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基半导体光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利用超声波和化学淀积技术制备NiO薄膜的研究
利用超声波和化学淀积技术制备NiO薄膜的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材料的研究成为了当今的热点话题。
针对材料制备技术,超声波和化学淀积技术因其优越的技术特性和制备效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其中,利用超声波和化学淀积技术制备NiO薄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目的是通过这种制备方式来获得高质量、优良性能的NiO薄膜,从而在电子元器件、光催化、光电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 超声波技术在NiO薄膜制备中的应用超声波技术是将高频机械振动波通过水或其他溶液介质传导到制备介质中,产生液体流动和抗菌作用,从而实现制备过程的加速和效果的提升。
在NiO薄膜制备过程中,使用超声波技术可以将Ni(OH)2沉淀物直接还原为NiO薄膜,并在过程中实现表面微观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高NiO薄膜的性质和稳定性。
2. 化学淀积技术在NiO薄膜制备中的应用化学淀积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还原等反应机理将Ni2+离子还原成NiO薄膜。
该技术易于实现和控制,能够减少和避免残留的溶液中物质的影响,并可通过调节溶液中的反应物浓度、pH值等参数来调控NiO薄膜的形貌和性能。
因此,化学淀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NiO薄膜的制备中。
3. 超声波和化学淀积技术联合制备NiO薄膜的优势和应用将超声波和化学淀积技术同时应用于NiO薄膜的制备过程中,能够发挥两种技术的长处,实现制备过程的快速、高效和优化。
在该制备过程中,超声波将化学反应物与Ni(OH)2沉淀物混合均匀,实现Ni2+离子的溶解,进而通过化学还原机理将Ni2+离子还原成NiO薄膜。
同时,超声波也能够加速Ni(OH)2沉淀物在溶液中的分散、碾磨和退火过程,从而实现NiO薄膜表面的微观结构优化和性能的提升。
因此,超声波和化学淀积技术联合制备NiO薄膜具有制备速度快、效果优良等优点,并在电子元器件、光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结论综上所述,利用超声波和化学淀积技术制备NiO薄膜是一种前沿的研究领域,该制备技术具有制备速度快、效果优良等优点,并在电子元器件、光催化等领域广泛应用。
NiO薄膜制备及特性研究
利用TCO薄膜对微波的衰减性,在重要的军用信号接收仪器(计算机,雷达)的屏蔽
窗上镀上一层一定衰减性的透明薄膜,可以避免外来电磁波的侵扰。TCO薄膜还可以 做防紫外线、红外线用的防护镜。
1.3透明导电薄膜的发展方向
1.3.1提高透明导电薄膜的综合性能
beamபைடு நூலகம்
evaporation,and
sol-gel
deposition.Among
these
methods,reactive
on
sputtering has been most sputtering
widely
used.The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depend
v耐ous
parameters,including
的性能要求。
.表1-1透明导电薄膜的主要应用及性能要求
用途
表面方阻
Q/[3
透光率
Tavg,%
主要性能
当前透明导电薄膜在国防科技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例如夜间侦察仪器、坦克、潜
艇的观察窗等都用到了这些薄膜,不但可以隔热降温,而且可以去霜除雾。 另外,电磁波会使某些电子设备失灵。利用特定功率的干扰性电磁波扰乱敌人的
长春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NiO薄膜制备及特性研究 姓名:李俊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指导教师:王新 20100301
摘
要
