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和有害元素赋存状态与可选性的关系
如何保证试样的代表性
如何保证试样的代表性:
一、试样的性质应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
其具体内容包括:
1. 试样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平均含量(品位)和含量变化特征与所研究的矿体基本一致。
矿石组分含量的变化可能引起质变,组分含量变化到一定程度会使矿石具有不同的工业价值和技术加工性质。
不仅要使试样的主要化学组分的平均含量符合规定,而且要使试样的组成能反映矿体中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
即采样时,要注意使试样由矿体中具有不同组分含量的样品组成,否则即使平均含量相同,其可选性也不会相同。
2.试样中主要组分的赋存状态(如矿物组成、结构构造、有用矿物嵌布特性等)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
主要组分的赋存状态决定着矿石的可选性,采样时,必须对主要组分赋存状态的一些主要指标加以控制。
同样,不仅要控制这些指标的平均值,而且要反映其变化特征。
3.试样的理化性质(如硬度、密度、碎散程度、含泥量等)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
二、要注意不同性质的试验对试样的粒度和用量的不同要求,试样类别具体有:
1. 找矿勘探中的试样;
2. 选矿设计用试样;
3. 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样。
除了要注意各实验试样的采集量,还要注意粒度要求。
实验室试验样的粒度一般较小,工业试验样则希望能保持采出时的原始粒度。
为了保证试样代表性,采样时必须严格按照矿石可选性采样方法进行采样,矿体采样主要方法有:刻槽法、剥层法、爆破法和钻孔岩心劈取法等。
取样方法和取样的代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用正确的取样方法取出的样品,代表性较强,反之,代表性就较差。
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取样对象和地点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
矿石可选性研究
矿⽯可选性研究第⼀章绪论1.1 矿⽯可选性研究的概念、⽬的、任务及分类1.1.1 概念:矿⽯的可选性—指在现阶段选矿技术⽔平上,对矿⽯中各种可能利⽤的有⽤矿物,依靠其物理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相互分离或与脉⽯分离的难易程度。
选矿科研课题的类型及应⽤情况⑴具体矿产的选矿⼯艺研究;⑵新⼯艺、新药剂、新设备的试验;⑶选矿基础理论的研究。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⑵与⑶为具体矿产选矿试验提供⽅法和理论指导,⽽⑴⼜反过来验证新⼯艺、新药剂和新设备,从⽽推动选矿科学的发展。
1.1.2 ⽬的通过对矿⽯进⾏系统的选矿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定其是否可选,同时提出所运⽤的选别⽅法、选别流程及选别条件,指出达到的选别指标。
1.1.3 研究的任务合理解决矿产⼯业利⽤问题。
确定选矿⽅法→⼯艺流程→设备与药剂任何⼀个具体矿产的⼯业利⽤必须经过:找矿勘探→设计建设→⽣产利⽤三个阶段都可能需要进⾏可选性研究㈠矿床的⼯业评价试验决定矿床具有开采价值的因素有:①原矿品位;②储量;③地下⽔量(是否便于开采);④矿⽯性质;⑤开采条件(供⽔供电、物质供应、交通、⽓候等)。
㈡选矿⼚设计前的选矿试验⽬的:为选矿⼚设计提供依据。
需解决的问题:①在⽅案对⽐的基础上,推荐最终的选矿⽅法和⼯艺流程;②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③为选矿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㈢⽣产现场的选矿试验主要的类型:⑴应⽤或研究新⼯艺、新药剂、新设备;⑵资源的综合利⽤研究;⑶新矿体的试验研究。
1.2 矿⽯可选性研究的程序和阶段1.2.1 矿⽯可选性研究的程序矿⽯可选性研究的程序⼤致为:⑴委托单位提出任务,说明要求,编制试验任务书;⑵调查研究,制定研究计划,进⾏试验的筹备;⑶采样和制样;⑷进⾏矿⽯组成特性的研究,并制定⽅案;⑸按试验要求进⾏选矿试验;⑹整理试验数据,编写试验报告。
1.2.2 矿⽯可选性研究的阶段㈠实验室试验阶段特点:规模⼩,所需物料少,试样的物质组成和物化性质⼀致,数据的重现性及可⽐性较好;分批操作,条件易控制,影响因素较少,指标稳定;⼈⼒、物⼒、财⼒少,灵活性⼤,可在⼤范围内探索。
固体矿产勘查分析题
1.某岩芯钻探,钻孔倾向垂直岩层走向,钻孔倾角78°,第21回次钻进孔深200m,残留进尺0.8m;第22回次孔深218m,残余进尺1.4m,提取岩芯长14.5m,其中上段岩芯(页岩)长8m,下段岩芯(砂岩)长6.5m,岩层假倾角30°。
求岩芯采取率(83.3%);页岩与砂岩换层深度(208.8m);岩层真倾角(42°)正确答案:【岩芯采取率(83.3%);页岩与砂岩换层深度(208.8m);岩层真倾角(42°)】2.某铅锌矿床(体)采用勘探线形式勘探,勘探网度为100×50m。
相邻两勘探剖面:Ⅰ剖面测得矿体面积600m2;Ⅱ剖面测得矿体面积900m2;已知矿石平均体重(D)4T/m3,平均品位(C)0.6%,求该块段金属储量。
正确答案:【(P=1800t)】3.试述样品质量和重量的关系。
正确答案:【在采样方法合理的条件下,样品的重量与质量是成正比的关系。
但样品的重量增大,不仅增加采样的消耗,而且还增加运输、保管、加工制备等费用,这就会增大整个采样的成本,从整体上说,这就不符合采样的质量概念。
因此,不能用盲目增大样品重量的方法来增强样品的代有性,必须在保证样品代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样品的重量。
】4.试述原始样品的最低重量标准。
正确答案:【样品的质量有两重含义,其一是对样品采集地的代表,必须要有充分的代表性,一定的数量是质量的心要保证。
其二,样品的作用是实验测试的物料,样品的重量必须满足实验测试对试料的需求,因此,样品要有一个最低原始重量的标,以充分保证样品的质量。
