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顿散射 实验报告
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散射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学会康普顿散射效应的测量技术;2. 验证康普顿散射的γ光子能量及微分截面与散射角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康普顿散射康普顿效应是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之一。
康普顿效应是入射光子与物质原子中的核外电子产生非弹性碰撞而被散射的现象。
碰撞时,入射光子把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当入射光子与电子发生康普顿效应时,如图1所示,其中h ν是入射γ光子的能量,h ν′是散射γ光子的能量,θ是散射角,e 是反冲电子,Φ是反冲角。
由于发生康普顿散射的γ光子的能量比电子的束缚能要大得多,所以入射的γ光子与原子中的电子作用时,可以把电子的束缚能忽略,看成是自由电子,并视散射发生以前电子是静止的,动能为0,只有静止能量m 0c 2。
散射后,电子获得速度v ,此时电子的能量2220/1E mc m c β==-,动量为20/1mv m v β=-,其中/v c β=,c 为光速。
用相对论的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就可以得到22200/1m c h m c h νβν'+=-+ (1) 20/cos /1cos /h c m v h c νβνθ'=Φ-+ (2)式中,h ν/c 是入射γ光子的动量,h ν′/c 是散射γ光子的动量。
20sin /sin /1h c m v νθβ'=Φ- (3)由式(1)、(2)、(3)可得出散射γ光子的能量图1 康普顿散射示意图 反冲电子散射光子入射光子201(1cos )h h h m c νννθ'=+- (4)此式就表示散射γ光子能量与入射γ光子能量、散射角的关系。
2.康普顿散射的微分截面康普顿散射的微分截面的意义是:一个能量为hv 的入射γ光子与原子中的一个核外电子作用后被散射到θ方向单位立体角里的几率(记作()d d σθΩ,单位:cm 2/单位立体角)为 220()()(sin )2r d h h h d h h h σθνννθννν''=+-'Ω (5)式中r 0=2.818×10-13cm ,是电子的经典半径,式(5)通 常称为“克来茵一仁科”公式,此式所描述的就是微分截面与入射γ光子能量及散射角的关系。
康普顿散射
N
p
(θ
)
=
N (θ )R(θ )η(θ
)
4π Ω
将式(6)代入式(11)则有:
N p (θ )
=
dσ (θ ) dΩ
R(θ )η(θ )
4π Ω
N 0 N eΩf
由式(12)可得:
dσ (θ ) =
N p (θ )
dΩ R(θ )η(θ )4πN0 Ne f
(8) (9) (10) (11) (12) (13)
般用相对比较性求得微分截面的相对值 dσ (θ ) / dσ (θ0 ) ,如假定散射角θ = 0° 的微分散射 dΩ dΩ
截面的相对值为 1,其它散射角θ 的微分散射截面与其之比为
dσ (θ ) / dσ (θ0 ) = N p (θ ) / N p (θ0 ) dΩ dΩ R(θ )η(θ ) R(θ0 )η(θ0 )
别取:θ = 20°,40°,60°,80°,100°,120° 。
5. 测量上述散射角的本底谱。取下散射棒,记下和步骤 4 中相同时间内相同道数区间的本 底面积。
6. 导出微分散射截面与散射角θ 的关系,以及散射 γ 光子的能量与散射角θ 的关系。
思考题 1. 分析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试述有限立体角的影响和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 2. 讨论实验值与理论值不完全符合的原因。
(14)
由式(14)可看出,实验测量的就是 N p (θ ) 。由表 1 和表 2 给出的数据,用内插法或作图
法求出 R(θ ) ,η(θ ) ,R(θ0 ) ,η(θ0 ) ,就可以求出微分散射截面的相对值。注意, N p (θ )
和 N p (θ0 ) 的测量条件必须相同。
E/Mev
η(θ )
康普顿散射虚拟仿真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报告
康普顿散射虚拟仿真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报告电子对效应是高能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
当γ射线入射至物质时,其能量足够高,能够转化成正负电子对。
这些电子对在物质中相互作用,产生电离作用,并在物质中形成电子对径迹。
电子对径迹在物质中的长度与能量有关,能量越高,径迹越短。
2.康普顿散射实验原理康普顿散射实验是利用康普顿效应测量γ光子能量及微分截面与散射角的关系。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放射源、闪烁体探测器、多道分析器和电子学系统等。
放射源发出γ光子,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发生康普顿散射,散射光子被闪烁体探测器探测,多道分析器对探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到γ能谱。
通过测量γ能谱中康普顿边缘的位置和形状,可以计算出散射光子的能量和微分截面与散射角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正常,调整探测器位置,调节放射源距离探测器的距离,确保实验安全。
2.测量γ能谱:打开实验装置电源,打开多道分析器软件,进行能谱测量。
记录康普顿边缘的位置和形状,计算出散射光子的能量和微分截面与散射角的关系。
3.测量吸收系数:更换不同物质,测量不同能量γ射线在典型物质中的吸收系数,记录实验数据。
4.实验结束:关闭实验装置电源,整理实验数据和记录。
四、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辐射安全,避免直接接触放射源。
2.实验装置应调整好位置,确保测量精度和安全性。
3.实验数据应认真记录和整理,避免误差产生。
4.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装置,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当高于1.022MeV的γ光子穿过原子核时,它会在原子核的库仑场作用下转变成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
其中一部分光子的能量会转变成正负电子的静止能量,而其余部分则会成为它们的动能。
被释放出的电子还能与介质产生激发、电离等作用。
而正电子在失去能量后,会与物质中的负电子相遇并相互湮灭,产生γ射线。
探测这种湮灭辐射是可靠地确定正电子产生的实验方法之一。
闪烁体探测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电离辐射探测器,利用电离辐射在某些物质中产生的闪光来进行探测。