氧化镍是具有典型的3d电子结构的半导体氧化物,是一种P型氧化物材料,它 的禁带宽度在3。0-4。OeV之闻。壹予NiO薄膜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光学,
对于TCO薄膜来说,很难在维持很高光学透过率(95%)的同时又使电阻率较低。 所以同时改善薄膜的光学和电学特性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进一步研究薄膜当中的载流
纳米NiO薄膜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薄膜的制备; 通过控制电位( 或电流) 及溶液组成等因素可以控 制薄膜的组成; 通过控制沉积时的电量可以控制薄膜厚度及表
面形貌; 不需要高真空、 高温, 不需要使用危险气体, 方法简便安 全 电化学沉积制备 N 氧化物薄膜包括碱液电解法和阴极电解 i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薄膜的突出优点是 方法简便, 不需昂 贵的设备仪器和特殊的工艺条件, 制膜成本较低, 薄膜物质化学
计量比易于控制, 成分纯度高, 便丁工业化生产 。 它又分为2 : 种
汞电极分别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 选用 S0导电玻璃或 N , n i A , uP 等金属片为基片, t 电流密度为LAc '电解约4 n. / , m m m然 后在一定温度下将基片热处理即可得到纳米NO薄膜。 i 电解沉 积到基片上的薄膜的成分主要为 a i H z沉积速率随电流 - ( ), NO 密度的增大和N ( O , i ) N 浓度的减小而增大, 薄膜表面也逐渐由 平整致密结构变为多孔结构, 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密度和电 解液浓度来改变薄膜表面形貌.50 20 C缎烧l 则薄膜成分主要 h
实现快速蒸发; 采用激光加热则可以燕发高熔点材料, 也可以实
现快速蒸发. 不论采用哪一种热源进行蒸发, 相对于一般的溅射 法而言, 热蒸发法沉积速率较快, 所制得的薄膜密度低, 呈多孔
结构, 这是该法的主要特点
() sut i ) 2 残封(pt r g 法 en
但又有各自的特征。
() 1热蒸发法
以及在此3 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I 纳米NO薄膜的制备方法 i
1 气相沉积法 门
气相沉积法是目前制备纳米NO薄膜极为常用的一类重 i 要方法, 可分为物理气相沉积(V ) P D 和化学气相沉积(V ) CD 两者的根本这别在于蒸发材料不同以及沉积过程是否发生化学 反应,V P D法是以NO为原料, i 沉积过程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C D法多以金属N 或N 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为原料, V t i 沉积过程 中会发生诸如氧化、 还原、 水解、 歧化、 聚合等化学反应。 同为气
低温ITO薄膜制备及光电特性的研究
2 1 氧 氩体 积 流 量 比的 影 响 .
膜 结 晶性 变 化 不 是 很 大 , 以 透光 率 变 化 不 大 . 所 2 2 溅 射 气 压 的 影 响 .
图 1 不 同氧 氩 比 I O 薄 膜 的 电 阻 率与 透 光 率 T
图 2为 I O薄膜 的 电阻 率 和 透 过率 随溅 射 气 压 变化 的关 系 曲线 图 . T 由 图 2可知 : 射气 压 在 1 0~ . a 围 时 , 膜 的 电阻 率 减 小 , 电性 能 增 强 , 光 率也 逐 渐 增 大 , 溅 . 0 5P 范 薄 导 透 因为 当溅 射 气 压 减
3 O℃ 时 , 射镀 制 IO薄 膜 , 溅 T 控制 膜 厚 在 1 0 n 左 右 . 1 m
12 测 试 方 法 .
采用 S Y D 5型 双 电 测 四探 针 仪 测 薄 膜 电 阻 , 5 B紫 外 可 见 分 光 光度 计 测 可 见 光 透 过 率 , C 2 75 M K B型测 控仪 测 量 膜 厚 .
o _ 9 NO 2 l1 .
J n 2 1 u .00
d i1 . 9 9 j is .0 7—0 3 . 0 0 0 . 0 o:0 3 6 / .sn 1 0 84 2 1 .20 6
低 温 I O 薄 膜 制 备 及 光 电特 性 的 研 究 T
林 钰 , 慧 灵 , 宇 婷 , 荣 生 , 李 王 辛 贾晓 林
1 实 验
1 1 薄膜 制 备 .