】5.论述影响采样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影响采样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有:(1)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化均匀程度,有用矿物颗粒大小,有用组分的含量,矿体(或矿化带)的厚度及其内部构造等。
(2)样品的试验项目和试验对样品的重量、块度等的要求。
(3)采样的设备条件和采样工的技术水平。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3908-200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DZ/T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ZBD10001-199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3.1 目的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3.2.1 预查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
3.2.4 勘探是对勘探区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工作4.1.1 预查阶段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在预查区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选择一至数条路线进行的综合铀矿地质路线踏勘。
4.1.2 普查阶段收集各种地质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铀矿成矿远景,在普查区采用(1:50000)~(1:10000)铀矿地质填图,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物探和化探方法。
4.1.3 详查阶段在详查区通过(1:10000)~(1:2000)的铀矿地质填图,合理选择(1:5000)~(1:2000)的物探、化探测量,并综合运用其他有效的勘查方法,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次生变化等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可选性研究》――12考试卷答案
《矿石可选性研究》――12考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4`×5=20`)1.等降比:等降颗粒中存在有小密度的大颗粒和大密度的小颗粒之比叫做等降比。
2.粒级回收率:是指分粒级计算的各个粒级的有用成分(如金属)在各个产品中的回收率(即分配率)。
3.筛分分析:用筛分的方法将物料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的粒度分析方法4.氧化度:指TFe与FeO含量的比值5.四分法对分:将试样混匀并堆成圆锥后,压平成饼状,然后用专用的十字板或普通木板、铁板等将其沿中心十字线分割为四份,取其中互为对角的两份并着一份,取其中的一份作为式样的缩分方法。
二、填空题(1.5`×20=30`)1.嵌布粒度特性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特性。
2.个别矿粒在粒群中的沉降称为干涉沉降。
3.筛分效果是指筛下累计重量与给入筛子中小于该筛孔尺寸的重量百分比4.化学多元素分析是对矿石中所含多个重要和较重要的元素的定量化学分析,包括有益和有害元素,还包括造渣元素。
5.最常用的采取流动物料的方法是横向截流法,即每隔一定时间,垂直于料流运动方向强取少量物料作为试样。
取样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料流组成的变化程度和截取频率。
6.中矿常见的处理方案有返回浮选前部适当的地点、中矿再磨、中矿单独浮选及其他方法处理方法。
7.摩擦角和堆积角测定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原矿仓和中间贮矿槽提供原始依据。
8.试验中做磨矿曲线时干筛的目的是检查水筛是否完全,此筛分属于检查筛分。
9.选矿工艺上,通常判断选别过程效率的指标有回收率,品位,产率,金属量,富积比和选矿比。
10.物相分析根据矿石中的各种矿物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不同,采用不同浓度的各种溶剂在不同条件下处理所分析的矿样,使矿石中各种矿物分离,从而测出试样中某种元素呈何种矿物存在和含量的多少。
三、简答题(6`×6=36`)1.对试验用的试样有什么要求,试样最小质量如何确定?答:试验时要求试样既能全面地反映矿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等,又能保证试样采取和制备的经济与方便,也就是既不破坏试样的代表性、质量又不过大的最小试样。
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
立志当早,存高远
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
选矿工艺矿物学主要研究矿石工艺性质和选矿过程产品的矿物特征参数(含量、解离度及粒度等) 的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以及优化选矿生产工艺流程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矿产资源利用的优化。
原矿中组成矿物的分选性与矿物的解离性是决定矿石可选性的内因。
矿物的分选性取决于矿石中各组成矿物的物性差(如密度、润湿性、磁性、介电性等),矿物的解离性取决于矿物的嵌布特征与嵌布粒度。
因此,在制定选矿工艺流程前必须对矿石的工艺性质进行详细的研究,掌握矿石中各组成矿物的解离性及分选性,利用目的矿物与其他矿物性质的差异,选择相适应的分选方法。
