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红细胞检查

合集下载

《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血液和血型》参考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教学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教学过程:一、引入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遍布全身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的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它们主要是依靠什么来运送的呢?它们主要是依靠血液来运送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二、新授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定量的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试管里。

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

分成三层,最上面是血浆,它的密度最小,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是红细胞。

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blood cell)和血浆(plasma)组成的。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

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实验:人血涂片日的: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

器材: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显微镜。

指导:1.对照书上图10—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2.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对数量。

教案15红细胞比积测定(精)

教案15红细胞比积测定(精)
2.可用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输血及输液治疗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3.可用做计算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基础数据
4.可作为血液流变学指标
思考题
简述红细胞比积测定方法的评价。
红细胞比积测定
教学目的
1.掌握红细胞比积概念.
2.熟悉红细胞比积常用测定方法(温氏法、微量法、血细胞分析仪法),结果的判读与分析
3.红细胞比积测定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
红细胞比积概念,温氏其他测定方法原理
授课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与组织
一、血细胞比积(HCT)
1.血细胞比积(HCT,PCV)概念
2.血细胞比积测定方法:温氏法与微量法,简述评价
3.参考值与性别有关
二、结果判读与分析
1.温氏法:血标本用温氏法离心后,其血浆与血细胞的分界面应为平面,读数时读取自还原红细胞层以下的红细胞的高度。
2.微量法:应将微量管底部的红细胞基底层与标准读数板的基线(0刻度线)重合再读数
三、临床意义:
1.HCT增高和降低见于的临床症状和疾病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教案范文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教案范文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教案范文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是主要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按照模块分为基本检验技术、血液学一般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型与输血检验、出血及血栓性疾病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体腔积液和分泌物检验、临床细胞学检验八个部分,对应临床工作中的是侠义的血液检验(血液一般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等)和广义的体液检验(尿液、粪便、体腔积液、分泌物等)内容。

血液一般检验又分为白细胞检验、红细胞检验和血小板检验三个节,该模块有两个基本内容和方法,即血细胞显微镜计数和形态学观察,红细胞检验部分里有两处特别的,分别是血红蛋白测定(生物化学法)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物理法)。

本文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教学目标设定、重难点提炼、教学方法应用、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五方面进行设计,旨在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原则,培养医学检验技能型应用人才。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红细胞沉降率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传统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了解血沉仪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方法学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血沉仪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激发学生对医学检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关注。

3.树立学生对待标本就像对待患者一样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原理和传统方法。

2.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3.血沉仪的工作原理和优势。

(一)教学难点1.准确进行红细胞沉降率的传统测定操作。

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3.理解血沉仪的复杂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讲解红细胞沉降率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原理、临床意义等。

(二)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传统实验操作过程和血沉仪的使用,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一个步骤。

教案---红细胞检查

教案---红细胞检查

教案(首页)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实验诊断学课程教案(二)红细胞形态异常1、球形红细胞(即spherpcyte) 红细胞直径缩小(常<6m)厚度增大、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为一膨脏的球形。

球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多>2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 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常>25%)、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3、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 红细胞周围深染,中心淡染区呈一狭长裂隙,宛如微张的鱼口。

正常人血片中口形红细胞<4%,其增高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酒精中毒等也可见到。

4、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 红细胞中心及边缘处有血红蛋白着色,二者之间为一乏色素苍白区,形同射击的靶心。

靶形红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海洋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如HbC、HbE、HbD 等)、脾切除术后等。

5、镰形红细胞(sickle cell) 红细胞形如镰刀、柳叶状等。

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HbS病)。

6、红细胞缗钱状形成(elythrocyte rouleau formation)血涂片上成熟红细胞之间平行叠连呈串状排列。

主要见于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百原血症等。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形态特点;
2.掌握红细胞的主要功能和生理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红细胞的生物学意义和疾病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教材《初中生物》课本相关内容;
2.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红细胞的结构;
3.实验器材及实验指导书,进行观察红细胞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形态特点,引起学生对红细胞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
1.红细胞的结构:红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细胞,主要由血红蛋白和细胞膜组成。

2.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人体内的氧气平衡。

3.红细胞的形态特点:红细胞呈圆盘状,直径约为7-8微米,没有细胞核。

三、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观察新鲜采集的鲜红血液中的红细胞形态,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加深对红细胞的认识。

四、课堂讨论:
让学生讨论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生物学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红细胞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红细胞的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红细胞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生物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实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红细胞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红细胞计数讲课教案及反思

