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核外电子的排布
3.2.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讲授新课
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 那么,如果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失去1个电子, 我可以形成相 对稳定的结构!
得到1个电子, 我也会形成相 对稳定的结构!
((((((( e
讲授新课 离子的形成
失去1个电子
钠原子
钠离子
得到1个电子
氯原子
氯离子
带1个单 位正电荷
讲授新课 离子符号
3.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表示2个镁离子
表示两个铝离子 2Al 3+
表示每个铝离子带 3个单位的正电荷
讲授新课 离子符号
写出下列离子的符号
锂离子
Li +
硫离子
S 2-
铝离子
Al 3+
2个氟离子
2F-
氯离子
Cl -
5个钙离子
2+
5Ca
讲授新课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微粒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微粒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微粒结构
质子数 =
电子数
质子数 > 电子数;质子数 < 电子数; 电子层数 减少 。 电子层数 不变 。
联系 区别
阳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概念上: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 电性上: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 结构上:大多数原子是不稳定结构,而离子是稳定结构
第二层最多只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
讲授新课 原子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3.2.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共27张PPT)
圆圈表示原子核
+8 26
质子显正电性
核电荷数 或质子数
电子层
该层上电子数
图3-12 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氦 He
氦 He
钙
钾
Ca
K
稀有气体 惰性气体
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 相对稳定结构
不容易得失电子
金属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少于4个
• __a_和_g__;__b_和_e__;__f _和_h__ ;_j__和_k__ 。
• 6表示阳离子的有__c____
• 7表示阴离子的有__d_i___
• 8表示原子的有__a_b_e_f_g_h_j_k___ • 9质量几乎相等的有__c__和__e__;__d__和__k__;
__g__和__i__。 • 10属于同种元素的有___c___和___e___;___d___和
___k___;___g___和___i___。
五、用不同的粒子填空:
(填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
• 1质量几乎相同的:_质__子___、__中_子___; • 2带正电的粒子:__质_子___、原__子__核_、_阳__离_子__; • 3不显电性的粒子:_分__子___、__原__子__、_中__子__ ; • 4带负电的粒子:_电__子__、_阴__离__子_; • 5带有十个电子的粒子有(写符号): • __H_F___、__H_2_O__、__N__H_3_、__C_H__4 _、 • __N_e__、 • __N_a_+_ 、__M_g_2_+、__A_l_3_+ _、__F__- _ 、_O__2_- _; • 6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电__子___; • 7质量最小的分子是_氢__气__分__子_;
(完整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总结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 、N 、NH 、NH 、NH 、O、OH 、H O 、H O 、F 、HF 、Ne 、Na 、Mg 、Al 等。
4-3-23+4-2-23+-++2+3 ②18电子粒子:SiH 、P 、PH 、S 、HS 、H S 、Cl 、HCl 、Ar 、K 、Ca 、PH 等。
4-33-2-2-++2+4 特殊情况:F 、H O 、C H 、CH OH222263 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 、H O 等;阴离子有:++43+F 、OH 、NH ; HS 、Cl 等。
---2--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11(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 Li 、Na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 、Mg 、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 、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 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3.2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原子结构模型图、电子云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图等,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理解困难: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电子云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难以想象和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布情况。
2. 实践操作不足:由于实验器材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对于原子结构模型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所欠缺。
3. 个性化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未能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满足。
(1)电子云的概念:学生对电子云的理解需要从微观角度去想象,这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2)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这涉及到原子结构、电子排布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
(3)激发态电子排布式的表示方法:激发态电子排布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部分,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激发态电子排布式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2. 氢(H):1;氧(O):6;铁(Fe):2;钠(Na):1;碳(C):4。
3. 氢(H):1;氧(O):2;铁(Fe):[Ar]3d^6 4s^2;钠(Na):1;碳(C):[Ne]3s^2 3p^2。
4. 氢(H)和氧(O)都是非金属元素,铁(Fe)、钠(Na)和碳(C)都是金属元素。
5. 钠(Na)和氯(Cl)能够形成化合物,因为钠(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而氯(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它们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形成稳定的离子化合物。而钠(N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氢(H)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它们之间没有电子的转移,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H3O+ H2 O HO- HF
C4 - N3-、O2-、F-
Ne
Na+、Mg2+、Al3+
拓展3:18电子的微粒:
SiH4 PH3
F2 H2O2 C2H6 N2H4 CH3OH H2S HS- HCl Ar
Si4 - P3-、S2-、Cl-
K+
Ca2+
由核素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计算式:M =M1×n1 % + M2×n2 % + M3×n3 % +… 氯元素同位素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969,在自然界75.77% (原子数的百分含量),36Cl为36.966,在自然界中占24.23%, 则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4.969×75.77%+36.966×24.23% =35.4
