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作者:涂和曲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8期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八中初二学生授课老师:涂和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学会制作米酒,腐乳的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和应用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提高交流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的作用。

2.难点:甜酒和腐乳的制作原理。

三、课前准备教师:发酵实验的材料,制作米酒的原料。

自制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米酒的步骤等。

学生:观察发酵现象;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自制食品。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观察—讨论—实验—归纳”法,类比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来给你们上课,我很荣幸,所以特意带了我们忠州特产豆腐乳来犒劳优异的小组(同学),这里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学生读)传说靠卖豆腐为生的刘三娘母子,因争井水,儿子被大财主打伤。

三娘无心卖豆腐,以泪洗面,原来做的豆腐长了霉,三娘欲死,这时,被三娘救过的白鹤仙子飞来,念到:“长霉心莫焦。

装坛加佐料,待到六月后,满城香气飘”三娘赶紧找三个坛子,把长霉的豆花块放进去,加进盐水、白酒和陈皮、八角等佐料,用稀泥巴把坛口封好。

6个月后,她揭开稀泥巴,好大一股清香,尝一口,味美香甜。

母子俩欢喜得不得了,给她取了个名字叫“霉豆腐”,因为泡的盐水好像乳汁一样,又叫它“豆腐乳”。

在它华丽转身的背后,有一些看不到的,默默无闻工作的生物,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细菌和真菌)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有益)像腐乳这样,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作的食品叫发酵食品。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发酵食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讲授:介绍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如泡菜、酸奶、甜酒等,并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这些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发酵实验,制作泡菜、酸奶、甜酒等食品,并让学生体验到发酵技术的神奇。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保存中的作用,并分享一些实用的保存方法。

5.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研究,了解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好处和局限性。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菌和真菌的两面性,以及它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十二、课堂练1.请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你知道哪些细菌和真菌可以用来制作食品?3.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控制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4.请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十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益处,并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研究的能力。

但在实践环节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

本节课将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入手,首先探讨它们与食品制作的关系。

生活中,细菌和真菌通过发酵作用帮助我们制作食物,如面包、酸奶等。

在观看发酵现象的视频后,我们思考了实验中气球鼓起的气体是什么、如何证明该气体、酵母菌为何会产生这种气体、为何将锥形瓶放入40-42℃的环境中等问题。

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细菌和真菌不仅在食品制作中有作用,还在食品保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保存中的作用,如乳酸菌的作用可以使食品酸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霉菌可以制造出抗生素,保护食品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食品保存的方法,如低温冷藏、高温杀菌等。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二、课堂讲解
1.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讲解人类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进行生产和生活,举例说明微生物在食品、药品、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
1.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利用案例,如酸奶、豆腐、抗生素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b.分析微生物在该实例中的优缺点。
c.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不少于800字,报告需包括调查过程、结论及启示。
3.设计一个简单的微生物实验,例如发酵实验、微生物的培养等。要求:
a.实验步骤详细,操作规范。
b.记录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现象、结果等。
c.撰写一份实验报告,不少于500字,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及分析。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人类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进行生产和生活,提高学生对微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2.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消除对微生物的恐惧和误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微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微生物的知识,那么你们知道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a.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想象,提出创新性设想。
b.撰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项目计划书,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实施方案等。
3.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过程中,仍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示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八年级上册《4.5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八年级上册《4.5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两篇(附课堂教学实录)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章节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题目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

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

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了解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3. 掌握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2.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细菌的单细胞结构、形态多样性以及真菌的多细胞结构、菌丝网络等。

3. 学生实验(30分钟):让学生参与到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实验一:观察细菌的繁殖和生长过程材料:琼脂培养皿、细菌培养液、试管、接种针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细菌培养液;(3)用接种针将细菌培养液均匀划线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实验二:培养真菌材料:培养皿、琼脂、真菌孢子等。

