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南林教材1.2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各章知识点汇总

化工原理各章知识点汇总
恒压过滤:
恒速过滤:
颗粒
沉降
概念
曳力;表面曳力;形体曳力;离心分离因素;流化床;固定床;散式流化;聚式流化;沟流;腾涌;起始流化速度(或知识点)
曳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降尘室生产能力;分级器特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空隙率计算;流化床主要特性(及最大特性);起始流化速度;
重要理论
重要理论
傅里叶导热定律:
对流给热系数及其方程(无相变管内对流给热):
总传热速率方程:
热阻分析:
蒸发
概念
温差损失;生产强度;蒸发操作的经济性;
基本理论
(或知识点)
蒸发操作的特点;蒸发器类型;蒸发辅助设备及其功能;单效蒸发计算;
重要理论
单效蒸发计算(不计浓缩热):
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
章次
内容汇总(下册)
重要理论
相平衡方程:
连续精馏过程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操作线方程、q线方程、最小回流比):
逐板计算法;
气液
传质
设备
概念
液沫夹带;气泡夹带;漏液;夹带液泛;溢流液泛;板效率;返混;湿板效率;正系统;负系统;填料的特性(比表面积、空隙率、几何形状)
基本理论
(或知识点)
传质设备分类;板式塔构件;填料塔构件;筛板塔气液接触状态分类;筛板塔阻力(组成、各自特点);气液两相非理想流动;负荷性能图(组成、操作弹性、调节);液体成膜的条件;填料塔的持液量;填料塔液泛;填料塔实际气速与液泛气速的关系;填料塔的附属机构;
基本理论
(或知识点)
固体去湿方法;对流干燥特点;间歇干燥过程计算;连续干燥的一般特性;理想干燥及其计算;
重要理论
干燥参数计算:
间歇干燥过程计算:

化工原理1和2的区别

化工原理1和2的区别

化工原理1和2的区别
《化工原理1》和《化工原理2》是两本不同的教材,它们的内容和重点各
有不同。

《化工原理1》以流体流动、传热及传质分离为重点,论述了化工、石油、轻工、食品、冶金工业等的典型过程原理及应用。

而《化工原理2》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则不得而知,因为它可能是在《化工原理1》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补或侧重不同的内容。

此外,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也会有差异,比如新增内容、修改部分理论或案例等。

因此,要了解两本教材的具体差异,建议直接查阅这两本教材的目录和内容,或者咨询出版机构或专业人士。

南林化工原理试差法

南林化工原理试差法

南林化工原理试差法
南林化工原理试差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某一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摩尔配比关系。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实验中测量不同试剂的摩尔数变化,从而推导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配比。

试差法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实验装置和试剂。

首先,准备好进行实验所需的玻璃仪器和化学试剂。

确保实验装置的洁净,并且试剂的纯度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2. 预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已知的实验条件和化学性质,预测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方程式。

确保化学方程式的配比关系是平衡的。

3. 进行试验。

根据预测的化学方程式,按照所需的摩尔比例,取相应量的反应物进行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例如温度、压力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摩尔配比。

根据试验前后反应物的摩尔数变化,利用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配比。

可以通过溶液的体积变化、质量变化或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测量。

5. 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配比关系。

比较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评估实验的可靠性,并提出实验误差的原因和改进方案。

总之,南林化工原理试差法是一种基于实验数据计算摩尔配比的方法,通过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变化,可以推导出它们之间的摩尔配比关系。

