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顶距”原理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的应用
尖顶距也许没那么重要
尖顶距也许没那么重要TAD(tip-apex distance),即所谓的尖顶距,在髋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是一个常用的概念。
这一概念最早于1995 年由Baumgaertner 等人在 JBJS am 上提出(图 1)[1]。
计算方法很简单:正位片上螺钉尖端距离股骨头圆弧顶的距离+侧位片上螺钉间距离股骨头圆弧顶的距离。
Baumgaerthner 等人提出两者之和要控制在 25mm 范围内,否则螺钉切出概率增高。
图 1 TAD 计算方法,测量正侧位 X 片螺钉头距离股骨头圆弧顶的实际距离,乘以片子的放大系数,两者之和1997 年 Baumgaerthner 等人在 JBJS Br 版上对这一概念应用于临床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2],发现临床应用这一概念后,螺钉切出率下降明显。
之后这一概念在临床得到逐步推广,尽管仍有少量文献并不支持这一结论[4],但大部分研究报道均认可了 TAD 概念,此后 TAD 概念写入了坎贝尔,洛克伍德成人骨折等权威教科书中。
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股骨颈部分有其特殊的解剖结构股骨矩的存在,所以股骨颈固定最为牢靠的部分应该是偏下放置,而最初TAD 提出时的设定条件是拉力螺钉居中放置才是最佳方式。
这一假设得到了研究证实。
Paul R 等人 2012 年发表在 JOT 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提示,股骨颈螺钉偏下方放置可以提供更好的轴向和抗扭矩强度,而偏前或后均会降低强度[5]。
由此他们提出一个 Cal-TAD 的概念,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参考股骨矩的 TAD(图 2)。
图 2 Cal-TAD 计算方法,和传统 TAD 计算方法一样,但正位片测量参考位置是股骨矩部位,而非传统的股骨头圆弧中心点后面多个临床报道认为,相较与传统 TAD 概念,强调 Cal TAD 这一概念似乎更重要 [6~7],更有学者提出置钉时 TAD 和股骨头直径应该并重考虑 [8]。
但是尖顶距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我觉得可以探讨一下。
尖顶距
股骨头顶点的确定
股骨头的顶点是指平行于股骨颈的中央线与骨软 骨下骨的交点。
尖顶距的定义
尖顶距(TAD)是指以毫米为单位, 矫正放大率后, 在正、 侧位X线片上所测的从拉力螺钉尖端到股骨头顶点的距离 的总和 术后即刻X线片
尖顶距的意义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内固定失败的常见机制是由于股骨头发生髋螺钉切割,导 致颈干角塌陷而产生髋内翻
尖顶距的意义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骨折分型、骨质情况、骨折复位情 况、尖顶距、螺钉在股骨头内的位置
尖顶距的意义
传统的观念认为,股骨头内的拉力螺钉应位于下部,并适 当偏后 这ຫໍສະໝຸດ 可以使螺钉的上方和前方保留更多的骨质
尖顶距的意义
Baumgaertner 等研究认为,螺钉的切割和较大的TAD 值 密切相关 发现当TAD 值为25 mm 时,股骨头切割率是8%; 当TAD 值为20 mm 时,不会发生股骨头切割 进一步证实了滑动螺钉置于股骨颈中央是保证DHS 坚强 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重要前提
尖顶距的意义
由于TAD是术后的测量结果 国内有医生通过TAD的概念,在术中测量针顶距 针顶距是指C 型臂正侧位下导针尾端至股骨头关节面顶 点的距离相加去除图像放大因素后所得值
尖顶距的意义
确定好导针方向后, 控制导针进深1 cm , 测量所得图像( 两 张图像针尖的位移) 以确定放大比例
当tad值为20mm时不会发生股骨头切割进一步证实了滑动螺钉置于股骨颈中央是保证dhs坚强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重要前提由于tad是术后的测量结果国内有医生通过tad的概念在术中测量针顶距型臂正侧位下导针尾端至股骨头关节面顶点的距离相加去除图像放大因素后所得值确定好导针方向后控制导针进深1cm张图像针尖的位移以确定放大比例101112针对尖顶距骨折分型复位情况作为切移预测因素进行可靠性分析骨折复位质量只有中等可靠程度可能因为复位质量的评估是建立在对x线片的认知基础上缺乏明确的评估指标只有尖顶距的测量是可靠的13在单因素分析中骨折复位越差螺钉发生切移发生率越在多因素分析中这种关系性则不存在14螺钉在股骨头的位置推荐中央中央前下中央下尖顶距每增加1mm可使螺钉切移的可能性增加11倍尖顶距199mm即可造成螺钉切移15结论尖顶距较小值或螺钉位于股骨头中下和前下区域可降低螺钉切移的风险161718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治疗
保守治疗
转子间骨折有一定的保守治疗适应症,包括那些不能行走 的患者,脓毒症患者和手术切口周围有皮肤破损的患者。 Lyon和Nevins认为,如果患者不能行走或没有机会重新行 走,非手术治疗将比入院手术更安全,更人道,而且费用 更低。闭合治疗有两种方案:早期活动而不考虑患者正常 解剖位置(不考虑骨折),或者利用牵引维持骨折位置, 希望骨折能近似解剖位置愈合。前一种治疗方法以患者将 来没有希望行走为前提,患者可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可用 止痛剂控制疼痛。对可能获得行走能力的患者,通常使用 胫骨近端骨牵引,患肢平衡牵引轻度外展,维持力线,避 免髋内翻或短缩畸形。维持牵引8~12周,骨折完全愈合 前允许患者部分负重。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及康复治疗。
Ⅰ型顺转子骨折分为四个亚组,分别为: Ⅰa型骨折无移位,小转子无骨折,为稳定骨折; Ⅰb型骨折有移位,小转子有骨折,复位后内侧骨质能附着,骨折稳定; Ⅰc型骨折有移位,小转子有骨折,复位后内侧骨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 Ⅰd型粉碎骨折,大小转子成为单独骨块,为4部分骨折,骨折不稳定。
Ⅱ型为逆转子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方,到达小转子上方。
