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设计性实验导析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引言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是物理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电学现象,加深对电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总结我在高中阶段所进行的电学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进行说明。
1. 串联电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串联电阻实验,探究电阻的串联规律。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实验板和三个电阻。
2.将三个电阻依次连接到实验板上。
3.接上合适的电源,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
4.测量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到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绘制电阻与电流关系的图表。
我们观察到,当电阻依次串联时,电流依次减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每个电阻的电阻值之和。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的结论一致,表明串联电阻的电阻值确实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然而,在实验中我们也注意到,线路中存在一些电源电压为常量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元器件使用寿命、连接线的接触不良或测量设备的误差等原因导致的。
2. 并联电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并联电阻实验,探究电阻的并联规律。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实验板和三个电阻。
2.将三个电阻并联连接到实验板上。
3.接上合适的电源,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
4.测量电阻的电流和电压。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到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绘制电阻与电流关系的图表。
我们观察到,当电阻并联连接时,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电流之和。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实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的结论一致,表明并联电阻的电阻值确实可以按照倒数之和的倒数计算得到。
然而,由于测量设备的精度限制,我们注意到实际测量的电流和电压值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此外,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电路连接的稳定性进行保证,以避免干扰和误差。
3. 电阻与电源电压关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电阻与电源电压关系实验,探究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初中电学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电学物理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 欧姆定律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3.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方法和要求。
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数据。
5.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6.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7.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
8. 学生进行练习,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验器材:1. 电压表2. 电流表3. 电阻箱4. 导线5. 开关6. 电源五、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电源、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开关依次连接成电路。
2. 调节电阻箱:分别取不同的电阻值,记录对应的电流、电压数据。
3. 分析数据:观察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4. 总结规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六、实验注意事项:1. 连接电路时,注意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负极。
2. 测量电压时,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测量电流时,电流表与被测电路串联。
3. 调节电阻箱时,要缓慢进行,避免电流、电压变化过快。
4. 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
2.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电学实验的设计及电阻的测量
电学实验的设计及电阻的测量一、 电学实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电源不超载、电表不超程、电器不超压不超流 。
2、 精确性原则:电表读数要尽可能精确、实验系统误差要尽可能小。
3、 方便性原则:实验操作方便、仪器调整方便、数据处理方便。
4、 可行性原则:选实验室经济实用器材、设计合理的能耗小的实验电路。
二、 实验仪器的选择:(1)原则:安全、精确、方便、可行,要正确处理安全和精确的关系。
(2)选择的一般步骤;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电路。
②找出唯一性的器材。
③估算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结合已知器材的规格先选定电源、再选定电压。
表和电流表以及所用的量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
④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待测电阻的阻值选择滑动变阻器。
三、 实验电路的选择;符合实验原理、操作简便、处理数据方便、系统误差小、甚至没有系统误差。
四、 控制电路的选择(二.供电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选择) 1、滑动变阻器的两种连接方式如图所示的两种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 0)对负载R L 的电压、电流强度都起控制调节作用,通常把图(a )电路称为限流接法,图(b )电路称为分压接法.限流接法分压接法 比较说明负载RL 上电压调节范围(忽略电源内阻) 0L REU E R R ≤≤+ 0L U E ≤≤分压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大 负载RL 上电流调节范围(忽略电源内阻) 0L E EI R R R≤≤+ 0L EI R≤≤分压接法电流调节范围大 相同条件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L EIL ap E I I (+)限流电路能耗较小 闭合S 前触头位置b 端a 端都是为了保护电路元件3.选择原则:在符合实验要求和安全的条件下,要操作简便、电流和电压的读数有较大的变化范围,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一般情况下当0L R R <时,或实验没有较高要求,仅从安全和精确度分析两者均可使用时,考虑安装简便和节能因素可优先选限流电路,当0L R R 及实验电路电压和电流要求从零连续调节时,选分压电路。
