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土地变更调查级核查与数据建库建设要求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aa07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c.png)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一、项目背景土地是国家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建立一个全面、准确、及时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提供土地资源的动态信息、权属情况、利用规划等数据,为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和公众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设目标1.建立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包括土地资源情况、用途规划、权属信息等内容,实现全面、准确的土地信息归档和动态更新。
2.建立土地管理系统,包括土地供应、流转、侵占监管等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3.提供多样化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为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公众服务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建设内容1.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建设1.1数据源建设:整合现有土地调查、监测、测绘等数据源,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和共享机制。
1.2数据采集和更新: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更新,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3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包括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清洗和校验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4数据归档和存储:建立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分类体系,将土地数据进行归档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土地管理系统建设2.1功能设计:根据土地管理的需求,设计土地供应、流转、侵占监管等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2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扩展性。
2.3数据集成和共享:将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与土地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2.4系统安全性和权限管理:建立系统的安全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建设3.1地图查询功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以地图为基础的查询功能,方便用户根据地理位置查询相应土地信息。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12月全国培训)
![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12月全国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c8371f2b6c85ec3a87c2c528.png)
数据库 表格 报告 图件
成果汇总
确定三调分等结果 内业整理建库
历年来的耕地分等成果 调查样点布设 与耕地质量有关的其他成果 开展外业调查 农用地自然条件资料 标准样地设置 农用地利用资料 农用地经济资料 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 其他资料
确定三调分等对象 查找分等参数 补充分等因素值 计算分等指数 确定分等结果
建立四级耕地分等数据库。国家编制统一的耕地分等数
据库标准和建设规范(技术要求),以县(区、市)为单位 组织开展县级耕地分等数据库建设。逐级对耕地分等数据库
进行核查(检查、自检),在此基础上构建耕地分等调查评
价因素与评价参数一体化的全国耕地分等数据库。建设国家 级耕地分等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耕地分等成
县级行政辖区(控制)
不一致矢量图斑 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2016年度)
国家统一下发的耕地分等调查评价资料包括:
标准耕作制度分区、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作物光温 (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指定作物 产量比系数等分等参数 2016年度耕地分等成果(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分等数据库建设任务
全国三调办依据相关技术要求,指导地方开展数据库建设 与数据成果汇交工作,组织开展数据库质量检查,全面检查县 级数据库成果质量,并建设全国耕地分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实 现耕地分等调查评价成果的快速汇总。逐级编制系列图件、图 集等。
面 100% 积 累 积 80% 比 例 60%
40%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保留两位小数;面积计
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保留两位小数;面积统计汇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新)](https://img.taocdn.com/s3/m/375af4c919e8b8f67c1cb9fb.png)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12
CONTENTS
几个关键问题 02
01 数据库任务与意义
数据库建设要求 04
03 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
一、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任务与意义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国发〔2017〕48号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组织开展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
件 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
增量数据质量检查软件
工作运行管理
土地调查信息提取管理系统 遥感数据采集信息网络获取
系统 内业核查系统 互联网+举证及在线核查云平
台 在线调度及外业核查系统
国家级质检综合调度系统
成果集成应用
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管理系统