这一方法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

化工原理南京林业大.pptx

化工原理南京林业大.pptx
指导实验的理论包括两个方面:
①化学工程学科本身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观点; ②正确的实验方法论。
指导实验的理论 :
①因次分析法 ; ②数学模型法 。
4.3.1颗粒床层的简化模型
因次分析法的步骤: ①找出过程的影响因素 ; ②将影响过程的各个物理量的因次抽出进行分析,整理成若干个无因次数
群; ③通过实验确定各数群之间的定量关系 ;
数学模型法的步骤 : ①将复杂的真实过程简化成易于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的物理模型 ; ②对所得的物理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即建立数学模型 ; ③通过实验对数学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并测定模型参数 ;
这两种方法应同时并存,各有所用,相辅相成。
4.4过滤原理及设备
4.4.1过滤原理
4.4.1过滤原理 (1)过滤是利用可以让液体通过而不能让固体通过的多孔介质,将
悬浮液中的固、液两相加以分离的操作。 (2)过滤方式
①滤饼过滤
(见图4-7a)过滤时悬浮液置于过滤介质的一侧。过滤介质常用多 孔织物,其网孔尺寸未必一定须小于被截留的颗粒直径。在过滤 操作开始阶段,会有部分颗粒进入过滤介质网孔中发生架桥现象 (图4-7b),也有少量颗粒穿过介质而混与滤液中。随着滤渣的 逐步堆积,在介质上形成一个滤渣层,称为滤饼。不断增厚的滤 饼才是真正有效的过滤介质,而穿过滤饼的液体则变为清净的滤 液。通常,在操作开始阶段所得到滤液是浑浊的,须经过滤饼形 成之后返回重滤。
4.2颗粒床层的特性
(1)床层空隙率ε 固定床层中颗粒堆积的疏密程度可用空隙率来表示,其定义如下:
空隙体积 床层体积
床层体积V 颗粒所占体积v 床层体积V
1
v V
。 ε的大小反映了床层颗粒的紧密程度,ε对流体流动的阻力有极大的影响

化工原理(南京理工大学)01流体流动(2)_流体动力学

化工原理(南京理工大学)01流体流动(2)_流体动力学

(1) 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
U qe hf
Σ hf:1kg流体损失的机械能为(J/kg) 假设 流体不可压缩,则 1 2 (9)
1 2 p1 1 2 p2 z1 g u1 We z2 g u2 hf 2 2
式中各项单位为J/kg。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12) (13)
——柏努利方程式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四、柏努利方程的讨论
(1)若流体处于静止,u=0,Σhf=0,We=0,则柏 努利方程变为
z1 g
p1

z2 g
p2

说明柏努利方程即表示流体的运动规律,也表 示流体静止状态的规律 。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2)理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任意截面上总机械能、 总压头为常数,即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化工原理上化工原理上第一章流体流动2流体动力学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212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121流体的流量与流速122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123稳定流动系统的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124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守恒柏努利方程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21121流体的流量与流速流体的流量与流速一流量1
管内径的平方成反比 。
2
(7)
即不可压缩流体在管路中任意截面的流速与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例1
如附图所示,管路由一段φ 89×4.5mm的
管 1 、 一 段 φ 108×4mm 的 管 2 和 两 段
φ 57×3.5mm的分支管3a及3b连接而成。若水

化工原理-1-8章全

化工原理-1-8章全
1.系统 众多流体质点的集合, 与外界间的分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系统边界。
系统与外界可以有力的作用与能量的交换, 却无质 量交换。
2.控制体或称为划定体积 当划定一固定的空间体积来考虑问题, 该空间体积 称为控制体。 构成控制体空间界面称为控制面
控制面总是封闭的固定界面。
流体可自由进出控制体, 控制面上可有力的作用与 能量的交换。
体的增湿与减湿、结晶、干燥等。
流体输送


物料的混合


物料的加热与冷却
的 目
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2.单元操作特点
① 物理过程。
② 同一单元操作在不同的化工生产中遵循相同的过 程规律, 但在操作条件及设备类型(或结构)方面会有很大 差别。
③ 对同样的工程目的, 可采用不同的单元操作来实 现。
② 单位及其换算 1Pa.s=10P=1000cP
③ 影响因素
流体种类 温度
气体
T↑,μ↑
液体
T↑,μ↓
压力 p<4MPa时可忽略 可忽略
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气体的分子间距较大, 产生黏性的主要原因在于 气体分子本身的运动。
液体的分子紧密排列, 分子间距较小, 产生黏性的 主要原因在于液体分子间的引力。
单体 合成
反应热
3MPa
0.8MPa
分 裂 精制
聚 脱水 成
离 解 氯乙烯 合 干燥 品
HCl 220℃
反应热
0.5MPa
分离 氧氯化 提纯 乙烯

