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详解
山西云冈石窟景点介绍
山西云冈石窟景点介绍山西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距离市区约16公里。
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著名的景点。
一、历史背景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在隋唐时期,云冈石窟被大量修缮和扩建,成为当时佛教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明清时期,云冈石窟又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整治,使得它得以保存至今。
二、景点特色云冈石窟以其精美的佛教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包含了东、中、西三个部分,共有45个洞窟和252个佛像,其中以第6号窟最为著名。
第6号窟是云冈石窟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洞窟,内部有大量的佛像、浮雕和壁画,展现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高超技艺和深厚内涵。
除了佛教艺术,云冈石窟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称。
它的洞窟建筑采用了“四柱三楼”的形式,即在洞窟内设置四根柱子和三层楼阁,使得整个洞窟建筑更加稳固和宏伟。
此外,云冈石窟还有许多精美的石雕和浮雕,如“飞天”、“半跏思惟”等,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
三、游览建议1.最佳游览时间:春季和秋季是云冈石窟最适合游览的季节,此时气候宜人,景色优美。
2.游览路线:游客可以按照云冈石窟的编号顺序依次游览,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洞窟的历史和特色。
3.注意事项:在游览云冈石窟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景区内的文物和环境,不要随意触摸或刻画石窟内的佛像和壁画。
四、总结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精美的佛教艺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山西大同,一定不要错过这个著名的景点。
山西的云冈石窟简介
山西的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以东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是
我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93年,是北魏王朝为了供奉佛教而开凿的,历经45年才完工。
因为这些佛像开凿在高山上,所以被称为“云冈石窟”。
它位于
中国北方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是中国
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云冈石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东部为“昙曜广场”,是当年昙曜主持开凿的;西部为“大佛殿”,是文成帝时开凿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云冈石窟是公元5世纪中叶文成帝时期开凿的。
东崖长达3000米,有大大小小的窟龛近500个,佛像2万多尊;西崖有长达2000米,窟龛220个,佛像4万
多尊。
其中最大的窟是开凿于北魏时期的“昙曜五窟”,其中以
第一、第二、第三窟最为有名。
这三个窟开凿在一块石头上,从上面可以看到三层塔身,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最下层是个方形塔基。
—— 1 —1 —。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郊25公里处,始建于公元384年,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一千脚高耸的山崖上,镶嵌着大大小小的窟龛,共有735个石窟,其中有45个窟龛保存相对完整,现存有51,000尊石刻塑像。
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一个杰出代表,其雕塑艺术作品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云冈石窟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公元384年,当时北魏孝文帝为纪念其母杨贵妃而在大同地区兴建朝圣道场,后来又发展成为其中华夏、梁、晋等诸朝代各代皇帝都在此修建佛寺和石窟的重要场所。
云冈石窟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建设和雕刻,共有北魏、西魏、北齐、唐朝等时期的佛教石窟,以及大量的石刻造像等。
在各个朝代的建筑和雕刻艺术作品中,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可谓是最为重要和著名的。
北魏时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鼎盛时期,云冈石窟也是当时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
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的主要造像内容多以佛教经典中的佛、菩萨和罗汉为主,塑像形态庄重肃穆,线条流畅,神态生动。
其中以石刻“大佛青龙”和“六足金刚”最为著名。
除了北魏时期的造像,云冈石窟还保存有其他时期的艺术作品,如西魏时期的“石燕子”和唐朝时期的“跪卧驼”。
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展示了云冈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
云冈石窟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石窟和岩雕两部分。
石窟是在岩石上凿出的空间,通常用于佛像的雕刻和祭拜活动。
这些石窟的内部装饰以浮雕、刻画和壁画为主,内容多是佛教故事和圣经中的经典场景。
岩雕则是将石窟主要采用凿墙而成,造型多么在岩石表面直接凿刻。
云冈石窟的主要石刻内容主要包括佛教题材、历史题材和生活题材。
其中佛教题材为主,包括释迦牟尼、菩萨、罗汉和神兽等形象。
历史题材主要是一些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和历史传说的石刻。
