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模型的视图层PIM建模方法研究与实现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中的元模型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元模型技术研究

软件工程中的元模型技术研究随着软件领域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领域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元模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软件测试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中的元模型技术研究,包括元模型的基本概念、元模型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元模型的基本概念元模型是指对一组对象的抽象描述,包括这些对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约束条件。

元模型可以看作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它能为软件工程中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工作提供一种统一的语言和框架。

元模型的实现通常需要使用模型驱动开发(MDD)和模型转换技术,将抽象的元模型转化为具体的软件系统。

元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1.定义元模型的范围和目标:选择元模型的应用领域,明确描述元模型的主要目标和目的,确定使用的元素和关系类型。

2.识别元素和关系类型:识别在元模型中需要描述的各种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类型,包括类、属性、操作、数据类型、关系等。

3.定义元素的属性和行为:为每个元素定义相应的属性和行为,包括数据类型、默认值、编辑方式等。

4.定义元素之间的关系:为元素之间的关系定义相应的关系类型和约束条件,包括继承、关联、聚合、组合等。

二、元模型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元模型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能够为软件开发提供一种建模和描述的方式。

在软件开发中,元模型主要应用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软件测试等方面。

1.需求分析:元模型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更准确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相应的软件模型。

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建立元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功能、数据、服务等。

2.系统架构设计:在系统架构设计阶段,元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通过建立元模型,可以清晰地描述软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于系统架构评估和优化。

3.软件测试:元模型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并根据元模型定义的约束条件生成测试用例。

UML软件建模教程课后习题及答案

UML软件建模教程课后习题及答案

UML软件建模教程课后习题习题 1一、简答题1. 简述模型的作用。

答:现实系统的复杂性和内隐性,使得人们难于直接认识和把握,为了使得人们能够直观和明了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系统,就需要借助于模型。

2. 软件模型有什么特征?答:建模对象特殊,复杂性,多样性3. 软件建模技术有哪些因素?答:软件建模方法,软件建模过程,软件建模语言,软件建模工具4. 软件模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从模型所反映的侧面看:功能模型,非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对象模型,过程模型,状态模型,交互模型,架构模型,界面模型等;从软件开发工作看:业务模型,需求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测试模型等。

5. 软件建模工具应该具有哪些基本功能?答:软件模型的生成和编辑,软件模型的质量保障,软件模型管理等二、填空题1、模型是对现实的(抽象)和模拟,是对现实系统(本质)特征的一种抽象、简化和直观的描述。

2、模型具有(反映性)、直观性、(简化性)和抽象性等特征。

3、从抽象程度,可以把模型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三种类型。

4、较之于其他模型,软件模型具有(建模对象特殊)、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5、软件模型是软件开发人员交流的(媒介),是软件升级和维护的(依据)。

6、软件建模技术的要素包括软件建模方法、(软件建模过程)、软件建模语言和(软件建模工具)。

7、从开发阶段看,软件建模有业务模型、(需求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和测试模型。

8、软件语言有软件需求定义语言、(软件设计语言)、软件建模语言、(软件结构描述语言)、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等。