空气
一氯苯的生产(一氯苯的质量分数达99.9%)

提纯 氯

氯气

化工原理 第一二 静力学教材

化工原理  第一二 静力学教材

1. 压力及压力差的测量
化 工
(1)U形压差计
p1
原 理
设指示液的密度为 0 ,
- -
被测流体的密度为 。
2
0 A与A′面 为等压面,即 p A p A'
1

pA p1 g(m R) A
3
p A' p2 gm 0 gR
p2
m R A’
27
所以
p1 g(m R) p2 gm 0 gR
化 工
整理得
p1 p2 (0 )gR p1


- 若被测流体是气体, 0 ,则有

2
p1 p2 Rg0
0
1
A
3
p2
m R A’
28
讨论:
(1)U形压差计可测系统内两点的压力差,当将U形
管一端与被测点连接、另一端与大气相通时
化 工
p1
p1



pa
pa

2
0
1
表压
3
真空度
读数R就反映了被测流体的表压或真空度。
0 Z7=2.5m。 1 试计算锅炉内水面上方
3
的蒸汽压力。
37
2、液位的测定

化工厂中经常要了解容器里物料的贮存量,或要控制
工 原
设备里的液面,因此要进行液位的测量。



2
0 a 液位计的原理——遵循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变化的规律,
1 是静力学基本方程的一种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38
b 近距离液位测量装置
化 工
0 大于10 。

化工原理南林教材229736

化工原理南林教材229736
38
2.在相界面,气液两相达相平衡。 3.在停滞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流体充分湍动, 无扩散阻力,故浓度均匀;传质阻力集中在停滞膜 内。
39
二、溶质渗透理论
NA
4D1
s
ci
c0
三、表面更新理论
N A D1s ci c0
40
2-2-7 吸收速率方程式
一、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NA
D RTzG
CC
29
cA
pA RT
C P RT
NA
D RT
P P pA
dp A dz
D RT
P pB
dpB dz
z
NA
dz
0
D pB 2 pB2 RT
P pB dpB
NA
DP RTz
ln
pB2 p B1
30
P p A1 pB1 p A2 pB2

p Bm
pB2 ln
pB1 pB2
p B1
*
1
KG P
Y 1
Y
*
Y Y*
KY Y Y *
KY
KG P
1 Y 1 Y *
气相总吸收系数,koml/(m2 s)
低浓度气体的吸收:KY KG P
48
4.以(x*-x)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c Cx C X 1 X
c*
Cx*
C
X* 1 X
*
NA
KL
c* c
KL C
2
吸收: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溶解度的不同而实 现的分离操作。
3
A:吸收质或溶质 B:惰性组分或载体 S:吸收剂
4
气体吸收的目的: 1.获得一定的组分;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 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化工原理南京林业大

化工原理南京林业大
一定温度下第Ⅱ类物系的溶解度曲线 和联结线见图11-4,通常联结线的斜率 随混合液的组成而变,但同一物系其联 结线的倾斜方向一般是一致的,有少数 物系,例如吡啶–氯苯–水,当混合液组 成变化时,其联结线的斜率会有较大的 改变,如图11-5所示。
图11-4 第II类物系的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图11-5 连结线斜率的变化
.
22
11.2.1 萃取操作过程及术语
图11-11 萃取操作示意图
.
23
11.2.1 萃取操作过程及术语
萃取操作的基本过程如图11-11所示。将一定量萃 取剂加入原料液中,然后加以搅拌使原料液与萃取剂 充分混合,溶质通过相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剂中扩散, 所以萃取操作与精馏、吸收等过程一样,也属于两相 间的传质过程。搅拌停止后,两液相因密度不同而分 层:一层以溶剂S为主,并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萃取 相,以E表示;另一层以原溶剂(稀释剂)B为主,且 含有未被萃取完的溶质,称为萃余相,以R表示。若溶 剂S和B为部分互溶,则萃取相中还含有少量的B,萃余 相中亦含有少量的S。
图11-9 温度对互溶度的影响(I类物系)
.
20
11.1.4 温度对相平衡的影响
对于某些物系,温度的改变不仅可引起 分层区面积和联结线斜率的变化,甚至 可导致物系类型的转变。如图11-10所
示,当温度为 T 1 时为第Ⅱ类物系,而当 温度升至 T 2 时则变为第Ⅰ类物系。
图11-10 温度对互溶度的影响(II类物系)
通常,一定温度下的三元物系溶解度曲线、联结线、辅助曲 线及临界混溶点的数据均由实验测得,有时也可从手册或有关专 著中查得。
.
13
11.1.3 分配系数和分配曲线
(1)分配系数
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互相平衡的E相与R相中的组成之比

