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思维导图
全套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高中地理选修六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 其特点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 想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 害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 题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对策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与保护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第三节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及其防治途径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第三节 公众参与
高中世界地理目录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第三节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第二章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一节 东亚与日本 第二节 东南亚 第三节 南亚与印度 第四节 中亚 第五节 西亚 第六节 非洲与埃及 第七节 欧洲西部与德国 第八节 北美与美国 第九节 拉丁美洲 第十节 大洋洲 第十一节 两极地区
高中中国地理目录
第一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一节 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 第三节 中国地形 第四节 气候 第五节 河流和湖泊 第六节 自然资源 第七节 农业 第八节 工业 第九节 交通运输业 第十节 城市 第二章 中国地理分区 第一节 北方地区 第二节 南方地区 第三节 西北地区 第四节 青藏地区 第五节 港澳台地区 第三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 第二节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第三节 资源跨地区调配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五目录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分布 第三节 影响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救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气温、降水、气候
分布
地 中 海 气 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部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葡萄、无花果、柑橘、橄榄、小麦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xiaycn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保温作用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 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10° ~25°之间大陆东部 全年高温,有雨旱两季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典型植物 芒果、香蕉、荔枝 自然带 热带季雨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热 带 特点 沙 漠 成因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分布
南北纬20°N~30°之间大陆中、西 部
全年高温少雨 全年 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
沙拐枣
热带荒漠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温 带 特点 海 洋 成因 性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概述-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与板块构造- 地球的外部地貌与区域发展差异- 气候与水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发展- 经济与地理正文1.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季节变化的原因- 地球上的经纬度和时区划分2.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与特点- 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3. 地壳与板块构造- 构造运动的类型与表现形式-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板块边界的分类与特点4. 地球的外部地貌与区域发展差异- 地貌的分类与特征- 内力与外力对地貌的影响- 地貌与区域差异的关系5. 气候与水文地理- 气候要素与气候区划-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水文地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6. 人口与城市发展- 人口与人口密度的意义- 人口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城市化与城市规模的关系- 城市与乡村发展的比较7. 经济与地理-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经济活动的类型与区域分布- 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结论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涉及了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与板块构造、地球的外部地貌与区域发展差异、气候与水文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以及经济与地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动特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气候与水文地理的关系、人口与城市发展的趋势以及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适应我们所处的地球环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3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与气候二、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情况2、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大。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3、天气符号三、空气质量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1、概念:是指空气的温度。
2、测量: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 1.5米。
单位:℃(摄氏度)。
3、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一般来说,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比低纬度地区小,海洋上的气温日较差比陆地少,山地的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地小。
⑵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二、气温分布1、等温线(1)概念: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2)等温线的判断●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纬度因素: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即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高中世界地理气候思维导图
高中世界地理气候思维导图1、七年级地理思维导图上册: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识重点是什么?重点如下:第二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世界的气候类型》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本章的类程重点有三,用世界候类型分布类类出主要候类型的分布〜类例类明类度位置、海类个运气气分布、地形等因素类候的影〜类例类明候类生类和生活的影。
类程要求比类类类〜但类类的做到困类。
气响气响很如考察候的特征及分布类类〜需要类合曲类类以及降水量柱类分析〜类就要求类生类类能力是气气温状来学会气个学气分析解类候坐类类〜要求的类度类高〜容量大〜必类类类作类一类元提前类。
所以把本章第二类世界温气温状个独划另个气、降水分布〜类制、解析曲类降水柱类类能力点类出类成一类元。
本类元只类类了判类候类型、分析候特征、类类候分布类律、理解人类活类天、候件之类的类系等容〜把知类重点放在气气与气气条内气气气学学气异响候类型特征、候坐类类、候分布类律上。
通类类〜使生理解世界候特征、差及其影〜初步本类元在类本原四类的基类上类取第一、三、四类〜类行整合。
把类三类容整合类三类类〜类类一,世界内个气候特征分布〜类类二,影候的因素〜类类三,天候人类活类的类系。
类类一世界候特征与响气气与气与——气与研学学网分布〜以究性类的形式〜生借助类片、地类、类等多类工具〜类手中的类料类行分析、整理、类类〜通类展示、交流〜了解不同地的候特征和分布类律。
是本类元的重点容〜也是类后面类类的区气内学两个基类。
类类二影候的因素〜重点类类度位置、地形地类、海类分布等因素类候的影〜通类一些地——响气学气响理类类和演示助生理解不同地理要素类候的影〜形成类类的科类度。
类类三人类活类天、帮学气响学——与气气候的类系〜利用类〜搜集大量的文字类片类料。
助生探类人类活类天候的相互影〜理解保网帮学与气气响类期类成果,提高生各类类表、媒中类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生制作演示交流〜初步了解学学从体学影候的因素〜初步形成科类度〜能通类类例和分析类料〜类类文、类告的形式类明的人类活类天响气学与气运响气响气用地类、类类、类类、演示等方法〜类类出影世界候的主要因素〜初步了解影候特征和分布的类类天、候类人类活类的重要影〜形成保类大类境的意类〜类立初步的人地类念。
干货丨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
