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

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

漳州三中分校物理实验报告

年级: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速度的变化 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学习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停钟、刻度尺。

实验原理:通过测量、比较小车运动过程不同阶段速度,分析判断小车快慢变化的规律。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将木板搭成斜面,调整斜面的倾斜程度使小车能较慢下行且能看出逐渐加速。 (2)用粉笔标好A 、B 、C 三点位置,测量出s 1、s 2、s 3并记入下表。

(3)让小车从A 点滑下,用停钟测出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t 1,记入下表。 (4)让小车从A 点滑下,用停钟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t ,记入下表。 (5)计算小车从B 点到C 点的时间t 2=t -t 1,记入下表。 (6)根据公式t s

v =

分别计算小车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t s v 3=、上半段平均速度1

11t s v =和下半段平均速度2

2

2t s v =

填入下表。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均选填“>”、“<”或“=”)。说明小车下滑过程是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的,而且是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的。

知觉实验报告

知觉实验报告

知觉实验项目:

1、形状恒常性实验

2、大小恒常性实验

3、深度知觉实验

4、速度知觉实验

5、图形后效

6、图形识别

形状恒常性

目的:

验证形状恒常性现象,比较不同条件下形状恒常性的程度,学习用描述法测量恒常性。

器材:

1.JGW-B型心理实验台,玻璃杯,米尺,粉笔,记录纸。

2.被试应是裸视力或矫正视力达到1.0且无散光者。

步骤:

1.准备工作:

(1)让被试坐在桌边,将杯放在桌边,杯口到被试眼睛的垂直距离为20cm。

(2)从桌边向前量下列5个距离:11.5cm,20cm,34.6cm,54.9cm,113.4cm,用粉笔划上记号。若杯在这五个距离上,则杯口平面与视轴平面的交

脚分别为60°,45,30,20,10。要求被试分别在这五个距离上观察

杯口的形状。注意观察在杯口平面上杯口的纵向直径(沿视轴方向)

与横向直径(与视轴垂直方向)比例关系的变化。被试练习观察5次

(每个距离1次),以便被试掌握判断形状的标准。

2.正式实验:

(1)在每一距离上要求被试观察杯口的形状,并在5*5平方厘米的方格中画出当时知觉到的形状。画法如下:横向直径保持不变(5cm),横向

直径线已在记录纸上事先画出;被试根据知觉到的纵向直径缩短比例

在图上做出标记,然后再绘成杯口形状。若觉得与知觉到的形状不一

致可以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每个距离共观察2次。

结果:

1.分别量出各被试在不同距离上画出的杯口纵向直径(2次结果),计算

平均数。然后算出纵向直径(短轴)与横向直径(长轴)的比例R。

2.分别计算各距离上杯口在被试网膜上投影形状的短轴与长轴的比例S。计算公式如下:

实验心理学-速度知觉实验

实验心理学-速度知觉实验

11
实验程序
4、记录每次实验结果,记录显示屏呈现的误差 值(仪器上显示负值说明被试滞后反应;正值表 示被试提前反应)实验过程中,主试不将实验结 果告诉被试。
12
实验结果
1、分别整理和计算不同条件速度知觉差别阈限。 计算公式为AE= XN S 。其中(x-s)为每次测得的 绝对误差值。N为不同条件下总的测定次数。 2、说明速度和距离对速度知觉阈限的影响。
6
实验仪器和材料
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华东师大科教仪
器厂生产 )
7
实验设计
2×2被试内设计,一个自变量为速度,有 快和慢两个水平,另外一个自变量为距离, 有远和近两个水平。因变量为被试时间估 计的误差。
8
实验程序
1、被试坐在仪器正前方,眼睛平视右面光点, 注意前面光点的变化,然后主试按下仪器操作面 板左下方按键,使仪器工作在演示状态。主试按 下“启动”键后,灯光自右向左移动,同时告诉 被试:“要仔细观察光点移动速度,当光点进入 挡板,则灯光立即被挡住,其移动速度仍然不变, 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灯光停止。”主试 可以通过快、慢、近、远几种不同组成一一演示, 让被试加深理解。
ຫໍສະໝຸດ Baidu
13
实验讨论