康普顿散射的涉及理论及实验研究
康普顿散射的涉及理论及实验研究康普顿散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康普顿散射的相关理论与实验研究。
康普顿散射是描述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发生散射,并改变了光子的能量和方向。
根据电磁场理论,光子作为一种电磁波粒子,带有一定能量和动量。
当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会交换能量和动量,导致光子的能量和方向发生变化。
康普顿散射过程可以用康普顿散射公式来描述。
该公式表达了入射光子的能量和角度与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一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光子与电子碰撞后的能量转移量和散射角度。
康普顿散射公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上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和预测。
康普顿散射的理论研究为实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康普顿散射公式的正确性,并进一步研究光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X射线或γ射线来研究康普顿散射。
实验中,我们测量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角度,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特性。
康普顿散射的实验研究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例如,在医学领域,康普顿散射被广泛应用于X射线成像和放射治疗。
通过测量被人体组织散射的X射线的能量和角度,医生可以获取有关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的信息。
康普顿散射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除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康普顿散射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核物理领域,康普顿散射被用于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测量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角度,科学家可以推断出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和粒子组成。
这对于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理解核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康普顿散射的涉及理论及实验研究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的解释和实验的验证,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康普顿散射的规律和应用。
康普顿散射的研究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也在医学和核物理等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康普顿散射实验(pdf文档)1
图1
康普顿散射原理示意图
康普顿把观察到的现象理解为光子与自由电子碰撞的结果。如图 7 所示,他假定 X
Arthur Holly Compton (1897-1977)
1927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光谱曲线和康普顿本人在 1923 年最早发表的石墨散射 曲线一起,一直被人们作为说明康普顿效应的经典插图
被广为引用,由此,康普顿效应又被广泛称为康普顿-
吴有训效应。
康普顿散射效应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之
康普顿散射实验原理
关键词:γ光子 康普顿散射 微分截面
正文:
1922 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A. H. Compton)在研 究石墨中的电子对 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 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这种现象无法用经 典 电 磁 理
论 解 释 ,被称为康普顿散射或者康普顿效应。根据爱因
斯坦的光量子学说,光子和电子、质子这样的实物粒子
dσ c dΩ
=
1 2
rc2
⎜⎛ ⎝
hν ′ hν
⎟⎞ 2 ⎠
⎜⎛ ⎝
hν hν ′
+
hν ′ hν
−
sin
2
θ
⎟⎞ ⎠
(4)
把前面的能量公式(7-6-2)代入,康普顿散射微分截面可以改写为
dσc dΩ
=
1 2
rc2
⎪⎧ ⎨ ⎪⎩ ⎡⎣1 + γ
1
康普顿散射虚拟仿真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报告
康普顿散射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熟悉常用的核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并掌握其使用方法;(2)利用闪烁体探测器谱仪测量γ能谱并学习能谱分析方法;(3)了解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并测量不同能量γ射线在典型物质中的吸收系数;(4)掌握康普顿效应光子的测量方法,验证康普顿散射的γ光子能量及微分截面与散射角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当γ射线入射至闪烁体时,主要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三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
对于低能γ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物质,光电效应占优势;对于中能γ射线和原子序数低的吸收物质,康普顿效应占优势;对于高能γ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物质,电子对效应占优势。
1)光电效应γ光子与介质的原子相互作用时,整个光子被原子吸收,其所有能量传递给原子中的一个电子(多发生于内层电子)。
该电子获得能量后就离开原子而被发射出来,称为光电子。
