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一、引言移动通信作为当代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移动通信专业能力,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大纲旨在介绍移动通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移动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1.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

2. 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运行原理和基本协议。

3.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4. 能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5. 具备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1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2. 移动通信技术2.1 无线传输技术2.2 移动通信网络与协议2.3 移动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3. 移动通信网络与服务3.1 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和运作方式3.2 移动通信中的主要服务和应用3.3 移动通信的安全和隐私保护4.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4.1 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原则4.2 移动通信系统的部署和运维4.3 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授课讲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实践操作:利用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3. 群体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课外学习: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移动通信的理解。

五、评估方法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撰写报告。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移动通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资料1. 《移动通信原理与实践》2. 《移动通信技术导论》3.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七、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移动通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1.2 课程代码:X1.3 学时:学时1.4 学分:X学分二、课程目标2.1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2.2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3 熟悉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及其运行管理2.4 能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三、教学内容3.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3.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3.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与特点3.1.3 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2 GSM系统3.2.1 GSM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2.2 GSM系统的物理层技术3.2.3 GSM系统的数据业务3.2.4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与接口 3.3 CDMA系统3.3.1 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3.3.2 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技术 3.3.3 CDMA系统的网络架构3.4 高速数据业务3.4.1 GPRS技术3.4.2 EDGE技术3.4.3 UMTS技术3.5 移动通信网络组网与管理3.5.1 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结构 3.5.2 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3.5.3 移动通信网络的故障排除与维护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讲授4.2 实践操练4.3 讨论与案例分析4.4 课程项目设计五、教材5.1 主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设计》5.2 辅助教材《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六、考核要求6.1 平时成绩占比6.1.1 出勤情况6.1.2 课堂表现6.1.3 课堂作业6.2 期末考试占比附件:1.教学课件2.相关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对作品所享有的权益保护。

2.专利:对发明技术的独占权,需要经过专利申请和审批程序。

3.商标: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标志,具有独立性和显著性。

4.法规:依法制定,强制性规章制度。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通信原理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调制技术、解调技术、传输介质、误码控制、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学生将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方法、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传输特性与传输介质的选择、误码控制的方法、多址技术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解决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4.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三、教学内容与模块划分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基本组成部分1.2 信道类型与信号传递方式1.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2. 信号与系统2.1 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2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2.3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2.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与分析方法3. 调制与解调技术3.1 传输信号的调制方法与种类3.2 解调技术与信号恢复方法3.3 调制解调系统性能与优化4. 传输介质与信道传输特性4.1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性能特点4.2 信道传输特性的量化与评估4.3 信噪比、带宽与传输速率的关系5. 误码控制5.1 基本概念与误码控制的重要性5.2 编码与解码技术5.3 常用的误码控制编码方法6. 多址技术6.1 多用户接入的需求与挑战6.2 多址技术的分类与应用6.3 CDMA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移动通信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移动通信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学目标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全面理解。

这包括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移动通信设备的设置、维护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 移动通信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3.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 不同类型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和应用4. 移动通信协议- 移动通信协议的分类和作用-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及其特点5. 移动通信设备- 移动通信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移动通信设备的设置和维护6. 移动通信安全- 移动通信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常见的移动通信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学大纲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验演示外,还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等活动。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移动通信技术。