3、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但最外层为K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特别提醒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不能孤立地理解其中的某一条。
Rb 37号元素 核外电子排布: Br 35号元素 核外电子排布:
+37
2 8 18 8
1
+35
2 8 18 7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重点)
2.初步学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一、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云 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 速运动,形成云状, 形象地称作电子云。
氢原子的电子云
2.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的分层排布(知识清单100)
层数 符号
1 K
2 L
3 M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1、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2、最外层不超过8个。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4、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5、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6、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扩展资料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氦为2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去或得到电子,通常表现为0价。
4、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规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不能孤立地应用其中一条,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M 层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
5、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时要注意审题和书写规范:看清是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勿忘记原子核内的“+”号。
二、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征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4倍的元素:Ne。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导学案]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内容〗§3.2㈡.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知道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做分层排布。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3.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1.【温故知新】1911年,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完成了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中观察到三种现象:⑴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α粒子撞到了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⑵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经过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附近,受到斥力作用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⑶绝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α粒子从金原子内部的广阔空间穿过。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然后阅读课本P54页第1、2自然段,填写下列空白。
⑴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电子在核外广阔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⑵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是,电子运动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⑶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可近似认为:在多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做分层排布。
科学家把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叫做电子层。
⑷在现有元素的原子中,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
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 个,第二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
⑸核外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分层排布:电子总是优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3.【自主学习】下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圆圈表示原子核。
⑵圈内“+”号表示原子核与核内质子都带正电。
⑶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
由此可知,钙原子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都是20 。
⑷弧线表示电子层。
3.2.2原子的构成
F→F- S → S2- Cl→Cl-
+ Na→Na
+ Li→Li
K→K+ 2+ Ca→Ca
Mg→Mg2+ 3+ Al→Al
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阳离子
区 别
失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得电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化合物由分子或离子构成。
一般情况下,有金属阳离子(或铵 + 根离子NH4 )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否则由分子构成。
本节课小节
1、离子形成、书写、意义
2、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物质与其粒子的关系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宏观 组成
微观 构成
只论种类 不论个数
既论种类 又论个数
【基础练习】
1.要能够分清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2.要能够根据示意图写出对应的符号 Na
3.2.2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结构:
质子
原子核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 位的正电荷
1. 原 子 核外电子
中子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负电荷
(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
核外电子占 据 原 子 的 绝 大 部 分 体 积.
2.原子构成的规律:
⑴、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10-27㎏, •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
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 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小 麦的质量一样,能不能用一种好写、好记、好 用的方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呢?
