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

合集下载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 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 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是一种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检测撞击:安全气囊控制模块通过安装在车辆中的各种传感器来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了碰撞或撞击。

传感器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车辆碰撞传感器等。

2. 信号处理:一旦传感器监测到碰撞或撞击事件,它会将相应的信号发送给安全气囊控制模块。

安全气囊控制模块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激活安全气囊系统。

3. 决策逻辑:根据处理后的信号,安全气囊控制模块会根据预设的决策逻辑来判断是否需要部署安全气囊。

决策逻辑可以包括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车辆的速度、是否有乘客等因素。

4. 激活安全气囊:如果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判断需要部署安全气囊,它会通过车辆电气系统发送信号给相应的安全气囊装置。

安全气囊装置接收到信号后会迅速充气,填充气囊,以保护车辆乘客免受碰撞产生的冲击。

5. 事件记录:安全气囊控制模块还可以记录与碰撞相关的数据,如撞击强度、车速、安全气囊是否正常部署等信息,以供事故调查和保险索赔等用途。

总的来说,安全气囊控制模块通过检测车辆的碰撞事件,并且
根据事先设定的决策逻辑来决定是否部署安全气囊,以确保车辆乘客在碰撞事故中得到保护。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应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快速填充气体进入气囊内部,从而形成一个柔软的防护物,以保护车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安全气囊系统通常由传感装置、控制单元和气囊组成。

当传感装置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传感装置会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

控制单元会根据传感装置提供的信号,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和角度,并通过控制装置开启气囊系统。

接下来,控制装置会迅速放出化学反应剂到气囊内部。

这些化学反应剂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

这些气体迅速填充气囊内部,使气囊迅速膨胀形成一个柔软的防护物。

当驾驶员或乘客因车辆碰撞而受到冲击时,他们的身体会对气囊施加压力,从而使气囊承受这部分压力,减轻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

在碰撞发生后的瞬间,气囊会快速膨胀并迅速放气,以在极短时间内提供最佳的防护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气囊仅能提供瞬间的防护作用,无法持续防护。

因此,在车辆发生碰撞后,驾驶员和乘客还是需要靠安全带等其他安全装置来提供持续的保护。

总体而言,安全气囊通过快速放气来吸收碰撞时的冲击力,从而减轻车辆碰撞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伤害,并提供一层额外的防护。

这种工作原理使安全气囊成为现代汽车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电子系统

汽车电子系统

汽车电子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负责控制和管理车辆各种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系统在提高车辆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汽车电子系统的定义、组成、功能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汽车电子系统是指由多个电子组件和模块组成的网络,用于控制和管理车辆的各种功能。

这些功能包括发动机管理、车辆稳定性控制、导航系统、音频娱乐系统、安全气囊等。

汽车电子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等部件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执行,实现对车辆的精确控制。

二、组成汽车电子系统由各个子系统和模块组成,它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常见的汽车电子子系统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车身电子系统、音频娱乐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

这些子系统通过总线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调操作。

1. 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控制着发动机的燃油供应、点火时机和排放等,以确保发动机的高效工作。

它通过传感器的反馈和计算机的控制,实时监测和调节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2. 车身电子系统车身电子系统包括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它们负责车辆的行驶安全和稳定性。

这些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实时监测车辆的转向、制动、加速等参数,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3. 音频娱乐系统音频娱乐系统是车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收音机、CD/DVD播放器、蓝牙连接等。

音频娱乐系统通过控制单元和音频输出设备,为乘客提供丰富的音乐和娱乐体验,提高驾乘者的舒适性和娱乐性。

4.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是现代汽车中的重要 pass 必要安全装备,它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实时监测车辆的碰撞和撞击力度,并在必要时自动充气,为乘车人员提供更好的保护。

安全气囊系统在事故中起到减轻碰撞力量、保护乘车人员的重要作用。

三、功能汽车电子系统的功能多种多样,旨在提高车辆的性能、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8章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8章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