生活题材则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服饰、建筑等方面的情况。
与其他石窟相比,云冈石窟在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云冈石窟景区传统文化解读
云冈石窟景区传统文化解读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景区。
我是您的导游,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将为您解读云冈石窟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佛教文化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东方石窟艺术明珠”。
无论是从规模、艺术价值还是历史地位来看,云冈石窟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延续了五百余年之久。
它共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总面积达到了7万多平方米。
石窟内雕刻的佛像、壁画等艺术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作品在风格上融合了中国北方和印度的艺术特点,创造出独特的“云冈式”。
精湛的雕刻技法、生动的形象塑造以及传递着智慧和慈悲的佛教理念,使得云冈石窟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的杰作之一。
二、道教文化除了佛教文化,云冈石窟还融入了道教文化的元素。
在石窟内的壁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以道教神仙形象为主题的壁画作品。
这些神仙形象作为道家文化的象征,给石窟增添了神秘而神奇的氛围。
道教强调“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云冈石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景观和神仙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的艺术手法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三、文化交融云冈石窟的石窟艺术作品中,不仅有佛教和道教的元素,还融入了汉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
这些不同文化的交融成就了云冈石窟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在云冈石窟中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族服饰、藏族民族服饰等。
这种文化的交融不仅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更是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四、保护与传承对于云冈石窟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
自20世纪以来,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保护修复,并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相关机构也致力于开展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工作,以确保云冈石窟的独特价值得到传承与弘扬。
作为游客,我们也有责任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游览云冈石窟时,请勿触摸壁画和雕刻,不要乱扔垃圾,保持景区的整洁和安静。
云冈石窟的介绍
云冈石窟的介绍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西南15公里处的五岳山南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雕塑艺术最精湛的石窟之一。
下面将对云冈石窟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云冈石窟兴建始于北魏,历经北魏、东鲁、唐、五代、辽、金、元、明、清等历史阶段,历经四百多年的兴建、雕刻和装修。
其间的第一期兴建始于公元460年,最后一期兴建完工大约在公元1370年左右。
二、规模概述云冈石窟共分为西边和东边两个区域,包含47个佛龛,252个小洞,约51,000尊石窟造像。
其中,东区的内容是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北魏石刻,享有“北魏石窟艺术宝库”的美誉。
西区的内容则是以元代大观音坐像为代表的佛像石刻,规模庞大,石窟造像雄伟壮丽。
三、建筑形制云冈石窟主要采用石窟造像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造像的代表之一。
其主要建筑形式有窟室、龛室、殿式建筑、精舍、钟楼、鼓楼等多种。
石窟多小而深,有的高大而宽,有的高耸而细,还有的是长形洞窟。
其中,以第5窟“卧佛殿”最为著名。
四、雕塑艺术云冈石窟千姿百态的造像数量、体态各异的雕像、细腻精美的刻工堪称艺术之极品。
石窟内的各种造像均来自于佛教经典和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如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龙王等。
五、保护现状云冈石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保护工作已被纳入到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范畴,且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总的来说,云冈石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其独特的规模和雕塑艺术魅力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居于重要地位。
游客来此,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造像艺术的精髓,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对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云冈石窟介绍讲解
云冈石窟介绍讲解
嘿,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那超级厉害的云冈石窟呀!
