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传统媒体的衰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挪移设备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受众数量减少,广告收入也在减少。
2.新媒体的崛起: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新媒体的崛起,包括网络新闻、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3.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的增加:随着信息爆炸和个人需求多样化,人们对新闻内容的选择性也越来越高。
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新闻服务成为发展的趋势,新闻机构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内容。
4.社交化传播的兴起: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更加社交化,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闻、评论和互动,形成为了庞大的社交媒体生态系统。
社交化传播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和更多的传播方式。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挪移化传播的加强:随着智能手机和挪移互联网的普及,挪移化传播将成为未来新闻传播的主要趋势。
人们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挪移应用和挪移网站将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
2.多媒体融合的发展: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媒体融合,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融合。
新闻报导将更加生动形象,读者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
3.数据驱动的新闻传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新闻传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通过分析大数据,新闻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新闻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用于新闻写作和编辑,提高新闻报导的效率和质量。
4.跨界合作的加强: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跨界合作,包括与科技公司、社交媒体平台、教育机构等的合作。
新闻机构需要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和组织合作,共同推动新闻传播的创新和发展。
研究生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研究生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1. 学术压力:研究生阶段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面临更高的学术要求和挑战,从课程学习到科研论文撰写,学生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和深奥的知识,这对他们的学术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就业形势: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研究生也面临着就业压力。
虽然研究生学历比本科生更高,但市场上的高学历者逐渐增多,竞争也更加激烈。
因此,如何提升研究生的职业竞争力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3. 学科交叉:现代社会对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一定困难,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学科背景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是一个挑战。
二、机遇1. 专业化发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出现了更多的专业方向。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合适的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提升专业竞争力。
2. 国际化合作:研究生教育凭借其高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拓宽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最新的研究动态,与国际学术界建立联系,这是一个机遇。
3. 实践机会:研究生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
无论是实验室科研还是企事业单位实习,都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己实践能力的机会。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创新创业:研究生教育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人才。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具备了更多的机会,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结起来,研究生教育既面临着学术压力、就业形势和学科交叉等挑战,同时也蕴藏着专业化发展、国际合作、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等机遇。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媒体多元化: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台仍然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也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多元化使得新闻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2. 信息时代的挑战:信息时代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人们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传播需要更加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3. 用户参与度的提高: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到新闻传播中,他们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种用户参与度的提高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多的互动和参与。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与新闻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推送相关的新闻内容,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新闻机构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
2.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依赖于移动互联网,新闻机构需要针对移动端进行更好的优化和适配。
3. 多媒体新闻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新闻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形式。
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提高用户体验。
4. 数据新闻的兴起:数据新闻是指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手段将新闻信息呈现给用户。
数据新闻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信息,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报道。
5. 全球化传播的加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闻传播也将更加注重全球视野。
新闻机构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提供更加全球化的报道。
总结:新闻传播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递新闻信息和观点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闻传播领域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媒体多元化: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如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也成为了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新闻信息,从而使新闻传播更加多元化。
2. 互动性增强: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即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而受众只能被动接受。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预到新闻传播中,形成为了互动性更强的新闻传播模式。
3. 实时性提高: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而且新闻媒体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发布新闻,使得新闻传播的实时性得到了提高。
4. 虚假信息泛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假信息也随之泛滥。
有些人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导致人们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这对于新闻传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加强对虚假信息的辨别和监管。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挪移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挪移互联网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挪移化,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而且新闻媒体也会更加注重挪移端的发展。
2. 数据驱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分析和运用。
通过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新闻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3. 多媒体融合: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媒体的融合。
