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实验报告
分子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分子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分子实验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分子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一种,主要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机理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2. 分子构型:分子构型是指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
本实验通过观察分子构型的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3.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本实验通过观察反应机理,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苯、甲苯、乙醇、水、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银、氯仿、碘酒等;2.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滴管、玻璃棒、试管架、量筒、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分子间作用力(1)将苯、甲苯、乙醇、水分别倒入试管中,观察其密度、溶解性等性质;(2)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3)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4)向试管中加入硝酸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2. 观察分子构型(1)将氯仿、碘酒分别倒入试管中,观察其颜色、气味等性质;(2)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分子构型的变化;(3)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分子构型的变化;(4)向试管中加入硝酸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分子构型的变化。
3. 观察反应机理(1)将苯、甲苯、乙醇、水分别倒入试管中,观察其颜色、气味等性质;(2)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反应机理;(3)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反应机理;(4)向试管中加入硝酸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了解反应机理。
分子关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测量方法,探究不同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为分子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分子间作用力是化学键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
本实验主要研究范德华力和氢键两种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是由于分子间瞬时偶极产生的瞬时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极化率有关;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其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和氢键的强度有关。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子间作用力测量仪、电子天平、比表面仪、滴定仪等。
2. 试剂:甲苯、乙醇、水、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甲苯、乙醇、水等。
2. 将甲苯、乙醇、水分别滴入比表面仪,测量其比表面。
3. 将甲苯、乙醇、水分别滴入滴定仪,测量其氢键强度。
4. 将甲苯、乙醇、水分别滴入分子间作用力测量仪,测量其范德华力。
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比表面实验结果甲苯的比表面为33.2 m2/g,乙醇的比表面为29.5 m2/g,水的比表面为71.8m2/g。
结果表明,水的比表面最大,其次是甲苯,乙醇的比表面最小。
2. 氢键强度实验结果甲苯的氢键强度为0.08 N/m,乙醇的氢键强度为0.12 N/m,水的氢键强度为0.18 N/m。
结果表明,水的氢键强度最大,其次是乙醇,甲苯的氢键强度最小。
3. 范德华力实验结果甲苯的范德华力为0.03 N/m,乙醇的范德华力为0.05 N/m,水的范德华力为0.01 N/m。
结果表明,水的范德华力最小,其次是乙醇,甲苯的范德华力最大。
4. 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的比表面最大,氢键强度和范德华力均最大,说明水分子间作用力最强。
甲苯的比表面最小,氢键强度和范德华力均最小,说明甲苯分子间作用力最弱。
乙醇的比表面、氢键强度和范德华力介于甲苯和水之间。
分子凝胶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分子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大分子分离中的应用。
2. 掌握分子凝胶层析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分子凝胶层析对蛋白质分子量的分离效果。
二、实验原理分子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层析或分子筛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量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具有不同孔径的凝胶颗粒作为固定相,根据分子大小和凝胶孔径的选择性,使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在层析过程中受到不同的阻滞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的凝胶为葡聚糖凝胶(Sephadex),它是由直链的葡聚糖分子和交联剂3-氯1,2-环氧丙烷交联而成的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通过调节葡聚糖和交联剂的比例,可以控制凝胶颗粒的孔径大小,从而实现对不同分子量物质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蛋白质混合样品- 标准蛋白质混合样品-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 洗脱液(磷酸盐缓冲液,pH 7.4)- 标准分子量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等)2. 实验仪器:- 凝胶层析柱- 洗脱液泵- 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 电子天平-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层析柱,将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用洗脱液充分浸泡,使其充分膨胀。
2. 将浸泡好的凝胶颗粒装入层析柱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3. 用洗脱液平衡层析柱,直至流出液清澈。
4. 将蛋白质混合样品和标准蛋白质混合样品分别加入层析柱中,用洗脱液进行洗脱。
5. 收集洗脱液,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蛋白质浓度。
6. 分析洗脱曲线,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蛋白质混合样品和标准蛋白质混合样品的洗脱曲线。
2. 从洗脱曲线上可以看出,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在层析过程中受到的阻滞作用不同,从而实现了分离。
3. 通过比较标准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洗脱曲线上的保留时间,我们可以确定蛋白质混合样品中各蛋白质的分子量。
