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WMF和T639在基于LS-SVM的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ResearchGate

合集下载

机动车限行政策的空气质量效应评估——以兰州市为典型的数据整合分析

机动车限行政策的空气质量效应评估——以兰州市为典型的数据整合分析
( Ho y N o C i r c u l a ,HNC ) 的评 估 最 具 影 响 。HNC
三、 机 动 车 限行 政 策 影 响 因素 及 模 型 设 定
( 一) 机动 车限行 政策
政策 自 1 9 8 9年 以 来 持 续 执 行 , E s k e l a n d等 人 以
其执行效果仍 受诸多不可控 因素 影响 , 需要 采用 量化
手段进行 评估 , 以评价 政策 的合 意性 和 必要 性 , 进 而
为后续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依据。
环境政策及其执行效果 因地而异 、 因污染源 而异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4 —1 0 ; 修 复 日期 : 2 O 1 5 一O 6 一O 9

城 市和污染
答 以下问题 : 限行 政 策是 否有 助 于空气 质 量 的改善 ? 对I 男 陛 大气污染物有显著影响?效应多大?限行政 策 效应是否与人类 活动规律保持一致?
政” 。环境政 策措施 的制 定虽 已经过 了科 学 论证 , 但


引 言
针对单一区域和单一污染源 的政策效应微 观研究具有
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 , 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不
断增加 , 城市交通问题 凸显 , 尾气排放也大量增加 。研 究 表 明, 中国城市 机动车尾气 排放导致 的空气污染 分
清洁 的空气是 一种公共 资源 , 随着大气 污染 事件 在全球 范围的频繁发生 和不 断升 级 , 人们认 识 到大气 污染严 重影响着生产 、 生活及 健康状 况[ 1 ] 。空气 质量
担率逐年上 升[ 2 ] 。针对 尾气污 染及交 通 问题 , 机动 车
下降是一种“ 公地悲剧” , 各国政府采用行政管制政策 和经 济 政 策来 提高 资 源配 置效 率 , 从 而优 化 社 会利

基于+MODIS的兰州市区冬季+PM25浓度定量估算分析

基于+MODIS的兰州市区冬季+PM25浓度定量估算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M.D.Thesis基于MODIS的兰州市区冬季PM2.5浓度定量估算分析PM2.5 concentration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analysis based on MODIS of Lanzhou in winter李亚娟Li Yajuan西北师范大学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二零一三年五月摘 要可入肺颗粒物PM2.5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之一,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区域城市能见度重要因子,对其进行大范围的分布特征研究,有利于控制PM2.5浓度,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目前,我国PM2.5浓度监测还缺乏较为完善的系统,仅仅依靠地面观测站点资料尚不能反映大范围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MODIS数据因其免费性、时空分辨率高的特点在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污染物监测以及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监测和污染物区域输送研究等领域开展了很广泛的应用。

大气颗粒物遥感反演是建立在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基础之上的,通过建立AOD-PM关系模型来估算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

本文以兰州市区为例,利用2011年12月1日到2012年3月1日之间晴天环境下的MODIS L1B数据,在ENVI环境下,运用IDL语言,调用大气传输模型6S模式构建查找表,确定地表反射率,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并分析兰州市区冬季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分布特征,得出:兰州市区冬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呈现两个高值区,分别为西固区和城关区,这与两区工业集中和人口密集、人流车流量大所造成的污染事实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兰州市城关区地面实测PM2.5数据,建立AOD-PM2.5回归模型,估算兰州市区冬季PM2.5浓度,并利用其他时间PM2.5数据验证分析估算结果,表明AOD-PM回归模型适用于兰州市颗粒物的反演,最后,分析兰州市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认为人类活动、气候、地形是造成兰州市PM2.5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利用WRF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

利用WRF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

利用WRF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引言】大气边界层是大气与地面互相作用的区域,在气象学和气候学中具有重要的探究意义。

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冬季大气边界层的特征对于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大气污染扩散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型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详尽分析,从而揭示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的大气环境管理和气候猜测提供参考。

【方法】本文使用WRF模型对兰州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冬季大气边界层进行数值模拟。

WRF模式是由美国国家大气探究中心(NCAR)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共同研发的一种大气模式,具有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探究领域的优势。

在本文中,利用WRF版本3.9.1对兰州地区进行了一套完整的数值模拟试验。

【结果】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变化特征。

在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顶部高度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边界层高度有明显的变化。

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高度大约在200-400米之间,最高峰出此刻早晨8点左右,最低点出此刻晚上8点左右。

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受到气温、风速、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发现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特征。

在边界层上部,温度随着高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这与兰州冬季的温度垂直分布特征一致。

湿度方面,边界层内湿度比较高,尤其是靠近地面处,这与兰州冬季的湿度分布特征相符。

此外,我们还通过对模拟结果的敏感性试验,初步探讨了影响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关键因素。

其中,地表热通量、风速、地形及初始条件都对边界层的高度和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高度和结构主要受到地表热通量和风速的影响。

【谈论】本文利用WRF模型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得到了边界层高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特征。

大气科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大气科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100个)

