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第5课《苏轼词两首》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号:gswhywbx4----004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学习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 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核心素养
1、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
2、语言构建与运用: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
养诗词鉴赏能力。
4、审美与创造: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教学设想
1、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入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
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
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要点】
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⒉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这两首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并掌握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学习并运用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豪放派词作的特色和赏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苏轼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感受其词作中蕴含的旷达豪迈气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苏轼的这两首词,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在两首词中表达的深刻情感和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苏轼的生平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词作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词作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重点讲解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
4.深入探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
和思想,以及豪放派词作在当时的意义和影响。
5.朗诵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加深学生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以及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赏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这两首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推荐
5 苏轼词两首
本课话题——认识自我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认识自我的苏轼,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惑,只愿“沧海寄余生”。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帕瓦罗蒂:正视卑微成就歌唱家
男孩出身卑微,不可能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好在校长看
中了他的天赋,破格让他入校学习。男孩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
机会,比谁都刻苦。年末考查,全班只有男孩通过了校长近似
苛刻的考试。校长表扬了男孩,可教室里的学生们发出一阵嘲
笑:“校长,你有没有弄错,他可是面包匠的孩子啊!”男孩
的脸羞得通红,低下头一言不发。“孩子,把正视卑微当成你
人生的第一堂课。卑微并不可怕,不思进取才是最不能容忍的。
我相信你将来会是最优秀的。”校长认真地说。男孩果然没有
让校长失望,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歌唱家。这位男孩就是当代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帕瓦罗蒂正是认识自我,正视自身地位,在远大目标的感召下,奋力拼搏,刻苦磨炼,最终实现了伟大的梦想。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2.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你像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
——老舍3.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得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语文《第5课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新
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品析,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3、学习词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怀。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知识链接】
1、宋词的风格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
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合作学习】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上下两阙各写的什么内容?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3、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请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品味诗人寄托的情怀。
新人教版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情怀。
4.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2、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内容】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开北宋豪放词风。一生才气纵
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苏东坡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诗二千七百余首,词三百四十余阕,文四千余篇。苏轼如同一块兀立不动的基石,支撑着中国文学史。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
《定风波》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重点:
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
一、导入: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
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二、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
三、研读课文
阅读本首词,思考问题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导学案设计(教师)
同艺术风格。3.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 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4.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5.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一、【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淘.( ) 故垒.( ) 公瑾. ( ) 纶.( )巾 樯.( )橹.( ) 还酹.( ) 同行.( ) 吟啸.( ) 一蓑.( )烟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
⼈教版⾼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知识点归纳
苏轼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举⾜轻重的地位,也是⾼中语⽂课本的重点内容,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教版⾼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重点语句
1、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古代的堡垒;旧堡垒。唐刘禹锡《西塞⼭怀古》诗:“今逢四海为家⽇,故垒萧萧芦荻秋。”
2、⼈⽣如梦,⼀樽还酹江⽉。
将酒倒在地上,表⽰祭奠或⽴誓。酹⽽哭者。——《明史》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①犹呼啸;呼叫。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羣,边声四起。”
②悲叹;哀号。《太平御览》卷四⼋六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乐安县故市经荒乱,⼈民饿死,枯骸填地,每⾄天阴将⾬,輒闻吟啸呻叹,声聒於⽿。”
③⾼声吟唱;吟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学》:“ 桓⽞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誄。’因吟啸良久,随⽽下笔,⼀坐之间,誄以之成。”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头斜照却相迎。
①形容微寒;亦形容风⼒寒冷、尖利。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寒风料峭透冰绡,⾹炉懒去烧。”
②来回摆动的状貌。唐陆龟蒙《记事》诗:“料峭采莲船,纵横簸天浪。”