四、教学评估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测验、实验报告、项目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通过这些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也可以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教材、实验设备、模拟软件和网络资源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相匹配,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六、教学实施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安排和指导。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移动通信课程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框架,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学大纲将涵盖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的理解和技能发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和运行机制;3. 理解无线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和多址技术等核心内容;4. 熟悉移动通信标准和相关技术发展趋势;5. 能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1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网络的分类和结构1.2 信号传输和调制解调- 无线信号传输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分类1.3 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TDMA、CDMA和FDMA等多址技术的比较2. 移动通信网络2.1 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 移动终端设备- 基站和基站控制器- 移动核心网和业务支撑系统2.2 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机制- 无线信号传输和接收- 移动呼叫建立和拆除- 信道管理和资源分配3. 移动通信标准和技术3.1 移动通信标准- GSM、UMTS和LTE等移动通信标准的介绍-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趋势3.2 移动通信技术- 2G、3G和4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挑战4. 移动通信网络的问题与解决4.1 移动通信网络的问题- 无线信号传输中的干扰和衰落- 网络拥塞和资源管理- 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性问题4.2 移动通信网络的解决方案- 无线信号增强技术- 网络优化和智能资源调度- 移动通信网络的加密和认证技术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讲座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框架;2. 实验室实践: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加深对移动通信概念的理解和交流;5. 独立研究: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网络资料,进行独立研究和学术探索。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 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3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与组成
1.4 移动通信标准与规范
1.5 移动通信频谱分配与管理
第二章:无线信道与调制技术
2.1 无线信道特点与分类
2.2 移动通信信道传播模型
2.3 调制与解调技术
2.4 近场通信技术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3.1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3.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与控制
3.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第四章: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
4.1 GSM协议与接口
4.2 CDMA协议与接口
4.3 LTE协议与接口
4.4 5G协议与接口
第五章: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管理5.1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5.2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管理
5.3 移动通信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第六章: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6.1 移动通信安全机制
6.2 移动通信隐私保护技术
6.3 移动通信法律与政策
附件:
1、移动通信相关术语表
2、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
3、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分配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通信法:规定了与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服务管理、通信内容监管等内容。

2、信息安全法:对网络安全、信息处理和传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的犯罪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3、隐私保护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隐私权利,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披露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移动通信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学习和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当代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

本课程旨在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移动通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3. 熟悉常用的移动通信标准和协议;4. 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移动通信实验和仿真;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基础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2. 无线传输技术2.1 无线传输通道的特点和分类2.2 无线信道建模和传输损耗2.3 多径效应与信道编码技术3. 移动通信网络与协议3.1 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与架构3.2 移动通信协议的体系结构和功能3.3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技术4. 移动通信标准与技术4.1 移动通信标准的作用和分类4.2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标准4.3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5. 移动通信应用与发展趋势5.1 移动通信应用的分类和案例介绍5.2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5.3 移动通信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授课、讲解幻灯片等方式,系统阐述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移动通信实验,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 研讨讲解: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参加小组讨论,展开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实验内容、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六、参考教材1. 移动通信原理与实践,陈祖发、刘铭、王瑞云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移动通信 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 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在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制定一份全面而科学的移动通信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从最初的2G时代到现在的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创新,给人们带来了更高效、更便捷的通信体验。

本教学大纲将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旨在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

二、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信号传输原理- 频谱分配与利用- 无线信道特性2.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协议与通信标准三、移动通信技术发展1. 2G时代:GSM和CDMA- 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 网络架构与协议- 业务应用与发展趋势2. 3G时代:WCDMA和CDMA2000 - 技术特点与优势- 高速数据传输与多媒体服务-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发展3. 4G时代:LTE和WiMAX- 高速数据传输与宽带接入- 高质量语音通信与视频传输- 移动云计算与物联网应用4. 5G时代:技术前景与挑战- 5G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 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结合四、移动通信应用与发展趋势1. 移动通信与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基础-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对移动通信的挑战与机遇2. 移动通信与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移动通信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与影响3. 移动通信与医疗健康- 移动医疗技术与应用- 移动通信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 移动医疗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与挑战五、移动通信教学实践1. 实验教学- 移动通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实验报告与评估2. 项目实践- 移动通信项目的选择与设计- 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估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1.课程简介《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无线通信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以《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现代交换原理》等课程为基础,主要讲授移动信道传播特性,抗信道衰落技术,移动通信组网技术,2G、4G和5G通信系统等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总体上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移动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监理和运维等方面的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在移动通信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产品开发、网络运营等工作。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基本理论,掌握移动信道的衰落特性,学会运用多种形式的抗衰落技术。