AO分型和Evans-Jensen分型这两种是最为常用的 转子间骨折的分型,在这两种分类中,AO分型又 更为通用。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分类的中心是 稳定性的概念。稳定的骨折是指后内侧皮质仅在 一个平面发生骨折,且在复位后能够抵抗压应力 而不发生再次移位。不稳定骨折是指后内侧大的 骨折块,多个骨折块或者反转子间骨折,尽管经 过复位和固定,骨折依然不稳定且会由于轴向负 荷而产生塌陷。这些直观的、可重复的、简单的 关于稳定和不稳定的描述,可以指导治疗和了解 预后。
Evans分型认为稳定复位的 关键是修复股骨转子区后内侧皮 质的连续性,简单而实用,并有 助于理解稳定性复位的特点,能 够预见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和穿 钉后继发骨折移位的可能性。
股骨转子骨折10个改善疗效技巧教学复习过程
技巧7:谨慎插入髓内钉,不要用 锤子打入髓内钉
沿股骨纵轴插入髓内钉很重要。对于肥胖的患 者,这种操作困难。即使已经小心地在髓腔开口并 随后扩髓,但如髓内钉成角插入,则髓内钉会挤压 相对软弱的股骨大转子外侧的骨质,使髓腔开口变 成椭圆形,而近端骨折块内的髓内钉即会偏外。插 入髓内钉的关键是徒手把持髓内钉,轻轻的来回旋 转。不推荐使用锤子打入,因为这可导致医原性的 股骨骨折。以骨槌轻叩使髓内钉最后就位较安全, 因为这是调整髓内钉位置的简便方法。如果徒手插 入髓内钉遭遇困难,不应使用棒槌。现代髓内钉近 端有多种直径的钉尾和外翻角度可供选择,减少了 医原性的股骨骨折。
髓内固定还可以防止股骨干的内移,这种移位
是横行和反转子方向骨折的常见并发症。手术前辨 识不稳定的骨折类型,选用髓内钉固定,可减少内 固定失败的风险。简单的小转子骨折本身并不意味 着不稳定骨折,而许多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包括了 相对不太重要的小转子骨折仍可允许主要的骨折线 承受压缩。目前,仍不知道后内侧骨块多大才会影 响骨折的机械稳定性。在对股骨距的状态有疑问时, 髓内钉的选择优于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骨折10个改善疗效技 巧教学
技巧1:尖顶距的使用
不论是使用髓内钉还是使用钢板固定股骨转子骨 折,尖顶距均可有助于确定股骨头内拉力螺钉的深度和 中心化程度。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准确测量内固定位置的 指标,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可由此指标来预估标准斜形 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是否成功。传统的理论认为股骨头 内拉力螺钉的位置应当偏下,偶尔还可以偏后,使得螺 钉的上方及前方可以保留更多的骨质。应避免尖顶距过 长。拉力螺钉的理想位置应包括两个平面,即螺钉应打 到软骨下骨10mm以内,并确保在股骨头的中央。已经 证实尖顶距<25mm,一般可预测治疗成功;但大多数 的创伤学家将标准定位尖顶距<20mm。
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股骨距阳性支撑与阴性支撑对比效果观察
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股骨距阳性支撑与阴性支撑对比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1-18T08:19:43.002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8期作者:徐茂森1 尹海娟2 刘子卿1 汪志中1 李新旭1 [导读] 本课题选取病例简要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股骨距阳性支撑效果。
陈述如下。
(1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100)(2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佛山 528100)【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股骨距阳性支撑与阴性支撑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7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股骨干内侧皮质与股骨颈内侧骨皮质关系划分A组(n=37,阴性支撑组)和B组(n=38,阳性支撑组),比较两组尖顶距改变情况、颈干角变化、股骨颈长度、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结果:B组患者尖顶距改变、颈干角变化均小于A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股骨颈长度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股骨距阳性支撑,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确保骨折端稳定性,使患者尽快愈合。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阳性支撑;阴性支撑【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8-0106-02在老年群体中,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常见,该病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需通过手术治疗,使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尽快康复出院。
临床上,股骨近端髓内钉应用普遍,其操作简便,力矩臂短,生物力学性能稳定,便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还能够对压疮、关节挛缩等各类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1]。
然而,恢复期间,一些患者出现主钉向内穿出股骨头、向外退钉等情况,导致骨折内固定效果不佳,严重者还会对患者的盆腔脏器、髋关节造成损伤[2]。
股骨近端髓内钉操作过程规范,复位质量可控,不仅能够恢复生物力学稳定,还能够规避主钉穿出或退钉,使颈干角改变缩小。
图文详解: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技巧!
