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共41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 云亭”?用意何在?
【交流点拨】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 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5.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交流点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 ”相呼应,有力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德馨( xīn ) 苔痕( hén ) 鸿儒(
rú)
案牍( dú )
西蜀( shǔ)
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交流点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
生活情趣(事高雅)
引古贤以自况 陪衬比喻 反诘点题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5.作者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 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 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 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 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 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16 短文两篇
精彩开篇词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是对那些身居 陋室,胸怀天下着的歌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这是对那些不随流俗,洁身自好者的赞美。其实,这 两句流传千古的格言警句是有来历的,它歌颂的是唐朝著 名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赞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周敦 颐。刘禹锡和周敦颐是怎样的人?有怎样杰出的文?请随 我一同走近课文——
学习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 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
一、新课导入
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 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 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 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 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7.“往来无白丁”包含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这是 由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8.全文首尾句有何关系? 【交流点拨】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四)深层感悟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交流点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交流点拨】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 在深”来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 灵”来比“馨”。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品德 高尚的? 【交流点拨】环境清幽,交往高雅,情趣脱俗三方面。
6.背景链接 刘禹锡被贬期间பைடு நூலகம்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 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 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 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 《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7.文体链接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诫自己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 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 之意。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 劳形。(安静闲逸) 5.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交流点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 【交流点拨】“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 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 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 环境。
3.大声读课文,划出押韵韵脚。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之:①无丝竹之乱耳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 ②何陋之有 ( 倒装标志 ) 往来:①往来无白丁 ( ②其中往来种作 ( 表示交往的人 )
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
(2)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 )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 ) ④无丝竹之乱耳 (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 ) ⑤无案牍之劳形 ( 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
(三)文本探究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 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交流点拨】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2.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交流点拨】颜色:绿色,青色。特点:别致幽雅(幽)。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有鸿儒,无白丁(雅)。
6.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 是什么写法?
【交流点拨】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 物言志的写法。
四、板书设计
山→水 → 陋室 设喻引题 比喻起兴 仙→龙 → 德馨 陋 室 铭 环境优美(景清幽) 陋室不陋 交友高雅(人不俗) 安 贫 乐 道 高 洁 伟 岸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懂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 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交流点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 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孔子云:何陋之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