在点火器引爆点火剂的瞬间,点火剂会产 生大量热量,氮化钠受热立即分解释放氮气, 并从充气孔充入气囊。
(2) 点火器 点火器外包铝箔,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 中央位置,其分解图如图8.10所示。 点火剂包括引爆炸药和引药,引出导线与 气囊连接器插头连接,连接器中没有短路片(铜 质弹簧片)。
当连接器插头拔下或插头与连接器未完全 结合时,短路片将两根引线短接,防止静电或 导电将电热丝电路接通而造成气囊误膨开。
当汽车遭受碰撞且减速度达到设定值时, SRS ECU发出控制指令将气囊组件中的点火器 (电雷管)电路接通,电雷管引爆使点火剂(引药) 受热爆炸(即电热处通电发热引爆炸药)。 点火剂引爆时,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充 气剂(叠氮化钠固体药片)受热分解并释放出大 量氦气充入气囊,气囊便冲开气囊组件上的装 饰盖板鼓向驾驶员和乘员; 使驾驶员和乘员面部和胸部压靠在充满气 体的气囊上,在人体与车内构件之间铺垫一个 气垫,将人体与车内构件之间的碰撞变为弹性 碰撞。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8章 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
8.1 概 述
安全气囊(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SRS),也称辅助乘员保护系统。 它是一种当汽车遇到冲撞而急剧减速时能 很快膨胀的缓冲垫,可以保护车内乘员不致撞 到车厢内部,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具有不受 约束、使用方便和美观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世界汽车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 以及安全气囊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往只在高档 轿车作为选装件的安全气囊,现已逐步发展到
作为标准件安装到一些小型、紧凑型轿车上。
8.1.1 安全气囊的分类 1. 按碰撞类型分 根据碰撞类型的不同,安全气囊可分为正 面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侧面碰撞防护安全 气囊系统和顶部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 正面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在欧美轿车的 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处有较高的安装率。 实际交通事故统计表明,安全气囊与三点 式安全带配合使用,对正面碰撞事故中的乘员 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课件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课件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3、对安全气囊的要求
• 可靠性高:使用年限为7-15年 • 安全可靠:正确区分制动减速和碰撞减速的区别 • 灵敏度高:当发生碰撞时,在第二次碰撞前打开 • 有防误爆功能:轻微碰撞下不能打开 • 有自动诊断功能 • 有备用电源
火器引爆点火剂的瞬间,点火剂产生大 量
热量,充气剂(叠氯化钠)受热立即释
放氮气,使气囊膨胀。
• ①为了便于安装,驾驶员气囊气体发生器一般都做成圆 形。目前,大多数气体发生器都是利用热效应产生氮气 充入气囊。
• ②前排乘客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为长筒形,其工作原理与 驾驶员侧气体发生器相同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2、分类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1)机械式传感器(偏心锤式)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2)机电式(钢球式、滚筒式)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3)电子式(压电式)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工作原理
一、概述
1、作用
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车速急剧变化时,气囊迅 速膨胀,在驾驶员、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迅速铺垫一个 气垫,使驾驶员、乘员头部与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 上,利用气囊的阻尼作用和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 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 程度。
2、分类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感器:安全气囊系统中配备了多个传感器,用于持续监测车辆各项参数,例如车辆的减速度、碰撞力度、车速等。

这些传感器会将获取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单元。

2. 控制单元:安全气囊系统中的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决策,以确定是否需要触发安全气囊。

控制单元通常采用复杂的算法和逻辑来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

3. 点火装置和发射器:当控制单元判断需要触发安全气囊时,会向点火装置发送信号。

点火装置会产生电火花,使气体发生器内的固体化学物质迅速燃烧,产生大量高温气体。

4. 充气袋:当点火装置激发气体发生器时,高温气体将迅速充满充气袋。

充气袋通常由聚氨酯或其他类似材料制成,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形成一个柔软的保护层。

5. 安全带及其他安全装置:安全气囊系统工作时,同时也配备了安全带预紧装置、锁紧装置和座椅调节装置等,以最大程度地提供乘员的保护。

总体而言,当发生碰撞或急剧减速时,车辆上的传感器会捕捉到相关信息,控制单元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判断是否需要触发安全气囊。

当需要触发时,点火装置将引燃气体发生器,产
生高温气体充满充气袋,从而提供额外的保护。

安全带和其他安全装置也会协同工作,以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安全气囊系统(SRS)的组成与诊断方法