小分子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分子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学习并掌握小分子合成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小分子合成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小分子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小分子化合物。
实验中,我们以乙酰苯和溴化氢为原料,合成溴代乙酰苯。
该反应属于亲电取代反应,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6H5CH3 + HBr → C6H5CH2Br + H2O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电子天平、滴定管、圆底烧瓶、冷凝管、加热套、冰水浴、研钵、筛子、酒精灯、锥形瓶、试管、试管架、滴管等。
2. 试剂:乙酰苯、溴化氢、无水乙醇、无水硫酸钠、蒸馏水、硫酸、NaOH溶液、NaCl溶液、稀盐酸、饱和Na2CO3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乙酰苯和无水乙醇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放入圆底烧瓶中;称取一定量的溴化氢,用无水乙醇溶解。
2. 混合反应物:将烧瓶中的混合液放入加热套中,缓慢加热至回流,同时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作为干燥剂。
3. 滴加溴化氢:将溴化氢溶液滴加到圆底烧瓶中的混合液中,控制滴加速度,保持反应液微沸状态。
4. 反应结束后,将圆底烧瓶取出,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中和反应液中的酸性物质。
5. 用稀盐酸调节反应液至中性,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过滤除去不溶物。
6. 将滤液蒸发浓缩,得到粗产品。
7. 将粗产品用乙醇进行重结晶,得到纯净的溴代乙酰苯。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合成得到的溴代乙酰苯的产率为80%。
2. 讨论:本实验中,乙酰苯与溴化氢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溴代乙酰苯。
实验过程中,反应液微沸状态有利于反应进行,同时加入无水硫酸钠作为干燥剂,有助于提高产率。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说明实验操作合理,实验原理正确。
六、实验反思与体会1. 实验反思: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以保证反应顺利进行。
测量分子直径实验报告
测量分子直径实验报告1. 引言分子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了解分子的大小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分子的直径来研究不同分子的大小。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 分子溶液:选择了苯酚和苯胺溶液作为实验样品。
- 乙醇:用于制备苯酚和苯胺溶液。
- 高精度的电子天平:用于精确测量质量。
2.2 实验步骤1. 制备苯酚溶液:将一定质量的苯酚溶解在适量的乙醇中,制备成苯酚溶液。
2. 制备苯胺溶液:同样的方法,制备成苯胺溶液。
3. 清洗实验器具:用乙醇将实验器具彻底清洗干净,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4. 在天平上称取一定质量的苯酚溶液。
5. 将苯酚溶液滴入实验容器中,并记录下滴液的总体积。
6. 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下苯酚分子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直径。
7. 重复步骤4-6,记录苯胺溶液的数据。
8. 结束实验后,清洗实验器具。
3.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苯酚和苯胺分子的直径数据,并计算出了它们的平均值。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结果:实验样品苯酚苯胺直径数据1 (nm)0.1 0.15直径数据2 (nm)0.12 0.18直径数据3 (nm)0.11 0.15平均直径(nm)0.11 0.164.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出苯酚和苯胺的分子直径分别为约0.11nm和0.16nm。
从数据上来看,苯胺的分子直径要稍大一些。
这可能是由于苯胺分子的结构与苯酚分子有所不同,导致其空间体积稍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验中使用的测量方法并不是完全准确的。
由于显微镜的受限分辨率和人的视觉误差等原因,所得到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此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的误差来源,例如溶液中的杂质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准确性,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更精密的测量方法,例如原子力显微镜等。
5. 结论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出了苯酚和苯胺的分子直径分别为约0.11nm和0.16nm。
通过比较两种分子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苯胺分子的直径要稍大一些。
分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子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常见分子的制备、纯化、表征及分析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乙醇的制备与纯化(1)实验原理:乙醇是一种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沸点。
本实验采用乙醇与浓硫酸、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乙醇。
(2)实验步骤:a. 将10g无水乙醇、5g浓硫酸、5g水混合于烧杯中;b. 将混合液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反应30分钟;c. 冷却后,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d. 收集下层液体,即为粗乙醇;e. 将粗乙醇通过蒸馏柱进行蒸馏,收集沸点为78.4℃的馏分,即为纯乙醇。
2. 实验二:苯的制备与纯化(1)实验原理:苯是一种芳香烃,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本实验采用苯酚与浓硫酸、浓硝酸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硝化反应制备苯。
(2)实验步骤:a. 将5g苯酚、5ml浓硫酸、5ml浓硝酸混合于烧杯中;b. 将混合液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反应10分钟;c. 冷却后,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d. 收集下层液体,即为粗苯;e. 将粗苯通过蒸馏柱进行蒸馏,收集沸点为80.1℃的馏分,即为纯苯。
3. 实验三:分子荧光光谱分析(1)实验原理:分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分析物质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荧光光谱仪对苯酚进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定。
(2)实验步骤:a. 将苯酚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b. 将溶液倒入样品池中,用荧光光谱仪进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定;c.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图;d. 分析苯酚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并纯化了乙醇,纯度达到99%以上。
2. 实验二: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并纯化了苯,纯度达到98%以上。