采 用 C 3 0型直 流磁 控 溅 射 装 置 制备 IO薄 膜 . 射 用 的 靶 材 为 铟锡 氧 化 物 陶 瓷靶 (T S一 0 T 溅 IO靶 ) 将7 . 0mm× 0m 9 m的 P T E 基 片 装 入 真 空 室 , 强抽 至 3×1 P , 入 纯 度 为 9 . 9 % 的氩 气 和 氧气 , 节 真 空 室 气 体 压 强 到 预 定 值 , 基 片 温 度 为 压 0~ a通 9 99 调 在
溶胶-凝胶法制备NiO薄膜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D14 溶胶-凝胶法制备NiO薄膜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蔡羽1李董轩2赵胜利2文九巴2(1. 河南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研究所, 河南洛阳 471003;2. 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摘要: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并结合旋转涂布(Dip-Coating)技术在不锈钢和单晶硅基片上沉积NiO薄膜,采用TG-DSC、XRD、SEM、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技术对干凝胶的热分解行为以及薄膜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以醋酸镍、柠檬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合成了性能稳定的溶胶,烧结过程中凝胶在430˚C基本分解完全并逐渐形成NiO纳米晶;随着烧结温度升高,纳米NiO的结构趋于完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
在600˚C 时烧结2h获得了形貌较好、表面光滑、均匀、致密以及无裂缝/剥落呈球形的NiO薄膜。
在截止电压0-3.0V,电流密度0.01mA/cm2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85mAh/g,经过3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在650mAh/g以上,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薄膜材料的比容量逐渐减小,当电流密度为0.04mA/cm2时,3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在300mAh/g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有望成为新一代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阳极材料。
关键字:溶胶-凝胶;NiO薄膜;阳极材料;薄膜电池NiO thin film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 andit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CAI Yu1, LI Dongxuan2, ZHAO Shengli2, WEN Jiuba2(1. (rm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Luoyang, Henan 471003, China;(2. School of materials,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China)ABSTRACT: The NiO thin film was deposited on the stainless and single crystal silicon substrate by sol-gel compared with the dip-coating technique.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behavior of gel precursor and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iO thin film were characterized by TG-DSC, XRD, SEM, cyclic voltammetry and the constant current charge/discharge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le sol is synthesized using nickel diacetate, citric acid and glycol as raw material. The gel completely decomposes at 430ºC and gradually forms the nanocrystalline NiO,its crystal structure becomes integrity and the size of particles become larger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The NiO film sintering at 600 ºC exhibits well amorphous, smooth surface, uniform, compact and free of cracks. At the cut-off voltage of 0-3V and the current density of 0.01mA/cm2, its first discharge special capacity is 1285mAh/g keeping 650mAh/g after 300 cycl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current density, the special capacity is decreasing and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runs down.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is 0.04mA/cm2, the special capacity remains keep above 300mAh/g after 300cycles, which exhibit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re hoping become the anode material for the new all-solid-state lithium ion battery.Keywords: sol-gel, NiO thin film, anode material, thin film battery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3001);河南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 (2007ZY002);作者简介:蔡羽(1972- ),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Email :slzhao@近年来,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持续发展越来越要求集成在其上电源系统适应其要求。
脉冲激光沉积制备Ni0薄膜的研究进展
脉冲激光沉积制备Ni0薄膜的研究进展作者:王金生王维松文亚南梁齐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25期王金生王维松文亚南梁齐(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摘要:NiO作为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在传感器、催化剂、电致变色器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NiO又是很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脉冲激光沉积作为一种制备高质量NiO薄膜的可行方法。