初中物理电学设计实验题答题技巧
初中物理电学设计实验题答题技巧
1. 理清题意: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明确被给予的条件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 绘制实验图:根据题目描述,绘制实验电路图或其他图示,明确实验装置和连接方式。
3. 分析电路: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中的电阻、电源、电流等元件,明确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关系。
4. 应用物理原理: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原理,推导和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确定如何使用电路实现实验目的。
5. 计算和测量:根据电路的特点和目的,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测量,确定所需的物理量值。
6. 选择合适的仪器:根据实验要求和测量范围,选择适当的仪器,如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7. 注意实验误差:对于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需要做出合理的估计,并在实验报告中说明。
8.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回答实验题目中的相关问题。
9. 完整实验步骤:在回答题目时,要按照完整的实验步骤进行展开,确保实验过程的连贯性和始终性。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电路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电路实验
一、实验背景和目的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和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电路实验的设计和搭建,让学生了解并运用基本电器元件,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搭建与分析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1.直流电源
2.电阻、导线等基本元件
3.胶布或夹子(固定元件)
4.数字万用表(测量电压和电流)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步骤一:简单串联电路的搭建与分析
1.将直流电源连接到面包板上。
2.准备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并将它们串联连接。
3.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和总电流。
4.记录数据,并计算出总电阻。
步骤二:简单并联电路的搭建与分析
1.在面包板上准备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并进行并联连接。
2.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和总电流。
3.记录数据,并计算出等效电阻。
步骤三:混合串并联电路的搭建与分析
1.根据实验要求,在面包板上搭建一个混合串并联电路。
2.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各个分支的电压和电流。
3.记录数据,并根据基本原理计算出各个分支的功率。
四、实验总结与思考问题
1.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在电压、电流以及总阻抗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2.研究如何进行更复杂的混合串并联电路设计与分析。
3.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改进已有装置的方法。
五、安全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
2.注意保持实验区域整洁,避免导线短路或元件损坏。
初中化学实验电学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电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原理,掌握电解水的实验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了解氢气和氧气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电解水的实验操作步骤。
2.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源、电极、烧杯、水、氢气收集瓶、氧气收集瓶、导管、开关等。
2. 实验药品: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水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水能否被分解。
2. 实验操作:(1)向学生介绍电解水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演示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实验现象分析:(1)观察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引导学生分析氢气和氧气的生成。
(2)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4. 氢气和氧气的性质:(1)让学生了解氢气和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2)引导学生掌握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等。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电解水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引导学生反思电解水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电解水的实验操作步骤。
2. 学生能观察并分析电解水实验现象,了解氢气和氧气的生成。
3. 学生能理解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电解水的应用领域,如氢能源的开发利用。
2. 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环保意义,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 引导学生进行电解水实验的改进,提高实验效果。
高中物理电学科技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电学科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材料:
- 电源(直流电源)
- 电阻(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
- 万用表
- 连线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装置搭建成串联电路,即将两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根导线上,并接入电源。
注意电流的方向应保持一致。
2.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总电阻,并记录下来。
3. 使用万用表分别测量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并计算出总电压。
4. 测量电流,并验证欧姆定律。
5. 将实验装置改为并联电路,即将两个电阻分别连接在导线上,并接入电源。
6. 重复步骤2-4,记录下并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实验要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电路连接的正确性,以避免损坏实验装置。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禁止触碰带电部件。
3. 实验完成后,及时拆除实验装置,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数据处理:
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2.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并分析其特性差异。
3. 结合理论知识,解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差异。
拓展实验:
1. 探究不同电阻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特性差异。
2. 研究并行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
3. 深入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物理课的电学实验
物理课的电学实验电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电学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器材:电池、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电流的测量材料:电池、导线、电流表步骤:a. 将电流表调校至合适的量程,接入电路,测量电流大小。
b. 更换电池,再次测量电流大小,记录数据。
c. 分析数据,讨论不同电压下电流的变化。
实验思考:通过实验,分析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线性关系?2. 实验二:电阻的测量材料:电池、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步骤:a. 将电阻接入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差和电流大小。
b. 更换电阻,再次测量电压差和电流大小,记录数据。
c. 分析数据,讨论电阻与电压差、电流之间的关系。
实验思考:通过实验,学生能否理解电阻的概念,并能运用欧姆定律来解释实验现象?能否计算出不同电阻的值?3. 实验三:串、并联电路的实验研究材料:电池、导线、电阻、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步骤:a. 将多个电阻依次串联,测量总电阻和电流大小。
b. 将多个电阻并列,测量总电阻和电流大小。
c. 讨论并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差异。
实验思考:学生能否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能否计算出总电阻和总电流?四、实验分析与总结1. 各实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学生在实验中是否呈现出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 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是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4. 实验中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拓展学习1.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内容,设计自己感兴趣的电学实验,并进行实施和研究。
2.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电路图的绘制和电路的分析方法。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中不要触摸裸露电线,以免触电。
2. 实验中注意合理使用实验器材,防止损坏。
3. 实验中注意电池的正确连接方向,防止引起短路。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通过这次实验教学,学生对于电学实验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实验:组装电路”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 设计 理念 】
本 节课 采 用 的 是 以学 生 探 究 实 验 为 主 的教 学
方式. 先使 学生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尝 试 用 物 理 实 验 进 行
2 .过 程与 方法 ( I ) 掌 握 两 只 灯 泡 串 、并 联 的连 接 顺 序 和 方
在“ 学 生 实 验 :组 装 电路 ” 一 课 中 ,教 师 从 准
备性 练习开 始 ,层 层 递 进 创 设 问题 情 境 ,引 导 学 生 积极 主 动 地 尝 试 操 作 、尝 试 阅读 ,积 极 争 论 思 考 ,尝 试 练 习 ,独 立 探 索 ,逐 步 认 识 串、 并 联 电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 学难 点 】
( 1 ) 会判 断两 只灯 泡 的连接 方式 .
( 2 ) 会连 接两 只 灯泡 的串 、并联 电路 .
63 ・
一
线 课 堂 YI XI A NK E T A NG
学 生从 电 流 路 径 、用 电 器 的 工 作 情 况 和 开 关
的作用 等方 面 阐述小 组成果 ,教师 指导 . 师 :同学 们 归 纳 得 很 好 ,在 今 后 的 学 习 中 , 我 们还 会发 现 一 些 串 、并 联 电 路 的不 同 之 处 ,看 谁 整理 得更 完整 . ( 第二 次 实验探 究是 在 学生 第一 次 实验 成 功 的 基础 上 ,设 置 问题 情 境 ,促 使 学 生在 合 作 中进 一 步独 立 尝试 、积 极 思 考 、 通 过 现 象获 得 结 论 ,使 学 生 在 思 维 能 力 和 实 验 技 能 两 方 面 都 能 得 到
人教版高中物理电学经典实验及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电学经典实验及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高中物理电学经典实验及总结一、实验难点形成的原因1、对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认识模糊,导致读数的有效数字错误2、对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两种控制电路的原理把握不准,导致控制电路选用不当3、对实验测量电路、电学仪器的选用原则把握不准,导致电路、仪器选用错误4、对电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电阻的测量”方法无明确的归类,导致思路混乱5、对于创新型实验设计平时缺乏对实验思想方法(如模拟法,转换法,放大法,比较法,替代法等)进行归纳,在全新的实验情景下,找不到实验设计的原理,无法设计合理可行的方案。
受思维定势影响,缺乏对已掌握的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进行新情境下的迁移利用,缺乏创新意识。
二、难点突破1、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电流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1~0.6A,0~3A;电压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3V,0~15V。
如图10-1所示:图10-1因为同一个电流表、电压表有不同的量程,因此,对应不同的量程,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流、电压值不相同,所以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比较复杂,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比较容易出错。
下面是不同表,不同量程下的读数规则:电压表、电流表若用0~3V、0~3A量程,其最小刻度(精确度)分别为0.1V、0.1A,为10分度仪表读数,读数规则较为简单,只需在精确度后加一估读数即可。
如图所示,电压表读数为1.88V,电流表读数为0.83A。
若指针恰好指在2上,则读数为2.00V(或A)。
电压表若用0~15V量程,则其最小刻度为0.5V,为2分度仪表读数,所读数值小数点后只能有一位小数,也必须有一位小数。
如图所示,若指针指在整刻度线上,如指在10上应读做10.0V,指在紧靠10刻度线右侧的刻度线上(即表盘上的第21条小刻度线)读数为10.5V,若指在这两条刻度线间的中间某个位置,则可根据指针靠近两刻度线的程度,分别读做10.1V,或10.2V,或10.3V,或10.4V,即使是指在正中央,也不能读做10.25V,若这样,则会出现两位不准确的数,即小数点后的2和5,不符合读数规则,如上图中所示,读数应为9.3V。
电学综合实验报告实验结论