云冈石窟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
你想想,那么多精美的佛像、壮观的洞窟,就那么静静地在那里,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呢。
一走进云冈石窟,哇塞,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一尊尊佛像形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好像在跟你微笑打招呼;有的表情严肃,像是在守护着什么重要的东西。
看着这些佛像,我就在想,古代的那些工匠们得多厉害呀,能把这些石头雕琢得这么栩栩如生。
还有那些洞窟,一个比一个壮观。
有的洞窟特别大,你走进去感觉自己都变得好渺小。
就好像自己走进了一个巨人的家一样。
里面的壁画也超美的,虽然经过了那么多年,颜色有点淡了,但还是能看出当年的华丽呢。
我记得我当时在一个洞窟里,看着一尊佛像,突然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一样,回到了古代。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工匠们在辛苦地雕琢着佛像,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哎呀呀,说不定我当时还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呢,哈哈。
云冈石窟真的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呀,它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你可以在那里慢慢地逛,细细地品味。
每一个佛像、每一处壁画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都值得你去好好欣赏。
好啦,朋友们,云冈石窟就给你们介绍到这里啦。
有机会你们一定要亲自去看看哦,相信你们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的!就像我一样,被它的魅力所折服呀。
嘿嘿,下次再见啦!。
云冈石窟100字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武州山南麓的武州山上,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完成。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石刻雕塑计2万余躯,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的艺术风格,既有中原文化的质朴敦厚,又兼有西域文化的雍容大度。
它既是东方雕塑艺术的典范之作,又是佛教美术中国化的重要成就。
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7公里处的武州山上。
从山脚向上仰望,它高峻雄伟、气势恢弘。
整个洞窟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布着大小窟龛252个。
在长达1500米的崖壁上开凿了高达20米的巨大洞窟17个,大小窟龛252个。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被人们誉为“东方雕塑馆”、“世界雕塑博物馆”。
据记载:“北魏时期的工匠们以精湛的艺术水准在这批洞窟中雕造出了精美的佛像和菩萨像近6000尊。
”
—— 1 —1 —。
云冈石窟的简历
云冈石窟的简历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的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公元460年,历经1000多年的营造,形成了一座共有45个洞窟的大型石窟。
云冈石窟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一、历史背景云冈石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当时为了满足政治、经济和宗教的需求,开始在武周山南麓开凿石窟。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云冈石窟不断得到扩建和修缮,成为了一个集雕刻、建筑和绘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宝库。
二、建筑特点云冈石窟的建筑风格独特,其雕刻技艺更是精湛绝伦。
每个洞窟都有不同的主题和风格,有的以佛像为主,有的以壁画为主,有的则以建筑为主。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1、2窟的释迦牟尼佛像和第5、6窟的弥勒佛像,这些佛像不仅造型生动,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云冈石窟的建筑还具有以下特点:1.规模宏大:云冈石窟共有45个洞窟,其中一些洞窟的规模相当宏大,如第10窟的巨佛像高达17米。
2.布局严谨:云冈石窟的布局非常严谨,每个洞窟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能。
同时,各个洞窟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3.雕刻精细:云冈石窟的雕刻非常精细,不仅佛像栩栩如生,而且壁画和建筑细节也十分精美。
4.融合多元文化:云冈石窟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如印度、中亚和中原地区的文化元素都在其中得到了体现。
三、文化价值1.艺术价值: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库之一,其雕刻技艺和壁画制作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雕刻和壁画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2.历史价值:云冈石窟是中国北魏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研究云冈石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3.文化交流价值:云冈石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云冈石窟的建造过程中,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的艺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的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开凿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期间。
是中国最大的一组佛教石窟群,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
1961年,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王朝首都平城(今大同)西南25公里的武周山南麓开凿的,共有23个洞窟,大小造像51000余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