3. 实验三:通过分子荧光光谱分析,得出苯酚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一步了解了苯酚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四、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常见分子的制备、纯化、表征及分析方法。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全解(有图有真相)讲解
分⼦⽣物学实验报告全解(有图有真相)讲解分⼦⽣物学实验报告慕蓝有志班梦想学院⽬录实验⼀细菌的培养 (2)实验⼆质粒DNA的提取 (4)实验三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7)实验四质粒DNA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鉴定 (9)实验五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DNA (11)实验六植物基因组DNA提取、酶切及电泳分析 (14)实验七RNA分离与纯化 (17)实验⼋RT-PCR扩增⽬的基因cDNA (19)实验九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21)实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23)实验⼗⼀克隆的筛选和快速鉴定 (25)实验⼗⼆地⾼⾟标记的Southern杂交 (27)实验⼗三阿拉伯糖诱导绿⾊荧光蛋⽩的表达 (31)思考题 (32)分⼦实验⼼得总结 (33)实验⼀细菌的培养⼀、⽬的学习细菌的培养⽅法及培养基的配置。
⼆、原理在基因⼯程实验和分⼦⽣物学实验中,细菌是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
质粒的保存、增殖和转化;基因⽂库的建⽴等都离不开细菌。
特别是常⽤的⼤肠杆菌。
⼤肠杆菌是含有长约3000kb的环状染⾊体的棒状细胞。
它能在仅含碳⽔化合物和提供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机盐的培养基上快速⽣长。
当⼤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时,其开始裂殖前,先进⼊⼀个滞后期。
然后进⼊对数⽣长期,以20~30min复制⼀代的速度增殖。
最后,当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氧耗尽或当培养基中废物的含量达到抑制细菌的快速⽣长的浓度时,菌体密度就达到⼀个⽐较恒定的值,这⼀时期叫做细菌⽣长的饱和期。
此时菌体密度可达到1×109~2×109/mL。
培养基可以是固体的培养基,也可以是液体培养基。
实验室中最常⽤的是LB培养基。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主要仪器(⼀)实验材料⼤肠杆菌(⼆)试剂1. 胰蛋⽩胨2. 酵母提取物3. 氯化钠4. 1mol/L NaOH5. 琼脂粉6. 抗⽣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三)仪器1. 培养⽫2. 带帽试管3. 涂布器4. 灭菌锅5. ⽆菌操作台(含酒精灯、接种环、灭菌⽛签等)6. 恒温摇床四、操作步骤(⼀)LB培养基的配制配制每升培养基,应在950m1去离⼦⽔中加⼊:细菌培养⽤胰蛋⽩胨10g细菌培养⽤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摇动容器直⾄溶质完全溶解,⽤1mol/L NaOH调节pH位⾄7.0。
分子合成实验报告
分子合成实验报告分子合成实验报告引言分子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技术,通过有机合成反应,可以合成出各种有机化合物。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苯乙酮的过程,探索分子合成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苯乙酮的前体苯甲醛、乙酸、硫酸、氢氧化钠、乙醇等。
实验方法:首先,将苯甲醛溶解在乙酸中,并加入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然后,将混合液加热,使反应进行。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冷却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
最后,用乙醇洗涤得到苯乙酮产物。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苯乙酮。
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确定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和纯度。
讨论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酯化反应和中和反应两步合成苯乙酮。
酯化反应是通过酸催化剂将苯甲醛和乙酸反应生成苯乙酮的过程。
中和反应是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酯化反应中生成的酸性物质,得到纯净的苯乙酮产物。
在实验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控制对反应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硫酸作为酸催化剂可以加速酯化反应的进行,提高产物的产率。
而适当的温度和反应时间也能够影响反应的效果。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适宜的温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净度。
此外,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是确定合成产物结构和纯度的重要手段。
红外光谱可以通过分析分子中的化学键振动和拉伸频率,确定分子的结构。
质谱分析则可以通过测量分子的质量和碎片的质量,确定分子的分子量和结构。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苯乙酮,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确定了其结构和纯度。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下,分子合成可以有效地合成出目标化合物。
分子合成技术在有机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为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重要支持。
致谢感谢实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支持,使本次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同时,也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的合作和努力,为本次实验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1] Smith, J. M., & March, J. (2007). March’s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John Wiley & Sons.[2] Carey, F. A., & Sundberg, R. J. (200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分子的运动过程,了解分子的运动性质和规律。
实验材料1.显微镜2.盖玻片3.水滴4.温水5.酒精(或其他液体)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调节镜片使其与眼睛对齐。
2.取一块盖玻片并将其放在显微镜的下方。
3.用滴管将一滴水滴在盖玻片上,并将盖玻片盖在显微镜上。
4.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水滴中的分子能够清晰可见。
5.用笔和纸记录分子的运动状态和方向。
可以使用简单的图表表示分子的位置和移动路径。
6.重复步骤3-5,将酒精(或其他液体)滴在盖玻片上,观察和记录分子的运动。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分子运动,我们发现以下规律:1.分子在液体中呈现无规律的运动。
它们以高速度来回碰撞,并且不断改变方向。
2.分子的运动路径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或轨迹。
3.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即碰撞后分子会保持动量和能量的守恒。
4.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液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速度越快。
5.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液体中分子的运动性质和规律。
