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导学案湘教版必修31

合集下载

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3 目录课件PPT

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3 目录课件PPT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章末小结与测评 章末综合测评(三) 模块综合测评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来自百度文库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章末小结与测评 章末综合测评(一)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第五节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章末小结与测评 章末综合测评(二)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重难点第一章课文目录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知识疏理】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边界、异同、特色、联系)二、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2.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地域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区别地域范围大小大小产业活动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 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3.地域空间分布形式项目形状结论农业面状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产业结构的差异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重难点

第一章课文目录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知识疏理】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二、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产业结构的差异

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反之,可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

•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习题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习题 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差异表现。

2.我国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西部大开发的优、劣势及其影响。

3.利用区位分析理论比较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方法。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

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未包括港、澳、台)

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辽、冀、京、津、

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暂未包括

港、澳、台)

黑、吉、内蒙古、

湘、晋、豫、鄂、皖、

川(蜀)、渝、贵

(黔)、云(滇)、藏、

陕(秦)、甘(陇)、宁、

青、新

(1)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

发达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工业结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

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以重型产业为

①差异表现⎩⎪⎨⎪

⎧东部:对外开放早,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对外开放晚,开放程度较低

②影响

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

社会经济条件

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

基地

有色金属工业发达,外向型经济

发展迅速

存在问题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严重等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

区地形破碎等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等

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

境保护

1.目的

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

包括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湘教高中地理全套目录(黑)

湘教高中地理全套目录(黑)

湘教高中地理全套目录(黑)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教材分析: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

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差异试题湘教版必修3(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差异试题湘教版必修3(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 区域发展差异试题湘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3区域发展差异试题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3 区域发展差异试题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一、学业水平引导

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地区位于内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属东部地区

D。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2。下列省区中与所属地区对应一致的是( )

A.吉林、辽宁、浙江——东北地区

B。河南、陕西、西藏—-西部地区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地区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地区

3。我国在西部地区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很多问题,关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019年精选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习题精选二十一

2019年精选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习题精选二十一

2019年精选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

域发展差异湘教版习题精选二十一

第1题【单选题】

读下列两图(莱索托为甲图、安道尔为乙图),回答下题。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国的植被都为温带草原气候

B、安道尔位于比利牛斯山,所以有终年积雪,利于发展滑雪项目的旅游业

C、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东南方向

D、莱索托因位于30°S附近内陆,所以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

A、湖泊较深

B、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河流入湖泥沙量小

D、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C、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 )

A、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

C、地形南高北低

D、河流南多北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读图,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①太阳能资源②劳动力资源③水力资源④森林资源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部地区:①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

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晋、豫、鄂、湘、皖、赣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陕、甘、宁、新、内蒙古、青、渝、川、贵、云、藏、桂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黑、吉、辽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发展、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

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思考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1 -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 14 - 章末复习 ....................................................................................................................... - 28 -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结合实例,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分类,理解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综合思维)

2.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地理实践力)

3.结合实例,分析不同资源的分布规律。(区域认知)

4.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人地协调观)

一、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

师)

第一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熟练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及其国土整冶与可持续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图读图熟悉北方地区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结合各种图示资料,提取信息分析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法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区域问题,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学生区域地理基础比较差,学习中国南北方差异时,对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要进行详细复习。

3重点难点

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

难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中国北方地区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感性地认识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主学习]

1、学生课前完成学案“落实考基”,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2、小组合作,完善填空部分的答案。

3、小组代表质疑,其他小组答疑,完善知识体系。

4、课件展示本节知识体系,教师板书。

[课堂检测]学生完成“巩固提升”选择题1~7题。学生代表上

台展示答案,并分析质疑。[合作探究]

探究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呈现黄土高原景观图,各小组开展讨论,小组代表分析并展示答案。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2、教师点评,总结答题模式,展示答案。(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

2019-2020

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

异(含答案)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具体划分⎩⎪⎨⎪⎧

东部:11个省(直辖市)东北:3个省

中部:6个省

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区)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差异

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

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

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

工业化差异

工业化进程快,工

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城市化差异

城市化水平高,城

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度大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

对外开放的区域

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二、南方与北方

1.图中地理区域区C 为北方,D 为南方。二者的界线是A 秦岭—B 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南方

自然条件

温度带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

有利条件

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

铁矿等资源丰富

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

资源、水力资源丰富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成才之路】高中地理 第一章 1-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

【成才之路】高中地理 第一章 1-3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必修3

(2)分析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①从自然条件方面来讲,东部地带的自然条件优 越,濒临海洋,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中、西部地带长 期处于较闭塞的状态,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②从经济基 础方面来讲,东部地带要好于中、西部地带。③从历史方面 来讲,在历史时期形成的人们的心理特征也有差异,东部地 带的人们在经济竞争面前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强。
东部开放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拉大了与中、 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不过,国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实施 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
●典例剖析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 的增长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 线依次是( ) B.②③④ D.①③④
●归纳提升 三大经济地带的优、劣势及发展方向
特别提醒: (1)我国经济东、中、西部地带性差异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部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经济 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经济因素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 自然条件方面,东部经济地带位置临海,气候湿润,地势低 平,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但是矿产资源贫乏, 能源短缺;中、西部经济地带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 燥,日照充分,海拔较高,水源较少,矿产资源丰富,能源 充足。
在社会经济方面,东部经济地带近代工业起步早;思想观念 开放,竞争意识强;工业基础好;改革开放起步早;产业结 构较合理;城市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高;交通便利,便于 引进外资。中、西部经济地带工业基础薄弱;思想观念保 守,第一产业比重大;乡镇企业不发达;文化教育落后;生 产力水平较低;引进外资较少。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