光电子的能量等于入射γ光子的能量减去电子的结合能。
光电子与普通电子一样,能继续与介质产生激发、电离等作用。
由于电子壳层出现空位,外层电子补空位并发射特征X射线。
2)康普顿效应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pton)发现X光与电子散射时波长会发生移动,称为康普顿效应。
γ光子与原子外层电子(可视为自由电子)发生弹性碰撞,γ光子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原子中外层电子,使该电子脱离核的束缚从原子中射出。
光子本身改变运动方向。
被发射出的电子称康普顿电子,能继续与介质发生相互相互作用。
散射光子与入射光子的方向间夹角称为散射角,一般记为θ。
反冲电子反冲方向与入射光子的方向间夹角称为反冲角,一般记为φ。
当散射角θ=0°,散射光子的能量为最大值,这时反冲电子的能量为0,光子能量没有损失;当散射角θ=180°时,入射光子和电子对头碰撞,沿相反方向散射回来,而反冲电子沿入射光子方向飞出,这种情况称反散射,此时散射光子的能量最小。
我的实验报告之康普顿散射
实验名称:康普顿散射一、实验目的1.掌握康普顿散射的物理模型;2.通过实验验证散射光子数与散射角之间的关系;3.验证康普顿散射的γ光子及反冲电子的能量与散射角的关系;4.学会康普顿散射效应的测量技术。
二、实验设备1. FJ375NaI(Tl)γ探头一个;2. NIM插件箱供电装置;3. FH~1034A高压,FH1001A线性放大器各一台;4. 多道分析器一台;5. 包含137Cs源、台面主架、导轨、铅屏蔽块及散射用铝棒的康普顿散射平台一个;5. 标准源一套。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图1 康普顿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三、实验原理康普顿(A. H. Compton)的X 射线散射实验(康普顿散射)从实验上证实了光子是具有能量Eω= 的粒子,在研究核辐射粒子与物质的相= 和动量p k互作用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高能物理方面它至今仍是研究基本粒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并且为独立测定普朗克常数提供了一种方法。
1927 年康普顿因发现X射线被带电粒子散射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基本定义康普顿效应是入射γ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之间发生的非弹性碰撞过程。
这一作用过程中,入射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 图2康普顿效应示意图方向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
hv 和hv '为入射和散射光子的能量;θ为散射光子与入射光子方向间的夹角,称散射角;φ为反冲电子的反冲角。
2散射光子和反冲电子的能量与散射角的关系入射光子能量为E γ=hv ,动量为hv/c 。
碰撞后,散射光子的能量为E 'γ=hv ',动量为hv '/c ;反冲电子的动能为E e ,总能量为E ,动量为P 。
它们之间有下列关系式:E e =E -m 0c 2=mc 2-m 0c 2=202201c m c m --β (1)P=mv =201β-v m (2)相对论能量和动量关系为:E=22420c P c m ++ (3)式中β=v/c ,v 为反冲电子速度,m 0是电子静止质量,m 是电子以速度v 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康普顿散射实验
发现:•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他认为这是光子和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康普顿假设光子和电子、质子这样的实物粒子一样,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也守恒。
短波长电磁辐射射入物质而被散射后,在散射波中,除了原波长的波以外,还出现波长增大的波,散射物的原子序数愈大,散射波中波长增大部分的强度和原波长部分的强度之比就愈小。
按照这个思想列出方程后求出了散射前后的波长差,结果跟实验数据完全符合,这样就证实了他的假设。
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发现过程在1923年5月的《物理评论》上,A.H.康普顿以《X射线受轻元素散射的量子理论》为题,发表了他所发现的效应,并用光量子假说作出解释。
他写道(pton,Phys.Rev.,21(1923)p.):“从量子论的观点看,可以假设:任一特殊的X射线量子不是被辐射器中所有电子散射,而是把它的全部能量耗于某个特殊的电子,这电子转过来又将射线向某一特殊的方向散射,这个方向与入射束成某个角度。
辐射量子路径的弯折引起动量发生变化。
结果,散射电子以一等于X射线动量变化的动量反冲。
散射射线的能量等于入射射线的能量减去散射电子反冲的动能。
由于散射射线应是一完整的量子,其频率也将和能量同比例地减小。
因此,根据量子理论,我们可以期待散射射线的波长比入射射线大”,而“散射辐射的强度在原始X射线的前进方向要比反方向大,正如实验测得的那样。
”为什么散射光中还有与入射光波长相同的谱线? 是由于光子与原子碰撞,原子质量很大,光子碰撞后,能量不变,散射光频率不变。
1. 散射波长改变量lD的数量级为10-12m,对于可见光波长l~10-7m,lD<<l,所以观察不到康普顿效应。
解释:他发现其中包含有两种不同频率的成分,一种频率(或波长)和原来人射的X射线的频率相同,而另一种则比原来人射的父射线的频率小。
1.4 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波长 康普顿公式
h 12 C 2.4310 m m0c
h (1 cos ) C (1 cos ) m0 c
第1章 波粒二象性
11
大学 物理学
1.4
康普顿散射
h (1 cos ) C (1 cos ) 4 结论 m0 c 散射光波长的改变量 仅与 有关.
大学 物理学
1.4
康普顿散射
1920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观察 X 射线被物质散射时,发现散射线中含 有波长发生了变化的成分——散射束中除 了有与入射束波长 0 相同的射线,还有 波长 > 0 的射线. 这种波长发生改变的散射称为 康普顿 散射
第1章
波粒二象性
1
大学 物理学
1.4
康普顿散射
1.4
2
康普顿散射
v 2 4 2 2 m c (1 2 ) m0 c 2h 0 (1 cos ) 2m0c h( 0 ) c
2 4
m m0 (1 v / c )
2
2
2 1/ 2
m c 1 v / c m c
2 4 2 2
2
2 4 0
2h 0 (1 cos ) 2m0c h( 0 )
光子 0
y
电子
y
x
电子
光子
x
v
入射光子( X 射线或
射线)能量大 .
E h 0 范围为: 104 ~ 105 eV
第1章 波粒二象性
5
大学 物理学
1.4
康普顿散射
电子热运动能量 h 0 ,可近似为静止 电子.