在选矿过程中,为了检查选矿分离效果,査明精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尾矿金属流失或粒级回收率差异的原因,究竟是分选效果不佳还是尚未单体解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就必须对选矿流程中的产品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体来说,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任务,是为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制定与改进选矿厂工艺流程,提供所需的关于矿石的组成矿物及其工艺性质方面的资料。
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查明矿石及其流程产物的组成元素和含量。
通常是借光谱分析、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的,用以査明矿石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以便确定回收的主元素、伴生元素和选矿产品中有害元素对选矿工艺、产品质量和环境的影响等。
(2)元素的化学物相分析。
对矿石中主要回收元素进行化学物相分析,例如:铜矿要进行原生硫化铜、次生硫化铜、氧化铜、水溶铜、与铁结合氧化铜和与硅结合氧化铜等物相中铜含量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元素的赋存状。
最新矿石采样和选矿试验要求
化学分析样的采样目的通过矿样分析,了解矿样中有益有害组分的种类和含量,确定矿石的质量,确定矿体与夹石、围岩的接线,研究各组分间的关系及空间变化规律。
矿石采样和选矿试验要求一、矿样的代表性选矿试验矿样代表性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所采取和配制的矿样与今后矿床开采时送往选矿厂选别的矿石性质基本一致,矿样的代表性的一般要求如下:(1)一般请况下,应采取全矿床或矿床开采范围内的具有充分代表性的矿样。
当采样条件不具备,或考虑到矿床的开采时,也可采取代表选矿厂投产5~10年处理的矿石,对于有色金属矿山和化学矿山应不少于五年.(2)矿样应能代表矿床内各种类型和各种品级的矿石。
应根据不用类型和品级的矿石分别采取,使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结构构造、有用矿物粒度和嵌布特征、伴生有益有害成分及可供综合回收成分的分布情况和附存状态等基本一致;各种类型和各种品级的矿样重量比,应与矿床内各种类型和各种品级矿石储量的比例基本一致,或应与矿山投产若干年内送选矿石中的比例基本一致。
(3)矿样的物理机械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松散度、硬度、脆性、抗压强度、粘性、湿度、含泥量、氧化程度、可溶性盐类合量等)应与矿床开采范围内(或应与矿山投产若干年内送选矿石)的基本情况一致。
(4)矿样主要组分的平均品位、品位波动情况、伴生有益有害成分和可供综合回收成分的含量,应与矿床相应范围内的各类型和品级矿石(或矿山投产若干年内送选矿石)的基本情况一致。
)(5)从矿体项底板围岩和夹石中采取的矿岩样种类、成分和比例应与矿床开采时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二、矿样的个数矿样的个数一般可由下述条件综合确定:(1)大量的矿样一般是从矿床先期开采地段中采取的,对后期开采的地段应采取少量的验证矿样。
当矿床的矿石储量较少、矿山生产年限又较短时,可不考虑分期采样。
(2)矿样应从矿床内不同矿体、矿段分别采取,以满足不同组合的选矿试验。
如不能分别开采或毋须分别选矿时,可以只采取混合矿样,进行混合矿样的选矿试验。
矿石可选性复习-个人整理
矿石可选性研究一、名词解释(4'×5=20')矿石的贫化率:(采区矿石地质品位-采出矿石品位)/(采区矿石地质品位―废石品位)×100%试样最小必需量:为保证一定粒度散粒物料试样代表性所必需取用的最小试样量。
矿石结构:是指某矿物在矿石中的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及相互结合关系。
筛分分析:用筛分的方法将物料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的粒度分析方法。
堆比重:堆积的矿粒(块)群与同体积水的重量比。
堆重度:单位体积的矿粒(块)群的重量。
液固比:用矿浆中液体质量与固体质量之比来表示,称为液固比。
单体解离度:有用矿物的单体含量与该矿物的总含量的百分率。
物相分析:根据矿石中的各种矿物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不同,采用不同浓度的各种溶剂在不同条件下处理所分析的矿样,使矿石中各种矿物分离,从而测出试样中某种元素呈何种矿物存在和含量的多少。
粒度分析: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工作。
优先浮选:如果在矿石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用矿物时,将有用矿物依次一个一个地选出为单一精矿的方法。
混合浮选:如果在矿石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用矿物时,将有用矿物共同一起选出为混合精矿,随后再把混合精矿中的有用矿物一个一个地选分开来的方法叫混合浮选。
活化剂:凡能促进捕收剂与矿物的作用,从而提高矿物可浮性的药剂称为活化剂。
磁场和磁场强度:在磁铁和电流的周围磁力作用的空间叫做磁场;用来衡量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称为磁场强度。
磁化:在外磁场作用下,使物体显示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
试样的代表性:该样品能够在规定的取样和分析的总误差范围内,反映物料所被控制的特征。
试验设计:将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安排试验的方法叫试验设计。
等降比:等降颗粒中存在有小密度的大颗粒和大密度的小颗粒之比叫做等降比。
