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定理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叠加定理教案

叠加定理教案

叠加定理教案

叠加定理是反映线性电路根柢性质的一个首要定理。其根柢内容是:在线性电路中,假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一同效果时,则恣意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应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独自效果时,在该支路上发作的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所谓各独立电源独自效果,是指电路中仅一个独立电源效果而别的电源都取零值(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

下面经过图3-十(a)中R2支路上的电流I为例对叠加定理加以阐明。

图3-11(a)是富含两个独立电源的线性电路,依据弥尔曼定理,这个电路两个节点间的电压为

R2支路上的电流为

在电压源独自效果时,如图3-11(b)所示,R2支路上的电流为

在电流源独自效果时,如图3-11(c)所示,R2支路上的电流为

R2支路上电流的代数和

当、的参看方向与I的参看方向共一同取正号,相反时取负

号。

运用叠加定理时应留神以下几点:

(1)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不能用于非线性电路;

(2)对电流、电压叠加时要留神其参看方向;

(3)叠加定理不能直接用来核算功率;

(4)所谓电源独自效果,是指独立电源效果时别的独立电源取零值,取零值的电压源处用短路替代,取零值的电流源处用开路来替代。

温馨提示:

叠加定理不绑缚于独立电源逐一地独自效果后再叠加,也能够将电路中的独立电源分红几组,然后按组别离核算、叠加,这么有或许使核算简化。

叠加原理教案

叠加原理教案

叠加原理教案

课程名称:叠加原理教学

目标学生群体:中学一年级学生

课时数:1节课(45分钟)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叠加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学生能够应用叠加原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叠加原理解释各种物理现象。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两台从不同方向开来的车相撞)来引出叠加原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当两个力合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知识讲解(20分钟):

1. 讲解叠加原理的定义和公式: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它受到的合力等于所有力的矢量和;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来解释叠加原理的原理;

3. 强调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物理量是矢量的情况,如力、速度、加速度等;

4.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计算来理解叠加原理。

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给学生提供一些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示意图,让学生尝试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如两个人用不同的力同时推一块物体,合力的方向和大小等。

应用与拓展(5分钟):

1. 让学生应用叠加原理来解决一些物理问题,如两个人在不同的方向上施加力来拉一个物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叠加原理在哪些其他物理现象中有应用?

总结与提问(5分钟):

1. 综合回顾叠加原理的概念和应用;

2. 鼓励学生提出对叠加原理的疑问或深入思考的问题。

教学辅助工具:

1. PowerPoint或白板;

2. 示意图和实例素材;

3. 练习题和讨论题。

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教师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讨论题的正确性;

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

《电工基础》学案

叠加定理

【学习要求】

1.学习叠加定理的内容;

2.会应用叠加定理解题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叠加定理的内容

2.难点:能正确应用叠加定理解题

【学时安排】两学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 什么是叠加定理?

2.了解叠加定理的解题步骤

二、课堂学习任务

任务一:叠加定理的内容及应用场合

任务二:叠加定理的解题步骤

任务三:叠加定理应用举例

1.已知E1 = 17 V,E2 = 17 V,R1 = 2 Ω,R2 = 1 Ω,R3 = 5 Ω,试应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I1、I2、I3 。

2.已知E=10V,I S=1A,R1=10Ω,R2=R3=5Ω,试用叠加定理求流过R2的电流I2和理想电流源I S两端的电压U S。

运用叠加定理时,应注意:

1.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而不适合用于非线性电路;

2.在叠加的各个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压源置零指在电压源处用短

路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置零指在电流源处用开路代替;

3.保持原电路的参数及结构不变;

4.叠加时注意各分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原电路电压和电

流的参考方向是否一致,求其代数和;

5.叠加定理不能用于计算功率。

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关于“叠加定理”教学设计的内容。在概述了本文要

讨论的内容,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在讨论了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评估方式和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原则包括了根

据学生特点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教学方法包括了课堂讲解和实践操

作相结合的方式。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叠加定理的应用。评估方式包括了考试和实践操作的评估。在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进行了反思并展望了未来对“叠加定理”教学设计的进一步研究和改

进方向。

【关键词】

关键词: 叠加定理, 教学设计,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 评估方式, 教学反思, 总结反思, 展望未来.