电学综合实验报告实验结论电学综合实验报告实验结论在电学综合实验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电学的实验,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方面的实验。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电阻实验结论:在电阻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材料和不同长度的导线进行了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电阻与导线长度成正比,与导线材料的电阻率成反比。
这符合欧姆定律的理论预期。
我们还发现,导线的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较小,即导线的粗细对电阻的影响较小。
2. 电容实验结论:在电容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电容器和不同电介质的组合进行了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电容与电容器的面积和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电容器的距离成反比。
这符合电容器的基本原理。
我们还发现,电容器的材料对电容的影响较小,即电容器的材料对电容的影响较小。
3. 电感实验结论:在电感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线圈和不同铁芯的组合进行了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电感与线圈的匝数成正比,与铁芯的磁导率成正比。
这符合电感的基本原理。
我们还发现,线圈的半径对电感的影响较小,即线圈的大小对电感的影响较小。
综合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综合性的结论。
首先,电阻、电容和电感是电学中重要的基本元件。
它们在电路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如电阻用于限制电流,电容用于储存电荷,电感用于储存磁能。
其次,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通过测量,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参数对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影响。
这对于设计和优化电路非常重要。
最后,电学实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
这验证了电学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导线的内阻、电容器的漏电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总结:电学综合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电学基本原理和元件的机会。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和优化中。
电学实验的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这验证了电学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化学分析的教案
电池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03
探讨电池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如反应热、焓变等,分析电池反
应的动力学过程,如反应速率、活化能等。
03
电化学分析方法
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的原理
通过测量电极电位变化来确定待测物质的 含量或浓度。
电位分析法的优点
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 简便等。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广泛应用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 合滴定01
食品中有害物质检 测
运用电化学方法检测食品中的农 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有害 物质。
02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03
食品新鲜度检测
通过电化学技术测定食品中的维 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
利用电化学传感器监测食品的氧 化还原电位,判断食品的新鲜度 和变质程度。
06
电化学分析实验设计与操作
04
电化学分析仪器与操作
电化学分析仪器简介
01 电位计
用于测量电极电位或电池电动 势的仪器,具有高输入阻抗、 低漂移等特点。
02 电导率仪
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确定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广泛 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和 科研实验等领域。
03
极谱仪
04
基于极谱分析原理的仪器,通过 测量电解过程中得到的极化电极 的电流-电位曲线来进行分析。
02
它将溶液中的待测物质作为化学电池的组成部分,通过测量电池的某些电参数 (如电阻、电导、电位、电流、电量或电流-电压曲线等)与被测物质的浓度之 间的关系,而实现分析目的。
03
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极谱法和伏安法 等。
电化学分析的重要性
电化学分析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准确度高 01 、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高中化学电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索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索教学思想内涵。
首先,新课引入的两个演示实验为探索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紧接着,通过( 4- 15 )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证性”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教材又设置了一个讨论题,让学生自己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同时,课本后面的“家庭小实验---- 水果电池”,习题中的“用铜、银和硝酸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都是本课时探索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引入】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电池。
大到宇宙火箭、人造卫星,小到照像机、手机,都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电池等。
其实,这些电池都是应用原电池的原理制成的。
那末到底什么是原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怎样?今天我们就想通过一些实验一起来研究一下原电池的原理。
【板书】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指导】介绍实验桌上的物品,指导学生做以下三个实验: 1. 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 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3.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说明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同学认真观察现象,并思量原因【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学生回答】1. 锌片上有气泡,因为锌能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2. 铜片上没有气泡,因为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3. 铜片上有气泡【设疑】铜片上的气体是哪里来的?【学生讨论】学生激烈讨论,讨论的焦点问题有:1 、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 (学生认为可能是氢气或者SO2 或者是氧气。
