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五章___学习的迁移选择题

合集下载

2010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配套习题

2010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配套习题

2010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配套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作。

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 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 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 _____

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__ 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心理学属于_____ ___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 ____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 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 ____

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教育心理学大纲(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2、三过程 五要素 *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三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 (1924年)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 、 中学生的心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样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样题

一、选择题

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A、心理自我

B、现实自我

C、投射自我

D、理想自我

答:A (159页,11-1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

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因此,正确答案选A。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A (176页,12-1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解析: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

3、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

A、使能目标

B、行为目标

C、系统目标

D、表现性目标

答:A (225页,15-2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设计)

解析: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因此,正确答案选A。

4、依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A、0.1-0.3之间

B、0.3-0.7之间

C、0.7-0.9之间

D、0.9以上

答:B (240页,16-2有并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解析:项目的难度多高合适,取决于测验目的。测验要是用于选拔(选拔性测验),应采用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0.5左右的难度最合适。对项目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因此,正确答案是B。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1、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pz_填空}观点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答案】认知|

2、

(2008年4月)“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

【答案】B

【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

3、

(2007年10月)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重新解释的学说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D

【解析】关系转换理论强调顿悟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他们证明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4、

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

B.动机

C.策略

D.技巧

【答案】A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因此,答案为A。

5、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答案】C

【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因此,答案为C。

6、

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提分卷(1)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提分卷(1)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提分卷(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0分。)

1、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向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2、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o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A.4±2

B.5±2

C.6±2

D.7±2

4、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5、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1岁

B.3岁

C.5岁

D.7岁

6、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予刺激()。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7、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8、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A.吃饭穿衣

B.漫无目的的幻想

C.猜谜语

D.回忆电话号码

9、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0、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1、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12、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育内容、教育

媒体、教育现象。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

价/反思过程。

1903年——桑代克——世界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到死亡的一系列过程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是成熟和学习。

人类的行为学习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可以通过补偿学习获得,但难度会加大。所以,一定要把握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教育。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认知发展机制: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性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抽象逻辑思维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大全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

答: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的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

4.高等教育心理学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 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答: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试述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

答: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关键期?

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信息是:( C C )。)。)。 A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C C )。)。

A .19世纪2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

B .19世纪80年代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 .20世纪80年代年代

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 A )。)。)。

A .1903年

B .1913年

C .1924年

D .1934年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B )。)。)。

A .华生.华生

B .桑代克.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加涅

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D D )。)。)。

A .陶行知.陶行知

B .蔡元培.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廖世承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学与教学与教学与教__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心理学是介于__________________与与____________之间的交叉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来体现的。来体现的。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D.尝试—错误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

3、(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B.桑代克

C.贾德D.格式塔心理学

4、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5、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

A.能力B.努力

C.任务D.运气

6、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7、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8、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

A.集中与分散练习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D.过分与适度练习

9、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10、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 )。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

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

1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3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3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3 单选题

第1题:

学会写“水”这个字,有助于学习写“淼”,这种迁移称为( )。

A.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题:

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4题:

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

A.肖锋

B.章志光

C.邵瑞珍

D.李伯黍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

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7题: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

A.可塑性

B.稳定性

C.天赋性

D.动力特性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8题:

在思维过程中,从看似相似或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其不同点的比较,属于下列哪种比较形式?()

A.同中求异

B.异中求同

C.同时对比

D.前后对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9题:

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

A.肖锋

B.章志光

C.邵瑞珍

D.李伯黍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10题:

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发展状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教育

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性格差异的表现: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

(1)、家庭教育模式: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校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

2021年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分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分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省教师证考试(中学)《教诲心理学》

复习试题及参照答案

一、选取题

1.小朋友心理发展存在着核心期,这是由如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D)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

2.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行动目的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C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3.智商是能力测验中一种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B)

A.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B.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X 100

C.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D.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4.将符号所代表新知识与学习者结识构造中已有恰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联系属于:

(B)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5.教师组织管理能力涉及( D)

A.组织教学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能力 C.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能力 D.

组织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能力

6.班杜拉提出学习理论是(C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认知建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认知识构造理论

7.在缺少某种先前经验状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学习属于典型(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8.场独立与场依存概念提出者是(D )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9.知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为小朋友认知发展形式运算阶段是在(D)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0.依照桑代克尝试一错误说,学习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A)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小题,最多两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也叫行为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分为几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包括哪些成分?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人的活动的动机就是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5、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

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6、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哪些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认知过程包括哪些方面?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8、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主观

原因。

9、心理学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10、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11、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什么状态?处于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人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

能的活动水平。

12、心理特征的内涵和内容。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固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

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

活动的影响。

2.正迁移: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4.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5.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6.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

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7.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

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8.同性化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

的一类事物中去。

9.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

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10.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

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11.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1.简述迁移的种类?

答:(1)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划分)。(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4)同化型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教育心理学)2019教师资格证章节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2019教师资格证章节练习题

16.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说出“诚信”的含义,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
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心智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学习
17.为了打击社会的不良行为,国家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期待惩罚理论
6.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
A.获得守恒概念,具有明显的逻辑性
B.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具有命题组合能力
7.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的发展
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三、判断题
1. 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
2. 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
()
3. 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
4. 负强化就是惩罚。
()
5. “上行下效”“耳濡目染”是班杜拉所强调的观察学习的具体体现。
6. 提出学习“顿悟说”的学者是罗杰斯。
()
7. 根据布鲁纳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学习。
10.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A.6-11、12 岁 B.11、12-14、15 岁 C.14、15-17、18 岁 D.3-6、7 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做:(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2.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

B.固着

C.定势

D.原型影响

3.懂得了(a+b)×2展开,就会解(2a+3b)×2等,属于:()。

A.顺应迁移 B.同化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4.贾德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

()。

A、智力技能中规则的迁移

B、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C、动作技能的迁移

D、认知策略的迁移

5.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A.共同的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6.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最大贡献是( )。

A、发现了迁移的心理机制

B、最早进行迁移实验研究

C、否定了普遍迁移的说法

D、用实验事实否定了形式训练说

7、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 )接近。

A、形式训练说

B、关系转换说

C、产生式理论

D、学习定势说

8、“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9、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的现代翻版。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0、根据近100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

A、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

B、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

C、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是发展智力的捷径

D、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

1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12、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13、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14、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15.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创造性

1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1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

18.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19.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 )。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20.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21.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22.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经验泛化作用 B.学习定势作用 C.分析概括作用 D.相同要素作用

23.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24.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25.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26.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27.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换说

28.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29.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30.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方式称( )。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D.水平迁移

31.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的是()。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32.我们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应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33.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34.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