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可修改版ppt]
微生物问答题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第2章细菌的生理
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什么?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2.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3.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
4.筒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5.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6.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
第4章噬菌体
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第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1.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
2.何谓BCG、transposon、R质粒、Hfr、lysogenic conversion和Ames试验?
3.影印试验验证何种理论?突变型细菌有哪些?
第6章细菌耐药性
1.简述抗菌药物类型
2.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又几种?
3.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4.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病原菌对宿主的致病性,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3.细菌的侵袭力,由哪些因素组成?
4.请陈述机体抗细菌感染的特点?
病原生物学-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2)抗原性和分型
• 根据血清学检查,汉坦病毒至少可分为20型。即 ✓ 汉滩病毒 ✓ 汉城病毒 ✓ 普马拉病毒 ✓ 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 • 我国所流行的主要是汉滩病毒和汉城病毒。
(3)培养特性
• 可在A549、 vero -E6等细胞中增殖, • 增殖指标—无CPE,形成细胞浆内包涵体。
(4)抵抗力
• 我国使用双价灭活疫苗,抗体阳转率92%。
25章学习重点
1.虫媒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储存宿主 、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 登革病毒传播媒介及所致疾病
2.出血热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乙脑传播媒介—库蚊
两次病毒血症
1. 病毒 →人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增殖 →少数入血 → 第1次病毒血症→发热; 2. 病毒随血流 →肝、脾的单核巨噬细胞增殖(潜伏期 ,10d±) →再次入血→ 第2次病毒血症→出现发热、 寒战及全身不适等症状→成为顿挫感染
3、病毒毒力变异假说
DF和DHF/DSS这两种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是由于 病毒株的毒力不同所导致。
登革热病毒总结
1. 有4个血清型,型间有抗原性交叉。 2. 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病毒在蚊→
人→蚊间循环传播,多为隐性传染,临床表现有 登革热和登革热/休克综合征两种类型。 3. 感染后产生中和抗体不仅可以造成病理损伤,还 能促进病毒复制。 4. 主要依靠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诊断,尚无有效疫苗 预防。
第30 章 虫媒病毒
二、判断改错题 1、黄热病毒属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股 RNA 病毒。 2、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幼猪。 3、黄热病毒和甲病毒感染人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三、选择题
【A 型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
A、脑膜炎双球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森林脑炎病毒
D、乙脑病毒
E、登革病毒
2、可通过蚊叮咬传播的是
登革病毒
二、判断改错题 1、对 2、错,媒介是三带喙库蚊 3、对
三、选择题 【A 型题】 1、D 2、C 【X 型题】 1、ABC 2、ABC
四、名词解释 1、免疫促进作用:初次感染登革热病毒后诱生的抗体对再次感染的病毒可产生依赖抗体的 促进病毒感染作用。大量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后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加重临床 症状。 2、黄热病毒属: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链 RNA 病毒。主要的 黄热病毒成员有乙脑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热病毒。
第 30 章 虫媒病毒
一、填空题
1、在我国主要的黄热病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预防乙型脑炎的关键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登革病毒是__________的病原体,此病是一种由__________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4、森林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是__________。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大纲
湖北医药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必修课,适用于本科临床、全科医学等专业)
一、课程基本信息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等的科学。与临床内、外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感染/传染性疾病高度相关。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首先系统的叙述相应微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包括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随之,介绍各篇可引起人或人畜共患疾病的常见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李凡、徐志凯主编)编写,主要由前言、学时、各章节的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下的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和补充。该课程为必修课,3.5学分,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27学时。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是解决临床感染这一目的,紧抓微生物的培养、致病物质、检测及医学上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比较中学习微生物各论的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大量的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使大家掌握“三基”内容。同时,同学们要关注当前社会突发感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控制,以激起学习兴趣。