教学目标2:认识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和多址技术,学会结合抗干扰技术对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进行定量分析,了解移动性管理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3:掌握2G、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的制式、关键技术和主要业务,认知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特征,结合无线接口的协议栈模型理解移动管理的信令流程,学会各种移动网络的无线规划。

培养学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工程施工、产品开发、网络运维等方面的专业素质。

教学目标4(课程思政):了解我国移动通信事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自信心,意识到国际市场核心技术激烈竞争的现状,激发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热情。

3.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三、理论教学表1 理论教学安排四、实验教学表2 实验教学安排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六、建议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1]余晓玫,赖小龙,喻婷,易红薇.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2]李兆玉,何维等.移动通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3]杨学志.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教学大纲-移动通信原理(第2版)-陈威兵-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大纲-移动通信原理(第2版)-陈威兵-清华大学出版社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通信工程专业2017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2.课程编码:JX040565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4.学时/学分:40+8学时/3学分5.开课学期:66.适用专业:通信工程7.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路8.后续课程:移动网络工程、移动应用开发、移动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通信工程专业必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培养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过程的能力,提高工程素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熟悉GSM/GPRS、IS-95 CDMA、3G、4G和5G等移动通信标准和系统组成,掌握和移动通信相关的分析与设计工具的应用,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式本课程针对通信工程三年级本科学生开设,是工程应用课程,结合本课程内容的“繁、难、新”特点,采用适当的工程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使用自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MOOC方式授课;使用智慧教室进行翻转课程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更多的课外学习资料与习题,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34五、课程的考核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作业、测试及课堂表现占20%;期末考试占60%;课程实验占20%;平时成绩根据考勤、习题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提问综合评定。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闭卷/开卷)形式,题型包括填空、选择、简答、计算、综合(含验证分析、画图说明、综合分析与讨论等)等。

考核内容需体现对于综合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通信系统分析能力的考察,不仅包括对各单元知识点的独立考核,还需要包括综合运用移动通信基本技术和各类移动通信系统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未达到50分,则平时各项考核成绩不计入总评成绩。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第一篇: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32学时)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四、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

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

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第一章概述1学时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内容:λλλλλλ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4学时λ介绍传播模型校正方法和校正实例第三章信源编码和调制技术 3学时内容:λ信源编码技术的概念λ数字调制的基本概念与回顾λ移动通信中对调制技术的特殊要求λ GMSK调制技术λ QPSK调制技术λ高阶调制λ多载波调制λ OFDM技术与应用第四章抗衰落和链路性能增强技术 4内容:λ无线通信中衰落概念回顾和抗衰落的基本概念λ分集、合并技术,瑞克接收机技术λ信道编码技术(侧重卷积码技术和Turbo码技术介绍)λ均衡技术的原理和维特比均衡的原理λ扩频、跳频技术抗衰落的基本原理λ多天线和空时编码λ AMC和HARQ两种自适应链路增强技术的基本原理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5 内容:λ组网概述λ蜂窝小区和频率复用λ切换、位置更新λ多址接入λ码分多址关键技术λ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λ功率控制技术λ切换、位置更新λ网络结构学时学时第六章 GSM系统和GPRS系统 5学时内容:λ概述λ GSM的业务及分类λ GSM系统结构λ GSM的信道λ GSM的无线传输λ GSM的语音处理λ GSM系统的信令协议λ接续和移动性管理λ GPRS概述λ GPRS的业务λ GPRS的网络结构λ GPRS协议结构λ GPRS的会话和移动性管理λ GPRS空中接口介绍λ EDGE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第七章第三代移动通信CDMA系统内容:λ 3G概述λ IS-95和CDMA20001X技术λ WCDMA技术λ TD-SCDMA 技术第八章未来发展2内容:λLTE ,LTE+等的基本概念和技术λIMT-advance一些概念λ技术发展趋势期中考试机动学时学时2学时2学时4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论和网络难点:移动通信无线传播理论;抗衰落技术、移动通信网络和基于CDMA技术的3G网络八、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啜钢、王文博、常永宇、李宗豪.2005.9,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美] Theodore S.Rappaport.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电子工业出版社影印版.1998.9 2.郭梯云等.数字移动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3 3.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4.吴志忠移动通信无线传播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杨大成等移动传播环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许希斌等译Jhong Sam Lee Leonard ler 著.CDMA 系统工程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2 7.张平,王卫东,陶小峰等编著.WCDMA移动通信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3 8.啜钢等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李建东,杨家玮个人通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10.Wi1lliam C.Y.Lee 著,宋维模,姜焕成等译.移动通信工程理论和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11.孙孺石,丁怀元,穆万里,王泽权著.GSM数字移动通信工程.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12.The GSM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Michel Mouly and Marie-Bernadette Pauter, 1992 13.钟章队,蒋文怡,李红君等编著.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12 14.杨大成等.cdma2000 1x移动通信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执笔人: 啜钢第二篇: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移动通信(专业限选课)Mobile Communications【课程编号】XZ26224 【学分数】2【学时数】40=27+9+4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一、教学目的、任务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移动通信的各类关键技术。

