磷释放贡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镜泊湖各湖区沉积物短时间尺度内以滞留为主,但在长时间尺度下具有一定的释放风险.

关键词: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镜泊湖

浅水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其生物有效性——以太湖、巢湖和龙感湖为例

浅水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其生物有效性——以太湖、巢湖和龙感湖为例

浅水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其生物有效性——以太湖、巢湖

和龙感湖为例

浅水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其生物有效性——以太湖、巢湖和龙感湖为例

引言

水体中的磷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它在湖泊营养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浅水湖泊中内源磷的释放过程及其生物有效性仍存在许多未知之处。本文以中国三大浅水湖泊之一的太湖、巢湖和龙感湖为例,探讨了这些湖泊中内源磷释放的原因及其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太湖的内源磷释放及其生物有效性

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内源磷释放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太湖水域的内源磷主要来自于富营养化的水体底泥。研究表明,太湖底泥中富集了大量的磷,当湖泊发生水体垂直混合或风浪作用时,底泥中的磷会释放到水体中,形成内源磷。太湖内源磷的释放具有季节性特点,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这是因为这两个季节湖泊的水温较高,湖水垂直混合较为剧烈,促使底泥中的磷释放。太湖内源磷的释放对水体中悬浮藻类的生物量、种类和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这是因为磷是藻类生长所需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

二、巢湖的内源磷释放及其生物有效性

巢湖位于中国安徽省,也是富营养化湖泊研究的典型水域之一。巢湖水库的养殖业发展迅速,而养殖废水中富含大量的磷。其他的磷污染物也是巢湖内源磷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发现,巢湖内源磷的释放主要发生在湖泊水位升降、沉积物搅动以及流入巢湖的河流水体的冲击作用下。巢湖内源磷的释放对湖泊的

营养状况有着显著影响,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此外,巢湖内源磷的释放还会威胁湖泊生物多样性,导致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的丰富度和分布范围发生变化。

湖底沉积物有机磷的释放.

湖底沉积物有机磷的释放.

湖底沉积物中有机磷的释放

一、引言

P作为一种营养物质在水环境中的重要性很好去理解,近些年,有机磷化合物作为有活性的磷的一种形态,其重要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机磷化合物,易被视为是难降解的磷的一部分,而现在已知的其所含有的许多不稳定的种类可能在水体磷的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多数水环境中,沉积物在磷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储存了一大部分从水体沉淀下来的P,无论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暂时储存的P最终会被水体吸收。在一些磷输入量大且易于沉淀的地方,底泥的磷循环可能会大于河流表体。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有机磷化合物在水体富营养化中有着很大贡献,因此,研究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关于无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已被提出,然而关于特定的有机磷化合物的成岩作用及潜在的迁移性方面的研究却很缺乏。因此研究影响底泥有机磷迁移运动的因素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这些机制在自然条件下很难监测,一些具体数据通过实验室的控制实验来获取。实验室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底泥磷的释放,可以得知磷的潜在的迁移量,但是无法辨别是哪种形态的P释放。磷核磁共振波谱(31P NMR)技术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有机磷化合物,因此被用来检测哪种形式的磷在试验中从底泥中消失或减少了。

通过操纵P释放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对在不同条件下哪种有机磷可以短期或长期存储在底泥里。利用31P NMR技术,我们可以识别不

同磷化合物在不同氧水平下的迁移性,因为氧化还原条件是底泥P迁移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内部负荷。另外,我们也对微生物种群进行了调查,因为就像氧化还原条件一样,微生物活动也很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P的运动转化。这些过程确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细菌在还原条件下P的释放,这个过程在缺氧条件下可能会引起很大部分P释放出来。此外,细菌通过其所含电子受体接受电子来利用和分解有机质的事实,这说明氧化还原作用起到关键作用,也反映了微生物的活性。温度是影响底泥生物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底泥负荷随季节性而变化就可以证明此观点,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了矿化现象。温度的升高,除了会影响底泥中有机磷的矿化,同时也会增强无机磷的释放。