图文详解: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技巧!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国外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保守治疗,只有50%能恢复独立生活,恢复到伤前功能水平的仅25%,而手术治疗者80%以上的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因此国内外多数学者倾向于手术治疗,认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就应积极治疗并发症,尽可能采用手术治疗。
本文将介绍提升技术的一些手术技巧,与一例使用Gamma3 长钉内固定失败的病例分享,旨在与各位老师共同提升。
改善疗效的手术技巧1、提高复位质量,避免髋内翻:•转子间骨折复位不良,特别是内翻畸形,会增加内固定失效的几率。
术中评估内、外翻的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判断大转子顶点与股骨头中心的关系,正常情况下这两点应该同处一个平面上。
•如果股骨头中心低于大转子顶点,则髋关节处于内翻状态。
•如果股骨头中心高于大转子顶点,则髋关节处于外翻状态。
•健髋术前X线平片可作为患髋颈干角的参考。
•不管是髓外固定还是髓内固定,髋内翻可造成拉力螺钉的位置偏高,增加内固定切割的几率。
2、应用标准的影像监视:•术中观察股骨头内拉力螺钉或螺旋刀片的精确位置,依赖于透视机的影像监测。
•透视机的图像采集器只有放置在标准位置上,才能获得准确的影像(图1)。
•标准的前后位影像要求图像采集器与患者躯体的水平面相垂直。
•侧位影像要求图像采集器应与股骨颈的纵轴同处一个平面,并与股骨颈纵轴垂直,即影像采集器与地面成10°~30°的倾斜角,同时与下肢轴线成40°角。
图1 股骨转子间骨折体位与C形臂机透视位置图正位(1)和侧位(2)。
3、准确安置螺钉,控制尖顶距:•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是指在矫正放大率后,正、侧位X线片上所测得的拉力钉尖端到股骨头顶点的距离的总和(图2)。
图2 TAD示意图Xap:正位片上测得的顶尖距;Xlat:侧位片上测得的顶尖距;Dtrue:螺钉真实的直径;Dap:正位片上测得的螺钉直径;Dlat:侧位片上测得的螺钉直径。
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患者年龄、骨密度、骨折类型、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及拉力主螺钉在
股骨 头中的位置 。其中病人年龄 、骨 密度 、骨折 类型是人 为无法控制 的,而骨折复位后 的稳定性及拉 力主螺钉在股骨 头 中的位置 是我们可 以控制 的。在预 防 “ 股骨头切 割”方 面 ,有建议 外侧壁 重建Ⅲ,有建 议应用大转子稳定钢 板治疗[ 2 . 。有 建议重建 内侧壁 ,固定小转子 。我
S a n d e r s 髋 关节临床功能评分 :优3 2 例 ,良1 1 例 ,可4 例 ,差 1 例 ,优 良 率 :8 9 . 5 8 %。未发现有股骨头切割病例 。
3讨 论
的各 种并发症 发生 率已较前 明显下降 。但是 也有较多 内固定失败的情
况,其 中 “ 股骨 头切割”是重要 并发症之一 ,而测量 “ 尖 顶距”值是
本组4 8 例 ,男2 8 例 ,女2 O 例 ,年 龄2 8 ~8 6 岁 ,平 均5 2 . 4 岁 }均为 股骨 转子 间骨折 患者 。按E v a n s 骨折分型 : I 型5 例 , Ⅱ型1 5 例 ,Ⅲ型
8 例 ,I V 型l 2 例 ,V型8 例。
1 . 2手术方式选择
E v a n s 分型 I 型和 Ⅱ型股骨外侧壁完整的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
股 骨转子周 围为高应力 区 ,术后易 发生股 骨头切割 ,其 因素 包括
减少 “ 股骨 头切 割” 并发症 的重 要 技巧 之一 ,其重 要性越 来越 为临
床医师所认识 。2 0 0 9 年4 月 至2 0 1 2 年2 月年 ,我科选用动 力加压髋螺钉 ( D y n a m i c H i p S c r e w,D H S )和髓 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 间骨折 患者 4 8 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不同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分析
【 键词 】 股 骨转子 间骨折 ; 固定 ; 关 内 疗效
中图分类 号 : 6 34 R8.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 9 6 2 1 )4 09 — 3 10 — 7 X(0 1 0 — 2 9 0
股 骨转子 间骨折 是一种 常见 的髋 部骨折 . 大多 发生 于 老年人 。 年轻 患者 多属于交通 事故或 其他 直接暴 力导致 的
高能量 型损伤 , 表现 为粉碎性 骨折 。回顾 分析 2 0 常 0 6年 1 月 ~ 0 8年 1 我 院采 用 不 同 的方 法治 疗 4 20 2月 9例 股 骨转 子 间骨折 患者 的疗 效 , 报告 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 般 资 料 .