安全气囊系统(SRS)的组成与诊断方法

安全气囊系统(SRS)的组成与诊断方法作者:邰胜军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22期摘要:安全气囊(SRS)系统在现代轿车中基本上是作为标准装备,它是一种被动安全保护系统,但它必须与座椅安全带正确配合使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为减轻驾驶员和乘员受伤程度或为其提供有效的保护。

目前,很多维修与检测人员对安全气囊(SRS)理解不够,在对安全气囊系统监测和维修时,没有根据说明书,违规操作,使得安全气囊(SRS)意外打开而造成严重事故。

Abstract: As the standard equipment of the modern cars, SRS is a passive security system,but it must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eat belt properly,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injury degree of the driver and passenger or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when the collision occurs. Currently,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SRS of many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personnel is not enough, and in the monitoring and maintenance of SRS, they are not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perate irregularly,which makes SRS accidentally opened and causes serious accidents.关键词: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组件;工作原理;组成;诊断Key words: SRS;SRS module;working principle;composition;diagnosis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2-0071-021 安全气囊系统(SRS)的组成和作用1.1 安全气囊传感器安全气囊传感器又称碰撞传感器,是安全气囊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其主要功能是检测和判断汽车发生事故后的撞击信号,决定是否打开缓冲气囊。

整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整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整车控制系统是指对整车车辆动力、底盘、车身、安全等多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系统,它对车辆的性能、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整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整车研发和制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将对整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整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整车控制系统包括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四个方面。

1. 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变速器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单元(ECU)。

发动机控制系统负责对发动机进行燃烧过程的控制和调整,以保证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

变速器控制系统则负责控制变速器的换挡过程,从而实现车辆的动力传递和速度调整。

ECU作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核心,对发动机和变速器等多个部件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2. 底盘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轮胎系统等。

悬挂系统负责对车辆的悬挂调整和减震控制,以保证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转向系统则负责实现车辆的转向控制,从而保证车辆的行驶轨迹和稳定性。

制动系统负责对车辆的制动力进行控制和调整,以保证车辆的制动安全性。

轮胎系统则负责监测和调整车辆轮胎的气压和磨损情况,以确保车辆的抓地性和操控性能。

3. 车身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车身动力学控制系统和空调系统等。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负责对车辆的侧倾和悬挂调整,以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和急转弯时的稳定性。

车身动力学控制系统则负责监测和调整车辆的加速、刹车和转向等动作,以保证车辆行驶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空调系统则负责对车辆的空调温度和通风进行控制和调整,以保证车内的舒适性和温度适宜。

4. 安全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车辆稳定控制系统(VSC)和安全气囊系统等。

ABS系统负责对车辆制动时的制动力进行调整和控制,以避免车辆制动时的打滑和失控。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教案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教案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教案引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涵盖了发动机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安全气囊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多个方面。

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汽车电子工程师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单元的原理及其相互作用;3. 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在发动机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和安全系统等方面的应用;4. 能够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概述a.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作用和发展历程b.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分类2. 传感器与执行器b. 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c. 氧气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d. 电动执行器的原理和应用3. 控制单元与数据总线a. 发动机控制单元的原理和功能b. 制动系统控制单元的原理和功能c. 数据总线的作用和应用4. 发动机控制系统a. 点火系统的原理和调整b. 燃油喷射系统的原理和调整c. 排放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调整5.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a. 制动力分配系统的原理和调整b. 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调整c. 悬挂系统的原理和调整6. 安全系统b. 制动辅助系统的原理和应用c. 防滑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在实际车辆中的应用和故障排查。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实验操作,加深对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知识检测: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检验学生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评估: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评估,评估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山东菏泽学院 江 峰电子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大大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在一些高档豪华轿车上,微处理器的使用量已多达48个,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

目前,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汽车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在发动机上的应用1.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EPI)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与传统化油器供油系统相比,突出优点在于对空燃比的控制更为精确。

通过微处理器对各种不同传感器送来的数据进行判断和计算,来控制喷油器以一定的油压,准确、迅速地把一定量汽油直接喷入进气管中。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按喷油器的喷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单点喷射系统(MPl)和多点喷射系统(HPl)两种。