2024年《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CDMA扩频通信原理
介绍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扩频码的选择和产生 方法,以及扩频通信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
2024/2/29
19
3GPP LTE/LTE-A网络架构及协议
01
3GPP LTE/LTE-A网络架构
包括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PC)、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 入网(E-UTRAN)和用户设备(UE)等组成部分。
30
用户隐私泄露风险及应对策略
用户隐私泄露风险
在移动通信中,用户隐私泄露可能导致身份盗窃、垃圾信息骚扰等 问题。
隐私保护技术
如数据加密、匿名化处理等,这些技术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 被非法获取。
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包括加强用户权限管理、建立数据泄露应急响应机制等,以确保用户 隐私得到全面保护。
2024/2/29
包括恶意软件、钓鱼攻击、DDoS攻击等, 这些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 重后果。
2024/2/29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包括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补丁、限制不必要 的网络访问等,以降低网络被攻击的风险。
网络安全技术
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加密技 术等,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网络的安全 性。
行业自律和规范
许多行业组织也制定了相应的自 律规范和标准来指导网络安全和 隐私保护工作。这些规范和标准 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数据处 理实践,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 平。
2024/2/29
32
08
实验环节与课程设计
2024/2/29
33
实验环境搭建和实验内容安排
硬件设备
包括基站、移动台、信道模拟器等。
2024/2/29
12
03
无线传输技术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在移动通信领域有扎实的基础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本课程教学大纲将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3. 理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多址技术等;4. 熟悉移动通信标准和相关协议;5. 能够分析和设计移动通信系统;6. 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1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3 移动通信的特点与应用2.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2.1 无线传播特性与信道模型2.2 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与功能模块2.3 基站与移动台的通信过程3. 无线信道与调制技术3.1 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3.2 无线信道的特性与建模3.3 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4. 多址技术与多用户检测4.1 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4.2 多用户检测技术4.3 分布式与集中式多址技术5. 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5.1 2G、3G、4G和5G移动通信标准 5.2 移动通信协议的体系结构5.3 移动通信中的安全和隐私保护6.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6.1 系统容量与频谱效率6.2 多天线技术与空分复用6.3 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7. 移动通信应用与发展趋势7.1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和智能交通中的应用7.2 移动通信的创新与发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案例分析等;2. 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3. 教学辅助:教材、PPT课件、实验设备等;4. 自主学习:推荐相关教材、学术论文和网上资源;5. 评估方式:课堂测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

五、教学要求与评估标准1. 学生应出勤率达到规定要求;2. 学生应按时完成相关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3. 学生应参加课程设计并顺利通过评审;4. 学生应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合格的成绩。