固定 , 1 为股 骨 转子 骨囊 肿 合并 病理 性 骨折 。 有 例 固定后
早期进 行下 肢肌 肉收缩 练习 ,1 周后 坐起 。骨质 疏松 明显 的患 者术后 给予治疗 骨质疏 松 的药物 。 固定组 3周 内
后扶 拐杖 下地 , 定期 复查 x线 , x线情 况决 定 患肢 负重 依
X线机监测下, 予以骨折闭合复位。 保持复位后位置. 依据
导 向器选 择合适 进 针点 ,导针水 平通 过股 骨 颈 中心 . C臂
本组男 2 9例 , 2 女 O例 。年龄 3 — 2岁 , 均 5 . 48 平 35岁。
致伤 原 因 : 通伤 1 交 2例 , 高处 坠落伤 1 , 3例 跌倒 伤 2 。 4例
左侧 2 5例 ,右侧 2 4例 . 1例为 股骨 转 子骨囊 肿 合并病 理
取 出股 骨头 , 近端 骨折块 给予 复位并 用 钢 丝来 固定 , 转 使
顶点, 选择合 适 D S及侧方 钢板 , 规 固定 。 C 常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手术治疗中尖顶距原理的应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手术治疗中尖顶距原理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尖顶距(TAD)原理在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根据预测主螺钉切出股骨头的TAD分成三组:A组(19例)为TAD值>25 mm,B组(31例)为TAD值15~25 mm,C组(8例)为TAD10 mm),2例患者发生螺旋刀片内侧移位,1例患者发生内置物失效(为刀片过度外移并切出股骨头患者)。
这些病例均为TAD值不在15~25 mm。
结论采用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术中力争使TAD值为15~25 mm,按照这个原则置入主钉固定可靠,能有效减少股骨头切割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尖顶距;髓内钉手术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发展,老年人髋部摔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也随之增多。
治疗粗隆间骨折的髓内固定系统具有力臂短、抗轴向压力强及微创等优点,受到现代骨科医生的青睐。
在髓内钉之前,动力髋螺钉是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典技术,但是其力学失败率也高达23%,最常见术后并发症是拉力螺钉从股骨头中切出导致内固定失效[1,2]。
1995年Baumgaertuer提出了TAD的概念,并分析了TAD值与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关系,而后国内多个学者指出尖顶距原理同样适用于髓内钉固定系统。
2013年6月~2015年9月对本科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A)的58例患者病历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进一步验证TAD原理的正确性和遵循其原则的重要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该研究资料共有58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58~82岁,中位年龄69岁,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骨折分型:其中Ⅰ型5例,Ⅱ型17例,Ⅲ型25例,Ⅳ型10例,Ⅴ型1例。
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均在血压或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手术固定,一般在住院后2~7 d内进行。
1. 2 方法1. 2. 1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
尖顶距与股距尖顶距的研究进展
尖顶距与股距尖顶距的研究进展本文原载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年第8期股骨转子间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其中不稳定型骨折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牢固固定骨折块,有利于骨折愈合,但手术内固定失败导致螺钉切出股骨头也不少见。
1995年,Baumgaertner等[1]首次提出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的概念,认为TAD <25 mm 可有效防止拉力螺钉向上切出股骨头。
随后该观点被广泛接受,并在临床上得到很好的验证。
《美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JBJS)发表的手术教程详细介绍了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10个手术技巧,将TAD的重要性排在第1位[2]。
由于TAD是以拉力螺钉为基础提出的,其是否适用于新型内固定物,如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等目前尚不得而知。
同时,TAD是以股骨头中心顶点为测量依据的,没有考虑螺钉在三维空间偏下的位置,不能解释螺钉偏下导致TAD > 25 mm但稳定性更好的现象。
故有学者[3,4]对TAD的价值提出了质疑。
在此背景下,Kuzyk等[5]对传统TAD进行了改良,提出'股距尖顶距'(calcar referenced tip-apex distance, Cal-TAD)的概念,但其应用价值尚需临床验证。
本文针对TAD和Cal-TAD 的发展沿革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TAD概念的提出1980年Kaufer[6]提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5个关键因素,即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复位程度、内固定类型和内固定位置。
对于骨科医生而言,前两者无法控制,但是后面3个因素是能够控制且应努力追求完美的。
关于内置物在股骨头内位置的判断,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是股骨头九宫格分区法(1959年)和比值法(1992年)[7,8],不足之处是前者为定性研究,后者不能判断内置物的深度[9]。