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皿;(2)在试管中混合适量的真菌孢子;(3)将真菌孢子均匀涂抹于琼脂培养皿上;(4)放置琼脂培养皿于恒温培养箱中;(5)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

4. 学习交流(10分钟):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验中的表现。

5.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展示一些常见的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例子,如制药、食品加工等。

6. 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细菌和真菌的定义、特点以及人类对其的利用。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习题;2. 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短文,可以结合实验中的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教材分析】
教材中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并不多,但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有着丰富的素材用作渗透STS 教育。

教材中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及“制作甜酒”等实践活动,应该充分挖掘并给学生提供充足多的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水平。

另外,仅有小段文字介绍不同的细菌真菌用于制作的食品,能够通过食品等其他的媒体资源辅助学习,加深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前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菌真菌的特点、分布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都有了理解,但还没有清晰具体的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应协助他们建立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学会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并积极动手。

【教学目标】
一、知识:1、说出酵母菌的发酵现象及细菌和真菌发酵的原理
2、说出常见的发酵食品
3、学会并尝试制作一些发酵食品
二、水平:提升动手实践的水平、合作探究水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板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一、酵母菌的发酵现象 三、制作酸奶 葡萄糖 二氧化碳+酒精 1、食材: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2、接种:
酵母菌 无氧
酵母菌: 面食 、 酒 3、适宜的条件: 霉 菌: 酱类、腐乳 乳酸菌: 酸奶、泡菜 醋酸菌: 醋
真菌 细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浠水县英才学校艾鑫泉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人类在疾病治疗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教学难点:1.发酵的原理;2.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及原理;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在教室内准备发酵现象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制作甜酒视频,污水处理动画。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观看大屏幕,得出细菌可以使人类致病,使食物腐烂,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二、师生交流,活动探究(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发酵的原理:引导学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并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当场做实验,并思考当时气球有变化没,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果我们把该装置放在冰箱内,你以为会有什么结果?和在适宜条件下相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环境条件影响真菌的生活)(2)日常的利用:同学们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41,讨论、回顾日常生活中对真菌的利用。

(3)实践活动:安排同学们课下制作甜酒的活动。

(提示:同学们可以向有年纪的人和家长请教。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1)过渡: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和保存食品的原理。

(2)常用方法:学生看多媒体讨论图中几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3)提高:讲述几种保存方法的原理并引出防腐剂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防腐剂并应用到实际中。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常用抗生素极其应用:学生讨论见过或用过的抗生素,认同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说明不能滥用抗生素。

(2)知识拓展:学生看大屏幕,然后介绍胰岛素的制取及作用。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播放动画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该部分内容,了解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制定学习目标
(一)制定学习目标的依据
依据1 《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人类在食品,疾病治疗,环境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依据2 教材“小方框”关于学习内容的提示;教参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和教学建议等。

依据3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人类对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和保存方面的利用。

难点:对发酵现象的理解。

依据4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经验水平:在生活中学生对发酵食品的制作和保存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原理缺乏进一步的的了解。

(2)学生已有方法与能力:小组合作、观察分析。

(3)学生心理水平:好学,兴趣易激发,求知欲强,喜欢新事物。

(二)学习目标的表述
1.联系生活,举例说出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的关系。

2.联系所学知识,尝试制作酸奶。

3.结合实例,描述常见食品的保存方法。

二、课堂评价的设计
目标1:提问式评价(学生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目标2:提问式评价(学生能按照提示制作酸奶)
目标3:提问式评价(学生能描述食品的保存方法)
三、学习过程预设
导入新课:用学生较熟悉的广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细菌、真菌和常见食品的制作有一定的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反馈检测
完成课堂达标检测题目。

五、课外实践
利用发酵原理,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馒头,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2017年陈村镇初级中学李锋)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2017年陈村镇初级中学李锋)

教学设计《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初级中学李锋《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初级中学李锋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

在初中生物知识体系中,《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是在学生认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基础上展开,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让学生参与多项实践活动及探究,使学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2.设置问题分析本节原有问题7个,其中三个问题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给予改造。