传统的文字报导将会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受众。
4. 用户参预度提升: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用户的参预度。
除了传统的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外,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在线投票、互动直播等方式提高用户的参预度,使得新闻传播更加与受众互动。
试论河南省新闻教育的现状及出路
试论河南省新闻教育的现状及出路焦宪杰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摘要】随着河南省新闻事业的繁荣,新闻教育获得跨越式发展。
新闻教育表面繁荣的背后无论从招生规模、办学理念或是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新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本课题立足于河南省当前高校新闻教育的现状,分析高校新闻教育的弊端,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整改的思路与对策,以促进新闻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闻教育危机出路一、河南省新闻教育的发展现状河南省可以招收艺术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也开设了一些涉及传媒领域的专业,比如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摄影摄像技术和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
这些专业涵盖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培养的学生可以从事新闻的采、编、播、拍摄、制作等工作,为全省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
我省高等新闻教育的招生数量较大。
2011年,河南省招收7000多名新闻传播类的本专科学生,其中研究生100多名,艺术类学生3272人,普通本科学生1456人,高职高专学生2355人。
目前。
河南省共有两所高校可以招收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所是郑州大学,另外一所是河南大学。
郑州大学2011年一共招收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63人。
其中新闻学专业37人,传播学专业26人。
河南大学目前在校研究生有200多人,一共有三个专业,分别是新闻学、传播学和艺术学,其中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已招收两届硕士研究生,是全国第一个招收艺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硕士生的专业。
从世界范围看,当前媒体的生存环境呈现市场化、产业化、大型化、全球化、高科技化等特点。
新闻教育为了适应新闻行业的新变化,纷纷采取应对措施。
据英国威斯敏斯特媒介研究中心ColinS。
arks教授介绍,英国不少新闻院系正在调整对策,以适应产业、学生、甚至国际化教育形势的需要。
美国马里兰大学ThomasKunkel教授同样认为,在整个媒介大环境和新闻工业转型期间,新闻教育机构应更关注多媒体以及受教育者获得“多面向”传播技能的要求。
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毕业论文文献综合分析与选题
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毕业论文文献综合分析与选题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合分析,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选择论文选题。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新闻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新闻、传播、媒体、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研究者们关注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效果、传播途径等方面,探讨新闻传播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1. 新闻传播内容研究新闻传播内容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者们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取向、话语权力、话语建构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和传播方式的变化给内容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 新闻传播形式研究新闻传播形式研究关注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媒介特点等方面。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形式不断创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
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不同形式的新闻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和感知。
3. 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探讨新闻传播对受众态度、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影响。
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旨在揭示新闻传播的影响机制,为新闻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4. 新闻传播途径研究新闻传播途径研究关注新闻传播的传播路径、传播渠道、传播策略等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对新闻传播途径的分析,探讨新闻传播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途径研究对于优化新闻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毕业论文选题建议在选择毕业论文选题时,可以结合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和个人兴趣进行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选题方向:1.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内容分析:以社交媒体为例2.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与发展:跨平台传播研究3. 新闻传播对公众舆论和社会议题的影响:事件研究4. 新闻传播中的话语权力与话语建构:语言学视角分析5. 新闻传播中的虚假信息传播与辟谣机制研究:网络舆情分析以上选题建议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闻传播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逐渐被多媒体方式所取代。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获取新闻信息,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多样化和全球化。
2.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得新闻事件可以迅速传播和扩散,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3. 媒体融合的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趋势。
传统媒体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和移动应用来扩大传播范围,而新兴媒体则通过与传统媒体合作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4. 数据驱动的新闻传播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也越来越依赖于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通过对用户行为和兴趣的分析,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新闻内容。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传播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
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新闻的自动摘要和翻译;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新闻推荐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普及,将为新闻传播带来全新的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 多元化的内容形式未来新闻传播中的内容形式将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外,还将出现更多的音频、动画、互动图表等形式,以满足用户对多样化内容的需求。
4. 媒体伦理和责任的重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伦理和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新闻传播中,媒体将更加注重事实核实和真实性,避免虚假新闻的传播,同时也将更加关注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新闻传播学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新闻传播学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
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字化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变得更加便利和迅速。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需要适应这一变化,以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闻传播学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一、提高数字素养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学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字素养。
他们应该熟悉各种数字工具和技术,能够熟练操作和利用数字化平台传播新闻。
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数字媒体的特点和规律,能够灵活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
因此,新闻传播学的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二、构建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
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逐渐被网络和社交媒体所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传播学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内容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如移动端应用、社交媒体等,不断拓展传播的边界。