9、根据软件建模工具的独立性,把软件建模工具分为(独立软件)建模工具和(插件式软件)建模工具。

10、OMG在( 1997 )年把UML作为软件建模的标准,UML2.0版本是( 2005 )年颁布的。

三、选择题1、对软件模型而言,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D )。

A.是人员交流的媒介B.是软件的中间形态C.是软件升级和维护的依据D.是软件的标准文档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B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23年总目次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23年总目次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23年总目次Ә纺织科学与工程亚麻短纤维增强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周子祥,等第1期(1) 新媒体广告推送方式对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周 捷,等第1期(6) 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中的刺绣针法赖文蕾,等第1期(14) 基于K A N O 模型的冲锋衣口袋款式需求周 捷,等第2期(1) 基于P S O 的G P C -P I D 的细纱机锭速控制算法王延年,等第2期(9) B i O B r 光热超疏水涂层制备及其防冰除冰性能张彩宁,等第3期(1) 基于C u NW s /A g NWs /棉纺织品的疏水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屈银虎,等第3期(7) P B O 纤维湿法非织造材料热压工艺李志刚,等第3期(15) 基于逆向工程的青年女性夜跑服设计薛 媛,等第3期(21) 可活动式男体立裁人台手臂的研制方法对比许 珂,等第3期(28) 基于岭回归的改良 新唐装 款式设计周 捷,等第4期(1) 基于感知风险与感知价值的婚纱租赁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张云鹤,等第4期(8) 服装品牌社交电商平台宣传策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小红书为例冯润榴,等第4期(16)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缝纫平整度客观评价模型胡 胜,等第4期(25) 基于图像特征的纱线条干均匀度实时检测宋栓军,等第4期(32) 改进自抗扰下的细纱机卷绕系统控制策略廉继红,等第4期(40) Ә环境工程·化学化工面向I G B T 模块的冷却方式及微通道冷却在I G B T 中的应用研究吴曦蕾,等第1期(21) 自然条件下水冷捕获量的建模与验证孙铁柱,等第1期(38) 有机氟丙烯酸树脂/S i O 2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赵亚梅,等第1期(46) 低共熔溶剂辅助酶法制备稀有人参皂苷C K 樊雨柔,等第1期(54) 纳米Z r O 2/Z n -A l -C 涂层在模拟地热水中的防腐性能余 嵘,等第1期(62) R s -198液体有机菌肥制备及其促生性能研究朱双喜,等第1期(71) 好氧颗粒污泥对活性黑5染料的降解陈 希,等第2期(32) 基于A i r p a k 的某建筑工地活动板房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狄育慧,等第2期(40) 延河底泥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王理明,等第2期(47) 酿酒酵母启动子的克隆及特性表征孙琳琳,等第3期(51) 复合微生物腐解菌剂的制备及其菌渣堆肥性能李方向,等第3期(59) 蒸发冷却空调水质及处理方法的适用性黄 翔,等第3期(66) I n 2S 3/U i O -67异质结的构筑及可见光催化清除C r (Ⅵ)和R h B 袁童乐,等第4期(64) MA -S A S -H E MA 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余 嵘,等第4期(74) Ә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基于改进U N e t 模型的原棉杂质图像分割方法许 涛,等第1期(77) 含典型缺陷的风电塔筒环焊缝强度分析成小乐,等第1期(84)动态调整蚁群算法启发因子的A G V 路径规划沈丹峰,等第1期(93) 基于改进E S O 的柔性机械臂自抗扰-滑模组合控制朱其新,等第1期(103) 智能投影电视意象耦合造型仿生设计高小针,等第1期(112) 基于纵向阻抗的变压器虚拟相位保护夏经德,等第2期(54) 电网频率控制的新型三电平光储一体机王 刚,等第2期(63) 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与R C N N -3结合的扬声器异常声分类方法周静雷,等第2期(71) 基于B P 神经网络的电磁阀多目标优化设计沈丹峰,等第2期(79) 渐进式深度网络下盲运动图像去模糊方法王晓华,等第3期(74) 改进D *算法下的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汪小帅,等第3期(83) 多尺度混合注意力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李云红,等第3期(92) 融合直觉模糊灰色理论的制造云服务Q o S 评价方法陈 君,等第3期(101) 基于双源自适应知识蒸馏的轻量化图像分类方法张凯兵,等第4期(82) 结合先验知识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械臂抓取研究缪刘洋,等第4期(92) 