化工原理南京林业大学1

化工原理南京林业大学1

绪论一、化工生产过程二、单元操作及分类三、化工原理课程的两条主线四、化工原理课程所回答的问题五、学好本课程应注意的问题及培养的能力一、化工生产过程二、单元操作及分类表1 三、化工原理课程的两条主线 1、传递过程(从物理本质上说又下列三种) 1 动量传递过程(单相或多相流动);2 热量传递过程――传热3 质量传递过程――传质表1所列各单元操作皆归属传递过程,于是,传递过程成为统一的研究对象,也是联系各单元操作的一条主线。

三传+一反构成各种工艺制造过程,三传又有彼此类似的规律可以合在一起研究,形成传递过程这门学科,是单元操作在理论方面的深入发展 2、研究方法论必要性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学科,对一些过程作出如实的、逼真的数学描述几乎是不可能的。

采用直接的数学描述和方程求解的方法将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探求合理的研究方法是发展这门工程学科的重要方面。

1 试验研究方法(经验方法)优点、不足 2 数学模型方法(半理论半经验方法)必要性、广泛被应用四、化工原理课程所回答的问题(1)如何根据各单元操作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特点,进行“过程和设备”的选择,以适应指定物系的特征,经济而有效地满足工艺要求(2)如何进行过程的计算和设备的设计。

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实验以取得必要的设计数据。

(3)如何进行操作和调节以适应生产的不同要求。

在操作发生故障时如何寻找故障的缘由。

当然,当生产提出新的要求而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发展新的单元操作时,已有的单元操作发展的历史将对如何根据一个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原理发展一个有效的过程,如何调动有利的并克服不利的工程因素发展一种新设备,提供有用的借鉴。

五、学好本课程应注意的问题及培养的能力 1、要理论联系实际2、过程原理与设备并重3、掌握研究的方法4、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创新能力5、培养非智力因素(刻苦、勤奋、好学、多问、实干、毅力等)转子流量计的安装:应严格保持垂直。

* * 1、按操作目的分类(1)物料的增压、减压和输送;(2)物料的混合或分散;(3)物料的加热或冷却;(4)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5)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化工原理(第二版)第一章

