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创业模式大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创业——时下最佳的双赢管理机制
2012-04-10,尤登弘
内部创业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优秀员工想当老板的心态,使企业运作趋于安定,更可以使用制度化的授权,减轻企业负责人的工作负担,是一种可以让老板及员工双赢的管理制度。

为此,著名管理专家尤登弘教授带您解读几个企业内部创业的经典案例。

企业内部创业模式之一:事业部先庇护,公司再放手
代表企业:宏基
1、给员工展翅的平台
宏基集团有36家子公司,各子公司通常是高度自治。

对于进入公司5年以上的员工,宏基认为公司应该给他们提供舞台,包括通过内部创业机制为员工创造机会。

他们鼓励员工参加内部竞标活动,让对项目感兴趣的员工参加竞标,中标者就是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全过程实施。

宏基是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采用相互关联的事业体渐进共生方式多角化发展,它的内创业公司,通常与母公司在技术、渠道、上下游或人才方面有多项关联性。

2、宏基的“最佳”模式
宏基内部创业有多种模式,最为成功的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开始作为部门存在,新创部门在母公司的庇护下,集中优势资源开展业务。

等新创事业在部门制下度过了生存期后,就采取引入外部资金的形式组成新公司。

通常,母公司会把在新公司的资本比例控制在50%-80%,因为加入了互补性伙伴,增加了新的观点、文化和丰富的外部资源,新公司的老总及经营团队除了要达到母公司交付的目标及任务外,也必须用心应付其他大股东随时的监督和检验。

3、宏基模式——华人企业的典范
宏基集团应该是研究华人企业创业一个很好的控制实验室,因为它在同一个集团有同样的产业环境,也有类似的文化。

不过,与华人企业盛行的中央集权管理方式不同,当宏基内部创业的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宏基在各子公司通常只掌握较少的股份。

譬如在2002年主动将所持有的明基股份减少到三成。

宏基领军人物施振荣的特点是,刚开始的时候全力帮你,等大了,再全力给你更大的自由。

至于过程中的度,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宏基奉行模糊管理。

4、尤登弘教授的点评
宏基内部创业机制的形成发展及成功运作,对于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正在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有着非同一般的借鉴意义。

因为她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之上的一个成功典范,她让优秀的员工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也让很多年轻人看到了创业的希望。

宏基公司最大的魅力在于将自己的资源与内部优秀人才有效的结合,让优秀的员工可以释放自己的创业激情,在这过程之中公司先为其保驾护航,之后慢慢放开让其独立经营,给予相对的自主权。

宏基公司的所强调的信任和利润分享机制,更是在文化上赢得了优秀人才加盟,这样良性的循环机制使得宏基公司越做越好。

企业内部创业模式之二:转为代理商或外包业务商
代表企业:用友、华为
1、用友的“后辙”
用友在合肥、武汉和温州推行了“创业计划”,公司总裁王文京希望那些地区分公司的员工离开公司,转为自行创业的代理商。

用友公司为离职做代理并成立公司的员工提供资金和产品的支持。

员工级的能获得8万元、经理级的能获得15万元赞助。

2、华为的“前车”
上文所提到的这种推行的“内部创业”形式并非第一起,早在2000年,华为也曾用过。

当时公司把非核心业务和公交、餐饮等服务业务外包给老员工作为创业机会。

华为鼓励员工离职创立新公司,帮助打通全国的分销网络,作为支持,为创业的员工免费提供价值相当于员工所持华为内部股×1.7的公司产品。

当然有条件,创业公司产品不能同业竞争,并且不能挖墙脚。

今天,一些地方为华为做工程安装调试工作的公司就是华为当初内部创业的人创立的。

3、特殊的创业形式
用友和华为当然也有其他形式的内部创业,这些“杯酒释兵权”的措施只是在特定时期的特定政策,用友是由于原有的渠道成本压力太大,需要变革。

华为更多的是需要解决老员工的出路问题。

在这里创业不是目的,而是企业解决其他问题的工具。

4、尤登弘教授的点评
在于激发有创业志向的员工的创业热情,为松下本身的发展注入活力。

这样的创业方式已经日趋成熟,而时下正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良好时机,对于正在壮大的民营企业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企业内部创业模式之四:15%模式
代表企业:3M、Google
1、3M的创新——15%
对创新型公司来说,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3M的15%定律了。

员工可以不经同意,使用15%的工作时间干个人感兴趣的事。

而高层会帮助员工排除新创过程的内部阻力。

几十年来,这条定律已使3M的骨子里渗透着创新的气息。

2、Google的创意——20%
在Google,员工有20%的自由工作时间可参与Top100中的任何项目,Top100是个随时变动的项目列表,列表来自“想法邮递列表”,它像是一个面向所有员工的留言板,员工有了一个创意,可以写在上面,其他的员工则可以对该项目发表自己的建议并投票,很多好的项目会因为高的投票率而自然的凸显出来。