红细胞计数讲课教案及反思

红细胞计数讲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红细胞计数讲课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理解红细胞计数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和步骤;3. 学会正确使用红细胞计数仪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红细胞计数的概念和意义;2. 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和步骤;3. 红细胞计数仪器的使用;4.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红细胞计数仪器;3. 实验用血液样本;4.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红细胞计数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红细胞计数的意义和应用。

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简要介绍红细胞计数的概念和意义;2. 详细解释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稀释血液样本、使用计数室和计数规则等;3. 说明红细胞计数的结果如何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实验演示(10分钟):1. 展示红细胞计数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样本放置、调节显微镜和读数等;2. 演示如何进行红细胞计数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红细胞计数实验操作;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红细胞计数仪器,进行样本稀释和计数;3. 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格;2.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样本的红细胞计数结果;3. 讨论红细胞计数结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2. 收集学生对红细胞计数的理解和反思;3.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充分结合了红细胞计数的概念和实验操作,通过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环节,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红细胞计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案中注重互动和思维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和细胞的结构教案

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和细胞的结构教案

本次教学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和细胞的结构。

通过学习这个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从而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健康问题。

一、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和用途;2.了解血液和细胞的基本结构;3.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和细胞的结构。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的原理和用途显微镜可以扩大物体的视野,使其变得更清晰和更具体。

显微镜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将可见光引导到被观察样本上,并将光反射回显微镜目镜中的镜头,以放大图像。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而不是光来放大图像,可以看到原子和分子级别的信息。

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在生物学中,它被用来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从而了解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医学中,显微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情,例如通过观察血液标本来检测细胞形态是否正常。

2. 血液的基本结构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由血细胞和等离子体组成。

血液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中组成成分最多的部分,是负责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细胞。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负责保护身体免受感染的细胞。

血小板是细胞碎片,负责凝血并修补受损的血管。

等离子体是血液的液体成分,是血液中唯一的非细胞成分。

等离子体中包含大量的蛋白质、激素和营养物质。

3.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构成所有有机体的基本单元。

细胞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细胞核、质膜和细胞质。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DNA、RNA和蛋白质。

质膜是细胞中的一层薄膜,它将细胞内部和细胞外部分隔开。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成分,负责维持细胞内的物质平衡。

三、教学方法1.理论知识的讲解:通过讲解显微镜的原理和用途等基本知识,加深学生们对显微镜的理解。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显微镜的使用,增进对显微镜操作的了解和理解。

3.思维导图: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整理和汇总所学知识,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2. 掌握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3. 能够理解红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
1. 红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
2. 红细胞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红细胞在内外环境中的维持和适应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出红细胞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讨论红细胞在血液中的作用。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红细胞的结构特征:提到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

2. 示范红细胞的观察:通过显微镜示范红细胞的形态,让学生了解红细胞的实际结构。

三、实验与实践(20分钟)
1. 实验内容:观察鸡血液干片上红细胞的形态。

2. 实验方法:使用显微镜在干片上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绘制观察结果。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讨论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2. 总结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红细胞在内外环境中的维持和适应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红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红细胞
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红细胞的结构特征。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加强学生对生物细胞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血液的教案-模板

血液的教案-模板

血液的教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欣赏有关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影片。

二、情感激励:教师用语言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题引入:说起血液大家都已非常熟悉(投放课题),它是一种红色的液体,而且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大量失血的话,就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性的,但是它为什么对人体这么重要呢?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索有关血液的奥秘四、导学达标:1. 看画面观察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我们称它为血细胞2. 观察血液的显微放大图,讨论分析出血细胞的类型。

交互性练习。

小结得出血细胞的名称,多而红色—红细胞,少但较大—白细胞,最小—血小板。

3. 分组实验:显微镜观察血涂片。

用视频展台对接显微镜进行反馈。

4. 提出问题,血液只有固体的血细胞吗?探索性实验—血液分层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血液的层次,并加以描述。

如果对这三层分别取样的话,就会发现下层中是红细胞,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上层中无细胞结构,是液体。

我们称它为血浆。

5. 小结血液的组成。

6. 血浆:根据名称猜想血浆的主要组成物质。

并进一步猜想血浆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及时小结归纳。

7.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1)红细胞:投放红细胞的形态动画,引导学生讨论,并进一步小结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数量。

(2)白细胞:投放白细胞形态结构图,并与红细胞相比较,小结红细胞的结构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3)血小板:投放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图,并与红细胞和白细胞相比较,小结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特点。