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共 享服务平台
1.三调是普查,数据库是新建,绝对不允许以变更的方式 建设数据库。(看着旧图画新图)
调查底图下 发
调查资料收集
工作底图制 作
外业调查/举 证
地方核实补充 地方收集
外业调查 互联网+举证
整理建库 报表汇总 标准成果导出
内业整理建 库
数据质检
成果完整性 矢量数据检查 汇总表格检查
调查成果 汇总成果
成果汇总
工作底图制作主流程
影像镶嵌
矢量数据处理
调查底图 资料规范化整理
地理编码转换
城镇村范围划定
区
国务院批 准单独选 址项目
地方重点核 实
低丘缓坡 等未利用 地开发试 点项目建
新区
2 调查资料收集
批准未建设用地图斑
省政府批 准建设用
地项目
2 调查资料收集
9_2017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建设用地管理信息套合标注及审查
![9_2017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建设用地管理信息套合标注及审查](https://img.taocdn.com/s3/m/8451c048f01dc281e53af0a7.png)
2017年标注规则
P图斑前地类面积计算 • P图斑与地类图斑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后的地类图斑、现状地物和零星地类 结果。 • 根据重叠区域线状地物长度占总长度的比例计算重叠部分线状地物的面积; 计算重叠范围内零星地类面积;计算叠加后的图斑的图斑地类面积:图斑地 类面积=(图斑面积-线状地物面积-零星地物面积-扣除面积);
主要工作内容
用地管理信息标注工作涉及规划、耕保、用地审批、地籍等多个 部门职能。 市、县国土部门要进一步理顺部门之间的内部沟通和交流机制, 确保审批基于变更调查数据的审查,审批结果及时备案、及时变更、 及时更新变更调查数据库。
内容提纲
一、套合标注相关概念 二、2017年主要工作内容 三、2017年标注规则
2017年标注规则
5、零星地物套合标注规则
1)按照整图斑标注的原则,对零星地物图斑认定
2)零星地物图斑重合比例为100%(内)或0(外)
3)对于在新增建设用地地类图斑中的灭失、新增等变化的
零星地物,随其变更后图斑建设用地类型认定。 4)其他认定规则与面状地类图斑认定规则相同。
2017年标注规则
整 图 斑 标 注
3)属于2017年之前年度批准用地的,分别标注为“B+年度”
4)备案信息备注记录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累计标注情况,作为下 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套合比对标注的依据,不重复参与标注
2017年标注规则
(四)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套合标注标准
2、本年未批先建(W)套合标准
1)整图斑标注 2)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与用地管理信息空间位置重合率未达到70%; 或者重合率在70%以上、但单个或多个遥感新增建设用地图斑面积超出 对应的用地管理信息批准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 3)耕地占补平衡未落实的,标注“BW”。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d5c815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5.png)
Part Seven
信息化技术将提高土地变更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和遗漏。 信息化技术将促进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利用率。 信息化技术将推动土地变更调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工干预和重复工作。 信息化技术将促进土地变更调查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监测等。
制定依据:根据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 考核标准: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奖惩内容:包括奖励和惩罚两个方面,奖励应具有激励作用,惩罚应具有警示作用 执行力度:确保奖惩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
监督与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监督与考核结果作为改进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参考 监督与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依据,激励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 监督与考核结果作为制定政策和规划的参考,促进工作的持续改进
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要求
数据质量评估和检验的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标准流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据存储和备份的管理制度
Part Five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调查工作提 供法律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为调查工作提供经 费保障。
பைடு நூலகம்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 责分工。
数据处理流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编辑、整理、分类、编码等 操作,形成标准化的土地调查数据
数据精度要求:根据土地调查的不同分类和精度要求,采用不同的测量 和数据处理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存储和传输:采用统一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格式,确保数据的共享和 交换。
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检查与质量控制分析
![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检查与质量控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86e42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c.png)
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检查与质量控制分析摘要: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是变更调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空间定位准确度、属性数据准确性、数据汇总等五个方面。