康普顿散射实验报告
康普顿散射实验报告康普顿散射实验报告引言康普顿散射是光子与电子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当光子与束缚较松的外层电子发生碰撞时,光子的能量会损失一部分,并转变为散射光子。
本次实验目的是验证康普顿散射的γ光子能量及微分散射截面和散射角的关系,并学习康普顿散射效应的测量技术,测量微分散射截面的实验技术。
实验设备和方法实验主要使用了以下设备:γ射线发生器、闪烁计数器、多道分析器、磁场、电子学仪器等。
实验方法是,首先使用γ射线发生器发射单一能量的γ光子,入射光子的能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调。
然后通过磁场和电子学仪器测量散射光子的能量和散射角。
同时,用闪烁计数器测量散射光子的数目,用多道分析器记录散射光子的能量和散射角。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当入射γ光子的能量一定时,散射光子的能量与散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随着散射角增大,散射光子的能量也会增大。
当散射角增大到某一特定值时,散射光子的能量达到最大值。
这个现象与康普顿散射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
通过进一步分析和计算,我们发现康普顿散射的微分散射截面与散射角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某一散射角下,微分散射截面会出现一个峰值。
随着散射角继续增大,微分散射截面会逐渐减小。
这个结果也与康普顿散射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康普顿散射的γ光子能量及微分散射截面和散射角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康普顿散射的物理机制和测量技术,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测量设备的精度限制、环境因素的干扰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解决。
此外,本次实验仅对特定能量的γ光子进行了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能量的光子可能会与电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康普顿散射。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能量光子的康普顿散射特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准确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建议和展望本次实验为康普顿散射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大学物理12-3康普顿效应
§3.康普顿效应
0
X-ray
§3.康普顿效应
0 h h0
0
光子与电子碰撞 初态电子静止, 质量为me , 末态质量为m
P0 h / 0
Ph/
碰撞过程能量守恒
mec2 E0 Ee E
反冲电子
Pe mv
Ee2 ( mec2 E0 E )2
( mec2 )2 ( E0 E )2 2( E0 E )mec2
利用能量动量关系:Ee2 ( mec2 )2 ( Pec )2 Pe2 ( P0 P )2 2( P0 P )mec ① 光子:
E Pc
§3.康普顿效应
动量守恒 P0 Pe P
P0 h / 0
Ph/
Pe2 P02 P2 2P0P cos ②
Pe2 ( P0 P )2 2( P0 P )mec ① Pe mv
第三节 康普顿效应
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观察X射线被物 质散射时,发现散射线中含有波长发生变化了的成 分。
实验装置
可见光经不均匀物质的散射,波长几乎不变。 经典电磁理论能解释可见光散射中,散射光波长与 入射光波长相同的实验事实。
经典电磁理论发生困难
一、实验结果
1、在散射X 射线中除有 与入射波长相同的射线外, 还有波长比入射波长更长 的射线 。
康普顿效应。
② 散射光中有与入射光相同的波长的射线,是 由于光子与原子碰撞,原子质量很大,光子碰 撞后,能量不变,散射光频率不变。
§3.康普顿效应
h (1 cos )
0
mec
X-ray
③ 当 =0 时,光子频率保持不变; = 时,光子频率减小最多。
④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在传播过程中,表现为 波动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为粒子性。
康普顿散射实验
康普顿散射实验康普顿散射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用于研究光的粒子性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解读康普顿散射实验的定律、实验准备和过程,并探讨其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
康普顿散射实验是由物理学家亚瑟·康普顿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的,该实验验证了光的粒子性质,即光是由一束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光子。
实验证明,当光通过物质时,与物质内部的电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和动量的交换,导致光的散射现象。
在康普顿散射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入射光子的能量和散射光子的能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散射角度与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康普顿散射定律,入射光子的能量与散射光子的能量之差与散射角度正相关,而与入射角度无关。
在进行康普顿散射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设备和材料:1. 光源:用于发射光子的光源,通常使用X射线机或γ射线源。
2. 散射物质:用以散射光子的材料,通常选择高原子序数的物质,如铝或铜。
3. 探测器:用于测量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角度的仪器,常用的探测器有闪烁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等。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1. 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室中的适当位置,并与探测器相连。
2. 在光源之前放置散射物质,确保光经过材料后发生散射。
3. 调整探测器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测量到散射光子的能量和散射角度。
4. 开始实验,测量入射光子的能量和入射角度,并记录下散射光子的能量和散射角度。
5. 重复实验多次,改变入射光子的能量和入射角度,以便得到更多的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入射光子的能量与散射角度成正比,即入射光子能量增加,散射角度也增加。
2. 入射光子的能量与散射光子的能量之差与散射角度成正比,即入射光子能量增加,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小,并且两者的差值随散射角度增大而增大。
康普顿散射实验在物理学和其他相关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1. 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质,支持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
2. 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断层扫描技术和放射治疗中,利用康普顿散射原理测量和分析散射光子的能量和散射角度,以获取有关人体组织结构和病变的信息。
康普顿散射
(2)
因此实验中需要测量不同角度下的散射光子能量值和 相应的光电峰计数
实验仪器
康普顿散射实验台(包括台面、带放射源137Cs的铅室、 散射样品铝棒和NaI探头)和微机幅度多道分析器组成了康 普顿散射实验装置。框架图如图所示。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1、在θ =0时用137Cs(0.662MeV)和60Co(1.17MeV、 1.33MeV)做出定标图 2、放上137Cs ,分别在θ =20、40、60、80、120o 测 量散射光子能谱即总谱,记录光电峰峰位、上下边界 道数和总峰面积的值 3、拿下放射源,重复上一步,测背景
1 1 cos
谢谢!
