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答案1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绪论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2.国外的教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昆体良: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世界学前教育的先驱。
创办第一个幼儿园。
著有《幼儿园教育学》《慈母游戏和儿歌》《幼儿园书信集》蒙台梭利: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
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
3.中国学前教育家:颜之推《颜氏家训》;朱熹《童蒙须知》。
陈鹤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指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3.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于1837年,在德国布兰肯堡建立,专门招收3--7岁儿童,1840年取名为幼儿园。
建立者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福禄培尔。
他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4.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9月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1904年更名为武昌蒙养院。
5.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特征:(1)学前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化(2)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3)学前教育机构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前教育机构的手段不断现代化6.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193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向制度化和现代教育转化。
1990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10年《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方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7.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核心要素)、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8.学前教师:是在学前教育机构履行教育职责,对学前儿童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学前教育学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了解)
• (四)托幼园所一体化
托儿所、幼儿园联在一起,招收出生几个月至六周岁的儿童。主要由 工厂兴办。
• (五)幼儿班
城镇、农村,附设在小学。
• (六)儿童福利院
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是被父母遗弃的残疾儿童。
• (七)SOS国际儿童村
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 (八)家庭教育
第四节、现代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
陶行知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主要幼儿教 育著作有《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 书》《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幼稚园之新大陆》等。强调学 前教育的重要性。
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 劳工幼稚园。
作业
• 一. 名词解释 • 1.恩物 2.学前社会教育 3.学前教育年龄对象 • 二.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前教育主张有 哪些? • 三. 简述蒙台梭利法包含的基本内容。 • 四. 简述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 影响? • 五. 简述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 六. 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 主要观点。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 古代欧洲 • 1.柏拉图 《理想国》《法律篇》 提出从学前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 教育,对象是哲学家、军人、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子女,不包括奴隶的子女。 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亚里士多德 《政治观》 把学前教育分成三个阶段:出生前的胎教、出生至5岁的婴 幼儿教育、5-7岁的儿童教育;
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卢梭 . 代表作:《爱弥儿》 . 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 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 教育。 .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 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教育 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 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 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本质特征: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二、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狭义教育)定义: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特点:可控性强和达标性强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定义: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四、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中特别注意-儿童福利院和sos国际儿童村(旨在给儿童“母爱”)五、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前提是受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者的要求.(理解)六、受教育者定义: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七、教育内容定义:指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
内容:1。
基本的知识2。
基本的情感态度3。
基本的能力4。
基本的行为方式八、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帮助个体生存和享用是教育个体功能的重要表现:1.着眼于社会需求,教育发展个体的谋生技能2。
着眼于个人幸福,教育增进个体的享用功能九、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1.教育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 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十、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
终身教育3.教育民主化4。
教育现代化5。
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6。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十一、近代学前教育思想代表:夸美纽斯、卢梭、福禄贝尔。
1.夸美纽斯著作:《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母育学校》、《世界图解》等.他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2.卢梭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
在教育方法上提出自然后果法(自食后果法)。
3。
福禄贝尔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设第一所幼儿学校,1840年正式将此学校取名为幼儿园。
提出儿童发展三段论:“自然儿童”-“人类儿童”-“神的儿童".十二、现代学前理论代表:蒙台梭利、加德纳、维果斯基蒙台梭利的著作:《有吸收力的心智》、《童年的秘密》儿童观:1。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历史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
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
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
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19世纪后期,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新教育"运动中学前教育的代表人物,意大利教育家M.蒙台梭利和比利时教育家O.德克罗利,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
蒙台梭利提出: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她强调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但她的训练方法比较机械,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
德克罗利也主张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但他认为儿童应在集体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让儿童在生活中预备生活"。
他的教育体系以3个过程为基础:观察,联想,表现(通过活动,通过口头语言、文字和手工来表示)。
他还重视并亲自编订了一些教学游戏。