三、加强内容的质量控制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各种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传播学需要加强对内容的质量控制。
传媒人员需要更加严谨和客观地对待新闻报道,不盲目追求点击率和传播量,而是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对新闻传播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传媒人员注重社会责任感,提高内容的质量和价值。
四、深化数据分析的应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资源。
新闻传播学需要深化数据分析的应用,将数据分析与新闻报道相结合,提高新闻传播的精准度和效果。
通过对用户行为和偏好的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内容和服务。
同时,数据分析也能够帮助新闻传播学者深入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为新闻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五、推动跨界合作和创新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界合作和创新。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媒体渠道向公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闻传播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媒体多样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逐渐与新媒体如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相结合,使得新闻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2. 用户参与度增加: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用户可以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互动性的增加使得新闻传播更加丰富和立体化。
3. 信息快速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新闻事件发生后,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及时和全面。
4.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媒体融合成为新闻传播的趋势之一。
传统媒体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与新媒体进行互动,而新媒体也通过与传统媒体合作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报道机会。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个性化定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将越来越个性化和定制化。
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习惯和兴趣,媒体可以向用户推荐符合其需求的新闻内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2. 跨平台传播: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跨平台传播。
媒体将通过多种渠道如手机、电视、电脑等将新闻信息传递给用户,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
3. 深度报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更加关注深度报道和专业分析。
媒体将加大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力度,提供更加专业和有深度的内容。
4. 融合创新:新闻传播将与其他领域进行更加紧密的融合创新。
例如,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提供更加精准的新闻推荐;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真实感更强的新闻场景等。
5.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新闻传播也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发展对于培养优秀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提升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就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更好发展。
一、现状问题1. 学科建设不够完善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相对滞后,学科间交叉融合不够深入。
与此一些学校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学科发展存在重复建设和片面追求声誉的现象,而忽略了学科整体的规划和布局。
2. 师资队伍不够强大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师资队伍虽有一定规模,但整体水平不高。
一些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师资队伍存在学术研究水平不高、科研投入不足、实践经验不丰富等问题,导致教学和科研水平无法跟上学科的发展需求。
3. 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加强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但是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实践基地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等,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4. 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脱节目前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与社会需求对接方面还存在差距,一些学校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由于学科建设水平不够,导致了培养出来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5. 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融合不足学术研究是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融合不足,一些学术研究成果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导致了学术研究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二、对策建议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扩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规模,加大引进和培养优秀师资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分析
由于 我 国新 闻传播 学研 究生 教育 的 起步时间较晚 ,从 1 9 6 1 年第一批 研究生 招生 入学 到 2 0 1 3年 ,共 走过 了 5 2载 春 秋。 因此学者们对我 国新 闻传播学 研究生 教育 的历史 脉络 进行梳 理是 目前研究 的 重要工作之一 。关 于这一类范畴 的研究 ,
避免重 复计算 , 此处笔 者把 “ 新 闻传 播学
研究生教育 ” 剔 除在外 ) 。 随后 , 笔者再输
入 “ 新 闻学硕士 ”和 “ 传播学硕 士”, 搜索 结果显 示关 于新 闻学硕 士教育 和传 播学
社会与 中国新 闻传播教 育 ” 高层 圆桌 会 议综述 》( 2 0 0 6) 、 党苗苗 的 《 当代新 闻学
是 温济泽 、 张玲 、 金洪海 、 王芳, 四人 分 别
硕士教育 的研究 文章分别为 5篇 和 1 篇。 然后, 笔 者又分 别输 入 “ 新 闻学博 士”和
“ 传播学博士”关键词 , 搜索结果显示 , 关
春 阳的 《 直击 中国传播 学博 士教育困境 》
( 2 0 0 8) 。 由此可 以看 出 , 2 0 0 6年 , 是 我国 学 界和业 界对新 闻传播 学研究 生尤 其是
于 新闻学 博士教 育和传 播学 博士教 育 的
文 章分别 为 3篇和 3篇 。 最后, 笔者 又输
博 士研究生教育 问题尤为关注的一年 。
3 、 方 法性 研 究
入“ 新 闻传 播学 博士 ”, 结果 显示关 于新
闻传播 学博士教育 的文章有 1 篇 。另外 , 笔者还分别输入 “ 跨 文化传播学教育 ”、
究生教育 中的研究规律与 不足 , 从 而对我 国新 闻传播 学研 究生教 育的理论研 究做一 次综述性 的归纳 。
研究生新闻传播学类
有关研究生“新闻传播学类”的介绍
有关研究生“新闻传播学类”的介绍如下:
研究生新闻传播学类是指研究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历史和新闻传播实务的学科领域。
该学科领域涉及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实务、媒介经营管理、国际新闻传播、网络传播、广告学等多个方向。
在研究生阶段,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通常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种。
学术型硕士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和方法论探讨,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研究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
而专业型硕士则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实务和媒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在就业方面,研究生新闻传播学类的毕业生可以在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文化传媒机构、政府机构等各个领域从事新闻采编、广告策划、公关活动、媒介管理等工作。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社交媒体运营等领域也成为了该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方向。
总之,研究生新闻传播学类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创新的研究思维,同时也需要注重实践应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传播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研究
传播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研究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人类的信息传递、沟通和交流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播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传播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传播学的发展现状。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最早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公众的影响。
