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五级分类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为促进贷款管理有序化、贷款等级管理科学化运用的分类标准,旨在更好地反映和衡量贷款风险,从而进一步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

一、基本内容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由银行业金融机构统一制定的,涵盖了贷款的各种类型,包括消费担保贷款、抵押贷款、经营性贷款等,均需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每个级别的定义如下:

(1)正常:偿还正常,未发生逾期,仍在按时偿还本息,分期付款也未发生延迟。

(2)关注:按期偿付本息但出现某些不良信号,如上期贷款收回状况、抵押物抵押状况等,还需关注客户的行为及偿还能力。

(3)次级:客户已出现一些违约状态,如逾期、拖欠本金或利息,但尚有改善机会,如可实施贷后管理措施,或可作出部分再融资等,以改进抵押物状况。

(4)可疑:按期偿还本息的能力存在问题,贷后管理措施可能无法有效改善客户的贷款偿还能力,因而需要更多的审核工作。

(5)损失:客户已经不能按期偿还本息,银行已经无法有效收回贷款本息,此类贷款已不可挽回,属于损失贷款范畴。

二、贷款五级分类的意义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出台,不仅使银行对贷款的审批和管理更精细化,更有利于反映和衡量贷款风险,进而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贷款

风险。

1.贷款审批和管理更精细化

由于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提供了明确的类别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依据贷款项目规模及客户信用背景,将贷款项目细分成等级分类,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监控贷款状况。

2.力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由于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制定,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风险管理部门具备必要的评价和控制技术,有助于对贷款状况进行全面审查,更好地应对和控制贷款风险。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 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 否事实上有问题,都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另 外这种方法是一种事后管理方式,只有超过贷款期限,才会在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因此,它对于改善银 行贷款质量。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类分 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感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局限性
1、过度依赖主观判断。在依赖主观判断的贷款分类体系中,同类贷款的分类结果基本上正确,但是不同类贷 款之间的界线比较模糊,分类结果难以保持一致性。
2、重在贷款事后检查,不能提供资产质量恶化的早期预警。如对借款人的合同执行情况、项目的进展情况和 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提醒借款人及时筹备资金按时还本付息,对逾期贷款本息进行催收工作等。虽然能够在 很大程度上做到对贷款进行动态监测,但是对资产质量恶化早期预警发挥不了作用,只能在贷款不能还本付息时 才能发现其恶化。商业银行也难以利用五级分类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贷款限额有多大、贷款的利率水平及对抵质 押、担保的要求等。
贷款分类
附:中国1998年之前的贷款分类
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8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 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逾 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 贷款;呆账是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 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名词解释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名词解释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名词解释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的方法,用于评估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该分类法包括以下五个级别:

1. 正常类:指贷款资产风险相对较低,借款人按照合约要求还款并偿付利息的贷款。借款人还款能力良好,无违约记录。

2. 关注类:指贷款资产可能存在少量风险,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例如,借款人可能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不善的情况。

3. 次级类:指贷款资产风险较高,借款人有一定的违约风险,还款能力不太强。需要采取一些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加强催收和追偿。

4. 可疑类:指贷款资产风险非常高,借款人已经出现严重的违约行为,还款能力非常弱。贷款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很可能需要进行减值处理或催收追偿。

5. 损失类:指贷款资产已经出现不可收回的损失,借款人已经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贷款几乎无法收回。此类贷款需要进行核销,且可能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贷款资产的风险状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贷款五级分类基础知识

贷款五级分类基础知识

1、什么是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答:贷款风险分类是指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依据综合获得的全部信息,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为分类标志,对贷款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并以此对贷款做出质量评价的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括分类的过程。由于分类结果按风险程度依次分为五个档次,因此简称五级分类。

2、贷款风险分类有几个档次?

答: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5个档次,后3个档次为不良贷款。

3、什么是正常类贷款?

答: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息,无论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看,都不会影响贷款按时足额偿还。正常贷款的基本特征就是“一切正常”。

4、什么是关注类贷款?

答: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同正常贷款一样,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潜在的缺陷,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划分时要抓住“潜在缺陷”这一基本特征。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如果这些不利因素消失,则可以重新划为正常类;如果情况恶化,影响本息偿还则要划为次级类。

5、什么是次级类贷款?