大气科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城市大气边界层精细化结构垂直探测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不同相态云的辐射效应以及降水频率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典型生态系统陆面水热交换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大气边界层高度观测与模式模拟方法的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不同气候区水循环演变特征和机理北京大气水溶性无机盐浓度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政策响应的研究青藏高原热源和水汽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基于CMAQ模式的兰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预案效果评估与优化研究柴达木盆地夏季极端降水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基于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候演变特征研究中国东部地区云底高度研究极端气温对东北地区城市人群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张弛逼近约束下的雷达资料变分同化技术研究基于数值模式的臭氧及其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特征及控制方案GRAPES_Meso 3km模式及云分析系统在西北地区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评估及水汽方案改进喜马拉雅南北坡地区地表热通量及蒸散发量异同分析青藏高原非绝热加热异常时空特征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关中盆地PM2.5浓度的模拟和预报青藏高原地区深对流活动分布特征及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机理研究的初探基于CloudSat卫星对地基云雷达反射率因子的校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水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排放源清单对天水市颗粒物浓度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北极平流层极涡偏移对对流层内北极涛动的影响兰州市气象环境因子对儿童哮喘影响的研究基于响应曲面模型优化EKMA曲线分析对臭氧生成的研究云辐射日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场的关系研究天水市人为源大气污染排放清单的建立与评估SACOL和SGP站卷云时空变化及其与大尺度气象场的关系中国两类极端低温事件特征及其大气环流成因C波段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质量控制研究——以陕西省为例泛中亚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典型干旱区的对比利用激光雷达分析东亚地区典型沙尘传输过程粒子滤波同化方法在台风强度的目标观测研究中的应用GPM/DPR联合地面CINRAD估测三维降水结构的算法研究气溶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区城设置对结果的影响基于数值模式的兰州市主城区臭氧前体物减排情景研究利用闪电慢电场阵列对广州地区负地闪过程的初步观测研究基于TRMM PR探测的青藏高原东坡降水结构特征分析ENSO对次年夏季西北太平洋降水的非对称影响新疆天山两侧冰雹外场探测和预报预警指标研究青藏高原吸收性气溶胶的来源及输送机制改进气象场模拟对WRF-Chem模式模拟河谷地形颗粒物浓度影响的研究典型地形下大气边界层演变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亚洲季风区雷暴和闪电活动特征研究气溶胶对城市边界层的影响机制研究弱天气尺度强迫下江淮流域一次飑线的数值模拟及资料同化基于S2S计划模式对2008年初雨雪冰冻事件的次季节预测能力评估单颗粒尺度下二次有机气溶胶对无机盐吸湿性的影响华北露地茄田氮肥减施综合方案的增效减排成效分析2010年6月中旬浙闽赣地区暴雨过程模拟研究同化静止卫星大气运动矢量资料对台风数值预报的影响研究东亚地区重力波动量通量谱分布特征青藏高原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对UTLS区域大气成分的影响成都地区多层逆温及其环境效应研究青藏高原周边盆地热力特征及其区域影响研究不同纬带大气低频扰动对西南地区持续性异常降水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热状况对东亚-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降水的影响秦巴山区气温、降水要素降尺度研究高原涡多发年与少发年大气环流特征对比研究利用高分辨率探空资料统计中国重力波时空分布特征同化卫星高度计观测对CAS-ESM-C模拟性能的影响及改进基于集合预报资料的我国极端温度中期预报评估研究青藏高原积雪对陆面过程水热输送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深对流活动特征及其对平流层水汽的输送作用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对夏季高温的影响研究“一带一路”源域高温热浪风险评估研究降水邻域集合概率方法格点相关及尺度敏感性研究5月极地/欧亚遥相关型的新界定及其天气影响碳氮通量百年尺度时空演变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太阳辐射对热带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和ENSO的可能影响研究2017年7-8月东北地区三次极端天气过程的诊断成渝城市群冬、夏季热环境特征对比分析影响中国双台风活动及其降水气候特征研究WRF模式云参数方案对一次台风降水个例模拟的验证和改进一次变形场背景下的暴雨诊断及数值模拟基于WRF电耦合模式对四川盆地雷暴天气数值模拟分析FY-3C微波观测资料的全天候同化技术及其在台风预报中的应用WRF模式对热带带状区域的模拟性能评估基于SRM模型的拉萨河流域融雪径流模拟适用性分析北京市黑碳与PM2.5的人群健康效应研究成都市冬季5种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方法研究四川省OMI卫星资料与近地面NO2浓度关系研究成都市西南部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典型个例分析无人机载小型PM2.5传感器对近地面大气污染的观测研究遵义地区循环系统疾病对天气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预测应用研究北京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研究基于多波段光度计和激光雷达探测北京城区气溶胶光学-辐射特性青藏高原土壤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高原热力作用的影响草原地下生物量参数化对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研究我国东西部县域主要气象敏感性疾病变化特征及其医疗费用研究SACOL站冰云微物理特性的反演研究夏季风活动对大气边界层结构的影响及非季风区超厚大气边界层发展的能量机制分析模拟研究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对海洋酸化的影响对流尺度模式降水预报评估以及偏差原因分析登陆我国热带气旋降水分布的演变及其环境场影响的机理分析热带云系统非绝热加热结构基于多源土壤湿度数据的中国高敏感区探究气溶胶对海洋暖云及降水影响的卫星观测研究北极海冰快速变化背景下大气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无人机载折反射式实时全景遥感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基于LSTM的北京空气质量预测实验报告

基于LSTM的北京空气质量预测实验报告

研究生项目报告学生学号专业电子信息班级人工智能课程名称深度学习任课教师项目名称基于LSTM的北京空气质量预测一、数据集介绍这是一个空气质量数据集,报告了北京2010年到2014年每小时气压风向雨雪量等相关物理量的数据集来反映空气污染水平。

一、数据处理1.将日期时间信息合并为单个日期时间,以便可以将其用作 Pandas 中的索引。

2.删除存在空值数据和标签属性行。

3.将数据集中的'pollution'列中的缺失值(NA)用 0 填充。

4.删除数据集中的前 24 行数据。

5.将数据集保存到名为'pollution.csv'的 CSV 文件中综合起来,该段代码实现了从名为 'raw.csv'的文件中读取数据集,解析日期时间列,进行一些数据处理(如删除列、填充缺失值、删除行),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保存为'pollution.csv'文件,并打印出数据集的前 5 行。

处理结果(部分'pollution.csv'数据展示):数据绘图这段代码的目的是通过绘图展示数据集中特定列的趋势变化。

每个子图对应于一个特定列,图表的纵轴表示该列的数值,横轴表示时间或数据点的索引。

通过绘制折线图,可以观察到每个特定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不同的子图分别展示了不同列的趋势,每个子图都有相应的标题来指示所展示的列。

该代码段的输出结果是一个包含多个子图的图表,每个子图对应一个特定列的趋势。

结果:二、将数据转换成监督学习数据该步骤将数据集构建为监督学习问题并对输入变量进行标准化。

将监督学习问题定义为根据前一时间步骤的污染测量和天气条件来预测当前时间(t) 的污染。

首先,加载“pollution.csv”数据集。

风向特征是标签编码的(整数编码)。

接下来,对所有特征进行归一化,然后将数据集转化为监督学习问题。

然后删除要预测的小时(t) 的天气变量。

1.定义series_to_supervised函数:该函数将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监督学习型数据。

基于GIS的多因子分析法对兰州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

基于GIS的多因子分析法对兰州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

基于GIS的多因子分析法对兰州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①马安青1,刘道彬1,安兴琴2(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2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摘要:兰州市是全国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的城市之一。

