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原因探析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
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
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
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
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
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
短缺通常会引发黑市的产生,而黑市则会对国家的计划经济造成极大地危害。
另外,国家可以无视人民的需求和喜好而硬性要求他们的生产目标,违背了孙子兵法的“令民与上同意者。
”会造成抵触,民众消极懈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2.不能改善微观效率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
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
缺少私人竞争,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这也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甚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
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列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
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很容易通过计划经济发展规模经济,使得发展效率大为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
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3.扼杀个人自由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
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
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由政府主导并控制各个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活动。
这种经济模式曾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尤其在上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被广泛采用。
然而,计划经济在实践中往往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本文将分析计划经济失败的原因,并探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重要原因。
计划经济失败的首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计划经济中,政府作为中央计划机构,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包括市场需求、资源供给、技术发展等。
然而,由于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困难,政府往往无法准确了解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
这导致了计划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不够科学、合理,经常出现过度投资或资源浪费的情况。
其次,计划经济缺乏竞争机制。
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对资源和产出进行统一分配,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自主决策。
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缺乏竞争,无法激发其创新和效率。
相比之下,市场经济通过竞争机制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高速发展。
此外,计划经济的失败还与政府过度干预有关。
在计划经济中,政府经常过分干预市场,通过政策指导和行政命令来调控企业和行业。
然而,政府的干预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扭曲,使得经济不能有效运行。
相反,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主要是监管和维护公平竞争,而不是直接干预资源配置。
此外,计划经济中的价值评判体系存在缺陷。
在计划经济中,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往往依赖于中央计划机构的指导和行政命令。
这种情况下,市场对价值的评判往往被忽视,不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比之下,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能够准确反映商品的供需关系,引导资源向最具价值的领域流动。
最后,计划经济的失败还与其创新能力不足有关。
在计划经济中,企业受限于政府的指导和控制,创新活动常常受到阻碍。
然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计划经济的缺乏创新能力导致了生产力低下和经济增长的乏力。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缺乏竞争机制、政府过度干预、价值评判体系缺陷和创新能力不足。
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
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
计划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曾经在20世纪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计划经济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计划经济的失败呢?
首先,计划经济的失败与信息不对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是由政府来统一决策和安排的,而政府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准确的决策。
这就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和低效率,使得经济无法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计划经济的失败还与刺激创新的缺乏有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往往受到政府的直接指令和控制,缺乏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这就导致了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
而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缺乏创新势必会导致经济的停滞和落后。
此外,计划经济的失败还与资源配置的扭曲有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往往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资源配置,而非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使得经
济无法实现高效的运转。
最后,计划经济的失败还与缺乏激励机制有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受到政府的直接指令和控制,缺乏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这就导致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经济无法实现持续的增长。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的失败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刺激创新的缺乏、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缺乏激励机制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优势,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经济困难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当前经济困难原因及其对策分析一、计划体制在中国的起源研究计划体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相对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而言,经典作家的原始构思对各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成影响甚微。
在我看来,计划体制在中国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远远长于新中国的历史,因此,共产党长期征战中形成的战时命令体制就不会不对新中国的计划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渊源上说,1940年之后形成的以陕甘宁边区最富代表性的抗日根据地体制,对中国计划体制的起源尤其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比起来,与其说是舶来的”苏联模式”决定了中国计划体制的面貌,倒不如说这种土生土长的”延安模式”才是计划体制的胚胎。
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统收统支;二是地方分权,即各根据地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实行分散经营、自力更生。
在面临着严峻战争考验的时期,这种模式曾经有效地保障了战时供给,保证了共产党能够最终顺利地夺取政权。
到建国之后,一方面,由于四边战火犹未平息,政权尚未稳定,所以这种战时体制自然仍有其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对于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新政权赖以巩固和发展的庞大的中层干部大多行伍出身,他们熟悉的是以命令和服从命令为特征的军事组织。
可见,面对这样一种丰厚的组织资源,最合理的利用途径恐怕就是”命令式”的计划体制。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在建国伊始,就已经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次,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建国之初便确立了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为目标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通过国家力量强制实行工业化,其结果只能是导致计划经济体制。
林毅夫等作者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一书中较为清晰地解释了这一内在的经济逻辑。
他们的理由大致如下:首先,在一个发展水平甚低、资本极度缺乏的国家内优先发展重工业,只能人为地压低资本、外汇、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和生产必需品以降低重工业资本形成的门槛,因此造成了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的极大扭曲;其次,由于市场机制很难保证稀缺资源流向不具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部门,因此就需要借助计划与行政命令配置资源;最后,为了贯彻资源的计划配置机制,在微观上必须建立以完成计划任务为目标的国有和人民公社。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为什么贫穷?