基于浸入与不变自适应的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方法汤元会,等第4期(102) 局部遮荫下基于I P &O -S S A 的M P P T 控制研究王延年,等第4期(110) 改进D e e p L a b V 3+下的轻量化烟雾分割算法陈 鑫,等第4期(118) 基于新型特征增强与融合的雾天目标检测方法朱 磊,等第6期(106) 用于自动驾驶的双注意力机制语义分割方法王延年,等第6期(114) 优化脉振高频信号注入的P M S M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张 蕾,等第6期(121) T 型受限微通道内液滴生成特性数值模拟袁越锦,等第6期(129) 联合边界感知和多特征融合的点云语义分割方法卢 健,等第6期(137) 基于改进R N N 多源融合算法的网络异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李 麟,等第6期(145) 基于胶囊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赵 旭,等第1期(119) 小数据集下基于改进QMA P 算法的B N 参数学习陈海洋,等第1期(126) 基于E f f i c i e n t F a c e N e t s 的大规模自然场景人脸识别张凯兵,等第2期(87) 多策略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及应用薛 涛,等第2期(96) 多视角原型对比学习的小样本意图识别模型张晓滨,等第2期(105) Ә材料科学时效处理对20C r 渗碳钢制高速直线导轨组织及性能影响王俊勃,等第2期(17) 不同溅射气压下T i N 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徐 洁,等第2期(25) 包覆铜粉的制备及其电磁吸波性能刘 毅,等第3期(36) N i O 改性纳米多孔A g 电催化氧化硼氢化钠性能研究宋衍滟,等第3期(44) 不同溅射功率下C o C r F e N i C u 高熵合金涂层的耐腐蚀及其抗氧化性能王彦龙,等第4期(48) 钕钆变质镁铝基合金的固溶及时效行为杨建东第4期(56) Ә基础科学线性回归模型多变点的L A D -L A S S O 估计王 珊,等第2期(113) 引入正弦余弦算子和新自花授粉的花授粉算法张 超,等第2期(119)基于多源特征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的抗高血压肽识别贺兴时,等第3期(109) 一类具有时滞的S e l k o v 模型的H o p f 分歧分析马亚妮,等第3期(115) 具有恐惧和强A l l e e 效应的离散食饵-捕食者模型胡新利,等第4期(127) 一种具有执行器故障的非线性离散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李丁巳,等第4期(134) 数据中心中机柜出风温度的快速模拟张 博,等第5期(1) 水蓄冷在珠三角地区数据中心应用的节能潜力分析董梓骏,等第5期(10) 间接蒸发冷却在湿热地区数据中心的节能分析马晓晨,等第5期(18) 藏区数据中心热回收式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设计与测试黄 翔,等第5期(25) 数据中心气泵驱动复合冷却机组工作特性周 峰,等第5期(32) 声屏障及填料和配水协同优化对湿式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步兆彬,等第5期(39) 数据中心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能效评价褚俊杰,等第5期(46) 地板下送风数据中心冷通道导流的结构研究许陆顺,等第5期(53)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数据中心水蓄冷冷却系统节能优化模型郑浩然,等第5期(61) 回热式间接蒸发冷却地区适应性的数值模拟徐 鹏,等第5期(69) 基于线性S VM 算法的云数据中心蓄电池状态预测杨玉丽,等第5期(77) 数据中心送风冷通道的导流构件结构优化巩 莉,等第5期(83) 室内工况对蒸发冷凝气泵热管复合空调的影响王 飞,等第5期(92) 高热流密度多热源冷却用相变换热冷板实验研究刘 凯,等第5期(99) 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装配式高效制冷机房设计凌荣武,等第5期(107)Ә建筑环境与舒适健康过渡季高校教室短期热经历对热舒适与热适应的影响蒋 婧,等第6期(1)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复合供暖系统运行特性邓淑丹,等第6期(8) 基于G R A -P S O -B P 神经网络的办公建筑负荷率及冷冻水供水温度预测马静静,等第6期(17) 间歇用能特征下的干湿式地板辐射供暖热性能对比周文杰,等第6期(26) 传统村落微气候环境模拟应用与空间优化 以汉中市乐丰村为例李 晶,等第6期(34) 冬季产后女性热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王丽娟,等第6期(42) 中国不同地区居民节能意识影响因素调查常皓冉,等第6期(50) Ә电力安全与智能装备关键技术输电线路中污秽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研究曹 雯,等第6期(60) 恶劣环境下多参量融合的断路器操动机构辅助开关研究邱鹏锋,等第6期(69) 电力系统中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高 超,等第6期(78) 光伏组件覆雪层的自然融化脱落条件朱永灿,等第6期(89) 直流微网中双有源桥变换器精确直接功率控制叶育林,等第6期(96)。