3.2.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
【例3】(烟台)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④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①____; (3)属于原子的是___②__③___; (4)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①__④___。
原子结构示意图
注意:倒数第二层又叫次外层
原子核 质子数
电子层
+8 2 6
电子层上的 电子数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 2 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定义: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氦为2个电子),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原子
稀有气 体原子 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
原子的最 外层电子
数
8个(He 为2个)
一般少于 4个
一般多于 4个
离子的表示方法
标在原子符号的右上角,数字在前, “ + ” “ - ”号在后
例如: 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氢离子:H+ 镁离子:Mg2+ 硫离子:S2-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NaCl 是由 Na+ 和 Cl- 构成的
氯化钠俗称食盐
因此,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离子符号的意义:
结构是 否稳定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原子的 化学性质
既不得电子 也不失电子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知识点 3 离子的形成
+11 2 8 1 失去电子 +11 2 8
3.2.2核外电子的排布及离子的形成
电子层
3.目前发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最少有一层,最 多有七层。分别叫:K L M N O P Q
一 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1. 第一层最多排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 8 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排 8 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 有 2 个) 2. 电子总是先排第一层,排满后再到第二层,由里往 外依次排布。
练习:1 请写出H、C、O、Al、P、Cl元素的原子结构 示意图。
H Al
C
O
P Cl 17 个, 2 下图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为_____ 3 个电子层,第一层的电子数为___ 有___ 2 个,最外层的 电子数为_ 7 _个。
二 元素的分类: 1 根据中文名称分:
① 金属元素:“钅”是金属元素 ②非金属元素: “石”固态非金属元素,“气”气态非金属元素, “氵”液态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1 判断下列结构图是什么粒子,写出其离子符号
Na+ Ar Li+ Mg2+ He Al S2─ Ne O2─ F─ Cl─ O
2、写出A、B、C、D表示的粒子符号。 Na Mg A_____ C_____ Al3+ ClB_____ D_____ 3、A、B、C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C、 A、 B、 8 1 ①当A、B为原子时,x=___,y=___. 6 ②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
3、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4个,在化 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1、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失去1个电子 ① 锂 Li Li+ 失去3个电子 ② 铝 Al Al3+ 带电的原子叫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叫阳离子; 2.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 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得到2个电子 ①氧 O O23. 带电的原子叫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叫阴离子; 4. 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电子层排布规律
电子层排布规律当我们谈论原子的电子层时,我们必须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
电子排布的规律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复杂,但是通过一些常见的模型和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子层的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电子层排布的规律,并探讨这些规律对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的影响。
1. 电子排布模型为了方便描述电子层的排布,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模型来解释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情况。
其中最常用的模型是轨道模型和壳层模型。
1.1 轨道模型轨道模型基于量子力学的原理,描述了电子在原子周围的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每个轨道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最内层的轨道是1s轨道,它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是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总共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是3s轨道和三个3p轨道以及五个3d轨道,可以容纳18个电子。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预测每个元素的电子数和轨道排布。
1.2 壳层模型壳层模型将电子层分为能量相似的壳层。
最内层的壳层被称为K壳层,其次是L壳层、M壳层,以此类推。
每个壳层又由不同的子壳层组成,子壳层由不同类型的轨道构成。
例如,K壳层只包含一个s轨道;L壳层包含一个s轨道和三个p轨道;M壳层包含一个s轨道、三个p轨道和五个d轨道,以此类推。
2. 电子排布规则除了轨道模型和壳层模型,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电子排布的规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电子的行为。
2.1 荷兰盒原理荷兰盒原理是一个重要的电子排布规则,它规定了不同类型的轨道在填充电子时的顺序。
根据这个原理,填充轨道的顺序按以下规则进行:1s -> 2s -> 2p -> 3s -> 3p -> 4s -> 3d -> 4p -> 5s -> 4d -> 5p -> 6s -> 4f -> 5d -> 6p -> ...这个顺序是按照能量递增的顺序排列的,越靠近核心的轨道能量越低。
2.2 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规定,同一个轨道内的电子必须具有不同的自旋。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之一首先,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
其次,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第三,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以上几点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之二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能量最低原理就是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能量最低的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也就是尽可能使体系能量最低。
洪特规则是在等价轨道(相同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后来量子力学证明,电子这样排布可使能量最低,所以洪特规则可以包括在能量最低原理中,作为能量最低原理的一个补充。
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n越小的电子层能量越低。
在同一电子层中,各亚层的能量按s、p、d、f的次序增高的。
因此,E1s<E2s<E3s……;E4s<E4p <E4d……。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的各个电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研究某个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时,必须同时考虑到核及其它电子对它的作用。
由于其它电子的存在,往往减弱了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作用力,从而使多电子原子的电子能级产生交错现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之三(1)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是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提出来的。