「内容提要」尽管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20年的经济增长,70年代后期中国依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
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实质是用高投入的方式保持经济增长已走到尽头。
要继续使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提高生产率的增长率,这在逻辑上必然导向市场取向的改革。
在双轨体制下市场体制的高效率昭彰在人耳目,为市场体制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理论观念的革新及其有关政策的确立。
「关键词」计划经济/双轨体制/市场经济/当代中国1953年,中国从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或准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1956年全面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而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明确以市场为取向,逐步扩大市场机制的作用,1992年进一步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迄至今日,计划经济体制已在许多重要领域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没有1953年的过渡,当然也不会有1978年的过渡。
问题是:为什么市场经济被放弃20余年之后,又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一对经济学来说,如果1953年直接就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也许是最经济的。
事实是,当初否定市场经济而向计划经济过渡,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注:盛洪主编:《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页。
)。
当一个民族在经济衰落时又经历了外族入侵和战争,人们对强国的渴望就更加强烈,他们就会确立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为目标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其制度保障只能是计划经济,他们也就会赞成政府对经济各个领域的干预,实行计划经济。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责难人们当初作出的这样一个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选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经济总量水平经过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增长有了巨大的提高。
统计资料表明,1952~1978年期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7.9%、8.2%、6.0%(注:林毅夫、蔡f ǎng@①、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第一篇: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经济体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
广义地说,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
一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不同的经济制度可以采取相似的经济体制。
当经济制度建立以后,经济体制选择得是否正确,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
这种经济体制,一部分是参照原苏联的做法,一部分是在总结解放区管理经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
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广泛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有: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比较单一等,这就造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和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活力。
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客观上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去,产生最佳的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针对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为什么会失败
一、含义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
二、初期作用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情况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这一体制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三、弊端1、政企职责不分,国家过多插手企业,权利过于集中。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家的天性,这会使资源流向最合理的配置。
但是在计划经济下,初始盈利企业的大部分利润抽走,输送到初始亏损企业。
盈利多的企业受到惩罚,亏损企业受到不正当的奖励。
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2、忽视商品生产计划经济下,国家指令企业生产物品,需要什么生产什么,没有自主发挥创造的权利。
使得全国人民吃穿统一,衣服就几个样式,用品凭票领取,没有现代商品的多样性特征。
3、没意识到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计划经济方式中,是由政府人员把所有物资的交换价格确定下来再去交换.这就违背了物资的交换价格规律。
因为物资的价格高低是由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小和流通中的物资量大小来决定的规律.也就是说;在两个量互通过时任一个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价格的变化.而在社会流通的两个量又不是一层不变的。
所以政府人员凭借着不充分的信息定的价格,不能反应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4、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严重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
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
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
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
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
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
短缺通常会引发黑市的产生,而黑市则会对国家的计划经济造成极大地危害。
另外,国家可以无视人民的需求和喜好而硬性要求他们的生产目标,违背了孙子兵法的“令民与上同意者。
”会造成抵触,民众消极懈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2.不能改善微观效率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
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
缺少私人竞争,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这也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甚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
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列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
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很容易通过计划经济发展规模经济,使得发展效率大为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
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3.扼杀个人自由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
计划经济失败
计划经济失败计划经济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一种经济体制,它通过政府的计划和指导来调控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计划经济存在着许多问题,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计划经济的失败原因。
首先,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严重的浪费。
由于计划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是由政府来决定的,而政府通常缺乏市场信息和动态调整的能力,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下,许多资源被浪费在不必要的项目上,而一些急需的领域却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这导致了整个经济的低效率运行。
其次,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通常是由政府来指导和控制的,他们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很难激发出企业的创新潜力。
相反,企业更多地是为了完成政府的指标和任务,而不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导致了企业的效率低下和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最终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此外,计划经济下的价格体系扭曲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通常是由政府来制定和调控的,而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这导致了价格的扭曲和失真,使得资源配置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和浪费。