粒级回收率:是指分粒级计算的各个粒级的有用成分(如金属)在各个产品中的回收率(即分配率)测试结果的精确度与准确度:精确度指测试结果的重复性或分散程度,随机误差小,重复测量的结果就密集,即重复性好。
选矿实验流程
3.选矿方法和流程试验研究
1选矿方法的研究;由于选矿技术的发展,处理一种矿石,可以用多种选矿方法,因此在试验中应根据矿石性质、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建设条件等因素,有选择地进行选矿方法多方案对比试验,并选定合理的选矿方法;
3磨蚀指数试验;磨矿介质及磨矿机衬板的消耗是选矿厂一项主要消耗指标,因此应测定其耗量指标;
4自磨介质性能试验;拟采用自磨工艺时,应先进行自磨介质试验,依此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自磨或半自磨的半工亚试验或工业试验;
5在研究碎磨工艺流程时,应根据矿石含泥率和矿泥性质及其对破碎、磨矿、选别、脱水作业的影响程度,考虑是否有必要和有可能进行洗矿,如有必要洗矿,则需进行相应的洗矿和洗矿溢流处理的试验;
5在开路流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闭路流程试验;应注意稳定相应的工艺和控制条件最好采用微型连续试验装置进行试验,试验指标应具有重现性、稳定性、流程的数量质量指标应平衡;
4推荐选矿工艺流程;对选矿方法、工艺流程和选别条件应进行多方案试验,并在重点的对 I 一 2 个方案作对比试验的基础上推荐出选矿工艺流程;推荐的工艺流程应包括合理的磨矿细度、各作业或产品的浓度、品位、部分回收率、总回收率及产出率、工艺条件、新水及回水补加量等内容;
2选别条件试验:
1浮选:应进行磨矿细度、矿浆浓度、矿浆温度、矿浆酸碱度pH、药剂制度、搅拌与浮选时间等试验;有些情况下,还应做回水利用、水质、脱药、脱泥、风压及风量等试验;2磁选:一般应进行磁感应强度、物料入选粒度、处理能力、物料分级与不分级对比试验等;此外,对干式弱磁选还应进行矿石水分对选别指标的影响试验,矿石经洗矿与不经洗矿对选别指标的影响试验;对湿式强磁选应进行矿浆浓度、冲洗水压和水量、告形介质板间隙或
选矿讲稿(1)-概论
第一章绪论一、选矿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1.选矿的定义:是利用矿物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借助各种选矿设备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并使有用矿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矿石: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加工、利用的矿物集合体叫做矿石;否则,称为岩石。
有用矿物:能为人类利用的矿物,即选矿所要选的目的矿物。
脉石矿物:目前无法富集或尚不能利用的矿物。
矿石与岩石的划分是相对的,随技术发展和经济需要,岩石可升格为矿石。
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也是相对的,2.选矿研究的问题1)有用组分与其它组分分离的规律性(1)有用组分(元素)赋存状态:独立矿物(包裹体)、类质同象混入、离子吸附状态等。
(2)有用组分(元素)的富集规律:该元素在矿石中什么部位富集(如:重部分、轻部分、磁性部分等)。
(3)有用组分(元素)的分配情况:定量元素富集规律(4)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颗粒的大小、形态、接触面形态等2)矿物分离的方法:选用经济、有效的方法将有用组分分离(重点)3)矿物分离的设备:方法确定后,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设备来实现分选要求4)矿物分离的生产流程:选矿流程,英文mineral proeessing flowsheet,包括选矿方法、选矿工艺的作业组配和作业程序。
二、选矿的任务、目的及意义“选矿是一座将矿石和人类经济生活联系起来的桥”——北京矿业学院张卯均教授1.任务(1)将低品位的矿石变为高品位的精矿:(2)直接获得成品:对一些非金属矿产,如萤石、石墨、石英砂、水晶、冰洲石、刚玉以及宝石类矿产、沙金等通过选矿可直接获得成品。
(3)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矿石中往往含有几种有用成分(如铜、铅、锌或铜锌、铜铁等),必须尽可能将它们分别回收,要达到目的只有选矿很好完成(4)去除矿石中的有害组分,变废为宝矿石中除了成分外,常常含有害杂质。
冶炼中,有害杂质进入金属将影响金属,有时会使冶炼过程复杂化甚至难以进行。
2.选矿的目的在于以下几点:(1)富集有用矿物成分。
矿石可选性研究
1、矿石的物质组成研究:一般把研究矿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的工作称为矿石的物质组成研究。
2、嵌布粒度特性: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特性。
3、矿石结构和构造:是说明矿物在矿石中的几何形态和结合关系。
结构是指某矿物在矿石中的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而构造是指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
4、比重组分分析:又称重力分析,其实质是,在接近理想的条件下,将矿粒分离为不同比重组分,根据不同比重组分的称重和化验结果,算出该矿样的比重组成以及有用和有害成分在不同比重组分中的分布率。
5、条件变差和试验误差:条件变差指的是由于试验条件的改变(泛指不同的处理,如不同的流程、设备和工艺条件)而引起的试验结果间的必然性差异。
实验误差则是指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按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过程误差和随机误差三类。
6、试金分析:金、银等贵重金属需要用类似火法冶金的方法进行分析,所以专门称之为试金分析。
7、试样最小必须量:指的是为保证一定粒度散粒物料试样代表性所必需取用的最小试样量。