“想一想,议一议”有问题1个。

沼气是北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清洁能源,此处所提的问题对广东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故舍弃,以“酒、醋、酱”这三个字的结构导入“酉”字为情景,设置问题,引出发酵现象。

课文“发酵现象演示实验”有问题1个,原实验比较简单,无法很好地验证实验产物,可以改造为对照实验,探究“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分解作用”,并验证其产生的现象和产物。

这样就能较好地突破难点,对发酵现象作出解释。

P86页“观察与思考”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保存食品的方法,但超出初二学生对保存方法的认知能力,设计一个有关“食品--保存方法—防腐原理”的连线题,降低问题的跨度,多一级台阶,使学生更好构建知识,保持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

3.本课问题的整合情况:最后提炼出以下“六个核心”问题:1.你能对发酵现象作出解释吗?2.利用发酵原理可以利用菌类制作那些食品?3.甜酒制作需要注意那些事项?4.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防腐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5.如何合理利用抗生素?超级细菌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用转基因技术治疗糖尿病?6.如何利用细菌来获取清洁能源?进行污水净化?在课堂中再围绕这六个问题提炼细化,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目标:1.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人类在疾病治疗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教学难点:1.发酵的原理;2.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及原理;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在教室内准备发酵现象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制作甜酒视频,污水处理动画。

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观看大屏幕,得出细菌可以使人类致病,使食物腐烂,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二、师生交流,活动探究(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发酵的原理:引导学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并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当场做实验,并思考当时气球有变化没,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果我们把该装置放在冰箱内,你以为会有什么结果?和在适宜条件下相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环境条件影响真菌的生活)(2)日常的利用:同学们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41,讨论、回顾日常生活中对真菌的利用。

(3)实践活动:安排同学们课下制作甜酒的活动。

(提示:同学们可以向有年纪的人和家长请教。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1)过渡: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和保存食品的原理。

(2)常用方法:学生看多媒体讨论图中几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3)提高:讲述几种保存方法的原理并引出防腐剂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防腐剂并应用到实际中。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1)常用抗生素极其应用:学生讨论见过或用过的抗生素,认同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说明不能滥用抗生素。

(2)知识拓展:学生看大屏幕,然后介绍胰岛素的制取及作用。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播放动画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该部分内容,了解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郭宏玉
工作单位:河南省实验中学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一课时
河南省实验中学 郭宏玉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介绍人类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总结它们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细菌、真菌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但因为缺乏化学知识,对发酵原理不易理解;知道一些保存食品的方法,但并不清楚其中的原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演示实验和教材文本,在教师引导下能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2.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能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和常见食品的保存方法。

(重点)
【设计思路】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用于演示发酵现象的材料用具、拍摄微视频。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教学过程】
观察发酵现象 分析发酵原理
观察腐败现象
分析保存方法。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授课人:杨春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甜酒、葡萄酒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

(2)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考能力。

(2)通过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信息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能力。

(4)通过探究“食品腐败原因”,学以致用想方设法采取一定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食品腐败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学习,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观点;激发同学学习生物兴趣,热爱自然科学情愫,激发同学的创造激情;培养同学关注生活现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三、教学难点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观察—讨论—归纳”法五、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温开水、糖1斤、酵母、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小气球若干个;(2)有关食品保存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发酵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健康,那么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谁能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来?”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学生分组演示发酵现象(提前做)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提示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发酵。

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2)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回答问题学生进行观看、分析。

小气球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使小气球胀大了。

(3)通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所起的作用:1)馒头、包子、面包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还有甜酒、酒的制作也离不开酵母菌。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发酵技术的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有所耳闻,但对其具体原理和操作过程可能不够清晰。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2.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操作发酵实验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知识拓展: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医药等方面的应用。选取一个感兴趣的方面,撰写一篇科普文章,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4.思考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a.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有哪些优点?
b.发酵过程中,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如酸奶、面包等,引发学生对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与互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发酵原理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结合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观察日记:观察生活中与微生物相关的现象,如食品变质、生病等,记录在日记中。尝试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微生物作用,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6.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a.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b.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c.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布置与发酵技术相关的作业,如调查生活中的发酵食品,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原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主要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