而且,由于价格的扭曲,企业难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和销售,这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低效率和低质量。
最后,计划经济下的宏观调控难以有效实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常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和颁布命令来进行宏观调控,然而由于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府往往难以准确地掌握市场的动态变化和需求的变化,导致了宏观调控的失灵和失效。
这使得经济往往出现了通货膨胀、资源过剩或者供需失衡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整个经济体制的崩溃和失败。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其资源配置的浪费、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价格体系扭曲以及宏观调控难以有效实施等原因所致。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和问题,转变观念,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期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计划经济失败
计划经济失败
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来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国
家计划来调控和分配资源,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然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失败。
首先,计划经济的失败在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在计划经济体
系下,资源的配置主要由政府来决定,而非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由于政府无法准确了解市场
需求和资源供给的情况,往往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误,出现供需不
平衡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其次,计划经济的失败在于刺激创新的不足。
在计划经济体系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和指导,缺乏竞争
机制。
这导致了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因为他们不需要面对市场竞争,也不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计划经济体系下的企业往往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无法适应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此外,计划经济的失败还在于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计划
经济体系下,政府往往会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资源的节约
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恶化,给后代留下了巨大的环境负担和资源缺乏问题。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的失败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刺激创新的不足和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等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弊端,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分析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分析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又称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列宁时代开始建立的。
这种体制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认为生产资料应该由国家集中掌握,社会产品应该由国家统一分配。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因其内部问题而逐渐走向瓦解。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列宁时代已经开始建立,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完全建立起来。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统一了国有财产,控制了外贸和内贸,开始实行五年计划,企业的生产和资金使用等都受到国家的控制。
此时苏联的经济得到极速发展,但也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
到了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着手改善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经济改革”和“农村改革”等计划,但由于上层领导作用不彰和计划考核方式问题,这些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70年代,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80年代,苏联的经济停滞,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还未能避免最终解体的命运。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和资源配置由国家集中控制,社会产品的分配由国家统一决定。
在此体制下,所有的企业都属于国有制企业,其生产规划和资金使用都受到国家的控制,所有的生产资料的调动和交流必须得到中央计划部门的批准。
企业的市场定价、财政预算、经营计划等都需要得到中央计划部门的批准。
此外,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有一些弊端,例如收效不彰,资源配置不当,工业和农业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等。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但也有其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这种体制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合理使用和分配。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可以有效地调节市场需求,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平衡。
此外,计划经济体制还可以通过国家投资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
然而,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许多缺点。
首先是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国家掌握了所有的生产资料,企业在选择生产目标时,往往只考虑生产的数量,而不考虑质量和效益,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原因探析2页
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原因探析2页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原因探析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由政府主导和控制的经济体制,政府通过制定计划来调控和指导经济活动。
然而,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许多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走向衰落。
本文将探讨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原因。
首先,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掌控,而市场参与者只能被动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计划。
然而,政府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信息,无法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
这导致了计划的不准确和失灵,使得经济无法高效运行。
相比之下,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注重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市场参与者能够通过价格和供求关系来获取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的刚性和僵化也是其衰落的原因之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指令来规范和控制经济活动,市场参与者只能按照计划的要求进行生产和分配。
这种刚性和僵化导致了经济无法灵活调整,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而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自主调节和竞争机制的发挥,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经济活动。
第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也是其衰落的原因之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的配置是由政府来决定和指导的,市场参与者没有自主权。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政府往往无法准确评估各种资源的价值和需求,往往出现资源浪费和错配的情况。
而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最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缺乏激励机制也是其衰落的原因之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由于政府掌控了资源和分配,市场参与者往往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发挥其潜力。