传播学在此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分支,例如媒体与社会研究、政治传播研究、新闻传播研究等。
传播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比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扩展和深化。
当前,传播学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且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传播学未来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播方式和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未来,传播学将面临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数字化的传播环境。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数字化的传播环境已经成为现实。
这种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快速、广泛和多样化。
未来,传播学需要更多地关注数字化传播环境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研究新的传播模式和机制。
其次是跨文化传播的挑战。
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紧密和频繁。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未来,传播学需要关注跨文化传播的挑战,研究如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再次是新闻传播的角色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分散和多元化。
未来,传播学需要研究新闻传播的角色和职责,促进公众对真实、客观和可信的信息的获取和理解。
最后是传播伦理的重视。
在数字化传播环境下,隐私保护、信息真实性和责任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未来,传播学需要更加关注传播伦理的问题,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准则,保护公众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综上所述,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学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播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推动。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具有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专业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具有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专业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
闻从业人员。
学生将学习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报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将学习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以更好地了解受众和市场。
该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包括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课程。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课程,如采访、编辑、发布新闻等,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可以在新闻媒体、公关传播、广告营销等多个领域就业。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国际知名媒体机构工作,如 BBC、CNN、路透社等,也可以在本土媒体机构工作,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进入公关传播和广告营销领域,如在跨国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工作。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在这个领域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不够深入的问题。
传统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主要围绕着新闻传播的原理、规律和技术进行,很少涉及到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在理论研究上,缺乏前瞻性和包容性,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实践教学脱节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脱节的问题。
随着新闻传播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很好地适应这种需求。
学校和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无法顺利适应工作环境。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高校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但也有一些地方的高校由于资源匮乏,难以提供足够的教学条件。
这导致了新闻传播学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无法形成统一的教学标准。
四、行业需求与教育培养脱节新闻传播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培养却存在脱节的问题。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没有很好地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行业的工作要求,导致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针对以上现状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一、加强理论研究,拓宽研究视野在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领域,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拓宽研究视野,注重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融合。
鼓励学者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关注新媒体技术、传播规律、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二、优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与行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政府需要加大对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它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向公众传递信息和观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新闻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传统媒体的发行量和读者群体逐渐减少。
同时,新媒体如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的兴起,也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
2. 新闻内容的多样化传统的新闻报道以文字为主,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报道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文字报道,现在还有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
这样的多样化形式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3. 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可以瞬间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同时,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也使得新闻传播的广度大大增加,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全球各地的新闻信息。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驱动的新闻传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将继续向科技驱动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形式。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新闻自动化生成和推荐,大数据可以帮助新闻机构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虚拟现实可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新闻体验。
2. 用户参与的增加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参与将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新闻、评论新闻、参与新闻讨论等,他们的参与将丰富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新闻机构也需要更加重视用户的反馈和需求,不断改进和创新。
3. 媒体融合的加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
传统媒体将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开设网站、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扩大新闻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同时,新媒体也将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传统媒体功能的综合媒体,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闻报道和服务。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新闻传播学的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显得越来越陈旧和无效,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
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
优质的教师资源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来解决。