DHS结合“尖顶距”值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结合“尖顶距”值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摘要】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方法]2002年5月~2006年2月,应用DHS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头钉位置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
[结果]36例经12~3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按Sanders 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23例,良9例,可3例,差1例。
优良率88. 9%。
[结论]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按“尖顶距”原理置放头钉,固定可靠,若病例选择及操作得当,能有效减少头钉切出等并发症,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髋螺钉尖顶距内固定股骨粗隆部骨折目前大多数学者都首选手术治疗,但对于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再加上骨折复位不良等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1]。
本院自2002年5月~2006年2月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0~84岁,平均72岁。
其中左侧25例,右侧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骨折按AO的Müller 分类法[2]分型:31Al型2例,31A2型25例,31A3型9例。
27例伴有内科并存症,其中高血压病19例,冠心病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糖尿病7例。
全部病例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
1. 2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或气管插管全麻。
仰卧位患侧臀部略垫高10°,在骨科牵引床牵引下,患肢轻度外展5°~15°、内旋10°~20°,牵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显示复位满意后,取股骨近端外侧正中切口显露。
在大粗隆下2~2. 5 cm处用135°量角器引导下将导针打入,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用“尖顶距”来检验术中导针的位置,保证导针位于股骨头颈中心,“尖顶距”<20 mm,测量导针钻入的长度,经绞刀扩孔和丝锥攻丝后,拔出导针,置入动力髋螺钉。
头钉位置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头钉位置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作用闫学茂【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头钉位置在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作用,并提出较为合理的头钉位置.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自2006年7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2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以髓内钉治疗;以尖顶距为参考,对于尖顶距≤25 mm的分为A1组(113例),>25 mm的B1组(39例);同时以螺钉位置为参考,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央的A2组(96例),偏离股骨头中央3 mm以上的B2组(56例);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央同时尖顶距≤25 mm为C组(78例).通过术后骨折相关并发症(头切割、股骨干内移、髋内翻、螺钉断裂、退钉)发生率、髋短缩发生率、术后Harris评分、SF-36评分来综合分析螺钉位置对于治疗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骨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A1组(3.5%,4/113)优于A2组(23.1%,9/39),P<0.05;B1组(3.1%,3/96)小于B2组(17.9%,10/56),P<0.05;C组最低(0/78).髋短缩发生率:A1组(23.9%,27/113)优于A2组(33.3%,11/39),P<0.05;B1组(20.8%,20/96)小于B2组(29.3%,19/56),P<0.05;C组最低(14.1%,11/78).术后Harris评分,A1组(85.3±3.7分)优于A2组(77.6±4.2分),P<0.05;B1组(86.3±2.3分)小于B2组(80.6±4.3),P<0.05;C组(86.8±1.9分)与A1、B1组无显著差异,P>0.05;SF-36评分:A1、A2、C组间无显著差异,优于A2、B2组,P<0.05.结论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手术相关并发症预后与螺钉位置密切相关,目前还不能区别尖顶距或螺钉位置更重要,术中需要将头钉在正侧位均位于股骨头中央同时满足尖顶距<25 mm能够有效提高预后.【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47)008【总页数】3页(P995-997)【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髓内钉;尖顶距;头钉位置【作者】闫学茂【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塘厦人民医院骨科,广东塘厦5237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骨折分型可分为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与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1]。