底泥磷释放实验报告

底泥磷释放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湖塘底泥磷的释放

姓名:学号:

班级:组别:

指导教师:

1.实验概述

1.1实验目的及要求

⑴了解湖泊底泥磷释放的过程;

⑵观察湖泊各采样点所采集的底泥的形态特征;

⑶熟练掌握湖泊底泥的最大释磷量的计算;

⑷熟悉总磷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1.2实验原理

城市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各种来源的营养盐进入湖泊,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逐渐沉积到湖底,当湖泊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又释放出来进入水中,成为湖泊营养盐的内负荷,并延续湖泊的富营养化,因此,控制内负荷对于湖泊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天然水和废(污)水中,磷主要以各种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如磷脂等)的形式存在,也存在与腐殖质颗粒和水生生物中。本实验主要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10号湖塘水中底泥磷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在酸性条件下,水样中溶解性正磷酸盐与钼酸铵酒石酸锑氧钾反应,生磷钼杂多酸,再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络合物(磷钼蓝),于波长700nm处测量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方法测定范围为0.01~0.6mg/L,适用水样类型包括地表水、废(污)水。

1.3实验仪器

(1) 烘干机

(2) DSX-90恒速数显电动搅拌机

(3) 搅拌棒

(4) PHS-3C pH计

(5) JPB-607溶解氧仪

(6) JJ300、AB104-N电子天平

(7) 722光栅分光光度计

(8) 10mm比色皿

(9) 高速离心机

(10) WXJ-Ⅲ微波消解仪

(11) 消解罐

2.实验内容

2.1实验方案设计

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罗玉兰,徐颖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10098)

E-mail :******************

摘 要:综述了水体底泥中磷的化学形态以及磷素释放的影响因素。化学形态有水溶性磷、铝磷、铁磷、钙磷、还原态可溶性磷、闭蓄磷、有机磷等。磷素释放的影响因素有:溶解氧、温度、pH 值、磷存在的形态、微生物作用、沉积物-水界面磷的浓度梯度、盐度以及扰动。这些因素具有关联性。

关键词:底泥 化学形态 磷释放 影响因素

1 引言

P 是造成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关键性的限制性因素之一[1]。一般认为当水体中磷浓度在0.02 mg ·L - 1以上时,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就起明显的促进作用[2 ] 。由于近年来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加上农业面源氮磷的大量流失,造成河流尤其是河口富营养化趋势的逐年加剧

[3 -4 ]。大量的磷在河流等水体中沉积下来,其在适宜的条件下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从而延

续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并加剧了水体的恶化[5 - 8 ] 。

沉积物-水界面是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交换和输送的重要途径,沉积物中的磷可能通过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作用、铁氧化物解吸作用和沉积物扰动等形式向水体释放。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富营养化水体磷释放的有关资料,综述了水体底泥中磷的化学形态以及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对于今后研究水体中磷行为、抑制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及参考价值。

2 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和存在形态

沉积物中磷形态通常分为水溶性磷( P sol ) 、铝磷(P Al ) 、铁磷(P Fe ) 、钙磷(P Ca ) 、还原态可溶性磷、闭蓄磷(P o-p ) 、有机磷(P org ) 等7 种化学形态[9 ] 。闭蓄磷表面有一层不溶性的

内源磷的释放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内源磷的释放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内源磷的释放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梁文;王泽;焦增祥;万俊