下文将对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1.2 问题意识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正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亟待解决。
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当前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滞后于时代发展需求,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新闻传播领域的最新动态。
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和实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资力量不足是另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研究方法单一也是当前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部分学者过于依赖定性研究方法,忽视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导致研究成果的丰富度和可靠性有待提升。
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不容忽视。
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推动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迈向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2. 正文2.1 现状问题分析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水平和学生素养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定性比较分析与新闻传播学研究
定性比较分析与新闻传播学研究一、本文概述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在社会科学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并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将首先介绍定性比较分析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背景。
随后,文章将分析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探讨其如何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新闻传播现象,揭示其中的复杂关系和规律。
接着,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定性比较分析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实际操作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变量选择、案例构建以及分析结果的解释等。
本文还将讨论定性比较分析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优势与局限,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新闻传播学研究者提供一种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工具,推动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进步与发展。
二、定性比较分析(QCA)概述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它结合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优势,以探索复杂社会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QCA起源于政治科学领域,但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也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核心在于通过案例间的比较来揭示不同条件下特定结果的发生情况,从而深入理解复杂社会现象的内在逻辑。
QCA方法的关键在于构建配置(configurations),即一组条件的组合,这些条件共同影响着某一结果的发生。
与传统的统计方法不同,QCA并不追求单一的因果关系,而是关注多个条件如何共同作用,产生特定的结果。
这使得QCA特别适合研究那些涉及多个变量、且变量间关系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QCA可以被用来探索媒体内容、媒体效果、媒体制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QCA方法分析不同新闻报道框架如何共同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的认知;或者探究多种媒体制度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影响一个国家的新闻传播生态。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闻传播学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学科领域之一。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媒体融合与新技术应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体融合已成为新闻传播学的重要内容。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学科将进一步深化媒体融合研究,挖掘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合作与共生机制,探索新媒体运营模式,培养具备全媒体思维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将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实践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传媒产业与市场经济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庞大的传媒产业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学科将对传媒产业进行深度研究,探索传媒产业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模式。
同时,加强与传媒行业的合作,引入企业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人才。
三、国际化视野与文化交流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学科将更加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开设国际课程,引进国际优秀学者,加强与国际高校的合作交流。
此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舆论引导与社会责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学科将进一步研究舆论引导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注重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媒体职业道德的新闻传播人才。
在发展趋势方面,加强与政府、企业等各界合作,推动媒体监管体系和道德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五、传播学理论与方法创新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一直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核心内容。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学科将加强对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研究,引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的学术人才。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提高,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改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注重培育新闻传播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探讨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与“不变”。
首先,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给传统的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媒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同时,还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视野,这是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关注的要点之一。
其次,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传媒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掌握新闻采编的技巧。
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课程往往偏重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必要方面。
再次,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更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多元化。
在新时代,不同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日益丰富,发挥媒体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的要求。
新闻传播教育应该关注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多元化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途径。
