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四 魏晋是一个动乱而迷惘的时代,名士们思治而不得,苟 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社会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 的无形约束消失了,法律的明文制裁无效了,对天下对自己陷入 了绝望,对人生对未来丧失了信心,摆脱名教而自命通达,成了 当时流行风尚。玄学取代经学,老子取代孔子,众贤取代一贤, 形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发展过程
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宋元明
儒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学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严峻挑战
第4课 宋明理学
高考大纲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理学的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理学是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确立 的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一: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 道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 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侍 佛,以皇帝之身四次舍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材料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程 朱 颐 熹
南宋人
王 阳 明
(北宋人,兄弟俩) 南宋人 理学集大成者
明朝人 心学集大成者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4课宋明理学
(二)、陆王心学
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一)、程朱理学
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 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材料四体现了朱熹什么观点,其含义是什么?
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
含义:人们应以三纲五常约束行为,而压抑自己 的人性。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可能性:
★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 化较少干涉,故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学术活跃;
★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 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宋明理学的内容
宋 明
程朱理学
理 学
陆王心学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 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 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 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 统,因而被称为“理学”。
儒(根本)
(目的)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一)、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
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 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颢 (1032-1085)、程颐(1033 ---1107)兄弟二人。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 思想家。宋代理学
集大成者。
(一)、程朱理学
问题探究: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书本知识概括并 理解二程和朱熹的主要观点:
教、道教的迅速传播,儒学的 发展出现危机。但三教彼此在 反复辩驳中也相互吸纳渗透。 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盛,许 多知识分子兼修儒、佛或三教 并修,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 势,它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 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终儒 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必修三岳麓版:第4课 宋明理学
曹操
李世民
武则天
6
一、儒学危机
阮 籍 醉 酒
儒学失去独尊地位
雨多十南 中少寺朝
楼四 台百 烟八
1.危机表现
魏晋时期,服食五石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7
一、儒学危机
①传统儒学自身理论体系不足
②佛教、道教的冲击 ③“三教合一” 潮流
必要性 可能性
④南北朝,社会动荡,人们对宗教渴求
怎么办?
2.危机原因
儒门淡薄 收拾不住
2.地位、影响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16
二、程朱理学
思考: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主要原因?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 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为统治阶级服务。
叁
陆王心学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世界观:“心”即理也,心是万物的本源。 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 (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守仁
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2.王阳明
三、陆王心学
人物 朝代
地位
世界本原
方法论
南宋
心
学
王阳 明
明代
开创者 “心”即理 反省内心
集大成者
“心”即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注: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问题探讨
1、宋明理学的影响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 血泪
翻开历史…都写着两 个字是“吃人”
材料1: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李世民
武则天
6
一、儒学危机
阮 籍 醉 酒
儒学失去独尊地位
雨多十南 中少寺朝
楼四 台百 烟八
1.危机表现
魏晋时期,服食五石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7
一、儒学危机
①传统儒学自身理论体系不足
②佛教、道教的冲击 ③“三教合一” 潮流
必要性 可能性
④南北朝,社会动荡,人们对宗教渴求
怎么办?
2.危机原因
儒门淡薄 收拾不住
2.地位、影响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16
二、程朱理学
思考: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主要原因?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 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为统治阶级服务。
叁
陆王心学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世界观:“心”即理也,心是万物的本源。 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 (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守仁
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2.王阳明
三、陆王心学
人物 朝代
地位
世界本原
方法论
南宋
心
学
王阳 明
明代
开创者 “心”即理 反省内心
集大成者
“心”即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注: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问题探讨
1、宋明理学的影响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 血泪
翻开历史…都写着两 个字是“吃人”
材料1: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宋代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互相吸纳渗透,“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了重兴儒学,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 人,南宋诗人、哲学 家。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继承了北宋程 颢、程颐的理学,完 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 体系 。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地位: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集
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
2、观点 (1)本体论(理、气关系)
国际影响:
④它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产生了很大影响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 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 一次吗?