8. 板书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特点。

9. 红细胞的功能:投放血红蛋白的模式图,知道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探索性实验—新鲜血液通氧对照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原理,投放血红蛋白的原理模式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血红蛋白的特性,并以此猜想红细胞的功能,进一步讨论,当身体中的红细胞含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身体的哪些部分会有不适现象,引出“贫血”的概念。

第三章血液教案

第三章血液教案

《生理学基础》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出新课内容
二.再与临床病例结合,提出血液对生命存在的重要性
三.图示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性质,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四.结合临床病理,讲解血细胞的特性。

例如贫血等
五.教学小结与检测
1、复习血液组成和理化特性
2、何为血浆渗透压?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3、重点复习检测
1)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红细胞生理特性(例如渗透脆性)
3)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4、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和生理特性
生理性止血:什么是止血时间?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六.安排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预习
《生理学基础》。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人教版1. 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

3. 能够描述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

教学重点:1.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红细胞生成和寿命。

2. 红细胞的大小和数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2. 约5毫升新鲜鸡血样本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红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红细胞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15分钟)1.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课件或板书,介绍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的形状、大小、含氧量等。

2. 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解释红细胞在人体内运输氧气的作用,以及如何帮助维持身体健康。

三、实验展示(10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管约5毫升新鲜鸡血样本,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状和数量,并观察红细胞在血液中的运动。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关红细胞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讨论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引导学生思考红细胞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红细胞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100字以上的篇幅,写一篇关于红细胞的作用和重要性的文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

实验展示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更加直观地了解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在讨论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对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整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但可以在练习与讨论环节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验血实验简易教案

初中化学验血实验简易教案

初中化学验血实验简易教案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血液的基本性质和组成成分。

实验器材和试剂:1. 血液样本(可从实验室或医疗机构处获得)2. 试管3. 显微镜4. 血红蛋白试剂液5. 米色金盐试剂液6. 盐酸7. 液体石蜡8. 醋酸盐缓冲液9. 牛奶实验步骤:1. 观察血液样本a. 取一滴血液样本放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b. 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2. 测试酸碱性a. 取一些血液样本放入试管中。

b. 加入几滴醋酸盐缓冲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加入几滴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3. 检测血红蛋白a. 取一些血液样本放入试管中。

b. 加入几滴血红蛋白试剂液,观察颜色变化。

4. 检测血液中的脂质a. 取一些血液样本放入试管中。

b. 加入几滴米色金盐试剂液,观察颜色变化。

5. 储存血液样本a. 将剩余的血液样本倒入干燥的试管中。

b. 加入一滴液体石蜡,用橡胶塞密封试管。

注意事项:1. 实验中使用的血液样本应为已经处理过的或过期的血液,不得使用新鲜的人体血液。

2. 进行实验时需佩戴手套和实验眼镜,确保安全操作。

3. 实验结束后,将血液样本和实验废物妥善处理,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进行处理。

扩展实验:观察牛奶中的脂肪粒子1. 准备一杯牛奶和显微镜。

2. 取适量牛奶放入一个玻璃杯中。

3. 用显微镜观察牛奶中的脂肪粒子。

4.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实验讨论:1. 观察血液样本时,可以看到红细胞呈圆形,白细胞较大而呈无固定形状,血小板呈碎片状。

2. 酸性条件下,血液样本颜色变淡,碱性条件下颜色变浅。

3. 加入血红蛋白试剂液后,血液样本变红。

这说明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它是氧气的载体。

4. 加入米色金盐试剂液后,血液样本变蓝或紫色。

这说明血液中含有脂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血液的基本性质和组成成分。

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

血液具有一定的酸碱性,同时含有血红蛋白和脂质等物质。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

3. 能够区分出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

4. 知道如何保持健康的红细胞数量。

教学重点:1.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区分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

2. 保持健康的红细胞数量。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示范红细胞的观察材料。

3. 适量的解释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红细胞的作用,并激发学生对红细胞的兴趣。

二、讲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展示红细胞的结构图,让学生了解红细胞的形状和特点。

2. 解释红细胞的功能,包括携氧和排除废物等作用。

三、演示观察红细胞(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放大的红细胞,并让学生观察其形态。

2. 示范如何辨别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

四、探究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并总结出结论。

2. 分组讨论红细胞数量减少的原因及保持健康的方法,并呈现。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留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提醒学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六、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顾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留下相应的作业。

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具体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红细胞在人体内的作用,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加强学生对红细胞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