制作小组: 荣永森 2009301230025 孙倩倩 2009301230027 罗成志 2009301230028 白凤鹏 2009301230029
误差分析
1、hv’测量中的误差主要来源: I)仪器在测量过程中散射γ光子峰位漂移: 2)调整散射角θ的偏差: 3)能量刻度曲线引起的误差。 2、微分截面测量中的误差主要来源: 1)所取光电峰峰位道数不准而产生的峰面积计 数误差: 2)峰面积计数的统计误差: 3)η(θ)和R(θ)引用的参照数据,与该实验 的条件不完全一致:
实验原理-小结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本实验需要验证的公式有两个: h h 1 1 cos h (1) m0 c 2
N p N p 0 d c / d / d c 0 / d R R 0 0
20
370
421
321
6063
323
5740
40
302
357
256
4958
275
光的波粒二象性实验:康普顿散射和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实验:康普顿散射和光的波动性引言:光是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既可以被看作波动也可以看做粒子。
康普顿散射实验证明了光的粒子性,而光的波动性是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的结论。
本文将讨论康普顿散射和光的波动性实验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重要性。
一、康普顿散射实验康普顿散射实验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实验,旨在验证电子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实验通过研究光的散射来揭示光的粒子性。
康普顿散射实验装置由源、散射体和探测器组成。
光子从源发射,经过散射体与电子发生碰撞后发生散射,最后被探测器检测到。
通过测量散射后光子的偏移角度和能量差别,可以获得电子的质量以及光的波长。
康普顿散射实验的结果表明,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时,可以看作是一种粒子和粒子之间的碰撞,从而验证了光的粒子性。
这一实验为了解光的本质和量子物理奠定了基础。
二、光的波动性实验光的波动性实验是为了验证光的波动特性。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杨氏双缝实验。
杨氏双缝实验是Young于1801年提出的实验,利用一块障板,在其上钻有两个小孔,从一个光源照射光线,光通过小孔后,形成一系列干涉条纹。
这一实验观察到的干涉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另一个重要的光的波动性实验是菲涅尔衍射实验。
菲涅尔衍射实验使用单缝装置,将光通过一个狭缝射向障板,观察到的衍射现象也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是光学现象的重要特性。
这种波动性的存在使得光能够传播、干涉和衍射,从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光学现象。
结论康普顿散射实验和光的波动性实验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可以被看作粒子,也可以被看作波动。
这种二象性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光的本质。
通过康普顿散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到了光子的行为规律,验证了光的粒子性。
而光的波动性实验,尤其是杨氏双缝实验和菲涅尔衍射实验,揭示了光的波动特性,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光的传播和干涉衍射现象。
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证明了光学和量子物理的前沿领域。
康普顿散射虚拟实验数据处理与推论报告
康普顿散射虚拟实验数据处理与推论报告概述本报告主要介绍了康普顿散射虚拟实验的数据处理与推论过程。
康普顿散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可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本次虚拟实验旨在模拟康普顿散射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相关的推论和结论。
数据处理在康普顿散射虚拟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入射光子与散射光子的能量差,来推断物质的散射角和散射后的能量。
实验数据以能量差为变量,包括散射光子的入射能量和散射后能量的测量结果。
首先,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主要包括去除异常值和修正因实验误差而造成的测量偏差。
清洗后的数据能更好地反映康普顿散射现象的规律。
然后,我们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计算散射角的大小和散射后能量与入射能量的关系。
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康普顿散射的特征曲线和能量差与散射角的关系。
最后,我们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推论和结论。
通过对康普顿散射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推论和结论根据本次虚拟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推论和结论:1. 康普顿散射的散射角度与入射光子的能量差成正相关关系,即散射角度随能量差的增加而增加。
2. 康普顿散射后的光子能量与入射光子能量呈反向关系,即散射后光子能量降低。