电喷技术提高了汽油的雾化、蒸发性能,车辆加速性能更好,发动机功率、转矩得以显著提高,最大限度地节油和净化排气,因此是节约能源,降低排污的有效措施。

2.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ESA)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可控制并维持发动机点火提前角(ESA)在最佳范围内,使汽油机的点火时刻更接近于理想状态,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排气污染。

该系统主要由与点火有关的各种传感器、电子控制器(EC U)、点火电子组件、点火线圈、配电器、火花塞等组成。

其中传感器用来不断地收集与点火有关的发动机工作状况信息,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微处理器,作为运算和控制点火时刻的依据。

电子控制器也叫微处理器,是电子点火系统的中枢,用来接收传感器收集到的信号,并且在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判断、计算后,给电子点火组件输出最佳点火时刻和初级电路导通时间的控制信号。

3.怠速控制系统(LSC)怠速性能的好坏是评价发动机性能优越与否的重要指标,怠速性能差将导致油耗增大、排污严重。

该系统采用发动机转速反馈控制方式,依据冷却水温度、空调压缩机负载和空挡信号等计算目标转速,并且通过控制发动机的进气量来控制实际转速,按照目标转速与实际转速之间的差值来驱动执行器,调整控制进气量,使发动机达到目标转速,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怠速条件下,均处于最佳的稳定怠速状态。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十章 安全气囊 SRS 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十章 安全气囊 SRS 系统

第一节 安全气囊SRS系统
二、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1)机械式:机械式传感器基本上可以简化 为由弹簧、质量块构成,当它承受一定时间及一 定强度的加速度时,质量块由于惯性作用,触发 机械开关,从而点爆气囊。
①滚球式碰撞传感器:滚球式碰撞传感器主 要由滚球、磁铁、导缸、触点和壳体组成。 滚球 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10-3所示。
第十章 安全气囊SRS系统
第一节 安全气囊SRS系统
一、安全气囊系统的概述
1.安全气囊系统的功能 安全气囊系统又称为辅助防护系统,其英文缩写为SRS。 2.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 (1)按控制方式:按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式与电子 式。 (2)按安装位置:安全气囊按其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驾驶 员安全气囊、副驾驶员安全气囊、乘客侧面安全气囊、头部安 全气囊、膝部安全气囊等。 (3)按发气剂:安全气囊按其使用的发气剂不同可分为以 叠氮化钠型和液态氮型。
第一节 安全气囊SRS系统
二、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图10-3 滚球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第一节 安全气囊SRS系统
二、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②滚柱式碰撞传感器:滚柱式碰撞传感器由滚柱、曲面板、 弹簧接点等组成,曲面板和弹簧接点各接一根引线。平时滚柱 在静止位置,为OFF状态;当碰撞时,滚柱越过曲面板,使曲 面板与弹簧接点电路接通,为ON状态。滚柱式碰撞传感器的工 作过程如图10-4所示。
第一节 安全气囊SRS系统
二、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组成
图10-8 螺旋电囊系统组成
图10-9 防误动机构
第一节 安全气囊SRS系统
三、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1.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的前碰撞传感器有两个,分别固定于前左、 右翼子板内侧,还有一个装在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 当汽 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内(一般为30℃以内)和高速碰撞时(一 般在30Km/h以上),传感器可检测到汽车突然减速,并把信 号传给SRS ECU,ECU将这个电信号与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 进行比较,当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碰撞触发数据时,ECU立即 指令电雷管点火,引起火药爆发,引燃氧气发生剂,产生大量 压力气体,迅速充满气囊,冲开转向盘上的盖。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件--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培训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件--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培训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之间的碰撞成为一次碰撞。一次碰 撞后,汽车速度将急剧变化,驾驶员和乘员就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向前运动,并与车 内的转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台发生碰撞,这种碰撞成为二次碰撞。
一、安全气囊系统功能 安全气囊系统简称 SRS ,(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主动、被动安 全系统;一、二次碰撞)。又称辅助防护系统或辅助约束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件12-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培训
汽车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培训
精品培训示范教材
1
精品培训示范教材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培训
项目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况 项目二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项目三 电控点火系统 项目四 汽油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 项目五 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 项目六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 项目七 电子控制自动防抱死系统 项目八 电子控制驱动防滑转系统
精品培训示范教材
21
项目十二 安全气囊系统
活动二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3、螺旋电缆线的更换 (1)安装前须将前轮摆正,螺旋电 缆线调整在中央位置后将其装复。 (2)螺旋电缆线的对中方法:先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组件直到停止位置,再 以相后的方向旋转至停止位置记录圈数。 (3)使用万用表检测螺旋电缆有无 断路或短路,也可以用2~3Ω电阻分别在 线缆的前端和后端连上。 (4)安装完毕还应检查安装标记是 否对好及喇叭开关是否起作用,否则应 检查螺旋电缆线及相关电路。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培训 图12-12 安装方向
精品培训示范教材
22
项目十二 安全气囊系统
活动二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培训
课后练习:
1、通过学习本活动内容,总结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2、安全气囊检修更换的注意事项。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 passives 安全装置之一,它的作用是在车辆
发生碰撞时,能够迅速充气并形成保护气囊,减轻乘员在碰撞中受到的伤害。