1. 引言

1.1 引言概述

叠加定理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向量、波动、电磁场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叠加定理,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

简单的部分,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向

学生传授叠加定理的知识和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教学设计旨在

通过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

握叠加定理的概念和运用技巧。通过对学生的评估和教学反思,不断

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会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

决能力。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1.2 研究背景

叠加定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定理,常用于解决关于向量的问题。

在学习向量叠加定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有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摘要】

叠加定理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问题并

快速求解。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方面探讨了关于叠加定理的

教学设计。在介绍了叠加定理教学设计的背景和重要性;在分别介绍

了叠加定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

评估方式;在总结了叠加定理教学设计的效果,展望了未来发展,并

提出了改进建议。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叠加定理的

教学设计,并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原理、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

评估方式、效果、未来发展、建议、改进。

1. 引言

1.1 介绍叠加定理教学设计的背景

叠加定理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线性代数、电路分析、信号处理等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叠加定理成为教师

们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内容安排、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叠

加定理的原理和应用。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的背景众所周知,叠加定理是一种将不同影响因素单独考虑,最终叠加在一起的方法。其背后的思想是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分别进行求解,最后再合并结果得到最终的解。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数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更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缺乏对叠加原理的深入理解,或者缺乏实际案例的练习经验。设计一套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叠加定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叠加定理教案新

叠加定理教案新

叠加定理教案新-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第一环节:【回顾定位感性积累激发兴趣】(14分钟)

导入语:“在复杂电路中,我们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可

以求得支路电流的大小,但没有揭示出电路电流的合成规

律,通过分析计算,我们可以从感性与理性上对复杂电路

中电流电压运行的本质做出更深刻的理解”。

〖回顾电路的定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

的电阻成反比。 I=u/r

2、全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

的总电阻(内电阻和外电阻之和)成反比。

I=E/R+r

3、电阻串联分压公式

4、电阻比关联分流公式

5、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

6、叠加原理的内容

7、叠加原理的解题步骤

8、学习目标展示

第二环节:【范例亲探求解电路学以致用】(5分钟)

承前启后,把

新旧知识联系

起来,学生明

确了知识的结

构体系,同时

为科学探究目

标,扫清障碍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加

学习动力。进

一步理解叠加

定理及应用。

让学生真正进

入叠加原理,

发现规律。Array

该环节主要由

学生根据所学

内容,回述并

按照叠加原

理、分压分流

公式的规则和

步骤,一步一

步自主探究

第三环节:【我问,你想你答,他补充】(10分钟)先提出功率计算不能用叠加原理的结论,留下疑问,为叠加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埋下伏笔。

该环节以归纳总结为主,水到渠成的得出叠加原理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I3=___A.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3、用叠加原理求U AB的数值

电工基础教案第十三讲叠加定理

电工基础教案第十三讲叠加定理
授课日期/班级
教学目的
1.掌握叠加定理的内容。
2.正确应用叠加定理计算两个网孔的电路。
教学重点
应用叠加定理解题及几个注意点。
教学难点
不能应用叠加定理计算功率。
教学准备
1.ຫໍສະໝຸດ Baidu参
2.教案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演示法




Ⅰ、课堂组织:5分钟
课前点名,维持纪律,提问学生问题
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
叠加原理适用于任何线性系统,包括代数方程、线性微分方程、以及这些形式的方程组。输入与反应可以是数、函数、向量、向量场、随时间变化的信号、或任何满足一定公理的其它对象。注意当涉及到向量与向量场时,叠加理解为向量和。
1与傅里叶分析及类似方法的关系
通过将线性系统中一个非常一般的刺激写成一些特定的简单形式的刺激之叠加,利用叠加原理,通常使反应变得容易计算。
3.步骤:
(1)分别作出由一个电源单独作用的分图,其余电源只保留其内阻。(对恒压源,该处用短路替代,对恒流源,该处用开路替代)。
(2)按电阻串、并联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分图中每一支路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方向。
(3)求出各电动势在各个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这些电流(或电压)就是各电源共同作用时,在各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
学生已学过简单电路的计算。