其中最有名的有三窟:第一窟是一座三层楼阁式石塔,塔基呈方形,边长约4米,高约4米;塔身为仿木结构建筑,在塔基两侧各凿一孔,供穿绳之用;塔檐为四面歇山顶;第二窟是一座由前廊、正殿、后殿、回廊组成的古印度式建筑。
这座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顶为八角形重檐攒尖式。
第三窟是一座佛坛式佛像,坐南面北。
高达17米。
石佛全身贴金彩绘,面部圆润,五官端正,体态丰满。
—— 1 —1 —。
云冈石窟讲解词
云冈石窟讲解词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3º20',北纬40º04'。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四大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宝库,其雕刻时间跨度是从公元494年的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夕开始,至公元525年结束。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长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
云冈石窟的雕刻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佛像、佛经故事和佛传故事。
其中,佛像雕刻是云冈石窟最为精华的部分,包括释迦牟尼、药师、弥勒等。
云冈石窟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其雕刻风格和技巧融合了印度、波斯、希腊、罗马等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云冈石窟中,游客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艺术风格和雕刻技巧的变化,如北魏时期的朴素自然,到隋唐时期的华丽繁复。
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云冈石窟对研究中国佛教历史、艺术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1961年,云冈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云冈石窟,景区内设有多种语言导览系统,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语言。
同时,景区还提供多种参观方式,如普通游客参观、学生团体参观、专家学者参观等。
为了保护石窟的文物,景区对游客的游览数量和游览时间都做出了严格
限制。
在参观时,游客需要遵守景区的规定,不得触摸或者刻画文物,也不得在文物周围吸烟或者摄影。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
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
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
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
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
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
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
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
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如何介绍云冈石窟
如何介绍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中国北方著名的佛教石窟寺庙群,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南16公里左右的云冈。
其最早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等朝代的不断修建和维护,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风貌。
云冈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石窟的总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内部共有262个洞窟、51000多尊佛像、3600多平面浮雕、1200多座石堆塔等。
其中,以五穴为主,包括中穴、北穴、南南穴、北北穴和西小南穴。
五穴之中,以中穴规模最大,有35个洞窟;北穴则是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
洞窟内的佛像和浮雕都精美绝伦,栩栩如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云冈石窟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莲花池、坐禅堂、净慧楼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云冈石窟内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宏年间,为一座方形的殿堂,内部供奉着如来佛像。
大雄宝殿之外,还有大小多个殿堂,其中坐禅堂是专供僧人修行的场所,在这里可以看到僧人们的修行场面。
除了佛教艺术和建筑之外,云冈石窟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石窟内的壁画、浮雕和题刻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是研究中国历史和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例如,北魏时期的壁画中,有关于古代农业、官员进贡、曲艺、饮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著名的是“普贤菩萨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壁画之一。
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以其巨大的规模、精美的技艺、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探访。
对于如何介绍云冈石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突出云冈石窟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云冈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通过介绍云冈石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老的建筑和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2. 介绍云冈石窟的建筑和艺术风格。