干货丨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世界气候的思维导图
世界气候的思维导图1、初一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思维导图怎么做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2、7年级上册地理思维导图第二章、三章、四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一、海洋地理思维导图海洋是地球表面覆盖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其地理特征和作用十分复杂。
为了帮助学生考虑和整理海洋地理知识,可以使用思维导图。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海洋的地理特征、海洋生态系统、海水运动和海洋资源等方面的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整理和梳理。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海洋知识,并可以方便地查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二、自然灾害防治思维导图自然灾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知识点,涉及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所学的自然灾害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研究和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应急措施等,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实例形成个人观点,并加以对比和交流。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气候变化思维导图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研究气候变化现象,如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气候变化知识,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人口是地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人口统计、人口特征、人口迁移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可以请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人口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强调人口变化的趋势、原因、影响和心理问题。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就不同的人口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如老龄化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人口相关问题的关注度,培养出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质地理是地理知识中比较复杂和专业的一部分,常常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地质地理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研究,如板块构造、地震、火山喷发等。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如自然环境、地质构造、社会因素等。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地质地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球的认识。
人类历史中的气候变化:从史前到现代
本书接着探讨了中世纪的气候变化。中世纪是一个相对温暖和湿润的时期,这促进了农业和经济 的发展。然而,随着气候变冷和干早的出现,导致了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这些气候变化引发了 黑死病等流行病的爆发,加速了中世纪欧洲的衰落。
人类历史中的气候变化:从史前到 现代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影响
包括
气候变化
人类
温暖
历史
深远
历史
现代
气候变化 导致
产生了
人类
气候
中世纪
时期
这些
文明
作者
内容摘要
《人类历史中的气候变化:从史前到现代》是一本关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历史影响的权威著作。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大量的历史和科学资料,揭示了气候变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和影响。
书中详细评价了气候变化对古代文明的影响,如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这些章节让我深刻体会到,虽然我们现今已经进入了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但气候变化的影响却始终贯穿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文明的兴衰变迁与气候变 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就一定是毁灭性的。事实上,气候变化也在一 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书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一点,例如气候变化如何推动 农业的发展,如何影响人类的迁徙模式,以及如何塑造国家的政治格局。
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
书中还提到了有史以来气候变迁导致的国家兴亡与时代变革。我特别被那些 描述气候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克服重重灾难,一次又一次 走向民族复兴的篇章所吸引。这些故事使我深感震撼,它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逆 境中的坚韧与不屈。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之间的紧密。 气候的变迁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还对国家的兴衰存亡产生了决定性 的影响。同时,中华民族在应对气候灾难时的团结奋斗精神,也让我深感自豪。
阅读感受
当我翻开《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 深蓝色的背景,中央是一幅古老的地图,地图上描绘的是古代中国的山脉、河流 和城市。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它究竟要讲述一个怎样的 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文木,他以探索中华民族的人类起源与民族的迁徙演化开 篇。从古至今,中华大地经历了无数的气候变迁,这些变迁对中华民族的生产生 活、宗教信仰、国家兴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详细描绘了中华先民在苦难中 奋力求生与自然相抗争的故事,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我想说,《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是一本具有深刻内涵的书。它不仅讲述了 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的历史关系,也提醒我们要环境保护,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 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它也会对更多的人产生深远 的影响。
目录分析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它不仅对生态环 境产生深远影响,还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本 书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之间的关系。
内容摘要
本书还探讨了应对气候变迁的策略。作者认为,中国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这本书深刻揭示了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和社会之间的紧密,同时也提出 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这本书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以及应对现代气候变化所带 来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高一必修一第二章思维导图
地理高一必修一第二章思维导图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
(一)大气运动1.热力环流规律
(1)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冷下沉、冷高压)。
(2)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即热上升、热低压)。
(3)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4)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2.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
(二)天气与气候
1.锋面系统
(1)冷锋:
①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②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③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暖锋:
①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②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③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多连续性阴雨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
(1)气旋(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
(2)反气旋(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
3.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