本文综述了脉冲激光沉积制备NiO薄膜的研究进展,包括多晶NiO薄膜和外延NiO薄膜。
关键词:NiO 脉冲激光沉积薄膜中图分类号:TN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a)-0001-021 引言NiO是一种多功能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室温下的禁带宽度为3.6~4.0eV。
作为p型半导体,它能够获得足够大的信噪比,并且它允许通过的电流足够小,是一种很好的非易失存储器材料[1];2000年Pioizot等[2]报道了纳米尺寸NiO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具有出色的电化学性质,是很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
此外,由于NiO薄膜具有优良的气敏性、热敏性、催化活性、电致变色等特性,使其成为传感器、催化剂、电致变色器件等方面的热门材料。
目前制备NiO薄膜的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磁控溅射,化学气相沉积,脉冲激光沉积等。
脉冲激光沉积(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是20世纪8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真空物理沉积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成膜技术。
PLD法是制备NiO薄膜的重要方法,相对于其他沉积方法,其优点在于:沉积速率高,沉积参数独立可调,可精确控制化学计量比,在较低温度下也能沉积结晶良好的薄膜等。
下面分两种薄膜类型来介绍:多晶NiO薄膜和外延NiO薄膜。
2 PLD法制备多晶NiO薄膜目前使用脉冲激光沉积制备NiO薄膜还处在尝试不同沉积参数以获得高质量薄膜的阶段,需要通过大量制备实验研究。
NiO薄膜制备及电催化性能测试教学实验设计
实验技术与管理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第38卷第1期2021年1月Vol.38No.l Jan.2021ISSN1002-4956CN11-2034/TDOI:10.16791/ki.sjg.2021.01.012 NiO薄膜制备及电催化性能测试教学实验设计赵增迎,童彬彬,张秀丽,刘壇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该文针对目前含尿素废水高温水解处理的成本和能耗问题,进行了NiO薄膜制备及电催化分解尿素的综合性教学实验设计。
通过控制条件采用水热法,在导电玻璃FTO基底上生长了多孔道网络微结构NiO薄膜,研究了水热时间、锻烧温度、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制备条件对NiO薄膜电催化分解尿素性能的影响:对NiO薄膜进行XRD、XPS,SEM.TEM等组成、形貌表征,以及CV、LSV.Tafel曲线、EIS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最优水热12h.300°C熾烧.添加结构导向剂EDTA条件下,制备的NiO薄膜电极与现有文献报道的镰泡沫电极材料相比,尿素电催化分解起始电位由0.60V降低为0.36V关键词:实验教学;NiO;电催化;尿素;FTO;水热法中图分类号:06-33;06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956(2021)01-0053-05Experimental teaching design of NiO film preparation andelectrocatalytic perfonnance testZHAO Zengying,TONG Binbin,ZHANG Xiuli,LIU Xuanhe(School of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s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hydrolysis treatment of urea-containingwastewater,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sign of NiO film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atalyticdecomposition of urea is carried out.The porous channel network microstructure of NiO film is grown onconductive glass FTO substrates by hydrothermal method under control conditions.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such as hydrothermal time,calcination temperature,adding surfactant,were studied in the performance of NiO filmfor electr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urea.Through th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characterization such asXRD,XPS,SEM,TEM as well as electrochemical tests like CV,LSV,Tafel curves and EIS of NiO film,The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catalytic decomposition potential of NiO thin film electrode is reduced from0.60V to0.36V compared with the reported nickel foam electrode material at the optimum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of12h,calcined at300°C and EDTA with the structure directing agent.Key words:experimental teachi n g;NiO;electrocatalysis;urea;FTO;hydrothermal method含尿素废水是地球上排放量最大的废液之一,它来自氮肥的生产、使用,以及人和动物的代谢⑴。
nio薄膜的近红外透过率
nio薄膜的近红外透过率题目:nio薄膜的近红外透过率研究及应用前景引言:近红外透过率是衡量材料透明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材料研究和应用领域中,nio薄膜的近红外透过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实验方法、结果分析以及应用展望四个方面详细介绍nio薄膜的近红外透过率。
一、研究背景:n型氧化镍(NiO)是一种具有优良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半导体材料。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NiO薄膜在近红外波段具有良好的透过率,使其在光学器件和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理解和控制NiO薄膜的近红外透过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实验方法:1. 材料合成:采用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方法制备NiO 薄膜。
2. 透过率测试: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NiO薄膜进行透过率测试。
3. 材料表征: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研究薄膜的形貌和晶体结构。