因地制宜,进行城市大气环境功能分区对全市污染总量控制以及污染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通过对影响兰州市大气质量主要因子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AH P)建立了大气功能区划分的多因子评价模型。

并且运用GI S空间分析功能对兰州市区进行了大气污染指数模拟与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地形因子与盛行风影响,兰州市区大气质量较差,市区中西部大部分被三类功能区覆盖。

三类功能区面积约32.9km2,约占整个兰州市城区面积的20.5%,主要分布在西固区的西北部和七里河区的西南部。

二类功能区面积约122.8k m2,主要分布区域是城关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的东南部和西固区的东南部。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证明G I S具有较为准确的空间分析与模拟功能。

关键词:G IS兰州大气环境功能分区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060(2007)02-0262-06(262~267)大气环境功能分区是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的基础。

大气环境功能分区是将城市中的不同区域按照其社会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类功能区以分别执行国家一、二、三级环境标准。

正确划分环境功能区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1〕。

目前,大气功能分区已在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定量分析中逐渐开始得到应用。

如:陈文颖等〔1,2〕应用多因子评价法对城市大气功能区划进行了研究。

但是,目前在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的研究中,对于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仍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往往只根据城市现状进行划分,没有考虑城市布局是否合理。

不能很好地揭示城市大气环境的本质在空间上的差异及其多因素间的内在关系,由于人工划分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片面性,定量化将是城市大气功能区划的必然趋势,G I S技术能将自然过程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各种信息与空间位置、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关系通过数字化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3〕,应用G I S在区划结果的制图输出〔3-8〕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基于LS-SVM的油气两相流空隙率测量方法的研究

基于LS-SVM的油气两相流空隙率测量方法的研究
关键 词 : 小二乘 支持 向量机 ; 隙率 ; 最 空 两相 流 ; 电容 中图分类 号 :39 1T 23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 号 :0 0— 62 20 )2— 05— 4 0 5 . ;P 7 A 10 0 8 (0 8 0 07 0
A td ftev i廿 at nmes rme t f ig st -h ef w s yo 0d ci au e n l a p a o u h o o o— wo s l
出i to f c v n o di era— mep r r a c . t a ue n ro i i smeh i ・f t ea dg o t e t efm n e I mes r me t rri w tn 6% a dte d se e i nh li o s e s h n h

(c s
o carn n / e/ LnhtJ oog( 1r , n l e z m 7 07 C ia fMeh t i E gn r g,a zo / tL )5 G 璐1Ln/ 30 0, hn ) oc e n ra r e u
Ab t a t Ba e n 6 a ctn e me s r me tv l e y 1 ee to e c pa ia e s n o nd b s r c : s d o 6 c pa ia c a u e n au  ̄b 2-l cr d a ctnc s r a y e
h n a e o t a u e n m d lt a u ae t od一 c n a e x e i n a e u t s w h t t e e fd t e me s r me t-o e o c c l t e v i  ̄a to v u .E p rme t lr s l ho t a r h l h i l s

一种基于IFDO-LSSVM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方法和装置[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IFDO-LSSVM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方法和装置[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601226.9(22)申请日 2020.12.29(71)申请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地址 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72)发明人 胡进才 张菁 吕伟 王大龙 欧阳文安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代理人 赵继明(51)Int.Cl.G06Q 10/04(2012.01)G06Q 50/26(2012.01)G06K 9/62(2006.01)G06N 3/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IFDO-LSSVM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方法和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FDO ‑LSSVM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方法和装置,首先利用改进的反向学习算法对FDO算法的初始群体进行改进,得到IFDO算法;再利用IFDO算法对LSSVM的参数进行寻优,得到IFDO ‑LSSVM算法;经过IFDO ‑LSSVM算法寻优之后得到最优参数;再把最优参数代入LSSVM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LSSVM模型初始种群的质量、加快收敛速度、提高预测精度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CN 112613678 A 2021.04.06C N 112613678A1.一种基于IFDO‑LSSVM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空气质量指数的数据样本集,将所述数据样本集分为训练数据样本集和预测样本集;S2、训练数据样本集和预测样本集进行数据预处理;S3、设置适应度优化(IFDO)算法的参数,并设置相应的适应度函数,根据改进的反向学习算法筛选出适应度最优的群体作为初始群体,并保存所述初始群体对应的适应度值;S4、更新群体中的每个侦查蜂的适应度权重、速度向量和位置;S5、计算侦查蜂的适应度值,获取一个随机数,根据适应度值和获取的随机数,更新侦查蜂的速度向量、位置及对应的适应度值;S6、检测适应度值是否优于初始的适应度值,若是则保存侦查蜂的速度向量、位置及对应的适应度值,若否则持续更新适应度值;S7、获取当前迭代次数,判断当前迭代次数是否大于步骤S3预设的参数中的最大迭代次数,若否则转至步骤S4,若是则输出每个群体的位置以及侦查蜂位置的最优解;S8、获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所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将步骤S7中的最优解设置为模型参数,预测样本集输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得到预测结果并输出。

基于CNN-LSTM_的兰州市PM2.5_浓度预测研究

基于CNN-LSTM_的兰州市PM2.5_浓度预测研究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数学进展, 2023, 12(3), 1003-1012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am https:///10.12677/aam.2023.123102基于CNN-LSTM 的兰州市PM 2.5浓度预测研究戴林林*,周文学#兰州交通大学,数理学院,甘肃 兰州收稿日期:2023年2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9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16日摘要对PM 2.5浓度的精准预测能够减少很多健康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现有的研究大多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或单个的深度学习模型来预测PM 2.5浓度,且往往只关注单要素的影响而忽略多个要素的综合影响。

基于此,本文建立CNN-LSTM 组合模型,使用污染物浓度及气象数据对未来短期单日PM 2.5浓度做预测,并将结果与单个LSTM 模型作对比。

结果证实,相比于单个的LSTM 模型而言,CNN-LSTM 组合模型预测效果更佳。

关键词LSTM ,一维卷积,PM 2.5预测,组合模型Prediction of PM 2.5 Concentration in Lanzhou City Based on CNN-LSTMLinlin Dai *, Wenxue Zhou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Received: Feb. 13th , 2023; accepted: Mar. 9th , 2023; published: Mar. 16th , 2023AbstractAccurate prediction of concentration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any health problems and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have establish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or single deep learning models to predict concentration, and often only focus on the impact of single factor and ignore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of multiple factor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dopte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 and long-term and short-term network (CNN-LSTM), using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to predict the*第一作者。