而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激励,能够更好地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刚性和僵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以及缺乏激励机制等。
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取代的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取代的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取代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集中决策和指导资源配置,而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
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决定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往往缺乏信息和灵活性,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供求关系的自由调节和竞争机制的运作,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 刺激创新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能够为企业提供竞争环境,激发创新和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往往是按照政府计划完成任务,缺乏市场竞争的动力和灵活性,导致缺乏创新能力。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竞争压力,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这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
3. 提高消费者福利: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消费者主导和自由选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进行自由购买决策。
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消费者只能选择由政府提供的有限产品和服务,缺乏选择权,无法满足个体多样化的需求。
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和竞争使得市场上的产品更丰富多样,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体需求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提高了消费者福利。
4. 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调节供需关系,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指令和计划来
决定资源配置,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的情况。
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由政府主导,通过国家计划来调控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20世纪上半叶,计划经济体制曾经在一些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计划经济体制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由政府来决定,而非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因为政府往往无法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难以做出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错配。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竞争的动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导致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不足。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企业创新的动力之一,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此外,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往往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控资源的分配,这容易导致资源的垄断和不公平的现象。
一些特权阶层或者特定利益集团往往能够通过政治关系获取更多的资源,而一般民众则很难享受到公平的资源配置。
最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经济泡沫和过度投资的问题。
由于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地位,往往容易导致过度的投资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往往会通过过度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这导致了经济泡沫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某些历史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其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资源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泡沫过度投资等问题,都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所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开放、市场化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弊端
计划经济弊端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政府通过计划和指令来调配资源、安排生产和分配产品。
然而,尽管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但其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计划经济的弊端。
首先,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通过计划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产品的生产,而这种决策往往是基于政府官员的主观判断和政治考量,而非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这就容易造成资源的过度配置和产品的过剩生产,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减少。
其次,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导致效率低下。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命令来指导生产和分配,而缺乏市场竞争的机制。
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缺乏动力和创新精神,产品质量低下,生产成本高昂,效率低下。
而且,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消费者的选择权也受到限制,无法享受到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命令来指导资源的配置,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这就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僵化和不灵活,无法及时调整和适应市场的变化,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减少。
最后,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官员往往拥有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很容易被滥用,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的现象。
这就容易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公平的减少,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利益。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但其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市场经济的优点,逐步完善和改进计划经济体制,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计划经济的缺点
计划经济的缺点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主导并制定计划来调控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计划来决定资源配置、生产计划和价格水平,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然而,尽管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
首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资源的调配具有较强的主导性,往往导致资源配置不够灵活和高效。
政府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和错配的情况,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较多,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和个人的创新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培养和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较慢。
再者,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政府在资源配置和市场调控中扮演着主导角色,而市场参与者的信息获取渠道受到限制,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样就容易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够灵活和高效,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此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权不明晰问题也比较严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往往对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进行干预和调控,企业的所有权不够明晰,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行为不够规范和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最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价格扭曲问题也比较突出。