8、试样的性质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的具体要求是:①试样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平均含量(品位)和含量变化特征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
②试样中主要组分的赋存状态。
③试样的理化性质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
9、元素有哪些赋存状态?和可选性的关系如何? 1)独立矿物 2)类质同像 3)吸附形式。
10、简述连生体的三种结构特征:①包裹连生----一种矿物颗粒被包裹在另一种矿物颗粒的内部。
②穿插连生----一种矿物颗粒由连生体的边缘穿插到另一种矿物颗粒的内部。
③毗邻连生----不同矿物颗粒彼此邻接。
11、决定重选流程的主要依据:1)矿石的泥化程度和可洗性。
2)矿石的贫化率。
3)矿石的粒度组成以及各粒级的金属分布率。
4)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
5)矿石中共生重矿物的性质、含量及其与主要有用矿物的嵌镶关系。
12、矿石性质研究的内容:1)化学组成的研究是研究矿石中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含量及相互结合情况。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有关要求-杨强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三)综合工业品位制定要求 1. 基本原则和方法 ——充分考虑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的形态、产 状、规模、矿石结构构造,有用、有益、有害组 分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 ——充分考虑国家资源政策、市场需求及发展趋 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山开采方式、矿石加 工选冶性能、外部建设条件、3-5年的矿产品平均 价格和经济效益,经过多方案比较,制定合理的 综合工业品位。ຫໍສະໝຸດ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2. 制定综合工业品位的前提 ——已查明或基本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已按照不同地质勘查阶段的要求,通过矿石加 工选冶试验查明了有用组分的回收方式、富集途 径,确定了主组分和共伴生组分;对于可供矿山 建设设计利用的,已确定了工业回收利用的工艺 流程、产品方案及产品数质量。 —— 已取得参与综合工业品位计算的各种组分的技 术经济参数。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五)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程度总体偏低 1.部分从事选冶试验工作的单位不具备地质实验 测试资质。 2.相当部分试验研究成果未组织验收。 3.部分选冶试验样品代表性未达要求。 4.工艺矿物学研究相对薄弱。 5.共伴生矿产利用研究亟待强化。 6.选冶试验内容及成果尚待充实。 7.技术经济评价尚待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2. 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 主要是研究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利用的技术可 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呈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共伴生组分,通过矿石 加工选冶试验研究,查证其分离、富集、制备得到合 格产品的可能性。 呈分散状态存在的共伴生组分,通过矿石加工 选冶试验研究,了解其富集规律和回收利用的途径。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工艺矿物学在矿产资源找矿和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3 工艺矿 物学可确定矿产 资源价值
矿石 中主要 利 用成 份 的化学量 是 矿石工 业 利用
的基本数 据 , 种类 型 的矿产 资源 , 各 都需 在 当地 工业 环 境下 , 根据 当时 的选 冶技术 水平 和经 济水 平 , 制定 出有经济 效益 的工 业 开 采 品位 和矿 体 边 界 品 位 , 所
1 工艺矿物学为地质找矿提供资源评价
工 艺矿 物学 研究 是地 质找矿 和综 合利用 重要 的 技 术方 法 , 可通过 查 明矿石 中有 用 成份 的赋 存 状 态
c mia o o e t , h s o o i o sz o o iin a d moph lg sa ay e n t s p pe . he b ss he c lc mp n n s p a e c mp st n,ie c mp sto n r oo y wa n lz d i hi a r On t a i i
经济 效益要 高于 以褐 铁矿 为主 的铁 矿石 。
云南某地曾发现大型含铁岩体 , 其全铁 品位高
于 工业要 求 。经查 明该 铁 矿 8% 以上 为硅 酸 铁 , 0 为
工业不可用铁。地质单位及时 中止 了勘查工作 , 降
低 了损 失 。
选 矿工 艺 选 别 的对 象 是 目的矿 物单 体 和 集 合 体, 去除机 械选 矿方 法 无 法 回收 的类 质 同象成 份 和 微 细粒 ( 1 m) 包 体 。可 选 别 部 份 所 占 比例 可 一0 或 视 为该矿 石 中主要利 用成 份 的理论 回收 率 。选矿 主 利 用成份 的理论 精 矿 品 位 和理 论 回收 率 的计 算 , 可 用 矿石 的工艺矿 物学 研究 方法 中的元 素 金属 量平 衡
工艺矿物学
(二)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内容