【摘要】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目前环境研究中的焦点问题,磷在湖泊中的浓度高低是衡量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水生态系统基本营养盐之一,并且是淡水湖泊的最主要限制性营养因子。在外源磷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内源磷的污染仍然能够保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此时内源磷的控制就成为了难点和重点。在底泥中的结合态磷,主要是以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有机磷与微生物活性密切相关,无机磷则主要与底泥存在的环境联系紧密。湖泊底泥内源磷释放受到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控制,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扰动、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扰动引起的底泥再悬浮对内源磷有吸附固定作用。故底泥内源磷的释放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进一步研究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吸附释放作用,从而明确内源磷的主要来源及吸附释放过程,为内源磷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The eutrophication of natural water bodies has become the focal issue in current environmental studies.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eutrophication level in lakes, the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us is one of the basic nutrient salts in aquatic ecosystems and the uppermost restrictive nutrition factor for freshwater lakes. When the exogenous phosphorus is controlled, the pollution of endogenous phosphorus still keeps the eutrophication of lakes. Consequently the control of endogenous phosphorus becomes difficulty and key. The bound phosphorus in the sediments exists in inorganic and organic states. The organic phosphorus is closely related to microbial activity while the inorganic phosphorus is

湖底沉积物有机磷的释放

湖底沉积物有机磷的释放

湖底沉积物中有机磷的释放

一、引言

P作为一种营养物质在水环境中的重要性很好去理解,近些年,有机磷化合物作为有活性的磷的一种形态,其重要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机磷化合物,易被视为是难降解的磷的一部分,而现在已知的其所含有的许多不稳定的种类可能在水体磷的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多数水环境中,沉积物在磷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储存了一大部分从水体沉淀下来的P,无论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暂时储存的P最终会被水体吸收。在一些磷输入量大且易于沉淀的地方,底泥的磷循环可能会大于河流表体。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有机磷化合物在水体富营养化中有着很大贡献,因此,研究控制底泥磷释放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关于无机磷化合物的研究已被提出,然而关于特定的有机磷化合物的成岩作用及潜在的迁移性方面的研究却很缺乏。因此研究影响底泥有机磷迁移运动的因素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这些机制在自然条件下很难监测,一些具体数据通过实验室的控制实验来获取。实验室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底泥磷的释放,可以得知磷的潜在的迁移量,但是无法辨别是哪种形态的P释放。磷核磁共振波谱(31P NMR)技术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有机磷化合物,因此被用来检测哪种形式的磷在试验中从底泥中消失或减少了。

通过操纵P释放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对在不同条件下哪种有机磷可以短期或长期存储在底泥里。利用31P NMR技术,我们可以识别不

同磷化合物在不同氧水平下的迁移性,因为氧化还原条件是底泥P迁移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内部负荷。另外,我们也对微生物种群进行了调查,因为就像氧化还原条件一样,微生物活动也很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P的运动转化。这些过程确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细菌在还原条件下P的释放,这个过程在缺氧条件下可能会引起很大部分P释放出来。此外,细菌通过其所含电子受体接受电子来利用和分解有机质的事实,这说明氧化还原作用起到关键作用,也反映了微生物的活性。温度是影响底泥生物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底泥负荷随季节性而变化就可以证明此观点,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了矿化现象。温度的升高,除了会影响底泥中有机磷的矿化,同时也会增强无机磷的释放。

底泥疏浚对湖泊内源磷释放的短期效应研究

底泥疏浚对湖泊内源磷释放的短期效应研究
第 2 卷 第 3期 7 2 l 年 5月 01
水 资



V( . 7 No. ) 2 1 3 M a 01 v2 1
W ATER RES 0URCES P R0 I ECn0N
D :0 3 6/ . s .0 46 3 .0 10 .0 OI1 .99 ji n 10 —9 3 2 1 .3 0 8 s
规律 , 以及沉 积物 中总磷 、 无机磷 、 有机磷 、 / 铁 铝磷 、 钙磷 等 5种 形 态磷质 量 比 的垂 向 变化规 律 。结 果表 明 :
底 泥疏浚 3 0 m对上覆 水体 E 、H以及磷 浓度控 制效 果 不显 著 , 沉 积物磷 形 态不是 影 响 沉积物 释磷 的主 c hp 且 要 因素。 关键词 : 泥疏 浚 ; ; 底 磷 沉积物 ; 续提取 法 ; 连 大纵 湖 中图分类 号 : 13 X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4 63 (0 10 — 0 3 0 10 — 93 2 1 )3 0 3 —5
造成 了极 大破 坏 , 同时 , 由于存 在大 量 的淡水 养殖 渔
移的影 响为短期 效应 , 而疏 浚 后对 污 染 物 的控 制效
应 以及对 生态 系统的影 响则为 长期效 应 。
疏浚 过后 的湖泊 , 外 源性 污染 得 到有 效 控制 在 的情 况下 , 内源释 放 就成 为 造成 水 体 污染 的主 要原 因[ 。磷被 认为是 研究 湖泊水体 富营 养化及其 治理 6 3