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

湖区为例

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

河流域为例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

为例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

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

江三角洲为例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

总复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 全册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 全册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全册学案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重点
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难点
经济发展水平
1
学习目标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重点
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难点
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一.填空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和等。
2.全面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一.读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将中部经济地带的省区用斜线画上阴影。
2.在图中相应地方写上西部大开发范围内省区的简称。
3.西部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优势?
4.简述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填写下列东中西部比较表。
经济地带名称
经济发展
速度
经济发展
水平
产业结构
特点
工业化

高一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一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导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学案导学

1、区域的主要特征

①区域的概念(a)

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式、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②区域的基本特征(b)

基本特征: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⑵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是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的空间结构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一般,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面和网络四种形式组成。

类型: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和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②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c)

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就会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这些产业和事物的变化也是引起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

3、区域产业结构

①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a)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②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a)

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西北地区

通过读图,提取信息,掌握西北概况,对西北地区温故而知新。

图 1 西北地区概况

读图1“西北地区概况”,结合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1-5题。

1.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并写出主要的地形单元。

2.描述西北地区河流的特点。

3.写出西北地区主要的铁路线,并指出分布特点。

4.举例说明西北地区主要的工业城市及其主导工业部门。

5.举例说明西北地区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图 2西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3西北地区地带性植被分布

读图2和图3,并在此基础上完成6-7题。

6.描述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和植被的变化,指出该变化反映出什么样的地域分异规律?

7.西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自主学习案】答案

1.位置与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古长城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大的地形单元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2.河流稀少而短小,多为内流河。 3.包兰线(包头--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南疆线(乌鲁木齐--喀什)、北疆线(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分布特点:多沿绿洲、河谷延伸。 4.包头的钢铁工业、克拉玛依的石油加工业、金昌的有色冶金工业、银川的毛纺织工业… 5.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北通道。

6.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400mm左右向西减少到200mm、50mm以下;地带性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7.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课堂探究案】

【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

3.通过宁夏沙坡头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力目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目标1 明确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以新疆为例,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把正确的描述内容填到相应空格内。

目标2 分析农业生产

读西北地区种植业分布图,说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指明水源。

主要分布地区水源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案例一】新疆天山牧场

2013年6月21日,新疆天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主要因为天山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最

降水稀少,

昼夜温差大。

光照充足,

降水丰沛。

多内流河,

河网密布。

稀少而短小,

内流河为主。

沙漠广布,

多风蚀风积地貌

多冲积扇,

三角洲广布。

山地垂直差异

大,森林茂密。

东西差异大,

森林覆盖率低。

佳典范,尤其是天山北坡,自然带的垂直带谱更丰富。

在新疆,天山牧场为垂直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牧民们转场时,

带着帐篷和生活用品长途跋涉,沿着世世代代踩踏出来的牧道,将牲畜赶往不同海拔的牧场,逐水

草而居。

天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天山山地牧场转场示意图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表示四季牧场,分别说出他们的季节。

(3)简要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案例二】新疆库尔勒长绒

国界

未定国界

84°

80°

76°

40°

库尔勒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近年来,新疆的植棉技术出现了很大进展,尤其是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使棉花生产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库尔勒所产棉花,品质尤佳,其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西北地区区域特征,评价库尔勒种植棉花的区位条件。

库尔勒位置图

目标3通过宁夏沙坡头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案例三】宁夏沙坡头枸杞种植与荒漠化治理

2017年6月17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利国惠民”,国家林业局倡议:人人参与防治荒漠化,共建绿色美丽家园!

宁夏机关干部深入实地,在中卫县沙坡头与当地农民一起扎草方格,固定流动沙丘;政府还从土地适宜性出发,规定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正逐步好转。

宁夏有65%的国土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枸杞因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很强,并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成为治理荒漠化土地的优势树种。勤劳的沙坡头人民因地制宜,大量种植枸杞,并且采用滴灌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缓解了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带来的荒漠化问题。

新康元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拥有10万亩枸杞基地,雇佣5000名农民进行生产,其中农民马汉启全家3口人,承包了公司的4亩地,依靠种植和采摘枸杞,劳务纯收入9160元,家庭收入增长十分迅速,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类似的公司还有不少,在这些龙头企业带动下,“红宝”枸杞成为宁夏的特色产业,形成了“种植—加工—深加工”的产业链,很多贫困地区依靠枸杞特色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1)结合材料,提取宁夏沙坡头在治理荒漠化中采取的措施。

(2)宁夏的枸杞产业,带来了哪些效益?(提示: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