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范

文5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范文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

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规范】

知道魏晋南北朝的更替。

【学习目的】

知识与技艺:能说出西晋的树立、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进程与方法:经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能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缘由等效果的讨论,学会运用比拟剖析、归结概括历史效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法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勾搭对稳固一致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西晋的树立和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兴亡的要素。

【学习进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典故我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效果:司马昭是何人?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完成了吗?

先生:思索,剖析,提出疑问。

教员:这个典故通常指野心十分清楚,为人所共知。司马氏想一致天下。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完成了愿望。

第17课西晋的持久一致和南方各族的内迁

〔二〕教员引领,协作探求:

展现:

一、西晋的树立

1.树立

教员: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公元266年,司马炎夺取了魏国皇位,树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一致了全国。

晋武帝司马炎

教员: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势力超越君主。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代魏后,时期发作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完毕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一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

一. 教材分析

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西晋在266年由

司马炎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乱,西晋在316年灭亡。在此期间,北方各族的内迁也为中国的历

史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

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

族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

1.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

2.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速亡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一. 西晋的建立

1.西晋的建立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故事中的司马昭是何人,说明什么?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权臣司马懿的儿子,在司马懿死后,掌握魏国大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司马氏想统一天下。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呢?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

的内迁》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主要内容包括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本课是历史上册内容的延续,通过讲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背景和事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情况;

•能够描述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安排

1. 集体活动(5分钟)

•点名、做好课堂纪律管理;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课堂引入(10分钟)

•让学生回顾上堂课的内容,复习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知识;

•提出问题:你们对西晋的了解有哪些?

3. 知识讲解(20分钟)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情况;

•使用图表、地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要内容。

4. 学生活动(15分钟)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陈述,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交流。

5. 深化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思考,讨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评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1

一. 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

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武帝司马炎的统治下,实现了短暂的中国统一,以及随后北方各族的内迁。本课的重点是西晋的统一和内迁,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有一

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2.知道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3.理解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历

史资料和图片,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西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

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讲授:介绍西晋统一的原因和意义,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以及内迁

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内迁案例,让学生了解内迁的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

2.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速亡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一. 西晋的建立

1.西晋的建立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故事中的司马昭是何人,说明什么?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权臣司马懿的儿子,在司马懿死后,掌握魏国大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司马氏想统一天下。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呢?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教学重点】

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

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教学过程】

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

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的教学设计。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灭亡,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对于西晋的建立和灭亡

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及

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西晋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北

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对

我国历史的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引出西晋的建立。

2.呈现(10分钟)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晋在280年统一全国后,由于统治腐朽、奢侈浪费,导致国家

迅速衰落,最终在316年被匈奴族一支武装灭亡。同时,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迁移

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迁移。

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晋的统一和衰落过程,理解其原因。

2.知道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理解其对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西晋的统一和衰落原因。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

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

利用PPT展示西晋的统一和衰落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

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PPT和地图,分析西晋的统一和衰落原因,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

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八王之乱导致北方各族的北迁。教材通过介绍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有一定的了解,但

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

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

1.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和原因。

2.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

迁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

一历史事件。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

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出西晋速亡的原因;通过研习史料增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些什么?

一、导入新课

利用司马懿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2.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认识民族融合的事实。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西晋的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该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西晋统一: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起兵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影响:西晋从此衰落;大量人口纷纷南逃,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

讲述了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至316年灭亡的过程。本课重点

掌握西晋的建立和灭亡,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材内容紧凑,结构清晰,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西晋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部

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晋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西晋的建立和灭亡

2.北方各族的内迁

五. 教学方法

1.史料教学法: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

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器材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晋时期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

讲述西晋的建立和灭亡过程,重点讲解晋朝的兴衰原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内迁。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的鼎力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那么,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结局如何呢?它又是如何灭亡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板书)。

三国实力比较表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

(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

1. 背景:

学生回答: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教师讲解: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国家的统一是由西晋王朝完成的,西晋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呢?

2.建立: 学生回答: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教师讲解:司马炎是谁呢?我先讲一个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魏国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二、八王之乱

阅读课文第二框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为什么会爆发八王之乱?(也就是爆发八王之乱的根源是什么呢?)