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杰出典范之一,通过介绍云冈石窟的建筑和艺术风格,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建筑和艺术文化。
云冈石窟五窟介绍
云冈石窟五窟介绍云冈石窟是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石窟景区,位于云冈山脚下,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贵遗产。
云冈石窟共有五窟,分别是窟1、窟2、窟3、窟6和窟8,彼此间的风格各异,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元素,展示了当时中国北方的文化和艺术繁荣。
云冈石窟窟1,是云冈石窟中最早的一个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相传由北魏著名宰相爨松所建。
石窟内有一座巨大的立佛像,高17.14米,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佛像。
该立佛像造型庄重,气势磅礴,展现了佛教艺术的壮丽和庄严。
此外,窟内还有众多精美的浮雕和壁画,描绘了佛教经典故事和人物形象,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云冈石窟窟2,始建于北魏文成帝时期,比窟1晚了几十年。
窟2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石窟之一,是三个窟中唯一完整保存了圆屋顶的石窟。
窟内主要供奉一尊坐佛像,造型精美,姿态优美,栩栩如生。
佛像两侧还有壁龛,内有供奉的小佛像和其他佛教神像,展示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云冈石窟窟3,始建于北魏太和元年,是云冈石窟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窟。
窟内供奉龙王和龙女、莲花池、护法神、众佛等壁龛,雕工精湛,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窟顶处还有壁画描绘着佛教故事和仙境图案,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是云冈石窟中壁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云冈石窟窟6,始建于北齐时期,是云冈石窟中年代最晚的一个窟。
窟内主要供奉一尊坐佛像,造型简洁端庄,仪态庄严,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窟内还有其他佛像和神像,雕工精细,栩栩如生。
云冈石窟窟8,是云冈石窟中唯一的道教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时期。
窟内供奉了三尊神像,分别是道教的三清神,即太上老君、中岳元君和东华帝君。
三尊神像造型庄重,神态肃穆,是中国古代道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云冈石窟的五个窟穴各具特色,展示了中国石窟艺术的多样性和发展历程。
这些石窟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元素,是中国古代宗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贵遗产。
山西云冈石窟的介绍
山西云冈石窟的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南约40公里的武周山南麓。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
龛252个,雕像4700余尊,碑刻题记2700余品。
窟内塑像和浮雕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其中最大的一个洞窟——“云冈第十三窟”,进深10米,高约20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有
一楼一底之分。
窟内的塑像和壁画是云冈石窟的精华所在。
云冈石窟以雕刻艺术著称于世,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公元440年至550年的100多年间,开凿了以第六窟为代表的第一期石窟群。
这一期石窟群共6个洞窟,全部开凿在一个大石砌平台上。
这些洞窟分别为“一窟一佛”、“三窟一佛二菩萨”、“五窟两佛三菩萨”、“七窟多佛二菩萨”、“四洞三堂多佛二菩萨”和“十窟多佛二菩萨”。
这些洞窟中的佛像雕刻细腻,形体优美,风格多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第六窟——文殊菩萨像。
此像高达14米,头戴金冠、身披袈裟、手捧宝杖,神态庄严。
—— 1 —1 —。
山西的云冈石窟的介绍
山西的云冈石窟的介绍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以北约20公里的武周山南麓。
它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的最早主人是北魏皇室,后来,因为佛教在中国的盛行,云冈石窟的开凿也就和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座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集中了北魏时期建筑、雕刻、绘画的最高成就。
石窟内有大大小小的佛像十万多尊,最大的佛像高17米,重达20吨。
云冈石窟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北魏王朝在武周王朝时期开凿的皇家石窟;第二部分是西魏、北周时期开凿的佛教石窟;第三部分是以北魏时期雕刻为代表的石窟群。
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窟”和“第二窟”。
第一窟是整个云冈石窟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窟群。
窟内佛像高大雄伟,造型精美,规模宏大。
窟中央为释迦牟尼坐像,高达17米,头高4米、鼻长1.7米、眉长2.8米、眼大如盘、明眸善睐、纤毫毕现;双手持钵、足踏锡杖;像身披袈裟。
—— 1 —1 —。
云冈石窟景区的人文与风景
云冈石窟景区的人文与风景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南郊,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遗产之一。
景区内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遗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一、云冈石窟的历史与文化云冈石窟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
在北魏的统治下,当时的皇帝和贵族赞助修建了这个巨大的石窟群。
这些石窟以佛教为主题,是佛教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瑰宝。
1. 大型佛像云冈石窟以其庞大而精美的佛像而闻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乾隆年间所发现的世界最大的石雕佛像——佛顶纱帽的尨毛造像。