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学情分析】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

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能力目标: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制作甜酒,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教法设计】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设计】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白糖、干酵母、饮料瓶、小气球及收集有关食品制作的资料。

几种食品包装袋或者包装的食品及收集有关食品保存的资料。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示例一北京第20中学周义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2、尝试制作甜酒、、酸奶、酸菜等食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多项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食品包装袋;搜集有关污水处理的资料等。

教师:收集部分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制作真菌促进淀粉分解过程及原理的CAI课件;乳酸菌使牛奶变成酸奶的CAI课件。

教学设计1、通过一些实物、CAI课件及教材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真菌在制作中的作用及原理。

2、师生共同探讨甜酒、酸菜等食品的制作。

3、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食品包装及方法,并结合教材内容,搞清楚食品包装的常见方法及原理,并学会选择安全食品。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读物“抗生素今昔”及常见的抗生素的种类及作用,使学生明白细菌、真菌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知道了不能滥用抗生素,选择健康的生活习惯。

5、教师引导学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等应用的内容,并给以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向学生渗透STS教育。

6、探讨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及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思考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对我们有用的例子,并给以回答。

如制作甜酒时用的酒曲,生病时用的青霉素等。

思考、讨论,边讨论边记录食品的名称及这些食品可能用到哪些细菌和真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制作发酵食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认识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应用。

(2)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2、教学难点(1)制作发酵食品的原理和过程。

(2)理解食品保存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保存、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制作发酵食品所需的材料和器具,如酵母、面粉、白糖、温水、玻璃瓶等。

2、学生准备(1)分组收集有关细菌和真菌利用的资料。

(2)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的食品,如酸奶、面包、酱油等,提问学生这些食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讲授新课1、细菌和真菌与食品制作(1)利用多媒体展示酵母菌发酵制作面包、馒头,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泡菜,曲霉发酵制作酱油、腐乳等的过程图片和视频。

(2)讲解发酵的原理,即细菌和真菌在无氧或有氧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不同的产物。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发酵实验,如制作酸奶或酒酿,让学生亲身体验发酵的过程。

2、细菌和真菌与食品保存(1)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如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水分、温度等。

(2)介绍食品保存的方法,如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冷藏法、罐藏法等,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如葡萄干、咸菜、火腿肠、冰箱储存食物、罐头食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主要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

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学情分析】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

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能力目标: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制作馒头、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教法设计】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设计】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组准备:白糖、干酵母、饮料瓶、小气球、泡菜、酸奶、面包、酒、醋、酱油、面酱、豆腐乳及收集有关食品制作的资料、制作馒头和酸奶。

二组准备:几种食品包装袋或者包装的食品及收集有关食品保存的资料。

三组准备:收集各种抗生素的说明书及其有关的疾病防治的资料。

四组准备:收集利用细菌进行环保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试管2个、试管架、1根玻璃导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展示食品腐败和人类患病的图片。

1、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过渡:我们可以利用细向温水中加糖,加酵母菌,在瓶口上套上气球,就可以把气球鼓起来。