3. 康普顿散射受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康普顿散射特征曲线和能量差与散射角的关系。
4. 康普顿散射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信息,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康普顿散射虚拟实验的数据处理与推论过程为我们理解康普顿散射现象和物质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康普顿散射的规律和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推论和结论。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康普顿散射的机制和应用,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我的实验报告之康普顿散射
实验名称:康普顿散射一、实验目的1.掌握康普顿散射的物理模型;2.通过实验验证散射光子数与散射角之间的关系;3.验证康普顿散射的γ光子及反冲电子的能量与散射角的关系;4.学会康普顿散射效应的测量技术。
二、实验设备1. FJ375NaI(Tl)γ探头一个;2. NIM插件箱供电装置;3. FH~1034A高压,FH1001A线性放大器各一台;4. 多道分析器一台;5. 包含137Cs源、台面主架、导轨、铅屏蔽块及散射用铝棒的康普顿散射平台一个;5. 标准源一套。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图1 康普顿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三、实验原理康普顿(A. H. Compton)的X 射线散射实验(康普顿散射)从实验上证实了光子是具有能量Eω= 的粒子,在研究核辐射粒子与物质的相= 和动量p k互作用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高能物理方面它至今仍是研究基本粒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并且为独立测定普朗克常数提供了一种方法。
1927 年康普顿因发现X射线被带电粒子散射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基本定义康普顿效应是入射γ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之间发生的非弹性碰撞过程。
这一作用过程中,入射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 图2康普顿效应示意图方向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
hv 和hv '为入射和散射光子的能量;θ为散射光子与入射光子方向间的夹角,称散射角;φ为反冲电子的反冲角。
2散射光子和反冲电子的能量与散射角的关系入射光子能量为E γ=hv ,动量为hv/c 。
碰撞后,散射光子的能量为E 'γ=hv ',动量为hv '/c ;反冲电子的动能为E e ,总能量为E ,动量为P 。
它们之间有下列关系式:E e =E -m 0c 2=mc 2-m 0c 2=202201c m c m --β (1)P=mv =201β-v m (2)相对论能量和动量关系为:E=22420c P c m ++ (3)式中β=v/c ,v 为反冲电子速度,m 0是电子静止质量,m 是电子以速度v 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量子物理学03-康普顿散射:光的粒子性的又一个证据20150921
除光电效应外,光波的量子性还表现在光散射的康普顿效应。
该效应是光显示出其粒子性的又一著名实验。
1922-1923年,康普顿研究了X射线在石墨上的散射,在散射的X射线中不但存在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射线,同时还存在波长大于入射线波长的射线成份——康普顿效应。
由于他对“康普顿效应”的一系列实验及其理论解释,因此与英国的A·T·R威尔逊一起分享了192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一、康普顿散射的实验结论(1)散射光除原波长λ0外,还出现了波长大于λ0的新的散射波长λ;(2)波长差Δλ=λ-λ0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3)新波长的谱线强度随散射角θ的增加而增加,但原波长的谱线强度降低;(4)对不同的散射物质,只要在同一个散射角下,波长的改变量Δλ=λ-λ0都相同,与散射物质无关。
二、康普顿效应的理论解释0、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如果入射X 光是某种波长的电磁波,散射光的波长是不会改变的——不能解释散射中的新波长成份。
1、定性解释康普顿认为:X 光的散射应是光子与原子内电子的碰撞。
X 射线光子与原子“内层电子”的弹性碰撞:内层电子与核结合较为紧密(结合能为数千eV ),他认为碰撞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发生在光子与质量很大的整个原子间的碰撞,光子基本上不失去能量,保持原性质不变。
X 射线光子与原子“外层电子”的弹性碰撞:外层电子与核结合较弱(结合能只有几个eV ),与X 光子相比,这些电子近似看成为“静止”的“自由”电子,光子与电子的弹性碰撞后光子失去部分能量,频率降低,波长增加。
——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早期的几篇论文中,一直认为散射光频率的改变是由于“混进来了某种荧光辐射”;在计算中起先只考虑能量守恒,后来才认识到还要用动量守恒。