那么,安全气囊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安全气囊系统是由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气囊组成的。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传感器会立即感知到碰撞的冲击力,然后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会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并在必要时触发气囊充气装置。

其次,气囊充气装置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包括气体发生器和气囊。

当控制单元判断需要充气时,气体发生器会迅速产生高压气体,并将其送入气囊中。

气囊在接收到高压气体后会迅速充气,形成一个柔软的保护气囊,以减轻乘员在碰撞中受到的冲击力。

最后,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传感器感知碰撞、控制单元判断
碰撞严重程度并触发气囊充气装置、气囊充气形成保护气囊。

整个过程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以确保乘员在碰撞中得到及时的保护。

总的来说,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气囊充气装置,
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形成保护气囊,保护乘员免受严重伤害。

它是现代汽车 passives 安全装置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车辆碰撞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原理

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原理
引爆器引爆,产生大量的炽热气体,此时,驾 驶员由于惯性仍然坐着。 • 2 20ms后驾驶员开始移动,但还没有到达气 囊。 • 3 40ms后气囊已完全涨起,驾驶员逐渐向前 移动,安全带被拉长,人的部分冲击能量已被 吸收。 • 4 60ms后驾驶员已经开始沉向气囊。 • 5 80ms后驾驶员的头部和身体上部沉向气囊。
R5
R6
全带预紧器及气囊同时起作用。
US
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的作用是
增加可靠性。
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
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
后座侧面安全气囊碰撞传感器
• 碰撞传感器主要由壳体、电子计 算装置和微型机械式加速度传感 器构成。
• 简单地说: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 就像电容器一样,有几个电容器 片是固定的;对应的还有几个电 容器片是活动的,它们是震动质 量块。
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工作程序






子 控 制












安全气囊的工作程序
• 一 工作程序 • 安全气囊的全部动作完全是由
CPU的程序控制,按照人们事先设计 的工作内容与步骤按部就班地逐条 执行的。工作程序如图: • 汽车点火开关ON后,气囊系统就 开始工作。首先把 CPU等电子电路 复位,紧接着进行自检工作,专门 由自检子程序对各传感器、引爆器、 RAM、ROM、电源等部件逐个进行检 查。如有故障,先执行总的故障显
安全气囊的作用

为了减少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
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现代汽车普遍
装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的安装位置在方向盘中
央、助手席前工具箱上端以及前排座椅后部。

安全气囊ecu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ecu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ecu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即电子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传感器、ECU、以及安全气囊组件的协同工作。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布置于车辆前部和侧部的冲击传感器会检测到碰撞信号。

这些传感器会测量碰撞时的加速度,并将这一信号发送给ECU。

ECU内部也设有加速度传感器,结合冲击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

如果ECU判断碰撞强度达到预设的阈值,即需要打开安全气囊时,它会向安全气囊模块中的气体发生器发送启动信号。

气体发生器接收到这个信号后,会迅速点燃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

这些气体经过滤和冷却后,迅速充入安全气囊,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十毫秒内)迅速展开,形成一个弹性气垫。