最新口腔执业医师(含助理)精品资料 虫媒病毒(黄病毒属)、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虫媒病毒(黄病毒属)、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虫媒病毒(黄病毒属)
包括:
乙型(日本)脑炎病毒、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人兽共患,经吸血媒介昆虫传播
结构
核心:(+)ssRNA
衣壳:20面体
包膜:刺突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传播途径
传染源:家畜(幼猪——重要的中间宿主和扩散宿主)、家禽
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储存宿主)
2.致病性
潜伏期:10~15天
隐性或轻型感染,少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后遗症
3.免疫——稳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防治原则
乙脑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中国儿童计划免疫规程)
驱蚊灭蚊;猪防治
二、登革病毒
1.致病性
流行区域——热带、亚热带(广东、海南、广西)
传染源——人、猴
传播途径——伊蚊叮咬
疾病——登革热
普通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
(既往感染,再次感染)
【例题】下列主要通过三带喙库蚊传播的病毒是
A.汉坦病毒
B.新疆出血热病毒
C.森林脑炎病毒
D.登革热病毒
E.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答疑编号700538290101]
【正确答案】E
【例题】不需要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是
A.鼠疫耶尔森菌
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普氏立克次体
D.钩端螺旋体
E.登革病毒
[答疑编号700538290102]
【正确答案】D
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1.汉坦病毒的特性
引起出血热症状体征的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形态:有包膜;-ssRNA(L、M、S);螺旋对称衣壳
主要型别:
Ⅰ型(汉坦型);Ⅱ型(汉城/首尔型)——东亚和中国流行且危害严重培养:鼠类,多形性包涵体
2.出血热病毒致病性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第23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p302 1学时
第1节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 arbovirus)又称节肢动物媒介病毒,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人而感染。我国流行的主要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
虫媒病毒共同特点:
1.病毒为小球形, 单正链RNA,有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
2.对热、脂溶酸敏感;
3.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4.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
乙脑病毒具有典型虫媒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呈球形,直径 35~50nm,有包膜,包膜表面的刺突为血凝素。
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迄今只发现一个血清型,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分离的病毒株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应用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乙脑病毒能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细胞中增殖,也可在白蚊伊蚊 C6/C36传代细胞中增殖,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乙脑病毒最易感的动物是乳鼠,脑内接种后3~5d发病,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肢体痉挛,最后转入麻痹而死亡,其脑组织含大量病毒。细胞培养病毒简便易行,用于制备疫苗、研究病毒复制机理及筛选抗病毒药物等。
乙脑病毒抵抗力弱, 56℃30min、100℃2min可灭活。对酸、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敏感,在3%~5%的苯酚溶液中仅存活1~2min。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少数发
生脑炎。成人因隐性感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所以乙脑多见于 10岁以下儿童。近年来,随着在儿童中普遍接种疫苗,成人发病有增高的趋势。
乙脑病毒经受染蚊虫叮咬进入人体,首先在局部皮下毛细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增殖,再侵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在单核吞噬细胞中大量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发热、全身不适等。绝大多数患者病情不再继续发展,只有少数免疫功能低下或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者,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增殖,引起脑膜及脑实质的炎症,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病死率高,幸存者可留下痴呆、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1)
128种
中国发现的虫媒病毒
9种
其中引起流行的虫媒病毒 4种
分离到的虫媒病毒
5种
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
• Encephalitis B virus 乙型脑炎病毒
• Dengue virus 登革病毒
• Forest encephalitis virus 森林脑炎病毒
•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虫媒病毒(arbovirus)为一群通过吸 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 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虫媒病毒的共同特性