1、分析速度知觉的影响因素;
2、比较关于Tc估计的两种理论解释。

测定速度的实验报告

测定速度的实验报告

测定速度的实验报告

1. 引言

测定速度是物理实验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实验之一。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来测定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速度的概念,并掌握一些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2.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1. 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学习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熟悉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时间;

4. 学习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绘制。

3. 实验器材与方法

3.1 实验器材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包括:

- 平台小车

- 平滑水平轨道

- 尺子

- 计时器

- Excel软件

3.2 实验方法

1. 通过尺子测量小车在轨道上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并记录下这两个位置的

差值作为位移。

2. 利用计时器,测量小车从起始位置运动到终止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3. 根据位移和时间数据,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 将实验数据整理并导入Excel软件,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绘制。

4. 实验数据与结果

根据实验方法中的步骤,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并测量了小车的位移和时间。下表是其中一组实验数据的例子:

实验次数位移(m)时间(s)

1 0.30 2.50

2 0.20 1.80

3 0.35 2.10

4 0.2

5 2.00

5 0.40 2.40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_{\text{avg}} = \frac{\text{位移}}{\text{时间}} \]

二年级下册测试反应快慢实验报告单

二年级下册测试反应快慢实验报告单

实验记录单:测试反应快慢

实验名称:测试反应快慢

实验目的:主要利用眼睛、手这两种器官的默契配合逐步提高反应速度。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实验类型:探究性观察实验。

实验器材:标记1-10号的彩色磁贴(至少5组)、白色卡纸条(上面有刻度但没有数字,两人1条)、黑色油性笔(每组1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课堂评价用的小动物图片和坐标图(每个小组由一只小动物代表,每达到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前进一个格子;违反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退后一个格子)。实验步骤:

教师与学生配合示范操作,并明确规则。

比一比谁抓的次数多。两人一组完成游戏,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做一个有数字的"反应速度尺"。

教师示范记录得分的方法,然后两人一组玩游戏,并把分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时间知觉、速度知觉实验

时间知觉、速度知觉实验


恒定刺激法:辨别长短的两个刺激是同一感觉道的。繁
琐、测量时间长。

评估法:被试判断的结果中包含有被试对具体时间经验
的因素,测得的结果不能精确地代表一个人对时间长短的 知觉能力。
被试在各种条件下所估计的时间(单位:秒)
听流行音乐 看图片
1 2 3 4 1 2 3 4 估计时间
实际时间 误差时间 误差%





34+56= 65+98= 78+65= 236+654= 921+456= 165+687= 6823+6542= 3542+9654= 6943+1594= 96213+33421= 33652+51247=





63+58= 21+63= 68+54= 652+135= 452+872= 941+369= 6874+3561= 1569+4586= 6513+8954= 66123+42136= 98126+45128=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 性的反映。

个体对时间的知觉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实现的, 媒介可以是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的现象,也可 以是机体自身的生理状态。

知觉测试实验报告

知觉测试实验报告

知觉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长度知觉和速度知觉的测定方法以及对其实验材料的整理与数据的处理;

2.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和距离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

3.讨论速度知觉与时间知觉的联系,和

4.学习如何应用与日常生活当中,研究各种知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利用计算机测试软件进行测试。

三、实验步骤:

打开计算机上的软件,首先点击知觉测试进行第一个测试——长度知觉测试。电脑屏幕出现两个并列的矩形——左边的矩形形状大小不变以作为小车,右边的矩形随着测试的进行会不断变化矩形的形状大小而作为隧道。被试用键盘对右侧的长方形方块的纵向长度进行估计,判断小车是否可以通过隧道即左边的矩形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左边的矩形,能通过则按下A键否则按下L键。每组实验进行100次,被试需测量20组。每组测试结束后记录出现的两组数据。

接着进行第二个测试——速度知觉测试。电脑屏幕左边是一个矩形是会平移到右边的大矩形的,右边的大矩形与左边的同高,颜色相同作为掩盖区。右边矩形在中间靠右的位置有一条不同颜色的粗线条作为基线。估计方块到达基线的时间,被试估计方块已到达终点线时,用鼠标点击窗口的“停止”按键来停止方块移动,每组实验进行10次,进行20组。每组测试结束后记录出现的数据。