安全气囊展开后,可以有效地吸收车内乘员的动能,减小他们头部、胸部等关键部位的伤害。

同时,安全气囊上设计有排气孔,当乘员与安全气囊接触后,气囊内的气体会通过这些排气孔缓慢排出,以防止气囊内压过度上升,对乘员造成二次伤害。

此外,安全气囊系统还具备故障诊断功能。

如果系统出现故障,ECU可以检测到并发出警告信号,提醒驾驶员及时维修。

即使在蓄电池脱落的情况下,ECU内部的电容器也能确保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电流来引爆安全气囊。

总的来说,安全气囊ECU通过接收和处理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安全气囊的充气与排气过程,从而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有效地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系统,是通过电子设备来实现车辆各种功能的控制系统,如发动机管理、变速器控制、制动系统、安全气囊、音响设备等等。

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将车辆的各种数据信号,如车速、转速、油量、温度等,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到控制器中。

控制器根据预设的程序,将输入的信号与系统中的参数和限制条件进行比较,然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执行器,如电动阀门、调节器等等。

例如,在发动机管理系统中,传感器会测量发动机的温度、转速、进气量等参数,控制器会将这些数据信号与预设的最佳燃油供应比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控制燃油喷射器和点火器来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和最佳的性能和排放表现。

在变速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会测量车速和发动机转速等参数,控制器会根据这些数据信号来控制变速器的换挡行为,以确保车辆在不同的行驶状态下保持最佳的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因此,电子控制系统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车辆各种功能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性能、舒适性和安全性。

安全气囊回路检测原理

安全气囊回路检测原理

安全气囊回路检测原理
安全气囊回路检测原理是通过检测安全气囊系统中的电气信号和电路连接,以确保安全气囊在需要时能够正常工作。

具体来说,安全气囊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碰撞的强度和方向,并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

2. 控制单元: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算法判断是否需要触发安全气囊。

3. 安全气囊:在控制单元的指令下充气膨胀,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在安全气囊回路检测中,检测设备会模拟车辆碰撞的情况,向传感器发送信号,并检测控制单元是否能够正确地接收和处理这些信号。

