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导学案湘教版必修31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差异表现。
2.我国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西部大开发的优、劣势及其影响。
3.利用区位分析理论比较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方法.一、四大地区差异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具体划分错误!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 北方南方优势自然 条件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社会经 济条件 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发达,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存在问题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1.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3.区位分析(1)资源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
(2)制约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意义(1)缩小东西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备课笔记:教学内容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区域的主要特征知识引导: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1、概念师生讨论: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学习目标] 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
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部地区:①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晋、豫、鄂、湘、皖、赣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陕、甘、宁、新、内蒙古、青、渝、川、贵、云、藏、桂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黑、吉、辽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发展、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思考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我国四大地区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1.读教材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答案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远小于其他三大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东部大于其他三大地区。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时:3课时授课日期: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及发展差异(应用)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理解)3、西部大开发范围及意义(理解)学习重点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学习过程【要点梳理】一、东、中、西发展差异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全国各地的、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东部:12个省级单位:中部:9个省级行政单位:西部:10个省级行政单位:三、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四、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带个省区,中部地带的,东部地带的。
2.开发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2)地理位置具有沿边口岸优势。
3.劣势:4.意义:(1)缩小之间的发展差距。
(2)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3)加强,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4)实施发展战略。
【问题探究】1、读图1-14(教材P15),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读图1-15、1-16,回答问题。
⑴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⑵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市2001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3、读图1-18(教材P19),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特点。
【基础达标】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划分依据是()A.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B.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C.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D.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2.下列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因素中属于社会原因的是()A.地理区位B.气候条件C.产业结构D.开放政策3.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4.制约西部发展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5.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予西部大量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竞争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读右图2,回答6、7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
3、能够结合各类图表,总结归纳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及影响因素,训练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探索,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求真意识
植被:华北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东北地区---针阔混交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及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华北地区--棕壤、褐土
东北地区—黑土(肥沃)、黑钙土
图片展示特定区域的植被和土壤
图片展示,直观形象,加深理解记忆
课题
教学
4、河流水文
通过让学结合地图册,生完成《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分布图》,了解北方地区主要河流的分布。
地形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为主,整体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的地形区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东丘陵等。
并通过图片展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直观加深认识。
师引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图片引入,直观加深认知
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教学
2、气候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方典型地区——北京的降水气温分布图,复习确定气候类型的方法,从而得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并讲解拓展季风气候的成因和东亚南亚季风。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启发式探究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以具有北方地区特色的图片和诗句引入课程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讲授。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3(2021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一、考点突破1。
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和范围,掌握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2。
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3. 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难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一、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针对东部地区而言的,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
无论是自然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形多样,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较早,开放程度高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面临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紧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二、西部大开发1。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 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3. 范围:“10+2+3":“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西两个自治区;“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
通过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对比,以及俄罗斯西部与我国西部地区差异的比较,引出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通过了解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因素。
②我们中国人可以通过移民到俄罗斯的方式获得土地,你愿意这样做吗?
顺着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要讲授的课题——区域发展差异。
仔细观看新闻资料并提取有用信息加以记录。
新闻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为之后要比较的两个地区创造前提。
讲授新课
1.结合学生的答题要点展示幻灯片,分别从气候、地形、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比较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并概括总结出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2.引出第三个问题:如果你生活在我国西部,让你去俄罗斯的西部地区,你愿意吗?
3.通过提前发的资料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仿照之前的方法对俄罗斯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进行对比。并派代表来给大家介绍,从而得出俄罗斯西部地区比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高的结论。
4.教师通过学生阐释愿意去俄罗斯西部而不太愿意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理由引出俄罗斯东西部的发展差异并结合相关资料简单讲解。
难点
结合材料自主讨论俄罗斯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读图比较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导入,让学生深入其中,更好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5.顺利过渡:俄罗斯东西部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那我们国家是不是也如此呢?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3(2021学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3。
1.2 区域发展阶段题目 3.1.2区域发展阶段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说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发展趋势.2。
通过对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的学习,能够分析某区域的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城市化过程、衡量标志、问题、解决措施。
2、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知识转接】1、某国家、地区、城市发展的过程。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①、人均国民收入、②等。
(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③、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⑮向⑯和⑰大规模转移。
(2)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⑱增长态势。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⑲ ,整个区域处于⑳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21型和错误!型全面升级,第错误!(1)加工制造业向○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2)错误!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错误!网络和错误!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错误!,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错误!。
高一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学案导学1、区域的主要特征①区域的概念(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式、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②区域的基本特征(b)基本特征: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⑵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是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的空间结构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a)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一般,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面和网络四种形式组成。
类型: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和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②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c)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就会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这些产业和事物的变化也是引起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3、区域产业结构①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a)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②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a)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①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不高,以传统农业为主。
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2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课时2 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
发
[学习目标] 1.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和范围,掌握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2.理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3.能对某一区域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其发展方向。
一、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
思考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哪些地理分界线?