答: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次级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分界线,划分时要格外审慎。借款人必须靠正常营业收入之外的其他来源偿还贷款本息,有可能造成一定损失的至少划为次级类。次级贷款的基本特征是“缺陷明显,可能损失”。

贷款五级分类法

贷款五级分类法

贷款五级分类法

贷款五级分类法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贷款分类是指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综合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坪价。贷款五级分类法就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

(1)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2)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4)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5)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贷款五级分类是根据贷款偿还的可能性确认的。

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一、早期分类

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贷款;呆账是指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否事实上有问题,都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另外这种方法是一种事后管理方式,只有超过贷款期限,才会在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因此,它对于改善银行贷款质量。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类分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1]

二、现行分类

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2]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指根据贷款的还款情况将贷款进行分组,以便清晰地表示贷款的风险性。通常,其中有五个等级:正常、关注、可疑、损失和已损失。

一、正常:

正常还款的贷款被分类为正常状态,即贷款人按时归还贷款本息,而且不存在延期还款或者其它违约行为。这意味着贷款人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能够按时履行债务义务,风险较低。

二、关注:

“关注”状态的贷款指的是贷款人出现违约行为,但尚未超过可疑状态,例如少量拖欠本金或拖欠本金的利息。此类情况下,贷款的风险水平较高,应加以关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可疑:

“可疑”状态的贷款指的是贷款人拖欠本金或本金利息较多,已超出合同约定,但仍有可能追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此类情况下,贷款的风险较高,应加以重视,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损失:

“损失”状态的贷款指的是贷款人拖欠本息较多,已超出合同约定,且已无可能追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贷款风险较高,银行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防风险扩大。

五、已损失:

“已损失”状态的贷款指的是贷款人已拖欠本息较多,超出合同约定,且无可能追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此类贷款风险极高,银行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防风险扩大。

总之,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示贷款的风险性,便于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最终达到维护客户权益的目的。

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一、早期分类

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贷款;呆账是指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否事实上有问题,都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另外这种方法是一种事后管理方式,只有超过贷款期限,才会在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因此,它对于改善银行贷款质量。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类分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1]

二、现行分类

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2]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对银行贷款风险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贷款资产的违约程度和风险程度来进行分类,以便银行对不同风险的贷款资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保障资产质量,防范风险。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正常分类。

正常分类是指贷款资产没有逾期,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

按时足额还款,没有发生违约行为的贷款资产。这类贷款资产的风险较低,资产质量较好,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二、关注分类。

关注分类是指贷款资产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但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

银行加强风险监控和管理的贷款资产。这类贷款资产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需要银行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可能的风险发生,保障资产质量。

三、次级分类。

次级分类是指贷款资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逾期或违约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需要银行采取一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的贷款资产。这类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较高,需要银行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发生,尽量减少损失。

四、可疑分类。

可疑分类是指贷款资产出现了严重的逾期或违约行为,已经造成一定损失,但

尚未完全损失,需要银行采取强有力的风险处置和管理措施的贷款资产。这类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非常高,需要银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损失,防范风险扩大。

五、损失分类。

损失分类是指贷款资产已经完全损失,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需要银行列支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这类贷款资产已经形成实际损失,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银行及时调整资产负债表,保障资产质量和偿付能力。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如下:

1、正常贷款: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不良因素,或借款人未正常还款属偶然性因素造成的。

2、关注贷款:借款人虽能还本付息,但已存在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不良因素。

3、次级贷款:借款人的正常收入已不能保证及时、全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对外借款、保证人、保险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或处理抵(质)押物才能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4、可疑贷款:贷款银行已要求借款人及有关责任人履行保证、保险责任,处理抵(质)押物,预计贷款可能发生一定损失,但损失金额尚不能确定。

5、损失贷款: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履衍保证、保险责任和处理抵(质)押物后仍未能清偿的贷款及借款人死亡,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是银行业监管部门对贷款风险的评估标准,根据贷款的不同风险

程度,将贷款进行五级分类,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贷款,保护银行的资产安全。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主要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级别的标准。

首先是正常分类,这是最低风险的贷款分类。正常分类的贷款是指借款人按时

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逾期还款的情况,贷款担保物价值充足,风险较低,属于正常经营状态。对于这类贷款,银行可以按照正常的贷款管理程序进行管理,不需要额外的关注和审查。