同时,检测设备还会检测安全气囊的充气时间和压力是否符合要求,以及电路连接是否正常。

如果检测到任何异常情况,检测设备会发出警报,提示驾驶员或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通过安全气囊回路检测,可以确保安全气囊系统在需要时能够正常工作,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备用电源电路
安全气囊系统有两个电源:一个是汽车电源;另一个是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又称为后备电源或紧急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电路由电源控制电路和2个 电容器组成。
在单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组件中,设有一个逻辑备用电源和一个点火备用电源。
(1) SRS逻辑模块 主要用于监测汽车纵向减速度或惯性力是否达到设定值,控制气囊组件中的点火 器引爆点火剂。
SRS逻辑模块由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串行输入/输出接口、只读存储器 ROM、随机存储器P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定时器等组成。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SRS ECU不断接收前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传来的车 速变化
(5) 底板 气囊和充气器装在底板上,底板装在方向盘或车身上,气囊膨开时,底板承受气 囊的反力。
8.2.3 安全气囊计算机 安全气囊计算机主要由安全气囊(SRS)逻辑模块、信号处理电路、备用电源电路、 保护电路和稳压电路等组成,保险传感器一般与SRS ECU一起被制作在SRS控制组件 中。
福特汽车公司林肯城市轿车SRS控制组件的内部结构如图8.11所示。
机电式安全气囊要求在车前方有多个传感器。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偶然触发充气的可能性,可同时共用两种机构,只有当两种机 构的传感器都探知到1个冲击时,气囊才触发而充气膨胀。
1.2 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气囊组件、气体发生器、电控装置(ECU )等组成,如 图1所示。
1.3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3) 气囊
气囊按布置位置可分为驾驶员侧气囊、乘客侧气囊、后排气囊、侧面气囊、顶部 气囊等; 按大小可分为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主要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护面气囊成本较低,但一定要和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才有保护作用。
由于欧洲车普遍使用安全气囊,所以欧洲汽车多采用小型气囊。
美国汽车则针对未使用安全带设计,采用了大型气囊。
点火剂包括引爆炸药和引药,引出导线与气囊连接器插头连接,连接器中没有 短路片(铜质弹簧片)。
当连接器插头拔下或插头与连接器未完全结合时,短路片将两根引线短接,防止 静电或导电将电热丝电路接通而造成气囊误膨开。
当SRS ECU发出点火指令时,电热丝电路接通,电热丝迅速红热引爆引药;
引爆炸药瞬间爆炸产生热量,药筒内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并冲破药筒,使充气剂 受热分解释放氮气充入气囊。
实验和实践证明,汽车装用安全气囊后,
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程度大大减小。
有些汽车不仅装有前端安全气囊,还装有侧向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侧向碰撞时, 也能使侧向安全气囊充气,以减小侧向碰撞时的伤害。
1.5 安全气囊系统的有效范围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并非在所有碰撞情况下都能起作用。
正面安全气囊系统在汽车从正前方或斜前方30°角(如图8.3所示)范围内发生碰 撞且其纵向减速度达到某一值(通常称为减速度阈值)
(2) 中央碰撞传感器
中央碰撞传感器有应变电阻片的半导体式和机械式两种。
半导体式传感器由应变电阻片和集成电路组成,如图8.7所示。
传感器测量减速度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送至点火控制电路,用于判断安全气囊是 否需要启动。
机械式传感器正面碰撞中受到超过预定值的减速度时,其触点接触并启动安全气 囊。
(3) 保险传感器
(6) 汽车正常行驶、正常制动或在路面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
减速度阈值由设计人员根据安全气囊系统的性能设定,不同车型安全气囊系统的 减速度阈值可能有所不同。
在美国,因为安全气囊系统是按驾驶员不配戴座椅安全带来设计的,气囊体积大、 充气时间长;
所以,安全气囊系统应在较低的减速度阈值时引爆点火剂,即汽车在较低的车速 (12km/h到22km/h)范围内行驶而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系统就应引爆点火剂,使充 气剂(叠氮化钠)受热分解给气囊充气。
作为标准件安装到一些小型、紧凑型轿车上。
1.1 安全气囊的分类 1. 按碰撞类型分
根据碰撞类型的不同,安全气囊可分为正面碰撞防护安全 气囊系统、侧面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和顶部碰撞防护安全气 囊系统。 正面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在欧美轿车的驾驶员和副驾驶 员处有较高的安装率。 实际交通事故统计表明,安全气囊与三点式安全带配合使 用,对正面碰撞事故式两种。
1. 传感器按其结构可分为机电式和电子式两种 (1) 机电式传感器 机电式传感器有Breed式和Techner式两种,其结构如图8.4和图8.5所示。
当汽车以TBD以上的车速发生碰撞时,感应块便移向触点,如碰撞传感器与非碰 撞传感
器同时闭合,则引发器接通点火电路,气囊膨开。