叠加定理 教案

叠加定理 教案

1 / 3

2 / 3

新课 内容

小结 作业

一、叠加定理

1、应用范围:叠加定理应用于线性电路

2、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若存在多个电源共同作用时,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之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3、处理方式: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源的输出为零,即电压源视为短路,用导线代替,电流源视为开路,但他们的内阻保留。

二、例题:如图所示电路,E1=27V ,E2=13.5V ,R1=1Ω,R2=3Ω,R3=6Ω

解 E1单独作用时 1

''I =E1/R =9A 2I '=R3/(R2+R3) =6A 3I '=1''I -2I '=3A E2单独作用时 2

I ''=E2/R =3.5A 1I ''=R3/(R1+R3) =3A 3I ''=2I ''-1I ''=0.5A 各支路电流代数和I1=1

''I -1I ''=6A I2=2I ''-2I '=-2.5A I3=3I '+3I ''=3.5A 三、应用叠加定理解题的步骤

1、分别作出由一个电源单独作用的分图,而其余电源只保留其内阻

2、按电阻串并联的计算方法分计算分图中每一支路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3、求出各电动是在每个之路中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这就是各电动势在各支路中产生的电流 四、注意事项

1、叠加定理只适用于多个电源线性电路的分析,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2、在线性电路中,叠加定理只能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功率计算不能叠加,因为功率与电压电流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3、将各个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电流或电压合成时,必须注意参考方向,当分量的参考方向与总量方向一致时,该分量为正值,相反时为负值。

叠加原理教案范文

叠加原理教案范文

叠加原理教案范文主题:叠加原理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叠加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理解叠加原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能够运用叠加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叠加原理的概念。

2.理解叠加原理的基本原理。

3.掌握运用叠加原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叠加原理的基本原理。

2.能够熟练运用叠加原理解决物理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讲解材料等。

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引入话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叠加现象,比如声音的叠加、

光线的叠加等。你们知道叠加原理是什么吗?

2.引导学生思考:请举例说明叠加现象,并探究叠加原理的基本原理。

步骤二:概念讲解(20分钟)

1.解释叠加原理的概念:叠加原理是指在物理学中,当系统中有两个

或多个相互独立的物理量同时作用时,它们的作用效果等于各个物理量分

别作用时的效果之和。

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叠加原理的基本原理。

3.强调叠加原理对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

步骤三:应用实例(30分钟)

1.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叠加原理解决物理问题。

2.提供一些实验场景,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叠加原理的应用。

3.引导学生简单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步骤四:拓展知识(20分钟)

1.讨论叠加原理在光学、声学等领域的应用。

2.探究叠加原理在量子力学中的意义。

3.要求学生思考叠加原理是否具有普适性,如果有或者没有的话,给

出原因。

步骤五:小结与归纳(10分钟)

1.总结叠加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叠加定理教案范文

叠加定理教案范文

叠加定理教案范文

叠加定理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数学工具,它描述了已知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叠加定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计算使用叠加定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够将力的叠加法则应用到具体实例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叠加定理的基本原理;

2.理解力的叠加法则;

3.能够使用叠加定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板书;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复习叠加定理及力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叠加定理概念(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叠加定理的使用场景,如小车两个方向上的力的作用等。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叠加定理的重要性。

Step 2 叠加定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0分钟)

1.教师通过板书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叠加定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当一个物体上有多个力作用时,其合力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2.通过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解释叠加定理的含义和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叠加定理的基本原理。