我们观察到分子在液体中呈现无规律的高速运动,并且不断改变方向。
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其速度与温度、质量和相互作用力等因素有关。
这些观察结果对我们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学科中,对分子运动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
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盖玻片破裂或显微镜受损。
2.在记录过程中要准确描述分子的运动状态和方向,可以使用图表或图像来辅助说明。
3.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实验条件和仪器精度的影响,需要多次重复实验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无。
分子光谱实验报告
分子光谱实验报告分子光谱实验报告引言:分子光谱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它通过研究分子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现象,来揭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两种光谱方法,对不同分子进行分析与探究。
实验一: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在该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苯酚、乙醇和甲醇作为实验样品,利用红外光谱仪测量它们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情况。
结果显示,苯酚在红外光谱中出现了两个宽而强烈的吸收峰,分别位于3400cm-1和1600 cm-1附近。
这表明苯酚分子中存在有羟基(-OH)和芳香环基团。
乙醇的红外光谱中也出现了一个宽而强烈的吸收峰,位于3400 cm-1附近,这表明乙醇分子中存在有羟基(-OH)。
而甲醇的红外光谱中则只出现了一个宽而强烈的吸收峰,位于3400 cm-1附近,这表明甲醇分子中也存在有羟基(-OH)。
通过对红外光谱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进而推测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实验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是一种研究分子电子结构和电子能级的方法。
在该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苯酚、乙醇和甲醇作为实验样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它们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情况。
结果显示,苯酚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出现了一个吸收峰,位于270 nm附近。
乙醇的紫外-可见光谱中也出现了一个吸收峰,位于210 nm附近。
而甲醇的紫外-可见光谱中则出现了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190 nm和270 nm附近。
通过对紫外-可见光谱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分子中的电子能级分布情况,进而推测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实验三: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对比分析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基础上,我们对苯酚、乙醇和甲醇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苯酚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峰位置并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说明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能够从不同角度揭示分子的性质和结构。
分子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运动、间隔、相互作用等。
2. 掌握分子性质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具有运动、间隔、相互作用等性质。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实验现象,探究分子的运动、间隔、相互作用等性质。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烧杯3. 筷子4. 水5. 冰糖6. 酚酞指示剂7. 滤纸8. 氨水9. 氯化钠10. 硫氰酸钾11. 氯化铁12. 碳酸钠13. 碳酸氢钠14. 氢氧化钠15. 碘化钾16. 硫代硫酸钠17.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分子的运动实验(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几块冰糖,用筷子搅拌至冰糖完全溶解。
(2)取出筷子,观察液面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2. 分子间隔实验(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几块冰糖,用筷子搅拌至冰糖完全溶解。
(2)取出筷子,观察液面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3. 分子相互作用实验(1)取少量氯化钠溶于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2)取少量硫氰酸钾溶于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取少量氯化铁溶于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取少量碳酸钠溶于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5)取少量碳酸氢钠溶于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6)取少量氢氧化钠溶于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7)取少量碘化钾溶于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8)取少量硫代硫酸钠溶于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及分析1. 分子的运动实验实验现象:冰糖逐渐溶解,液面下降。
分析:分子在不断运动,导致冰糖分子与水分子相互碰撞,使冰糖逐渐溶解。
2. 分子间隔实验实验现象:液面低于标志线。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导致液面下降。
3. 分子相互作用实验实验现象:(1)氯化钠溶液无色。
(2)硫氰酸钾溶液呈红色。
(3)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4)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酚酞指示剂变红。
(5)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酚酞指示剂变红。
分子质量测定实验报告
分子质量测定实验报告1. 引言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化合物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
在化学实验中,测定分子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一个简单化合物的质量,并根据其元素组成计算出其分子质量。
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电子秤置零,检查实验仪器和药品的质量,并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
(2)称取药品:用电子秤称取大约0.5g的化合物,并记录下质量。
(3)挥发物质的处理:如果所称取的化合物是挥发性物质,需要将其放置在干燥的容器中,待其挥发至稳定后再称取质量。
(4)装配实验装置:根据所使用的具体实验方法,装配相应的实验装置。
(5)进行实验:根据所选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可能的步骤包括样品燃烧、气体体积测量、实验室天平测量等。
(6)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测定化合物的分子质量。