当然,Google会通过技术的手段对员工的内部创业进行支持,如千万美元级别的“创始人奖”。

Google这种鼓励创新的内部自由生态,把整个公司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硅谷。

3、15%及20%的价值所在
15%及20%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和开放的空间。

公司预留出余地,不去对员工的任何创新进行限制,那些绝妙的创新很自然地进化到创业的实操阶段。

但15%及20%模式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创造了一种组织的理念,为公司的创业文化赋予了灵魂。

4、尤登弘教授的点评
日本汽车钜子丰田英二曾经说过:人和企业一样,不能向前之时,就象征一切即将结束。

以上的这两家公司的制度既可鼓励员工创新发明,又可留住人才——防止员工因想创业而离职。

他们充分利用公司有效的现有资源,让员工在自由的状态下学习他们的兴趣所在,提升自己对工作的热爱,让这种热爱催使他们更加的投入到内部创业之中。

模式五:公司风险投资式
代表企业:壳牌、英特尔
案例及要点:
自从风险投资被互联网掀起了热潮后,风险投资也就渐渐成为被采用最多的创业方式之一了。

英特尔、微软、诺基亚等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或机构。

这种投资不仅可以针对公司外部的项目,同样也可以针对公司内的部门或创业者。

不过,最常见的是整合资源,内外兼顾。

如壳牌石油的“游戏改变者”项目,这是该公司勘探与生产部发明的,为了给公司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特别是突破性的机会,项目组四处收集创意,并为最有希望成功的想法提供资助。

公司将10%的技术预算按“风险投资”的方法来使用。

点评:公司从事风险投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用于风险投资的资金委托给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管理,由其成立的投资基金根据委托方的战略需要选择投资目标;另一种是公司直接成立独立的风险投资子公司,其运作方式与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相似。

不过,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表明,那些针对企业外部的风险投资,新创建的业务只有不到5%被母公司采纳。

企业内部创业模式之六:阶段管理式
代表企业:柯达
案例及要点:
大约10%有成功希望但与主营业务不符的创新提议,可以从NOD(New Opportunity Development,即新业务开发)部门获得高达2.5万美元的资助。

这一阶段被称为创业设想的开发阶段,发起人可以将20%的工作时间用于完善创业设想。

如果设想可行,便可进入下一阶段,即业务开发阶段。

这时发起人可以离开原有岗位,并可获得高达7.5万美元的项目资助。

他此时必须组建项目小组,撰写项目规划书,开发产品模型。

这时项目小组会得到NOD部门的咨询服务和其他支持。

如果进展顺利,创业项目可以再进一步进入运作启动阶段。

在这一阶段,项目可获得高达25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并在通过严格的项目评审后还可获得更多
的资金。

这时,项目从属于柯达技术公司(KTI)。

KTI此时扮演控股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双重角色。

尽管KTI是柯达公司的子公司,但它所管理的诸多创业项目和柯达公司已经脱钩。

KTI在此就像一个孵化器,它对创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的最低要求是25%。

如果项目运转顺利,几年后,创业项目可以通过公开上市和转让,实现资本增值。

点评:创新在不同阶段对资源和外部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内部创业同样存在规律,也会有相应的流程。

内部创业者通力计算机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钢:
梁钢创业时未投资分文,但如今却成为通力(上海)公司最大的股东,身价超过500万美元,这就是内部创业的魅力。

梁钢告诉记者:“富士通公司的内部创业机制非常灵活,任何员工(不限国籍)只要工作满3年,且表现出色,都可申请公司的创业基金;员工的创业计划书一旦通过公司的审核,即可获得100万美元的创业基金,并给予资源、技术上的各项支持。

对我们这些有创业意向的人来说,这些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

企业员工都是拿薪水的,即便是高薪,与创业所需的资金要求仍相去甚远。

而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渠道,申请难度大,而且会有诸多的限制。

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富士通公司1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丰富的内部资源,我的创业之路要艰辛许多,甚至有可能迈不出第一步。


梁钢认为,与传统的自力更生型创业方式相比,内部创业由于背靠企业这棵大树,在融资、研发、销售等上面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创业者可从企业获得诸多支持,包括资金支持、管理方面的指导、综合资源的共享、业务资源的利用、品牌形象的借助等。

而且,创业者只需用智力和技术入股,与企业共享收益,同时也共同承担风险,因此创业风险相对减少,从而更有助于创业者轻装上阵。

尤登弘教授对于内部创业者的提醒
如上文所述,内部创业虽是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但是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创业者和企业的关注,并且得到了众多企业家的力捧。

资深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上海慧商斯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尤登弘指出,内部创业是一个很好的机制,但与此同时,内部创业的受众面有限,并且
创业行为同时受创业者和创业者所在企业的牵制,要想创业成功,须谨记:员工和企业两方面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