3.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叠加定理,如F=F1+F2+F3+...。

Step 3 力的叠加法则(3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合成法则,并解释力的叠加法则。

2.教师通过实例和练习板书解答操练,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力的叠加法则的具体应用方法。

Step 4 使用叠加定理解决问题(30分钟)

1.教师给出几个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使用叠加定理解决问题。

2.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练习,解决给出的问题。

3.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和方法。

Step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初中物理物体叠加教案

初中物理物体叠加教案

初中物理物体叠加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物体叠加的概念,掌握叠加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1. 物体叠加的概念及叠加原理。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物体叠加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实际问题中叠加的计算。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木板、砖块、尺子、计时器。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叠加现象,如堆码、层叠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叠加现象。

2. 提问:什么是物体叠加?为什么会产生叠加现象?

二、探究物体叠加原理(15分钟)

1. 分组实验:每组搭建一个叠加物体,如木板叠加砖块,测量并记录叠加物体的总高度。

2. 数据处理: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计算叠加物体总高度与各自高度的差值。

3.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叠加物体总高度与各自高度的差值相等,即叠加原理。

三、运用物体叠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1. 出示实际问题:一个长方体木块,长度为2m,宽度为1m,高度为0.5m,在其上再叠

加一个相同形状的木块,求叠加后的总高度。

2. 引导学生运用物体叠加原理解决问题,分步骤进行计算。

3. 展示解答过程,讲解关键步骤。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1. 出示练习题:一个正方体木块,边长为0.5m,在其上再叠加一个相同形状的木块,求

叠加后的总高度。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解答过程进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叠加定理教案

叠加定理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第一环节:【直观演示感性积累激发兴趣】(13分钟)

导入语:“在复杂电路中,我们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可以

求得支路电流的大小,但没有揭示出电路电流的合成规律,

这节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做一做〗

根据实验电路图1,变换开关S1、S2,形成三个电路:

电源E1单独工作,测R1、R2、R3支路电流,用I1′、I2′、I3′

表示;电源E2单独工作,测R1、R2、R3支路电流,用I1〞、

I2〞、I3〞表示;两电源E1、E2共同工作,测R1、R2、R3

支路电流,用I1、I2、I3表示。把所测数据按要求填入表中。

实验电路图1

数据表

第二环节:【亲历探究获知练能体验成功】(5分钟)

〖看一看〗我们发现各支路电流有如下规律。

I1 = I1′+I1〞= 5A (1)(R1支路电流)

I2 = I2′+I2〞= 4A (2)(R2支路电流)

I3 = I3′-I3〞=1A (3)(R3支路电流)

E

1

=17V 单独工作E

2

=17V单独工作E

1

、E

2

共同工作

I

1

′4A I

1

〞1A I

1

5A

I

2

′2A I

2

〞2A I

2

4A

I

3

′2A I

3

〞1A I

3

1A

承前启后,把新旧

知识联系起来,学

生明确了知识的

结构体系,同时也

提出了科学探究

的目标,为演示实

验奏响了前奏。。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增加学习动

力。为抽象叠加定

理的概念做好铺

垫。出于这一目

的,实验选择了相

对较为省时的教

师演示。

发现规律

再次分析规律:

式(1),说明了R1支路电流I1的合成量是:分量电流

I1′和分量电流I1〞的和。

式(2),说明了R2支路电流I2的合成量是:分量电流

叠加定理教案

叠加定理教案

叠加定理教案

叠加定理是流体静力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是指当流体静止时,分别在不同位置施加的压强可以叠加得到总的压强。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展示这个定理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叠加定理在实际流体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3. 能够运用叠加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叠加定理的概念和原理。

2. 叠加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装置:透明的试管、水、橡皮管、注射器、压力计。

2. 实验材料:小球、水。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叠加定理的概念,例如:“当我们在一个容器中放入水和小球时,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可能回答“水会被顶起,小球会沉下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步骤二:理论解释

