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共41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完整(共67张)ppt课件
2.在文中作者对菊花、牡丹、莲的评价如何? 态度怎样?
3.文中为何要写菊花、牡丹? 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
50
不同流合污,洁身
1.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自好。(高洁)
不妖媚,洁净,朴
实。(质朴)
2.体态: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为人正直;不趋炎附
势。 (正直)
3.香气:香远益清
香气清爽悠远,美名
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也表述了自 己的理想抱负。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
25
设喻引题
陋
山
水
陋室
比喻起兴
仙龙
德馨
安 贫
乐
环境优美(清幽 景) 道
室 陋室不陋 交友高雅(不俗 人) 高
铭
生活情趣(高雅 事) 洁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傲 岸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
26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出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画龙点睛的句子: 何陋之有?
5、运用类比,引
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证的句子: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
35
世界上花草樹木種類相當繁多,然而每種 植物都有他們的特性,人們往往會根據這些 物性,加上自己的價值判斷,把自己主觀的 看法加入其中,使得這些植物彷彿沾有人類 的道德思想與情感,「花語」也因而產生。
.
6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 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 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 止。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 斋”。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 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 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 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 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 为“聊斋”。
3.文中为何要写菊花、牡丹? 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
50
不同流合污,洁身
1.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自好。(高洁)
不妖媚,洁净,朴
实。(质朴)
2.体态: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为人正直;不趋炎附
势。 (正直)
3.香气:香远益清
香气清爽悠远,美名
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也表述了自 己的理想抱负。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
25
设喻引题
陋
山
水
陋室
比喻起兴
仙龙
德馨
安 贫
乐
环境优美(清幽 景) 道
室 陋室不陋 交友高雅(不俗 人) 高
铭
生活情趣(高雅 事) 洁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傲 岸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
26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出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画龙点睛的句子: 何陋之有?
5、运用类比,引
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证的句子: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
35
世界上花草樹木種類相當繁多,然而每種 植物都有他們的特性,人們往往會根據這些 物性,加上自己的價值判斷,把自己主觀的 看法加入其中,使得這些植物彷彿沾有人類 的道德思想與情感,「花語」也因而產生。
.
6
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 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 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 止。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 斋”。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 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 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 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 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 为“聊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共42张PPT)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 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4、作者为什么把菊称为隐逸者?陶渊明 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的这种“蕊寒香冷蝶难来” 的高洁不正是陶渊明“穷则独善 其身”的不苟随时俗的人格写照 吗?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 象。
读 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
指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导
者也”。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
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
一扬一抑。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
而:连词,表转折,却。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涟:水波。
而:连词,表转折,但,却。
妖:过分艳丽。
通:贯通。 直:笔直。
蔓、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观:观赏。
而:连词,表转折,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助词。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 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 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 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 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 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 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 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0、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 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 “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4、作者为什么把菊称为隐逸者?陶渊明 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的这种“蕊寒香冷蝶难来” 的高洁不正是陶渊明“穷则独善 其身”的不苟随时俗的人格写照 吗?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 象。
读 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
指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导
者也”。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
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
一扬一抑。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
而:连词,表转折,却。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涟:水波。
而:连词,表转折,但,却。
妖:过分艳丽。
通:贯通。 直:笔直。
蔓、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观:观赏。
而:连词,表转折,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语气助词。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 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 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 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 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笔直 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 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 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0、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 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 “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9张PPT)
•
我的疑问
问题清单
1、铭是什么意思?开头为什么先写山和水? 2、刘禹锡的居室是陋还是不陋呢? 3、结尾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 及孔子的“何陋之有”?
答疑题解惑:共铭探?讨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论 说来表达主人的心志的一篇铭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物也。
——宋 朱熹
陋?不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
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我的疑问
问题清单
1、铭是什么意思?开头为什么先写山和水? 2、刘禹锡的居室是陋还是不陋呢? 3、结尾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 及孔子的“何陋之有”?