三、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了NiO薄膜在近红外波段的透过率数据。
结果显示,NiO薄膜在700-1100 nm范围内的透过率较高,甚至能达到70以上。
这表明NiO薄膜在近红外光的传输中具有良好的透明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透过率与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我们对NiO薄膜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NiO薄膜的晶体结构与透过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四、应用展望:1. 透明电极材料:基于NiO薄膜的高透过率特性,可用于太阳能电池、有机光电器件等透明电极材料的制备,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2. 光学涂层:利用NiO薄膜的高透过率特性,可制备高性能的光学涂层,广泛应用于窗户、摄像头镜头等透镜材料中,提高透光性能。
3. 气敏传感器:NiO薄膜的透过率受环境中气体分子吸附影响,可制备高灵敏度的气敏传感器。
结论:本文基于nio薄膜的近红外透过率,从研究背景、实验方法、结果分析和应用展望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研究表明,nio薄膜在近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其透明性能对于光电器件和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NiTi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太阳电池用SiN/a-Si/poly-Si/NiTi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太阳电池用SiN/a-Si/poly-Si/NiTi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当前的太阳能电池中,晶体硅太阳电池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然而,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造成本较高,且工艺复杂,所以需要探索新的材料和工艺,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经济性。
本研究将研究SiN/a-Si/poly-Si/NiTi薄膜作为太阳电池的材料。
其中SiN是光吸收层,a-Si是光电转换层,poly-Si是电子收集层,而NiTi则是用于光学吸收、储能和耐腐蚀的金属材料。
研究方法与方案:本研究将采用下列方法和方案进行:1. 材料制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SiN和a-Si层,结合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法制备poly-Si层,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NiTi薄膜。
2. 材料性质测试: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对光学性质进行测试。
3. 太阳电池性能测试:制备太阳电池器件,并使用光电测试系统对其光电性能进行测试,包括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等。
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制备SiN/a-Si/poly-Si/NiTi薄膜,并对其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
此外,将制备太阳电池器件并测试其光电性能,以探索该薄膜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潜力。
预计可以得到一种具备较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电池材料,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及性能优化的开题报告
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及性能优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电致变色技术因其具有色彩可调、反应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玻璃、太阳能电池、电子纸、显示屏等领域。
NiO基电致变色薄膜是一种颇具应用前景的薄膜材料,其色变机理是通过控制电场调节材料的电荷状态和晶格结构实现的。
目前,大量研究工作都集中在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和性能优化方面,以期获得更好的电致变色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应用。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研究旨在探究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优化,具体内容如下:(1)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制备方法在晶体结构、质量及薄膜形貌等方面的差别,确定适合本研究的制备方法。
(2)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结构和性能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等技术手段分析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从而找到制备条件下的关键因素。
(3)NiO基电致变色薄膜性能的优化:通过控制制备条件优化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表面微结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从而获得具有更佳电致变色性能的薄膜。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的主要预期成果包括:(1)确定一种适合本研究的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2)探究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特征;(3)找到影响NiO基电致变色薄膜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4)通过对制备条件的优化,获得更具优良性能的NiO基电致变色薄膜。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NiO基电致变色薄膜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研究支持,并为相关领域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本研究可为开发新型电致变色功能材料提供参考和借鉴。
NiO基纳米多孔薄膜的可控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开题报告
NiO基纳米多孔薄膜的可控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功能性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一类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就是电致变色材料。
电致变色材料是指能够实现电场调控可见光透过率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例如:智能建筑、智能眼镜、车窗和航空器的热保护等等。