3.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乙酸乙酯作为待测化合物。
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先称取了0.5g的乙酸乙酯,并进行了挥发物质的处理。
然后,我们利用一台实验室天平称量出乙酸乙酯的质量。
经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 称量前容器质量:15.00g- 称量后容器质量:15.30g- 称取乙酸乙酯质量:0.30g根据已知数据,可计算出乙酸乙酯的质量损失为0.30g。
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质量损失计算出乙酸乙酯的分子质量。
首先,根据*摩尔质量计算公式*,计算出乙酸乙酯的摩尔质量。
假设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则其摩尔质量可计算如下:摩尔质量(g/mol)= (总质量损失(g)/ 质量损失(g/mol))×乙酸乙酯的摩尔质量(g/mol)假设计算得出乙酸乙酯的摩尔质量为150 g/mol,则可以使用如下计算公式计算出乙酸乙酯的分子质量:分子质量= (质量损失(g)/ 乙酸乙酯的摩尔质量(g/mol))×1000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乙酸乙酯的分子质量为:分子质量= (0.30 g / 150 g/mol)×1000 = 2 g/mol因此,可以得出乙酸乙酯的分子质量为2 g/mol。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分子运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状态,探究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规律。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分子在高温下运动更加活跃,速度更快,而在低温下运动速度减慢。
这一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规律,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分子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引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运动状态直接影响着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在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状态,探究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规律,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分子运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室温度计、烧杯、热水槽、冰水槽、显微镜等。
2. 在实验室温度下观察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将烧杯中的水置于热水槽中加热,观察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将烧杯中的水置于冰水槽中冷却,观察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在实验室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状态比较平缓,呈现出较为规律的振动状态。
而在加热后,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变得更加活跃,速度更快,呈现出更加混乱的状态。
相反,在冷却后,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呈现出较为缓慢的状态。
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分子在高温下运动更加活跃,速度更快,而在低温下运动速度减慢。
这一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规律。
在高温下,分子的热运动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分子运动更加活跃;而在低温下,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分子运动速度减慢。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规律。
分子在高温下运动更加活跃,速度更快,而在低温下运动速度减慢。
这一实验结果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分子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分子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学习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分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分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后,发射出不同波长的荧光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分子吸收光子后,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随后经过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辐射,形成荧光光谱。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子天平、移液器、比色皿等。
2. 试剂:罗丹明B标准溶液、水、乙醇、磷酸盐缓冲溶液、磷酸盐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罗丹明B标准溶液,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发射波长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用适当方法处理,使其成为适合进行荧光光谱测定的溶液。
3. 激发光谱测定: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固定发射波长的情况下,改变激发波长,测定样品的激发光谱。
4. 发射光谱测定:在固定激发波长的情况下,改变发射波长,测定样品的发射光谱。
5. 定量分析: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确定样品中罗丹明B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罗丹明B标准溶液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得到标准曲线。
2. 激发光谱测定:测定样品的激发光谱,确定激发波长。
3. 发射光谱测定:测定样品的发射光谱,确定发射波长。
4. 定量分析: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罗丹明B的浓度。
实验结果如下:1. 标准曲线绘制:罗丹明B标准溶液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罗丹明B标准溶液的激发光谱图2 罗丹明B标准溶液的发射光谱2. 激发光谱测定:样品的激发光谱如图3所示。
图3 样品的激发光谱3. 发射光谱测定:样品的发射光谱如图4所示。
图4 样品的发射光谱4. 定量分析: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罗丹明B的浓度为X mol/L。
分子扩散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子扩散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2. 通过实验观察分子扩散现象,加深对分子扩散概念的理解;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分子扩散是指分子在无外力作用下,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运动,直至浓度均匀分布。