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磷形态及影响因子

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磷形态及影响因子

收稿日期:2018-05-03㊀㊀修回日期:2018-09-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1098㊁21767027㊁31560147).

作者简介:刘云根(1978-)ꎬ男ꎬ副教授ꎬ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湿地生态和环境.Email:henryliu1008@163.com.通信作者徐晓军(1960-)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控制与治理.Email:xuxiaojun88@sina.com.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磷形态及影响因子

刘云根1ꎬ2ꎬ王㊀妍2ꎬ齐丹卉2ꎬ李梦莹2ꎬ徐晓军1(1.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ꎬ云南昆明650504ꎻ

2.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水土保持学院ꎬ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以云南阳宗海南岸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磷形态为研究对象ꎬ分析沉积物磷形态含量(磷酸二钙型Ca2 ̄P㊁磷酸八钙型Ca8 ̄P㊁磷酸铝盐Al ̄P㊁磷酸铁盐Fe ̄P㊁闭蓄态磷酸盐O ̄P㊁磷石灰型Ca10 ̄P)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特征ꎬ探究13项环境因子与磷形态之间的关系ꎬ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湖滨湿地沉积物6种磷形态在分布上无明显季节性规律且各磷形态含量呈湖岸至湖心递减趋势ꎬ以Ca10 ̄P含量为主(占全磷的85%)ꎬ环境因子沉积物全磷㊁沉积物总砷㊁沉积物pH㊁溶解氧㊁电导率对磷形态影响较大ꎻ线性回归分析能较好地预测惰性磷的时空分布规律(平均相对误差为14.77%)ꎬ而活性磷相对误差较大ꎬ达到28%ꎬ可能与环境因子变化对活性磷分布影响显著有关.

黄柏河流域水库底泥内源磷释放对水质影响分析

黄柏河流域水库底泥内源磷释放对水质影响分析

黄柏河流域水库底泥内源磷释放对水质影响分析

磷是湖泊生态系统限制性营养元素[1-2],沉积物作为湖泊磷的源和汇,对湖泊的磷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湖库来水携带大量的富磷物质,一部分直接被水生生物直接利用,另一部分不断沉积,在沉积物中形成稳定矿物。有研究表明,湖泊沉积物是磷等营养盐类污染物的重要蓄积库,仅有不足1%的污染物溶解于水中,超过99%的污染物储存在沉积物中[3-4]。沉积物中磷受有机质矿化降解驱动,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又释放到水体中对水质产生重要影响[5]。当外源磷输入得到有效控制后,沉积物中的沉积磷成为湖库重要的磷源[6-7]。

再后来,当小牛孕育出Huracán Performante,一个更努力、更专注的兰博基尼变得形象更加生动起来。我仍然记得,2017年在富士赛道举办的一站兰博基尼Esperienza驾驶体验活动中,第一次体验Huracán Performante时收获的惊艳感觉:天啊,明明是定位最极端的兰博基尼公路超跑,实际上竟然如此好开—没错,就是好开!尽管我无法试探摸清其极限,但是在它的表演和帮助之下,最纯粹的感官刺激却表现得极度安稳而销魂,让人欲罢不能,让人情不自禁,管它多么深奥的轻量化和空气动力学设计呢,好快和好开才是王道……

