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内迁。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的鼎力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那么,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结局如何呢?它又是如何灭亡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板书)。

三国实力比较表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

(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

1. 背景:

学生回答: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教师讲解: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国家的统一是由西晋王朝完成的,西晋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呢?

2.建立: 学生回答: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教师讲解:司马炎是谁呢?我先讲一个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魏国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专权。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帝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司马炎就是司马昭的儿子,而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266年,司马炎废魏帝,改国号为晋,都于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是为晋武帝。

教师提问:西晋在建立之后,国家还没有统一,它是什么时候、怎样完成统一的?

3.西晋的统一:

学生回答: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教师讲解:为了完成灭吴大业,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公元269年,他就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晋武帝一边在襄阳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

公元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八十年的分裂局面。

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世族权臣,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这些出镇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

事,势力日益强大。这成为了“八王之乱”的背景之一。

二、八王之乱

1. 背景

(1)晋初分封诸王。

教师讲解: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分封诸王?首先司马家族成员众多、势力巨大,那是既成事实。司马炎想让司马家族支持自己当皇帝,就必须得分封诸王。只有大封同姓诸王,司马炎祖父、父亲的各枝成员才会能获得在曹魏帝国中无法获得的利益。否则,司马炎的叔祖、叔叔们,实在没有支持司马炎当皇帝的理由。其次,吸取曹魏灭亡的教训。从曹魏帝国灭亡的角度看,皇族力量的衰弱是它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司马家族自然不敢舍弃分封诸王的政策。

八王之乱的出现,还和西晋的社会风气及统治有关。请同学们思考课本P79材料研读并回答该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了当时世人追逐金钱、贪图享乐的丑态,反映了西晋追求奢侈、享乐的社会风气。

教师讲解:西晋追求奢侈、享乐的社会风气,逐渐影响到了西晋的统治。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2)西晋统治腐朽,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在这种背景下,爆发了“八王之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八王之乱?

2. 爆发:

学生回答: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教师讲解: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以至于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此处穿插小故事:傻瓜皇帝)司马氏诸王不满于朝中贾氏专权,纷纷想杀贾氏而独掌大权,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从公元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杀,战乱历时十六年(公元291年—公元306年)之久,死亡人口达数十万人,许多城镇均被焚毁,史称“八王之乱”。

请同学们综合“八王之乱”的背景和爆发的内容,想一想:“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是晋武帝对士族的特别优待和分封诸宗室王的弊端。

(2)西晋统治者晋惠帝昏庸腐败。

(3)直接原因——贾后专权。

教师提问:通过对八王之乱的讲解,我们可以判断出其性质是什么?3. 性质:

学生回答:西晋统治者内部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一场混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八王之乱的危害是什么?

4. 危害:

学生回答:

(1)“八王之乱”历时16年,导致西晋衰落下去。

(2)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亡南方的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教师讲解: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