本文将对国土变更调查县级数据库质量检查结果与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控制一、引言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最新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县级实地调查,省级、国家级核查,掌握年度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满足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新国土调查数据库,保障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而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直接影响调查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本文浅谈数据库质量检查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以便更好的控制项目成果质量。
二、数据库检查利用国家统一下发的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采用计算机自动检查与人机交互的方法,检查数据库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空间定位准确度、属性数据准确性、数据汇总等方面的问题。
1、更新矢量数据通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平台下载已通过省级核查的变更图斑,结合外业调查变更举证、相关参考资料数据,对地类图斑层、单独图层进行图形和属性变更,形成更新矢量数据,并对所有图层数据进行拓扑检查,保证各图层内图形之间没有空几何、无相交、无相互压盖等问题。
2、更新数据包生成对更新矢量数据,通过变更调查建库软件生成变更调查更新包,按年度变更调查实施方案要求的内容和结构组织,建库软件界面如下图一。
图一建库软件界面图3、破斑将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中增量变更数据,用图斑与城镇村的套合处理工具进行处理,软件自动对位于城镇村边界处的地类图斑按照城镇村范围切割,并位于城镇村范围内的图斑赋值20X属性,位于城镇村范围外的非建设用地图斑清空20X。
4、再次变更调查建库对破斑后数据,通过变更调查建库软件生成变更调查更新包。
5、数据入库检查将已破斑的增量变更数据,导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县级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进行检查。
2017年度贵州省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要求
![2017年度贵州省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a4987e94693daef5ef73df8.png)
贵州省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要点
一、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注意事项:
6、省级检查
依据部要求,省厅仍将组织变更调查成果省级质量 把关核查,省级质核组将全面开展内业核查、外业检查 和数据库质量检查。 为确保省级检查质量,各地仍需上交非新增建设用 地监测图斑和新增耕地图斑的实地照片,要求与去年相 同。(省级检查软件在检查时需要导入实地照片。)
一、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注意事项:
7、国家级检查分内外业检查 外业抽样原则 以省为单位,分类型随机抽样,原则上每一种类型 图斑每县只抽取15个,全省抽取75个图斑; 全省抽取图斑不足75个时进行加抽,直至达到75个; 全省一种类型图斑数不足75个就全部提取外业核查; 当个别类型图斑只有少数个别县有时,就在该县进行 加抽直至全省抽取图斑达到75个,全省不足75个就全部 提取外业核查。
贵州省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要点
二、2017年变更调查技术要点 :
10、 提质改造项目(旱改水) 耕地内部地类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将水田变 为水浇地或旱地,不得将水浇地变更为旱地。 确有经土地整治项目将旱地整治为水田或水浇地的, 经省级审核把关后,才能纳入到年度变更。 依据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 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 [2016]8号)文件要求,“提质改造项目应为2016年1月1 日后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此前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不 能用于补改结合。”
贵州省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要点
二、2017年变更调查技术要点 :
3、 “互联网+”举证技术
国家为每个省都建了一个“互联网+”举证技术服务 QQ群,地方人员在举证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均可群中咨 询国家技术专家。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二调的区别及建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二调的区别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3500e13b9f3f90f77c61b13.png)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二调的区别及建议摘要:我国于2017年年底正式拉开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帷幕,并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础上,对本次调查目标予以了细化。
因此文章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与二调的区别与建议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国国土调查;三调;二调;区别;建议全国国土调查是政府实时掌握国家土地资源具体使用情况的方式,也是我国政府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和使用效率的基础。
我国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于2017年年底以不同于二次调查的方式在国家规定具体调查方向、范围、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内外一体化调查及问题图斑互联网+举证的双轨制调查方式,最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因此,对二调、三调结果进行定性对比,并充分发挥二调结果的作用,对三调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一、二调三调的区别(一)技术手段的改进随着我国北斗定位系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了测量精度,也对我国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在基础底图选择方面,国家制定的卫星图像精度由之前的2.5m提升到1m,城镇内航空影像精度要求在0.2m之上;投影以及分幅则采用3°带分带或高斯-克吕格投影技术。
由于二调所应用的80坐标无法实现提升外部控制水平的目的,因此在三调中采取精度水平更好的2000国家坐标系,与80坐标系相比,2000国家坐标系精度扩大了十多倍。
为保证三调的质量水平,国家根据调查所需制定了不同的图斑,并下发到各省、各市、各县。
工作思路的侧重点由二调的全解译、全调查,变更为变化部分的解译及数据库的全面更新。