化工原理(第二版)第一章

第一章
流体流动
气体 流体 液体
动量传递 三传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1.1 几个概念
一.连续介质模型
把流体视为由无数个流体微团(或流体质点)所 组成,这些流体微团紧密接触,彼此没有间隙。 这就是连续介质模型。 流体微团(或流体质点):
宏观上足够小,以致于可以将其看成一个几何上没有维度的点; 同时微观上足够大,它里面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分子,其行为已 经表现出大量分子的统计学性质。
p1 gz1 p2 gz2 0 gR
1 2 0 gR
R 3 3 0
U 形压差计的读数 R 的大小反映了 被测两点间广义压力之差
1.2.3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p1
p2
(2)双液柱压差计
z1
1
z1
p1 p2 2 1 gR
化工原理第二版第一章化工原理第二版答案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化工原理第二版化工原理第二版少学时化工原理第二版夏清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化工原理第二版贾绍义化工原理第二版何潮洪化工原理第二版杨祖荣
幻灯片1目录
1.1 几个概念 一.连续介质模型 二.流体的性质 三、流体所受到的力
1.2 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其应用 1.2.1 静止流体所受的力 1.2.2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2.3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p1
R R
1略小于2
R
p2
2
0
读数放大
倾斜式压差计
1.重力
令单位质量流体的质量力为FBM ,其在 x、y、z 方向 的分量大小分别为 gx、gy、gz,则
F BM g x i g y j g z k
1.2.1静止流体所受的力 2.静压力 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应力称为压强,习惯上称之 为静压力,用符号p表示。 静压力各向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1
2.1.1
离心泵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源自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5
6
原理:依靠高速旋转的叶轮,使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获得能量以提高压强,从而能输送液体。
气缚:泵内有空气,使得叶轮中心区形成的低压不足于
将储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导致离心泵不能输送液体。
离心泵启动前应灌泵排气,防止气缚。
7
2.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2 c2 c12 Hc 2g
流体流经叶轮后所增加 的动压头
H T H p H c
13
3.基本方程式的讨论
H T u 2 c 2 cos 2 u1c1 cos 1 g
o
1 90
H T
u2c2 cos 2 g
14
理论流量: QT cr 2D2b2
2
若H 单 A BQ单
H串 2
2 A BQ串
50
H
He-Qe H串 H单 H串/2 2 1 H串-Q串 H单-Q单 Q单 Q串 Q
工作点由12
H串 2
H单
51
生产中采用何种方式比较经济合理,取决于管
路曲线的形状。
52
H
b 3b c a
2b 2c 3a 1b 1c 2a 1a 串 单
叶轮、泵壳(蜗牛形,又称蜗壳)
8
泵壳制成蜗牛形,既减少了能量损失,又 使部分动能转换成静压能。
9
2.1.2
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
基本方程式:离心泵的理论压头与泵的结构、尺 寸、转速及流量等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理论压头:理想情况下离心泵可能达到的最大压 头。 理想情况: 叶轮具有无限多叶片; 被输送的液体是理想液体。
Hp-
2

实际上离心泵采用后弯叶片,主要是液体获得 的静压头较高,能量损失较小。
19
3)理论流量
2 900,H T随QT的增加而增大;
2 900,H T与QT 无关;
2 900,H T随QT的增加而减小。
20
T
a b c
HT或H
H
HT-QT H-Q
QT
QT或Q
21
w c u 2c1u1 cos 1 w c u 2c2 u 2 cos 2
H T u u w w c c 2g 2g 2g
2 2 2 1 2 1 2 2 2 2 2 1
12
2 2 u2 u12 w12 w2 Hp 2g 2g
流体流经叶轮后所增加 的静压头
2 1
39
2.1.5
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离心泵的工作点是由离心泵特性曲线和管 路特性曲线共同确定的。
40
1.管路特性曲线与离心泵的工作点
1)管路特性方程和特性曲线
41
p u 2 H e z Hf g 2 g
p z K g u 2 0 2g
He K H f
34
NPSH C
(NPSH)c+安全量 注意:

(NPSH)r
必需气蚀余量
(1)气蚀余量越小,该泵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抗气蚀
性能越好;
(2)气蚀余量能比较完全反映离心泵的抗气蚀性能。
(3)气蚀余量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35
2)允许吸上真空度
p a p1 H g
1 s
pa:大气压,98.1kPa; p1:泵入口处允许的最低压强;
H-Q
M1 M
2 M2
H-Q
M2 M
M1
e e-Q H
QM1 QM QM2
Q或Qe
QM2 QM QM1
Q或Qe
47
4)离心泵的并联与串联 (1)并联:压头不变,流量加倍,作H并-Q并图。
H 并=H 单 Q并=2Q单
H 并=H 单 Q并 =Q单 2
2
若H 单 A BQ单
第二章 流体输送设备
1
要求:
1.了解流体输送设备的分类; 2.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基本方程式、 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性能改变和换算、气蚀现象 和允许吸上高度、工作点与调节、类型与选择; 3.了解其他泵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4.了解气体输送设备和压缩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2
重点: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基本方程式、性
:20OC清水的密度。
1 H s 是在大气压为 mH2 O, 0 C的清水为介质 10 20
的条件下测定的,若操 作条件不同需校正。
36
1 pv 1000 H s H s H 0 10 0.24 3 9.81 10
注意:
cr 2
QT D2 b2
c2 cos 2 u 2 cr 2 ctg 2
H T
2 u 2 c2 cos 2 u 2 u 2 ctg 2 QT g g gD2 b2
u2
D2 n
60
15
1) 叶轮的转速和直径
离心泵的理论压头随叶轮的转速和直径的增
加而加大。
(1)允许吸上真空度越大,该泵在一定操作条件
下抗气蚀性能越好。
(2)允许吸上真空度不能完全反映离心泵的抗气
蚀性能。
(3)允许吸上真空度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小。
37
3.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
允许安装高度又称允许吸上高度,是指泵的吸
入口与贮槽液面间可允许达到的最大垂直距离。
p0 p1 u12 Hg H f ,01 g 2g
实际流量较理论流量低的原因:
非理想情况
泵内存在泄漏
4)液体密度
理论压头与密度无关。
22
2.1.3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流量Q 、压头(扬程)H 、效
率 、轴功率N 、气蚀余量(或允许吸上真空度)
等。
23
1.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1)流量Q,m3/h:与泵的结构、尺寸、转速有关; 2)压头(扬程)H,m:与泵的结构、转速、流量有 关; 3)效率 :与容积损失、机械损失、水力损失有关; 4)轴功率N ,kw
(2)要求压头较高、流量不太大,采用多级泵-D型,
全系列扬程:14~351m,流量10.8~850m3/h;
(3)要求流量较大、压头不太高,采用双吸泵- Sh
型,全系列扬程:9~140m,流量120~12500m3/h。。
55
2)耐腐蚀泵(F型) 全系列扬程:15~105m,流量2~400m3/h。
43
H e K BQ
2 e
管路特性曲线
2)离心泵的工作点 泵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
Q Qe
H He
44
H或He
H-Q
H=He
M
-Qe He
Q=Qe
Q或Qe
45
2.离心泵的流量调节
1)改变阀门的开度
2)改变泵的转速
--
常用的方法
3)改变叶轮的尺寸
46
H或He
1
H或He
H并
Q并 A B 2
2
48
H
He-Qe H并 H 1 H单-Q单 Q并/2 Q单 Q并
Q并 2 Q单
49
2
H并-Q并 Q
工作点由12
(2)串联:流量不变,压头加倍,作H串-Q串图。
H 串=2 H 单 Q串=Q单
H串 =H 单 2 Q =Q 单 串
QH N 102
24
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H - Q曲线 N –Q 曲线
-Q 曲线
25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4B20 n=2900 r/min

H
8 6 4 2 0 Q,l/s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Q,m3/h 0 20 40 60 80100120140
16
2)叶片的几何形状
17
流动角 2
后弯叶片: 2 900 径向叶片: 2 90
0
ctg 2 0 ctg 2 0 ctg 2 0
2 u2 H T g 2 u2 H T g 2 u2 g
前弯叶片: 2 900
H T
18
H
2 TH
Hc 20° Hp 90°
并 Q
a:采用并联; b:采用串联;c:串联和并联都行。
53
2.1.6
离心泵的类型与选择
1.离心泵的类型
按液体的性质:水泵、耐腐蚀泵、油泵 按叶轮的吸入方式:单吸泵、双吸泵
按叶轮的数目:单级泵、多级泵
54
1)水泵(IS型、D型、Sh型) (1)IS型为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水泵,全系列扬程: 8~98m,流量4.5~360m3/h。
N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H,m
N,kw
例2-2(P93)
26
,%
3.离心泵的性能改变和换算
1)液体物性的影响
密度: H-Q曲线、 -Q曲线不变, N-Q曲线变化;
粘度:有变化。
27
2)离心泵转速的影响(比例定律) 假设液体的粘度不大,泵的效率不变时:
Q1 n1 Q2 n 2 H 1 n1 H 2 n2
NPSH:气蚀余量; p1,u1:泵入口处的压强和流速;
pV:操作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33
泵内恰好发生气蚀时(泵的压头较正常下降3%)
pk pV
p1 p1,min
NPSH C
p1,min
u12 pv g 2 g g p1,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