目前广泛使用的电致变色材料有氧化钨、钼等物质,但是它们的制备过程、性能瓶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等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NiO纳米多孔薄膜的可控制备方法,研究其电致变色性能,为新型电致变色材料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3. 研究内容3.1 NiO纳米多孔薄膜的可控制备方法研究根据文献调研,NiO纳米多孔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沉积法等。
本研究将选择最适合制备高质量NiO纳米多孔薄膜的方法,以实现可控制备。
3.2 NiO纳米多孔薄膜的结构、性质分析对制备出的NiO纳米多孔薄膜进行微观结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光学性质等分析。
3.3 NiO纳米多孔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采用外加电场法,研究NiO纳米多孔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
测量其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透过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其电致变色机理。
4. 研究意义本研究是针对目前电致变色材料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一项研究。
通过探索NiO纳米多孔薄膜的可控制备方法,为新型电致变色材料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研究NiO纳米多孔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为其在智能建筑、智能眼镜、车窗、航空器的热保护等领域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NiO基纳米多孔薄膜的可控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中期报告
NiO基纳米多孔薄膜的可控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
的研究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电致变色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技术,主要应用于可视化显示、建筑玻璃、汽车玻璃等领域。
其中,NiO基电致变色材料因其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等优点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旨在探究NiO基纳米多孔薄膜的可控制备方法及其电致变色性能,并对其在电致变色技术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研究进展:
1.材料制备:
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温度,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基于NiO的纳米多孔薄膜。
2.材料表征:
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表征,确认了多孔结构的形成和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粒径大小等信息。
3.电致变色性能:
利用电化学测试系统对所制备的NiO基纳米多孔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作电压范围内,材料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特性,并且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的可逆性。
三、研究展望:
本研究初步探究了NiO基纳米多孔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其电致变色性能,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制备材料的品质和性能,并探究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NiO纳米片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与相关性能研究
NiO纳米片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与相关性能研究对于3d过渡族金属氧化物材料而言,其过渡族金属离子特殊的3d电子结构而产生的电子间强关联特性,使其具有特异的光电性能,对该类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一直以来是物理学和光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
NiO作为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且Ni2+离子具有3d电子结构,其3d电子间有强关联特性,室温下其禁带宽度为3.6 eV-4.0eV,在光催化、磁学和光学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探索NiO中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过程,对于揭示NiO在强光激发下不同电子跃迁的动力学过程和拓展其应用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NiO本征受主缺陷的存在,而呈现p型导电特性。
根据纳米材料表面异质结构的设计原则,构建p-n异质结复合材料以提高本体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以NiO纳米片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其电子跃迁的动力学过程并发展其激光器件,并以Ti02构建p-n异质结复合材料提高了其光生载流子分离且探索了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首先,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 NiO纳米片,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分析,NiO纳米片具有宽波段光学吸收特性,包括电子带间跃迁过程引起的紫外吸收、电子带内跃迁过程引起的可见波段吸收和近红外波段吸收,并研究了其生长机理;然后,基于NiO纳米片中Ni2+3d自旋轨道劈裂能级间的基态3A2g(F)到激发态1Eg(D)的电子带内跃迁过程,探索了 NiO纳米片在波长为720 nm处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并理论计算验证了 NiO纳米片作为可饱和吸收体用于可见波段锁模激光输出的可行性。
另外,在NiO纳米片可见波段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NiO中02-2p态到Ni2+3d态的带间跃迁过程和Ni2+ 3d自旋轨道劈裂能级间的基态3A2g(F)到激发态3T2g(F)的带内跃迁过程,以设计的不同厚度NiO纳米片薄膜为研究对象,利用1064 nm脉冲激光为光源探索了电子在不同能带跃迁中的非线性光学响应行为及其动力学过程,讨论了其在光学调制方面的应用可能性。
溶液法制备的nio薄膜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溶液法制备的nio薄膜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NiO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化
学传感器等领域。
近年来,由于NiO材料具有优秀的光电特性和可控性,也被用于光电器