由于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价格进行干预和调控,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价格扭曲现象较为严重。
这就容易导致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和市场供给不够充分,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缺点,如资源配置效率低、创新动力不足、信息不对称、产权不明晰和价格扭曲等问题。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计划经济的弊端
计划经济的弊端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制定计划,对资源的配置、生产、分配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的经济体制。
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计划经济曾经在一些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和问题。
首先,计划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是由政府来统一决定的,而政府又往往缺乏市场信息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很多时候,资源被浪费在了低效率的项目上,而忽视了市场对资源需求的变化。
其次,计划经济下的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和指导,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
这种缺乏竞争的环境导致了企业对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意识不足,长期以来导致了经济的发展缓慢。
再者,计划经济下的资源配置失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往往会过分倾向于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对民生的投入。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失衡,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过多的资源支持,而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却相对不足。
此外,计划经济下的市场失灵问题也比较突出。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严格控制,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失灵。
价格体系扭曲、供求失衡等问题时常出现,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最后,计划经济下的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也比较严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度很大,这就为官员们提供了很多机会进行腐败和权力寻租。
官僚主义和腐败不仅损害了经济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其弊端和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资源配置失衡、市场失灵问题以及官僚主义和腐败等问题,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有弊端。
因此,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弊端,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计划经济有什么劣势
计划经济有什么劣势在探讨经济体制时,计划经济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模式。
不可否认,计划经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条件下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劣势。
首先,计划经济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巨大的难题。
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中,要准确、全面地掌握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供应以及生产能力等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且不断变化的,计划制定者很难及时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这就容易导致生产与需求的脱节,要么生产过多造成资源浪费和库存积压,要么生产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计划经济往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
因为生产和分配都由计划决定,企业没有竞争压力,也就缺乏改进技术、提高效率和创新的动力。
个人的工作成果与个人所得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干多干少一个样,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工作质量不高。
再者,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灵活性不足。
市场能够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迅速调整资源的配置,而计划经济则需要经过繁琐的计划制定和审批程序,才能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
这使得资源难以快速流向最需要和最有效率的地方,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率。
另外,计划经济下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消费者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用脚投票”,促使企业提升质量。
而且,计划经济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权力寻租现象的滋生。
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大量的行政机构和官员参与,这可能会增加行政成本和管理的复杂性。
在权力集中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破坏经济秩序和公平性。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计划经济不利于新技术和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
市场竞争能够激发企业和个人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而计划经济中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的空间和可能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计划经济也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计划经济的弊端
计划经济的弊端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制定计划,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的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计划来调控资源配置、生产和消费,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在实践中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分配由政府来决定,而非市场的供求关系。
这样就容易造成资源的过度配置和使用,导致资源的浪费。
同时,由于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决定往往是基于政治考虑而非经济效益,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问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和机构缺乏竞争机制,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往往通过指令性的方式来安排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缺乏竞争的动力和市场的激励,导致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计划经济也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失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往往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整资源的配置和分配,而忽视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
这样就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失衡,导致一些行业和领域的资源过剩,而另一些行业和领域的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最后,计划经济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较多,而且资源的配置和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容易造成官员和官僚机构的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公平和效率,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资源浪费、低效率、创新不足、资源失衡和官僚主义等弊端。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经济体制,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计划经济为什么会失败