“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 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 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 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 像水源头一样。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南宋(1175)年江西上饶鹅湖寺的论战
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
朱熹
为学应格物 致知,循序 渐进,广泛 阅读古圣先 贤的经典。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 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 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 求精微。
一、背景:儒学的危机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宋代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互相吸纳渗透,“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了重兴儒学,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 人,南宋诗人、哲学 家。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继承了北宋程 颢、程颐的理学,完 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 体系 。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地位: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集
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
2、观点 (1)本体论(理、气关系)
国际影响:
④它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产生了很大影响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 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 一次吗?
“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 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 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 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 像水源头一样。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南宋(1175)年江西上饶鹅湖寺的论战
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
朱熹
为学应格物 致知,循序 渐进,广泛 阅读古圣先 贤的经典。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 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 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 求精微。
一、背景:儒学的危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18张PPT)
2.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合一”潮流出 现 3.为重兴儒学,新儒学者建立起新的儒学体系
特点
1.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 2.吸收佛、道两教的思想。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1.程朱 1)主张 ②方法论:“格物致知”
理学
③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内容
2)地位:元代:
;明初:
2.陆王 陆:①心是世界本原; 心学 王: “致良知”:
要从菩根提本本上无解树决,明社镜会亦动非荡台问;题本,来必无须一重物视,人何们处的惹尘思埃想?道 德①标材准料,一强中化王人守们仁的对纲“常花伦”纪与观“念人。心他”主关张系通的过解人释们,的反 自映身了反他省的,什来么克观服点私?欲你,认恢为复他良的知解。释合理吗? ②慧材能人料意心二思是中 是世“ 说界破 ,万山 佛物中在的贼心本易内原,,破不离心在开中心人贼外的难,思” 只想的 要意意 静识思 心任是 自何什 悟事么 ,? 物王不便守必不仁苦存是修在怎 ,。样 便他解 可的决 顿解这 悟释一成不问佛合题。理的陆,?王因心为学他沿颠袭倒“了心存是在万和物思 维③渊的分源关析”系陆的。王思心想学。与可材见料,三宋所明反理映学思与想禅之宗间有的渊渊源源关关系系。。
1.实质:维护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
评价 2.消极: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
3.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判断以下材料各属于哪一思想流派?
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
鬼神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 心学
2.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理学
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
本体便是知。
心学
4.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
特点
1.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 2.吸收佛、道两教的思想。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1.程朱 1)主张 ②方法论:“格物致知”
理学
③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内容
2)地位:元代:
;明初:
2.陆王 陆:①心是世界本原; 心学 王: “致良知”:
要从菩根提本本上无解树决,明社镜会亦动非荡台问;题本,来必无须一重物视,人何们处的惹尘思埃想?道 德①标材准料,一强中化王人守们仁的对纲“常花伦”纪与观“念人。心他”主关张系通的过解人释们,的反 自映身了反他省的,什来么克观服点私?欲你,认恢为复他良的知解。释合理吗? ②慧材能人料意心二思是中 是世“ 说界破 ,万山 佛物中在的贼心本易内原,,破不离心在开中心人贼外的难,思” 只想的 要意意 静识思 心任是 自何什 悟事么 ,? 物王不便守必不仁苦存是修在怎 ,。样 便他解 可的决 顿解这 悟释一成不问佛合题。理的陆,?王因心为学他沿颠袭倒“了心存是在万和物思 维③渊的分源关析”系陆的。王思心想学。与可材见料,三宋所明反理映学思与想禅之宗间有的渊渊源源关关系系。。
1.实质:维护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
评价 2.消极: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
3.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判断以下材料各属于哪一思想流派?