宿主范围广 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所致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大多数虫媒病毒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虫媒病毒的种类
1992年国际虫媒病毒中心登记 535种
对人类致病的虫媒病毒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virus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亚热带、温带地区,我国 除东北北部、新疆、青海和西藏外,均有该 病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结构
球形,直径30~40nm 有包膜,衣壳呈立体对称型 +ssRNA, 含一个ORF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结构蛋白:
C(capsid)蛋白 M(membrane)蛋白 E(envelope)蛋白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第4版)(郝钰,万红娇,邝枣园主编)PPT模板
第一篇细菌学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第一篇细菌学
第2章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 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 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附: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篇细菌学
第3章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第一节物理消毒灭菌法 第二节化学消毒灭菌法 第三节生物安全
第四篇临 床免疫学
01
第15章超 敏反应
04
第18章移 植免疫
02
第16章自 身免疫和自
身免疫病
05
第19章肿 瘤免疫
03
第17章免 疫缺陷病
06
第20章免 疫学在医学
中的应用
第四篇临床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
第四篇临床免疫学
第15章超敏反应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第二篇免疫系统
第3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二篇免疫系统
第4章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 第四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第五节抗体的人工制备
第二篇免疫系统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储存于人/活猴体内
❖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 传播途径:猴(人)---蚊----人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九页PPTT,共二十八页。
致病过程
带毒蚊虫叮咬
单核、巨噬细胞增殖
毛细血管内皮
病毒血症
扩撒至全身,引起 全身症状
发热、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皮肤出血、休克
Animal-Arthropod(节肢动物)-Man Cycle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九页PPTT,共二十八页。
4、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
❖ 乙脑仅分布在亚洲
❖ 与蚊虫高峰密度一致,多发生于夏秋季: 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华南地区6~7月,华北地区7~8月,东北地区 8~9月
❖ 暴发型 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短期内因中
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二页PPTT,共二十八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免疫性
❖ 感染后5~7天出现IgM
❖ IgG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
❖ 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三页PPTT,共二十八页。
✓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乙型脑炎),通过蚊子叮咬传 播。 ✓传播范围广:日本,中国
病毒学各论
免疫:
体液免疫为主 SIgA-阻止病毒入血 血清抗体-阻止病毒的血行扩散 <6月儿童不易患脊髓灰质炎。
三、防治
一般性预防:隔离患者,消毒排泄物,加强饮水及饮食卫生管 理 特异性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灭活疫苗 (salk) 减毒活疫苗(sabin) 人工被动免疫 丙球--紧急预防
二、致病和免疫 致脊髓灰质炎,以隐性感染为主。
病毒 粪-口传播 咽部、肠粘膜上皮细胞 隐性/轻症 局部淋巴组织病毒增殖 感染(90%) 病毒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病毒增殖 大量病毒入血 第二次病毒血症 . 0.1% 血脑屏障 显性感染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小儿麻痹症
免疫原性:亚型特异,抗体不能中和病毒, 但能抑制该酶的水解作用.
(二) 分型与变异
1. 抗原组成与分型
◆甲型流感病毒:
从禽类鉴定出 16个HA亚型(Hl-Hl6), 9个NA亚型(Nl-N9)。
在人群中流行的主要 是Hl、H2、H3和 Nl、N2。
目前有H5Nl,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人; 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报道。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形态结构:(+)ssRNA 、无包膜,小RNA病毒 。 培养:可在人、灵长类细胞中增殖,CPE明显。 致病性:粪—口传播,病毒在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增殖 , 主要引起肠外靶器官病变。 抵抗力:较强,耐酸、耐脂溶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致病性:
传播媒介:伊蚊 储存宿主:猴、人 传播途径:猴 蚊 人 临床分型:普通型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致病机制
带毒伊蚊叮咬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中增殖
病毒血症
普通型 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发热、肌肉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 胀及皮肤出血、休克等。
发生于再感染
免疫性
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 主要依赖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在防止病毒
进入脑组织和维持血-脑脊液屏障正常功 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 登革病毒
引起登革热的病原体。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