模型驱动体系架构 计算无关模型 平台无关模型 模型转换论文

模型驱动体系架构 计算无关模型 平台无关模型 模型转换论文

模型驱动体系架构论文:MDA中从CIM到PIM的模型转换研究【中文摘要】模型驱动体系架构(MDA)是由对象管理组织(OMG)提出的一种新的软件体系架构,它以模型为核心,模型转换为关键技术,通过模型间的转换来驱动整个软件开发。

其中,模型转换是MDA开发方法的重点和难点。

在MDA和统一建模语言(UML)的理论基础上,本文首先研究了MDA中从计算无关模型(CIM)到平台无关模型(PIM)的模型转换,重点分析了属于CIM范畴的用例图与属于PIM范畴的序列图和活动图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转换规则;然后,为了实现转换并保证转换的准确性,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定义了一种用例描述规范化语言,并基于该语言给出了用例图到序列图及活动图的半自动化转换方法。

最后,基于该转换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模型转换工具,验证了转换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英文摘要】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 (MDA), proposed by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OMG), is a new kind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which focuses on models, taking model transformations as the key technology. By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models,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is driven. In the development based on MDA, model transformation is a challenging and critical point.Firstly, according to MDA and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this thesis studi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model transformation from Computation Indep...【关键词】模型驱动体系架构计算无关模型平台无关模型模型转换【英文关键词】MDA CIM PIM Model Transformation【目录】MDA中从CIM到PIM的模型转换研究摘要3-4Abstract4第一章绪论7-11 1.1 研究背景7-8 1.2 研究现状8-9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9-10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10-11第二章模型驱动架构MDA11-19 2.1 MDA概述11-12 2.2 MDA的模型架构以及模型转换12-14 2.3 MDA的优点14-15 2.4 MDA的核心技术UML15-17 2.5 本章小结17-19第三章用例图到序列图的半自动转换19-39 3.1 用例图19-25 3.1.1 用例图概述19-21 3.1.2 用例描述21-22 3.1.3 规范化的用例描述语言22-25 3.2 序列图25-28 3.2.1 序列图概述25-26 3.2.2 序列片段26-28 3.3 规范化用例描述到序列图的转换28-37 3.3.1 转换思想28-31 3.3.2 转换算法31-34 3.3.3 转换实例34-37 3.4 本章小结37-39第四章用例图到活动图的半自动转换39-53 4.1 活动图39-41 4.1.1 活动图概述39-40 4.1.2 分支与并发活动40 4.1.3 泳道40-41 4.2 规范化用例描述到活动图的转换41-52 4.2.1 转换思想41-44 4.2.2 转换算法44-48 4.2.3 转换实例48-52 4.3 本章小结52-53第五章建模及模型转换工具的设计和实现53-61 5.1 建模工具的设计53-57 5.1.1 图形化编辑框架53-54 5.1.2 用例图、序列图和活动图模型编辑器54-57 5.2 转换工具的设计57-60 5.2.1 模型的序列化57 5.2.2 用例图到序列图的转换框架设计57-58 5.2.3 用例图到活动图的转换框架设计58-60 5.4 本章小结60-61第六章总结与展望61-63 6.1 总结61-62 6.2 展望62-63致谢63-65参考文献65-69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69。

MDA简介

MDA简介

PSM Code
传统软件开发过程
需求 • 文字 分析 • 图表和文字 底层 • 图表和文字 设计
理论上的迭代过程
编码
• 代码
程序员捷径
测试 • 代码
部署
传统开发过程带来的问题
生产效率问题:重视代码、维护软件时有问题 可移植性:技术更新换代快 互操作性问题:前端系统和后端系统 维护与文档问题:后期补文档
构成系统的部件、连接件及其约 束的规约 – MDA的主要目标:
计、构建、部署、维护等各开 发活动
– MDA起源于分离系统规约和 平台实现的思想
Portability(可移植性), interoperability(互通性), Reusability(可重用性)
什么是MDA?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MDA)是对象管理组织OMG提出的一个 新的程序设计方法学。 它是一种基于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以及其他工业标准 的框架,支持软件设计和模型的可视化、存储和交换。 MDA把建模语言用作一种编程语言而不仅仅是设计语言。 MDA是一种新的用于编写规范(specifications)和开发应用程序的途径, 它基于平台无关的模型(PIM:platform-independent model)。
MDA模型
MDA的核心建立在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 模语言)、CWM(Common Warehouse Meta-model,公共仓 库元模型)、MOF(Meta-Object Facility,元对象设施) 上。 目前已开发了多个核心模型,如:企业计算(包括组件结构和事务 交互 )、实时计算(包括资源控制的特殊要求 )等。 每个核心模型都独立于任何中间件平台,表示所属类别中所有平台 的共同特性 。

模型转换的途径

模型转换的途径

PIM->PSM 模型转换的途径mdaSky UML软件工程组织由MDA 的PIM(平台独立模型)向PSM(平台特定模型)转换的方法目前尚未实现标准化。

因此目前市售的工具不得不利用自主方法进行这部分的处理。

由PIM 向PSM 的转换方法由于将在2004 年实现标准化,只有这个重要的步骤标准化了,才更加有利于MDA 这项技术的推广。

2004 年将是MDA 大发展的一年,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来看看业界一些重要的公司是如何应对MDA 这项技术的。

最近,美国Compuware 的OptimalJ 等基于对象技术标准化团体美国OMG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倡导的模型驱动架构(MDA)的Java 开发工具业已亮相。

那么Java 工具阵营的老大哥Borland 公司的JBuilder 是否会支持MDA 那?看看他们是怎么说:“我们也在关注MDA, 但是目前仍在观察其动向。

比如说第一点,OptimalJ 等产品与JBuilder,包括价格在内,不属于同一类产品。

要是支持MDA 的话,Together 更好一些。

JBuilder X 在能够轻松构筑Web 应用的角度上,以比这些工具更低的成本实现了相同的功能。

同样,即便1 行代码都不写,也能够自动生成可访问数据库的Web 应用架构,在开发过程中及开发完成后均可轻松变更Web 应用服务器等平台。

由PIM 向PSM 的转换方法由于将在2004 年实现标准化,因此到时准备在Together 中配备基于MDA 的模型自动生成功能。

”看来Borland 公司也不会轻视MDA 这项技术,准备在Together 产品中支持MDA。

MDA 技术是否会取得较大的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下面简单讲述一下从PIM 到PSM 转化的5 种途径:1. Marking图1 Marking a Model在转换之前选择了一个特定的平台,与这个平台对应有一个映射规则(mapping),这个映射规则包含一系列预先定义的标记(marks)。

mst 和 pmfg的建模方法

mst 和 pmfg的建模方法

mst 和pmfg的建模方法标题:深入探讨MST和PMFG的建模方法在数据处理和复杂网络分析中,MST(最小生成树)和PMFG(部分最大似然估计算法)是两种常用的建模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MST(最小生成树)建模方法1.基本概念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简称MST)是指在一个加权无向图中,包含图中全部顶点的、权值之和最小的生成树。