(二)调查内容的区别二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农村耕种用地调查、城镇土地使用调查以及我国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创建等部分。
在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对三调过程中的土地类型进行了改进,一级类标准分为13个等级,二级类标准分为56个等级。
随着土地分类标准的重大转变,三调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土地资源使用现状调查、土地转向使用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土地资源使用现状调查内容基本包含了二调调查内容,并将调查范围由城镇扩大到农村地区,同时细化了调查内容,旨在查清城镇村庄内部商服、工业等用地情况。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数据库建设及质量检查技术要求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数据库建设及质量检查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b6c5b84c1c708a1284a4458.png)
C
% 1:水流图斑关联的地类图斑层中的所有地类图斑标识码,水流图斑关联多个地类图斑时,各地类图斑 标识码之间用全角逗号(“,”)分隔。
% 2: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要求等限制情况,下同。 % 3:权利人信息用扩展属性表描述,扩展属性表的标识码应于本表中对应的标识码保持完全一致, 下同。
SLZY
自然资源 其他
森林资源 山岭资源 草原资源 荒地资源 滩涂资源 矿产资源 其他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注记 湿地 湿地注记 开发园区 开发园区边界 开发园区注记 城市开发范围 城市开发边界 城市开发注记 自然生态保护区 自然生态保护区边界 自然生态保护区注记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Annotation Polygon Annotation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Polygon
✓ 土地利用图层:标识码标注图斑唯一性,并用于挂接扩展属性, 关联标识码标注其他图层关联属性
✓ 自然资源图层:标识码标注图斑唯一性,并在关联图斑标识码 中填写关联图斑标识码。
✓ 其他图层:标识码标注图斑唯一性,并在关联图斑标识码中填 写关联图斑标识码。
层名
层要素
几何特征
属性表名
水流资源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SLZY SHLZY CYZY HDZY TTZY KCZY QTZRZY ZJ SD ZJ KFYQ KFYQBJ ZJ CSKFFW CSKFBJ ZJ ZRSTBHQ ZRSTBHQBJ ZJ
% : 约束条件取值:M(必选)、O(可选)、C(条件可选)。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a3b96a1eb91a37f1115ce2.png)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是二次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保证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目标建设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国家对二次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借助于国土资源主干网和金土工程及“一张图”工程的支持,保证调查成果充分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为土地资源宏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翔实基础数据,满足国家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迫切需求。
建成长效的数据上报和快速更新机制,保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现势性,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广泛需求。
(二)任务1.建设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县为单位进行成果统一汇交和整合集成,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存储。
在平面方向,保证各区域数据成为逻辑无缝的整体。
在垂直方向,通过统一的空间坐标定位保证各类数据能够实现空间上的叠加和套合。
在数据内容上,实现对土地调查的图形、属性、影像等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逻辑一体化管理。
2.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按照土地调查和软件开发的有关标准和程序,开展数据库管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等建设工作,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统计汇总、更新交换等功能完备的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国土资源日常应用需求。
3.长效的数据更新和上报机制建立。
开展土地调查数据上报及更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更新和上报的长效机制,开展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实现对变更信息的及时汇总统计,以及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维护,保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现势性。
二、原则与依据(一)原则1.统一标准。
依据二次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统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框架下,按照统一的数据建库及系统开发标准和规程规范,开展国家级调查成果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确保系统能够实现与部已有系统顺利衔接,实现数据快速调用和共享。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4ce7a951e79b896802266f.png)
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报告概况1测区基本情况1.1历史沿革区划1.1.1地理位置1.1.2区域交通1.1.3行政区划1.1.4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2)气候环境(2)水文条件1.1.5社会经济条件1.2XX县国土管理基本情况分析XX县“三调”实施以来,我公司一直为XX县国土资源局的相关部门做技术服务,主要实施的项目包括:历年的变更调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质量等别评价、驻点督察技术服务、土地勘测定界测绘等,经过多年对XX县土地资源的调查和了解,已熟悉XX县全域各乡镇的用地规划、交通等情况,为更好的完成XX县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XX县201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情况1.4XX县历年用地情况2调查项目情况2.1调查依据2.1.1任务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着重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及统一确权登记、湿地保护、生态退耕、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工作全面铺开,各行各业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而现有国土调查成果已难以全面、充分满足各方的新需求和适应各项管理的新需要。