答疑题解惑:共铭探?讨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 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论 说来表达主人的心志的一篇铭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而引起所咏之物也。
——宋 朱熹
陋?不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
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件
赞美
讽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 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 利,洁身自好的品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 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 讽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课堂练习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造句:我爱
,因为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是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本文以莲自喻,托物言志,通过对 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批判了当时 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现了作 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
风度气质:“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短文两 篇—爱 莲说》 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40张PPT)
(敬佩、赞美之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学习映衬的手法:
本文主要是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要谈到 菊花和牡丹呢?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6、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
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
相 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同 点
2、立意: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1、文体:一为“铭”,一为“说”;
不 同
2、句式:《陋》以骈句为主,《爱》则 以散句为主;
点
3、线索:《陋》以“惟吾德馨”引领全
文,《爱》以“爱”贯穿始终。
爱
莲 “君子”
爱
牡丹
“富贵
反衬
者”
4、分析结尾:
一“叹”-- 爱菊者“鲜” 二“叹”-- 爱莲者“少” 三“叹”--爱牡丹者“众”
中心--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
高贵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既不 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 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 品德。
①可以先问学生:作者是否不喜欢听音乐?(从“调 素琴”可以得出否定的回答。)“调素琴”跟“丝竹 之乱耳”有什么区别?由此逐步引导到作者对官僚们 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上来。 ②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 “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 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为了引起学生讨论的兴 趣,无妨先读读白居易的《买花》诗(见“有关资 料”),此诗浅显易懂,费时不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学习映衬的手法:
本文主要是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要谈到 菊花和牡丹呢?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6、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
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
相 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同 点
2、立意: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1、文体:一为“铭”,一为“说”;
不 同
2、句式:《陋》以骈句为主,《爱》则 以散句为主;
点
3、线索:《陋》以“惟吾德馨”引领全
文,《爱》以“爱”贯穿始终。
爱
莲 “君子”
爱
牡丹
“富贵
反衬
者”
4、分析结尾:
一“叹”-- 爱菊者“鲜” 二“叹”-- 爱莲者“少” 三“叹”--爱牡丹者“众”
中心--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
高贵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既不 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 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 品德。
①可以先问学生:作者是否不喜欢听音乐?(从“调 素琴”可以得出否定的回答。)“调素琴”跟“丝竹 之乱耳”有什么区别?由此逐步引导到作者对官僚们 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上来。 ②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 “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 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为了引起学生讨论的兴 趣,无妨先读读白居易的《买花》诗(见“有关资 料”),此诗浅显易懂,费时不多。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6.《短文两篇》(41张ppt)
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 阅金经(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指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公事文书)(形体,身体)
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 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尤其注 意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清文章脉络。 3.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声 的句子,并证明自己的观点。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 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 起?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 “惟吾德馨”的?
3.末句引用孔子的话,作用是什么?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 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 有了龙就会灵异了。
说》,著有《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 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 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 ,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尤其注意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清文章脉络。
爱莲说 周敦颐
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fán
噫yī
之爱,宜乎/众矣。
鲜xiǎn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 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 中的语句回答)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么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高污洁,)不随俗浮沉。 濯清涟而不妖 不妖(媚质,不朴炫)耀,朴实。
请将匹配的相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地方。 (莲的特征——人的品质)
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 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尤其注 意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清文章脉络。 3.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声 的句子,并证明自己的观点。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 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 起?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 “惟吾德馨”的?