与选矿有关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矿石的物质组成研究。包括矿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两个部分。 (2)矿石的结构构造。 (3)矿石中有益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 (4)矿物的粒度特性。矿物的嵌布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特征。 (5)矿物的解离性。矿物破碎后单体解离的程度。 (6)主要矿物的工艺特性。测定矿物的主要物性参数,研究矿物的化学 成分、微观结构和表面性质与其可选性的关系,研究加工过程中矿物性质的 变化及其对可选性的影响,指导选矿工艺方法的选择和工艺参数的优化。 (7)选矿产品综合工艺性能研究。研究原矿、精矿、尾矿和选矿中间产 物的粒度组成、不同粒级中金属和矿物的分布、矿物解离性等。为精矿提质 降杂、尾矿综合回收、流程优化等提供依据。
仪器分析定量法:x射线衍射、IPS、QEM*SEM
矿石中组成矿物的定量是工艺矿物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对选矿工 艺流程的开发和选择、以及选矿生产流程的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 矿石的结构构造
主要研究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在矿石中的嵌布特点和相互关系,讨论 矿石的碎磨、矿物解离和分选的难易程度。
1. 矿石的构造 矿石的构造是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即指矿 物集合体的形态特征而言。矿石的构造通常采用肉眼观察和借助放大镜观察。
2. 矿石的矿物组成 光谱分析和化学分析只能查明矿石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矿物分析则可进一步查明矿石中各种元素呈何种矿物存在,以及各 种矿物的含量。其研究方法通常为化学物相分析、光学显微镜鉴定 和仪器分析等。
(1)化学物相分析 物相分析的原理是:矿石中的各种矿物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和溶解速度不同,采用不同浓度的各种溶剂在不同条件下处理所分 析的矿样,即可使矿石中种种矿物分离,从而可测出试样中某种元 素呈何种矿物存在和含量多少。
选矿试验的具体要求
选矿试验的具体要求选矿试验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即初步可选性试验、详细可选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连续扩大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
其中前三者由实验室承担,后二者由工业部门承担。
初步可选性试验一般在矿床勘查初期进行,对于新矿种、新类型、矿石组分复杂的矿床在普查阶段就要进行初步可选性试验。
对于某些矿种,当选矿方法不能获得理想的选别指标时,尚需进行实验室冶炼试验。
如硅酸镍矿床等。
在勘探工作中,为了研究某些新类型矿石的选冶性能,需进行科研性质的扩大试验时,其试验要求和采样工作,由勘探单位和科研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如工业部门需要采取半工业或工业试验样品时,采样和试验工作由工业部门负责。
地质勘探部门根据地质条件,协同有关单位编好采样设计,并做好与采样有关的协作配合工作。
一、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采样的原则和要求1、所采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如矿石矿物组份(包括伴生的有益有害组份)、品位、结构、构造、含泥情况等,均应与样品所代表的品级、类型基本一致。
普查或初勘阶段,由于勘探工程数量少,初步可选性试验样品的代表性难以掌握,但亦应尽可能注意,以期对矿石的可选性能作出评价。
2、对不同矿石类型应单独采样。
但有时为了了解不同矿石类型混合处理的可能性及选矿方法流程,要对矿区内的各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矿石采取混合试样,则样品应按照各种类型或某几中类型矿石所占储量的比例来组成。
3、当矿体中存在有可供利用的伴生组份时,采样应考虑其含量和分布情况,以便试验时研究其赋存状态及综合回收试验工作,为矿床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提供资料。
4、地质队在勘探过程中,为了保证采样具有代表性,满足试验要求,达到试验目的,采样前应尽可能与生产设计部门、负责试验单位,采取“三结合”的办法,共同商量采样的重量、原则及要求,由地质勘探单位编制采样设计,经上一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再进行采样。
二、各级别选矿试验要求(一)初步可选性试验是对矿石的可选性能进行初步评价,其要求是:1、进行矿石物质组成和化学成分的研究。
矿石可选性研究资料
矿石可选性研究资料1、制样:将取来的原始试样经破碎、筛分、缩分等工序,分成许多单份试样, 供分析鉴定及各项实验用, 这一过程叫……。
2 试样缩分流程:反映研究前试样破碎和缩分整个程序的流程-亦即样品加工程序图。
3 制样要求:粒度和质量方面要满足实验要求,在矿物组成和工艺特性方面仍能代表原始试样。
试样的最小质量经验公式:经验公式:q = K d 2式中:q:为保证试样的代表性所必需的试样最小重量(千克);d:试样中最大块的粒度,毫米;K:与矿石性质有关的系数。
K的取值问题1)矿石中有用矿物分布的均匀程度,分布愈不均匀,K值愈大;2)矿石中有用矿物颗粒愈粗时,K值愈大;3)矿石中有用矿物含量,含量愈低,K值愈大;4)矿石中有用矿物颗粒的密度,密度愈大,K值愈大;5)试验允许误差,允许误差愈小,K值愈大。
注意如何缩分的问题1)若试样实际质量Q>2Kd2(包括等于), 则试样不须破碎即可缩分;2)若Q<2Kd2,则试样必须破碎到较小后才能缩分;3)若试样实际质量Q<Kd2,则表明试样的代表性已有问题。