生理学实验教案——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生理学实验教案——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一、实验目的及原理目的:测定动物的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脆性。

原理:将红细胞放置于等渗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不发生改变。

放置于高渗和低渗盐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均出现改变,至于高渗液中,红细胞出现皱缩;置于低渗液中则发生膨胀,最后破裂,细胞内容物溢入血浆或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将血液滴入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可以检查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盐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约0.40%~0.45% NaCl溶液),而完全溶血则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约0.30%~0.35% NaCl溶液)。

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小表示红细胞的脆性大,反之表示脆性小,最大抵抗力到最小抵抗力的范围,称脆性范围。

二、实验准备1.实验对象:家兔2.实验药品:1%氯化钠、蒸馏水3.实验器材:5ml试管10支、2ml滴管2支、5ml注射器、试管架、棉签4.环境:安静的实验室三、实验学时1学时四、实验方法1.低渗盐溶液的配制取试管10支,洗净烤干,编号后依次排列于试管架上,参照下图向各试管中加入1% NaCl溶液,然后再加入蒸馏水,每管溶液均2ml。

2.采血从家兔颈总动脉取血2ml,立即向每个试管各加血液1滴,轻摇试管,使血液与盐溶液充分混合。

静置30分钟。

3.实验观察按各试管液体颜色和透明度判断是否溶血、部分溶血或完全溶血。

①未发生溶血试管内下层为混浊红色,上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说明红细胞尚未破坏。

②部分溶血试管内下层为混浊红色,上层为透明淡红色,表示红细胞部分溶解,最先出现部分溶血的盐溶液为红细胞的最大脆性(即最小抵抗力)。

③完全溶血试管内溶液呈透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说明红细胞全部破裂。

最先出现完全溶血的盐溶液为红细胞的最小脆性(即最大抵抗力)。

五、实验结果认真完成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观察项目试管编号未发生溶血部分溶血完全溶血六、思考1.什么是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一般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的性能,称为渗透脆性。

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

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

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能够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3. 理解白细胞和红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 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

3. 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或模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尝试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讲解:介绍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

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给出具体例子。

4. 拓展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有关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功能和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白细胞和红细胞在人体内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保持健康的方法。

五、作业
1. 阅读教材中关于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内容,并做好笔记。

2.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白细胞和红细胞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六、反思
1.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以上是初中生物白细胞红细胞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物红细胞教案及反思
主题: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 掌握红细胞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作用;
3. 知道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

教学内容:
1. 红细胞的结构:细胞膜、血红蛋白、细胞质;
2. 红细胞的功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3. 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红细胞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详细介绍红细胞的细胞膜、血红蛋白和细胞质的结构,并说明它们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细胞的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帮助他们对红细胞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红细胞的作用和重要性的作文。

反思范本: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我做得好的地方是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了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而我觉得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实验环节的制定和安排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更加细致地准备和安排实验内容。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会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互动性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还会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红细胞初中生物教案

红细胞初中生物教案

红细胞初中生物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教学目标:1. 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3. 能够分辨红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

教学内容:1.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3. 红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

教学重点:1.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红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

教学准备:1. 教案、教具、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盖玻片、血液样本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红细胞的形态,引发学生对红细胞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强调红细胞的核心是没有细胞核的,能够自由变形,方便穿过微小的血管。

3. 实践:让学生观察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使用显微镜放大观察,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重新复习。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理解。

2. 讲解:介绍红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强调红细胞携氧和运输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

课堂作业: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红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红细胞的理解。

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
课、公共选修课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案
(二)红细胞形态异常
1、球形红细胞(即spherpcyte) 红细胞直径缩小(常<6m)厚度增大、生理性中心淡染区消失,为一膨脏的球形。

球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多>2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 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常>25%)、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3、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 红细胞周围深染,中心淡染区呈一狭长裂隙,宛如微的鱼口。

正常人血片中口形红细胞<4%,其增高见于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于弥散性血管凝血及酒精中毒等也可见到。

4、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 红细胞中心及边缘处有血红蛋白着色,二者之间为一乏色素苍白区,形同射击的靶心。

靶形红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海洋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如HbC、HbE、HbD 等)、脾切除术后等。

5、镰形红细胞(sickle cell) 红细胞形如镰刀、柳叶状等。

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HbS病)。

6、红细胞缗钱状形成(elythrocyte rouleau formation)血涂片上成熟红细胞之间平行叠连呈串状排列。

主要见于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百原血症等。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