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
鬼神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 心学
2.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理学
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
本体便是知。
心学
4.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4课 宋明理学(共46页)
材料三: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思考:如何才能把握(体现在社会上的)“理”? 主要观点 (2)方法论——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以明“理”。 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 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一)程朱理学 材料五: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 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 材料六: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 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 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七: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 信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夫妻岂不是天理? 思考:在个人修养(“人性”)上如何实践“理”? (3)修养观——“存天理,灭人欲” 什么是天理?其实质是什么? 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实质:不在于求科学之真,而在于明德至善。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陆九渊 王阳明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 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1.创立:
“天理”是万物本原, 哲学思想: 先有理后有物
二程的思想 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政治思想:发挥“仁”的学说,认为仁 是与万物俱生的
2.成熟:朱熹
哲学思想:理气浑然一体,先有理后有气 主要思想 伦理观: 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 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政治思想: “道统论”、“正君心”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做为官方 评价: 正统儒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走理学之路 一、兴起背景:
(岳麓版,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根据材料,指出朱熹的办学理念。
答案 朱熹强调修身、处事、接物的修养,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 的办学理念。
图示法解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主题二 宋明理学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1.宋明理学的特点
(1) 宋明理学是思辨化的儒学。它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 方面的成果,把儒学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囊括天人关系在 内的哲学理论体系。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2)积极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塑造 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 作用。
材料 宋明理学在中国民族性格、中国实践理性的形成发展中,在中 国民族注重气节、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 建立主体意志结构方面,难道真正毫无关系吗?文天祥的《正气歌》 不正是宋明理学吗?封建时代的正派人士、资产阶级某些革命家们在 监狱苦刑中以宋明理学自恃自乐,难道是偶然的吗?
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 主观意志 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社会责任
[易错警示] 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 的分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主题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比
较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
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是宋明时期
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
(二)基本流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三)程朱理学
程颢,河南洛阳人,程颐,世称伊川先生。 世称明道先生。
朱熹,(1130-1200), 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 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 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代表作品有:《四书章句集 朱熹 注》 、《楚辞集注》等。
2、王阳明
阳明格竹
思想核心:“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 就能恢复良知。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 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 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 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 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贞洁牌坊的背后 是血泪
恐怖的三寸金莲
(六)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东汉末年在中国民间形成道教。魏晋南北朝时,道教 为统治者服务。唐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
武当山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 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图
另类皇帝梁武帝
二、宋明理学 (一)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 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 ”为核心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4课宋明理学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存天理,灭人欲”
主程 要朱 观理 点学
1、“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 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 上就是人性 2、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 “理”
3、“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的地位、影响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 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 耳。 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心即理也”
4.陆王心学之王阳明: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 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 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
良知即天理,天理在心中
回复良知
陆王心学主要观点
陆九渊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阳明心学”
◆ “致良知”良知就是理, 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理”的存 在
2、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曾深情地引用理 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来说 明自己的使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有何现实意义?
小结
归纳本课知识框架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格物致知
释义:格,推究;致, 求得。探究事物原理, 从而获得知识。 具体说:接触……, 体验……,明“理”。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存天理,灭人欲”
主程 要朱 观理 点学
1、“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 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 上就是人性 2、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 “理”
3、“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的地位、影响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 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 耳。 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心即理也”
4.陆王心学之王阳明: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 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 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
良知即天理,天理在心中
回复良知
陆王心学主要观点
陆九渊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阳明心学”
◆ “致良知”良知就是理, 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理”的存 在
2、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曾深情地引用理 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来说 明自己的使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有何现实意义?
小结
归纳本课知识框架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格物致知
释义:格,推究;致, 求得。探究事物原理, 从而获得知识。 具体说:接触……, 体验……,明“理”。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
史料再现: “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
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良知”的故事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 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 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 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 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 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人教版教师用书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 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 到终极的立足点。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儒学理论的弱点:缺少世界本源和终极目标的论述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从以下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哪些冲击?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儒学危机
(1)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质疑,统治地位被削弱。
材料一 (魏晋以来)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 “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 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
——岳麓版教师用书
材料二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 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 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 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5)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
把握“理”
2、历史地位: 适应统治阶级需要,被“官学化”
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 内容; 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良知”的故事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 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 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 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 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 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人教版教师用书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 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 到终极的立足点。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儒学理论的弱点:缺少世界本源和终极目标的论述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从以下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哪些冲击?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儒学危机
(1)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质疑,统治地位被削弱。
材料一 (魏晋以来)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 “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 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
——岳麓版教师用书
材料二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 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 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 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5)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
把握“理”
2、历史地位: 适应统治阶级需要,被“官学化”
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 内容; 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岳麓版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
• C、反对“格物致知”(但它们在本质上是 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 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 治者进行斗争。)
• ②阳明心学。
• A、背景:随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 确立,其本身也逐渐地成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 想的工具。特别是程朱理学与科举制度正式挂 钩之后,许多知识分子更多地将程朱理学看作 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而明中期以来,社会 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起义也频繁发 生,程朱理学不能够回应这些变化。一些儒家 学者认为,人心混乱是由于思想界的混乱导致。 在官学话的程朱理学之外,他们通过进一步发 展陆九渊的“心学”来挽救理学和更新儒学, “阳明心学”由此产生。
• 二、宋明理学
• 1、理学的含义:
•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 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 国的学说。
• 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 (1)程朱理学:
• ① 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开创; 南宋朱熹集大成.