TAD 尖顶距
TAD 尖顶距
tip-apex distance 尖顶距尖顶值
计算方法:正位片和侧位片可以看到螺钉的位置和深度,Dtrue=拉力螺钉的直径。
尖顶距(TAD)理论在髋螺钉使用中的应用:
计算公式:
1、没有校正X线放大率时:TAD=(Xap×Dtrue/Dap)+(Xlat×Dtrue/Dlat)
公式中Xap指在正位X线上所测的从拉力螺钉尖到股骨头顶点的距离;Dtrue指拉力螺钉本身的直径(多家公司的拉力螺钉直径均为8mm);Dap指正位X线片上所测拉力螺钉直径;Dtrue/Dap 即正位X线上需校正的放大倍数;Xlat在侧位X线片上所测的从拉力螺钉尖到股骨头顶点的距离;Dlat指在侧位X线上所测的拉力螺钉直径;Dtrue/Dlat即侧位X线片上需校正的放大倍数。
2、校正X线放大率后计算公式:TAD=Xap+Xlat 。
图解骨科之“特殊划线”及“特殊测量”
图解骨科之“特殊划线”及“特殊测量”1检查部位:髋关节2.特殊划线及测量的名称:nelaton线内拉通线3.操作方法:为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
4.原理及代表意义:正常情况下,此线经过大转子尖端,当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时,大转子尖端可向上移位超过此线。
该5.检查注意事项:无6.示意图:1检查部位:髋关节2.特殊划线及测量的名称:Kaplan点卡普兰点3.操作方法:仰卧位,两腿并拢伸直,分别从左、右大转子尖经同侧髂前上棘各做一条延长线,正常情况下,二线在脐上相交,其交点称Kaplan点。
4.原理及代表意义:如一侧大转子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而向上移位时,此交点则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5.检查注意事项:无6.示意图:1检查部位:髋关节2.特殊划线及测量的名称:shenton线,兴登线,沈通线3.操作方法:是正常骨盆X线中耻骨下缘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弧形连成的弧度称做shenton线。
4.原理及代表意义:髋关节脱位,半脱位时,此线完整性消失5.检查注意事项:无6.示意图:图中弧线为shenton线(图片来源于hotstone斑竹的帖子,致谢!)1检查部位:髋关节2.特殊划线及测量的名称:perkin氏方格3.操作方法:是正常骨盆X线中自髋关节外上缘做两侧Y形软骨中心连线的垂线,并和该线将髋关节区分为4个象限,股骨头骺中心位于内下象限。
4.原理及代表意义: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骺位置将不在内下象限。
5.检查注意事项:无6.示意图:1检查部位:坐骨神经2.特殊划线及测量的名称:坐骨神经投影3.操作方法:髂后上棘,坐骨结节、大转子三点连成三角形,内侧界上中1/3交界点,到三角形底边中点之间的连线。
为其臀部投影,向下延伸至股骨内外髁中点。
4.原理及代表意义:坐骨神经体表走行5.检查注意事项:无6.示意图:1检查部位:脊柱2.特殊划线及测量的名称:A:Cobb测量法B:Ferguson测量法3.操作方法:在x线正位确定主弯的上头椎和下尾椎,分别在其上下缘划一平线,对此两横线各作一垂线,此两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4.原理及代表意义:5.检查注意事项:无6.示意图:1.检查部位:膝关节2.特殊划线及测量的名称:Q角3.操作方法:股四头肌肌腱牵拉力线为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的连线,从髌骨中点到胫骨结节连线与股四头肌肌腱牵拉力线的交点为Q角。
尖顶距原则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尖顶距原则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价值赵庭波;吉璐宏;唐欢【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18)011【摘要】目的:探讨尖顶距( tip-apex distance,TAD)原则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62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Ⅱ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1例;年龄57~84岁,平均68.1岁。
摔伤137例,道路交通伤25例。
根据术后X线片测量结果分为TAD≤25mm(102例)和TAD>25mm(57例)两组,并对两组患者患髋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功能恢复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3例随访期间因非手术相关原因死亡,余15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4.1个月。
20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因螺钉切出行股骨头置换,余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恢复,平均下地负重训练时间为术后(6.4±1.8)周,平均骨性愈合时间(5.4±1.3)个月,平均术后Har-ris 评分(86.7±5.0)分。
TAD≤25mm组和TAD>25mm组在上述3个方面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PFNAⅡ是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但传统TAD原则可能并不适用于PFNA/PFNAⅡ。