在最小生成树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有路径,且路径长度相等。

2.建模步骤(1)将图中的所有边按权值从小到大排序。

(2)从权值最小的边开始,判断这条边是否与已选择的边形成环。

如果不形成环,则选择这条边;否则,跳过。

(3)重复步骤2,直到选择的边数等于顶点数减1。

(4)此时,所选的边和顶点构成了一棵最小生成树。

3.算法实现常用的最小生成树算法有:普里姆算法(Prim算法)和克鲁斯卡尔算法(Kruskal算法)。

二、PMFG(部分最大似然估计算法)建模方法1.基本概念PMFG(Partial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简称PMFG)是一种基于高斯图模型的社区检测算法。

它通过优化部分最大似然函数,将图划分为若干个社区。

2.建模步骤(1)根据给定的数据,构建高斯图模型。

(2)初始化社区划分,将每个顶点划分为一个单独的社区。

(3)迭代优化以下目标函数,直至收敛:L(θ) = ∑_{c∈C} log P(D_c | θ) - λ ∑_{i≠j} (||μ_i - μ_j||^2)其中,θ表示模型参数,C表示社区集合,D_c表示社区c的数据,μ_i和μ_j分别表示社区i和j的均值,λ为正则化参数。

(4)根据优化后的社区划分,得到PMFG模型。

3.算法实现PMFG算法的具体实现可以采用梯度下降法、坐标下降法等优化方法。

总结:MST和PMFG是两种不同的建模方法,分别用于解决最小生成树问题和社区检测问题。

pim类模型的建立过程

pim类模型的建立过程

pim类模型的建立过程PIM(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是一种独立于平台的模型,用于描述系统或软件的结构和行为。

PIM类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需求分析: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或软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这包括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以及对系统或软件的用途和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2. 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念设计。

这一步骤主要是定义系统或软件的整体结构,并识别系统中的主要组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或类似的建模语言来创建类图,用于表示系统或软件中的各个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类定义:根据概念设计中的类图,对每个类进行详细的定义。

这包括确定类的属性、方法和关联关系。

属性是描述类的特征和状态的变量,方法是描述类的行为和功能的函数。

关联关系定义了类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4. 继承和多态:在类定义过程中,可以使用继承和多态的概念来组织类的层次结构和实现代码的重用。

继承是一种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通过它,一个类可以继承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

多态是一种同样的方法可以在不同的类中具有不同的实现。

5. 完善模型:在类定义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完善。

这包括添加必要的约束条件、扩展类的功能和重新设计类的结构。

6. 验证和验证:建立PIM类模型后,需要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模型的模拟和测试来实现,以确保模型可以满足需求和规格。

总结起来,PIM类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类定义、继承和多态、模型的完善,以及验证和验证。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独立于平台的模型,用于描述系统或软件的结构和行为,并为后续的实现和部署提供指导。

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介绍

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介绍

模型驱动开发(Model-driven development,MDD)是由模型驱动体系架构(Model-driven Architecture,MDA)技术支持并驱动的新软件开发范例,是对象管理组织(Object Management Group,OMG) 发布的软件设计方法。

MDA 提供一组指南,用于构建表示为模型的规范,从独立于平台的模型(platform-independent model,PIM)开始,通过适当的具体到领域的语言,然后转换为用于实际的实现平台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到平台的模型(platform-specific models,PSMs)。

它可以是很多种平台,例如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 (J2EE™)、CORBA 或 .Net,以通常的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例如Java™、C# 和Python。

MDA 通常用自动化的工具来执行,如IBM® 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

MDD 由MDA 驱动,并更着重于模型转换和代码生成。

然而,MDD 所使用的基于代码生成的方法有它不利的方面,这是由于例如所生成代码中的约束、技术不强的开发人员和与模型的紧耦合等因素造成的。

当企业100%地投入到代码生成中时,就没有余地进行调整了,尤其是在开发人员仔细检查其模型的时候。

基于模式的开发方法能够帮助解决该问题。

模式是在已知环境中重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模式将设计人员的时间、技能和知识进行萃取,从而解决软件问题。

此外,当模式在许多不同的项目中重复地使用时,它就成为了最佳实践。

通过设计特殊的设计模式,开发人员可以更灵活地控制所生成的代码,这就不简单地拘泥于抽象模型了。

而且,MDD 可以通过转换自动化地实现模式,这将排除重复的低层次开发工作,并且可以将技术性的专家经验加入到代码中,以提高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为了生成能够将变更反映到实现架构的解决方案工件,就要迅速地重新应用被修改的转换。

