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名词解释
1.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的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
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研究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是什么,体系结构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学科性质而言,是属于哲学门类。
其研究的内容是哲学世界观的意义。
其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整体。
其学术体系是由总论、分论和历史三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总论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自然科学技术的辩证法;分论包括: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化学哲学、医学哲学以及地学和天文学哲学等一系列哲学;历史包括:前史和本史。
三、哲学与一般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而哲学以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
相互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就没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什么叫系统?系统包含的要素有哪些?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系统指:一般认为,运动变化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整体。
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四个要点:1、任何一个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内部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特定的结构。3、系统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的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4、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自然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观点
自然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观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了自然界的本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问题。其中,自然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观点是:
1.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通过感觉、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来认识自然界,并从中获取关于自然界的客观信息。同时,人类的认识和行为也会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2. 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通过劳动、技术和文化等方式来改造自然界,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同时,人类的行为也会对自然界产生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人类应该注重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技术风险、道德伦理等问题。因此,人类应该注重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自然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观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为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方法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
概念:(二到六,ppt上没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
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些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三.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过程?
技术创新: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是改进现有或创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过程:既包括从发明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或者称之为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又包括经济过程、管理与组织过程。这一过程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技术创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其创新内容要发生变化。
四.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五.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六.实用科学:古代的实用科学是尚未与技术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包含知识,知识带有明显的实用性。
简答题:
一.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
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但它又是两者的纽带和桥梁。如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中间环节一样。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有《自然辩证法》(尚未完成)一书,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对各个自然领域的内容和发展过程表现出来的规律进行总结和观察,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做出历程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
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
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就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得意义。(对象、内容、性质在课件上)
P1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就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得带有哲学性质得学科.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得,就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得一般规律,而不就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得特殊规律。
P3 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得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得科学素养与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关于自然界得辩证运动
自然界得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得演化,也就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得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得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得转化.
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就是不依赖于人与人得力量而存在得物质世界.天然自然就就是人类得认识与行为未曾影响到得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得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得未曾认识到得微观世界。天然自然得微观构成就是自然物。自然物就是自然界中得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得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得本质力量.
1)从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就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得那部分自然。“人化自然”就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得科学研究得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人化自然”就是发现天然自然得规律性.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得。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就是对其规律得认识,微观构成就是“认识之物”。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的新兴学科,目的是阐述辩证法是客观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
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
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
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
编辑锁定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中文名
自然辩证法
外文名
Dialectics of Nature
来源
马克思主义
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创始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
应用
哲学思辨
目录
1 简介
2 概念
3 来源
4 传播发展
5 主要内容
▪自然观
▪自然科学观
▪相关学科
▪学科简介
▪学科创立
▪研究对象
▪逻辑主线
▪与科学的关系
▪历史形态
▪著作名称
▪写作过程
▪内容简介
▪发现
▪出版情况
▪影响
▪评价
6 相关图书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7 研究会
▪成立
▪组织机构
自然辩证法简介
编辑
在目前中国的学科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哲学名称是科学技术哲学。1990年之前,“科学技术哲学”的名字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界曾经走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引领风气和时尚。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现在仍称此名。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在恩格斯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
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下面将对这些观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它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如矛盾的双方、事物的内外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这些对立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通过相互作用和斗争实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二、质量互变
质量互变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观点之一。它指出事物的质量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质量的变化可能是逐渐的也可能是突变的。事物质量的变化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演化引起的。在自然界中,许多现象都是由量变引起质变,而质变又反作用于量变,形成了一个循环的过程。
三、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
是一个由否定到否定的过程。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同时也包含了旧事物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否定和肯定的过程,新事物得以产生和发展。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旧事物被新事物所替代的过程,这种替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这些观点是相互关联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许多问题。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对立统一的观点告诉我们,自然界中存在着生物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种对立统一关系,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
第一部分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与研究
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的大科学概念)(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二者彼此密切相联和相互制约;(2)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必须进行物质生产劳动,而为了有效地进行劳动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3)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劳动工具是用石器,它是人的自然肢体的延长;(4)近代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现代科学、现代工业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对抗、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产生了以人类彻底解放为己任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4、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的主要表现:(1)从研究内容上看,它把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活动都看成是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其中普遍而深刻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哲学世界观的意义;(2)从研究角度上看,它主要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研究自然、人以及两者的中介,因而具有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相统一的特点;(3)从研究方法上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而更重视哲学抽象。
5、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以下极为重要的思想内容:⑴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必然要创制工具)⑵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工具是人创造的,不同时代创造的工具不同)⑶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劳动工具是产生力水平的标志)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之所在。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是探索自然规律与发展的观点和理论。它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也有很高的地位,如《易经》中“天地辩而四时行”、“阴阳盛衰而更代”等,都是自然辩证法的
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自然辩证法是中国古代思想优秀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自然辩证法有哪些思想核心?它具有什么基本特点?下面,我们将就这些问题作详细解释。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核心是:矛盾、变化和发展。它认为,在自然界中,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作用和斗争,从而推动了改变和发展。矛盾既是自然界变化的动力,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除此之外,自然辩证法还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换句话说,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是整体中相互关联和制约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和系统性不仅限于自然界,同时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唯物性、客观性、历史性、发展性、辩证性以及系统性。
首先,自然辩证法具有唯物性。它坚信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和变化都在物质世界中体现。自然辩证法不认同虚无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相反强调必须从实际出发,提炼经验,反思实践。
其次,自然辩证法具有客观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意志无关,并且它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反映。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要通过实践发展出来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得到证明。
第三,自然辩证法具有历史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成现在的样子的,在历史进程中会有相应的改变和发展,而这也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与自然辩证法邻近的学科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和基本特征?