2016~2020年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及数据相关性研究

2016~2020年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及数据相关性研究

猱艺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3卷第10期2021年5月2016〜2020年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及数据相关性研究张良(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根据兰州市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析 了兰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年际变化特征,并且利用Spearman 相关系数法探讨了兰州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CI)及6类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①从2016-2020年,PM ”、PM?, s 、NO?、CO 呈现 出逐步降低的趋势,而03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②兰州市PM ”和NO :两项指标尚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应成为''十四五”期间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及改善的重点方向;③从2016-2020年,优良天数比例(%)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空气质量综合质量(AQCI)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兰州市空气质量逐年变好;④兰州市2016-2020年六类污■染物分担率逐步由颗粒物PM ”为主向气态污•染物NO?为主转变;⑤AQCI 和PM ”、PM2.s 、NO2、C 0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而SO 2,03与其他污■染物浓度及AQCI 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空气质量综合扌旨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Spearman 相关系数;分担率;兰州市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10-0142-031引言2018年,IPCC 报告指出:人类活动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的污染物排量增加等气候问题,为全人类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些年,我 国区域经济的高度发展,能源消耗量持续增长,这便加 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承受的压力⑵。

因此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 目标之一。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目的是保证环境空气 质量达标,与此同时实施环境空气保护及污染物减少的 相应措施,是预防和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恶化的重要方法站打O对于空气质量的评价,综合指数法具有计算方法简 单、指标覆盖齐全等优点,目前普遍使用于不同城市之间空气质量的比较或同一城市不同时期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分析旳。

2017~2019年兰州市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急性效应

2017~2019年兰州市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急性效应

2017~2019年兰州市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急性效应作者:范浩强陈瑞庞勇谢明军崔建伟孙建云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2年第04期摘要:目的: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O3)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的急性影响。

方法:收集2017~ 2019年兰州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日气象资料、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应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利用泊松回归(GLM)的广义线性模型对时间的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气象因素和假期效应进行控制,分别对日循环系统中的 PM2.5、PM10、SO2、NO2、 O3和疾病急救数进行单污染物建立模型分析、滞后效应(lag1~ lag3)分析和累积滞后效应(lag01~ lag03)分析,计算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 g 。

结果:2017~ 2019年,兰州市 PM10、PM2.5、SO2、NO2和 O3 日浓度分别为45 g/m3、107 g/m3、13 g/m3、54 g/m3 和 123 g/m3,循环系统疾病平均急救次数为7 次。

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 g/m3,PM2.5(lag03)、PM10(lag03)、SO2(lag03)和 NO2 (lag03)可使循环系统疾病急救次数分别增加2.42次(95% CI:0.58%~ 4.27%)和0.49次(95%)。

结论:兰州市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和 NO2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突发事件有急性影响。

关键词:大气污染;循环系统疾病;时间序列分析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空气颗粒物污染与人群健康的危害关系研究逐渐升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交通、能源排放的污染物急剧增加,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持续恶化的空气质量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人的身心健康也产生极大的威胁。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致力于对空气污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的研究。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估研究显示,目前全球92%的地区,其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居民的生活环境超过空气质量导则限制标准[1 ]。