根据《土地管理法》“国家建立国土调查制度”和《国土调查条例》“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规定,2017年10月国务公司部署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国土调查”),要求全面查清当前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国土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检查及更新基本要求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检查及更新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72b3f7ba76e58fafbb0033d.png)
5.数据库质量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地必须 及时向省级技术主管部门汇报,由省级汇总后向国家 咨询,国家原则上不直接接受地方作业队伍的答疑。
6. 各类土地变更流向符合变更调查技术规定,尤其 是农用地变化、批而未用土地变化();
1、县级更新包制作: (1)县级制作更新包的基础:经国家与省级共同确认的 2015年度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统计报表(含现状与管理 信息),即2015年年末数据库、2014和2015年单独的P图 层,对应的2015年最终管理表格数据。 (2)汇总表格生成:年初值继承2015年经国家与省级共 同确认的管理信息表格,年内增加及减少值通过土地变更 一览表汇总。 (3)增量数据生成:2014以前的P图斑变更为已建设图斑, 按往年要求变化,2014年以后(包括2014年)的P图斑变 更为已建设图斑,参见相关技术要求。
2.数据库优化所需材料: ①国家下发的2015年数据库质量检查意见(最终版)中的 严重错误记录。 ②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数据库优化的书面意见。 ③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编写的数据库优化技术报告 (以县为单位,详细说明每条错误产生原因及质量优化必 要性)。 ④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的数据库质量优化技术报告 专家论证意见。
量问题修改工作; 更新省级数据库。
3. 市县级任务: 开展辖区内的变更调查工作; 开展市县级数据库变更(利用原有建库软件); 开展县级数据汇总,同时利用变更结果生成更新数据包
(利用更新上报软件); 开展本级数据库质量检查; 更新本级数据库。
4.数据库检查流程 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程序从属于变更调查的整体
则要求(拓扑、属性等)。
(2)更新数据包 数据库更新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库完全相同; 各图层逻辑关系正确,如地类界线、线状地物、行政界线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c794ad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5.png)
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1 数学基础
三、技术指标
三、技术指标
3.2 分幅与编号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一般采用1:1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采用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采用矩形地形图分幅,图幅大小为50cm×50cm。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5 基于外业电子数据采集要求 1) 外业电子数据检查 ① 要求对外业电子数据的格式、坐标系、精度等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查问题进行修改; ② 转换坐标系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 ③ 精度检查的方法是外业电子数据与省厅统一下发的DOM套合,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矢量数据需进行修改; 2) 数据精度、数据接边、数据拓扑建立等的要求参见(基于正射影像的信息提取要求。)
据数据跨带情况,选择任意中央经线方法或投影主带进行换带处理;
检查数据库各要素数学基础的正确性
标系统及投影变换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4 矢量数据转换要求 1) 数据检查 ① 要求对已有矢量数据的格式、坐标系、精度、现势性等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查问题进行修改; ② 转换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 ③ 精度检查的方法是已有的矢量数据与省厅统一下发的DOM套合,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矢量数据需进行修改;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3 扫描矢量化要求 1) 图件扫描 ① 根据图件介质和图内要素的不同情况确定扫描方式和扫描参数; ② 为避免扫描影像的歪斜失真,扫描时应注意保持扫描送纸的水平,DRG与水平线的角度不宜超过0.2度; ③ 检查扫描影像清晰度、扫描参数、影像数据格式和信息文件的正确性,并记录检查结果,不合格影像应视情况重新扫描。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8dc4a6f48d7c1c708a145c7.png)
图形数据采集与处理 属性数据采集与处理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图 形 数 据 采 集 与 处 理
当图形数据采集的来源和依据是现势性较强的 DOM数据时,可直接进行矢量化。采集时参考外业 工作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的内容,在放大的影像数 据上进行内业判图,直接采集图形数据。 当数据源为矢量数据时,可直接录入该数据。如 需格式转换,可通过《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 数据交换格式进行转换,也可以研制专门的转换程序 进行转换。
图形数据位置 精度检查 将全要素数字线划图打 将检测要素逐一显 印输出作为检查图,并 示或绘出全要素图(或 由质量检查员将其与扫 分要素图)与地理要素 描矢量化底图套合检查, 分类代码表和矢量化原 将检查到的错误标注在 图对照,目视抽样检查 检查图上,及时交还作 各要素分层是否正确或 业员修改。检查中发现 遗漏、位置精度是否符 严重错误或检查结果错 合要求、多边形是否闭 误率超过30%的图幅, 合,目视全面检查行政 应要求作业员返工。 区划(权属)要素是否 正确,形成检查记录;
建库流程 : 数 据 库 建 立