1、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①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18世纪下半叶开始,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另外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解释了自然界的“辨证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②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表】。
自然辩证法全
一、自然辩证法
1、辩证法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对话和辩论/柏拉图--古代辩证法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康德辩证法--二律背反/黑格尔辩证法:唯心/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2、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3、研究对象: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关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4、学科性质: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
2)在科技和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
3)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5、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意义:
激发研究兴趣
拓宽研究视野
撞击研究思维
提升研究境界
6、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价值:
1)树立合理的自然观,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自然、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2)认识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学会正确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3)掌握一般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提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思维
4)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形成正确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
二、人类自然观的演化阶段;
1、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5个过程。
(1)原始神话自然观
特点:1)天地万物各有神灵,都是人类崇拜景仰的对象
2)认为自然界是从原始混沌中创造出来的。
评价:1)远古人类由于对自然的敬畏,常常把自然设想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力量,这就在总体上形
成了各种拟人化的、万物有灵论的自然观。
2)虽然从现代的认识来看,其中包含很多谬误的东西,但它的确是人类最早试图解释和理解自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
和演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
2.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类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矛盾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事物矛盾性质的差异,例
如质量矛盾和运动矛盾;
5.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事物发展的辩
证逻辑;
6.矛盾的结构: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对立面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
一面是对立面的共性;
7.矛盾的斗争和发展: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发展表现
为量变和质变;
8.事物的辩证运动规律:包括质量互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打
破旧事物、实现新事物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
1.矛盾的基本类型:包括对立统一矛盾、相对统一矛盾、同一性矛盾和异同性矛盾;
2.矛盾的揭示方法:包括分析对立面、发现根本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和把握矛盾特殊性等;
3.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克服消极因素、增强积极因素、统一对立面和实现事物的平衡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基于辩证法,研究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2.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抽象是具体的依据,具体是抽象的实现;
3.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总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检验;
4.科学和艺术的辩证关系:科学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科学的升华和人类情感的表达;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研究对象?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想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他站在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哲理性的特点。
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自然、科学技术及其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概括总结,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近形态和理论实践。
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B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C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数学与系统思维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知道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一个体系,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一致,体现了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的统一。
2、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有哪些?
答: 自组织形成的根据:无序和有序相互转化的机制和条件问题。条件有:
(1)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
(2)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
(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
(4)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机制。
(5)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以自组织形式来实现的进化过程是在具备了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和涨落等诸多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系统都难以产生新的有序结构。
3、科学观察应遵守哪些原则?
答:运用观察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包含着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和逻辑的成分。为了提高观察效率,保证观察材料的准确可靠性,必须遵循一下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观察者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的反映观察对象,绝不能搞主观虚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
题目科学技术与社会改革姓名李昕
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自然辨证法概论2班学号**********
2016年1 月
摘要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同时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战略,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与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重要理论成果。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转变,既有其历史必然性,也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与创新。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社会改革的攻坚阶段,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都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所在,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科学技术价值体系,并适时的提出适应当前国情与实际的科技发展战略对中国改革的推进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改革,发展战略,价值体系
正文
一科学技术的含义及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现象。从传统上看,科学的起源与技术的起源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因此,科学与技术具有不同的内涵,它们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区别。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使科学技术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大系统。
科学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知识体系及与之相关的社会事业(社会活动)刚。因此,科学包含三层意义:即知识、知识体系和相关的社会活动。科学研究的本质体现在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建树新的理论和方法。科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与合理解释上。
技术起源于人类的生存需求和人类形成的工匠传统。起源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具和装备复杂性、精确性与多样性需求的增加。技术一词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等领域。其含义:为实现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以人的技能及其延展为核心的工具的规则体系121。总的来看,技术是发展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特别是技术与科学的紧密联系。技术的价值体现将随着人类社会的需求而空前彰显。
马克思认为科学是现实的人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现出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的能力,科学作为一种经验归纳基础上的实证知识,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对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推动作用,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所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能否屹立于世界之林,主要决定于其科技创新水平,如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必将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人类
社会的发展。科技发展既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但也可能由于运用不当而给社会带来灾难。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9•11事件”、巴以冲突、叙利亚战争,从温室效应到“PM2.5”、四面“霾”伏,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在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和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灾难和伤害。这些现象引申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科学技术并不能挽救其本身,这是科技的局限性。当代科学技术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并不能完全确保社会和平与生态和谐,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也等待人们去突破。经过建国六十多年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国在诸多领域的科技水平已经处在世界的前列,然而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举世瞩目的成果的同时,却似乎没有意识到空气污染,资源短缺,尖端科技领域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差的问题也悄然而至。面对着巨大的问题,对科学技术价值的重新思考和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三社会改革与科学技术
201 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科技改革发展过程当中的极不平凡的一年。为了介绍这“不平凡的一年”.科技部部长万钢在3月1 1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一连用了8个“蛮拼的”来总结,囊括了从基础研究、战略技术、产业发展.一直到重大专项的落实,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惠民、大众创新创业.以及备受瞩目的科技改革。他认为.大家最关心的两项重要改革.一是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的改革。二是关于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改革。
2015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将重点做好“十三五”规划工作的前期研究和战略谋划,围绕着落实”四个全面” (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展开工作。万钢认为,主要的路线就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科技治理和管理现代化。
第一,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好“十三五”的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是全面完成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冲刺之年。为了做好“十三五”工作,2014年,我国对规划纲要和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同时对未来五年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万钢介绍,开展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科学准确的了解我们发展的现状、系统总结好以前的经验,谋划好建设创新型国家决胜阶段的任务部署。
第二,“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深入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将重大科技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