主要气象因子对兰州市大气质量影响力的分析

主要气象因子对兰州市大气质量影响力的分析

主要气象因子对兰州市大气质量影响力的分析魏赟;魏邦龙;海波;岳秋菊【摘要】建立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分析,具体方法是以风速、温差、相对湿度、非固定污染源排放量、某个时间段固定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投入因子,在兰州市的大气系统中,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间相互作用,共同产生了空气污染指数(API).利用2011年4月21日~2011年7月10日的观测数据,建立了空气污染指数与各投入因子间依存关系的数学模型,经过方差分析和数据拟合分析,证明所建立的模拟模型,研究主要气象因子对兰州市大气质量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6(021)009【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气象因子;投入产出模型;空气污染指数【作者】魏赟;魏邦龙;海波;岳秋菊【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1城市大气污染作为大气污染里面的重要一环,随着现代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有着以下一系列原因:(1)工业企业污染.工业企业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种类等不同,其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化学组成也变得日益复杂.(2)尾气污染.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汽车污染大气的特点是排出的污染物距人们的呼吸带很近,能直接被人吸入.汽车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碳氢化合物)、铅化合物等.(3)极端天气污染.近几年来,由于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也导致了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如我国春季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不仅对当地大气制造污染,而且也通过长途传输,对于其他城市造成严重的污染.(4)生活污染.在居住区里,随着人口的集中,大量的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也需要耗用大量的煤炭.特别在冬季采暖时间,往往使受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源.(5)其他原因.城市绿地日益减少和城市规模发展过快,无规划的发展也造就了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其它原因.为改善兰州市的环境状况、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许多专家学者已开展了一些兰州大气污染规律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但由于大气污染问题十分复杂,是科学问题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的矛盾统一体.就科学问题本身而言,它既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气象学、数学等多种自然科学,还涉及到人口、经济等多种社会科学,再加之兰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使得这一问题更为复杂.迄今为止,无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积累,还是认识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此外兰州市干旱少雨,且受河西走廊输入的沙尘影响,大气污染物中总悬浮微粒(TSP)和大气飘尘(PM10)经常超标,大气污染严重是兰州市特定自然地理及气象条件的综合产物.由此可见在兰州市区,空气污染指数的变化与气象因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1-3].A为某一段时间内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它的主要来源由两部分组成,即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以及机动车在运行中排放的污染物,由于工业生产是有季节性的,在一段时间内,固定污染源的排放量是相对稳定的,而各种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也不可能发生突变,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可视为恒定.X1是风速,X2是相对湿度,X3是温差,可通过气象站发布的资料获得.X4是非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它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尤其是冬季取暖季节,效果更为明显,它是时间的函数.对(1)式两边取对数得(4)式是一标准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观测的原始数据,可以求得参数a、α、β、γ、λ的具体数值,由此建立起污染指数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模在气象学中,气象要素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云、风、能见度以及太阳辐射等.这些气象要素一般的气象部门都可通过有关仪器进行观测并直接获取.气象因子是随着时间经常变化的,而且随机性强,彼此之间相互制约.不同的气象要素组合在一起,就会呈现不同的气象特征,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扩散、稀释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风速,另外一个是大气温度.就其单一因素的作用而言,对污染物浓度分布和扩散的影响程度,是非线性的.多种气象要素对大气质量的综合影响,是各种非线性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一个城市的大气系统由污染源、气象要素组成输入体系,大气污染指数为输出体系.这些输入因素,经过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最终生成污染指数这一产出量,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建立了如下的模拟模型:拟模型[4-7].2.1 模型的分析与求解对(4)式进行解析,其方法是利用数学分析的极值原理,计算理论值Yˆ与实际观察值Y差的平方和,并使之最小,来确a、α、β、γ、λ等参数.通过以上方法求得的各回归系数是否可信,必须进行方差分析.其中相关系数R的大小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间密切程度,而F值的大小可准确判断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显著.2.2 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所用的观测数据,具体采集时间为2011年4月21日~7月10日(春夏季节),共78组数据.其中4月29日、4月30日的重污染由外界沙尘输入所致,7月6日的重污染由燃放烟花所致,故未予采用.利用观测数据,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到如下的数学模型:对(5)式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两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极为密切,用该模拟模型所得结果非常可信.同时如果该模型用于预测分析,有较高的精度.由(5)式可以看出,在2011年4月21日~2011 年7月10日之间,该时期固定的污染源对污染指数的作用为4.531782个单位;当x1(风速)增加1个单位,污染指数y将减少0.246855个单位,说明风速增加将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x2(相对湿度)增加1个单位,污染指数将降低0.154156个单位,说明相对湿度增大,空气湿润,也可有效稀释和清除污染物,其原因是湿度大或降雨时有些污染物能溶解在水中或者与水起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颗粒物与雨滴碰撞可附在雨滴上并随着降水下沉带到地面,所以降水可以迁移空气中的污染物.但雾是在近地面气层非常稳定条件下产生的,在这种气象条件下,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雾的出现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地面空气污染,但由于兰州市产生雾气的气象条件较少,加之研究问题的时间是在春夏之际,基本不具备产生雾气的气象条件,因此可以认为相对湿度(或降雨)增加,将有效降低空气污染;而x3(温差)增加1个单位,污染指数将增加0.362519个单位,它说明温差增大,有利于形成逆温层,使得大气处于稳定层结时,对湍流起抑制作用,减弱大气的扩散能力,使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x4增加一个单位,空气污染指数将降低0.16033个单位,它的意义说明从春天到夏天,随着季节的变化,因取暖设备的逐步停止使用,非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是逐渐降低的.这些结论,与兰州市大气质量的实际变化过程非常吻合.将(5)式还原后,所得的表达式为用(6)式进行拟合分析,且为了便于观察对比,将观测数据也列入,模拟值与观测值间的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的结果看,用(6)式所得的拟合值,与实际观测值间的误差小,其最大值为47.52757,没有出现大于50的数据.因此(6)式用来模拟兰州市春夏之际空气污染指数的变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精确度.利用(6)式,对2012年4月21日~2012年7月10日的空气污染指数进行了预测.为了明确观察预测值和原始观测数据之间的变动趋势,本文将预测结果分为4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约20个数据,进行逐一分析.因篇幅所限,只列出2012年4月21日~2012年5月15日间空气污染指数预测值、观测值、误差的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2012年4月21日~5月15日期间,有4个数据误差较大,分别是4月24日、25日、27日、28日.经查阅当时的气象资料,得到这4天兰州市空气污染严重是由于甘肃河西地区连续发生强沙尘暴所致.由于污染物来自河西地区,非兰州市本身污染源排放,按照正常情况,这4天观测值可以排除,其余日期模拟结果很好.因此,这段时间预测结果的精度较高.应用所建立的兰州市空气污染指数模拟模型,对2012年4月21日~7月10日兰州市空气污染指数进行预测,所得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非常接近. 在81个预测数中,误差大于50的有7个数据,其中有5个数据是由于外界沙尘的输入所致,是一种特殊的气象条件,污染物不是兰州市所产生,因此可以排除.预测误差值大的数只有2个,其余数据的误差都小于50,因此本文所建立的模拟预测模型,用来对兰州市空气污染指数的动态变化进行预测是完全可行的.【相关文献】[1]安兴琴,左洪超,吕世华,等.Models-3空气质量模式对兰州市污染物输送的模拟[J].高原气象,2005,24(5):748-756.[2]安兴琴,吕世华.兰州市冬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科学,2007,27 (4):374-380.[3]陈谊,施洁新,张超.建立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的探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2,4(1):38-42.[4]李四海,魏邦龙,李爱英.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 [J].长春大学学报,2013,23 (2):146-172.[5]柳春,李四海,魏邦龙.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API预测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31(4):509-513.[6]魏邦龙,冯中毅,郭丽,等.兰州市大气质量与气象要素间的动态模拟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3,18(2):81-83.[7]魏邦龙,冯中毅,岳秋菊,等.兰州市气象要素对大气质量影响力的模拟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5(6):15-19.。

兰州市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设计

兰州市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设计

兰州市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设计
白虎志;黄玉霞;王宝鉴
【期刊名称】《干旱气象》
【年(卷),期】2001(019)004
【摘要】@@ 引言rn目前,城市空气污染预报主要利用3种方法进行预报集成,即气象形势潜势预报、要素统计模型预报和污染模式预报.通过对3种结果的经验集成,综合得出预报产品进行分发服务.为了配合兰州市4月1日按时开展空气质量试预报,我们设计了一个利用实时资料和数值资料相结合并直接用于业务应用的要素统计模型.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白虎志;黄玉霞;王宝鉴
【作者单位】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730020;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
州,730020;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
【相关文献】
1.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式的研究——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各季节预报模式 [J], 刘从容;刘振山;胡海旭
2.沈阳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建立及应用 [J], 刘闽;王帅;林宏;许荣
3.安阳市采暖期环境空气质量多元回归统计预报模型的构建 [J], 杨铭;马捷
4.兰州市三种主要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的统计预报方法 [J], 赵仲莲;戚登
臣;杨德保;王洪峰
5."三段四分法"在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建立"基础数据库"中的应用 [J], 龚宪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结构及效果检验