四、实验数据:

长度知觉测验

速度知觉实验

五、实验不足与完善:

1.这次实验不足分为三个方面。首先,由于时间方面条件的限制,测试实验的实验组偏少导致数据偏少,这样无法准确地得出结论。其次就是环境因素对被试者的影响,被试者是一起在同一间计算机室操作,有时候其他人的肢体动作、说话声音会互相影响到测试时候的反应时间,甚至有些测试者为了快点可以结束而不休息地测试,长时间地看着计算机的屏幕,导致用眼疲劳从而影响反应的时间。还有可能被试者的身体状态并不是很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也影响到反应的时间。最后,可能就是仪器的选择问题,被试者需要用计算机上的软件操作这次的反应测试实验,则当被试者按下键盘上的按钮到传达到计算机上的时间可能也会因为计算机的好坏而影响到被试者真实的反应时间。

速度知觉的心得体会

速度知觉的心得体会

速度知觉的心得体会

速度知觉是人类感知运动物体速度的一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准确地判断事物的运动速度,无论是驾车、骑车还是走路,准确地知道速度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下面是我对速度知觉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速度知觉是一种相对的感知。人类的速度知觉建立在环境的基础上,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运动时,实际上是通过和周围物体的相对运动来判断速度。例如,当我们在驾车的时候,树木、建筑物等在视野中迅速移动,我们会觉得车辆的速度很快。但是,如果我们在高速列车上观察同样的景象,我们会觉得车辆的速度并不快。这表明速度知觉是与周围环境的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的大脑通过比较运动的物体与周围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判断速度。

其次,速度知觉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观察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快,有些物体看起来比实际慢。这是因为速度知觉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物体的大小、距离和亮度等。根据奥克姆定律,当我们观察一个静止的物体时,它的大小与距离成反比。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远时,它在视网膜上的像就越小,给我们一种远离的感觉。同样,当一个运动物体离我们越远时,它的视觉移动速度也会减慢,给我们一种物体速度变慢的感觉。此外,亮度的变化也会影响速度的知觉,亮度越高的物体看起来速度越快,亮度越低的物体看起来速度越慢。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速度知觉不总是准确的,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注意。

最后,速度知觉是可塑的。由于速度知觉是通过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而产生的,所以它是可以训练和改善的。例如,许多职业运动员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会逐渐提高他们对运动物体速度的知觉,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球的速度和方向。此外,一些专业驾驶员在长期的驾驶经验中也会逐渐提高他们对车辆速度的判断能力。这表明,通过训练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速度知觉,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运动场景。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引言:

速度知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感知物体的运动速度,我们能够判断其距离、方向和运动方式等信息。本实验旨在探究速度对人类知觉的影响,并观察不同速度条件下人们的反应。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化对照组设计,共有50名参与者,均为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成年人。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速度判断和速度估计。

实验一:速度判断

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观看一系列以不同速度运动的物体,并判断它们的速度快慢。实验设有三个条件:慢速、中速和快速。每个条件下,参与者需要观看10个不同速度的物体,并在每个试次结束后记录自己的判断结果。

实验二:速度估计

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观看一系列以不同速度运动的物体,并估计它们的实际速度。与实验一不同的是,参与者在实验开始前会接受一段时间的速度训练,以提高他们对速度的感知能力。实验设有三个条件:慢速、中速和快速。每个条件下,参与者需要观看10个不同速度的物体,并在每个试次结束后记录自己的估计结果。

结果分析:

根据参与者的判断结果和估计结果,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验一的结果显示,参与者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的判断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在慢速条

件下,参与者的判断准确率达到了85%,中速条件下为70%,而快速条件下仅为55%。这表明参与者对慢速物体的判断更为准确,但对快速物体的判断存在较大误差。

实验二的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经过速度训练后,对速度的估计能力有所提高。在慢速条件下,参与者的估计准确率达到了90%,中速条件下为75%,而快速条件下为60%。这表明参与者在经过训练后,对速度的估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关于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关于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关于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在速度知觉实验中,研究人员通常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参数来调节被试者对物体运动速度的感知。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目标是探究运动速度对人类知觉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招募了20名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参与者作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向每位被试者提供了详细的实验说明,并获得了他们的书面同意。