2、定量计算能量守恒:()420020022220242220022c m h c m h h h c m mc h c m h +-+-+=⇒+=+νννννννν动量守恒:θννννϕθνϕθννννcos 2sin sin 0cos cos 022********00h h h c v m m vc h m vc h h v m n ch n c h -+=⇒⎩⎨⎧+=+=⇒+= 两式相减,再结合2201c vm m -=,得到()2022002sin 2cos 1c m h c m h θθννν=-=∆2sin 22sin 2202000θλθνννννλλλc c m h c cc==∆⋅=-=-=∆ 其中 A 524263102170.010752.4263102112-0=⨯==米cm h c λ称为康普顿波长,为普适常量,与物质种类无关。
x射线2
X 射线的康普顿散射付泓霖班级:2008214102 学号:08212683[实验目的]了解掌握X 射线的康普顿散射的特点及原理。
[实验原理]当波长为λ0、动量为p0的X光子入射到晶体上,与电子发生弹性碰撞,传递一部分动量(p e)给电子后,向θ方向散射出波长为λ、动量为p的X光子。
由于动量和能量守恒,λ>λ0。
波长的增加Δλ=λ—λ0称为康普顿位移。
上述效应称为康普顿效应。
由光电效应可知,电子在原子中的束缚能只相当于紫外光子的能量(只有几个电子伏特),比X光子的能量小得多。
于是,康普顿效应可看作X 光子与自由电子的散射,电子在散射前静止。
设光子在散射前后的动量和能量分别为(p0,E0)和(p , E),电子在散射后获得动量p e和动能E0,散射光子和电子动量与入射光子动量的夹角分别为θ和φ,如图所示。
由上可得康普顿方程另其中a=7.6,n=2.75。
[实验内容]测量康普顿位移[实验步骤]1.关闭高压(HV),取下准值器,在准直器前端安装Zr滤波片(β处装Zr滤波片,α处将安装Cu滤波片)。
再将准直器装上,调节靶台离准直器5cm,探测器离靶台4cm。
2.将铝散射体安放在靶台上,关上铅玻璃门。
3.分别将靶台调到20度,探测器调到145度,U=35 kv,I=1.00 mA,Δβ=0 。
按下图设置仪器(a 是Cu 滤色片,b 是铝散射体)。
按Scan 开始测量,测完后按REPLAY,显示数据。
[数据处理]计算康普顿位移。
原始数据:又因为:其中a=7.6,n=2.75。
所以带入相应数据即可得康普顿位移为:∆λ=6.732055pm,即康普顿位移为6.732055pm。
[实验总结]1.达到实验预期目的。
2.了解掌握了康普顿效应。
[参考文献]近代物理实验讲义,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普顿散射【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来验证康普顿散射的γ光子能量及微分散射截面与散射角的关系。
2、学会康普顿散射效应的测量技术,学习测量微分散射截面的实验技术。
【实验原理】1.康普顿散射康普顿效应是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种效应之一。
康普顿效应是入射光子与物质原子中的核外电子产生非弹性碰撞而被散射的现象。
碰撞时,入射光子把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而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当入射光子与电子发生康普顿效应时,如图3.9-1所示,其中hν是入射γ光子的能量,hν′是散射γ光子的能量,θ是散射角,e 是反冲电子,Φ是反冲角。
由于发生康普顿散射的γ光子的能量比电子的束缚能要大得多,所以入射的γ光子与原子中的电子作用时,可以把电子的束缚能忽略,看成是自由电子,并视散射发生以前电子是静止的,动能为0,只有静止能量m 0c 2。
散射后,电子获得速度v ,此时电子的能量2220/1E mc m c β==-,动量为20/1mv m v β=-,其中/v c β=,c 为光速。
用相对论的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就可以得到22200/1m c h m c h νβν'+=-+ 20/cos /1cos /h c m v h c νβνθ'=Φ-+式中,hν/c 是入射γ光子的动量,hν′/c 是散射γ光子的动量。
20sin /sin /1h c m v νθβ'=Φ-由式(3.9-1)、(3.9-2)、(3.9-3)可得出散射γ光子的能量201(1cos )h h h m c νννθ'=+-此式就表示散射γ光子能量与入射γ光子能量、散射角的关系。
2.康普顿散射的微分截面康普顿散射的微分截面的意义是:一个能量为hv 的入射γ光子与原子中的一个核外电子作用后被散射到θ方向单位立体角里的几率(记作()d d σθΩ,单位:cm 2/单位立体角)为 220()()(sin )2r d h h h d h h h σθνννθννν''=+-'Ω式中r 0=2.818×10-13cm ,是电子的经典半径,式(3.9-5)通 常称为“克来茵一仁科”公式,此式所描述的就是微分截面与入射γ光子能量及散射角的关系。
图3.9-1 康普顿散射示意图 反冲电子散射光子入射光子本实验采用NaI(Tl)闪烁谱仪测量各散射角的散射γ光子能谱,用光电峰峰位及光电峰面积得出散射γ光子能量hv ,并计算出微分截面的相对值0()/()/d d d d σθσθΩΩ。
3.散射γ光子的能量h ν'及微分散射截面的相对值0()/()/d d d d σθσθΩΩ的实验测定原理(1)散射γ光子的能量h ν'的测量①对谱仪进行能量刻度,作出能量—道数的曲线。
②由散射γ光子能谱光电峰峰位的道数,在步骤①中所作的能量—道数刻度曲线上查出散射γ光子的能量hv′。
注意:实验装置中已考虑了克服地磁场的影响,光电倍增管已用圆筒形坡莫合金包住。
即使这样,不同θ角的散射光子的能量刻度曲线仍有少量的差别。
(2)微分散射截面的相对值0()/()/d d d d σθσθΩΩ的测量根据微分散射截面的定义,当有N 0个光子入射时,与样品中N e 个电子发生作用,在忽略多次散射自吸收的情况下,散射到θ方向Ω立体角里的光子数N (θ)应为0()()e d N N N f d σθθ=ΩΩ式中f 是散射样品的自吸收因子,我们假定f 为常数,即不随散射γ光子能量变化。
由图3.9-1可以看出,在θ方向上,NaI 晶体对散射样品(看成一个点)所张的立体角Ω=S /R 2,S 是晶体表面面积,R 是晶体表面到样品中心的距离,则N (θ)就是入射到晶体上的散射γ光子数。
我们测量的是散射γ光子能谱的光电峰计数N p (θ),假定晶体的光电峰本征效率为εf (θ),则有()()()p f N N θθεθ=已知晶体对点源的总探测效率()ηθ与能量的关系(见表3.9-1)和晶体的峰总比R (θ)与能量的关系(见表3.9—2)。