他指出,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
或者说,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在同一原子里是不能并存的、是互不相容的。
如果同一原子中的电子前三种运动状态完全一样,那么处于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其第四种运动状态——自旋方向必然不同。
由此,可以推论:同一原子中每一个轨道上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可推算出各个电子层可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的核心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以轨道的方式绕核心运动。
核外电子的排布对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关于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详细介绍。
在经典的玻尔理论中,电子的排布被描述为沿不同轨道(也称为能级)绕核心旋转。
每个能级最多能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根据波尔理论,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2n²(n为能级的编号)根据这个公式,第一能级(最靠近原子核的能级)最多可以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最多可以容纳18个电子,以此类推。
这个公式说明了为什么特定能级上的电子数量不同。
然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玻尔理论只能部分解释原子结构。
量子力学描述了电子运动的波动性质,并引入了概率密度的概念,用来描述电子在不同位置出现的可能性。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不能准确地被定位在轨道上的一些点上,而是存在于一个电子云中。
电子云是描述电子出现概率分布的三维区域,具有不同概率密度的区域对应着不同的轨道形状。
根据不同的轨道形状,电子的能量也不同。
主要能级被标记为1,2,3...,并由字母s,p,d,f等来表示不同的子能级。
每个主要能级的子能级又分别由s,p,d,f等轨道来区分。
s轨道是最基本的,是球形对称的,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
每个能级的第一个子能级都是s轨道,即1s,2s,3s等。
p轨道是具有 dumbbell(哑铃形)形状的轨道,并且在空间中有不同的方向。
每个能级的第二个子能级都是p轨道,即2p,3p,4p等。
每个p轨道最多能容纳6个电子。
d轨道是复杂的轨道形状,涉及到更多的区域和方向。
每个能级的第三个子能级都是d轨道,即3d,4d,5d等。
每个d轨道最多能容纳10个电子。
f轨道是更复杂的轨道形状,涉及到更多的区域和方向。
每个能级的第四个子能级都是f轨道,即4f,5f等。
每个f轨道最多能容纳14个电子。
3.2-2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的排布(吴德康)
钠: 氯: (6) 什么叫离子?什么叫叫阳离子?什么叫阴离子?离子与原 子有何区别? 二、感悟课本: 活动 1:元素周期表的排位认识
上图是元素周期表前三个周期的元素排列,试从中寻找规律。 三 、拓展课本 活动 2:探究物质的构成微粒。 原子直接构成 直 接 物质 物质,如碳、硫、铁及 分子构成 构成 所有金属。 物质 构 构 物质,如氢气、氧气、水、 分 成 成 二氧化碳等。 子 原 金属原子如 Na 失去最外 子 层电子形成 非金属原子如 Cl 得到 电子形成 阳离子 Na+ 阴离子 Cl离子构成 静 电 物质 离子化 吸引 合物
化学变化中得失电子的情况,以 及在化学变化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与离子符号的对应关系。 7. 组织讨论原子、阴离子、阳离子 的判断方法。 (1) 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 构示意图上的分辩。 (2) 从离子符号和原子符号上进 行分辩。 8. 引导学生从元素周期表中寻找相 应元素的位置,对照原子结构示 意图,发现元素排列顺序的决定 因素。 (1) 电子层数上 (2) 最外层电子数上。 三、 物质的构成微粒 1. 展示活动 2 中的表格关系,引导 学生发现问题,形成结论。 (1)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 子也可以,离子阴阳结合也 可以形成物质。 (2) 原子结合可形成分子,分子 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 形成阴阳离子。 四、 小结。 五、 作业布置。 1. 记忆 1-18 号元素的质子数, 试画 出 1-18 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 化中最可能的得失电子的情况。 2. 理解 8 电子稳定结构,了解不同 原子在变化中变化趋势的强弱。 3. 课后第一题、第三题。
四、回归课本: 1.学习小结: 2.课后作业: P57 第 1、3 题。 3. 预习“相对境 1. 打比方。原子与乒乓球的大小关 系;原子核与原子的大小关系。 2. 介绍卢瑟福实验。 3. 学生构建原子的立体空间结构。 二、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54 页第二 段,以及图 3-11 和图 3-12,获取 相关信息。 (1)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 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 (4)观察下列 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稀有气体元素、 其它最多 8 个电子,最外层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有何特点? 不能超过 8 个电子。 (3)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数 一般都是 8 电子结构,是相 对稳定的结构(氦只有一层 为 2 电子结构)。 (4)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般少 于 4 个,非金属一般多于 4 个电子。 2. 讲解及小结:所有元素的原子在 化学变化中最外层电子数都有变 成 8 电子结构的趋势。 (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_____个,它们具有化学 3. 引导学生观察图 3-12,试画出钠、 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______________个电 氯等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趋 子,容易_________________电子,电子层减少一层,变次外层为最 势。 外层;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_________________个电子,容易 4. 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讲解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层数________(填“变” “不 型化合物形成的一般过程和原 变”)。 理,引出离子的概念。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有向_________电子 5. 引导学生分析原子与离子的相同 (一个电子层为_____个)稳定结构靠近的趋势。 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观察离子 (3)离子形成----NaCl 的形成:试写出钠、氯元素在化学变化前 符号的一般写法。 后的结构示意图。 6. 引导学生对离子符号出发,判定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1)x表示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该粒子有 3 个电 子层,y与粒子的 化学性质 关系非常密切。
(2)当x-y=10,该粒子为 原子 别)。
(填类
(3)y=8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该
粒子的符号为 S2-
。
(4)当y=1的中性原子与y=7的中性原子化合 时,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离子 化合物。
A.S和S2-
B.F-和Mg2+
C.Ne和H2O
D.Na和Na+
5.右图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弧线表示 电子层 。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是 11 。第二层上的电子数是 8 。
6.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 失去 电
子,变成 阳
离子,这是因为金属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少于
4个。
7.某种原子结构简图为
粒子结构 区 粒子电性 别
符号
联系
原子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不显电性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 Na、Cl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
Na+、Mg2+
Cl-、S2-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间的关系
[例1]六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
(2)横行中,三种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
电子层数相同
,不同点是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22 20.10. 22Thur sday, October 22,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00:59:4900:5 9:490 0:5910 /22/2 020 12:59:49 AM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运动的空间范围很小,运动的速度极快。