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结构及效果检验

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结构及效果检验
杨民;王庆梅;马印飞;李文莉
【期刊名称】《干旱气象》
【年(卷),期】2002(020)002
【摘要】文中从潜势预报、浓度预报、统计预报和数值预报4方面介绍了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结构特点.对2001年4~10月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与日报(实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有较强的预报能力,适用于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
【总页数】6页(P22-26,40)
【作者】杨民;王庆梅;马印飞;李文莉
【作者单位】甘肃省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市环境监测站,甘肃,兰
州,730000;兰州市27支局45信箱,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气象局,甘肃,兰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6
【相关文献】
1.基于Models-3的自修正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及其效果检验 [J], 陆成伟;周来东;邓也;宋丹林;田红;康雪;周子航;胡翔
2.基于CUACE模式的合肥地区空气质量预报效果检验 [J], 杨关盈;邓学良;吴必文;霍彦峰;翟菁;于彩霞;田磊
3.CAPPS模式在铜川空气质量预报中的效果检验 [J], 董亚龙;吴宁
4.CUACE系统在乌鲁木齐空气质量预报中的效果检验 [J], 李曼;张载勇;李淑娟;于晓晶;琚陈相
5.贵阳市空气质量预报方法与效果检验 [J], 宋丹;夏晓玲;何玉龙;张蕾;杜正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ECWMF和T639数值模式产品在新疆暴雪影响系统预报能力中的检验

对ECWMF和T639数值模式产品在新疆暴雪影响系统预报能力中的检验

对ECWMF和T639数值模式产品在新疆暴雪影响系统预报能力中的检验马超;贾丽红;杨霞;赵凤环【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应用ECWMF和栽639L60(2.5×2.5)数值预报资料,检验2009—2012年新疆冬季43场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西伯利亚低槽、乌拉尔大槽、北方横槽、中亚低值系统)预报能力,检验72 h内逐24 h 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对于500 hPa形势场预报都比较好,48 h之内ECWMF的准确率略高于T639;海平面气压场两种模式的预报准确率均低于500 hPa位势高度场,T639要优于ECWMF,海平面气压中心强度的预报值较实况偏小3~5 hPa。

%In the study forecast data of ECWMF andT639L60 numerical forecast products (2.5í2.5)were used to test the forecasting ability for the main impact system of the 43 winter snowstorm processes in the years from 2009 to 2012,which is West Siberian trough, Ural Alexander slot, the northern cross slot, central Asia low-value systems, and the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sea level pressure field by 24 hours within 72 hours. The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ese two models are both good at 500 hPa high altitude field situation forecast, and the accuracy of ECWMF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639 within 48 hours; the two models accuracies for the surface pressure are both lower than thoseof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orecast, and T639 is superior to that ofECWMF; meanwhile, the strength of surface pressure center in forecasting is lower 3~5 hPa than the live situation.【总页数】7页(P31-37)【作者】马超;贾丽红;杨霞;赵凤环【作者单位】新疆气象台,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气象台,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气象台,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气象台,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6.7【相关文献】1.T639数值产品对影响新疆主要系统的预报检验评估 [J], 贾丽红;张慧岚;肖开提·多莱特;汤浩2.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在新疆的预报能力检验 [J], 汤浩;辛渝3.T639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吉林地区预报检验 [J], 王晓腾;辛羽婷;杜冠男;段家月4.新疆昌吉州一次暴雪过程的多模式数值预报检验 [J], 黄秋霞;王春燕;陶笑笑;樊荣;方雯;朱炳璋;5.T639数值预报模式产品解释应用与预报业务系统开发 [J], 杨铁钢[1];白秀芳[1];毕力格[2]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市供暖期PM10浓度与气象因子分析

兰州市供暖期PM10浓度与气象因子分析

兰州市供暖期PM10浓度与气象因子分析方镜尧;袁春霞;赵传燕【摘要】为研究兰州市供暖期内PM10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于2007年、2008年供暖期在兰州市4个典型城区,用Dust Trak Model 8530采集了303个PM10样品,并收集同期3种(风速、相对湿度、气温)气象数据.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描述了供暖期PM10浓度的月变化和日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PM10日均浓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兰州市供暖期PM10污染十分严重,2007年、2008年PM10的超标率分别为78.5%、54.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达到2.27、2.81.PM10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②PM10日均浓度与风速呈典型的二次函数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线性关系,而其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3(013)025【总页数】6页(P7450-7455)【关键词】PM10;气象因子;兰州市;供暖期【作者】方镜尧;袁春霞;赵传燕【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3兰州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1],而 PM10是兰州市大气首要污染物[2];尤其是在供暖期,兰州市特殊的气象条件(逆温,静风高发),燃煤量的急剧增加加之特殊的河谷式盆地地形使 PM10污染非常严重[3—6]。

PM10不仅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引起气候变化,而且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健康存在极大的危害[7—9]。

PM10的浓度的扩散和分布与气象要素关系密切,如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都会对PM10的稀释和扩散产生影响[10,1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M10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研究。