《移动通信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移动通信原理及应用》的第四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信号调制与解调、多址技术、频率分配与规划、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如功率控制、信道编码、信道估计等)以及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掌握信号调制与解调、多址技术等基本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信号调制与解调、多址技术、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难点: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信道编码、信道估计等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移动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手机、无线网络等,引发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系统的组成、信号调制与解调、多址技术等基本知识。

3. 实例分析: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信道编码、信道估计等关键技术的作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信号调制与解调、多址技术、关键技术等方面,以结构图、流程图等形式展示,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七、作业设计1. 简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2. 解释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3. 描述信号调制与解调、多址技术的基本原理。

4. 讨论功率控制、信道编码、信道估计等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5. 结合实例,说明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024年度《移动通信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度《移动通信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信道编码与调制
了解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以提高信号传输 的可靠性。
10
多址接入技术与干扰抑制
多址接入技术
介绍FDMA、TDMA、CDMA等多址接入技术的 原理和特点。
干扰抑制技术
分析移动通信中的干扰来源,并介绍常见的干扰 抑制技术,如功率控制、分集接收等。
扩频通信技术
了解扩频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抗干扰和提高系 统容量方面的应用。
3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与趋势
2024/2/2
移动通信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01
从1G到2G的技术演进,主要解决了语音通信和低速数据业务的
问题。
3G与4G时代的发展
02
实现了移动宽带和高速数据传输,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
端的普及。
5G及未来移动通信的趋势
03
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将开启万物互联和智能化时
实验二
无线信道特性与传输技术实验
2024/2/2
设计思路
通过实验测量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如路径损耗、多径 效应等,让学生了解无线信道对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影 响,并掌握相应的传输技术。
实验三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实验
设计思路
通过模拟软件或实际网络数据,让学生进行移动通信网 络的规划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 能力。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包括多址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技 术、分集技术等。
2024/2/2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包括网络规划原则、方法,网络优化策略等 。
35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5G技术发展与应用
探讨5G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适用对象:本科执笔:刘世安学时数:54 审核: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无线通信的系统原理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

2、知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掌握移动通信各种类型网络的组成及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高级人材。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

2、掌握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蜂窝系统的原因。

3、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3、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5、了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重点难点]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第二章调制解调[目的要求]1、掌握MSK、GMSK、GFSK的调制原理和差别。

2、掌握MSK的相位轨迹和同相分量、正交分量的输出。

3、掌握QPSK、OQPSK、π/4-DQPSK和QAM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差别。

[教学内容]1、调制的概念,移动通信中调制技术的作用。

2、最小频差和相位连续的概念,最小频移键控的概念和调制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智能电子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基本技术,拓宽就业口径。

二、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现状和趋势;掌握移动通信基本原理及基本技术;掌握二种系统——TDMA、CDMA系统;能分析GSM移动电话机电路原理并能排除常见故障。

1、了解移动通信历史背景与现状。

2、掌握调制解调电波传播,噪声与干扰等基本原理,掌握多址、区域覆盖及信道配置、网络结构及组成,移动性管理、信令等基本技术。

3、掌握TDMA、CDMA二种系统组成及原理。

4、掌握一种GSM移动电话机电路原理及维修方法.三、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安排本课程教学时数72学时,4学分,具体安排如下:大纲内容一、概论(4学时)(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移动通信概念及特点。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3、了解常用移动通信系统及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4、掌握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方法。

(二)主要内容1、通信的概念,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移动通信概念,主要特点。

3、移动通信系统分类。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二、数字调制与解调(8学时)(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移动通信对数字调制与解调的要求。

2、掌握FSK、MSK、GMSK的调制解调原理、特性。

3、掌握PSK、QPSK、π/4—DQPSK的调制解调原理、特性。

(二)主要内容1、数字调制与解调的有效性、可靠性、可实现性。

2、FSK、MSK、GMSK、PSK、QPSK、π/4-DQPSK的数学表达式、功率谱、方框图、特性.三、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4学时)(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VHF、UHF的直射、折射、绕射、反射、散射方式。