蒙台梭利和德克罗利等人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中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注意到设置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0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历史与人类社会历史一样久远,而学前教 育机构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世纪之前,学前教育往往在家庭中进行,虽然有人提出了学前儿童公共教育和保育 的思想,但是当时的社会既没有创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足够物质基础,也没有相应的要求。 19世纪初,大工业机器生产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很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工作,教 养孩子的需求被提出,此时社会已经具备了创办学前教育机构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 学前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其中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把 1~7岁的幼儿组织起来进行集体保育,这是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在这一时期,学前教 育机构多由慈善家、工业家创办,其实质不过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
从生理年龄角度来说,广义的学前期指的是0~6岁,狭义的学前期指的是3~6岁,也 称幼儿期。对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即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下位概 念必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能够影响学龄前儿童身体成长、认知、 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狭义的学前教育特指幼儿园(或其他专业的学 前教育机构)教育,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教育资源,对0~6岁的儿童施以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的活动。学前教育可细分为0~3岁的早期教育 和3~6岁的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主要由教育工作者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实施,或在亲子园 等早教机构中开展;3~6岁的学前教育在幼儿园中实施。
在学前期,儿童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他们的可塑性强,如果受到良好教育,他们就能 形成许多好习惯,如爱清洁、懂礼貌、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等,形成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 为规范。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的概念: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学前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儿(初生至三岁)教育、幼儿(三岁至六岁)教育,共三个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形式:胎儿学校1.托儿所2.幼儿园3.托幼园所一体化4.幼儿班5.儿童福利院6.SOS国际儿童村——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
家庭教育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学前教育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观、教育观、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游戏、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教师第二节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柏拉图:《理想国》,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儿童的公共教育问题、全人教育问题亚里斯多德:三个发展阶段,胎教、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
卢梭:《爱弥儿》,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一)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2、学前教育要全面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内容

学前教育学的内容学前教育学,简称学前教育,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学科。
它涵盖了儿童心理、教育方法、教学环境、教育政策等多个方面。
在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中,教育者旨在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构建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培养其潜能。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学前教育学的核心内容1. 儿童心理发展:学前教育学关注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它研究儿童认知能力、情感表达、社交行为、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便教育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采用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教育方法。
2. 教育方法与教学环境:学前教育学研究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其中包括幼儿园教育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等。
3. 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学前教育学也关注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它研究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模式和家庭环境对儿童学习的支持作用,同时也关注社区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4. 教育政策与管理:学前教育学涉及到政策与管理层面的研究。
这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以及管理幼儿园的组织和运营。
二、学前教育学的重要意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教育者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为其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案和教育环境。
这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提升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而社区则是他们成长和学习的重要资源。
通过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家长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资源配置,更好地支持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最后,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于教育政策制定和管理也至关重要。
通过对学前教育政策和管理的研究,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范,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儿童的权益。
学前教育学

• (1)教育的本质 •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
造。教育应该让儿童在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生命力 ,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经验的不断改组改造来实现的。 • (2)教育的目的 • 他认为教育自身无目的,生长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的目的。
32
• (3)儿童中心论 • 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本质在于促进儿童的生长,促进儿童经验
7
• (三)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 1. 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 2. 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8
下堂课见
T H A TNHEKEND Y O U
9
• 第二章 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 一、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 (一)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 • 1.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 (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 2. 发展适宜性 •
28
• (1)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和任务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 (2)幼儿园教育的方法:①自我活动:基本原理,尊重幼儿的
自主性。②强调游戏的价值:游戏能帮助儿童的发展,是第一位 阐明游戏的教育价值的人。 • (3)幼儿园课程:福禄贝尔建立起一个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的幼儿 园课程体系,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手工作业、运动、唱歌、 表演和讲故事,其中恩物和作业是最重要的。
的敏感期、出生到6岁动作敏感期。 • (3)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有秩序的、充满生机的、愉快的和自由
发展的、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的环境。
37
• (二)国内学前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 1. 康有为 • 康有为关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设想反映在1884年写成的《大同书》