4、粒度: 矿粒或矿块的大小5、粒级: 矿粒的混合物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这些级别叫做粒级6、粒度组成: 物料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7、粒度分析: 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或粒度分布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工作.8、用筛分的方法将物料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的粒度分析方法,叫做筛分分析。
9、在工业生产现厂进行的矿物加工工业性试验,其试验范围主要包括单机试验、局部作业试验、全流程试验。
10、实验室连续性实验包括局部作业试验、全流程试验。
11、制备纯矿物试样,如需磨矿,一般在研钵或瓷球磨机内研磨。
12、磨矿产品考察的目的主要是考察磨矿产品中各有用矿物单体解离的情况,磨矿产品的粒度特性以及各种矿物组分在各粒级中的分布情况。
13、浮选闭路试验平衡的标志是最后几次试验的浮选产品的品位和产率大致相等。
选矿概论
选矿的目的和作用
矿产资源分类:金属矿产资源 非金属矿产资源 可燃性矿产资源 选矿的基本过程:矿石分选前的准备作业 分选作业 选矿产品的处理
金属矿产资源
黑色金属矿产包括各类铁、锰、铬的矿石。 有色金属矿产:属于这一类的资源很多,例如铜、铅、锌、 钨、锡、镍等单金属或多金属的硫化矿、氧化矿和混合矿 石以及铝土矿等。 稀有金属矿产:富含锂、铍、铌、钽、锆、铪、铯等稀有 元素的矿石。 稀土矿产:含铈、镧、钕、钇等稀土元素的矿石,如氟碳 铈矿、独居石矿和离子型稀土矿等。 放射性金属矿产:含铀、钍和镭的矿石,如晶质沥青铀矿、 铜铀云母矿等。 贵金属矿产:含金、银、铂、钯、钌、铑、锇、铱等贵金 属元素的矿石。 还有些稀散元素不是以单独的矿物存在,而是分散在某些 金属矿物之中,如锗、甸、镓等。
一、选矿在冶金工业中的地位
(一)、矿物、矿石、矿床的概念
矿物的定义是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但一般并非固定的)化 学成分和内部晶体结构的均匀固体。大部分矿物是固体,也有的是液体
1、矿物、矿石
(如自然汞、石油等)。是地壳内外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组成部分。
“有用矿物”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矿物。 “脉石”是指目前尚不能利用的矿物。
常用选矿方法
根据矿石性质的不同,有多种的选别方法,常用 的选矿方法有七种。 1、重选:利用矿石颗粒密度(比重)的差异和在 介质(主要是水)中运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选 的过程。重选主要用于选别有用矿物与脉石密度 差异较大的矿石。干旱缺水地区经及不宜在水中 分选的物料,则以空气为重介质。 2、磁选:利用矿物颗粒的磁性差异,在不均匀磁 场中进行分选的过程。 3、电选:根据矿物颗粒导电率的不同,在高压电 场中进行干式分选的过程。
《清洁生产》考试卷
《矿石可选性研究》――01考试卷答案一、名词解释(4`×5=20`)矿石的贫化率:(采区矿石地质品位-采出矿石品位)/(采区矿石地质品位―废石品位)×100%粒度组成:物料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测试结果的精确度与准确度:精确度指测试结果的重复性或分散程度,随机误差小,重复测量的结果就密集,即重复性好。
准确度指测试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偏差程度。
四分对分法:将试样混匀并堆成圆锥后,压平成饼状,然后用专用的十字板或普通木板、铁板等将其沿中心十字线分割成四份,取其中互为对角的两份并作一份,此法称为四分对分法。
试金分析:金银等贵金属需要用类似火法冶金的方法进行分析,所以专门称之为试金分析。
二、填空题(1.5`×20=30`)1 、选别作业、脱水作业。
2、精矿中的金属或有用组分的数量与原矿中金属的数量的百分比;指每选出一吨精矿所需要的原矿吨数。
3、独立筛分、准备筛分、选择筛分。
4、棒磨机、自磨机、溢流型球磨机、格子型球磨机。
5、矿石中所含某种金属或有用组分的多少6、搅拌并造成大量气泡;气泡的矿化;矿化泡沫层的形成与挂出。
7、将中矿返回到浮选前部的适当地点;中矿返回磨矿分级循环中;中矿单独处理。
8、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能用工业方法从中提取金属及其他化合物的岩石;矿石中没有使用价值或不能被利用的部分称为脉石。
三、简答题(6`×6=36`)1 、矿石性质研究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答]: ①化学组成的研究;②矿物组成的研究;③矿石结构构造,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及其共生关系的研究;④选矿产物单体解离度及其连生体特征的研究;⑤粒度组成和比表面的测定;⑥矿石及其组成矿物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它性质的研究。
2 、元素有哪些赋存状态?与可选性的关系如何?[答]: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可分为如下三种主要形式:①独立矿物形式;②类质同象形式;③吸附形式。
元素的赋存状态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处理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元素的赋存形态
元素赋存状态
元素赋存状态是指元素在其地球化学迁移历史的某个阶段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及与共生元素的结合特征。
包括该元素所处的物态、形成化合物的种类和形式、价态、键态、配位位置等多方面的物理化学特征。
元素赋存状态是化学反应的结果,与作用条件有关。
已观测到的元素在自然固结相中的赋存状态,大多能反映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因此,元素赋存状态有地质成因意义。
元素的主要赋存状态有:①元素的集中状态。
元素形成独立矿物的能力与其丰度有关。
常量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