• ②主要思想:
• A、世界观:“理”
• 含义: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 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 与社会秩序和个人身心相贯通,体现在社 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 上是人性,从而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 起来。
• (2)陆王心学
• ①陆九渊心学.(南宋理学大师)
• A、背景:
• 在理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理学家们也对于 一些具体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他们不满意 程朱理学对于“理”的探究方式的烦琐, 相对而言,更受到佛教、道教强调个体修 养作用这一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心即理 也”等观点。
• B、内容:
• a、世界观: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 ②阳明心学。
• A、背景:随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 确立,其本身也逐渐地成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 想的工具。特别是程朱理学与科举制度正式挂 钩之后,许多知识分子更多地将程朱理学看作 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而明中期以来,社会 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起义也频繁发 生,程朱理学不能够回应这些变化。一些儒家 学者认为,人心混乱是由于思想界的混乱导致。 在官学话的程朱理学之外,他们通过进一步发 展陆九渊的“心学”来挽救理学和更新儒学, “阳明心学”由此产生。
• 二、宋明理学
• 1、理学的含义:
•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 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 国的学说。
• 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 (1)程朱理学:
• ① 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开创; 南宋朱熹集大成.
• ②主要思想:
• A、世界观:“理”
• 含义: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 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 与社会秩序和个人身心相贯通,体现在社 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 上是人性,从而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 起来。
• (2)陆王心学
• ①陆九渊心学.(南宋理学大师)
• A、背景:
• 在理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理学家们也对于 一些具体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他们不满意 程朱理学对于“理”的探究方式的烦琐, 相对而言,更受到佛教、道教强调个体修 养作用这一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心即理 也”等观点。
• B、内容:
• a、世界观: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 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 人的自然欲求。
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 欲求。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四、宋明理学之: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陆王:指陆九渊、王阳明
陆九渊(1139-1192),号 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 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 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 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 “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 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 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 派”。
四、宋明理学之: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的家关人系平,安调。整了与民---俗柏的杨关《系中国。人史纲》
一、背景:
1、隋唐时期儒学会面临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太平 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 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 镇压, 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 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 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 信徒。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 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 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 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 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 人。
四、宋明理学之:陆王心学 —— 主观唯心主义
1、陆九渊的思想: (1)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2)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 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 即理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陆王心学
材1)料一陆:九人渊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 固所是① 也同有理世”然之,界(者, 心核观耳所 即心:。谓 理)世宇万 也宙物 。。界便皆万是备物吾于的心我本,,原吾昔是心之即圣“是贤心宇先”宙得,。我“心心心皆之即理 材②料方二法:论一:次“,王发阳明明本和心朋”友(赏进风景行,内朋心友的指反着省山) 岩2)中美王丽阳的明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 无①关世系界,观你:认世为呢界?万王物阳的明本说原:是你来“看心此”花,树,它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
A、儒学的兴盛 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 C、佛教的盛行 D、儒学发展面临的危机
2、下图为《三教图》其中三教是指:
①道教 ②儒教 ③佛教 ④伊斯兰教 ⑤基督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二、宋明理学
重点
1、“理学”的概念:
儒
理学是一种既继承孔孟正宗,又贯通宇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决定物质)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小,失
节事极大。” 4)性质: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5)地位: 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南宋成为官方哲学
明初成为统治思想
知识拓展
陆九渊(1139-1193),号象山,字子 静,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 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 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是 “心学” 的开山之祖。明代王阳明发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三、理学产生的影响 1、消极 ①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的合理性,用以维系 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 影响。 ②实质是用儒家伦理道德为封建专制统治辩护。 2、积极 ①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 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凸显人性的庄严。
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并能治理国家的
新儒学。
道
佛
目的)
2、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概念阐释 周敦颐 卲雍
张载
程颢
程颐
宋明理学 唐宋儒家学者把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
层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形成 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被 称为“理学”。理学的创立者是包括周敦[dūn]颐、邵 雍、张载、二程兄弟(程颢hào,程颐[yí]), 而朱熹 是集大成者。
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 “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 远影响。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 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 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 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 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 见的全能大儒。