通过讲解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密度、压强和液体的自重

等,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水被顶起和小球被顶下的现象。最后引出叠加定理的概念,即在静止的流体中,受力的叠加可以得到总的结果。

步骤三:实验演示

1. 准备实验装置,并解释实验流程。

2. 将透明的试管充满水,放入一个小球。

3. 用橡皮管连接注射器和试管,并保证系统封闭。

4. 用逐渐增加注射器中水的压力,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5. 记录压力计上的读数,并观察小球的浮沉情况。

步骤四: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实验中的压力加上重力可以得到小球所受的总的压强,而小球的浮沉情况与总的压强大小有关。

步骤五:课堂练习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运用叠加定理解决简单的流体静力学问题。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叠加定理》——教学设计

—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六、板书

七、教学过程结构(教学程序)

叠加原理教案

叠加原理教案

叠加定理教案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和过程教学设计

复习

引入

导入新课新课内容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电路

的分析与等效方法,比如:

串联电阻的等效与分压关系?

并联电阻的等效与分流关系?

如图:

1

1

12

R

U U

R R

=

+

2

1

12

R

I I

R R

=

+

支路电流法:如下图可以得到哪些关系?

对于节点a:I1+I2–I3=0

对于网孔1:I1+I2–I3=0

对于网孔2:I2 R2+I3 R3=E2

成就卓越人生的两大利器——任务分解与保持

节奏。

学会将复杂的任务分解开逐一解决,是我们解决

复杂问题的有力武器。在电路分析方法中就有一种将

复杂问题分解解决的方法—叠加原理。

对于简单电路,除了用欧姆定律求解以外,还可

以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解。而对于复杂电路,这些是

远远不够的,电路分析理论中已将一些分析方法总结

为电路定理。本节将介绍叠加定理,它是电路理论中

最重要定理之一。在只需求解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

压、电流时,运用叠加定理有时更加方便。

如果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共同作用,则任何一

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电源分别单独

作用下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这就

是叠加定理。叠加定理是反映线性电路基本性质的一

个重要定理。

当某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其余电源应该除

教师提问:

分压关系?

分流关系?

用名言引入新

课,在课程内

容中穿插做人

道理

引入叠加原理

内容

教师讲述叠加

原理内容

新课内容去。对电压源来说,令电压源电压U

S

为零值,相当于

短路;对电流源来说,令电流源电流I

S

为零值,相当

于开路。

现以图2-7所示的电路为例,来验证叠加定理。

教案:叠加定理

教案:叠加定理

教 案 内 容、 过 程

教 法 时间分配

12

2323

123

'S U R I R R R R R R R =

⨯++

+ (2)计算电压源2S U 单独作用于电路时产生的电流''I ,

21

1313

213

''S U R I R R R R R R R =

⨯++

+ (4) 由叠加定理,计算电压源1S U 、2S U 共同作用于电路时产生的

电流I 。

1221

23132313

12

2313

'''S S U U R R I I I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例题】如图所示电路,试用叠加定理计算电压U

解:

(1)计算12V 电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产生的电压'U

定律的叙述及步骤 20`

通过例题验证定律 20`

教 案 内 容、 过 程

教 法 时间分配

12

'3463

U V V =-

⨯=-+ (2)计算3A 电流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产生的电压''U

6

''33663

U V V =⨯

⨯=+ (5) 计算12V 电压源、3A 电流源共同作用于电路时产生的电压U

'''(46)2U U U V V =+=-+=

【例题】如图所示电路,求电压ab U 、电流I 和6Ω电阻的功率P 。 解:

(1)计算3A 电流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产生的电压'ab U 、电流'I ,

63

'(1)3963

ab U V V ⨯=+⨯=+ 3

'3136

I A A =

⨯=+ (2)计算2A 电流源、6V 电压源及12V 电压源共同作用于电路时产生的电压''ab U 、电流''I

126

''236

I A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教案本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精神振奋信心坚定

德技双馨特点鲜明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

授课教师王程瑜

授课班级 14机电1班

系部机电工程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