②类质同象状态。
元素以离子或原子置换形式进入其他元素的晶格,构成固溶体。
是元素的分散状态。
③超显微包体。
元素呈极细小颗粒(粒径小于0.001毫米)的独立化合物或其原子和分子存在。
又称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主要特征是不进入主要矿物晶格,但又不形成可以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化合物。
④吸附状态。
元素以离子或化合物分子形式被胶体颗粒表面、矿物晶面、解理面所吸附,是一种非独立化合物形式。
⑤与有机质结合的形式。
主要有金属有机化合物、金属有机络合物或螯合物、以及有机胶体吸附态离子等。
以上为元素在凝固相中的赋存状态。
当元素处于流体相迁移时,其活动形式有气体状态、溶解状态、熔融状态、各种胶体态、悬浮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用和有害元素赋存状态与可选性的关系
矿石中有用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是拟订选矿试验方案的重要依据。
因此,研究元素的赋存状态是矿石物质组成特性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
有用和有害元素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可分为如下三种主要形式:(1)独立矿物;(2)类质同象;(3)吸附形式。
一、独立矿物形式
指有用和有害元素组成独立矿物存在于矿石中,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同种元素自相结合成自然元素矿物,称为单质矿物。
常见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自然铋等。
2.呈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两种戎两种以上元素互相结合而成的矿物赋存于矿右中,这是金属元素赋存的主要形式,是选矿的主要对象,如铁和氧组成磁铁矿和赤铁矿;铅和硫组成方铅矿;铜、铁、硫组成黄铜矿等。
同一元素可以以一种矿物形式存在,也可以不同矿物形式存在。
这种形式存在的矿物,有时呈微小珠滴或叶片状的细小包裹体赋有于另一种成分的矿物中,如闪锌矿中的黄铜矿,磁铁矿中的钛铁矿,磁黄铁矿中的镍黄铁矿等。
元素以这种方式赋存时,对选矿工艺有直接影响,如某铜锌矿石中,部分黄铜矿呈细小珠滴状包裹体存在于闪锌矿中,要使这部分铜单体分离,就需要提高磨矿细度,但这又易造成过粉碎。
当黄铜矿包裹体的粒度小于2μm时,目前还无法选别,从而使铜的回收率降低。
3.呈胶状沉积的细分散状态存在于矿石中。
胶体是一种高度细分散的物质,带有相同的电荷,所以能以悬浮状态存在于胶体溶液中。
由于自然界的胶体溶液中总是同时存在有多种胶体物质,因此当胶体溶液产生沉淀时,在一种主要胶体物质中,总伴随有其它胶体物质,某些有益和有害组分也会随之混入,形成象褐铁矿、硬锰矿等的胶体矿物。
一部分铁、锰、磷等的矿石就是由胶体沉淀而富集的。
由于胶体带有电荷,沉淀时往往伴有吸附现象。
这种状态存在的有用成分,一般不易选别回收;以这种状态混进的有害成分,一般也不易用机械的方法排除。
但是,同一是相对的,差异才是绝对的,由于沉淀时物质分布不均匀,这样就造成矿石中相对贫或富的差别,给用机械选矿方法分选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二、类质同象形式
化学成分不同,但互相类似而结晶构造相同的物质,在结晶过程中,构造单位(原子、离子、分子)可以互相替换,而不破坏其结晶构造的现象,叫类质同象。
如钨锰铁矿,其中锰和铁离子可以互相替换,而不破坏其结晶构造,所以Fe2+和Mn2+就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
在晶体中,质点间互相替换的程度是不同的,有时可以无限地替换,例如钨铁矿(FeWO4)中的Fe2+可被Mn2+顶替,若替换一部分则成(Fe,Mn)WO4;如继续顶替,Mn2+超过Fe2+时,则成(Mn,Fe)WO;直到完全顶替,成为钨锰矿(MnWO4)。
其成分变化可以示意如下:
钨铁矿钨锰铁矿钨锰矿
FeWO4——→(Fe,Mn)WO4——→(Mn,Fe)WO4——→MnWO4
这种可以无限制替换的类质同象称为完全类质同象。
有些矿物,晶体中一种质点被另一种质点替换,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例如闪锌矿中的Zn2+可被Fe2+顶替,但一般不超过20%,这种有限制替换的类质同象,称为不完全类质同象。
大冶铁矿石中部分铁就是与镁呈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矿石中,组成镁菱铁矿(Fe,Mg)CO3,对选矿不利。
某些稀有元素,尤其是分散元素,本身不形成独立矿物,只能以类质同象混入物的状态分散在其它矿物中,如闪锌矿中的镓和钢;辉钼矿中的铼;黄铁矿中的钴等,由于这些元素含量通常极少,因而一般在化学式中不表示出来。
这些稀散元素一般用冶金方法回收。
三、吸附形式
某些元素以离子状态被另一些带异性电荷的物质所吸附,而存在于矿石或风化壳中,如有用元素以这种形式存在,则用一般的物相分析和岩矿鉴定方法查定是无能为力的。
因此,当一般的岩矿鉴定查不到有用元素的赋存状态时,就应送去作X射线或差热分析或电子探针等专门的分析,才能确定元素是呈类质同象还是呈吸附状态。
例如我国某花岗岩风化壳,过去曾作过化学分析,发现稀土元素的品位高于工业要求,但通过物相分析和岩矿鉴定等,都未找到独立或类质同象的矿物,因而未找到分离方法。
以后经过专门分析,深入查定,终于发现了这些元素呈离子形式被高岭石、白云母等矿物吸附。
元素的赋存状态不同,处理方法及其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矿石中的元素呈独立矿物存在时,一般用机械选矿方法回收。
除此之外,按目前选矿技术水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如铁元素呈磁铁矿独立矿物存在,采用磁选法易于回收;然而呈类质同象存在于硅酸铁中的铁,通常机械选矿方法是无法回收的,只能用直接还原等冶金方法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