这尊佛像高达17米,是现存最大的佛像之一。
除此之外,石窟内还保存了许多其他精致的佛像和浮雕,以及装饰华丽的佛龛。
2. 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云冈石窟的艺术价值在于它融合了佛教教义与当时的绘画、雕刻技术。
在这些石窟中,可以看到自然戏法、浮雕和壁画等多种技法的应用。
浮雕和壁画生动地描绘了佛陀的故事、佛教教义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为后世了解古代中国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料。
二、云冈石窟的自然风光除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景区还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给游客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1. 山水之美云冈石窟位于青铜峡河谷之间,四周环抱着峻峭的山峦。
从景区的高处眺望,可以看到壮丽的山水景色。
春天,山坡上盛开的花朵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夏秋之际,绿树红叶的景象让人陶醉其中。
冬日,雪覆盖的山峦更显出一种宁静与神秘之感。
2. 鸟语花香云冈石窟景区的丰富植被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
在清晨,你可以聆听到来自鸟鸣的悦耳之音,感受大自然的静谧。
漫步在花海中,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三、参观云冈石窟的建议如今,云冈石窟景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前往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我对游客参观云冈石窟的一些建议:1. 提前了解历史与文化在参观之前,建议游客提前了解云冈石窟的历史与文化。
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石窟内的艺术作品,增加旅游的价值。
2. 保持文明礼仪在石窟内参观时,请尊重杜绝破坏文物的行为。
云冈石窟景区之旅全攻略
云冈石窟景区之旅全攻略欢迎各位游客来到云冈石窟景区,我是资深导游XXX,今天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全面的云冈石窟之旅。
云冈石窟是中国北方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雕塑艺术的宝库”,是一次探索佛教艺术和历史的绝佳机会。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云冈石窟的历史、艺术和特色。
一、云冈石窟的历史渊源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南16公里处的悬崖峭壁上,经历了1500多年风雨的洗礼。
它的建造始于公元460年,历经十余代人的持续努力,直至公元525年才告竣工。
云冈石窟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佛教石窟艺术的独特风貌,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里数排列整齐的壁龛及造像。
这些石窟为当时社会文化和佛教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探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1.壁龛设计:云冈石窟中的造像几乎全部分布在75个洞窟的壁龛里。
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纵深感,还使得造像能够更好地被游客观赏到。
2.造像风格:云冈石窟的造像风格主要有北朝风格和唐代风格两种。
北朝风格追求简洁、明快,塑造方式生动逼真;唐代风格则更加细腻、庄重,给人以肃穆的感觉。
3.壁画艺术:云冈石窟的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形象生动,色彩明丽。
其中,立体浮雕造像与平面壁画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云冈石窟的参观路线1.主要洞窟区:我们首先来到主要洞窟区,这里集中了许多精美的造像和壁画。
最具代表性的是第六洞,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
在参观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保持良好的游览秩序,避免触碰石窟内的文物。
2.东山区:接下来,我们前往东山区。
与主要洞窟区不同的是,东山区的洞窟形式更为多样,有直刻洞、堆塔洞等。
同时,这里还有著名的盘龙造像,为云冈石窟增添了神秘而壮观的景致。
3.西山区:我们继续前行,来到西山区。
西山区以高峻的石山为特色,这里的洞窟雕刻精美程度不亚于主要洞窟区,让人留连忘返。
四、云冈石窟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云冈石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也是世界遗产。
云冈石窟导游词详解
云冈石窟导游词详解欢迎各位游客莅临云冈石窟!我是您的导游,今天将为大家详细解读云冈石窟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内涵。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请随我走进这座历史悠久且充满智慧的石窟群。
一、云冈石窟的历史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盛于北魏(公元386-534年)时期。
整个石窟群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岳窟和西岳窟,共有54个窟龛,209个洞窟,大多为佛龛和石窟造像。
在东岳窟,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遗迹,东岳窟6是最早修建的一座石窟,是我们研究云冈石窟历史的重要参考。
而西岳窟则在北魏佛教石窟艺术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影响作用。
二、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独特又多样的造像风格上。
在石窟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形象的千姿百态,从庄严肃穆的大乘佛像到活灵活现的小乘佛像,生动地展现了北魏时期的宗教信仰和社会面貌。
而且,云冈石窟的造像精细程度也堪称一绝,无论是佛像的柔和表情还是衣纹的精细处理,都凸显了古代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
除了造像风格外,云冈石窟的壁画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壁画丰富多彩,内容包括佛教故事、历史场景、人物故事等,无不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岳窟的佛顶山壁画,以其细腻的线条、饱满的色彩和独特的透视手法,被誉为佛教壁画艺术的瑰宝。