接下来,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将观看一个由电脑生成的动画,该动画模拟了一个物体从左侧向右侧运动。动画的速度参数将根据实验需要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数值。对照组的被试者则观看一个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但是该物体保持静止不动。

在观看完动画或静止物体后,我们请被试者填写一份问卷,询问他们对物体运动速度的知觉。问卷中使用了一个1-10的评分量表,其中1表示运动速度非常慢,10表示运动速度非常快。被试者需要在量表上标记出他们对所见物体速度的主观感受。

我们重复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实验间隔一周。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每次实验中,我们更换了动画的速度参数,以确保被试者对不同速度的物体都有所知觉。

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基于被试者填写的问卷结果。我们使用了统

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统计检验。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知觉评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对人类知觉的影响。

我们期望本实验的结果能够揭示出人类对物体运动速度的知觉特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深入研究运动速度知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感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元方16级师班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400715)

摘要: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人的速度知觉阈限,讨论速度对速度知觉的影响、距离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实验结果中,实验结果中,被试的速度知觉差别阈限AE为0.328,且被试估计的结果更偏向于比标准刺激快。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距离、速度两因素,它们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速度不同时,AE受距离变化的影响产生的变化趋势不同;或者说,在距离相同时,AE受速度变化的影响产生的变化程度不同。

关键词:速度知觉碰撞时间认知加工

1 引言

运动知觉是对客体或客体的部分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以及变化速度的知觉。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指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能力,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要求观察者判断一个圆点物体到达另一个特定点的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碰撞时间(time to collision or time to contact,简称Tc或TTC)(郭秀艳等,2000;志杰等,1998)。典型的例子是司机的协调开车和刹车两种动作,以及如何接住飞行中的球问题(格里格,津巴多,2003)。

关于Tc的两种理论解释为:(1)计算或认知的方法(computational or cognitive approach):认为Tc估计主要依靠速度(v)和相对位置(s),通过公式Tc=s/v判断。(2)生态学理论(ecological optics):认为环境中的运动物体可以传递两种信息:一是物体的大小、速度及与观察者的距离等物理信息,由物理变量决定的;二是物体对观察点所形成的视角及其网膜物像等信息,由视觉变量决定的。Tc估计可直接由移动物体的光线变化围(optic flow fields)获得,不必计算。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1.引言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是物体运动快慢的衡量标准。然而,人们的速度知觉并非简单地依赖于物体移动的距离与时间,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本实验旨在探究速度知觉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方法

2.1.实验设计

选择2种运动物体(小球、树叶)、2种速度级别(快速、慢速)和4个运动方向(向左上、向右上、向左下、向右下),共计16组实验条件。每组条件进行5次测试,共计80次测试。被试均为18-25岁的大学生。

2.2.测量仪器

使用电子计时器和移动物体距离标尺进行测量,点击计时器开始与结束。

2.3.测试程序

选取每组条件的典型情况,进行测试。每次测试前提醒被试物体的速度、方向,让其注意物体的运动,并预测物体的到达时刻。在被试完成预测后,开始计时,结束时记录实际到达时刻。被试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运用其他手段帮助预测。

3.结果与分析

3.1.数据处理

计算每次测试的预测误差(实际到达时刻减去预测到达时刻)和平均预测误差。根据被试的平均预测误差,对其进行排序,得到最高和最低的两组数据,便于更详细地分析。

3.2.预测误差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预测误差,可以看出不同实验条件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其中,速度级别对速度知觉的影响较大。在快速运动的条件下,被试的平均预测误差较小;而在慢速运动的条件下,被试的平均预测误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快速运动更容易引起被试的注意,提高了其对物体运动的敏感性。

3.3.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将最高和最低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可能影响速度知觉的因素。例如,不同物体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小球的运动速度知觉误差较树叶小。这可能是由于小球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较为明确的边界和轮廓,相对于树叶更容易引起被试的注意。

基础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基础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基础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心理学基础实验报告