扩散现象与温度、分子质量、溶剂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溶液中的扩散速度,探讨影响分子扩散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红墨水、蒸馏水、酒精、温度计、烧杯、滴管、滤纸等;2. 实验仪器:恒温箱、显微镜、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红墨水滴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2. 将烧杯放入恒温箱中,分别设定不同温度(如室温、30℃、40℃、50℃);3. 分别在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记录红墨水滴入后至完全扩散所需时间;4. 重复上述步骤,观察不同温度下红墨水的扩散速度;5. 将酒精滴入烧杯中,观察酒精在红墨水中的扩散现象;6. 将滤纸剪成适当大小,滴上红墨水,观察红墨水在滤纸上的扩散现象;7.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分子扩散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温度下红墨水的扩散速度: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红墨水的扩散速度逐渐加快。
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速度越快。
2. 酒精在红墨水中的扩散现象:实验结果显示,酒精在红墨水中的扩散速度较快,且扩散范围较大。
这是因为酒精分子质量较小,扩散速度较快。
3. 红墨水在滤纸上的扩散现象:实验结果显示,红墨水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较慢,且扩散范围较小。
这是因为滤纸的孔隙结构限制了红墨水的扩散。
六、实验结论1. 温度是影响分子扩散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分子扩散速度越快;2. 分子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3. 溶剂、溶剂的浓度、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也会影响分子扩散。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红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速度,验证了温度对分子扩散的影响;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保持恒温、观察时间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分子扩散概念的理解,为后续学习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分子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分子的基本特性;2. 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方法;3. 分析分子特性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以下特性:1. 分子具有质量和体积;2.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 分子具有运动性;4. 分子间存在间隙。
本实验通过观察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运动性以及分子间隙等现象,验证分子的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显微镜、分子力仪、温度计、秒表、试管、烧杯等;2. 实验试剂:酒精、蒸馏水、氯化钠、葡萄糖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分子间作用力(1)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用显微镜观察分子间作用力;(2)逐渐增加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观察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3)记录实验数据。
2. 观察分子运动性(1)将葡萄糖溶液滴入试管中,用显微镜观察分子运动性;(2)逐渐提高温度,观察分子运动性的变化;(3)记录实验数据。
3. 观察分子间隙(1)将酒精和蒸馏水混合,用分子力仪测量混合液的分子间隙;(2)逐渐增加混合液的浓度,观察分子间隙的变化;(3)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分子间作用力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加,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
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作用力与浓度成正比。
2. 观察分子运动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性逐渐增强。
这说明分子具有运动性,且运动性与温度成正比。
3. 观察分子间隙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混合液浓度的增加,分子间隙逐渐减小。
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且间隙与浓度成反比。
六、结论1. 分子具有质量和体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 分子具有运动性,且运动性与温度成正比;3. 分子间存在间隙,且间隙与浓度成反比。
本实验通过观察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运动性以及分子间隙等现象,验证了分子的特性。
这些特性对理解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分子运动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分子运动现象,加深对分子运动概念的理解。
2.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3.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分子运动是指分子在微观尺度上的运动,包括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
根据分子运动论,温度是分子运动能量的体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本实验通过观察酚酞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现象,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大烧杯、小烧杯、试管、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火柴、水槽等。
2. 药品:酚酞溶液、浓氨水、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大烧杯放在水槽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大烧杯底部浸入水中。
2. 在大烧杯中加入约10 mL酚酞溶液,搅拌均匀。
3. 用滴管从大烧杯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 将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两个小烧杯,观察现象。
5. 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室温、热水、沸腾水)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现象1. 室温下,酚酞溶液与氨水反应,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2. 在热水或沸腾水中,酚酞溶液与氨水反应,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3. 在罩住两个小烧杯的情况下,酚酞溶液与氨水反应,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红色,A烧杯中的溶液不变色。
六、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1. 实验现象表明,酚酞溶液与氨水反应是由于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2. 在热水或沸腾水中,酚酞溶液与氨水反应不明显,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反应速率越慢。
3.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分子运动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观察酚酞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现象,加深了对分子运动概念的理解。