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ip apex distance ( TAD) rule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 PFNAⅡ) in unstab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Meth-ods A total of 162unstab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patients that had undergone PFNAⅡ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One hundred and one cases were males and 61 were females[mean age 68.1(57-84) years] .Totally 137 cases were injured from falling and 25 cases were from traffic accident.They were divi ded into TAD≤25mm group(102 cases) and TAD>25mm group(57 cases) according to TAD 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based on four indicators,including weight-bearing time,fracture healing time,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and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for the fractured hip.Results Three patients were excluded because of non-operation related death.They remaining 159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14.1 months,ranging from 10 to 22 months.Within the study period,20 patients had surgical complication,and one of them accepted sec-ondary 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 for the helical blade cut-out.They achieved good clinical recovery with average weight-bearing time of (6.4 ±1.8) weeks,average fracture healing time of (5.4 ±1.3) months and average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 of (86.7 ±5.0) points.However,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fracture heal-ing time,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and post-operative Harris score(P>0.05).Conclusion PFNAⅡ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unstab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But there is no enough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 TAD rule is still applicable to PFNA/PFNAⅡ.【总页数】4页(P659-662)【作者】赵庭波;吉璐宏;唐欢【作者单位】433000 湖北,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433000 湖北,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433000 湖北,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相关文献】1.术中尖顶距控制在PFNA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J], 任磊;孙永青;郝敬东2.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J], 卫江华;许刚3.探讨PFNA治疗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J], 万全会4.PFNA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张向东;葛瑞杰5.顶尖距在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J], 张靖;周骏武;方五洲;陈晓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子间骨折怎么办
转子间骨折怎么办对于转子间骨折这一医学名词,大家是不是听说过呢?这种疾病其实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
这种疾病多发人群是66-76岁的老年人,所以对于这种疾病,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相关的知识和治疗方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这种疾病,以至于能够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专家对于转子间骨折手术技巧的介绍。
手术技巧 1:用好尖顶距(tip to apex distance,TAD)TAD 由 Baumgaertner 等人首先提出,用以测量螺钉距离股骨头的深度和确定螺钉的中心位置。
目前 TAD 已经成为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有效预测因素。
手术技巧 2:没有外侧壁就不能使用滑动髋关节螺钉累及外侧壁的股骨近端骨折通常为反斜行或转子间横行骨折,因这类骨折在外侧壁没有骨性支撑,使用髋关节螺钉固定时容易出现股骨远端向内侧移位,由此可以造成骨折的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螺钉切除。
手术技巧 2:没有外侧壁就不能使用滑动髋关节螺钉累及外侧壁的股骨近端骨折通常为反斜行或转子间横行骨折,因这类骨折在外侧壁没有骨性支撑,使用髋关节螺钉固定时容易出现股骨远端向内侧移位,由此可以造成骨折的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螺钉切除。
手术技巧 4:注意股骨干前弓随着人年龄的增大,股骨髓腔增大,前弓变大。
使用直行的股骨髓内钉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插入髓内钉时会对股骨前侧造成撞击,在某些患者中甚至出现撞击部位的股骨穿破。