心理学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系列实验和测试项目,了解体验实验过程,通过亲身实践明白心理学相关的实验操作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

实验项目

1速度知觉:学习速度的感知能力的测试方法,探讨快、慢速两种条件下感知的差别。具体操作时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根据图像运行的速度判断当其运行到某程度消失后,何时到达预定目标,图像有圆点和正方形,运行方向有水平垂直及内外伸缩。时间有40点/秒及80点/秒两种,时间和方向随机确定变换。认为时间到即摁反应键。实验结果:平均误差: 21.57%。水平及垂直方向在40点/秒的时候误差均小于80点/秒,而平面运动方向时却在80点/秒较小。由于方向和时间的频繁变换,头脑中的印象在还没形成定势时就被打乱,所以总体来说误差较大,失误较多。速度知觉不够灵敏。

2短时记忆广度:记忆广度指按固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按照指示语输入与之顺序相同的要求。从3位数字算起,逐渐增加数字,被试者要按照顺序将数字输入,当连续测验三次错误时停止试验。

实验结果:短时记忆广度值:6.00。短时记忆能力较差。

3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实验分为视觉及听觉两种,根据指示色或指示音选择相应的颜色按键。指示出现完全随机。

速度知觉

速度知觉

速度知觉

1实验目的:学习速度知觉的测量方法,测定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2实验假设: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本实验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

3.实验仪器:计算机、心理实验系统V1.0。

4方法与程序: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10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为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各类测定随机呈现。

主试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键),然后开始测定。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

反应时(response time,RT),是指个体从刺激发出到开始反应的时间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如何使用反应时测定仪。

2.学习对视觉和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比较视听两种感觉器官反应时的差别。实验仪器

反应时测定仪

程序

1. 打开仪器。连接好仪器,接通电源,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此时仪器显示器显示为“n1---n4”

2. 、选择“简单反应时”功能,选择刺激并设置实验次数。按下4号键,仪器显示n4,即为简单反应时功能。接着仪器呈现“L-----S”,这时需要选择做声刺激还是光刺激的简单反应时。按1选择光,按4选择声音。刺激选好后,接着呈现“-----20”即为测试次数20次。再依次按1号键,可以依次选择实验次数40、60、80次,本实验选择20次。

3. 被试准备。被试坐好,用你的优势手的食指放在反应键盘的任一颜色圆圈里。实验要求你用一直用优势手的优势手指进行反应。

4. 开始实验。主试口头提示被试要进行实验了。主试按下“启动”键,实验按设定的刺激呈现。如果是选择的光刺激,则仪器会同时呈现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灯光。如果是选择的光刺激,则仪器会发出响声。

5. 被试反应。被试见到灯光之后或听到声刺激后立即作出反应,即手指马上离开反应键,显示窗计时停止,呈现该次的反应时间。被试反应后,又将手指放回键盘中心的白色圆圈内。如不放回则自动进入等待状态。

6. 主试记录。被试反应后,主试迅速记录下该次反应时。

7. 实验循环与结束。实验一次一次地自动进行,直到设定的实验次数后,仪器会发出一声响声,提示实验结束。

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

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

度v2

匸填入下表。漳州三中分校物理实验报告

年级: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速度的变化

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学习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停钟、刻度尺。

实验原理:通过测量、比较小车运动过程不同阶段速度,分析判断小车快慢变化的规律。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将木板搭成斜面,调整斜面的倾斜程度使小车能较慢下行且能看出逐渐加速。

(2)用粉笔标好A、B、C三点位置,测量出3、S2、S3并记入下表。

(3)让小车从A点滑下,用停钟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t i,记入下表。

(4)让小车从A点滑下,用停钟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t,记入下表。

(5)计算小车从B点到C点的时间t2=t-t i,记入下表。

(6)根据公式v S分别计算小车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v 竺、上半段平均速度v i 宜和下半段平均速

t t t i

路程

s i/m s2/m s3/m

时间

t i/s t2=t-t i/s t/s

平均速度

v i/m • s i v2/m • s i v/m • s i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 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均选

填“〉”、“<”或“=”)。说明小车下滑过程是 _______ (选填“匀速”或“变速”)的,而且是____________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知觉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学号:时间:

一、引言

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

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

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其他运动员跑动

速度要做出敏捷快速的判断,所以准确掌握速度判断能力是很有用的。本实验是用平均误差

法来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不同状态下,被试者的速度知觉是否有不同。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

最基本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接近

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

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

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

其结果就可能不同。其计算公式如下: ae=∑∣x-s∣/n 式中,|x-s|: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

x:被试估计时间 s:标准时间 n:实验次数

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

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

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

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

运用平均误差法分析得出在不同状态下人的速度知觉。

三、实验方法

3.1 被试

1名被试,年龄21岁左右。 3.2 仪器

名称: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器

组成:仪器的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

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控制操作面板上有许多开

关和按钮:计时器、位置选择开关(远和近)、速度选择开关(快和慢)、启动按钮、复位按

钮、电源开关和实验/演示切换开关。

3.3 操作

1.将电源线连接到220v交流电上。

2.将反映键的插头接到知觉箱的插座上。

3.打开电

源。

4.速度选择开关有快、慢两档供主试选择(慢:4s

5.位置选择开关有近远两档,挡板与开关选择同步移动,供主试选择。

6.主试按启动按

钮,灯光自右向左移动。 7.被试按下反应键后,计时器显示结果。 8、主试按复位键为下次

操作做准备。 3.4 测试方法

1.演示

2.被试坐在仪器正前方,眼睛平视右面的光点,注意前面光电的变化。

3.主试按下仪器

操作面左下方按键,使仪器工作在演示状态下。

4.启动键,灯光自右向左移动,并告诉被试“要仔细观察光点移动速度,当光点进入挡板,则灯光立刻被挡住,其移动速度仍按原来速度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而灯亮停止。

5.主试可通过快、慢、远、近几种不同组合来一一演示,让被试加深理解。

6.主试按演

示开关,使其弹出呈实验状态。

7.主试按下启动按键,灯光自右向左移动,当光点进入挡板,则灯光立刻被挡住,被试

应假设灯光以原速度仍在挡板后面移动,近而设想,当灯光正好到终点位置(此时灯又会亮),

用右手按下反应键。

8.当被试按下反应键后,计时器显示正值,说明被试提前反应,提前量为显示数,若出

现负值,则说明被试者滞后反应。

四、实验结果

1.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数据

(1)表一对速度的判断的实验数据(个人)(单位:毫秒)

2.对原始实验数据的处理。(1)计算速度差别阈限。根据平均误差计算公式:

ae=∑∣x-s∣/n 式中,|x-s|: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 x:被试估计时间 s:标准时间 n:实

验次数

将测定的数据(表一)分别代入以上公式中,计算速度差别阈限,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三:

五、实验分析

1.1 分析工具。

我们使用的分析工具是spss软件。

1.2 分析策略。

(1)检验快慢呈现方式是否有差异:把表二中快呈现方式时的绝对误差值看做第一组,

把慢呈现方式时的均值看成第二组,用spss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看p值,

若p< 0.05,则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2)检测远近呈现方式是否有差异:把表二中远呈现方式时的绝对误差值看做第一组,

把近呈现方式时的均值看成第二组,用spss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看p值,

若p< 0.05,则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3)慢近、慢远、快近、快远呈现方式是否有差异:分别把表二中慢近、慢远、快近、

快远数据分别看做组一,组二,组三,组四,用spss软件对四组数据进行anova分析。

1.3 分析结果。

(1)检验快慢呈现方式是否有差异。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结果如下:

t-test groups=group(1 2) /missing=analysis /variables=kuaiman /criteria=ci(.9500).篇二: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三教八层心理学实验室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名称:

速度知觉指导老师:刘洋班级:心理10-1 学号:1007241学生姓名:实验

日期:2011年10月18 日

摘要

速度知觉反映了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本次实验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0级学生为实

验被试,测量每个人的速度知觉,探究影响速度知觉的因素和时间知觉与速度知觉的联系。

通过在水平、垂直和平面三种运动类型速度知觉的差异分析,得出运动方式在慢速运动时存

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得出速度知觉和时间知觉存在显著性相关。

关键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