最后同学认为最有可能的是氢气。
本处不展开)2 、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学生提出许多假设)学生甲:电子应是铜失去的,因为气泡是在铜片上产生的。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实践教案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公式;(2)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进行电学测量;(3)能够分析电路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用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实验:(1)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的使用方法;(2)通过实验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的阻值;(4)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欧姆定律。
2.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1)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2)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3)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3. 电路故障分析与解决:(1)识别电路中的常见故障;(2)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3)学会检查和排除电路故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实验做好铺垫。
2. 欧姆定律实验:(1)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学生动手实验,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的阻值;(4)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欧姆定律。
3.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1)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学生动手实验,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3)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4. 电路故障分析与解决:(1)让学生列举电路中的常见故障;(2)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3)学生动手实验,学会检查和排除电路故障。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让学生总结欧姆定律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电路故障的解决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电化学反应与电池原理的实验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电化学反应与电池原理的实验研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电化学反应与电池原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电池的工作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验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化学反应与电池原理。
实验名称:电化学反应与电池原理的探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究电化学反应与电池原理的相关概念和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促进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实验材料:- 电解槽- 铜和锌片- 铜和锌电极- 导线- 电压表- 盐桥- 异丙醇溶液- 铜(II)硫酸溶液- 锌硫酸溶液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实验装置1. 在电解槽中加入一定量的铜(II)硫酸溶液和锌硫酸溶液,并分别插入铜和锌电极。
2. 通过导线连接铜电极和电压表的正极,连接锌电极和电压表的负极,并将电压表调至适当的量程。
步骤二:观察实验现象1. 打开电流开关,记录电压表上的电压数值。
2. 观察电解槽中的现象,包括电极上是否能看到气泡产生等。
步骤三:更改实验条件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实验条件上进行相应的改变,如改变电极材料、电解液浓度等,重新记录实验现象和电压数值。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电压数值和实验现象,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制作图表来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电压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总结电化学反应与电池原理的基本规律和关系。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和观察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铜底片上观察到气泡产生,阳极变得轻,阴极变得重,电压表显示正值,说明铜发生了氧化反应;- 在锌底片上未观察到气泡产生,锌片变薄且失去光泽,电压表显示负值,说明锌发生了还原反应;- 当电解液溶液发生变化时,如改变溶液浓度或电解液种类,实验现象和电压数值也会有所变化。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化学反应与电池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电化学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中涉及到电子转移的过程。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版块教案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版块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性,了解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1. 直流电源2. 两个电阻(分别为R1和R2)3. 电压表4. 电流表5. 连线6. 万用表实验原理:1. 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电阻依次串联。
2. 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流通,电阻并联。
实验步骤:1. 搭建串联电路:将R1和R2连接在一起,连接到直流电源上,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记录电流和电压数值。
2. 搭建并联电路:将R1和R2分别连接到直流电源上,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记录电流和电压数值。
3. 改变电阻值:更换电阻的值,再次进行实验,观察结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1.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总和,电流在各个电阻中的大小相同,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上的电压之和。