ORACLE公司PIM软件介绍

ORACLE公司PIM软件介绍

ORACLE PRODUCT HUB(PIM)收益●聚焦于产品数据的汇总和质量控制●提升跨越整个企业的产品信息的可视性●更低的数据管理成本●替身企业内部和跨越企业的数据协同●加速新产品引入和变更●建立跨业务系统流程的数据基础大约70~80%的新产品引入是失败的,超过20%的产品信息是重复的。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企业需要加速新产品引入的步伐,管理产品的成本同时又要符合政府或行业规范。

要满足这些挑战,准确、有效的主数据信息的价值和将这些产品/物资信息及时发布到企业以及相关贸易合作伙伴将变得愈发重要。

企业的干净产品数据之源关键特性●成熟的产品信息管理应用●开箱即用的提供企业级产品数据模型●提供被验证的、可扩展的行业数据模型●集成业界最佳的产品质量管理器●无限制的、可扩展的属性来满足企业数据管理需求●基于界面的属性扩展、无需任何编程●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如图像、说明册、设计图纸等●产品和组件管理,支持多重BOM信息管理●多重层级结构支持●易于定义的产品/服务绑定●丰富的Items关系管理,如供应商、地点等●继承架构来易于生成和维护父子关系的产品信息●基于流程的产品引入和变更管理●可配置的大批量数据更新●基于模板的数据创建●基于模板的发布和报表●快速而灵活的高级查询功能,快速定位相关数据●细粒度的基于角色的安全控制●丰富的Web Service和API提供●统一的数据导入工作台,管理数据导入缓存和排重●统一发布工作台来管理各源系统的数据发布和元数据•曹盛概览当企业存在很多不集成的遗留系统,采取最佳软件组合的IT策略、参与了一些并购和合并以及扩展全球业务的时候,经常会导致零散的、不一致的产品/物资信息。

这种零散的环境会导致很差的产品数据质量、运行上的低效率、降低产品面世的时间以及导致合规成本的增加。

在依靠企业系统爱增加营业额的关键业务流程中,将为更好的管理相关数据带来极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公司迫切需要恰当的解决方案来汇总、清洗、增强企业的主数据,并将它们分发到所有的应用、业务流程和分析系统中。

概念建模的方法

概念建模的方法

概念建模的方法概念建模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表示问题领域的方法,它通过抽象和泛化的方式将问题领域的实体、关系和行为表示为概念模型。

概念建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问题领域中的事物和其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在概念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M)、统一建模语言(UML)和面向对象分析(OOA)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并比较这几种方法。

首先是实体关系模型(ERM),它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表示现实世界中实体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

ERM采用实体、属性和关系这三个概念来描述问题领域。

实体表示问题领域中的具体事物,属性表示实体的特征,关系表示实体之间的关联。

ERM使用实体关系图(ER图)来表示概念模型,通过画出实体和关系之间的联系来描述问题领域。

ERM适合对问题领域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建模,但对于复杂的问题领域,ER图可能会变得非常庞大和复杂,不易理解和维护。

其次是统一建模语言(UML),它是一种用于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标准化建模语言。

UML包含了一系列图表,如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行为。

UML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元素和关系,能够更全面地描述和分析问题领域中的各种概念。

UML的优点是可以通过不同图表之间的相互关联来更全面地描述和分析问题,同时也提供了方便的可视化工具和规范,方便团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但UML的缺点是它过于复杂,学习和理解成本较高,对于简单的问题领域可能会显得冗余和繁琐。

另外一种方法是面向对象分析(OOA),它是一种将问题领域中的实体、关系和行为表示为对象、类和方法的建模方法。

OOA认为问题领域中的事物可以看作是对象的集合,它们具有属性和行为,并通过消息传递来进行交互。

OOA通过抽象、泛化和分类等方法将对象和类分别表示为问题领域中的实体和概念,并通过继承、聚合和关联等关系来表示对象之间的关联。

OOA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好地反映问题领域的实际情况,并能够与面向对象编程(OOP)相结合,方便问题的解决和系统的实现。

简述概念模型设计的方法

简述概念模型设计的方法

简述概念模型设计的方法概念模型设计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对系统中涉及的概念、实体、属性、关系以及约束等进行建模的一种方法。

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将现实世界的问题抽象为一种概念模型,使其能够清晰地描述问题领域中的各个要素,为后续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提供基础。

概念模型设计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需求收集与分析。

这一步骤是概念模型设计的基础,需要与用户和领域专家密切合作,收集和分析系统的需求。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可以进行访谈、观察和调研等方式,了解系统中涉及的实体、属性、关系等。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系统的业务场景和功能需求,为后续的概念模型设计提供参考。