黄柏河流域内磷矿藏丰富,流域内各大水库水华现象频发。受特殊地域条件的影响,流域产水中富含大量磷矿颗粒。近年来,各矿场排水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前期积累的沉积物中的磷可能是导致流域内各个水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目前有关黄柏河的研究较少,而它作为宜昌市的母亲河,提供着城区20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其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通过在黄柏河流域水库中采集的沉积物-水界面柱状样品,结合月平均流量数据,探讨黄柏河流域内源释放与外源输入两者的关系,旨在分析内源释放对湖库水质的影响,为管理部门预防水华提供数据。

淀山湖底泥氮、磷释放通量的研究

淀山湖底泥氮、磷释放通量的研究

f n ZHU n ig。 a , Yo gqn .(1 c o lo En io me tl in e n g n e i g, n h a .S h o f vr n na Sce c a d En i ern Do g u Unv r i i est y,S a g a h nh i 2 0 5 ; . h n h i a my o v rn na ce cs S a g a 0 2 3 0 0 i 2 S a g a de f En io me t lS in e , h n h i2 0 3 ) Ac
磷 的 释 放 。 淀 山 湖 进 水 口底 泥 受 污 染 较 严 重 , 湖 中 心 的 底 泥磷 含 量 也 相 当 高 , 出 水 口的 底 泥受 污染 较 轻 。 在 在
关 键 词 水 体 富 营 养 化 城 市 浅 水 型 湖 泊 氮通 量 磷 通 量 环 境 因子 释 放 规 律
ton ofov ry n w a e . S di e a i e o Di s n La was e iusy o a i t d; t c n r s di e w a i elig tr e m nt t nl t f an ha ke s ro l c nt m na e he e t e e m nt s f nd r t rhi h lve ho pho u ou a he g e lofp s r s; t o l i n o te e m e a ea ie s iht he p luto fou l ts di ntw s r ltv lg .

双龙湖底泥磷释放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双龙湖底泥磷释放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重庆 404 ) 00 5
摘 要 :试验分析双龙湖典型 污染层底 泥总磷分布,研 究不 同环境 因子 ( 溶解氧、温度、p H、水动
力)xA, C  ̄磷释放影响,计算 出不 同环境 因子条件 下磷释放 强度 ,揭示双龙湖综合 整治后 主要 内源污染

市建设 与环境工程学 院。多 年从事水 资源保 护 与利用 的研究 与 教
学。

V 一泥样上层水体积 ( ) L ;取 V= L 1; C一第 n 次采样水中总磷浓度 ( g L ; m / )
38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双龙湖底泥磷释放强度影响 因素试验研 究
裹 1 底 泥含 水率和底 泥总磷 测试 结果
逐步扩散到沉积物表面,进而向湖泊上层水混合扩
散 ,成为湖泊总磷一部分。 双龙湖位于重庆市 ,属浅水型城市湖泊。湖面 积 10 9. m ,库 容 l9 9 8 117 0 .2万 m 。20 02年对 双 龙湖水体监测表 明其 属劣 V类水 体;水质远远 超
含水 率 ( ) %
王 整 室
2.9 78
垒 鱼 鱼
2,8 6 9
. . 塑 垄 塑 垦
2 .4 82 2 .7 4 8
鱼 量竺 壁 垒 : ! : 箜 : !丝 翌 垒 12 双龙湖底泥磷释放模拟试验方法 . 12 1 试验方法和原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底泥:用彼得生采泥器采集玄武湖某富营养化湖区某位置一定量表层底泥(厚度为
0~5cm),新鲜泥样用于底泥磷的释放试验,并将少许泥样自然风干,去除杂质后,研磨粉
碎,过 100 目尼龙筛,避光保存,用于底泥各形态磷的分析。
上覆水:用有机玻璃采样器采集底泥取样点上部上覆水 100L,在实验室过 0.45μm 微孔
金属
m+
+
H
2 PO
− 4
=
金属
(H
2
PO
4
) m