中。《大同书》倡导“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 这是一个体系完整、前后衔接的学校教育制度,强调早期教育、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1.广义的学前教育和狭义的学前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旨在促进从胎儿至进入小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和幼儿(3-6、7岁)。
狭义的学前教育:学前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指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小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2.学前教育的种类或途径,及其各自特点1.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实施,父母为主要实施者——以家庭为单位,由家长通过一定的养育方式,利用亲子关系和日常生活环节对儿童进行的教育。
——特点:首施性;延续性;个别性;多样性;生活性2.学前社会教育:由社会组织实施——在家庭以外,由社会各方(如政府、团体、企事业、私人等)为学前儿童开设的集体保育教育机构及设施,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教育。
具体包括两大类:(1)学前社区教育:由社区组织、在社区中加以实施——特点:社会性、娱乐性、群体性(2)学前机构教育: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特点:约束性、目的性、计划性、标准性、专业性3.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学前教育时间向前延伸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之二: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增加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之三:学前教育对象的扩大4.学前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兼具教育性与指导性(原为福利性)保教结合5.福禄贝尔重视学前教育倡导自由教育对游戏、作业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确立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发明了名为“恩物”的一套玩具(gifts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837年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幼儿园)被称为幼儿园之父6.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开拓者:陶行知7.第一次在我国提出学前社会教育主张的人:康有为8.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新进展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DAP(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1987年《适宜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提出全美幼教协会 (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简称 NAEYC )基本观点:1.年龄发展适宜性2.个体发展适宜性3.文化适宜性瑞吉欧学前教育模式( Reggio Emilia Program) 意大利马拉古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基本观点1.社会支持和父母参与2.学校的民主管理与合作3.弹性课程与研究式教学4.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5.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6.开放的教学环境9.学前教育学涵义及其独立时间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
学前教育学(全套完整课件)精品课课件

探讨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如从 翻身、坐、爬到站立和行走的过 程,以及手的精细动作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感知能力
研究儿童如何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世界 ,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的感 知能力发展。
思维能力
探讨儿童如何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以及语言能力 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列举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对策建议
提出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学前教育实践中的成功案例
介绍一些成功的学前教育实践案例,总结其经验和启示。
谢谢
THANKS
学前教育学(全套完整课件)精 品课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 • 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 •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与改革
01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CHAPTER
学前教育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学前教育的 定义与性质
学前教育是针对0-6岁 儿童的教育活动,旨 在促进儿童的身心发 展、培养良好的行为 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
03 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
CHAPTER
学前教育课程设计
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课程内容选择
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全面发展,强调 游戏化学习,结合家庭与社区资源。
选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 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注重生活化 和趣味性。
课程目标设定
培养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 艺术等领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学习 和生活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还应积极与家庭、社区 和社会资源合作,共同促进儿童 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学(第一讲)

学前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技能、身体协调能力以 及情感发展。通过实现这些目标,学前教育旨在帮助儿童在各个领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做好准备。同时,学前教育还强调培养儿童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
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02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政策支持
政府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 度逐渐提高,出台了一系 列政策措施,推动早期教 育的普及化。
教育资源的丰富
随着早期教育普及化的推 进,各类教育机构、幼儿 园等纷纷涌现,提供了丰 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综合素质教育
个性化教育
学前教育不再仅仅关注知识传授,而 是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包 括品德、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培养。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为儿 童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包括丰富的教具和适宜 的设施,以激发儿童的学 习兴趣和好奇心。
蒙台梭利教育法认为教具 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工具, 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 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具, 帮助儿童逐步发展和提高 各项能力。
蒙台梭利教育法认为教师 的作用是观察儿童的需要 和兴趣,为儿童提供适当 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儿童 自主地发展和成长。
学前教育学(第一讲)
目录
• 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 •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 学前教育的实践方法 •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 学前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01 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
学前教育的定义
总结词
学前教育的定义是指针对0-6岁儿童的教育,旨在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激发学习兴趣。
详细描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要点一
总结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关注儿童内在的心理动力和需求 ,强调早期经验和无意识过程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学前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学前教育的国际发展和趋势
第二章: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运动发展
-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
-幼儿的道德发展和性别认同发展
第三章:幼儿的游戏教育
-游戏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游戏的评价和指导
-游戏与学前教育课程的融合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幼儿园的目标和任务
-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教育活动设计