最后,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媒体人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感应该是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媒行业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民族使命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观念和公众意识,从而培养新型的传媒人才,为新时代的传媒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必须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强调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多元化,同时还要强调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全面总结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状况,并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未来规划。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二十多年来新闻传播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科层次的教育,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其中新闻学209个,广告学232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46个,编辑出版学50个,传播学24个;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据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基地主任童兵教授介绍,在经过十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后,目前全国共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123个,其中新闻学60个、传播学63个;博士点19个,其中新闻学10个、传播学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另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涂光晋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中心黄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胡正荣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张金海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建伟教授根据此前的调研,分别就国内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做了专题报告。
综合各专题报告的统计,目前各专业师资情况如下表:
总体而言,各专业的师资状况呈现出高职称、高学历和年轻化的特点;在研究方向设置及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研究
方向设置宽、窄不一,而且仍有扩展的趋势。
调查者认为,这种趋势反映了学科建设的繁荣,但繁荣背后潜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科边界的模糊。
例如,大部分学校将广告学专业归属于新闻传播学,但也有不少院校依托于经济、管理、文学、艺术等学科;编辑出版专业在不同院校分属于出版编辑、出版发行、文艺学、新闻传播学、纸浆造纸工程、图书馆学等;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与边界不清也导致传播学科专业特性不清、课程体系缺少规范以及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含混。
二、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建议与对策
1.关于优化学科结构
学科结构的调整是本次会议的热点和焦点,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一种意见认为目前新闻与传播学下设两个二级学科,整体结构偏小,建议通过修订二、三级学科目录、增设二级学科以调整结构、夯实中坚力量。
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学科边界,回应其他学科的蚕食之势,维护本学科的整体权益。
胡正荣教授认为目前广播电
视专业与社会的互动进一步密切,学科发展态势良好,已有几年一级学科授权单位自主设置了广播电视学博士招生方向,应当将其设置为二级学科,有利于学科内涵的建设。
张金海教授、厦门大学黄星民教授等建议,将广告学提升为二级学科,既将其专业归属明确到新闻与传播学,也可为广告学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李建伟教授、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等则认为编辑出版专业晋升为二级学科条件已成熟。
但也有些代表则认为,在优化结构的同时更应关注学术品质和学理基础的建设。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天策教授指出,学科结构的调整应当以学科内涵和学术成就作为重要参照指标,应当着力提升学术品质和内涵。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吴飞教授认为,二级学科不宜设立太多,应当考虑这些学科的学理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方晓红教授认为,结构调整需要考虑学科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如果将其他部分从传播学中抽出设立二级学科,传播学可能会被架空。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吴予敏教授指出,传播学科本身具有跨学
科性质,一方面,研究生生源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既面临困惑,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遇;另一方面,媒体工业发展趋势下,传播手段的融合性也会越来越强,因此不能只考虑为单一媒体提供人才而增设二级学科,而应当立足于发展多元传播学教育。
2.控制研究生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新闻传播专业在校学生约10万,教师约1万人,教授约1000人。
就发展速度和数量来看,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超常规,专业点过多过滥。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罗以澄教授介绍,自1983年以来,新闻学类专业点保持连年高速增长,几乎每五年翻一番,可以用“几何级态”来表示这种增长状态。
就本次五个学校提交的调查的报告看,新闻传播专业一位导师所带研究生的人数大约在8~24人之间,半数以上导师与研究生见面的时间难以保证。
胡正荣教授介绍,“一个茶壶配若干个杯子”是对高校研究生培养中一个导师带若干弟子现象的生动描述,这种现象导致每个学生分配到的资源非常有限,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
的整体水平。
而且糟糕的是,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与会人士认为,新闻传播教育规模偏大,需要控制。
黄旦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建议:建立硕士点的准入与退出制度,由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学科评议组共同牵头,研究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评估及检查方案。
3.关于提升教育质量
“培养目标不明确”是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普遍问题,“大学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趋势同样出现在新闻传播专业。
硕士生培养目标究竟应以研究型人才为主还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面对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既应肯定研究方向开设的多样性、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同时也应注意学术规范和人才规格。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芮必锋教授认为:新闻传播教育不要被传统学科、市场和宣传部牵着鼻子走,而应培养分析能力强、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认为,研究生培养应存在着“一”和“多”的矛
盾,即单一的培养模式和要求与多样化的生源(来自不同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和目标之间的矛盾。
西北大学杨立川教授主张,硕士生培养应定位于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线人员,作为业界与学界的连接。
代表们普遍关注研究生规模扩张后的培养质量问题。
涂光晋教授认为,应当加强对新建专业的适当检查和招生规模的适度控制。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张志强教授认为,强调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政府监管、学界指导和学校自律三个方面的力量。
方晓红教授等则认为,研究生培养的规模与质量应当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过度强调自上而下的评估有可能会制约发展。
罗以澄教授介绍了他在英美等国考察的情况,英美等国的专业评审基于自愿,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专业评审委员会认定,同时努力获得社会认可。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高福教授指出,目前研究生来源广泛,来自外语、文学、工科等跨学科的学生增多,而来自经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其它社会科学的较少,因此应当慎重对待学制问题,加强新闻传播学基础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黄星民教授指出,研究生培
养的学制宜灵活,不能以牺牲质量来完成时间的缩短。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白贵教授批评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存在实用化的倾向,淡化了对新闻专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亚洲的新闻传播教育如火如茶发展之时,英美新闻传播教育界则在思考应对正在到来的新挑战。
据英国威斯敏斯特媒介研究中心Colin Sparks教授介绍,在英国不少新闻院系正在调整对策:适应瞬息万变的产业对多种技能的显著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认可多重择业的可能、适应国际学生而不是只注重国家特性、不同的学校采取不同的培养途径等等。
美国马里兰大学Thomas Kunkel教授认为,在美国整个媒介大环境和新闻工业正处于转型期间:传统新闻业持续走低、可替代媒介在崛起,针对这种形势,新闻院所更关注多媒体以及获得多面向的传播技能,同时亦试图延续新闻专业主义技能与标准。
香港中文大学陈韬文教授通过调查发现:从业者与学生最看重的能力依次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广博知识。
他认为当前新闻传播教育面对的问题有:信息科技冲击传媒的传统边界,社会加速变化需要适应能力强的人,全球化
迅速发展需要更多拥有跨文化和跨境传播素养的人,新闻传播行业的短期需要与长期需要的矛盾:上手快与后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陈教授认为应当改进课程设计。
4.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教授介绍了申办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基本情况和目前的进展。
据介绍,专业硕士以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目前我国已设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艺术硕士等针对不同职业的学位15类。
调研发现:新闻传播业采编人员需要这种与职业教育联系紧密、以案例教学为主、以撰写研究报告方式修成学业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招生具有较大的潜力。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有利于满足新闻传播实践的需要和教育的拓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将金融、新闻传播、社会工作等硕士专业学位列入2007年的启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