2.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分子运动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纯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分子纯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分子纯化的实验操作步骤;3. 提高分子纯化实验技能,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分子纯化是指将混合物中的目标分子与其他杂质分离的过程。
常用的分子纯化方法有:层析、离心、透析、电泳等。
本实验采用凝胶层析法对蛋白质进行纯化。
凝胶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利用凝胶颗粒的多孔结构,不同大小的分子在凝胶中的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当样品溶液通过凝胶层析柱时,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先流出,而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则被截留在凝胶层析柱中。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蛋白质样品;- 凝胶层析柱;- 标准蛋白质分子量对照品;- 洗脱液;- 酶标仪;- 显微镜;- 实验记录本。
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离心机;- 移液器;- 恒温水浴锅;- 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层析柱:将凝胶层析柱垂直固定在支架上,用蒸馏水冲洗凝胶层析柱,去除柱内气泡。
2. 样品制备:将蛋白质样品与适量的洗脱液混合,置于离心管中,离心去除沉淀物。
3. 凝胶层析柱平衡:将洗脱液加入凝胶层析柱,使凝胶层析柱充满洗脱液。
4. 样品上样:将制备好的蛋白质样品加入凝胶层析柱,使样品在凝胶层析柱中均匀分布。
5. 洗脱:缓慢加入洗脱液,收集流出液,每隔一定时间取一份样品进行检测。
6. 检测:使用酶标仪检测蛋白质样品的浓度,使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样品的纯度。
7. 结果分析:根据洗脱曲线和检测结果,确定蛋白质的纯化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洗脱曲线:洗脱曲线显示,蛋白质在凝胶层析柱中的洗脱过程,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洗脱时间。
2. 检测结果:蛋白质样品在凝胶层析柱中分离出多个峰,表明蛋白质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量的蛋白质。
3. 纯度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蛋白质的纯度达到90%以上。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蛋白质的分子纯化,掌握了凝胶层析法的操作步骤。
分子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分子光谱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熟悉分子光谱仪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分子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分析样品的分子光谱,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二、实验原理分子光谱是指分子在吸收或发射光的过程中,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谱。
分子光谱可分为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检测。
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是基于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子,使分子内部的电子发生跃迁。
通过分析吸收光谱,可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分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试管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剂、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用溶剂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将样品溶液注入紫外-可见光谱仪,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4.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如下:```吸光度(y)浓度(x)0.1 100.2 200.3 300.4 400.5 50```2. 样品测定根据实验数据,样品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为0.35。
3.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为:浓度 = 0.35 × (50 - 10) / (0.5 - 0.1) = 30 mg/L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分子光谱仪器的操作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分析样品的分子光谱。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确定了样品的浓度。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纯度和溶液的浓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绘制标准曲线时,应选择合适的浓度范围,避免出现线性关系不明显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分子生物学Ⅱ综合性实验论文BEL7402细胞MD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及GAPDH蛋白表达检测姓名:徐方班级:生物制药10学号:指导教师:生物科学系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小组李黄金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目录1、前言2、中文摘要Abstract3、材料与方法3.1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含量纯度检测 ............................................... - 5 -3.1.1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5 -3.1.2 基因组DNA的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 8 -3.1.3 基因组DNA纯度的鉴定-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 7 -3.1.4 目标基因扩增 .................................................................................. 12 -3.2 目标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的检测 .................................................... - 15 -3. 3 GAPDH基因免疫印迹 ................................................................................... - 18 -3.3.1 样品蛋白质的制备、蛋白质含量测定............................................................ - 19 -3.3.2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 23 -3.3.3 凝胶转膜及其检测.............................................................................................. - 27 -4、结果与讨论4. 1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含量纯度检测- 5 -4.2 目标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的检测 .................................................... - 15 -4. 3 GAPDH基因免疫印迹- 18 -5、参考文献6、致谢前言中文摘要:本综合性实验前部分是先从Bel7402细胞中提取目标基因多药耐药基因1(MDR1),然后取部分提取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是检测目的基因的分子量大小,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NDA的浓度和纯度,之后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再对扩增的目的基因进行单核甘酸多态性(SNP)检测,主要技术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NP用于疾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和鉴定。