Gabriela[12]等研究指出风对伦敦市PM10浓度的扩散起主导因子作用,亦有学者[13]通过分析加德满都谷地气压与PM10浓度的关系后得出。

T639和EC模式对内蒙古主要天气系统的预报性能检验

T639和EC模式对内蒙古主要天气系统的预报性能检验

T639和EC模式对内蒙古主要天气系统的预报性能检验荀学义;孟雪峰;王学强;胡英华;金迎春;赵斐;拓彦军;张旭【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4(042)005【摘要】利用2012年T639和EC模式500 hPa高度场预报产品及ECMWF客观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内蒙古主要天气影响系统之西风槽、贝加尔湖冷涡、蒙古冷涡和东北冷涡数值产品的预报性能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T639和EC模式产品对内蒙古影响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36 h内的预报性能更为显著.EC模式产品预报准确率优于T639模式产品,但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影响系统的预报稳定性相对较差.T639模式产品在36 h的预报能力比较高,对影响系统的生成时间、槽线位置、移动速度及中心强度4项检验指标预报准确率均在80%以上.EC 模式预报产品,48 h内对影响系统4项检验指标预报准确率均在80%以上.随着预报时效延长,T639和EC模式产品预报能力均有所下降.两套模式产品与实况相关系数空间分布在各时效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对应相关系数空间分布,T639和EC模式产品标准差的大值中心与相关系数的低值中心基本一致.【总页数】7页(P832-838)【作者】荀学义;孟雪峰;王学强;胡英华;金迎春;赵斐;拓彦军;张旭【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010051;锡林郭勒盟气象局,锡林浩特026000;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010051;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010051;巴彦淖尔市气象局,临河015000;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呼和浩特01005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T639模式在河南强降温天气过程中性能检验 [J], 李元龙;李姝霞2.2017年9-11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J], 尹姗;任宏昌3.2014年9-11月T639、EC 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J], 赵晓琳4.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T639、EC 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J], 赵晓琳5.2014年6-8月T639、EC 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J], 张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城区太阳紫外辐射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兰州城区太阳紫外辐射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兰州城区太阳紫外辐射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张武;张蕾;张婕;赵庆云;伏晓红【期刊名称】《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4(040)005【摘要】利用太阳辐射观测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分析了各种天气状况下兰州城区太阳总辐射、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0~1998年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约12%.晴天紫外辐射占总辐射的4%~5%,紫外辐射的变化趋势与总辐射相同;兰州城区NOx,TSP质量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O3质量浓度从1985~1989年有所下降,之后又呈上升趋势;紫外辐射与总辐射的比值与大气浑浊度因子S/D相关性较好,二者满足指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72;兰州城区机动车NOx排放量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总页数】6页(P100-105)【作者】张武;张蕾;张婕;赵庆云;伏晓红【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730020;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2.3【相关文献】1.兰州城区空气污染预报的动力统计模型 [J], 尚可政;王式功;杨德保;祁斌2.兰州城区冬季空气污染预报方法研究 [J], 尚可政;付有智3.兰州市城区冬半年低空风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J], 王式功;祁斌4.兰州城区稳定能量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J], 尚可政;达存莹;付有智;王式功;杨德保5.兰州城区冬半年冷锋活动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J], 王式功;杨德保;李腊平;黄建国;祁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市CMAQ近地面臭氧模拟结果的订正方法——基于机器学习方法

兰州市CMAQ近地面臭氧模拟结果的订正方法——基于机器学习方法

兰州市CMAQ近地面臭氧模拟结果的订正方法——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周恒左;陈恒蕤;廖鹏;孔祥如;潘峰;杨宏【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22(42)12【摘要】为能更加准确地模拟出兰州市近地面臭氧浓度,在CMAQ(社区多尺度空气质量建模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XGBoost(极限梯度提升)模型及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近地面臭氧模拟结果的订正模型,并以两种方法为基础,利用误差变权倒数组合方法构建LSTM-XGBoost组合模型,以期进一步提高订正效果.本文选取兰州市4个国控站点(兰炼宾馆,铁路设计院,榆中校区,生物制品所)2019年7、8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兰州市气象站同期气象数据,对CMAQ模拟的同时段兰州市近地面臭氧浓度进行订正.结果表明,CMAQ能够模拟出兰州市近地面臭氧浓度的空间及时间分布特征,但整体上对浓度有所低估.利用上述方法构建的订正模型中,LSTM-XGBoost组合模型的订正效果最好,臭氧相关性由CMAQ模拟的0.61~0.76提升至0.89~0.95,臭氧8h平均相关性由0.65~0.79提升至0.81~0.88,臭氧RMSE由44.83~70.17mg/m3提升至15.21~26.53mg/m3,臭氧8h平均RMSE由40.07~67.57mg/m3提升至14.24~28.54mg/m3.该研究表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CMAQ模拟结果订正可行,可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结果.【总页数】12页(P5472-5483)【作者】周恒左;陈恒蕤;廖鹏;孔祥如;潘峰;杨宏【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1【相关文献】1.大连市夏季近地面臭氧污染数值模拟和控制对策研究2.兰州市近地面臭氧污染分布特征3.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西安市数值模拟优化研究4.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臭氧和PM_(2.5)污染潜势预报模型--以成都市为例5.基于KNN机器学习方法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表层土壤水热状况的模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IFDO-LSSVM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基于IFDO-LSSVM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基于IFDO-LSSVM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胡进才;张菁;王大龙;吕伟;欧阳文安
【期刊名称】《传感器与微系统》
【年(卷),期】2022(41)9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适应度相关优化器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IFDO-LSSVM)的空气质量指数(AQI)预测模型。

首先,利用Mapminmax函数对数据预处理,然后,在适应度相关优化器(FDO)算法中利用改进的反向学习算法产生初始群体,以提高初始群体的质量和FDO算法收敛速度,形成IFDO算法。

再利用IFDO算法优化以AQI为输出变量的LSSVM模型,得到IFDO-LSSVM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IFDO-LSSVM模型预测精度高于FDO-LSSVM、鲸鱼优化算法(WOA)-LSSVM 和粒子群优化(PSO)-LSSVM模型。

【总页数】4页(P136-139)
【作者】胡进才;张菁;王大龙;吕伟;欧阳文安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基于离群点检测和误差修正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2.基于组合模型对云南省昭通市空气质量指数的预测
3.基于PCA-SSA-Elman的西安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4.基于LSTM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系统研究
5.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MWF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在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应用中的对比研究李昊1,尚可政1,王式功1,2,石彦军3 ,杨旭1(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环境气象与健康研究院,成都610225;3.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730000)摘要:针对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研发的实际需求,本文利用2013-2015年兰州市空气污染逐日监测资料,首先分析了在此期间兰州市六种主要空气污染物PM10、PM2.5、NO2、SO2、CO和O3的污染特征;然后以2014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资料与T639资料的气象要素预报产品,结合同期污染物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LS-SVM)的兰州市6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未来2d的日均质量浓度预报模型;进而将ECMWF和T639中2015年2月1日到10月31日的气象要素与污染监测数据分别输入各自模型进行预报检验。

结果表明,以ECMWF建立的预报模型对未来2d的PM10、PM2.5、NO2、SO2和CO的日均质量浓度的预报效果好于T639,而T639对预报O3有一定优势。

用ECMWF 建立的预报模型对未来24h的空气质量指数等级和首要污染物的预报成功率为86.14%,48h的为82.33%;T639对应的未来24h预报成功率83.52%,48h的为74.43%。

总之,两种数值产品均可应用于基于LS-SVM的空气质量预报,使用ECMWF 的预报效果整体上更好。

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LS-SVM;兰州市;T639L60预报产品;ECMWF预报产品中图分类号:X823引言兰州市是我国建国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兰州西固区又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一个重要石油化工基地,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综合排放量大;加之兰州市区处于河谷盆地,地形复杂,大气边界层逆温强、层结稳定,静风频率高,边界层大气扩散条件差[1],因此,一直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倍受关注。