分封制、通知腐朽和皇帝的昏庸

追问:在西晋以前还有那些朝代实行分封制?

西周、西汉

过渡:西周因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西汉因分封制发生了七国之乱西汉的分封造成了一些问题,后来花了很长时间才解决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解决完。而西晋因分封制才有八王之乱。

追问:晋武帝为什么还要分封诸侯呢?

晋武帝从自己取代魏国得出教训:要巩固统治,防止外姓大臣专权,就必须大封同姓诸侯。同时也为战乱埋下祸根,最终导致八王之乱。

2、简述八王之乱?给西晋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晋惠帝统治期间,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混战十几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

历时16年,给人民带来灾难;经济遭到破坏,西晋从此衰落;形成了人口迁徙的高潮;最终西晋在316年被匈奴人灭亡。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阅读课文第三框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北方民族何时内迁?内迁民族有哪些?

东汉、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

西晋末年,内迁的匈奴人起兵反晋,316年,西晋灭亡。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许多政权,称“十六国”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相,进行改改。那么改革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三国时期结

束后,实现了一段时间的统一,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国家分裂,同时,北方各族的内迁也是本课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介绍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变迁,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本课的内容,可能还比较

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历史知识,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还在培养中,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情况,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

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到历史的复

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客观、理性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难点:理解西晋统一的原因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

动探究历史,理解历史。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

观地理解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引导学生进入西晋时期。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内迁。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的鼎力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那么,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结局如何呢?它又是如何灭亡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板书)。

三国实力比较表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

(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

1. 背景:

学生回答: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教师讲解: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国家的统一是由西晋王朝完成的,西晋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呢?

2.建立: 学生回答: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教师讲解:司马炎是谁呢?我先讲一个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魏国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专权。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帝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炎就是司马昭的儿子,而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266年,司马炎废魏帝,改国号为晋,都于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是为晋武帝。

教师提问:西晋在建立之后,国家还没有统一,它是什么时候、怎样完成统一的?

3.西晋的统一:

学生回答: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教师讲解:为了完成灭吴大业,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公元269年,他就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晋武帝一边在襄阳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

公元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

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世族权臣,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这些出镇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

事,势力日益强大。这成为了“八王之乱”的背景之一。

二、八王之乱

1. 背景

(1)晋初分封诸王。

教师讲解: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分封诸王?首先司马家族成员众多、势力巨大,那是既成事实。司马炎想让司马家族支持自己当皇帝,就必须得分封诸王。只有大封同姓诸王,司马炎祖父、父亲的各枝成员才会能获得在曹魏帝国中无法获得的利益。否则,司马炎的叔祖、叔叔们,实在没有支持司马炎当皇帝的理由。其次,吸取曹魏灭亡的教训。从曹魏帝国灭亡的角度看,皇族力量的衰弱是它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司马家族自然不敢舍弃分封诸王的政策。

八王之乱的出现,还和西晋的社会风气及统治有关。请同学们思考课本P79材料研读并回答该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了当时世人追逐金钱、贪图享乐的丑态,反映了西晋追求奢侈、享乐的社会风气。

教师讲解:西晋追求奢侈、享乐的社会风气,逐渐影响到了西晋的统治。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2)西晋统治腐朽,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八王之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八王之乱?

2. 爆发:

学生回答: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教师讲解: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此处穿插小故事:傻瓜皇帝)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氏专权,纷纷想杀贾氏而独掌大权,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十六年(公元291年—公元306年)之久,死亡人口达数十万人,许多城镇均被焚毁,史称“八王之乱”。

请同学们综合“八王之乱”的背景和爆发的内容,想一想:“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是晋武帝对士族的特别优待和分封诸宗室王的弊端。

(2)西晋统治者晋惠帝昏庸腐败。

(3)直接原因——贾后专权。

教师提问:通过对八王之乱的讲解,我们可以判断出其性质是什么?3. 性质:

学生回答:西晋统治者内部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一场混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八王之乱的危害是什么?

4. 危害:

学生回答:

(1)“八王之乱”历时16年,导致西晋衰落下去。

(2)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亡南方的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教师讲解: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