后部分是从Bel7402细胞中提取细胞总蛋白,然后制作蛋白质标准曲线,测定总蛋白含量。
再对蛋白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之后将蛋白条带转移到PVDF膜,一抗、二抗孵育后用DAB显色,目的是检测目的基因GAPDH的表达。
Abstract:This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prior to the first part is fromBel7402 cell extract target gene many drug resistance gene 1 (MDR1), then take part extraction samples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purpose is to test the purpose gene molecular weight size, garnish with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testing sample NDA concentration and purity, and then use PCR amplification purpose gene technology. For the purpose of the amplification and the gene mononuclear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test, the main technology is restriction enzyme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SNP for disease gene location | cl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From the back part of the Bel7402 cells, cell total protein, and then make protein standard curv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rotein content. Again to protein SDS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fter protein banding transferred to PVDF membrane, a resistance, two resistance after incubation with DAB color, the purpose is to test the purpose gene GAPDH expression.3、材料与方法:3.1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含量纯度检测仪器、材料与试剂: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紫外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恒温培养箱、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小型高速离心机、高压灭菌锅、微波炉、PCR仪,灭菌锅、双蒸水器、冰箱,电泳设备、紫外分析仪、移液器、枪头、一次性手套、0.2ml离心管及架、冰块。
材料:BEL7402肝癌细胞、细胞基因组DNA.引物试剂:百泰克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无菌水、50×TAE(50倍体积的TAE贮存液)凝胶加样缓冲液(6×)、琼脂糖、溴化乙锭溶液(EB) 0.5µgmL、DNA 分子量标准(DNA Marker)、10×PCR Buffer;20mM dNTPmix:含dATP、dCTP、dGTP、dTTP各20Mm;Taq酶 1Uμl;灭菌双蒸水ddH2O;琼脂糖。
3试剂:MboI、10×Buffer、ddH2O、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TAE Buffer、电泳上样缓冲液、EB、DNA Marker实验方法3.1.1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1、加入缓冲液TB 200μl重悬BEL7402冻存细胞沉淀,12,000rpm离心10秒,2、将细胞重悬于200μl缓冲液TB中。
3、加入200μl 裂解液CB,立刻缓慢颠倒充分混匀,再加入20μl蛋白酶K (20mgml)溶液,充分混匀,70℃水浴10分钟。
4、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00μl 异丙醇,颠倒轻摇充分混匀,此时可能会出现絮状沉淀。
但不可用手剧烈振荡,以免剪切DNA。
5、将上一步所得溶液和絮状沉淀都加入一个吸附柱AC中,(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10,000rpm离心80秒,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
6、加入500μl抑制物去除液IR,12,000 rpm 离心80秒,弃废液。
7、加入700μl漂洗液WB(请先检查是否已加入无水乙醇!),12,000 rpm 离心80秒,弃掉废液。
8、加入500μl漂洗液WB,12,000 rpm 离心80秒,弃掉废液。
9、将吸附柱AC放回空收集管中,12,000 rpm离心3分钟,尽量除去漂洗液, 以免漂洗液中残留乙醇抑制下游反应。
10、取出吸附柱AC,放入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在吸附膜的中间部位加100μl洗脱缓冲液EB(洗脱缓冲液事先在 65-70℃水浴中预热),室温放置3-5分钟,12,000 rpm 离心1分50秒。
将得到的溶液重新加入离心吸附柱中,室温放置2分钟,12,000 rpm离心2分钟。
11、可以存放在2-8℃,如果要长时间存放,可以放置在-20℃。
3.1.2 基因组DNA的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法1、实验用1%琼脂糖。
称取0.3g琼脂糖,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mL 1×TAE缓冲液,置微波炉加热至完全溶化,取出摇匀即可。
2、将有机玻璃内槽放置于一水平位置,并放好样品梳子。
3、在冷到60℃左右的琼脂糖凝胶液中加入EB(1.5ul30ml),缓缓倒入有机玻璃内槽,直至有机玻璃板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胶面 (注意不要形成气泡)。
4、待胶凝固后,小心地拔出梳子,然后将有机玻璃内槽放在电泳槽内。
注意:DNA样品孔应朝向负电极一端。
5、加电泳缓冲液至电泳槽中,加液量要使液面没过胶面。
6、用移液枪将已加入上样缓冲液的DNA样品加入加样孔(记录点样顺序及点样量)。
7、接通电泳槽与电泳仪的电源。
DNA的迁移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一般电场强度不要超过5Vcm。
8、当溴酚蓝染料移动到距凝胶前沿1—2cm处,停止电泳。
3.1.3 基因组DNA纯度的鉴定-紫外分光光度计法1.UV-2000紫外分光光度计开机预热30min,用黑体调透光率为零(校准仪器)。
2.用重蒸水洗涤比色皿,吸水纸吸干,加入TE缓冲液后放入样品室,关上盖板。
3.用空白对照调透光率为100%。
4.将待测样品适当稀释(DNA10μl用洗脱缓冲液EB稀释至100μl)后记录编号和稀释度。
5.把装有待测样品的比色皿放进样品室架上,关闭盖板。
6.设定紫外光波长,分别测定260nm、280nm波长时的OD值。
7.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与纯度。
3.1.4 目标基因扩增1.分组:每个实验组做两个PCR反应,分别用Bel7402细胞基因组DNA和对照样品基因组DNA为模板,第一、二组做对照样品1,第三、四组做对照样品2,第五六组做对照样品3。
2.在冰浴中,按以下次序将各成分加入一无菌0.2ml离心管中,总体积50μl共做两组,其中一组用无菌水来代替模版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