2.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路中的电流之和,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上的电压相同。
实验结论:1. 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总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2. 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大,总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拓展实验:1. 研究电路中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2. 探究电路中电阻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电路时,注意避免触电风险,使用绝缘手套和工具。
2. 确保电源和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或过载情况发生。
实验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性,并掌握电流与电压在电路中的变化规律。
实验设计简单易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电路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电路讲解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搭建和分析,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及
其区别。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表、电阻器、开关等。
实验步骤:
1. 将电源接通,设置为恒定电压输出。
将一个电阻器与另一个电阻器串联连接起来,连接
上电源,并接入电流表测量电流值。
2. 记录下电路中每个电阻器的阻值和电流值。
3. 将电源接通,并将两个电阻器并联连接起来,连接上电流表测量电流值。
4. 记录下电路中每个电阻器的阻值和电流值。
5. 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及其区别,比较两种电路的电流值、电压值和总阻值等。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电路连接的正确性,确保电阻器、电流表等器件的正负极连接正确。
2.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电源过量输出或产生短路等危险情况。
3. 实验结束后要关闭电源,将电路拆除并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分析:
1.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器的阻值之和,电流在每个电阻器中相等,电压在
每个电阻器中不相等;
2.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小于各个电阻器的最小阻值,电流在每个电阻器中不相等,电压
在每个电阻器中相等。
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性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物理电
路方面的知识。
一堂国家一流线下课程“电机学”实验分析课设计
一堂国家一流线下课程“电机学”实验分析课设计作者:李建文李永刚武玉才梁海峰来源:《科教导刊》2022年第07期摘要新工科、課程思政、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如何打造出融“知识、能力、素质”一体的高质量课程,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围绕电气工程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机学”,以实验分析为切入点,从实验现象到理论分析,从数据参数到概念原理链接,从典型应用到科技前沿,进而给出“电机学”实验分析课设计的一般思路。
以变压器实验分析课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全过程展示。
实践表明:“电机学”实验分析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学生构建个性化知识图谱,提高了学生的思辨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实现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实验分析;课堂改革;一流课程;一流人才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01:10.16400/j.cnki.kjdk.2022.07.029引言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要求工科人才具备自主学习、思辨思维、解决复杂问题以及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1-4];践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挖掘生动有效的育人元素,与专业基础知识、前沿技术无缝衔接,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5-8];一流课程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学生的发展与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构建[9-11],课堂是实现上述背景目标的主阵地[12-13]。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强且抽象,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且问题分析过程复杂[14-15]。
如何将“知识传授、能力发展、情感价值”融入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前沿性知识与基础知识相结合,实现学生自主化、精准化、个性化,有效地获取策略性知识?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目标?上述问题是我校国家一流线下课程“电机学”课堂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50 50
2 .5
~ 5000 / V
2500 / V
2
~
A V
1、选择档位 按 顺 2、插入两表笔并短接 序 3、转动调零旋钮 点 4、断开表笔接入待测电阻 击 各 项 5、读出电阻数值 6、用毕选择开关放在0FF档
复位
mA
OFF
100
1 K 100 10
1
(二)熟悉设计电路的基本仪器
1、电源
电源是进行电路设计的必选器材,电源存在有内 阻和无内阻两种情况。选择时,一般根据研究对象 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来确定,有时根据测量的准 确性来确定(比如半偏法测表头内阻实验)。
2、电压表和电流表
在多数情况下,电压表和电流表都被视为理想电表,即电压表内阻无 穷大,电流表内阻为零,此时电表的接入对电路没有影响,但是在某些题 目中电表并不是理想的,这时电表既是一个测量仪表,又是连接在电路中 的一个电阻。电流表读数给出了通过该电阻的RA的电流,电压表读数给出 了内阻RV两端的电压。 选择的根据是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 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 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要大于满偏度的1/3)。 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一般根据研究对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同时 参考电源的电动势来选择。
根据测量电路的要求,滑动变阻器中电路中 有两种接法:
(1) 限流电路
RX
a r=0
Pb
R
负载Rx的电压调节范围
Rx R Rx
E~E
E
可见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R越大,电阻RX两端电压的变化范 围越大。变阻器总阻值R 是Rx 的2--5倍时,限流接法对电流、 电压控制作用显著,这样既便于调节,用电器两端电压变化范围 又比较大. 在合上开关以前,要使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处于a端.