一、含义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是政府,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而其中大部份的资源是由政府所拥有的,并且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的,不受市场影响。
二、初期作用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情况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与这一体制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三、弊端1、政企职责不分,国家过多插手企业,权利过于集中。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家的天性,这会使资源流向最合理的配置。
但是在计划经济下,初始盈利企业的大部分利润抽走,输送到初始亏损企业。
盈利多的企业受到惩罚,亏损企业受到不正当的奖励。
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
2、忽视商品生产计划经济下,国家指令企业生产物品,需要什么生产什么,没有自主发挥创造的权利。
使得全国人民吃穿统一,衣服就几个样式,用品凭票领取,没有现代商品的多样性特征。
3、没意识到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计划经济方式中,是由政府人员把所有物资的交换价格确定下来再去交换.这就违背了物资的交换价格规律。
因为物资的价格高低是由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小和流通中的物资量大小来决定的规律.也就是说;在两个量互通过时任一个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价格的变化.而在社会流通的两个量又不是一层不变的。
所以政府人员凭借着不充分的信息定的价格,不能反应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4、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严重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原因探析
自前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后来被称为“斯大林模式”—之后,各社会主义国家仿效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相继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二之后,至90年代初,它们都纷纷摈弃了这种俊化的体制模式,走上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
其深层原因令人深思。
从理论上说,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互相影响、互相牵制、互相促进的运动构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适用。
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道路的一种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消灭商品经济和竞争,实行有计划的产品经济是基于这样一些前提条件: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经济主体,个人劳动都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计划的制定机关如生产的组织者能够预先准确地了解社会的播求和一切经济活动的信息,并对社会劳动进行精确的计算和严密的监怪;劳动者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紊质全面提高。
这些前提条件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远远没有达到。
但是,20世纪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精心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这些前提条件,而是简单的、救条式地照搬照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应该实行计划经济的部分论断,在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计划的物质手段十分落后,从事计划的人的观念和知识水平也十分落后的情况下,盲目地建立起与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极不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走向衰落。
再者,从计划经济的运作机理来看,超越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消除竞争与市场,强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必然走向衰落。
首先,从所有制结构看,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建立起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排斥私人资本及其经营。
而且就公有制而言,其实现形式既单一,又不适当。
理论上公有制意味着生产资料归全体人们所有,但在实践中并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机制来代表人们实现这种所有权。
结果造成所有者长期缺位,全民所有制企业缺乏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只听命于指令性计划,完全忽视市场,脱离最大化目标,这样必然造成经营机制值化、经营成绩不佳、资源严重浪费,从而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从经济决策体系来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企业基本上成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庸,一切经济决策都由中央各级政府作出,以指令的形式层层下达至企业,决定企业的生产和经销。
现代市场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根据市场提供的经济信息,如价格、利息等要素的变化来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
但企业由于缺乏经营自主权、决策权,无法有效配!资源,造成供需极度不平衡,社会资源大量浪费,人民濡求得不到较好满足的恶性局面。
这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符合商品经济阶段的现实情况。
从信息传递机制来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决策权的高度集中相联系,信息是纵向垂直传递的,中间环节过多。
上级作出的决策、计划从上到下逐级传递,由基层反馈的信息也只能逐级上报。
这样的纵向信息传递结构由于传递距离长、通道窄,导致信息的时滞性。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和反馈机制,生产者不能及时掌握市场行倩,再加上决策权的缺乏,因此很难生产适销产品,其结果是产销脱节、社会供求结构失衡。
此外,这样的信息传输结构很难解决信息失真的问题。
由于信息逐级纵向传递,各级单位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容易对经济信息进行筛选和调整。
如隐瞒自己的生产能力,夸大自己佑要的投人等。
信息的失真必然导致决策的失误。
现在的信息社会迫切孺要有一个能将信息迅速传输处理并作出准确反应的信息系统,这样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纵横交叉、横向为主的立体网络式系统,以使企业能迅速地从市场上获取信息。
很显然,计划经济体制是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的。
从经济的运行及其调节方式来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机制的调节搜盖一切.上至国
民经济的比例、结构,下至每个企业的产销。
中央和各级政府作出的计划调节着国民经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领域以及宏观、中观和徽观各个层次,囊括着人、财、物、技术等各类资源。
这样的计划调节机制根本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突出的例子有二。
其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采用的指标不是利润而是综合产值.综合产值的扩大既可以采用增加投人的方式也可采用提高技术水平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的方式来获得,两相比较,前者显然要容易得多。
结果导致各企业都想生产物资密集程度高而加工程序又简单的产品;或者只生产传统产品,进行机械化的企业经营。
这直接一导致产业结构趋同,技术进步缓慢,阻碍生产的发展。
其二,在计划经济休,lJ下,价格由国家决定而不是由市场供求关乐决定,国家决定的物价又往往长期冻结,这使得价格既不反映供求关系又不反映价值,非常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从激励机制来看,计划经济体制的激励机制有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就企业来说,企业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国家统负盈亏.企业领导由政府任命,只需要服从上级,完成汁划指标。
劳动者职工拿的是铁饭碗,于好干坏一个样。
这样,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又吃企业的‘大锅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如果一味采用政治的方法来激发热情,由于缺乏物质基础.亦不能长久。
从约束机制来看,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
由于政企不分,委托代理关系模糊,企业领导只对上级、政府负贵,造成企业经营目标幻化,损害了社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
计划经济体制约束机制的鹰乏,导致官徐主义和腐败现象,十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从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来看,计划经济体制也十分不利于商品经济阶段生产力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引导企业,企业组织生产,对经济实行的是条条、块块分头管理。
条块之间相互分离互不协调。
这种条块分割状况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割裂了经济的内在联系。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知识、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若越来越大的作用,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溶人到世界这个经济大环境中,计划经济体制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