第五章: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
第六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和设计
-学前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和科学性问题
以上是学前教育学各章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学前教育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详细内容,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教育实践中。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学》资料

《学前教育学》资料学前教育学资料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儿童0-6岁阶段的教育学科,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培养其基本技能。
学前教育学包括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介绍学前教育学的相关内容。
一、儿童发展儿童发展研究是学前教育学的基石之一。
儿童在0-6岁这个关键阶段经历身体、智力、感知、语言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例如0-2岁是婴儿期,主要发展肌肉控制和基本认知能力;3-6岁是幼儿期,更加注重社交能力和语言发展。
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和课程。
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学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过程,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
学前教育学家关注儿童的思维方式,研究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了解儿童的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育方法学前教育学关注的一个重点是教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例如,在0-2岁的婴儿期,亲子教育和游戏教育是较为常见的方法;而在3-6岁的幼儿期,集体游戏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则更加适合。
此外,对于儿童特殊需求的教育,学前教育学也有相关研究和教育方法的指导。
四、课程设置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必须基于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为导向。
学前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课程内容和活动。
这些课程不仅包括语言、数学和科学等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社交技能和创造力。
对于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合理设置课程是提供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儿童发展、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

未来学前教育学将更加注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教育 理念,促进儿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学前教育学也将更加关注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协同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
02
儿童发展与教育原则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
生理发展
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和 特点,包括身高、体重、骨骼、肌肉 等方面的变化。
THANKS
感谢观看
体系结构
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注重领域均衡与整合。
五大领域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
语言领域
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表达和 交流能力,促进早期阅读习惯 的养成。
科学领域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初步的科学素养。
健康领域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 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社会领域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人际交 往能力、社会规则认知等。
专业技能
具备观察、分析幼儿行为 的能力,有效组织教育活 动的能力,以及与家长沟 通合作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阶段划分
初级阶段
新入职教师需通过岗前培训,熟 悉幼儿园工作流程和基本要求,
逐步掌握教育教学技能。
发展阶段
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应积极 参加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 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知识,并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主意识。
03
情境模拟法的注意事项
在情境模拟过程中,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卫生,同时要关注幼儿的心理
变化,避免过度刺激和压力。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应用前景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多媒体教学、智能玩具等。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导论1.教育的界定: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概念:能够激起出生至进入小学的儿童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经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和。
4.学前教育的意义:(1)促进生长发育(2)促进智力发展(3)促进人格健康发展(4)培育幼儿的美感5.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1)学前家庭教育(2)学前社会教育6.学前家庭教育的性质: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长久性、隐性学前社会教育的性质:群体性、计划性、目标性、阶段性、显性7.小班一般有25名幼儿,中班有30名幼儿,大班有35名幼儿。
8.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9.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0.产生阶段:一、萌芽阶段(1)中国:孔子《论语》(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在西方教育史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儿童出生以后应接受公共教育;强调通过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对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有《政治学》、《伦理学》二、初创阶段(1)捷克: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母育学校》。
《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2)德国:赫尔巴特,著有《普通教育学》(3)英国:洛克《教育漫话》(4)法国:卢梭《爱弥儿》,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5)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别称《贤伉俪》(6)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7)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的《学记》,作者乐政克,三、学科独立阶段(1)幼儿园的建立:1837年在德国勃兰根堡组织了新型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幼儿园。
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 综合性
学前教育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教 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卫生学等,综 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
2. 应用性
学前教育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注重研究学前教育的实际问 题,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总结词
学前教育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 系统性、时代性等学科特点。
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
初步发展阶段
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学 前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重 视程度有限。
科学化发展阶段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 学前教育学开始引入心理 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 逐渐走向科学化。
多元化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至今,学前教 育学不断吸收各种理论成 果和实践经验,呈现出多 元化的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正朝着更加全面、多元化、 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展望
未来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家庭、社 区的合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 育质量,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 的支持和服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理健康引导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通 过关爱、支持、鼓励等方 式,促进幼儿形成积极、 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幼儿提供安全、温馨、有趣的教育环境, 满足其身心发展的需要。