⾼中语⽂《苏轼词两⾸》重点内容
苏轼的《念奴娇·⾚壁怀古》,作为北宋豪放词的代表,流传近千年。这⾸词获得如此⾼的地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因素。其中烘托之法的巧妙运⽤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
⾯对⾚壁,词⼈遥想往昔,这⾥曾是三国⾚壁⼤战的古战场,⽽这场战争的关键⼈物——东吴统帅周瑜,让词⼈追慕不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
5.苏轼词两首
黄州的东坡居士虽然经受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煎熬,但他对黄州赤壁的三次咏唱却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真的思考与善的情怀。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却也是他精神历程中的一次升华。在这座远离政治中心东京的江边小城里,苏轼一方面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认真反思性格上的弱点,闭塞的环境反而成就了伟大的心灵,黄州也成为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圣地。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回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苏轼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长江边的赤壁,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
——《百家讲坛·康震评说苏东坡》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念奴娇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报负,但是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写诗讽刺新法曾经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是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背景介绍]
《念奴娇》: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品析,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怀。
3、学习词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怀。
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
【知识链接】
1、宋词的风格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苏轼
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合作学习】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上下两阙各写的什么内容?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3、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请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品味诗人寄托的情怀。
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苏轼词两首《定风波》人教新课标必修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学案:2.5苏轼词两首《定风波》(人教
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定风波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体会苏轼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3、掌握、运用诗词鉴赏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全词,并背诵全词。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峨嵋共比高。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
诗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
词与辛弃疾齐名并称“苏辛”,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被贬官到黄州的第三年,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二、反复诵读:
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同行xíng 吟啸xiào芒máng鞋料峭qiào 一蓑suō烟雨萧瑟sè
2、把握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4年《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通用8篇)
2024年《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通用8
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五课《苏轼词两首》中的一首咏史怀古词,是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官在黄州游览城外赤鼻矶所作。站在滚滚东流水的长江边,面对雄奇峭拔的赤壁奇景,他想到了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想到了老而无成的自己,怀古抒怀,感伤与感奋交织,表达了复杂深刻的人生感受。该词将写景、咏史、怀古融为一体,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情感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故本词也是学生读懂苏轼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词人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此词怀古抒情,苏轼先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这对于人生阅历不足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主要针对“知人论事”进行讲解,期待学生
能够充分理解苏轼的旷达和对于历史的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考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能朴素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方法理解诗情。
3、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为: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教学难点为理解“人生如梦”的内涵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 苏轼词两首(含答案)
却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动词,退出来)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击退)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竹杖芒鞋轻胜马(超过)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完、尽) 胜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承受) 东南形胜(美好) 故国神游(形容词,旧的) 故 已而遂晴,故作此(连词,因此)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故垒.
lěi
酹.
lèi
一蓑.烟雨
suō
尽
浪淘尽. jìn
尽.管 jǐn
加点字
樯.橹 吟啸. 料峭.
纶
纶.巾 涤纶.
读音 qiáng xiào qiào guān lún
2.识通假 一尊还酹江月(“尊”同“Baidu Nhomakorabea”,酒杯)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多义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 沙湖道中遇雨(道路)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点评:开篇即大气包举,笼罩全篇。这里的“大江”,既是眼前实景, 又蕴含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反映出作者的 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 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无穷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面对着滚滚长江, 你会思考:英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你会感觉 到英雄的渺小和无奈,即使像周瑜这样的英雄,和长江相比,也会令 人觉得微不足道。所以你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历史长 河中,才能获得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实际上还暗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实际上暗含感情的“情”。
四、作者与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天资极高,学识渊博,诗文书画样样皆精。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他从政约四十年,历经坎坷,几番沉浮。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官员从他的诗文中搜索材料,牵强附会,说他讥讽皇帝、诋毁朝廷,把他逮捕,制造了一起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次年遭受贬谪,安置黄州(今湖北黄冈)。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苏轼在黄州没有颓废,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表现得潇洒而成熟。在黄州期间,苏轼曾三游赤壁,写下了一词二赋,堪称千古名篇,其中就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在黄州第三年写的。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自主学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