其次是关注分类,这是一种轻度风险的贷款分类。关注分类的贷款是指借款人

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如经营状况略有下滑,或者担保物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这类贷款,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监控,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但并不需要立即计提坏账准备。

接下来是次级分类,这是中度风险的贷款分类。次级分类的贷款是指借款人的

经营状况出现了较大波动,或者担保物价值大幅下跌,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对于这类贷款,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采取更加严格的监控措施,可能需要计提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

然后是可疑分类,这是高度风险的贷款分类。可疑分类的贷款是指借款人的经

营状况急剧恶化,或者担保物价值急剧下跌,已经存在较大违约风险,但尚未完全损失。对于这类贷款,银行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追踪和监控,可能需要大幅计提坏账准备,以防止进一步损失。

最后是损失分类,这是最高风险的贷款分类。损失分类的贷款是指借款人已经

完全失去偿还能力,或者担保物已经不具备变现价值,已经形成了无法收回的损失。

五级分类定义和标准

五级分类定义和标准

五级分类定义和标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定义和标准是银行贷款管理的重要内容,五级分类标准通过对借款人的经营能力、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将贷款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以帮助银行有效地管理风险,保障资产质量和经营安全。以下是五级分类的定义和标准:

1.正常贷款

定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正常,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

标准:借款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且信用记录良好。

2.关注贷款

定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存在一定问题,但仍有可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

标准:借款人的收入来源稳定性不足,或者贷款违约记录较频繁,但整体上还款能力尚可维持。

3.次级贷款

定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按时足额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较低。

标准:借款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负债过重,或者有较频繁的贷款违约记录,导致还款能力明显下降。

4.可疑贷款

定义:借款人无法按时足额偿还贷款,存在较大风险。

标准:借款人经营状况恶化,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出现严重负债,导致还款能力丧失。

5.损失贷款

定义: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银行确认该笔贷款无法收回。

标准:借款人因经营破产、资不抵债等原因无法偿还贷款,银行经过尝试追偿后确认无法收回。

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贷款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贷款风险的评估和分类,帮助银行有效地管理风险,保障资产质量和经营安全。同时,五级分类标准也

是银行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贷款风险评估体系。

商业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商业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贷款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的五个分类,分别是:

1.正常类:指借款企业业务经营正常,按照合同约定准时归还贷款本息。

2.关注类:指借款企业业务经营可能出现一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但还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

3.次级类:指借款企业面临一定经营风险,可能无法按时归还贷款本息。

4.可疑类:指借款企业经营出现重大问题,可能会对还款产生不利影响。

5.损失类:指借款企业已经无法按合同约定归还贷款本息或者实际回收金额已经低于贷款余额的情况。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五级分类标准通常指的是银行根据贷款逾期等因素将贷款进行五级分类的标准。具体标准如下:

1. 正常类:贷款按期偿还,并已约定好还款计划的贷款。

2. 关注类: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密切注意或者进行关注但仍可偿还的贷款,如主要经济指标下降、经营发生轻微问题等。

3. 次级类:还款期限已经到期但仍未偿还或者逾期30天内偿还的贷款,贷款人能够偿还利息以及部分本金。

4. 可疑类:逾期超过90天或者其它因素引起的风险信号,贷款人能够偿还部分利息但不能偿还本金。

5. 损失类:贷款已经无法收回或者收回难度极大,已发生的损失不足以通过强制执行或者其他手段挽回的贷款。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贷款的五级分类法

1. 一级贷款:一级贷款通常指金融机构放出的最高等级贷款,

可以极大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并取得最大收益率。企业因低风险、良好经营状况和良好信用状况而获得一级贷款,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利率。

2. 二级贷款:二级贷款指的是金融机构认为企业风险较大而发

放的贷款。这一类型的贷款支持企业进行营运,但是企业必须承担更高的利率。

3. 三级贷款:三级贷款指的是企业风险较大的贷款,由于企业

存在较高的风险,银行会收取较高的利率。

4. 四级贷款:四级贷款是指银行认为企业风险极高的贷款。由

于企业存在高风险,四级贷款利率极高,而且常常会要求企业提供担保。

5. 五级贷款:五级贷款是指金融机构最高级别的贷款,它是最

高风险的贷款。由于市场和企业存在高风险,五级贷款的利息率极高,而且可能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品或其他形式的担保,以确保收回贷款。