所以无法用描述宏观运动物体的方法来描述它的运动轨道,不能测定或计算出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绕核外作高速运动。
其意义是:①电子运动的区域不同各种能量不同的电子各自在自己的区域中运动,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各不相同的。
②离核近的电子能量低,相反离核远的能量高。
也即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我们用电子层来表明离核远近区域的不同。
电子层为一二三四五六七K L M N O P Q电子能量由低到高、电子离核由近到远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电子层序数1234567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电子能量电子离核由近到远,电子能量由低到高(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讨论:①K、L、M、N电子层上最多是可容纳的电子数有多少个?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是几个?③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什么?④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的数目的关系是什么?①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表示电子层的序数)K L M N2 8 18 32②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只能是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数目不超过32个。
∴当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8个当M层不是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18个③核外电子一般总是从能量低的内层逐步排列到能量最高的电子层里。
从K层————→Q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K层为2)的结构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反应。
注: 以上四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电子式(1)原子结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这个 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每个氯 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这种带电的原子叫做离 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称为阳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 带负电,称为阴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的作用结合 成稳定的化合物氯化纳(NaCl)。
归纳:
1.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分层运动,也叫做核外电子的分 层排布。 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 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原子总是力求使 自身的结构趋于或达到稳定结构。 3.带电的原子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叫负离子。 4.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 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5.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 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结构
电子层的排布规律: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最少的有1层(氢、氦);最多的有7层。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电子层时不超过2个);
电子层
原子核及核 内质子数
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各电子层所 容纳电子数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具有8个(只有一个电子层时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 对稳定结构。
观看实验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而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钠在氯 气中燃烧生成氯化纳,在这个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 电子形成钠离子(Na+),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Cl-) 。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的作用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 氯化纳(NaCl)。
离子的形成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
碳原子
碳原子质量的1/12
氧原子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6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吗?它的单位是什么? 答: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 是1通常不写。 根据定义,选用的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答:12。 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 子,这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什么关系? 答: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氢原子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所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是多少? 答: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原子总是力求使自身的结构趋于 或达到稳定结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通过何种方式可趋向达到 相对稳定结构?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答: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离子的形成
Na+、Cl-、NaCl的形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的结构
自学P54,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概念。
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 较为稳定,离核远的电子能量较高,较为活泼。
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的运行不象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 有经常出现的区域,我们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电子层最多时有七层,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上分层运动, 也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那么小,有没有质量呢?(自学P56) 答: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 粒子种类 质子 中子 电子 质量 1.672 6×10-27 kg 1.674 9×10-27 kg 可以忽略
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
练习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 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2.相对原子质量是( B ) A.原子质量的简称;B.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 C.原子数量的简称;D.原子的实际质量。 3.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 )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问题:电子结构相对稳定的元素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它们都是稀有气体。具有“化学惰性”,一般情况下不易 和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问题:不同类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答:元素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