以上对于转自见骨折手术技巧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更好的认识这种疾病,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一些帮助,尤其是一些容易发生这种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多去了解相关的知识。
对于疾病的治疗,只有多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好治疗。
最后,提醒作为儿女的朋友也要注意照顾自己的父母,照顾好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 , 随着各种 内固定术 的广泛开展 , 股骨转子间
骨 折 的死亡 率 已大大下 降 ; 是 内 固定术 后 依然 存 在 但
很多并发症 , 其中“ 股骨头切割” 是其重要 的并发症之
一; 而测量 “ 顶 距 (i—pxds n e T D) 值 是 减 尖 t a e i a c ,A ” p t
Eas vn 骨折 分型: I型 4例 , Ⅱ型 l , 5例 Ⅲ型 7例 , Ⅳ型 1 例 , l V型 8例 。术中按 “ 尖顶 距” 理确定 头钉 置放位置 , 原 术后随访观 察 患肢功 能恢 复情 况。结果 : 所有患者均获得 随访 , 随访 时间4— 0个 月, 2 中位数 l 3个 月。按 Sn es 关节创 伤后功 能评 分评 定 ad r 髋 疗 效 , 3 , l , 3例 , 1 。结论 : 优 1例 良 0例 可 差 例 采用动力髋螺钉 和髓 内钉 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 中按“ 术 尖顶距” 原理确定头
位数 l 个月。按 Sne 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 3 adr s ]
评 定疗 效 , 本组优 3 1例 , 1 良 0例 , 3例 , 1例 。 可 差
4 讨
论
及皮下组织 , 显露骨折端 。于股骨大转子下方 2— . 25 c m处经 15 导 向器将导针钻人 , c形 臂 x线 机 3。 在 正、 侧位透视下测量 T D值 , A 并用 T D值检验术中导 A 针的位 置, 证 导针 位 于股 骨头 颈 中心 和 T D值 保 A < 0m 2 m。测量导针钻人 的长度 , 经绞刀扩孔和丝锥
2 方 法
2 1 手 术方 法 . 采 用 硬 膜 外 阻滞 麻 醉 , 者取 仰 卧 患
3 结 果
本 组 患者 均 获 得 随访 , 随访 时 间 4— 0个 月 , 2 中
位。@D S患侧臀部略垫高 1。患肢轻度外展 5 一 H : 0, 。
1 。内旋 l。 2 。牵 引复位 。c形 臂 x线机 透 视 复 5、 0 一0, 位 满意后 , 股骨 近 端 外 侧 正 中切 口, 层切 开皮 肤 取 逐
线透视下计算 出“ A ” T D 值并记录, 最后根据导针深度
拧 人相应 拉力 螺钉 , 导 向器 引导下 植入 锁钉 。 在 22 术 后 处 理 . 术后 2 4 4— 8h开 始 行 股 四头 肌 等 长 收缩 功能 锻炼 , 同时 行 踝 关 节 主 动 跖屈 、 伸 等 功 背 能锻炼 ; 后 1周 行 直 腿 抬 高 及 膝 关 节 屈 曲功 能 锻 术 炼; 术后 7~ 8周根 据 x线 检查 情况 , 决定 是否扶 拐 负
长 2—3c 的 切 口, 行 切 开筋 膜 , 肌纤 维 方 向 m 平 按
钝性 分离 臀 中肌 。 以大 转 子顶 点 前 13和 后 23交 / / 界 处为进 钉点 , 根据 髓腔 大小 和患 者 骨质 状况 选 择性 扩 髓 , 接 瞄准手柄 后插 入相 应 直径 的 主钉 。沿 套 管 连 钻 入拉力 螺钉 导针 , 根据 “ A 理念再 次在 c形臂 x T D”
攻丝 后 , 出导 针 , 人 D S 拔 置 H 。再 次 C形 臂 X线 机 透
目前 D S内固定及髓 内钉 系 统 已被 广泛 应 用 于 H 股骨 转子 间骨折 的治疗 中。但是 , 由于 股骨 转 子周 围
为高应力区, 应力会集中在钢板和螺钉上 , 再加上操
作 不 当 , 后 易发生 股骨 头切 割 。决 定 内固定 物是 否 术
少“ 股骨头切割” 的重要技巧, 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 视 。20 08年 3月至 2 1 00年 1月, 我们采用动力髋螺 钉(ya i h r D S 和髓 内钉系统治疗股骨 dnm c i s e H ) p c w,
转 子问骨折 患者 4 5例 , 中按 “ 顶 距 ” 术 尖 原理 置 放 头
・
6 ( 2 4 4・总 2 )
中医正骨 2 1 02年 3月 第 2 4卷 第 3期
“ 顶距" 尖 原理 在 股 骨 转子 间骨折 术 中的应用
洪念国 王鑫 。
(. 1 河南省博 爱县人 民 医院 , 河南 博 爱 4 4 5 ; 5 4 0
2 河 南省新 乡市第一人 民医院, 南 . 河
重行走 。
钉位置 ,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4 例 , 2 5 男 6例 , 1 。年龄 2 8 , 女 9例 6~ 5岁
中位 数 5 2岁 。均 为 股 骨转 子 间骨 折 患 者 。按 E as vn 骨 折分 型 J 型 4例 , :I Ⅱ型 1 5例 , Ⅲ型 7例 , Ⅳ型 1 1 例, V型 8例 。
钉 置放位置 , 固定可靠 , 能有效预防股骨 头切割等并发症的发 生, 一种 较为可靠的方法。 是
关 键词
髋 骨折
股 骨转子
尖顶 距
股 骨 转 子 间骨 折 是 老 年 人 最 常 见 的 骨 折 之 一 。
板与骨皮质相贴并位于股骨正外侧 , 最后拧上头钉尾 端加压螺丝。②髓内钉系统 : 形臂 x线机透视下 闭 c 合牵引复位后 , 于股骨大转子顶端上方 5~ m处作 6c
切割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 、 骨的质量、 骨折类型、 骨折
复 位 的稳 定性 及螺 钉在股 骨头 中的位 置 , 中患 者年 其 龄 、 的质量 、 骨 骨折 类 型是无法 控 制 的 , 骨折 复 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而
视观察头钉位 置及测量 T D值 满意后 , A 选择合适钢
摘
新 乡 430 ) 5 0 0
要 目的 : 探讨 “ 尖顶距” 原理在动力髋螺钉和髓 内钉 系统治疗股骨转子 间骨折 中的应用价值 。方 法:0 8年 3月至 2 1 20 0 0年
1月, 用动 力髋螺钉和髓 内钉 系统 治疗股骨转子 问骨折 患者 4 采 5例 , 中男 2 其 6例 , 1 。年龄 2 女 9例 6—8 5岁, 中位数 5 2岁。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