当汽车遭受前方一定角度范围内的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和SRS ECU内部的碰 撞传感器都会检测到汽车突然减速的信号,并将信号输入SRS ECU,以便判断是否 发生碰撞。
当汽车遭受碰撞且减速度达到设定值时,SRS ECU发出控制指令将气囊组件中的 点火器(电雷管)电路接通,电雷管引爆使点火剂(引药)受热爆炸(即电热处通电发热 引爆炸药)。
侧面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和顶部碰撞防护安全气囊系统也将逐渐普及。
2. 按照安全气囊安装数目分 按照安全气囊安装数目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侧)和双气囊系统(驾驶 员侧和副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两种。
3. 按照安全气囊的触发机构分 按照安全气囊的触发机构可分为电子式和机电式两种。
电子式安全气囊只用一个减速仪,一般都安装在朝着车厢的前方。
1.4 安全气囊系统的动作过程 图2所示为奥迪轿车车速为50km/h时与前面障碍物相撞时气囊的引爆过程。
图8.2(a)所示,撞车10ms后,达到引爆系统引爆极限,点火器点燃气体发生器产 生氮气,驾驶员仍然直坐着。
图8.2(b)所示,40ms后,气囊已完全充胀,驾驶员向前移动,安全带斜系在驾驶 员身上并被拉长,部分冲击能量已被吸收
气体发生器用专用螺栓和专用螺母固定在气囊支架上,装配时只能用专用工具进 行装配。
气体发生器由上盖、下盖、充气剂(片状叠氮化钠)和金属滤网组成,如图8.9所 示。
上盖有若干个充气孔,充气孔有长方孔和圆孔两种。
下盖上有安装孔,以便将气体发生器安装到气囊支架上。
上盖与下盖用冷压工艺压装成一体,壳体内装充气剂、滤网和点火器。
信号,经过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后,确定是否发生碰撞。
当判断结果为发生碰撞时,立即运行控制点火的软件程序,并向点火电路发出点 火指令引爆点火剂;
点火剂引爆时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受热分解释放气体给SRS充气。
除此之外,SRS ECU还要对控制组件中关键部件的电路不断进行诊断测试,并通 过SRS指示灯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故障代码来显示测试结果。
(2) 电子式传感器 电子式加速度计对汽车正向加速度进行连续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输送给ECU。
ECU内有一套复杂的碰撞信号处理程序,能够确定气囊是否需要膨开。
若需要气囊膨开,ECU便会接通点火电路,如机电式保险传感器同时也闭合,则 引发器接通,气囊膨开。
2. 传感器按其安装位置可分为前碰撞传感器、中央传感器和保险传感器
仪表板上的SRS提示灯可直接向驾驶员提供安全气囊系统的状态信息。
逻辑存储器中的状态信息和故障代码可用专用仪器或通过特定方式从串行通信 接口调出,以供装配检查与设计参考。
(2) 信号处理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主要由放大器和滤波器组成,用于对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进行整形、 放大和滤波,以便SRS ECU能够接收、识别和处理。
点火剂引爆时,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充气剂(叠氮化钠固体药片)受热分解并释 放出大量氦气充入气囊,气囊便冲开气囊组件上的装饰盖板鼓向驾驶员和乘员;
使驾驶员和乘员面部和胸部压靠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在人体与车内构件之间铺 垫一个气垫,将人体与车内构件之间的碰撞变为弹性碰撞。
通过气囊产生变形和排气节流来吸收人体碰撞产生的动能,从而达到保护人体 之目的。
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
1 概 述
安全气囊(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SRS),也称辅助乘员 保护系统。
它是一种当汽车遇到冲撞而急剧减速时能很快膨胀的缓冲 垫,可以保护车内乘员不致撞到车厢内部,是一种被动安全装 置,具有不受约束、使用方便和美观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世界汽车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以及安全气囊制 造成本的降低,以往只在高档轿车作为选装件的安全气囊,现 已逐步发展到
在日本和欧洲,由于安全气囊系统是按驾驶员配戴座椅安全带来设计的,气囊体 积小、
充气时间短,所以设定的减速度阈值较高,汽车在较高车速(19km/h到32km/h)范围 内行驶而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系统才能引爆点火剂使充气剂受热分解给气囊充气。
侧面安全气囊系统只有在汽车遭受侧面碰撞且其横向加速度达到设定的阈值时, 才能引爆点火剂使充气剂受热分解给侧面安全气囊充气而不会给正面安全气囊充气。
(1) 前碰撞传感器
前碰撞传感器安装在前翼子板内,主要由偏心转子、偏心重块、固定触点和旋转 触点等组成,如图8.6所示。
不发生碰撞时,偏心转子在螺旋弹簧弹力作用下处于图8.6(a)所示位置,固定触 点和旋转触点不接触;
当发生正面碰撞,且作用在偏心重块上的减速度超过预定值时,偏心重块、偏心 转子和旋转触点作为整体向左运动,使固定触点和旋转触点接触,碰撞传感器输出 电信号。
如果汽车以40km/h的车速撞到一辆停放的同样大小的汽车上,或以不低于 20km/h的车速迎面撞到一个不可变形的固定障碍物上,碰撞传感器便会动作,接通 搭铁回路。
否则,安全气囊系统不工作。
2 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组成 2.1 碰撞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检测、判断汽车发生事故后的撞击信号,以便及时启动安全气囊,并 提供足够的电能或机械能点燃气体发生器。
金属滤网安装在气体发生器的内表面,用来过滤充气剂和点火剂燃烧后的渣粒。
目前,大多数气体发生器都是利用热效反应产生氮气而充入气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