新课标高考物理电学实验复习
一、命题趋势
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从课本的分组实验,延 伸到课本的演示实验,并且出现了设计型实验。对于实验能力也有明确的 要求,”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 题”。在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也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作为 重要的考试目标之一。 完整的设计一个实验,要经历诸多环节。在实际实验考查中,一般只考 查其中几个环节。比如题目给出了实验条件和实验器材,要求阐述实验原 理的;题目给出实验电路图,要求在领会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确定需测量 的物理量写出计算公式的;题目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测定和物理量判断实 验原理、进行误差分析的等等。虽然考查方式不尽相同,但目前高考中几 乎所有的设计型实验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给出实验器材的前提下进行 考查,而且都以不同方式或多或少的对实验原理作了一定的提示,以此降 低一点难度和减少考生答题的盲目性。 在众多的设计性实验中,电学设计性实验尤为突出。为什么命题专家热 衷于这一部分的考查呢?原因很简单,在这一部分命题,能够考查同学们 的电路计算、器材选择、实物连图、数据处理、综合构思、误差分析等多 方面的分析综合能力。
结论:两次接触,哪个表示数变化明显 , Rx就与哪个表 “近接”
相关结论
①“内大外小”的两层含义: ——内接法测量值偏大,外接法测量值偏小; ——内接法适宜测量大电阻(与电压表接近的电阻), 外接法适宜测量小电阻(与电流表接近的电阻)。 ②当待测电阻大小无法估计时,要试触。若电流表变 化明显(变化量与初值相比,比值较大),说明电压 表分流作用明显,宜采用内接法;若电压表变化明显, 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明显,则采用外接法。即:谁变 化大,电阻就与谁“近接”。
滑动变阻器的粗调和微调作用: ①在限流电路中,全电阻较大的变阻器起粗调 作用,全电阻较小的变阻器起微调作用。 ②在分压电路中,全电阻较小的变阻器起粗调 作用,全电阻较大的变阻器起微调作用。
小结: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在进行正确测量的前提 下,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⑴安全性原则
要保证所用仪器的安全,电源最大允许通过的 电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允许通 过的最大电流、用电器的额定电压电流等。选择电 源、电表和用电器时,保证其电流和电压均不超过 使用的量程。
~
10
V
第3步点击 此按钮
2 .5
10
50
+
1
250 500
2 .5
10
50
250
500
V
指针式多用电表
3.替代法
(1).原理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无论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 会对测量造成误差,而利用比较法测电阻可避免这些误 差.实验时先连入某待测电阻,记下电路中电表的读数,然 后把待测电阻换成电阻箱,调整电阻箱,使电路中电表的读 数与原来一样,这样的电阻箱便是待测电阻的阻值.
二、实验理论
(一)认识设计电路的结构
一个实验电路大体可分为供电部件、控制部件、 测量部件和研究部件。供电部件由电源充当,电源 供给电路中的电能,维持电路中一定的电压或电流; 控制部件一般由滑动变阻器、电键充当,电键切断 或接通电路,改变电流的方向,滑动变阻器控制输 出电压或电流的大小;测量部件一般是电流表或电 压表,主要是显示研究对象的电流或电压。研究部 件就是电学的研究对象,灯泡、电阻、电动机、二 极管等等。研究部件是中心,其他三个部件都服务 于这一中心。
⑷选择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合理的实验电路; ②找出唯一性的器材; ③估算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结合已 知器材的规格选定电源、选定电压表和电流表以及所用 的量程; ④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待测电阻的阻值选择滑动变阻器.