3.末句引用孔子的话,作用是什么?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 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
从山水写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 有了龙就会灵异了。
说》,著有《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 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 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 ,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尤其注意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清文章脉络。
爱莲说 周敦颐
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fán
噫yī
之爱,宜乎/众矣。
鲜xiǎn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 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 中的语句回答)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么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不同(流合高污洁,)不随俗浮沉。 濯清涟而不妖 不妖(媚质,不朴炫)耀,朴实。
请将匹配的相应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地方。 (莲的特征——人的品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质课件
◆字词学习
德馨( xīn ) 苔痕( tái ) 鸿儒( rú )
案牍( dú )
西蜀( shǔ )
课文解读
在,在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陋室铭
动词,有名,出名
动词,有灵气
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只是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博学的人。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予谓菊,花之隐逸(yi)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 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 ,是花中的君子。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噫( yī )
隐逸( yì )
颐( yí )
鲜有闻( xiǎn)
爱莲说
助词,的 值得
多 从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很
我
助词,放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连词, 表转折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过分艳丽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沾染(污秽)
洗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 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 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 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力之 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 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 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 《陋室铭》一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6 《短文两篇》(共29张PPT)
⑤鸿儒:博学的人。鸿, 大。儒,有学问 的人。
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 ⑥白丁:原意是平民,这
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
里指没有学问的
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重点词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①调素琴:弹琴。调,调弄。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金经: 佛经。
爱莲说 ——周敦颐
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 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 州营道人。他是古代有影响的唯物 主义哲学思想家,宋代理学的创始 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 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 为百姓所爱戴。
《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商康郡任职时写的。此间, 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池上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 玉立。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想宦海之沉浮,爱莲花 之高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说》。
②染: 沾污(污秽)。 ③濯: 洗涤。 ④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
指清水。 ⑤妖: 美丽而不端庄。 ⑥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⑦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⑧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 庄重。
⑨焉: 助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重点词语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①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
[译文]我则惟独喜爱莲 ──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 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 (缠绕的)蔓,(也)没有 (旁逸的)枝;香气远播, 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 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 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 弄啊。
17《短文两篇》课件(共61张PPT).ppt
人——儒雅
文本探究
正面,实写 写了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反面,虚写 写了主人不受世俗羁绊
事——高雅
文本探究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
景——环境清幽 人——人物不俗 事——情趣高雅
文本探究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 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 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 他们都是古代名贤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的话语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 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引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文中起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有力表现陋室主 人甘居陋室而不以为陋的品质。
写法探究
全文没有一个字直接表明作者的志向,却又处处可以 读出他的远大抱负,请问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
托物言志
1.定义: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等 2.作用: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引出主旨
文本探究
“上”,“入”,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也将外 景引入室内,为下文写室中人、室中事做好了铺垫。
对偶,景——幽雅
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 的色泽,也映衬出陋室环境的幽雅。
文本探究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既然谈笑的、 往来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 主人的德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铭文的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
作者简介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 诗豪 诗鬼:李贺 诗圣:杜甫
诗史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字:梦得
“刘柳”:柳宗元 组合
“刘白”:白居易
背景介绍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 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 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 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 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 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文本探究
正面,实写 写了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反面,虚写 写了主人不受世俗羁绊
事——高雅
文本探究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
景——环境清幽 人——人物不俗 事——情趣高雅
文本探究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 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 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 他们都是古代名贤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的话语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 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引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文中起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有力表现陋室主 人甘居陋室而不以为陋的品质。
写法探究
全文没有一个字直接表明作者的志向,却又处处可以 读出他的远大抱负,请问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
托物言志
1.定义: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等 2.作用: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引出主旨
文本探究
“上”,“入”,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也将外 景引入室内,为下文写室中人、室中事做好了铺垫。
对偶,景——幽雅
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 的色泽,也映衬出陋室环境的幽雅。
文本探究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既然谈笑的、 往来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 主人的德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铭文的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
作者简介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 诗豪 诗鬼:李贺 诗圣:杜甫
诗史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字:梦得
“刘柳”:柳宗元 组合
“刘白”:白居易
背景介绍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 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 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 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 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 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 (共46张PPT)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北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周 敦 颐
