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至五【通假字】总结归纳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答案: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必修一至五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必修一至五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梨树。

)《离骚》40、偭秦规矩而改错。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⑤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⑧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⑨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诗经·氓》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契阔谈讌讌: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必修三《蜀道难》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莩:通“殍”,饿死的人。

通假字 必修一到五

通假字 必修一到五

通假字总结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⑤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⑧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⑨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

⑫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诗经·氓》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⑪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⑫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⑬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⑭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⑮契阔谈 :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⑯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⑱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必修三《蜀道难》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莩:通“殍”,饿死的人。

《劝学》⑤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弯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总培训讲学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总培训讲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选修文言文所有通假字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④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⑤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⑧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⑨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诗经·氓》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契阔谈讌讌: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必修三《蜀道难》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莩:通“殍”,饿死的人。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通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通假字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39、彼尔维何。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快乐。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附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假设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附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假设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贰: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物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8、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10、股: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1、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12、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

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鸿门宴》15、婚姻: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6、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

今义:略)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肴山以东。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_通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_通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 文言知识梳理通假字通假字(必修1~5)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矣,通“已”,已经)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1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17、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鸿门宴》18、距关(距,通“拒”,把守)19、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20、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21、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2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2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24、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2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诗经两首离骚》26、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27、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28、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29、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0、岁亦莫止。

(莫,通“暮”,年末)31、偭秦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32、忳郁邑余侘傺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必修科目,其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

在这些科目中,有些字词的写法容易混淆,我们称之为“通假字”。

下面将分别从高中必修一到五的科目中,总结一些常见的通假字,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科目的知识。

一、语文1. 诗词中的“若”与“弱”在古代诗词中,经常会出现“若”和“弱”两个字,它们的写法相似,但意义不同。

例如:“若即若离”表示关系纠缠不清,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则是形容感情淡薄。

因此在阅读和写作时,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

2. 论述中的“论”与“轮”在写作议论文或论述时,经常会使用到“论”和“轮”这两个字。

例如:“论证”和“轮流”。

它们的写法相近,但含义完全不同,容易引起歧义。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字词,以避免造成误解。

二、数学1. 几何中的“圆”与“园”在几何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圆”和“园”这两个词,它们的写法相似,但含义不同。

例如,“圆”是指由一组等距离的点构成的集合,而“园”则是指花园或公园等场所。

因此,我们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以确保准确理解和应用。

2. 代数中的“式”与“事”在代数学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式”和“事”这两个字。

例如,“方程式”和“事件”。

虽然它们的发音相似,但意义完全不同。

因此,在代数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字词,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英语1. 词汇中的“知”与“智”在学习英语词汇时,经常会遇到“知”和“智”这两个字。

例如,“knowledge”和“wisdom”。

它们的写法相似,但含义不同。

其中,“知”表示了解和掌握某种信息的能力,而“智”则表示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英语词汇时,我们要注意区分这两个字的用法,以确保正确理解和运用。

2. 语法中的“实”与“识”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实”和“识”这两个字。

例如,“实词”和“虚词”。

它们的写法相近,但含义不同。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原创版)目录1.通假字汇总的意义和价值2.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的分类和特点3.通假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4.如何学习和掌握通假字5.总结正文一、通假字汇总的意义和价值通假字,是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在古代文献中,通假字被广泛运用,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

对高中生而言,掌握通假字有助于提高阅读古籍和理解文言文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的分类和特点1.形声通假形声通假是指借用形声字作为通假字。

这类通假字在字形上与本字有密切联系,其声旁往往与本字相同或相近。

如“太阳”的“阳”通“扬”,“光明”的“明”通“鸣”。

2.声旁通假声旁通假是指借用声旁字作为通假字。

这类通假字在字形上与本字相差较大,但其声旁与本字相同或相近。

如“读书”的“读”通“逗”,“学生”的“生”通“胜”。

3.形近通假形近通假是指借用字形相近的字作为通假字。

这类通假字在字形上与本字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

如“长城”的“长”通“常”,“文章”的“章”通“彰”。

4.音近通假音近通假是指借用读音相近的字作为通假字。

这类通假字在字形上与本字相差较大,但读音相近。

如“时间”的“间”通“简”,“地方”的“方”通“放”。

三、通假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通假字在阅读古籍和文言文中具有重要作用,掌握通假字有助于准确理解文意。

同时,在现代汉语写作中,适当运用通假字可以增加文学韵味,提高表达效果。

四、如何学习和掌握通假字学习和掌握通假字需要系统地学习和记忆。

可以参考《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了解通假字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通假规律。

此外,多读古籍和文言文,积累通假字的使用经验,也是提高通假字水平的有效途径。

五、总结通假字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对高中生而言,掌握通假字有助于提高阅读古籍和理解文言文能力。