设晶体的总本征效率为ε(θ),则有()()()f R εθθεθ= ()()4ηθεθπΩ=4()()()f R πεθθηθ=Ω4()()()()p N N R πθθθηθ=Ω0()4()()()p e d N R N N f d σθπθθηθ=ΩΩΩ(3.9-12)0()()4()()p e N d d R N N fθσθπθηθ=Ω这里需要说明:η(θ)、R (θ)、ε(θ)、εf (θ) 都是能量的函数,但在具体情况下,入射γ光子具有单一能量,散射γ光子的能量就取决于θ。
为简便起见,我们都将它们写成了θ的函数。
式(3.9-13)给出了微分截面()d d σθΩ与各参量的关系,若各量均可测或已知,则微分截面可求。
实际上有些量无法测准(如N 0、N e 等),但它们在各个散射角θ下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求得微分截面的相对值0()/()/d d d d σθσθ⎛⎫Ω ⎪Ω⎝⎭。
在此过程中,一些未知量都消掉了。
例如,设散射角θ=20º时的微分散射截面相对值为1,则由式(3.9-13)不难得到其它散射角θ的微分散射截面与20º时值之比为0000()()()//()/()()()()p p N N d d d d R R θθσθσθθηθθηθΩ=Ω 由式(3.9-14)可看出,实验测量的就是N p (θ )和N p (θ0 )(θ=20º时)。
由表3.9-1和表3.9-2给出的数据,用内插法求出R (θ),η(θ),R (θ0 ),η(θ0),就可以求出微分散射截面的相对值。
注意:N p (θ)和N p (θ0)的测量条件必须相同。
主要装置有:1.康普顿散射实验台一套:含台面主架、导轨、铅屏蔽块及散射用铝棒(Ф= 20mm )。
2.放射源:一个约10mCi 的137Cs 放射源,密封安装在铅室屏蔽体内;作刻度用的60Co 放射源一个及小铅盒。
3.闪烁探测器:碘化钠晶体为声Ф40×40mm ;光电倍增管型号为CRI05。
4.配套电子学插件:盒式高、低压电源;线形脉冲放大器,型号BH1224。
5.微机多道系统一套:含4096ADC 和PHA 接口二合一卡,计算机PHA 仿真软件等。
【实验内容】(1)复习康普顿散射的有关知识,掌握微分截面的概念及各公式的意义。
(2)根据表3.9-1、3.9-2提供的数据作曲线。
(3)由式(3.9-4)计算不同散射角下的散射γ光子的能量hv′(θ= 0°、20°、40°、60°、80°、100°、120°、180°),并作hv ′—θ曲线。
已知:hv =662kev ,m 0c 2=5l l kev 。
(4)拟制实验数据记录表。
能量刻度(1)移动探头使θ= 0°。
取下散射样品,将137Cs 放射源打开至开位置(调节探测器高压电源和线性放大器至合适值,使0.662 MeV 光电峰峰位在多道的合适测量位置)。
(2)关闭137Cs 源,将60Co 源放在探头前方并对准探头的准直孔,按步骤(2)的测量方法测量60Co 的γ光子能谱,并记录1.17MeV 和1.33MeV 两光电峰峰位对应的道数值于表3.9-3中。
(44.改变散射角θ,测量其相应的散射光子能量及不同θ散射光子能峰的净峰面积 (1)移动探头,使θ=20°(2)放上散射样品,打开放射源。
(3)测量散射光子能谱,具体测量方法同能量刻度中的步骤(2)。
测量完毕,记录光电峰峰位、上下边界道数和总峰面积的值。
上下边界道数的取法应为两边都取平坦部分且尽量接近散射峰(如图3.9-3)。
(4)取下散射样品,在相同的测量时间内(且左右光标与步骤(3)保持相同,不变)测量本底谱,测量完毕经 平滑后在对应的上下边界道数间求出本底面积。
(5)净峰面积:总峰面积-本底面积。
(6)其他角度下的测量方法相同。
建议散射角分别取:θ=20°,40°,60°,80°,100°,120° 。
将得到的各θ角下光电峰峰位、上下边界道、总峰面积、本底面积和净峰面积填入表3.9-4中。
(7)将放射源屏蔽后锁好。
θ=20°的R (θ)、η(θ)值在表3.9-1、3.9-2中给出。
计算(1)根据各光电峰峰位的道数值在能量刻度曲线上找出对应的散射光子能量的实验值hv ′′,再由此能量在R (θ)-E 和η(θ)-E 曲线上找出对应的R (θ)、η(θ)值,计算出散射光子微分截面的实验值0()/()/d d d d σθσθ'⎛⎫Ω ⎪Ω⎝⎭。
(2)将散射光子能量的实验值hv ′′-θ曲线画在实验预习步骤(3)的同一坐标纸上,计算散射光子能量实验值hv ′′与理论值hv ′的误差。
(3)将散射光子的微分截面的实验值0()/()/d d d d σθθσθ'⎛⎫Ω ⎪Ω⎝⎭与理论值0()/()/d d d d σθθσθΩΩ曲线画在同一坐标纸上,计算实验值与理论值的误差。
θ/°能量微分散射截面20 322 0.605 0.4228 0.685 36227 1 40 270 0.507 0.4837 0.729 24946 0.5655 60 209 0.393 0.6015 0.817 18469 0.3005 80 166 0.312 0.7105 0.902 14822 0.1848 100 135 0.254 0.8008 0.973 13700 0.1405 1201150.2160.86391.019155790.1414θ/°实验值hv ′′ 理论值hv ′ 相对误差/% 20 0.6048 0.6140 -1.50 40 0.5071 0.5080 -0.18 60 0.3925 0.4018 -2.32 80 0.3118 0.3300 -5.51 100 0.2535 0.2627 -3.50 1200.21600.2249-3.95理论值实验值误差/% 净峰面积理论值实验值误差/%20 0.61400.6048-1.5036227 1 1040 0.50800.5071-0.1824946 0.6013 0.5655-5.9560 0.40180.3925-2.3218469 0.3415 0.3005-12.0280 0.33000.3118-5.5114822 0.2277 0.1848-18.84100 0.26270.2535-3.5013700 0.1890 0.1405-25.66 120 0.22490.2160-3.9515579 0.1803 0.1414-21.57【误差分析】1、仪器在测量过程中,散射γ光子峰位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