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地区流行较为严重。 我国在广东、海南及广西等地有病例报告。 患病后有发热、肌肉关节剧痛等症状,故俗 称断骨热。
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很少变异。
抵抗力弱,56℃30分钟可被灭活,对石炭酸、来 苏等多种化学试剂较敏感。
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
(二)致病性
1、主要传播媒介 库蚊,与流行与蚊密度 的高峰一致,多发生于夏 秋季。 南方流行季节多 在6-7月,而东北地区则 多为8-9月。 蚊虫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 主,可携带病毒越冬,能 经卵传代。
2、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 家畜(特别是幼猪)、 家禽是中间宿主和传染源
3传播方式:
蚊
动物 蚊
病毒 感染
蚊:唾液腺和肠道细胞内增殖 叮咬
动物:(幼)猪、牛、羊、马、禽, 感染后有病毒血症,但无症状 中间宿主/扩散宿主=传染源
蚊 其他动物或人
乙脑患者、隐性感染者可成为传染源
蚊体可携带病毒过冬及经卵传代-蚊即 是传染源也是长期储存宿主。
致病性:
传染源:黑线姬鼠、田鼠、家鼠等 传播途径:V 鼠(携带) 排出V
污染环境
螨 人体 呼吸/消化道/接触
致病机理: 病毒 机体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致 毛细血管通透
4)病毒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严格的地方性。
5)多为人畜共患,致病力强,潜伏期短、发 病急。
6)病毒抵抗力较弱,对多种理化因素敏感。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也称乙脑病毒或日本脑炎病毒) 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病原体。 乙脑是一种以蚊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多 发生于夏秋季,儿童发病率高,近年来,成人
人群普遍易感,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 发病较多。
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少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 状,发生脑炎。
致病机制
乙脑 病毒
带毒蚊虫叮咬 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 巴结内增殖
少量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发热、寒冷、
头痛等不适
肝、脾在单核吞 噬细胞内继续大
10天左右
若不再发展 多顿挫感染,
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
皮 下 出 血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可由不同科属的多种病毒引起。 疾病的特征以发热、皮肤粘膜及不同
脏器出血为主。 主要病毒有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
毒等。
一、汉坦病毒
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是肾综合 征出血热的病原体。习惯称流行性出 血热。
及老年人患者相对增加。 该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轻重
不一,死亡率高,少数幸存者可有后遗症。
(一)生物学性状
病毒呈球形,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有包 膜,包膜表面有糖蛋白E和膜蛋白M。糖蛋白E即 病毒血凝素,能凝集邹鸡、鸽和鹅的红细胞,其 相应抗体能抑制血凝并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病毒在动物、鸡胚及组织细胞内均可增殖。最敏 感的动物是乳鼠,鼠龄越小越易感。乳鼠脑内接 种病毒后,经3-5天的潜伏即可出现耸耳、蜷伏、 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和肢体痉挛等症状,不久转 入麻痹期而死亡。
二次病毒血症
数日后可自愈
量增殖
突破血脑屏障 少数抵抗力低下
脑组织:脑实质、脑膜病变
临床症状、后遗症
脑实质和脑膜损伤,患者有高热、剧烈 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惊厥或昏 迷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可因中枢性呼吸衰竭或 脑疝而死亡,死亡率高达10-40%。部分 病人恢复后可有严重后遗症-瘫痪、痴 呆、失语、耳聋等。
形成原因:免疫反应—血管内皮细 胞损伤,出血,休克
Biblioteka Baidu
临床表现
潜伏期5~8天,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 登革热
发热 骨、关节疼痛 皮疹 出血 全身中毒样症状 (轻型、典型、重型)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常有两 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 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 性传染病。
一)生物学性状
病毒呈多形态性,主要呈球形、卵圆形。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核衣壳外有包膜,包膜表
面镶嵌的G1和G2两种糖蛋白,具有血凝活性,能 凝集禽类红细胞。 易感染动物有多种,如黑线姬鼠、长爪少鼠等。 分6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是I(黑线姬鼠型)和Ⅱ 型(家鼠或大鼠型)。 对紫外线或脂溶剂均较敏感。 60℃1小时可灭活病毒。
第三十章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 毒
(伊蚊)
(虱、蜱)
(库蚊)
(吸血白蛉)
虫媒病毒的共同特点是:
1)病毒呈小球状,,直径多为40-70nm.
2)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衣壳呈20面体对 称,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刺突。
3)有较广的宿主范围,能在脊椎动物和非脊 椎动物体内增殖,其中节肢动物可长期储存和 传播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形成结构似乙脑病毒,但体积较小,约1725nm。
病毒颗粒为小球形 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包膜。 有4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有交叉抗原,
登革病毒与乙脑病毒也有抗原交叉。
一)生物学性状
病毒基因组编码最为重要的包膜蛋白是E 蛋白。
E蛋白具有型和属的特异性抗原表位,能 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 具有保护作用。
二)致病性
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且与鼠类的分布及活动 有关。 我国的发病高峰期多为11-12月。 黑线姬鼠、田鼠、家鼠等20多种啮齿类动物均可自然携带 病毒,通过其唾液、尿液和粪便排出病毒后污染环境。 人或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以直接接触等方式被感 染。 一些螨类也可作为该病毒的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