- 1 -

五级贷款分类法

五级贷款分类法

五级贷款分类法

五级贷款分类法是一种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将贷款进行分类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和管理贷款的风险。五级贷款分类法一般分为以下五个级别:

1. 正常级:贷款按时偿还,没有逾期情况,风险较低。

2. 关注级:贷款还款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还款不及时或部分逾期,但仍然可以被纠正,风险程度较低。

3. 提前预警级:贷款存在一定风险,还款出现较大问题,可能会导致逾期或无法按时偿还本息。需要对贷款进行监测和风险控制。

4. 不良级:贷款已经逾期或无法按时归还,存在较大的风险,可能会造成损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催收或诉讼等。

5. 呆账级:贷款已经无法回收,风险最高,丧失了追索的可能性。需要将其作为坏账进行核销。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保护其贷款资产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答:贷款风险分类是指信用社信贷管理人员,依据综合获得的全部信息,以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为分类标志,对贷款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并以此对贷款做出质量评价的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括分类的过程。由于分类结果按风险程度依次分为五个档次,因此简称五级分类。

2、贷款风险分类有几个档次?

答: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5个档次,后3个档次为不良贷款。

3、什么是正常类贷款?

答: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息,无论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看,都不会影响贷款按时足额偿还。正常贷款的基本特征就是“一切正常”。

4、什么是关注类贷款?

答: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同正常贷款一样,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潜在的缺陷,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划分时要抓住“潜在缺陷”这一基本特征。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如果这些不利因素消失,则可以重新划为正常类;如果情况恶化,影响本息偿还则要划为次级类。

5、什么是次级类贷款?

答: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次级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分界线,划分时要格外审慎。借款人必须靠正常营业收入之外的其他来源偿还贷款本息,有可能造成一定损失的至少划为次级类。次级贷款的基本特征是“缺陷明显,可能损失”。

6、什么可疑类贷款?

答: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可疑类贷款具有次级类贷款所有表现,只是程度更加严重,往往是因重组或诉讼等原因损失程度难以确定划为可疑类。划分可疑贷款要把握“肯定损失”这一基本特征。

7、什么是损失类贷款?

答: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损失类贷款的基本特征是“损失严重”。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全部损失或收回价值微乎其微,已经没有意义将其作为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在账面上保留。贷款划分为损失类只是账面的处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对其真实价值的确认,并不代表放弃债权,农村信用社应该继续催收。

8、对企事业单位贷款如何进行分类?

答:企事业单位贷款应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的要求,在运用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担保分析工具,综合评估借款人最终偿还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9、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分类程序?

答:①确定分工、明确职责;

②收集并填写贷款分类基础信息;

③初步分析贷款基本情况;

④评估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⑤组织信贷讨论提出初分意见;

⑥上报复审并确定分类结果。

10、对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如何进行分类?

答: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因金额小、笔数多、无财务报表、且风险因素较单一,可简化手续,根据其信用等级、贷款逾期情况、担保条件等,采用矩阵法进行批量分类。

11、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的分类程序?

答:①收集并填写贷款基础信息;

②参照矩阵分类方法或标准,提出初分意见;

③根据核心定义调整后确定分类结果。

12、对自然人其他贷款如何进行分类?

答:自然人其他贷款应主要依据借款人及其经营实体的运营状况、经营收入、家庭经济收入、担保条件、还本付息记录以及逾期时间等直观指标,参照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3、自然人其他贷款的分类程序?

答:①收集并填写贷款分类的基础信息;

②简要分析、评估贷款偿还的可能性,提出初步分类意见;③确定分类结果。

14、违法、违纪、违规贷款如何进行分类?

答: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使贷款风险放大,影响到贷款的正常偿还,有的甚至引发严重的风险。因此,即使目前偿还有一定的保证、还本付息仍算正常的贷款,只要存在着法律执行风险的问题,该类贷款也应至少归为关注类。

15、停止计息贷款如何进行分类?

答: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第九条以及财政部对金融企业有关会计核算的规定,逾期90天以上(不含90天)、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至少应归为次级类。

16、分期还款的自然人消费贷款如何进行分类?

答:分期还款的自然人消费贷款,如果出现拖欠供款的现象,应视作整体贷款违约处理,其首次拖欠供款的时间则为贷款逾期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