爱 莲 说
解题,介绍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我
表转折: 却
沾染 ( 污 调整音节, 秽,污 舒缓语气 染) 千古名句
濯,洗涤。清 涟,水清而有 微波,这里指 清水。
妖,美丽而不 端庄 ,妖媚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远:远播 清:清香 益: 更加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而:却
焉:语气
助词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立。 亵(xiè )玩:玩 弄。亵,亲近而 不庄重。
(从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从生长环境) 濯清莲而不妖
高洁 庄重、质朴
(从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从芳香)香远益清 (从风度)亭亭净植 (从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正直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 端正 清高
莲:
莲的形象
花之君子者也
不慕富贵名利、洁身 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托物)
(言志)
教师总结
1、托物言志(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 2、我们大声朗读这一段,注意要读出对莲花 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研读课文
• 1.什么是“说”? 2. 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 • 3.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 他的花? • 4、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体现 莲花什么样特点?作者对莲的态度怎样?(用文 中的两字回答)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5.文章仅仅是写花吗?花与人有什么关系?采用 了什么写法? • 6、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运用什么方法?有何作 用? • 7.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 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北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周 敦 颐
爱 莲 说
解题,介绍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我
表转折: 却
沾染 ( 污 调整音节, 秽,污 舒缓语气 染) 千古名句
濯,洗涤。清 涟,水清而有 微波,这里指 清水。
妖,美丽而不 端庄 ,妖媚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远:远播 清:清香 益: 更加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而:却
焉:语气
助词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立。 亵(xiè )玩:玩 弄。亵,亲近而 不庄重。
(从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从生长环境) 濯清莲而不妖
高洁 庄重、质朴
(从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从芳香)香远益清 (从风度)亭亭净植 (从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正直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 端正 清高
莲:
莲的形象
花之君子者也
不慕富贵名利、洁身 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托物)
(言志)
教师总结
1、托物言志(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 2、我们大声朗读这一段,注意要读出对莲花 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研读课文
• 1.什么是“说”? 2. 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 • 3.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 他的花? • 4、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体现 莲花什么样特点?作者对莲的态度怎样?(用文 中的两字回答)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5.文章仅仅是写花吗?花与人有什么关系?采用 了什么写法? • 6、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运用什么方法?有何作 用? • 7.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 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0张PPT)
再读理解
出名,有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灵验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再读理解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 仙人(居住)就能出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 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舍, 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 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写法探究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拟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衬托
对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反问
写法小练
试着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描写身边的物, 表达自己的志向。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 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 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 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重点积累
二、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身体 今:样子) 2.可以调素琴 (古:弹奏 今:调解) 3.无丝竹之乱耳 古:指弦乐器和管乐器 今:丝绸和竹子
重点积累
三、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名词作动词,灵验。 3.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4.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陋室主人高洁 傲岸的情怀。
细读感悟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正反对照,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 道的情趣。
语文七年级下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42张)
骨室 律
导语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一篇文 章——《陋室铭》。读读课文注释①就知道, “陋室”是简陋的屋子,“铭”是“古代刻 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查找资料之后,你能 说出几篇“铭”来呢?
刘向的《杖铭》、朱彝尊的《方竹杖 铭》、苏轼的《端砚铭》、高凤翰的《松 月砚铭》等。
4.“陋室”已然“不陋”,最后三句是否 可以删去呢?
不能。此处以古代贤人类比——扬雄德 重不论室简、诸葛亮才高不论室陋,说明自 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扬雄是汉赋四大家之一,司马相如之后 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后人评价“歇马独来 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李白曾有诗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亭”。赞曰:“庐 虽简,人可怀天下,有名主三顾茅庐,诸葛 名垂宇内;亭虽陋,人不近权臣,作四赋屡 谏其主,扬雄文行后世。”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道洲(今 湖南省道县)人。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 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在南康 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 余丈宽的池塘种莲花。他凭栏放目,触景生 情,融诗意 联想和深层哲理于一体,写下了 传世名篇《爱莲说》。
鉴赏品味话陋室
1.这是谁的屋子? ——刘禹锡。 2.这屋子简陋吗? ——“斯是陋室”。
刘禹锡因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 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 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了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 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 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 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 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 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 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 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 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 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 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背景资料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争思辩
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题解
文人书斋名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陋室 德馨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原因:惟吾德馨
活动三:品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交往人物之高雅
——生活情趣之高雅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高雅
陋室不陋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活动中:赏读——读明情操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争思辩
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题解
文人书斋名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陋室 德馨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原因:惟吾德馨
活动三:品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交往人物之高雅
——生活情趣之高雅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高雅
陋室不陋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活动中:赏读——读明情操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调素琴,阅金经。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铭室陋
岸傲洁高 道乐贫安
课堂小结
设喻引题 陋室不陋 古贤自喻
山 水 喻 陋室
仙 龙 喻 德馨 环境清幽(景) 人物不俗(人) 情趣高雅(事)
反诘点题 何陋之有
手法: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骈散结合 修辞:对比、对偶、比喻、比兴、反诘、用典、借代
布置
作业
仿照《陋室铭》的文
体,为我们的教室,为你
的书房、课桌、铅笔盒等
写一篇《
铭》的铭
文,可写文言文,也可用
现代文。
要求:运用托物言志的写
作手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名词作动词, 长到。
入:映入。
译:苔痕长到阶上, 使台阶都绿了;草色 映入竹帘,使室内染 上了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平民,白指丁没:有功名
的人。
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 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 鄙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素琴:弹琴。调,调 弄。素琴,不 加装饰的琴。
译:诸葛亮隐居南阳住 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 的屋舍。孔子说:“有 什么简陋的呢?”