件中。
NiO薄膜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电子传输层,能够提高电池的效率。
溶液法制备NiO薄膜具有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和适用于大面积制备等优点。
在制备NiO薄膜的过程中,一般选择NiCl2或Ni(NO3)2为前驱体,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得到NiO薄膜。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溶液法制备NiO薄膜,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
将NiO薄膜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电子传输层。
其通过提
高阳极的透明度和反射率从而提高了阳极的光吸收和传导能力,从而使得光生载流子的传
输效率得到提高。
在电子传输过程中,NiO薄膜能够有效地收集和输送电子,从而减少能
够影响电子输运的非辐射性复合过程的发生。
此外,NiO薄膜的导电性能和形貌对电子传
输层的性能也有影响。
一些研究者通过调整NiO薄膜的形貌和导电性能来改变电子传输层
的性能,从而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总的来说,NiO薄膜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电子传输层,在电子传输、电子输运以
及光吸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NiO薄膜的形貌和导电性能对其性能的影响
非常大。
因此,研究者在制备NiO薄膜时,需要注意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前驱体和溶剂,以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NiO薄膜。
随着NiO薄膜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NiO薄膜在有
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0101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
氧化镍是具有典型3d电子结构的氧化物,是一种P型氧化物半导体材料, Ni0被广泛应用于透明导电膜,电致变色器,气体敏感等领域。
浙江大学t(ii:1:沦文
0
0●—●o
.,—1
Lo
●。H 0 Ni
图1-2 D Ni(OH)2原子点阵示意图 Figurel一2 the lattice sketch map of B—Ni(011)2 c1.ystal
1.2.2. NiO薄膜的光电性质
E
Ef
0
1/e
陛l 1—3NiO电子结构图
Figurel—3 the electron structure ofNiO
随着品粒尺寸的增大而变小。 为了调节NiO薄膜的禁带宽度,使之适应不同应用的需要,我们尝试通过
掺杂调节NiO薄膜的禁带宽度。通过在NiO中掺Mg形成了Mg。Nil一。O固溶体, 成功实现了NiO禁带宽度向高端移动。实验结果表明,“j Mg含量在0.2~0.3之 M时,Mg、NihO薄膜的禁带谢皮处丁240--280nm,{mj’处r【。l钉光,谱范闭。 光i;}年I【|__】j应测试表明,Mgo 3Nio 70对太阳光不敏感,而x,J 254nm的紫外光具有很 好的nlhJj,tL特性,电阻变化高达40%。以上结果说明Mg。NihO是一种具有潜在应 用Iji『景的太阳盲区紫外探测器用利料。
作为紫外探测器,主要通过p-NiO与rl型氧化物形成异质结(比如 p-NiO/n—znO)形成异质结晶体管来实现紫外光的探测这种异质器件在一定程度 上拓宽了NiO的应用前景,但受到制备条件和制备工艺的影响,使其在紫外探 测领域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基于分析, 本论文主要探索了通过对掺杂(Mg和Cu)实现对NiO禁带 宽度的调节,使其对不同的光谱都有较强的响应,以便在紫外探测和电致变色 领域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and potential applicatuions were discussed,and NiO based alloy oxides A洲I.x O,i…e
NiO,MgxNi—xO,and CuxNi I-xO fi lm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gel dip—coating methods
另 方面,我们通过在NiO中掺Cu,形成了Cu。NihO,成功使得NiO的 禁带宽度向低端移动。实验结粜表丽,肖Cu含量的在0~O 2时,Cu、Nil一、O薄 膜的光潜响应范围从紫外光谱阶段向可见波段移动,同时,薄膜仍保持良好的电 致变色性能。电致变色性能测试结果显示,Cuo 2Nio 80薄膜具有最好的电致变色 特性,且薄膜的着色深度随cu的含量增加而变大。 因此CLI、Nil-xO是一种具有 心用『何景的禁带宽度可调的ff=||致变色材料。
1_2.3.NiO薄膜的气敏性质
NiOII门i其不同与其他的氧化物的对『乜类型,Ixl_【I:t;,17l我刚吸附其他气体后, 与臼舶其他最常用的MOs型气体传感器的氧化物薄膜相比较,表面能带弯曲不 一样,作为气体传感器,会表现出特定的敏感性。I.Hotovy等研究了NiO对N02 的敏感特性㈣,结果如图1—6所示,薄膜很好的敏感特性和响应度,在低温下
利用在NiO中掺入Mg和Cu,可以在3.0cV一5.0cV范哺l|内删甘NiO基薄膜 的禁带宽度,有望在宽禁带异质结、量子阱பைடு நூலகம்件等方面得到应用。
芙键同: 镍基氧化物薄膜,能带调节,电致变色,太阳盲区,紫外探测,溶胶 …凝胶
浙江入学硕…t论文
Ab stract
NiO is a p-typ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with typical 3d electron structure.
Keywords:Nickel based oxide films,band—gap tuning,electrochromic,solar。blind region,ultraviolet detector,sol—gel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引言
NiO为具有3d电子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1。’1,是一利r欺犁的P型导电薄 膜材料.,室温下的禁带宽度为3.6.4 OeVl。引。其常见的结品念为立力NaCI结构, 品格常数为a=b=c=O.418rim。I妇于其电子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出一系列的特殊 的电学、光学性质,在P型透明导电、电致变色、气体检测,紫外探测器等领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一 —————————————————————————二——————一一
(160--200。c),N02最低检测浓度il]达l~10ppm。
。E.J
㈨薹曼Ⅲ㈨m俐m裟Ⅲ
oPe哺tingt母州pe}a抽Fe(。cj
如图1—4所示[1 71,H Kamal等采用喷雾热解法也得到类似的结果‘16]。P PuspharajNl等人采用喷雾热解法通过掺Li+使薄膜电阻可降低到5sqcm,同时保 持可见光波段透光率达90%【I“。
一曲o
一kb—目jgc8E&E∞u
cm西聋。葛磬_l&9E旦《
图1—4氧含量与衬底温度的关系I‘7]
tes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in transmittance(AT%)increased as the content
of copper increased for the light with wavelength of 6 1 0nm.For Cu0 2Ni0 sO films, the AT%was up to 70%0ur results indicat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Cu。N i hO(O.2<x<0.3)thin films in eleetrochromic devices.