借助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图形和属性数据转入土地利用数据 库管理系统的作业过程称作数据建库。数据建库主要包括以下环 节: 根据《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建立元数据库、数据 字典和数据索引; 将经过质量检查合格的图形和属性数据转入应用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试运行测试与验收。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4 图 形 数 据 采 集 与 处 理 5
分幅数据接边
不同比例尺数据之间的接边限差(大地坐标单位)如下表所示: 表7-1-1 数据接边限差表 单位:米
1:1万 1:5千 1:5千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0 25 25 25 50 50 50 50 75 100 50 75 75 100 100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fcea91859eef8c75fbfb3b7.png)
数据汇交— 数据汇交—数据内容格式
报部审查或备案的各级规划数据库材料应包括纸质报送公文1 报部审查或备案的各级规划数据库材料应包括纸质报送公文1份、 电子成果数据2 加盖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章的纸质资料清单1 电子成果数据2份、加盖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章的纸质资料清单1 份。电子成果数据内容包括数据库成果和数据库说明文档。
通知要求
国土资源“一张图” 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的总体部署的要求
“一张图”指将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 一张图”指将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 一张图 基本农田状况、 基本农田状况、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 息集合到统一的地图上,与国土资源计划、审批、供应、补充、 息集合到统一的地图上,与国土资源计划、审批、供应、补充、 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 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 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监管目标。 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监管目标。
严格遵循已发布三级 规程、建库标准、 规程、建库标准、制 图规范, 图规范,数据库内容 应与规划最终成果内 容保持一致, 容保持一致,确保规 划数据、 划数据、图件与实地 相一致。 相一致。
在规划审查报批过程 建立规划数据库的实 中,应同步完成规划 时修改和更新机制。 时修改和更新机制。 数据库的审查和确认, 数据库的审查和确认, 并以规划数据库为手 段,认真核查规划成 果。
补充说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数据库建设,部发布了市、 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部发布了市、县、乡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TD/T 、 1027-2010、TD/T 1028-2010),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土地 ),下发了 、 ),下发了《 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3号),但在实 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 号),但在实 施过程中发现了数据库标准和汇交要求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施过程中发现了数据库标准和汇交要求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现 补充说明如下: 补充说明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市级核查与数据建
库建设要求
通过对各县(区)上报的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矢量成果进行内、外业核查与在线举证等工作,完成全市数据库质量检查、数据汇总分析与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上报工作;配合完成省级内、外业核查与在线举证等工作,根据省级审查结果进行整改;汇总通过国家、省审核的各县(区)土地调查成果,形成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市级成果。
通过开展2017年度日照市土地变更调查市级核查与数据建库工作,形成日照市一系列的土地调查图件、文字及数据库等成果。
一、图件成果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
(二)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图件。
二、数据库成果
(一)更新后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二)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包。
三、文字成果
(一)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二)城镇村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报告。
(三)数据库质量检查报告。
(四)调查成果内、外业核查与在线举证方案、报告等。
(五)调查成果内、外业整改报告。
四、图斑信息核实各类报表
(一)《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二)《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三)《设施农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四)《临时用地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五)《拆除图斑核实记录表》。
(六)《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图斑核实记录表》。
(七)《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五、土地变更调查各类面积汇总表
(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
(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按权属性质统计汇总表》。
(三)《耕地坡度分级面积统计汇总表》。
(四)《基本农田面积统计汇总表》。
(五)《可调整地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六)《建设用地类型统计汇总表》。
(七)《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三大类”总表)》。
(八)《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汇总表》。
(九)《村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