合作探究
1.作者怎么样引出 陋室的?山山比喻 水 起兴
陋室
水
仙 龙
德馨 (品德高尚的“我”)
2.在作者看 来,陋室真 的简陋吗? 从哪些方面 看得出来?
景(景色之雅 )—— 环境优美
人(交往之雅 )—— 交友高雅
事(情趣之雅 )—— 情趣高雅
巷衣乌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调素琴,阅金经。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铭室陋
岸傲洁高 道乐贫安
课堂小结
设喻引题 陋室不陋 古贤自喻
山 水 喻 陋室
仙 龙 喻 德馨 环境清幽(景) 人物不俗(人) 情趣高雅(事)
反诘点题 何陋之有
手法: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骈散结合 修辞:对比、对偶、比喻、比兴、反诘、用典、借代
布置
作业
仿照《陋室铭》的文
体,为我们的教室,为你
的书房、课桌、铅笔盒等
写一篇《
铭》的铭
文,可写文言文,也可用
现代文。
要求:运用托物言志的写
作手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名词作动词, 长到。
入:映入。
译:苔痕长到阶上, 使台阶都绿了;草色 映入竹帘,使室内染 上了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平民,白指丁没:有功名
的人。
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 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 鄙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素琴:弹琴。调,调 弄。素琴,不 加装饰的琴。
译:诸葛亮隐居南阳住 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 的屋舍。孔子说:“有 什么简陋的呢?”
合作探究
1.作者怎么样引出 陋室的?山山比喻 水 起兴
陋室
水
仙 龙
德馨 (品德高尚的“我”)
2.在作者看 来,陋室真 的简陋吗? 从哪些方面 看得出来?
景(景色之雅 )—— 环境优美
人(交往之雅 )—— 交友高雅
事(情趣之雅 )—— 情趣高雅
巷衣乌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 是什么写法?
【交流点拨】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 陋室 设喻引题 比喻起兴 仙→龙 → 德馨 陋 室 铭 环境优美(景清幽) 陋室不陋 交友高雅(人不俗) 安 贫 乐 道 高 洁 伟 岸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劳形。(安静闲逸) 5.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交流点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 【交流点拨】“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 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 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 环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德馨( xīn ) 苔痕( hén ) 鸿儒(
rú)
案牍( dú )
西蜀( shǔ)
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交流点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
5.作者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 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 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 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 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 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三)文本探究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 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交流点拨】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交流点拨】颜色:绿色,青色。特点:别致幽雅(幽)。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有鸿儒,无白丁(雅)。
16 短文两篇
精彩开篇词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是对那些身居 陋室,胸怀天下着的歌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这是对那些不随流俗,洁身自好者的赞美。其实,这 两句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有来历的,它歌颂的是唐朝著 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赞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 颐。刘禹锡和周敦颐是怎样的人?有怎样杰出的文?请随 我一同走近课文——
3.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 ②何陋之有 ( 倒装标志 ) 往来:①往来无白丁 ( ②其中往来种作 ( 表示交往的人 )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
(2)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 )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 ) ④无丝竹之乱耳 (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 ) ⑤无案牍之劳形 (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
学习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 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
一、新课导入
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 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 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 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 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6.背景链接 刘禹锡被贬期间,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 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 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 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 《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7.文体链接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诫自己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 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 之意。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懂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 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交流点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 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
生活情趣(事高雅)
引古贤以自况 陪衬比喻 反诘点题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7.“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这是 由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8.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 【交流点拨】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四)深层感悟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交流点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交流点拨】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 在深”来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 灵”来比“馨”。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品德 高尚的? 【交流点拨】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三方面。
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 云亭”?用意何在?
【交流点拨】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 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交流点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 ”相呼应,有力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