高中必修一到五的通假字分为形声通假、声旁通假、形近通假和音近通假四类。

高中阶段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高中阶段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一、通假字下面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通假字进行归纳。

为方便同学们复习,归纳是按册进行的。

第一册: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烛之武退秦师》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同“率”《勾践灭吴》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同“娶”《勾践灭吴》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免”同“娩”《勾践灭吴》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政”同“征”,征税《勾践灭吴》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其”同“岂”《勾践灭吴》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同“又”《勾践灭吴》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邹忌讽齐王纳谏》必勿使反。

“反”同“返”《触龙说赵太后》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耆”同“嗜”,喜爱(同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无”同“毋”《寡人之于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颁”同“斑”《寡人之于国》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寡人之于国》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同“性”《劝学》此小大之辩也。

“辩”同“辨”,区别《逍遥游》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同“耐”《逍遥游》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过秦论》倔起阡陌之中。

“倔”同“崛”《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名作状《过秦论》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同“纳”,接纳《鸿门宴》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通“背”《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鸿门宴》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同“趋”,取《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同“犹”《兰亭集序》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景”同“影”,日光《归去来兮辞》第二册: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同“震”,威吓《谏太宗十思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同“消”《滕王阁序》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同“几”,预兆《滕王阁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师说》暴霜露,斩荆棘暴同“曝”,暴露《六国论》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六国论》北音清越,南音函胡函胡通“含糊”《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莫通“暮”,晚《石钟山记》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钱财《五人墓碑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曷通“何”《五人墓碑记》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暴通“曝”,显露《五人墓碑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采通“彩”《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圜通“圆”《登泰山记》第三册: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陈情表》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陈情表》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品《祭十二郎文》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祭十二郎文》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敛通“殓”《祭十二郎文》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曷通“何”《祭十二郎文》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赤壁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列通“裂”,分裂《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念奴娇•赤壁怀古》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离骚》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离骚》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孔雀东南飞》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孔雀东南飞》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孔雀东南飞》第四册:倾城阖户,连臂而至阖通“合”《虎丘记》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直通“值”《促织》手裁举,则又超而跃裁通“才”《促织》翼日进宰翼通“翌”《促织》飨德怀恩,词不悉心飨通“享”,受《柳毅传》从此已去,勿复如是已通“以”《柳毅传》第五册: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蜀道难》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将进酒》耶娘妻子走相送耶通“爷”《兵车行》禾生陇亩无东西陇通“垄”《兵车行》岁暮阴阳催短景景通“影”,日光《阁夜》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齐桓晋文之事》王说,曰:“诗云……”说通“悦”《齐桓晋文之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作榜样《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与与通“欤”《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齐桓晋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齐桓晋文之事》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齐桓晋文之事》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田通“畋”,打猎《庄暴见孟子》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卒通“猝”《孟子见梁襄王》民归之,由水之就下由通“犹”《孟子见梁襄王》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齐人有一妻一妾》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蚤通“早”《齐人有一妻一妾》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齐人有一妻一妾》为是其智若与为通“谓”,认为《弈秋》初中课文:例句通假字解释篇目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通“按”《廉颇蔺相如列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板通“版”《活板》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木兰辞》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火通“伙”《木兰辞》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鱼我所欲也》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向通“响”《庖丁解牛》善哉!技盖至此乎盖通“盍”《庖丁解牛》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还通“旋”《扁鹊见蔡桓公》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適通“谪”《陈涉世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文属通“嘱”《岳阳楼记》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已通“以”《隆中对》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三峡》。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文言文总结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课内文言文总结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方〉中医医生。

4.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①不照顾;②不考虑,不顾忌。

5.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左右的侍卫人员。

今义:①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②用在数字后面,表概数,跟“上下”相同。

6.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

7.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同意。

今义:故意。

五、探究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如今去了而不能返回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应为“知其事者宾客”。

)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3.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句,应为“侍殿上者群臣”。

)译文:侍奉在大殿上的群臣。

4.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庭拜送”。

)译文:燕王亲自在廷堂上拜送。

5.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应为“使(之)于前毕使”。

)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6.秦王购之金千斤。

(状语后置和省略句,应为“(以)金千斤购之”。

) 译文:秦王用千斤金的赏格购取他的头。

7.皆为戮没。

(被动句,“为”表被动。

)译文: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8.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见”表被动。

)译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六、名句默写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

)译文:在早上进谏而在晚上即被贬黜。

2.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状语后置句,应为“以蕙替余,以揽茝申之”。

)译文: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3.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吾其亦已兮”。

)译文:不了解我也就罢了。

4.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应为“岌岌冠”“陆离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莫,通“暮”)
39、彼尔维何。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

48、蒲苇纫如丝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叮咛。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壁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56、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通“缭”:连结,盘绕。

)《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

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

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

(质,通“”,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

“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
相对)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冥”通“溟”
109、而征一国“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四(通“又”)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