(1)
金属
m+
+
HPO
2− 4
=
金属
2 (HPO
)4 m

(2)
沉淀反应不涉及到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变化,故水体 pH 值不变。
-3-
第二阶段:当调整 pH 值到 10 时, 试验结果见图 5。水中 TDP 浓度迅速增 加,pH 值随之下降且稳定在 8.5 左右。 原因是在碱性条件下水体中大量 OH-与 底泥 Fe/Al-P 中的 PO43-发生离子交换作 用[9],水体中 OH-减少导致上覆水 pH 值 降低,底泥中 PO43-得以释放导致上覆水 TDP 浓度迅速增加。从第 3d 开始到系统 达到稳态平衡,上覆水 TDP 减小了 0.225mg/L;同时上覆水 pH 值降低并维 持在 7.84 左右,此时底泥一直处于吸附 状态。
从图 3 和图 4 可看出,底泥 TP 含量为 1329.31mg/kg,其中 Ca-P、Fe/Al-P 和 OP 含量 分别占 2%、29%和 69%,即底泥中磷主要是以 OP 和 Fe/Al-P 两种形态存在,且因水体长期 受到有机污染,故底泥中 OP 含量最高。在国内其他湖泊中也有同样出现。张路等[7]对太湖 及其主要入湖河流底泥磷形态分布研究发现,1997 年太湖某湖区底泥中 OP 占 TP 的 54.1%, 2001 年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底泥中 OP 占 TP 的 77.66%;王雨春等[8]研究贵州红枫湖沉积物磷 的形态时发现,底泥中 OP 相对含量为 60%左右。
原水水质
底泥
温度 (℃)
pH 值
DO(mg/L)
PO43(mg/L)
TP (mg/L)
TN (mg/L)
pH 值
TP(mg/kg)
25 7.26
3.2
0.166
0.174
0.85 7.48 1329.31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50638020)的资助 -1-
http://www.paper.edu.cn
第一阶段 以原水 pH 值 7.26 为初始条 件,模拟自然 水体 pH 条件
第二阶段 将 pH 值调到 10 左右,模拟 受外界影响水 体 pH 值突然 升高
第三阶段 将 pH 值调节 到 10 左右并保 持不变,模拟 高藻期、高 pH 条件下水环境
第四阶段 模拟在高藻 期结束后的 水环境条件
第五阶段 将 pH 值调节 到 5.5,模拟受 外界影响水体 pH 值 突 然 降 低
http://www.paper.edu.cn
湖泊底泥磷形态及 pH 值对磷释放影响研究1
杨敏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南京 (210098)
Email:yangmin0556@sohu.com
摘 要:城市浅水湖泊(以南京玄武湖为例)底泥磷形态及磷释放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水 体 pH 值是影响湖泊表层底泥磷释放的重要因素,当 5.5<pH<8.5 时,底泥吸附磷,底泥在 水环境中为污染物的汇,但当 8.5<pH<10.33 时,底泥磷大量释放,底泥在水环境中为污 染物的源。表层底泥 TP 含量为 1329.31mg/kg,Fe/Al-P 和 OP 是底泥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分 别占 TP 含量的 29%和 69%。水体在高藻期高 pH 值条件下,底泥磷大量释放水质变化明显, 上覆水 TDP 从初始的 0.049mg/L 增加到 3.255mg/L,即增加到初始时的 66 倍,底泥在水环 境中为污染物的源。高藻期结束后,水体 pH 值会逐渐降低,不再有利于底泥磷的释放,在 水环境中底泥又成为污染物的汇。 关键词:pH 值;磷形态;底泥磷释放;高藻期;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524
2.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尺寸为:L×B×H=1200mm×150mm×250mm 塑料水槽中进行。其试验前先将新鲜 底泥样平铺于水槽底部的中间部分(800mm),底泥厚度为 4cm,底泥面积为 1200cm2,然 后缓缓加入过 0.45μm 微孔滤膜的原水作为上覆水,上覆水深度为 11cm,试验共分 5 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底泥和上覆水系统达到稳态平衡后在同一水槽中连续进行。在每阶 段底泥/上覆水系统稳定前每天取一定水样,并补充一定量原水,保持上覆水深度 11cm 不变, 将所取水样过 0.45μm 微孔滤膜测定上覆水中磷浓度,研究上覆水中磷浓度及 pH 值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见图 1)。