空气污染预报作为预防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重视。

尚可政等[2]研究了兰州冬季空气污染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何建军等[3]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研究了风速、稳定能量、Froude数、边界层高度、位温递减率、输送指数和梯度理查森数与兰州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关系;马敏劲等[4]分析了2001-2011年兰州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季节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6YFA0602004)和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专项课题(2016NCMIZX09)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王式功(1955-),男,山东安丘人,二级教授,硕士,E-mail:wangsg@,研究方向为环境气象与健康,通信联系人特征与边界层结构对兰州严重污染事件的影响;杨民等[5-6]将潜势预报方法结合统计预报与数值预报,以箱模式为基础初步研究了兰州市的空气质量业务系统,在前期的业务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针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预报方法主要为统计预报和空气质量模式。

传统统计预报受限于各种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的局限,对空气质量预报的效果有限;而空气质量模式虽然在预报效果和预报的时空分辨率等几个方面上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其运行维护成本大,配套设施要求高,不利于普及。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统计预报方法通过输入各类气象要素和其它相关数据,利用其对非线性数据较好的逼近能力直接输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能较好地对特定城市群或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是对空气质量模式的重要补充。

此方面已往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各类人工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对于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应用,而使用不同气象资料对前者在预报效果的影响却尚未见公开报道。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的TL639L60全球集合预报产品(下称T639)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业务用细网格资料(下称ECMWF)是我国科研和业务单位较常用的二种全球中期数值预报产品。

本文从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和先进的统计预报方法相结合的角度,利用了二者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发布的未来0-52小时业务产品,结合同期兰州市六种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分别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的兰州市6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未来两天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报模型,对比研究了二者对于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结果的影响程度,可为兰州市空气污染预报预警系统的改进与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文空气污染资料由兰州市环保局环境检测中心提供,原始资料为兰州四个不同区域的6种主要空气污染物自动监测站采样日均数据,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7]中城市日平均污染质量浓度的评价标准处理方法,得到兰州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一氧化碳(CO)的日平均质量浓度,以及臭氧8和滑动平均的日平均质量浓度(下称O3)。

资料序列长度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其中个别采样数据因缺失或有效性不足而弃用。

气象资料分别为T639与ECMWF。

其中T639资料分辨率为0.28125°×0.28125°,预报要素包括常规地面要素,750和800hPa温度以及800hPa垂直速度;ECMWF资料分辨率为0.25°×0.25°,预报要素包括常规地面要素,700和800hPa的温度以及800hPa垂直速度。

两种气象资料均为每日20时发布,本文选取的预报区间为0-52h,间隔为3h,资料总长度为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2015年2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

考虑到预报模型输入量个数过多而造成预报模型泛化能力和稳定性严重下降的风险[8],截取T639与ECMWF网格在兰州市四周距离最近的4个格点,并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9-10]将各格点气象要素插值到兰州市中心(103.82°E,36.07°N)所在位置;最后将T639和ECMWF的未来0-54h产品各气象要素处理成未来24h和未来48h日均值。

1.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作为建立预报模型的架构。

LS-SVM是Suykens等[11]提出的基于对Vapnik[12]的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改进算法,后者是以统计学习理论为基础建立的监督式学习算法。

诸多研究证明,SVM能够出色满足对非线性系统的拟合,并被广泛应用于预报各类与环境有关的问题[13-16]。

LS-SVM与SVM最大的区别在于结构风险计算中损失函数的选择,前者为预测误差,后者为预测误差的二范数。

LS-SVM与SVM相比具有计算效率高,对非线性函数估计的泛化性高的优点[17]。

LS-SVM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但二者都属于机器学习算法,且使用它们解决非线性回归问题时在流程和结构等方面上有诸多相通之处。

已有研究对LS-SVM和SVM的原理做出过详细的说明,故本文不再赘述[11-17]。

2.兰州市2013-2015年空气污染特征分析2013至2014年兰州全年日平均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指数)分别为111和94,2015年1月至10月平均AQI指数为86,相比2013和2014年同期的107及91有所降低。

其中2013年兰州发生了自3月9日至12日AQI连续达到500的严重污染事件,而2014年仅在4月24日出现1次AQI 达到500的情况,2015年1月1日至10月31日间没有发生AQI达500的严重污染事件。

这4例严重污染事件均由上游沙尘输送造成,尤其在2014年4月24日的沙尘天气过程中,PM10小时最高质量浓度超过1300μg/m3。

从图1可以看出,兰州市空气污染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即AQI高峰出现在3、4月以及11月或12月,2月和9月则为极小值。

除春季外,2014和2015年各月平均AQI指数大部分低于2013年同期。

2014年4、5月AQI指数均高于2013年同期和2014年3月,可能是当年兰州市春季沙尘过程影响的结果[18]。

综合来看,2014年和2015年兰州空气质量相比2013年有较大改善;而2015年又比2014年有略微提高,但在夏季出现了反弹。

图1 兰州市2013-2015年AQI月均值Fig.1 Monthly averaged AQI of Lanzhou from 2013 to 2015从空气质量等级来看,2013年和2014年全年空气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总天数分别为193和260d,占全年的52.88%和71.25%;2015年1月至10月的空气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天数为228d。

同样可以说明兰州市2014和2015年的空气质量比2013年有明显改善。

兰州市2013年至2015年10月间的每日首要污染物明显的年际差异,其中2013年(365d)各首要污染物按累计出现频数依次为PM10 (264d) 、PM2.5 (89d) 、O3 (3d)和NO2 (2d);2014年(365d)依次为PM10 (216d) 、PM2.5 (111d) 、NO2 (21d) 和O3 (2d);2015年1月至10月期间(304d)依次为PM10 (201d) 、O3 (39d) 、PM2.5 (31d) 、NO2 (24d)和CO(1d)。

2013年比重最大的PM10(72.33%)和PM2.5(24.38%)共占2013年总样本数的96.71%;2014年PM10的比例下降到59.18%,但PM2.5的比例增加为30.41%,二者共占2014年总样本数天数的89.59%,同时NO2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明显增加;2015年1月至10月间,O3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大幅度增加,相比2014年增加了37d之多,而PM2.5的天数相比2013、2014年同期55d和76d显著减少,仅为31d。

总体而言,PM10和PM2.5依然是兰州最主要的污染物,但占比逐年下降;NO2和O3有增加的趋势。

特别是O3,其在2015年1月到10月间作为首要污染物时主要集中在夏季,是造成2015年夏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PM10、PM2.5、NO2和O3这4种污染物质量浓度的预报效果将作为本文评价模型预报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