答案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下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最冷月均温0℃等温线。
(3)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4)农田以旱田为主和以水田为主的分界线。
(5)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6)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7)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东、中、西发展差异学案 湘教版必修3(2021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东、中、西发展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东、中、西发展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东、中、西发展差异学案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东、中、西发展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4。
理解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及原因。
【活动过程】活动一:阅读课本P13第一段,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划分的依据及分布.1.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
读P13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完成下表。
并设计图例在中国政区图上填注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西部经济带范围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3.我们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活动二:1。
阅读课本P14第一段和图1-13,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水平差异,完成下表。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水平差异2.阅读课本P14“产业结构差异”和图1-14,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产业结构差异.(1)据图1-14分析,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有何共同点? (2)据图1-14分析,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有何不同点? (3)由上述(1)、(2)两问,分析导致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完成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西北地区
通过读图,提取信息,掌握西北概况,对西北地区温故而知新。
图 1 西北地区概况
读图1“西北地区概况”,结合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1-5题。
1.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并写出主要的地形单元。
2.描述西北地区河流的特点。
3.写出西北地区主要的铁路线,并指出分布特点。
4.举例说明西北地区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其主导工业部门。
5.举例说明西北地区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图 2西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3西北地区地带性植被分布
读图2和图3,并在此基础上完成6-7题。
6.描述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和植被的变化,指出该变化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分异规律?
7.西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自主学习案】答案
1.位置与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古长城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大的地形单元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2.河流稀少而短小,多为内流河。
3.包兰线(包头--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南疆线(乌鲁木齐--喀什)、北疆线(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分布特点:多沿绿洲、河谷延伸。
4.包头的钢铁工业、克拉玛依的石油加工业、金昌的有色冶金工业、银川的毛纺织工业… 5.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北通道。
6.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400mm左右向西减少到200mm、50mm以下;地带性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7.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课堂探究案】
【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
3.通过宁夏沙坡头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目标1 明确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以新疆为例,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把正确的描述内容填到相应空格内。
目标2 分析农业生产
读西北地区种植业分布图,说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指明水源。
主要分布地区水源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案例一】新疆天山牧场
2013年6月21日,新疆天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主要因为天山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最
降水稀少,
昼夜温差大。
光照充足,
降水丰沛。
多内流河,
河网密布。
稀少而短小,
内流河为主。
沙漠广布,
多风蚀风积地貌
多冲积扇,
三角洲广布。
山地垂直差异
大,森林茂密。
东西差异大,
森林覆盖率低。
佳典范,尤其是天山北坡,自然带的垂直带谱更丰富。
在新疆,天山牧场为垂直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
牧民们转场时,
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长途跋涉,沿着世世代代踩踏出来的牧道,将牲畜赶往不同海拔的牧场,逐水
草而居。
天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天山山地牧场转场示意图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表示四季牧场,分别说出他们的季节。
(3)简要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案例二】新疆库尔勒长绒
棉
国界
未定国界
84°
80°
76°
40°
库尔勒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
近年来,新疆的植棉技术出现了很大进展,尤其是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使棉花生产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库尔勒所产棉花,品质尤佳,其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
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西北地区区域特征,评价库尔勒种植棉花的区位条件。
库尔勒位置图
目标3通过宁夏沙坡头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案例三】宁夏沙坡头枸杞种植与荒漠化治理
2017年6月17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利国惠民”,国家林业局倡议:人人参与防治荒漠化,共建绿色美丽家园!
宁夏机关干部深入实地,在中卫县沙坡头与当地农民一起扎草方格,固定流动沙丘;政府还从土地适宜性出发,规定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正逐步好转。
宁夏有65%的国土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枸杞因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很强,并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成为治理荒漠化土地的优势树种。
勤劳的沙坡头人民因地制宜,大量种植枸杞,并且采用滴灌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了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带来的荒漠化问题。
新康元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拥有10万亩枸杞基地,雇佣5000名农民进行生产,其中农民马汉启全家3口人,承包了公司的4亩地,依靠种植和采摘枸杞,劳务纯收入9160元,家庭收入增长十分迅速,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类似的公司还有不少,在这些龙头企业带动下,“红宝”枸杞成为宁夏的特色产业,形成了“种植—加工—深加工”的产业链,很多贫困地区依靠枸杞特色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1)结合材料,提取宁夏沙坡头在治理荒漠化中采取的措施。
(2)宁夏的枸杞产业,带来了哪些效益?(提示: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