三、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云冈石窟不仅仅是艺术的宝库,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这里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见证。
石窟中展示了佛教艺术的卓越表现形式,同时也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石窟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石窟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最后,云冈石窟还是了解中国佛教历史和北魏时期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通过石窟中的艺术符号和故事情节,我们可以了解到佛教信仰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改变。
四、保护与修复工作云冈石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是一项持续而艰巨的任务。
云冈石窟的十大看点云冈石窟的旅游特色
云冈石窟的十大看点云冈石窟的旅游特色云冈石窟十大看点:1、看名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名纷至沓来。
2、看形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
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
山之南面,千仞壁立。
”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
3、看窟云冈石窟的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
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僧房窟、禅窟等,其中前三种是云冈洞窟的主要类型。
4、看佛佛、菩萨、弟子、护法等作为宗教人物形象的出现,是伴随着佛教美术轨迹发展而发生的。
5、看画掀开云冈石窟这部精美的“石书”,便似打开了一幅绝伦的卷画,在以佛、菩萨、弟子、飞天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中,亦点缀着一些佛经故事画。
这些故事画,虽不为雕刻内容的主流,但它却与石窟中的其他雕刻一样,烘托着主题,扮靓了洞窟,使云冈石窟这颗耀眼明珠,绽放出特有的艺术光彩。
6、看艺云冈石窟乐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积淀。
经调查统计,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雕刻乐器图像,尚存各种乐器雕刻500余件,27种,乐队组合60余组。
有表现佛界或俗界的专门性伎乐,也有点缀于壁面空间的图案化装饰性伎乐;有规模宏大,形式俊丽的天宫伎乐,也有态势缥缈悠逸、具有回旋流动之美的飞天伎乐。
7、看史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
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
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
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8、看人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名流学者、达官贵人为其倾倒、歌咏,留下了许多千年不朽的佳作,极大地丰富了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
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云冈石窟1—20窟详细介绍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
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
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
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
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
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
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
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
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
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
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冈石窟YungangGrottoes我国最大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曾经经历了七个小时的颠簸路程,满怀期待来到了这个让我尤为震撼的地方。
它就是像图片上那样子,看一眼就会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达17米。
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原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窟,这里冬暖夏凉,幽静神秘。
古印度佛教兴起后,佛教信徒、僧侣将石窟作为礼佛和修行的场所。
因为,依山雕凿石窟、佛像,比用砖石筑建寺院经久耐用。
佛教是汉代经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石窟寺艺术的传入,大约在3世纪。
我国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丝绸之路东行还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进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从甘肃继续东进则是宁夏须弥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
武周山的地层岩石属于株罗纪的长石石英砂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凿。
现在,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冈石窟的山门,我身后的石窟参观示意图,第1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层雕释迎、多宝佛,上层雕释伽;石窟后壁的主像是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据佛教经典讲,弥勒菩萨将继释迎佛后成佛,广说佛法,教化众生。