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在身体、智力 、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注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 作用,研究家庭教育的特 点、方法、影响因素等。
02
学前教育的任务
学前教育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学#形考-0001试卷总分:100单选题(共35题,共7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2分)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儿童。
A、4-6岁B、0-6岁C、0-3岁D、6岁以上2.(2分)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实践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B、范例C、练习D、评价3.(2分)研究发现,()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A、2-3B、4-6C、5.5D、5-64.(2分)所谓()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教育功能D、教育效益5.(2分)幼儿园中的()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
A、生活B、教学C、游戏D、体育6.(2分)下列游戏中属于我国幼儿园中的有规则游戏的是()。
A、角色游戏C、表演游戏D、智力游戏7.(2分)对学前儿童而言,()是影响其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
A、家庭B、幼儿园C、社区D、社会8.(2分)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
这是()型教养方式的特征。
A、溺爱B、专制C、民主D、放任9.(2分)所谓的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学前儿童B、学前教师D、环境10.(2分)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A、《母育学校》B、《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C、《爱弥尔》D、《林哈德与葛笃德》11.(2分)幼儿园中的()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A、生活B、教学C、游戏D、体育12.(2分)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实验中心是()。
A、北京香山慈幼院B、上海劳工托儿所C、南京鼓楼幼稚园D、江西实验幼师13.(2分)研究发现,()岁是儿童对图像的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
A、2-2B、4-6C、5.5D、5-614.(2分)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著作是()。
A、《学记》B、《颜氏家训》C、《理想国》D、《政治论》15.(2分)教师的()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主要是教育对象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
A、沟通能力B、科研能力C、观察能力D、教育能力16.(2分)现实层次的教育功能存在于()之中。
A、教育目标B、人的愿望C、教育家的作品D、教育实践17.(2分)一般而言,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指从出生到()的孩子。
A、学前B、6岁C、死亡D、18岁18.(2分)属于开放式空间设计的特征的是()。
A、根据活动类型进行空间设计B、根据班级人数进行空间设计C、便于儿童开展多种组群的合作性游戏D、使儿童活动的空间密度和社会密度处于变化中19.(2分)教师提高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
A、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B、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C、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D、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20.(2分)学前儿童道德认知不具有()。
A、他律性B、直观性C、情绪性D、自律性21.(2分)教育的负功能是指()。
A、教育行动阻碍期望功能的发挥B、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序C、教育功能实现的程序D、影响个体发展的程序22.(2分)属于区隔式空间设计的特征的是()。
A、便于开展团体规则性活动B、便于开展动作伸展性活动C、便于开展通过操作进行的探索性游戏D、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23.(2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是幼儿园心理环境设计的()原则。
A、科学性B、发展性C、参与性D、开放性24.(2分)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
A、一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B、课前计划一般项目过程描述课后反思C、课前计划课后反思一般项目过程描述D、一般项目过程描述课前计划课后反思25.(2分)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违背了幼小衔接的()原则。
A、长期性B、整体性C、单项性D、适应性26.(2分)孩子原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主动性会逐渐被磨灭,他们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动手能力则越来越差,自信心也逐渐降低,独立意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
这是()型教养方式的影响。
A、溺爱B、专制C、民主D、放任27.(2分)根据(),幼儿园教学活动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A、侧重的领域B、儿童的参与程度C、组织形式D、教学内容28.(2分)学前教育的总目标是()。
A、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B、保育C、教育D、为方便家长服务29.(2分)()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提示生活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A、案例研究B、反思日记C、同伴互助D、行动研究30.(2分)学前儿童()是实施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
A、体育B、智育C、德育D、美育31.(2分)教师提高观察能力的前提是()。
A、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B、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C、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D、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32.(2分)哪个是幼儿园与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A、家长会B、家庭访问C、家长开放日D、家长座谈会33.(2分)()是幼儿模仿和想像,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A、劳动B、游戏C、学习D、体育34.(2分)()成立“性格形成学院”,这是为工人子女实施学前公共教育的首次尝试。
A、福禄培尔B、欧文C、杜威D、蒙台梭利35.(2分)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阶段的()和()、揭示这一特定阶段(),以及阐明学前()的科学。
A、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B、教育理论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C、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理论教育现象D、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教育理论多选题(共10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36.(3分)下列哪些选项是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可能会面临的问题?()A、生活制度变化B、师生关系不同C、生活环境变更D、教育内容加深37.(3分)关于家庭访问的表述正确的有()。
A、幼儿园教育教师应通过家庭教育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B、教师在家庭访问前需要有明确的访问目的C、教师在家庭访问中,态度要诚恳、友好、自然D、教师向家长汇报学前儿童情况时,应首先肯定学前儿童的优点38.(3分)关于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自然是实施学前儿童美育的丰富源泉B、日常生活是实施美育的广阔天地C、艺术教育活动是实施美育的有力手段D、游戏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39.(3分)下列哪些做法是提高观察能力所需要的?()A、强烈的观察动机B、良好的观察个性C、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D、深入关心学前儿童40.(3分)学前教育对人的内在发展的哪些方面能够发生影响?()A、认知发展B、个性发展C、情绪能力发展D、社会化发展E、心理健康的发展41.(3分)学前教育的个人功能表现在()。
A、促进个体认知发展B、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C、促进儿童的社会化D、保育42.(3分)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有()。
A、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B、学前教育应坚持重复练习与自由选择的原则C、一个适宜的学前教育环境应该是自由发展的、有秩序的、愉快的、生气勃勃的D、强调感官训练43.(3分)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具有哪些特点?()A、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B、根据活动类型分配空间C、便于开展团体规则性游戏D、便于开展探索性游戏44.(3分)学前教育学在其发展过程的孕育阶段的特征表现为()。
A、丰富性B、实践性C、零散性D、系统性45.(3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原则表现为()。
A、教学内容符合儿童全面发展的要求B、教师的讲解准确无误C、符合儿童实际D、注意学科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