第二步,实体识别与属性定义。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从需求分析中获得的实体进行识别和定义。

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或概念,在概念模型中用来表示和描述特定的实体类型。

通过识别实体,可以将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抽象为一个概念模型。

同时,需要为每个实体定义相应的属性,属性是指实体所具有的特性或特征。

通过属性的定义,可以进一步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等。

第三步,关系识别与定义。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从需求分析中获得的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识别和定义。

关系是指实体之间的连接或依存关系,用于描述实体之间的交互、约束和依赖关系。

通过关系的定义,可以详细描述实体之间的关系类型、参与者角色以及关系的约束条件。

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关系,可以通过箭头、符号或属性等方式进行表示。

第四步,约束条件定义与验证。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从需求分析中获得的约束条件进行定义和验证。

约束条件是指对实体、属性或关系的限制条件,用于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约束条件可以包括数据类型、取值范围、唯一性约束、参照完整性和业务规则等。

通过约束条件的定义和验证,可以进一步完善概念模型,确保与需求分析的一致性。

第五步,概念模型验证与调整。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已经设计的概念模型进行验证和调整。

基于多图层融合建模的无路网路径规划

基于多图层融合建模的无路网路径规划

基于多图层融合建模的无路网路径规划
宣圆峰;张挺;代军普
【期刊名称】《科技与创新》
【年(卷),期】2024()1
【摘要】实际应用中的无路网路径规划不仅需要考虑起点和终点的平面距离和障碍物,还需要考虑地表的高程、坡度、河流、植被、土质等影响因素,同时对车辆的越野性能也有要求。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种地图要素层构建环境地图的方法,使用遗传算法在野外无路网的环境下进行了路径规划,并对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为无路网路径规划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宣圆峰;张挺;代军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1175部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42
【相关文献】
1.基于OpenStreetMap的城市自行车网建模与多判据路径规划
2.基于元模型的视图层PIM建模方法
3.基于层次Petri网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安全博弈建模
4.基于元模型的视图层 PIM 建模方法研究与实现
5.一种基于栅格网的无路网路径规划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DA中基于XUML的PIM建模

MDA中基于XUML的PIM建模

MDA中基于XUML的PIM建模
尹峰;杜华荣
【期刊名称】《大众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首先介绍了模型驱动架构MDA和可执行UML,之后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基于xUML建立的模型对MDA的支持.由于动作规约语言ASL对操作行为的无歧义、精确定义,所以基于xUML的平台无关模型可以执行、可验证.实现了对MDA 的支持.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尹峰;杜华荣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51
【相关文献】
1.基于xUML的MDA开发数据仓库设计与实现 [J], 邱田华;李伟华;史豪斌
2.基于xUML的MDA模型驱动架构研究 [J], 王谢宁
3.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DA及xUML规范在其语境中的探讨 [J], 刘建宾;李建忠;余楚迎
4.基于xUML的MDA实现 [J], 李丽萍
5.基于xUML的MDA实现 [J], 李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im-3的研究进展

Pim-3的研究进展

Shirogane 等发现 Pim-3 可能被 L-6-gp130 介导的信号传导和转 录活化因子蛋白 3 ( STAT3)调控,并参与 STAT3 介导的抗凋亡进程,而 STAT3 信号能加速细胞周期进程尧阻止细胞凋亡,它通过激活 Pim-1 和 c-myc 共同作用,导致淋巴瘤的生成遥 Forshell 等认为 c-myc 可激活靶 基因 Pim-3 的转录袁导致细胞生长和分化改变袁以促进 B 淋巴细胞继 续生长和增生袁 一旦增生与凋亡失去平衡即可导致淋巴系统肿瘤发 生遥 3.2 pim-3 与肝癌
Fujii 等发现与肝癌发生相关的 24 种表达上调和 19 种表达下调 的基因,其中 pim-3 基因表达是增高的遥 随后又进一步证实了 Pim-3 蛋 白在人肝细胞癌的癌旁组织尧 一部分癌组织及再生的胆管细胞中表 达,且在癌旁组织中表达较癌组织高遥 如果干扰 pim-3 基因表达袁使之 沉默或表达下调, 则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袁并诱导其凋亡遥 wu 等发 现与野生型的小鼠相比袁 采用二乙基亚硝氨处理 Pim-3 的转基因小 鼠袁在早期便引起肝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大量癌变[3]遥 3.3 Pim-3 与胰腺癌
2 Pim-3 的生物学特性
Fujii 等 研 究 认 为 pim -3 可 能 被 转 录 活 化 因 子 蛋 白 3 (signal transducer and avtivator of transcription袁STAT3)调控袁Stat3 能加速细胞 周期循环和阻止细胞凋亡袁研究表明 Stat3 可通过上调 pim-3 导致细胞 过增殖遥 Beharry 等发现 pim-3 对动物组织正常发育有着重要作用袁推 测 pim-3 可能是通过促进肿瘤蛋白质合成而促进其生长[2]遥 Forshell 等 发现 pim-3 在淋巴瘤可被与其中一个 E-盒序列接壤的 myc 直接调 节袁是 myc 转录的靶基因袁在 myc 过表达的淋巴瘤中检测到 pim-3 蛋 白表达升高[1]遥 Popivanova 等尧Li 等的研究证实袁pim-3 能使促凋亡蛋白 Bad 在 112 位丝氨酸残基磷酸化而阻止细胞凋亡导致肿瘤发生遥 亦有 证据表明 pim-3 能自身发生磷酸化袁但其作用机制还不明确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 esg ngt ol w a e l e M d i ni o , sd veop d.
Ke r s M DA ; P M d l M OF; mea mo e ; g a h cm o e y wo d : I mo e ; t— d l r p i d l
曹伯 翰 ,李亚芬
( 北京工业大学 电子信 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北京 10 2 ) 0 14