及时练
1、“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
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
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
仍被称之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
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
A.内心反省
B.考察事物
C.消灭私欲
D.遵守三纲五常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
陆九渊(1139-1193),号象山,字子 静,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 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 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是 “心学” 的开山之祖。明代王阳明发
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 “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 远影响。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 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 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 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 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 见的全能大儒。
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二、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材1、料程一:朱宇理宙学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①为世地界,观凡:生世于界天地万之物间的者本,原又是各“得之理以”为(性核;心其)张。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 种。客观唯心主义指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 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 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 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 第二性的。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 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就都是 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决定物质)
才“存心在即。良你知不,来时即,理它也并”不(存核在心。 )。 材②料方三法:论吾:心“之良致知良,知即”所(谓克天服理也私。欲致,吾回心复良良知知) 之(天注理意于:事良事知物物是,人则心事固事有物的物是皆得非其善理恶矣标。准)
归纳:请依据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二、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
小结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统治思想,甚至在出现危
机后能够长期保持统治地位的原因?
①儒家强调三纲五常和等级名分的思想,有利于维 护封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②儒家思想吸收融合了各种思想流派观点,自我完 善发展,适应了不同时期社会的需要。
客观唯心主义[英文: Objective Idealism]
世界观: “心即理也” 方法论: “发明本心” 以求理 2)王守仁: 方法论: “致良知”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性质
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 异同点。
合作探究: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同:
儒学
①思想来源:是 的继承与发展;
②思想主张:都承认“ 理 ”的存在
三、理学产生的影响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 怜之?”
——清人戴震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 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 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 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 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是未 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 德、妇言、妇容、妇功。
材③料道四德:观圣人:千存言天万理语,,灭只人是教欲人从天理、灭人欲。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归纳:请依据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二、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1、程朱理学 1)世界观: 理是抽象概念,是世界的本原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个人——人性 2)方法论:格物致知 3)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又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
三、理学产生的影响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 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 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 褥。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 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 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 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 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三、理学产生的影响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之为三纲,其社纪会之—为—五儒常家,伦盖理皆道此德理之流行,无所适 而不在。 个人——人性
材实料质二::用未理有来天维地之护先专,制毕统竟治也和只纲是理常。名有分此理,便
有此天地。
材②料方三法:论一:事格不(穷,探则究阙)了物一致事(道求理;得一)物知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
的最高境界。朱熹理论的实质是
A.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B.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C.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3、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
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
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
③根本目的:压抑 自然;欲维求系
专。制统治
④地位和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
而深远的影响。
异:
①世界本原:前者认为是外在的“ 理 ”; 后者认为是内在的“ 心 ” ②求“理”方法:前者认为要“格物致知”; 后者认为 “发明本,克心服”私欲,回复良知。
比较格物致知与致良知?
知识拓展
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
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
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
应该会怎样回答: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及时练
1、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
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
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出现危机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
2、在《三教图》中,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正在辩经
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
主观唯心主义[英文: Subjective Idealism]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 唯心主义把本体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 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 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意识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 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学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 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 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