NiO为3d族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使其具有一系列特殊 的l电学性质口1。按照经典能带理论,金属导带部分充满电予,而绝缘体、半导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体刚好:相反,且导带与价带之削存在带隙。NiO电子结构为Ni3d802p6,按照上
述电子能带理论,由于Ni的3d电子轨道未填满,应归属于金属系列,但是由 于电子的关联作用,使得3d轨道的电子仅仅局限在Ni轨道,如图1—3,因此,
~——————~————————一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1.2.NiO的性质 1.2.1.NiO晶体结构
●N
oo
图1.1 NiO晶体的原子点阵示意图
FigureI—I the lattice structure ofNiO crystal
氧化镍在自然条件下的结品态具有单一稳定的立方氯化钠结构『141, 图 1-1给出了NiO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其中,0离子按立方最紧密方式堆积,阳 离了填充于全部的八面体空隙rh刚、阳离于的配位数都为6。}Ii=5格常数为 0.41 8rim。在许多情况下,根据/『==同的制备方式,镍还有氧和氢氧基构成的氢氧 化物,常见的有,。--Ni(OH)2.p.Ni(OIt)2,B—NiOOIq和y..NiOOH。B --Ni(OH)2是氢氧化镍几种结构中比较典型的J干十,属于六方晶系,原胞的晶格 参数为a=0 3126nm,c=0.4605 alra,结构如图1—2所示B。Ni(Ol-I『)2视为具有 层状结构,以两层OH和一层N-以立方密堆积的方式排列,OH占据八而体顶 端位胃,相剥于Ni,有三个OH位于其上方,三个OH位]二其下方,每三层为 一个周期沿着c轴方向堆积,见图1—3所示。与Mg(OH)2等结构进行类比,可 知其O—H程平行f c轴方向l“】。
本文综合论述了NiO、Mg、Nil。、O、Cu、NihO的制各方法以及最新相关研
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NiO薄膜的结晶:状态、光学性 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iO薄膜的在一定温度下,呈现择优取向生长趋势,晶粒 尺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热处理温度过高,NiO薄膜与衬底发生反 应生成Ni2Si04,反而导致晶粒尺寸减小;与此同时,NiO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
Figure 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ygen and substrate temperature
|霉;】1—5载流子浓度与利底温度的关系『1 7
Figui e一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rier concentration and substi。ate temperature
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31。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光电技术的发展,光电薄 膜材料受到了很大的重视,NiO作为具有代表性的P型导电膜,更是受到光大
研究者‘的关注,成为研究的重j量与热点。 作为电致变色薄膜材料,氧化镍薄膜在可见光谱区域内具有较强的宽带吸
收特性、高的变色效率和中性色彩特性,可应用在能效窗口、高对比度非辐射 式信息显示器以及多色显示器;而m NiO薄膜对透射光无刚加颜色效应,能 殳现从透明到棕色的可逆变换。仪仅施加.1~2V的日爪,即fq‘实现光强度的调 制,颜色变换时间在l~100秒之间,在变色效率、响应时间、丌关寿命、生产 成本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到目前为止, 所有有关电致变色的研究都在 是在不改变其禁带宽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作为变色光谱范围受到很大的 限制。
MgxNil.xO and CuxNi,一x0 thin films were synthesized tO tune the band-gap of NiO up and down,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nd—gap of MgxNnO
(0.2<x<O 3)thin films was in the range of 240—280nm,i.e.,in the solar—blind region. Photo—response testing of the film with x=0.3 further proved that it was sensitive to 254nm ultraviolet light,while it showed weak response tO direct sunlight,indicat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MgxNit—x0(O.2<x<0.3)thin films in solar—blind UV det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