要 :模 型驱 动 架 构 ( dldie rht tr , mo e r n aci cue MDA) v e 的核 心 思 想是 将 建模 语 言 当作 开发 语 言使 用 , 于 UML 的 基
m a t u p r a d r p e e tt n t h b v d 1 F n l b s d o c i s n i s p o t n e r s n a i o t e a o e mo e . i a l a e n E l e GM F F a wo k, c o y, p r me r GM TP,h i w a e t eve ly r
Re e r h a ai a i n fM e a— o e s d M o lng s a c nd Re l to o t m d l z Ba e dei M e ho fVi w y rPI t d o e La e M
CAO h n,LIYa e Bo a fn
第2 7卷
第 4期
天 津科技大 学学报
J u n l f ini ies yo ce c & T c n lg o r a a jnUnvri f i e oT t S n eh oo y
、o . 7 N O. ,1 2
基 于 元模 型 的视 图层 P M 建 模 方 法研 究 与 实现 I
( ol e f l t nc noma o n o t l n ier g Be i C l g Ee r iIfr t nadC nr E gn ei , in e o co i o n j gUnvri f eh oo y Be i 0 14 C ia ies yo T cn l , in 10 2 , hn) t g jg
的表 示 法 及 语 义 内容 ; 于 E 基 MO esnil t ojc fcly 对 UML建 模 语 言 进 行 扩展 , 其 对 上 述 两 种模 型提 供 F(se t me betait) a a i 使
语 义 上 和 表 示 法 的 支持 ; 最后 , 于 E l s 基 ci e p GMF框 架 开 发 了视 图层 PM 辅 助 设 计 工具 GMT . I P 关 键 词 :模 型 驱 动 架 构 ;平 台无 关 模 型 ;元 对 象 设 施 ;元 模 型 ;可 视 化 模 型 中 图分 类 号 :T 3 1 P1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5 0 2 1) 40 6 —5 6 26 1 (0 2 0 .0 90
平 台无 关模 型 (lt r dp n et dlPM) 模 方 法 主 要 关 注 于 系统 的体 系结 构 与 业 务 逻 辑 设 计 , 视 图层 支持 pa om i e ed n e, I 建 f n mo 对 较 差 . 对 此 问题 , 究 了基 于 元模 型 的视 图层 PM 建模 方 法 , 出视 图 层 PM 模 型 中界 面逻 辑 模 型 和 界 面 布局 模 型 针 研 I 给 I
I r e ov e p o lm e c i i g v e l y rmo e M , e a M o e a e d l g meh d o iw a e n o d r o s l e t r b e i d s rb n iw e d l n PI aM t — d l s d mo ei t o f e l y r n t h n a i b n v i P M sr s a c e t . erp e e t t n a d s ma t o t n so ei tr a e l g cmo e n t ra ely u d l n I wa e e r h d i o Th e r s n a i e n i c n e t ft e fc i d l d i e f c o t n o n c h n o a n a mo e i
Ab ta t h oe ie fMDA( d ldie rhtcu e i ou etemo eig ln u g sad v lp n a g a e sr c :T ec r d ao mo e rv n ac i tr )st s h d l a g a ea e eo me tln u g . e n UM L b sd P M ( ltom n e e d n d 1mo eigmeh df c s so y tm rhtcu ea d b s e slgcd s n — ae I p afr id p n e t mo e) d l to o u e ns se ac i t r n u i s o i ei . n e n g
ve yr I w r ie . h iw l e P M ee v n T eUML,ae nE a g b sdo MO esnil t bet ait)w setn e Oa rvd — F(set aojc cly , a xe ddS s opo ies a me f i t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