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一必修1知识点小结第一课:
烛之武退秦师
一、《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若不阙(quē)
秦逢(páng)孙夫(fú)晋,何厌之有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四、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意:
“把??当做”,今意:
认为。
“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
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意:
出使的人,今意:
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
“乏困”古意:
缺少的东西,今意:
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意:
那个人,今意:
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
“去”古意:
离开,今意:
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
2(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烛之武
3(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
4(夜缒而出。
省略宾语烛之武
5(敢以烦执事。
省略宾语这件事情6(许君焦、瑕。
省略主语晋惠公(二)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1(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2(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
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
1(以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的)
?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四、词类活用(例句)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4(且贰于楚也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9(臣之壮也(壮―壮年人)10(今老矣(老—老年人)1
1(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1
2(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1
3(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1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1
5(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16(唯君图之(图—计划、考虑)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第二课:
荆轲刺秦《战国策》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有三十三篇。
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影响的著作之一。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a,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故振慑同上。
9.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à,ɡ),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
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
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
2.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奉之同上。
1
3.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1
4.卒起不意卒,通“猝”,;ù,仓促,突然。
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1
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à,。
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
物。
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图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
诏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三(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5.左右既前同上。
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7.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8.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9.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10.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
1.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1
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1
3.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四.古今异义词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
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
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
古义:
对待。
今义:
遇到,碰以。
深:
古义:
刻毒,今义:
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
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
不回头。
今义:
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7.左右乃曰古义:
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
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
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
表可能、能够、许可。
9.秦王购之金千斤金:
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
特指黄金。
五.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同上)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献(于)秦王(省略介词)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倒装句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
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
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
有??的人(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表反问,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
??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