(三)对电阻箱、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深层次认识
电阻箱是能读出自身电阻的特殊的电阻,电流表 是能读出流过自身电流的特殊电阻,电压表是能读 出加在自身两端电压的特殊电阻。 有些设计题目给出了电流表内阻的准确值,此时 的电流表既是个电流表又是个“电压表”。这个 “电压表”如果和某个研究对象并联,就可以“读 出”研究对象两端电压;同样,如果设计题目给出了 电压表内阻的准确值,此时的电压表既是个电压表 又是个“电流表”,这个“电流表”如果和某个研 究对象串联,就可以“读出”流过研究对象的电流。 已知准确内阻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给了我们更多的 信息。
1.用电器两端电压要求变化范围较大,或从零开始连读 可调,应选分压电路。 2.如果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最小电流等于或大于用 电器的额定电流,应选分压电路。 3.如果滑动变阻器的全阻值比用电器的阻值小得多,为 了能使用电器两端电压有较大变化,应选分压电路。 4.如果滑动变阻器的全阻值比用电器的阻值相差不多, 两种电路都可以对用电器的电压(电流)进行有效方便的 控制,可以任选其中一种电路。此时应从节省电能和电路 简单考虑,应选限流电路。
大量程大角度偏 小量程小角度偏
换档重新调零 测量完毕旋离
示数不用估读 示数要乘倍率
复原测量电阻
R=15×10=150Ω
500 100 1 K 200
30 50 40
25
15
10
5
2 .5 5 .0 2 .5
~
2
0
50
~
V
0
10
0 0
0
0 .5
2
1
100 20 4
1 .5
150 30 6
200 40 8
⑵精确性原则
尽量减小实验误差。选择电表时,在保证电流和 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量程。务 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取满偏度的2/3),电表 达不到满偏的1/3是不允许的。
⑶操作性原则:
如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既要考虑它的额定电流,又 要考虑它的阻值范围,当其阻值大于用电器的阻值时 用限流电路调节电路的电压(电流)比较方便;当其阻 值小于用电器的电阻时用分压电路调节电路的电压(电 流)比较方便.
② 试触法
a.条件:未给出RX的估计阻值
·
RX P
a
A
b
·
b.选择方法:将电压表分别接a、b两点
V
如果电流表示数有显著变化,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强, 不满足RX<<RV,不适应用电流表的外接法.应用电流表的内接 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压表的示数没有显著变化,说明电 流表的分压作用很弱,满足RX>>RA,应选用内接法.P 应接在b 处。 安培表和伏特表示数变化显著(明显)的标志是它们的示 数的变化量(绝对误差)占原来值的百分比大.(相对误差)
3、定值电阻
单一阻值的定值电阻,在电路中充当保护电阻或 用来改装电表量程,众多阻值的电阻箱,在电路中 的作用是给出可变的定值电阻,用来控制电路,可 调电阻是不连续的。
二极管
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它的特点具有单向导电性,即 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4、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A、B、C、D,如图所示。接 A和B时,滑动变阻器相当于定值电阻,不起变阻作用,接C 和D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也不起变阻作用。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只是起辅助作用,是配角.它对测量 电路起调节电压,或者调节电流的作用。
(2) 分压电路
RX
a
P R E
r=0
b
负载RX的电压调节范围0~E
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R越小,越便于调节用电器两 端电压. 一般选用滑动变阻器的全电阻小于用电器的 电阻, 在0.1—0.5倍之间为好。
在合上开关以前,要使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处于a端.以使 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最小.(均为零)
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选择的原则 :
V
·
A
RX
内接法
·
R 测=
U测 I测
=
U Rx U A I Rx
Rx RA Rx
误差产生的原因:
由于电流表分压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