(展示课起来的气球)你看到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酵现象:菌种是酵母菌,糖是它生活需要的有机物,酵母菌在有水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教师设疑:酵母菌发酵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闻气味引导学生总结出酵母菌发酵的原理过渡:还有哪些菌种也像酵母菌一样有发酵现象呢?引导第一小组继续交流观看第一小组的“角色扮演”发酵原理:(二)与发酵有关的菌种和食品第一小组的乙生交流:(1)、调查内容:与发酵有关的菌种和食品(2)调查对象:家家悦超市(3)调查方法:上网查资料、实地调查(4)内容展示:A、发酵菌种、B设疑:你知道这些食品(实物)是利用哪些菌种制作的吗?(5)调查的收获、体会:(三)制作馒头、酸奶:过渡:我们还亲自利用发酵菌种制作了馒头和酸奶,有请小厨师和小营养师让其他组的同学分享、品尝、评价馒头和酸奶A、丙生交流馒头制作:(1)内容:制作馒头(2)方法:向父母请教(3)菌种:酵母菌(4)制作过程:(5)收获、体会:感谢妈妈的指导,感谢酵母菌让我做出这么好吃的馒头,也很棒,成功的感觉真好。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当妈妈的小帮手。

B、丁生交流馒头制作:(1)内容:制作酸奶(2)方法:网上查询(3)菌种:乳酸菌(4)制作过程:(5)收获、体会:做了好几次才成功,这让我明白了发酵时必须给细菌、真菌的条件。

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成功。

学生释疑、评价、补充生:一组的同学真棒,特别是小魔术师的表演太精彩了。

生:一组同学做的酸奶太好了,喝了还想喝。

二氧化碳+酒精葡萄糖酵母菌总结食品防腐的原理:把食品里的细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引导二组学生小组内自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大加赞赏。

教师引导:你对食品的保存还有什么疑问吗?过渡: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选择安全食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成长。

健康是我们期盼的,但偶尔生病是难免的,很多病都是由细菌、真菌引起的,它们在防治疾病方面是否是有百害无一利呢?下面请第三小组的同学交流他们收集的这第三小组交流调查结果:1、调查内容:细菌、真菌与疾病防2、调查对象:健民医药超市3、调查方法:实地调查、访问,上网查询4、调查内容展示:(一)抗生素A、视频B、实地调查:各种抗生素(照片)访问医生:抗生素的作用和注意事项C:实物:抗生素杀死的细菌种类学以致用:(1、)你能说说为什么不能滥用抗生素?(2、)当前流行的甲流使用抗生素有疗效吗?为什么?(二)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5、调查的收获、体会:调查对我们触动很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现在对利用药品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开发,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在这方面有所成就。

学生评价:生;三组的同学太了不起了,有些知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的。

生:通过他们的交流我知道了如何安全用药,谢谢。

第四组交流调查结果:1、调查内容:细菌和环境保护2、调查对象:牟平污水处理厂3、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上网查阅资料4、调查内容展示:A、视频B、自拍录像:牟平污水处理厂5、调查的收获、体会:这次调查之后我们觉得细菌、真菌的好处可能更多,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罢了,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和不断研究,细菌、真菌将会有更大作为。

学生评价、补充:生:我认为他们的调查很新颖,让我们知道了细菌不光有害,它在环保中有这么用。

生: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细菌生产生物塑料,可以消除我们环境中的白色【板书设计】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四、细菌和环境保护【课后反思】《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研究”模式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课前准备到课内展示以及课后延伸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在这个过程注意“穿针引线”,起好点拔引导的作用。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课堂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实验、制作馒头、酸奶,动口交流搜集的资料、交流经验,动眼观察现象、动脑思考,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充分体现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所要求的“五还”,将学习的时间、空间、习得和认识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师点评】本节课的教学以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为基本任务。

在研究中,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运用发散思维去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求任何可能的答案,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拥有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一个亲自实践的机会,真正体现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1、李老师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选取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研究,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

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查阅资料,搜集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教学方法灵活。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组制作酸奶、馒头,分组调查身边的污水和药物,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评价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提出的问题有深度,能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较好。

3、生物科学来源于自然世界,回归于自然才能化僵为活,李老师能带领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发挥本土资源优势,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提升了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4、合理评价学生,这节课采用师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做到了及时、合理、公正,发挥了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并看到自己的缺点,相互促进。

5、教学效果方面,由于本节课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提高。

当然本节课也有遗憾之处:例如,有的小组负责交流的同学语速有些快,不利于其他同学对知识的分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