据说当弥勒降生人世时,世界将充满光明幸福。
释迎、多宝佛并列,佛经有这样的传说,当释迦牟尼佛说《法华经》时,忽然地下涌出安置多宝佛全身的舍利塔,现于空中。
释迎听到塔中的声音,告诉听经的大众说,这是过去东方世界宝净国土的佛,号为多宝。
当释迦佛开启塔门,示现多宝佛身时,宝塔内的多宝佛让出半座给释迦佛。
于是,释迦入塔,与多宝同结跏趺坐,宣讲经义。
第2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上层雕三世佛;石窟的后壁主像是释迦佛。
两窟的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对坐问法像。
有关维摩、文殊对坐问法是南北朝、隋唐时期流行的题材,敦煌石窟的壁画就有“维摩诘图像”。
佛经中有“文殊问疾”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维摩居士“示现”病相,众人前去探访。
释迦牟尼知道后,派以智慧著称的文殊菩萨带领弟子前去维摩居住处。
在维摩居士的丈室里,文殊菩萨和能言善辩的维摩展开大乘佛教义的讨论,使从者心服口服,也令文殊菩萨十分赞叹。
第2窟前有一泉水长年涌出,泉水清凉可口,被称为“石窟寒泉”。
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第3窟。
它被称为云冈石窟之最。
洞窟崖面高25米,开窟面宽50米,规模最大。
原为大型塔庙窟设计,开凿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因工程浩大,北魏一代未能完工,后室的三尊大像为初唐时期补雕而成。
第3窟的前室分两层,上层左右两侧各雕一塔,中部凿方形窑室,主像为弥勒菩萨,壁面满雕干佛。
后室的中部塔柱壁面属北魏时期雕凿,高约10米左右的3尊大佛,属唐代作品,分别为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阿弥陀佛第3窟初唐(公元618-741年)菩萨第3窟初唐(公元618-741年)第4窟是塔庙窟,中央雕凿方形立柱,东壁交脚弥勒像保存比较完整,据考证是云冈现存纪年最晚的造像,由北魏晚期正光年间(公元520年——524年)开凿,是第1至第13窟之间仅有的晚期大窟。
现在,大家看到几座宏伟高耸的楼阁,它们建筑在洞窟的前檐,被称为窟檐建筑。
据专家考证,云冈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但多数因战争或其它因素毁坏,现仅存的窟檐建筑为清代以后建造。
第5、6窟是一组双窟,窟檐建于清代的顺治八年(1651年),这组建筑朱红柱栏、琉璃瓦顶、巍峨挺拔、气势非凡,是五间四层的绕廊木构楼阁。
第7、8窟同样是一组双窟,辽代这里被称为护国大寺,现在的窟檐是1994年由国家拨款重新建造,对保护石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精巧著称的一窟,称“第一伟窟”。
第6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为中心塔柱,塔高15米,分上下两层。
请大家看,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佛像立体感很强。
四方塔柱上层的立佛是具有极高水平的楼空雕刻法,这种立佛被称为“接引佛”。
我们举目四周环视,发现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间,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等,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的佛国世界。
第6窟更具有佛教和艺术感染力的是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的释迦佛陀本生故事图,艺术家以浅浮雕和高浮雕结合的手法,用连续排列的形式,运用近40幅的雕刻,表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前后到降魔成道、初转法轮的佛传故事。
第6 窟第7、8窟是孝文帝时开凿的一组双窟,属孝文帝初任皇帝时开凿,细心的朋友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孝文帝时期开凿双窟?”双窟的开凿可能与冯太后擅政有关,冯太后是文成帝的皇后,孝文帝即位时任皇太后,一切朝政大权操纵在这位冯太后手中,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冯太后逝世。
当时将冯太后和孝文帝并称为二圣或二皇,冯太后世奉佛教,开凿双窟应与冯太后主持朝政有重大关系。
第9、10窟是一组双窟,开凿时代略晚于7、8窟,为冯太后的阉官王遇负责设计监造,两窟初建于公元484年。
第9、10窟的前室雕凿四根八角柱,每窟洞开三门,颇具汉魏以来中国建筑’“金楹(金柱)齐列,玉局(柱础)承跋”的遗风。
大家看到的前室侧壁屋形龛、后室窟门上方屋形檐等雕刻,都是仿汉民族木结构的建筑形式。
第11、12、13窟是一个组合的整体形式,以第12窟为中心。
第12窟是凿前后室的洞窟,前室外壁上方凿屋檐,下方雕列柱。
洞开三门。
后室南壁中央上凿明窗,下开窟门。
两侧的11、13窟则于窟门上方各开明窗,与12窟形成左右对称的立面布局。
第15窟是著名的“万佛洞”。
第16、17、18、19、20号洞窟,这5个洞窟宏伟壮观,场面开阔,为北魏早期的石窟,由著名高僧昙曜负责开凿,习惯称:“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西部的第21窟至第45窟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建筑工程,孝文帝迁都后的平城,仍然逗留了一大批中下层贵族和佛教僧侣。
洞窟开凿的时间从494年开始,至524年结束,规模不大,窟龛种类复杂。
云冈石窟晚期主要以第33、35、38、39为代表,流行三壁三龛式的洞窟。
“秀骨清像”式的造像流行,表现出佛像一律褒衣博带,菩萨帔帛交叉新造型;造像的身姿挺秀,风神飘逸,注重形式美。
一种长颈、削肩,裙摆密折平行的新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第38窟是北魏晚期雕刻精美、题材丰富的代表性小窟。
大家看,在窟门外部两侧各雕力士,威武雄壮,窟门上方镑刻吴天思造像记。
窟内平面作长方形,平顶刻方格平棋藻井,正圆拱华绳龛内雕释迦、多宝并坐像,龛侧雕释迦涅盘像。
南壁窟门东侧雕“降伏火龙”、“雕鹫怖阿难”及“三道宝阶”的佛传故事,西侧雕释迦修成佛后的鹿野苑初转法轮像。
东壁上层雕弥勒龛,下层雕释迦龛。
西壁的倚坐佛像雕在盘形帐幕龛内。
一组男女供养人行列雕像,排列在东壁及北壁佛龛下部;供养人群中间雕树上伎乐人奏乐的音乐树,还有爬杆倒舞的“幢倒伎神”。
大家看窟顶的方格平棋,以大圆莲为中心,周绕化生童子、诸天仆乘,四周雕刻奏乐飞舞的乐神乾闼婆、歌舞神紧那罗。
第38窟在一个不大的空间内,雕刻出丰富多变的造像内容,他们杂而不乱,形象鲜明,充分显示出北魏晚期的石窟艺术风格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云冈石窟历经1500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历史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