图 1 试验方法及流程 Fig.1 The method and flow process of experiment
2.3 测试项目与分析方法
底泥样:底泥中各形态磷的测定采用 Ruban 等[5]的淡水沉积物磷形态分离法(SMT), 其将底泥磷分为: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铁/铝/锰结合态磷(Fe/Al-P) 和钙结合态磷(Ca-P),其中总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无机磷包括铁/铝/锰结合态磷和钙结 合态磷。
第五阶段:将水体 pH 值调节到 5.5,研究 pH 值突然降低时底泥磷的释放规律。试验结 果见图 8。到系统稳定时 pH 值已从初始的 5.5 增加到 8.38,此时 pH 值处于中性范围,有利 于底泥磷的吸附,上覆水中 TDP 下降,底泥在水环境中充当污染物的汇的作用。
从各个阶段上覆水中 P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看出,上覆水中 TDP 和 SRP 随时间的 变化趋势相一致,并且二者含量接近。这是因为底泥磷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主要是以 溶解性正磷酸盐的形式释放到水体中,上覆水中 TDP 主要是以 SRP 的形式存在。
城市浅水湖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多功能特性,水体富营养化更为严重,随着外源 污染的控制,长期积累在湖底的污染底泥成为了影响水体水质的主要因素。玄武湖位于南京 市东北,本研究以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集水面积约为 3.7km2,平均水深为 1.3m),研究 底泥磷形态及 pH 值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规律,为城市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提供参考。
水样: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水与废水分析与监测方法[6],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性活性磷(SRP) 和总溶解性磷(TDP),水样过 0.45μm 微孔滤膜后直接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 SRP,水样 过 0.45μm 微孔滤膜后经过硫酸钾氧化再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 TDP,pH 值和 DO 值分 别用 pH 计和溶氧仪测定。
滤膜后(避免原水中颗粒物的影响)在 4℃冰箱内保存备用。
试验原水水质及底泥理化性质见表 1。
表 1 试验原水水质及底泥理化性质
Table1 Raw water quality and physical-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sediment of experiment
c)水体在高藻期、高 pH 值条件下,底泥磷大量释放,上覆水 TDP 从初始的 0.049mg/L 增加到 3.255mg/L,增加了 66 倍,底泥在水环境中为污染物的源。高藻期结束后,水体 pH 值会逐渐降低,不再有利于底泥磷的释放,在水环境中底泥又成为污染物的汇。
-5-
http://www.paper.edu.cn
参考文献
[1]Bostrom B. Potential mobility of phosphorus in different types of lake sediment[J]. Int Rev Gesamten Hydrobiol, 1984, 9:57-74.
[2]Rydin E. Potentially mobile phosphorus in Lake Erken sediment[J]. Water Research, 2000, 34(7):2037-2042. [3]Noges P, Kisand A. Forms and mobility of sediment phosphorus in shallow eutrophic lake Vortsjaerv
第三阶段:在富营养化湖泊中存在如下平衡:
CO3 2− + H + = HCO3 −
(3)
HCO3− + H + = H 2O + CO2 当藻类大量繁殖时,光合作用加强,
(4)
水中 CO2 减少,从而使水中 CO2/ HCO3-/ CO32-的平衡体系向右移动,水体的酸碱 性增强,导致 pH 值升高至 10,甚至更高 [10],秦保平等[11]认为当光合作用较强时,
3. 结果与讨论
3.1 玄武湖底泥磷形态分析
玄武湖表层底泥样品中磷的形态测定结果见图 2 和图 3。
-2-
http://www.paper.edu.cn
图 2 底泥各形态磷含量(pH=7.26)
图 3 底泥各形态磷在 TP 中的分布(pH=7.26)
Fig.2 The content of phosphorus forms in sediment Fig.3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us forms in TP of sediment
水体 pH 值的计算公式为:
pH = 10.33 − lg[HCO3− ] /[CO32− ]
(5) 本阶段维持水体 pH 值为 10.33(模拟
高藻期的高 pH 值条件下底泥磷的释放过 程)。试验结果见图 6。试验中上覆水 TDP 一直增加,经过 22d 的高藻期后上覆水 TDP 从 初 始 的 0.049mg/L 增 加 到 3.255mg/L。可见,富营养化水体高藻期 时水体中存在的碳酸平衡被破坏,水体
3.2 pH 值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试验中上覆水 DO 在 3mg/L 左右,环 境温度平均为 25℃。各个阶段上覆水中 TDP、SRP 及 pH 值随时间的变化见图 4~ 图 8。
第一阶段:水体 pH 值 7.26,试验结 果见图 4。上覆水中 pH 值基本不变,上 覆水中 TDP 在底泥/上覆水系统达到稳态 平衡前一直在减小,底泥从上覆水中吸附 磷,底泥在水环境中充当污染物的汇的作 用,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因为水体 pH 值在中性范围时,正磷酸盐主要以 H2PO4-和 HPO42-存在,易与底泥中金属 Fe、Al、Ca 等结合而吸附在底泥中[9]:
呈较强的碱性,促使底泥磷大量向水体
释放,严重影响上覆水水质,此时底泥
在水环境中充当污染物的源的作用。试
验表明,玄武湖表层底泥具有较大的释
Leabharlann Baidu
磷潜能,当环境条件具备时它就会成为
湖泊水体的重要污染源。
第四阶段:高藻期结束后底泥磷释
放的试验结果见图 7。水体 pH 值从高藻
-4-
http://www.paper.edu.cn
1. 引言
底泥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磷的主要来源。底泥中磷的释放是 造成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底泥中磷的释放是由不同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决定的,控制磷迁移和释放的首要影响因子为底泥磷的化学形态[1-3],而在影响底泥磷释放 的诸多环境因素中,pH 值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主要是 pH 值影响 Fe、Al、Ca 等元素与磷的 结合状态[4],因而 pH 值最终成为底泥磷释放的重要影响因素。
4. 结论
a)水体 pH 值是影响湖泊表层底泥磷释放的重要因素,当 5.5<pH<8.5 时,底泥吸附 磷,底泥在水环境中为污染物的汇;当 8.5<pH<10.33 时,底泥磷大量释放,底泥在水环 境中为污染物的源。
b)表层底泥 TP 含量为 1329.31mg/kg,Fe/Al-P 和 OP 是底泥磷的两种主要赋存形态, 分别占 TP 含量的 29%和 69%。
http://www.paper.edu.cn
期结束时的 10.1 下降到系统稳态平衡时 的 9.35,仍有利于底泥磷的继续释放, 上覆水 TDP 继续增加,底泥在水环境中 仍充当污染物的源的作用。由于在模拟 高藻期底泥磷释放时,只是模拟水体高 藻期高 pH 值条件,并不存在藻类,所 以在高藻期结束后水体中没有藻类的死 亡,就不会有大量藻类细胞在微生物作 用下的产生的 CO2,水的碳酸平衡不受 影响,即水体 pH 值在高藻期结束后的 11d 内仍处于较强碱性水平,有利于底 泥磷释放。但在天然水体中,随着藻类 死亡和微生物的代谢,水体 pH 值会逐渐降低,不再有利于底泥磷的释放,在水环境中底泥 成为污染物的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