2、理解多径效应与信号衰落的概念。

3、掌握接收机输入电压、功率、场强概念及换算.4、掌握分集接收抗衰落原理及其方式。

(二)主要内容1、VHF、UHF电波传播特性。

2、多径效应,快衰落,慢衰落。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和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业界广泛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移动通信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典型系统的相关知识,为将来从事移动通信工程技术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能把握行业发展方向。

三、课程主要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四、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手段1.教学组织形式(1) 理论课:主要以班级授课方式,辅之以分组讨论、课内外结合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

(2) 实验课:以“个人+小组+班级”方式组织教学:单个指导、分组讨论及分析讲解,辅之以课内外(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等形式组织实验教学。

2.主要教学方法(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强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2) “课件+板书+演示”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中,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介的作用,讲解、分析各种理论知识。

(3) “集体讲述+分组讨论+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任务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课是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做实验,用理论来解释,分析实验结果,又以实验结果来证明理论,互相印证,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学会使用仪器设备,掌握实验测试技能和提高计算机仿真能力之目的。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是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书本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应用实验的手段与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建立或者修正完善力学模型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

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

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介绍传播模型校正方法和校正实例
第三章信源编码和调制技术 3学时内容:
●信源编码技术的概念
●数字调制的基本概念与回顾
●移动通信中对调制技术的特殊要求
●GMSK调制技术
●QPSK调制技术
●高阶调制
●多载波调制
●OFDM技术与应用
第四章抗衰落和链路性能增强技术 4学时内容:
●无线通信中衰落概念回顾和抗衰落的基本概念
●分集、合并技术,瑞克接收机技术
●信道编码技术(侧重卷积码技术和Turbo码技术介绍)
●均衡技术的原理和维特比均衡的原理
●扩频、跳频技术抗衰落的基本原理
●多天线和空时编码
●AMC和HARQ两种自适应链路增强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5 学时内容:
●组网概述
●蜂窝小区和频率复用
●切换、位置更新
●多址接入
●码分多址关键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
●功率控制技术
●切换、位置更新
●网络结构
第六章 GSM系统和GPRS系统 5学时内容:
●概述
●GSM的业务及分类
●GSM系统结构
●GSM的信道
●GSM的无线传输
●GSM的语音处理
●GSM系统的信令协议
●接续和移动性管理
●GPRS概述
●GPRS的业务
●GPRS的网络结构
●GPRS协议结构
●GPRS的会话和移动性管理
●GPRS空中接口介绍
●EDGE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第七章第三代移动通信CDMA系统 4学时内容:
●3G概述
●IS-95和CDMA20001X技术
●WCDMA技术
●TD-SCDMA技术
第八章未来发展 2学时内容:
●LTE ,LTE+等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IMT-advance一些概念
●技术发展趋势
期中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论和网络
难点:移动通信无线传播理论;抗衰落技术、移动通信网络和基于CDMA技术的3G网络
八、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啜钢、王文博、常永宇、李宗豪. 2005.9,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美] Theodore S.Rappa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电子工业出版社影印版. 1998.9
2.郭梯云等. 数字移动通信.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5.3
3.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4.吴志忠移动通信无线传播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杨大成等移动传播环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许希斌等译 Jhong Sam Lee Leonard E. Miller 著. CDMA 系统工程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2
7.张平,王卫东,陶小峰等编著. WCDMA移动通信系统.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3
8.啜钢等 CDMA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李建东,杨家玮个人通信.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
10.Wi1lliam C. Y. Lee 著,宋维模,姜焕成等译. 移动通信工程理论和应用.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11.孙孺石,丁怀元,穆万里,王泽权著. GSM数字移动通信工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12.The GSM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Michel Mouly and Marie-Bernadette Pauter, 1992
13.钟章队,蒋文怡,李红君等编著. 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12 14.杨大成等. cdma2000 1x移动通信系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执笔人: 啜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